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农土地资源学试题(2007).doc_第1页
川农土地资源学试题(2007).doc_第2页
川农土地资源学试题(2007).doc_第3页
川农土地资源学试题(2007).doc_第4页
川农土地资源学试题(2007).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土地资源学试题A卷开卷() 闭卷( ) 适用专业年级:土地资源管理专业2007级姓名 学号 专业 班级 座位号 本试题一共五道大题,共6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总 分题 号一二三四五阅卷人题 分251053030核分人得 分注:1.答题前,请准确、清楚地填各项,涂改及模糊不清者、试卷作废。 2.试卷若有雷同以零分计。一、名词解释题(每题5分,共25分)1、土地与土地资源土地:由地球陆地表面一定立体空间内的气候、土壤、基础地质、地形地貌、水文及植被等自然要素构成的自然地理综合体,同时包含着人类活动对其改造和利用的结果,它又是一个自然-经济综合体。土地资源:是指在一定的技术条件和一定时间内可以为人类利用的土地。2、土地利用类型与土地利用结构土地利用类型:指的是土地利用方式相同的土地资源单元。土地利用结构:是指区域内各类土地利用之间在数量上的对比关系和空间上的相互位置关系形成的格局,以及权属上的所属关系的总和。3、境界与权属界境界:包括国界及各级行政区划界线。权属界:包括村队、居民地、厂矿、机关团体、学校等单位的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界线。4、土地自然适宜性与特殊土地适宜性土地自然适宜性:是指某种作物或土地利用方式对一定地区土地的自然条件(主要包括气候、土壤、地貌、水文等条件)的适宜程度。特殊土地适宜性:就是一个区域的土地条件对某些作物不仅具有生理和生态的高度适应性,而且对该类作物的产品经济性有着特有的适宜性,因而在此区域形成特有的经济品种。5、土地整理与土地复垦土地整理:在一定区域内,按照土地利用目标和用途,采取行政、经济、法律和工程技术手段,对土地利用状况进行调整改造、综合整治,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的过程。土地复垦:是指对被破坏或退化土地的再生利用及其生态系统恢复的综合性技术工程。任课教师:李廷轩 系(教研室)主任签字:土地资源学试卷第1页二、将下列英文译成中文(每题2分,共10分)1、Land Resource土地资源2、Land Capability Unit土地功能单元3、Land Use System土地利用系统4、Potential Productivity of Land土地生产潜力5、Agricultural Ecological Zone农业生态区三、计算题(每题2.5分,共5分)1、地形图比例尺为1:10000,航片比例尺为1:15000,耕地最小上图图斑面积6mm2,求航片的上图图斑面积(mm2)。解:S航片=6=2.67(mm2)2、某县土地整理区域面积为10000亩,用1:2000比例尺绘制该区域图件,求图上面积(cm2)。解:S图=16666.67(cm2)土地资源学试卷第2页四、简答题(每题5分,共30分)1、简述二郎山东西坡土地资源构成要素异同。(1)气候要素:东坡受太平洋暖湿气流的影响;西坡受印度洋干热气流影响。(2)地学要素:海拔在2000m以上,土地类型呈垂直地带性分布。(3)水文要素:东坡降雨充沛,水分充足;西坡干热河谷,形成焚风效应,水分稀少。(4)土壤要素:东坡为黄棕壤,化学风化为主;西坡紫色土,物理风化为主。(5)生物要素:东坡以落叶混交林或常绿阔叶林为主;西坡以马尾松,马桑为主。2、简述土地类型与土地资源类型的关系。(1)土地类型的划分是一种自然分类,划分的依据主要是土地的自然属性;而土地资源类型的划分依据除了考虑土地的各种自然属性外,更强调根据土地的社会经济属性集中体现在其利用价值或利用功能上的综合差异性而进行分类。