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大庄小学2012-2013学年上学期二年级组数学主备教案教学时间:2012年10月13日-2012年10月17日教学周次:第七周教学内容:第二单元整理复习 角的初步认识 主备教师:佘艳教学课时:5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学科数学课题整理和复习课型复习课时1教学目标1、 使学生通过整理和复习,弄清楚本单元都学习了那些知识,理清本单元的知识结构,更牢固的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2、 通过整理和复习,培养学生简单的整理、归纳的能力,体验与同伴相互交流学习乐趣。3、 通过练习,培养学生提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培养学生提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难点教具准备课件教学步骤个人修改一、回顾与整理。师:昨天老师要求同学们回家对第二单元100以内的加减法进行整理和复习,你是怎样进行整理和复习的,把整理的结果在小组内互相交流一下,小组长做好记录。学生小组内互相交流,教师巡视,掌握学生整理的情况。师:那一组来吧你们整理和复习的情况给大家介绍一下?小组汇报,全班交流。教师针对小组的汇报板书各部分内容,同时对学生予以肯定。师:小朋友们都整理得很全面,有的小组补充的也非常好,接下来,我们就先来看看笔算加减法。二、分类复习,巩固知识。1、尝试编题。复习笔算加减。师:刚才有小朋友提到笔算加减法分为进位加,不进位加;退位减发和不退位减法。谁能分别编一道。根据学生的编题,教师板书。让学生把编出的题目进行计算。师:笔算加法时应注意什么?减法呢?它们共同的地方是什么?不同的又是什么?指名学生回答交流结果,根据学生回答,引导归纳如下:(1)笔算加减法都要把相同数位对齐。(2)都要从个位加起。(3)加法个位上的数相加满十要向十位进一。减法中如果个位不够减,就从十位退一。师:小朋友们都说得很好,通过刚才的整理和复习,我们已经知道笔算加减法的法则,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具体计算时,怎样做才能保证计算正确,不出错,你有什么特别之处想提醒其他小朋友注意的地方吗?自由发表想法。小结:(1)计算时要看清数字和符号。(2)加法:个位不满十不进1,个位满十进1,进位点别忘了加上。 减法:个位够减直接减,个位不够减时要从十位退1。(3)加强检查,做到读题、抄题、数字搬家三检查。师:接下来用我们刚才总结的方法,让我们一起做一做。比一比,看那位小朋友是个合格的小计算家。出示课本练习七第8题。2、应用拓展,解决问题。课件出示:(1)在数学半期靠中,小东得85分,小丽比小东多13分,小丽考多少分?引导学生说说这两道题的联系与区别,讨论:解答这样的问题该怎样想。学生回答后进行小结:要弄清题目的数量关系,明确所求的问题,判断哪个数是大数,哪个数是小数,哪个数是相差数,正确的应用有关数量关系进行解答。王老师带100元钱去买几个篮球和几个排球,买篮球花去58元,买排球花去33元,王老师带的钱够吗?师:这道题需要算出准确数吗?谁回估算?引导学生用不同思路解答:方法一:买篮球后大约剩40元,买排球够了。方法二:买排球后大约剩70元,买篮球够了。方法三:买篮球和排球大约要用90元,所以王老师带的钱够了。三、课堂小结。同学们说一说这节课我们复习了什么内容?你有哪些收获?根据板书,让学生自己进行回顾总结。四、布置作业。选用课时作业设计。复习笔算加减法时,引导学生理解,我们现在目前只学习的是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今后还会学习数位更多的数的加减法。因此,哪一位满十要向前一位进一。哪一位不够减,要向前一位退一。板书设计整理和复习(1)笔算加减法都要把相同数位对齐。(2)都要从个位加起。(3)加法个位上的数相加满十要向十位进一。教后反思第二课时学科数学课题整理和复习(练习七)课型复习课时1教学目标1、 通过练习使学生能熟练计算100以内的加减法。2、 通过练习,培养学生提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 使学生能正确的计算,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具准备课件教学步骤个人修改一、谈话导入。师:上节课小朋友自己对这个单元的知识进行了整理和复习。谁能说说我们都复习了那些知识?学生自由发现自己的意见,老师注意帮助归纳和总结。师:我们在这个单元中学习了这么多的知识,那么今天我们就来做一些有关它们的练习,考考小朋友们对这些知识的掌握情况。二、基础练习。1、口算。4231 213 6220 22332545 3614 6242 2575121 4523 4545 6238232740 805012 6545422、下面的计算对吗?把错误地改正过来。 3 5 8 1 5 4 9 4 4 7 4 5 3 4 2 9 7 2 4 6 9 8 6 63、竖式计算。