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docx_第1页
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docx_第2页
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docx_第3页
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docx_第4页
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二理科生物5.4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导学案学习目标:举例说出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说出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和应用重点: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难点: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的关系自主学习一 生态系统中信息的种类1. 物理信息(1)概念:通过 _ 传递的信息。(2)举例:_、声、_ 、湿度、磁力等。(3)感受部位:动物的眼、_、皮肤;植物的_、_、以及细胞中的特殊物质(光敏色素等)。(4)来源:可以是 _ ,也可以是_。2. 化学信息(1)概念:生物在生命活动的过程中产生的可以传递信息的_ 。(2)举例:植物的 _ 、有机酸等代谢产物,动物的 _ 等。(3)来源:_ 在生命活动过程中进行。3. 行为信息(1)概念:动物的_ ,在同种或异种生物之间传递信息。(2)特点:_ _ 。(3)举例:蜜蜂跳舞、雄鸟的“求偶炫耀”。 来源:Z.xx.k.Com二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1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1) _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传递。(2) _离不开信息的传递。(3)信息的传递还能调节生物的_,以维持_的稳定。2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作用:(1)提高 _ 或畜产品的产量。举例:若能利用模仿动物的信息吸引大量的_,就可以提高果树传粉效率和_。(2)对有害动物_ 。(目前控制生物危害的地技术大致有_、_、_人们越来越倾向于利用对人类生存环境无污染的_。)举例:利用生物的_ 诱捕或警示有害动物,降低有害动物的 _ 。利用音响设备发出不同的 诱捕或驱赶某些动物。利用特殊 扰乱某些动物的 ,使之繁殖力 ,从而减少有害动物对农作物的影响。 小组探究探究一 生态系统中信息的种类阅读课本105106页的内容进行分析,小组讨论回答下列问题:1. 蜜蜂如何向同伴传递信息?2.生态系统中信息分为几种?哪几种?3.什么是物理信息、化学信息、行为信息?4凤眼莲根部的分泌物可以明显地抑制由于水体富营养化而大量繁殖的藻类的生长属于什么信息? 5. 在繁殖季节,公鸡 “抖抖大红冠子花外衣”来引诱母鸡交配属于什么信息?【经典回眸】一只母鸡看到老鹰时会对小鸡发出报警鸣叫,小鸡做出隐蔽反应。从信息分类角度分析,母鸡的报警鸣叫属于A.物理信息 B.化学信息C.行为信息 D.对信号刺激的反应【变式训练】1.下列属于化学信息的是(可多选) ( )A、 绿色植物接受光刺激 B、蛾类昆虫具有趋光性C、狗能通过尿液找到回路 D、孔雀开屏 探究二 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1、蝙蝠的“回声定位”属于什么信息?如果堵住蝙蝠的耳朵,蝙蝠的行为会如何?2、莴苣的种子的萌发与什么信息的传递有关?3自然界中,植物开花需要光信息刺激,当日照时间达到一定长度时,植物才能够开花。许多动物都能在特定时期释放用于吸引异性的信息素。思考:信息传递在种群的繁衍过程中起什么作用?4.森林中,狼能够依据兔留下来的气味去猎捕后者,兔也可以依据狼的气味和行为特征躲避追捕。,体现信息传递可以针对物种之间的什么环节进行调节,还体现了信息传递的什么特点?探究三:信息传递与能量流动、物质循环的比较能量流动 物质循环 信息传递 特点 循环运动反复利用 往往是 向的 范围 生态系统中各营养级 生物之间、生物与 之间 途径 食物链和食物网 信息类型: , , 地位 生态系统的动力 生态系统的基础 决定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方向联系 同时进行,相互依存,不可分割,形成一个统一整体 小试牛刀1.下列现象中,信息传递不属于物理信息的是( )A.谈虎色变 B.杯弓蛇影C.红杏出墙 D.抓耳挠腮2.若利用电子仪器产生与蜜蜂跳舞相同频率的声音,当蜜蜂感受到这一信息后,就会飞到花园采蜜,这种方法利用的信息类型属于A.