(2)土地类型分类的结果往往是土地资源类型划分的基础,也就是说,土地资源类型划分是在土地类型划分的基础上,进一步根据对其利用价值或利用功能的评价结果而重新分类,因此,土地类型单元一般是进行土地资源评价及分类分级的基本单元。(3)土地类型较多强调的是土地的自然属性,它与土地利用类型在概念上是有区别的。当然在划分土地类型时也要适当考虑到土地利用类型。3、简述交会法的类型、含义及野外定位的基本程序。(1)前方交会法:站在已知点上,根据明显地物来确定所站点位与周围地物关系的定位方法。基本程序:当图与实地完全吻合后(图纸不动),找出三个明显地物点A、B、C(图上分别为a、b、c),先把罗盘仪或直尺对准在通过图上和实地的a和A,作一直线;其余两点,按同法绘出直线,如三线交于一点O,此O点即本人在图上的位置。(或作图)(2)后方交会法:站在未知点上,用三个已知点来求出所站位置的定位方法。基本程序:用罗盘仪的南端(S端,即180)分别对准三个已知点(即为图上和实地均有的同名地物点)。读(读北针所指的刻度)出三个方位角,此方位角即为已知点的方向,然后在图上分别以三个已知点为原点,按相应的方位角作出三条方向线,其交点即为站立点位置。(或作图)土地资源学试卷第3页4、简述如何开展室内外净耕地系数测算。(1)准备阶段;(2)划分类型区和分配样方;(3)室内取样;(4)实地测量;(5)室内量算;(6)成果资料整理。5、简述影响土地人口承载潜力的因素。(1)土地资源的数量;(2)土地资源的质量状况;(3)投入水平;(4)生活水平;(5)时间尺度。6、简述我国土地资源的特点。(1)数量特征:各种土地资源的总量大;人均土地资源占有量少,土地资源相对紧缺,人地矛盾突出。(2)质量特征:我国地形错综复杂,地貌类型多样;耕地生产力普遍较低;(3)区域分布特征:土地资源区域分布极其不平衡;土地开发利用程度的区域差异较大;土地利用的经济效益区域差异巨大。(4)后备土地资源特征。土地资源学试卷第4页五、论述题(30分)1、试述如何开展县域土地资源调查评价工作。(15分)县域土地资源调查一般可以分为4个阶段:准备工作、外业调绘、内业工作、检查验收。准备工作:1)组织专业队伍; 2)制定工作计划; 3)资料准备:地形图、航片、卫片和其他资料收集;4)用品准备。外业调绘:1)调绘前的准备工作阶段; 2)调绘阶段。内业工作:1)转绘工作; 2)量算面积; 3)编图与图面整饰; 4)成果整理。检查验收:检查验收内容有外业调绘和补测地物;内业工作。土地资源评价一般可以分为3个主要阶段:土地评价的准备阶段、土地评价的中间过程、土地评价的资料管理和成果汇报。土地评价的准备阶段:1)土地评价立项与初步商讨; 2)评价目标的确定; 3)数据和资料的调查、收集; 4)制定土地评价的工作计划。土地评价的中间过程:1)土地利用类型及其要求; 2)土地评价单元的划分和土地性状的描述; 3)评价因子的选择与评价结果的计算。土地评价成果汇报:1)土地评价报告书; 2)土地评价成果图。土地资源学试卷第5页2、根据土地整理的意义、任务和内容,试述如何开展一个区域的土地整理工作,并谈谈干热河谷地区土地整理工作中应注意的问题。(15)土地整理的一般程序:资料调查与分析、确定土地整理单元、编制土地整理规划方案、土地整理规划方案的报批、土地整理的组织实施及保障措施和最后的土地整理的检查验收6个方面的内容。干热、干旱河谷区治理的关键是以保护和恢复现有植被为重点,从宅旁、阴湿沟谷入手,先易后难,逐步扩大林草覆盖。 (1)干热河谷的部分地区气候极度干燥、干热,降雨又比较集中。原有森林多由于火灾而遭到毁灭性破坏,新造林适应树种极少。筛选出耐旱的作物品种能很好地适应这种环境条件,成为该区植被重建的先锋树种,待生态条件改善后,再栽植其他灌木、乔木树种,其效果十分显著。 (2) 造林时,采用地膜覆盖或者利用保水剂,可减少水分蒸发;对于土壤特别瘠薄的地方,可采取客土造林。 (3) 造林时可将坡面改为梯田,在梯田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