2765 7043 3543 6136421829 814523 7021324、解决问题。(1)饲养员有黑兔46只,白兔比黑兔少18只, ?提一个问题并解答。(2)商店又运进12台电冰箱,现在一共有50台,商店原来有多少台电冰箱?(3)小青带了90元去商店买下列学习用品:钢笔12元,文具盒29元,书包37元,小青的钱带够了吗?三、指导练习。1、第1题。引导学生先认真看清题目,然后再进行计算,提醒学生注意运算符号,并结合昨天总结出笔算加减法的注意点,学生做完后进行集体订正。2、第2题。这是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题目,要求全班同学一起练习,引导学生用简便的竖式计算的格式进行笔算,老师注意对个别学困生进行辅导。3、第3题。本题竖式计算题目较多,可以引导学生之间展开竞赛,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看谁完成得又快又好。计算完成后,进行集体订正,重点要强调:加法个位不满十不进1,个位满十进1,进位点别忘了加上。减法个位够减直接减,个位不够时要从十位退1。4、第4题。出示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时,让学生说说自己是怎么想的,怎么算的。5、第5题。引导学生读题理解题意。要知道大约需要多少钱?你是怎样想的?说给小组的同学听一听,并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在计算前,我们先进行估计这样有什么好处呢?然后指名回答,回答是重点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6、第6题。因为本题涉及到年龄问题,对二年级学生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再完成这道练习时,可以先出示题目:爸爸今年41岁,儿子今年13岁,爸爸比儿子大多少岁?要求学生列式进行计算,集体反馈后,再出示:那10年后呢?10年后爸爸比儿子大多少岁?要求学生先在小组讨论,把自己的想法先在组内说一说,然后进行集体反馈:十年后爸爸和儿子之间年龄还是差28岁。7、第7题。题目出示后,直接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宁集体订正。订正时重点让学生说说自己为什么这么列式。三、课堂小结。师:通过今天这节课的练习,你有哪些收获?四、布置作业。选用课时作业设计。在判断笔算竖式是否正确的时候,提醒学生,即使题目漏打了进位点或者退位点,也要看数位是否对齐,最后答案是否正确。满足后者条件就可以算正确。板书设计整理和复习(练习七)教后反思第三课时学科数学课题活动:我长高了课型活动课时1教学目标1、 通过学生活动,加深对长度单位米和厘米的认识,巩固测量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 在活动中渗透统计的初步知识,利用统计表发展学生收集、整理数据,从统计表中获取信息的能力。3、 通过测量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分工意识和合作能力。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具准备米尺,长绳,皮尺,课件教学步骤个人修改一、引导测量,激发兴趣。师:今天就要在这个教室里举行一次测量大比拼,看看那些同学表现得好。师:既然是测量大比拼,那么谁来说一说测量时我们要注意什么?测量的方法是什么。让学生自由发表自己的想法,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总结:1、首先要找到物体的两端,然后用“0”刻度对齐物体的左端,再看另一端对着刻度几,那么这个物体就是几厘米。2、要与被测物体保持水平。二、合作探究,实践活动。1、出示问题。师:你们想知道你的身高是多少?你的两手伸开有多长?你的步长是多少?教室的门宽是多少?窗户宽是多少?怎样做就可以知道这些答案呢?引导学生思考。2、讨论测量身高方法。(1)课件出示体检时医生给小朋友侧身高的情境。观看后讨论说说测身高时要注意些什么?总结:刚才我们小朋友说得非常好,在测量身高时,被测量的同学要注意:要脱鞋。身体要站直,脚后跟、臀部、后脑勺三个地方要紧贴在墙壁上。四人小组讨论:现在在我们教室内应该如何测量身高。汇报,要求上台示范。其余学生观察并评议。最后示范正确的测量方法,指名学生上来读出身高。(2)小组分工合作测量身高。提出要求:先由小组长带头分工,让组内的每个小朋友都有机会测量。量完后,将测量出的身高数据写在卡片上。学生分组测量,教师巡视,及时发现问题,在组内解决。(3)制作并观察统计图。现在我们通过测量都知道自己的身高了,那现在老师想知道我们班大部分小朋友的身高是多少,该怎么办呢?学生汇报后,教师总结:可以把自己的身高填在相应的表格里,把身高制作成一个统计图。(4)指导学生完成统计图。师:这是我们在刚才的活动中制作的身高统计图,看一看,你发现了什么。教师可以适当引导学生如:最高的同学身高多少?最矮的同学身高多少?全班哪个高度的人最多?一共有几人?全班哪个高度的人最少?一共有几人?让学生自由说说。(5)引导学生进行健康教育。