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心理学 第三章 感觉_第1页
普通心理学 第三章 感觉_第2页
普通心理学 第三章 感觉_第3页
普通心理学 第三章 感觉_第4页
普通心理学 第三章 感觉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我们如何认识世界 我们的知识又是怎样得到的 这一切均始于我们的感觉 第三章感觉 学习要点 感觉的一般概念视觉听觉其他感觉 第一节感觉的一般概念 一 什么是感觉 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刺激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二 感觉的作用 感觉剥夺实验 三 感觉的分类 根据刺激物的性质与它所作用的感觉器官 课后阅读 近刺激和远刺激P94感觉的编码P94 95 四 刺激强度与感觉大小的关系 感受性与感觉阈限 什么是感受性与感觉阈限 只有在一定范围内的刺激 才能引起人们的感觉 这里的刺激范围就是感觉阈限刺激范围内相应的感觉能力 即为感受性绝对感受性与绝对感觉阈限差别感受性与差别感觉阈限 一 绝对感受性与绝对感觉阈限 绝对感觉阈限 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绝对感受性 人的感官觉察这种微弱刺激的能力反比关系 E 1 R 差别阈限 刚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物间的最小差异量 差别感受性 对最小差异量的感觉能力 二 差别感受性与差别感觉阈限 韦伯定律 差别感受性与差别感觉阈限的数值也成反比关系 而且差别阈限与标准刺激强度的比值是恒定的 K I I I JNDI 标准刺激的强度或原刺激量K 常数 韦伯分数只适用于中等强度的刺激 第二节视觉 一 视觉刺激 二 视觉的生理机制 折光机制感觉机制传导机制中枢机制 折光机制 感觉机制 视网膜是眼球中的光敏感层最外 视锥细胞和视杆细胞中间 双极细胞和其他细胞最内 神经节细胞 盲点 人的每一只眼睛的视网膜上都有一个盲点 盲点上没有感受器 是视神经纤维离开眼睛的部位 人们一般不会感觉到盲点的存在 因为通激活过视觉模式 大脑视觉皮层的活动可以使信息扩展到盲点 传导机制 三级神经元 第一级网膜双极细胞第二级视神经节细胞 神经纤维在视交叉处实现交叉 鼻侧束交叉至对侧 和对侧的颞侧束合并 传至丘脑的外侧膝状体第三级 从外侧膝状体发出 至大脑枕叶的纹状区 布鲁德曼17区 止 中枢机制 视觉感受野 网膜上的一定区域或范围 当它受到刺激时 能激活视觉系统与这个区域有联系的各层神经细胞的活动 网膜上的这个区域就是这些神经细胞的感受野 特征觉察器 视觉系统的高级神经元能够对呈现给网膜上的 具有某种特性的刺激物做出反应 这种高级神经元叫特征觉察器 推荐阅读 作者希瑟 塞勒斯本身罹患了先天性疾病 脸盲症 prosopagnosia 三 视觉的基本现象 一 强度 明度 二 颜色 三 空间因素 四 时间因素 一 强度 明度 明度 眼睛对光源和物体表面的明暗程度的感觉 主要由光线强弱决定的一种视觉经验 不仅决定于物体照明的强度 而且决定于物体表面的反射系数 论打光的重要性 普肯耶现象 夜幕降临 蓝花似乎比红花更亮 二 颜色 波长 二 颜色 波长 1 颜色三特性 色调 波长明度 颜色的明暗程度饱和度 颜色的纯 杂程度 颜色混合 色光混合 颜料混合 二 颜色 波长 2 色觉缺陷色弱色盲 约翰 道尔顿 正常颜色视觉与色盲和色弱的模拟比较 色盲检查图 三 视觉中的空间因素 视觉对比马赫带现象视敏度 1 视觉对比 视觉对比是由光刺激在空间上的不同分布引起的视觉经验分为 明暗对比和颜色对比 万绿丛中一点红 视觉的对比 2 马赫带 马赫带是指人们在明暗变化的边界上 常常在亮区看到一条更亮的光带 而在暗区看到一条更暗的线条 3 视敏度 视觉系统分辨最小物体或物体细节的能力 视力 四 视觉中的时间因素 1 视觉适应2 