七年级语文上册 14.美猴王导学案(无答案) (新版)语文版.doc_第1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 14.美猴王导学案(无答案) (新版)语文版.doc_第2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 14.美猴王导学案(无答案) (新版)语文版.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付费下载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4、美猴王学习目标1、能识读运用以下字词:镌迸裂麋鹿瞑目石碣天造地设滔滔不绝力倦神疲2、了解中国古典名著西游记,理清本文故事情节,把握文章主旨。3、通过课文对美猴王动作、语言的描写,体会一个集“猴” “神”“ 人”特点于一身的艺术形象。4、学习美猴王不避艰险、敢说敢为的精神。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预习案)一、掌握有关文学常识,了解本文的背景材料。1、关于作者。吴承恩:(1500-1582)字汝忠,号射阳山人,江苏淮安人,中国明代文学家。他出生在一个家道中落的小商人家庭。他“性敏而多慧,博览群书。为诗文下笔立成”。但在仕途上很不得志,屡试不中。后来绝意功名,专心著述。晚年写成长篇巨著西游记,寄寓了他对现实社会不满、反抗思想和美好愿望。作品语言诙谐、生动、幽默、富有个性。2、关于西游记。西游记是一部神话小说,共100回,主要写美猴王孙悟空战胜妖魔保护唐僧去西天取经的故事。全书可以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1-7回)叙写孙悟空的历史,交代他被众猴拥立为王,得道成仙,大闹天宫,结果被如来佛降服在五行山下。第二部分(8-12回)写唐僧取经的原因,包括如来佛造经,唐僧出世,魏征斩龙,唐太宗冥游,唐僧应诏出发取经。第三部分(13100),写取经的经过,这是全书的主体,主要写孙悟空保护唐僧西天取经,途中战胜八十一难,终于完成任务。本文节选自西游记第一回。这里节选的是全书的开端,写美猴王的来历。以后的故事都是从这里生发出来的。3、关于孙悟空。法号行者,是唐僧的大徒弟,会七十二变、腾云驾雾。一双火眼金睛,能看穿妖魔鬼怪伪装的伎俩;一个筋斗能翻十万八千里;使用的兵器如意金箍棒,能大能小,随心变化,小到绣花针,大到顶天立地。他占花果山为王,自称齐天大圣,搅乱王母娘娘的蟠桃胜会,偷吃太上老君的长生不老金丹,打败天宫十万天兵天将,又自不量力地与如来佛祖斗法,被压在五行山下五百多年。后来经观世音菩萨点化,保护唐僧西天取经,三打白骨精,收服红孩儿,熄灭火焰山,一路上降魔斗妖,历经九九八十一难,取回真经终成正果。他嫉恶如仇,不怕困难,坚韧不拔,英勇无畏,取经后被封为斗战胜佛。4、关于神话小说。神话是以神为中心的古代传说。古代人不能分清人和神的概念,认为天地万物都具有人一样的生命,往往借神话去说明一切,把它作为一个民族的共同信仰。这些神话在民间广泛流传。经过后人不断加工而写成的小说,叫做神话小说。二、自读课文,掌握字词,疏通文意。1、读准字音。迸裂麋鹿瞑目石碣镌刻 2、理解词义。天造地设:滔滔不绝: 力倦神疲: 喜不自胜:三、浏览课文,理清故事情节,了解大概内容。课文虽是节选,但情节清晰,内容完整。全文按情节的发展可分为三部分:1、开端(第自然段):石猴的。2、发展(第自然段):石猴的和。第一层(第自然段):写石猴的山间生活。第二层(第自然段):写众猴玩耍,发现了瀑布。3、高潮、结局(第自然段):写石猴发现水帘洞,带领众猴进洞居住,被拥戴为王。第一层(从“好猴”到“也省得受老天之气”):写。第二层(从“众猴听得”到结尾):写。归纳:情节的发展顺序是:自荐探泉携众搬家。选文有头有尾,把“美猴王”的来历写得清清楚楚。四、再读课文,进一步理清线索,熟悉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