看了身高统计表,你想对我们班的小朋友说些什么呢?你的身高在全班属于什么水平?是偏高还是偏低?师:要向健康成长,我们应该注意什么?引导学生总结:我们今后要多进行一些体育锻炼,安排好一天的饮食,不挑食、不偏食,合理调整好自己的作息时间,才能使我们的身体变得更棒。3、讨论测量其他物体方法。师:刚才我们都测量出了各自的身高,那其它的物体应该怎么测量呢?(出示刚才提出的问题。)小组商量好要测量的部位,计测量的方法然后进行估一估、再分工测一测,并把它记录下来。指名学生上台示范操作过程,教师辅助。重点讲一讲操作的过程和认读的方法。引导学生正确的测量方法,测量的过程,例如:在测量门窗时,尺子的首末端要保持在同一条水平线上,最好利用门或窗已有的线段。在测量步长时,被测学生应该自然地走出一步,不能用力跨步,测量时,应同时选择其鞋的前端或鞋的后端。在测量伸开手臂的长度时,被测学生的双臂要伸直、食指要伸开。汇报两臂长度时,引导学生与自己的身高做个比较,一般情况下,伸开两臂的长度与自己的身高有关,从而引起学生的兴趣。三、课堂小结。通过这节实践测量活动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掌握了那些知识?四、布置作业。选用课时作业设计。板书设计我长高了测量门窗、步长、伸开手臂的长度、教后反思第三单元目标1、 结合生活情境及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尺画角。2、 结合生活情境及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直角,会用三角板判断直角和画执教。第一课时学科数学课题角的初步认识课型新授课时1教学目标1、 学生经历从生活中发现角、认识角的过程,初步建立角的概念,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2、 学会用直尺画角,直观体验角是有大小的,并且知道角的大小和两条边张开的大小有关。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操作能力和空间观念,体会身边处处有数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重点1、 认识角,知道角各部分的名称,初步学会用尺画角。2、 角的大小和两条边张开的大小有关。教学难点教具准备课件,主题图,剪刀,插有吸管的可乐瓶,自来水管,三角板,带孔小棒教学步骤个人修改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师:新的一天又开始了,同学们都开心在做操,(出示主题图)小朋友请你观察这幅图,你了解到那些信息?说给你的同桌听。学生观察图,互相交流信息,操场上有许多我们学过的图形(学生指出如: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球等)。师:这些图形都是咱们的老朋友了,今天,老师要给大家介绍一个新的图形朋友(出示园丁在剪草的图)。你们看,园丁爷爷手里拿着的剪刀,张开就形成了这样的图形;教师用线标出球场的角和球门的角,让学生再仔细观察,发现了什么?你们认识它吗?学生观察后全班交流。师: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和他交个朋友,它的名字叫做“角”。这些都是角,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角。板书课题:角的初步认识。二、观察实践,探究新知。1、初步认识角。(1)教师出示剪刀、插有吸管的可乐瓶、自来水管等物品,请小朋友们观察并分别找找这些物品上的角,说说这些角有什么共同的特征?学生观察物品并从中寻找角。同桌交流后全班汇报。教师画出角。(2)仔细观察,小组同学互相说说角有什么特点?学生交流后汇报:师:小朋友们提到的尖尖的头,也就在两条线相交的这一点,我们把它称为胶的顶点。(课件出示)从点延伸出两条射线就把它们叫做角的边。顶点边边数一数,一个角有几个顶点?几条边呢?在学生给角取的名称中归纳得出角的名称,并总结出一个角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3)找角。师:孩子们,在我们的身边,我们的教室里,也都有好多角陪伴着我们。下面,就请大家在教室里找一找,看看那些物体的表面上有角,并要指出角的顶点和两条边。请学生说说找到的角,并指出顶点和两条边。2、制作活动角。(1)折角。师:刚才我们认识了角,你们想不想自己动手制作一个角?出示一张圆形的纸,让学生动手折一个角,思考一下,怎样才能折出一个角。学生折角,师巡视指导。折好后让学生指出这个角的顶点和边。(2)制作角。师:刚才我们折出了一个角,请看老师手上的这个角(出示活动角)你们看,这是一个活动角,小朋友们能不能利用老师发给大家的这样两根带孔小棒做个活动角?学生在小组内完成制作活动角的过程,老师注意巡视指导。学生小组内展示角,交流制作过程。全班交流。谁来向全班小朋友展示你制作的角,并指出角的顶点和边。(3)认识角的大小与边叉开的程度的关系。教师演示将角的两条边叉开、收拢。问:你发现了什么?说给小组的同学听一听。