后像3 闪光融合4 视觉掩蔽 1 视觉适应 由于刺激物的持续作用而引起的感受性变化暗适应明适应 2 后像 刺激物对感受器的作用停止后 感觉现象并没有立即消失 它能保留一个短暂时间 这种现象叫后像正后像负后像 注视图中的花30秒 然后直接将视线转移到白色区域或者一张白纸上 3 闪光融合 闪光融合临界频率 断续的闪光由于频率增加 人们会得到融合的感觉 这种现象叫闪光融合 4 视觉掩蔽 在某种时间条件下 当一个闪光出现在另一个闪光之后 这个闪光能影响到对前一个闪光的觉察 这种效应叫视觉掩蔽 第三节听觉 一 听觉刺激 声波 一 听觉刺激 人的听觉阈限 16Hz 20000Hz最敏感 1000Hz 4000Hz言语 300Hz 5000Hz音调的差别阈限 1000Hz与1003Hz的差别 二 听觉的生理机制 三 听觉基本现象 一 音调 音调是一种心理量 它与声波物理特性频率的变化不完全对应 听觉理论 频率理论共鸣理论行波理论神经齐射理论 听觉理论 频率理论 电话理论这种理论认为 内耳的基底膜是和镫骨按相同频率运动的 不足 频率理论难以解释人耳对声音频率的分析 人耳基底膜不能作每秒1000次以上的快速运动 这是和人耳能够接受超过1000Hz以上的声音不相符合的 听觉理论 共鸣理论 位置理论赫尔姆霍茨提出 声音刺激频率高 短纤维发生共鸣 作出反应 声音刺激频率低 长纤维发生共鸣 作出反应 听觉理论 行波理论 生理学家冯 贝克西发展了共鸣理论提出了新的位置理论 行波理论 声波传到人耳 将引起整个基底膜的振动 振动从耳蜗底部开始 逐渐向蜗顶推进 振动的幅度也随着逐渐增高 从而实现了对不同频率的分析 但是行波理论难以解释500赫兹以下的声音对基底膜的影响 听觉理论 神经齐射理论 韦弗尔提出 当声音频率低于400赫兹时 听神经个别纤维的发放频率是和声音频率对应的 当声音频率提高 神经纤维将按齐射原则发生作用 三 听觉基本现象 二 音响 在相同的声压水平上 不同频率的声音响度是不同的 而不同的声压水平却可产生同样的音响 三 听觉基本现象 三 声音的掩蔽 第四节其他感觉 第四节其他感觉 一 皮肤感觉二 嗅觉和味觉三 内部感觉 一 皮肤感觉 刺激作用于皮肤而引起各种各样的感觉 这就是肤觉 肤觉的基本形态 触觉 冷觉 温觉 痛觉 一 皮肤感觉 肤觉的重要意义 对事物的空间特性的认识 一 皮肤感觉 肤觉的重要意义 对视觉和听觉的补偿作用 一 皮肤感觉 肤觉的重要意义 维持机体与环境的平衡 一 皮肤感觉 1 触压觉2 温度觉3 痛觉 1 触压觉 由非均匀分布的压力在皮肤上引起的感觉 叫做触压觉 2 温度觉 皮肤表面的温度称为生理零度高于生理零度的温度刺激 引起温觉低于生理零度的温度刺激 引起冷觉 3 痛觉 有机体受到伤害性刺激时产生的感觉保护机体的作用 3 痛觉 痛觉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 文化环境经验暗示注意 文化环境 经验 暗示 注意 二 味觉和嗅觉 1 嗅觉嗅觉的适宜刺激是能溶解的 有气味的气体分子 二 味觉和嗅觉 锁和钥匙理论现在普遍认为在嗅觉感受器上有不同的 洞 或 口袋 象拼图游戏一样 当一个分子的一部分与一个相同形状的洞匹配时便产生了化学气味 这被称为锁和钥匙理论 二 味觉和嗅觉 2 味觉味觉的适宜刺激是能溶于水的化学物质 辣是一种痛觉 课后阅读 联觉P143 三 内部感觉 反映机体内部状态和变化的感觉 动觉 平衡觉 内脏感觉 1 动觉 动觉 身体运动的信息 感受器位于肌肉 肌腱和关节中 2 平衡觉 静觉 平衡觉 反映头部运动速率和方向的感觉 其感受器是前庭器官 四轴平衡器 3 内脏感觉 机体觉 内脏器官活动状况的感觉 感受器位于各脏器的壁上 感觉的基本现象 感觉适应 视觉适应 感觉适应 听觉适应 感觉适应 嗅觉适应 入芝兰之室 久而不闻其香 入鲍鱼之肆 久而不闻其臭 感觉适应 味觉适应 小孩不觉糖甜 老病号不觉药苦 感觉适应 肤觉适应 触压觉适应 冬天穿棉衣 刚刚戴上近视眼镜 温度觉适应 雨雪初降 觉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