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与什么无关?讨论后,师生总结: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张开的大小有关。角的两条边张开的越大,角就越大,两条边张开得越小,角就越小。3、画角。师:我们已经认识了角也制作了活动角,现在我们来画角。你认为角该怎么画?教师示范画角,(课件演示角的画法)并说明:先画一个顶点,再从这个顶点向不同的方向画两条线,就画成了一个角。学生练习画角,老师进行巡视,画好后学生之间互相说说是怎么画的,然后再全班进行展示。三、巩固练习。指导学生完成课本练习八第13题。1、第1题。出示题目后,要求学生通过观察能区分出题中的图形那些是角,哪些不是。判断后,可让学生说说理由。第2个图,可以引导学生说两条线相接的地方不是一个顶点,而是一段弯曲的线,所以不是角。2、第2题。出示题目,先让学生分别说出每个图形中分别有几个角,然后让学生指出这几个角分别在哪,在图中指一指。3、第3题。本题主要是要让学生理解角的大小与画出的边的长短无关。练习时,可以让学生用三教班上的角比一比,教师还可以把这两个角做成投影片,把它们重叠上来验证。四、课堂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知识?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师生共同归纳:(1)认识了一种新的图形角。(2)知道了角是由一个顶点、两条边组成的。(3)学会了画角。五、布置作业。选用课时作业设计。板书设计角的初步认识顶点边边 教后反思第二课时学科数学课题直角的初步认识课型新授课时1教学目标1、 结合生活情境认识直角,使学生会用三角板判断直角和画直角。并能从生活中找到直角。2、 通过探索,掌握直角的画法。3、 培养学生动手实践操作能力和空间观念。教学重点会用三角板判断直角和画直角。教学难点教具准备课件,直尺,直角三角板,彩色卡纸。教学步骤个人修改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师:同学们,我们已经认识了角,那你能不能用自己的学具摆一个角?比比谁摆的角大?谁的角小?学生独自开展活动,同桌间比一比谁的角大,谁的角小。师:你们摆的角都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你们是怎么比较的?学生展示角,老师板书。老师再用活动角摆出一个直角。(出示)师:你们见过这样的角吗?想一想,你在那些图形当中看到过这样大小的角?学生回答后教师出示三个书本中的生活例子,抽象出“直角”。直角出示并板书:教师说明:像这样的角,还有我们刚才找到的角,在数学中,我们叫它“直角”,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板书课题:直角的初步认识。二、探索新知,合作交流。1、初步认识直角的大小。教师出示三角板,让小朋友从中找出直角,然后在自己的三角尺中也找一找直角。学生活动:师:老师的三角板里有直角,你们的三角尺上也有直角,刚才我们还找到了书本上的直角,这些直角都一样大吗?为什么?学生大胆猜想。让侯引导学生利用三角板上的直角去比比看,是不是都是直角,大小是不是一样。师生交流,总结得出:所有的直角都一样大。2、折直角。师:刚才我们初步认识了直角,知道了所有的直角都一样大。那现在我们来动手折一折,看谁能用纸折出一个直角?学生拿出课前准备的各种形状(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等)彩色卡纸,进行折角。活动或进行展示,然后指名学生汇报折直角的方法。3、验证直角。师:怎样验证,你折的就一定是直角呢?引导学生说明可以用三角板上的直角去比一比。老师示范和说明方法:先要将三角板上直角的顶点与角的顶点重合在一起,再将三角板上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林芝安全员c证考试及答案
- 蚌埠安全员考及答案
- 拼音教学课件游戏幼儿园
- 医院安全生产培训进科室课件
- 循环小数课件及教学设计
- 合肥安全员培训地点课件
- 双述双评课件
- 2025银行暑期面试题及答案
- 江苏省镇江市2025~2026学年高三开学检测语文试题及答案
- 2025银行面试题库及解析答案
- 代办离职委托书模板文档
- 洗浴中心转让合同
- 人工智能与虚拟现实技术的融合应用
- UL508标准中文版-2018工控产品UL中文版标准
- GB/Z 37551.102-2024海洋能波浪能、潮流能及其他水流能转换装置第102部分:用已有运行测量数据评估波浪能转换装置在另一布放地点的发电性能
- 电力线路常见故障培训
- 新质生产力:未来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
- 机油化学品安全技术(MSDS)说明书
- 一年级开学家长会 课件
- 第4课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第一框
- 2024版万达商业广场管理合同书模板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