行为信息 B.物理信息C.化学信息 D.生物信息3、下列不属于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是:A心猿意马B飞蛾扑火C花香引蝶D老马识途4、(2012临沂高二检测)据了解,野生扬子鳄种群的雌雄比例一般稳定在51左右,这样的性别比例是由孵化时的温度所决定的;繁殖季节雄性扬子鳄发出“轰”、“轰”的声音,雌性扬子鳄则根据声音大小选择巢穴位置。当声音大时,雌鳄选择将巢穴筑于山凹浓荫潮湿、温度较低处,则产生较多的雌鳄。以上事实说明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 )A.能够调节生物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B.影响生物种群的繁衍,维持种群数量的稳定C.维持生物体正常生命活动,调节生物内环境的稳态D.对生物进行自然选择,促进生物进化5.狼依据兔留下的气味进行捕食,兔依据狼的气味或行为特征躲避猎捕。这说明 ( )A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必须依靠化学信息的作用B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必须依靠行为信息的作用C信息素是进行信息传递唯一的信号D信息能够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6.下列生产实践措施不是利用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的是 ( )A人工合成性外激素制剂,干扰害虫的正常交尾B控制日照时间以控制开花时间C利用“黑光灯”集中捕杀棉铃虫D利用生长素类似物杀死单子叶作物田中的双子叶杂草7.下列各项属于生态系统物理信息的是( )A.信息素 B.有机酸 C.孔雀开屏 D.温度8下列各项中,既属于植物体的向性运动,又是由于物理信息引起的生命活动的是( ) A昙花夜间开放 B向日葵的花盘随太阳的移动而转动 C合欢树的叶子夜间合拢,白天开放 D含羞草的叶子受到震动后叶片合拢9生物能接受光的信息并产生相应的行为。下列生命现象主要与光照变化有关的是( )菊的秋季开花 我国植被的东西分布 动物的换毛飞蛾扑火青蛙的冬眠鹿的繁殖A. B. C. D.10.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不可能发生在( )A.细胞与细胞之间 B.种群内部个体与个体之间C.种群与种群之间 D.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11.有关生态系统信息传递作用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生命活动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作用 B.生物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的传递C.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D.只有以上三种作用12.利用昆虫的性外激素类似物干扰昆虫的正常交尾,从而达到有效控制害虫繁殖的目的。在此性外激素类似物是昆虫种群的( )A.物理信息 B.化学信息 C.行为信息 D.营养信息13.下列关于生态系统功能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能量流动是生态系统的动因B.物质循环是生态系统的基础C.并非任何一个生态系统都有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D.信息传递的作用与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一样,把生态系统各组分联系成为一个整体,并且有调节系统稳定性的作用。14.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有些植物开花需要信息素的刺激B 昆虫性信息素占信息素的少部分C 烟草植株受到蛾的攻击产生一种信息素D 蚜虫受到七星瓢虫的攻击时,会产生一种信息素,附近的其他蚜虫感知后会离开15.欧洲草原上有一种蓝蝶,它的幼虫能够发出一种与蚂蚁幼虫相似的气味,从而使得蓝蝶幼虫在蚂蚁的照顾下顺利孵化为成虫。对于该现象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蓝蝶幼虫发出的气味是一种化学信息B 在生态系统中,任何生物如果没有接受信息、处理信息和利用信息的能力就会被淘汰C 蓝蝶幼虫在发育过程中和蚂蚁之间只通过化学信息相互联系 D 蓝蝶幼虫与蚂蚁之间存在着寄生关系16.蟑螂喜好在夜间出来活动。科学家把蟑螂放在实验室里,人为地将实验室的白天和黑夜加以颠倒,大约经过一个星期,蟑螂就在人造的“黑夜”时间活动(尽管实际上是白天)这个实验说明()A 蟑螂能感受物理信息的改变B 信息传递是生态系统的重要功能之一C 行为信息可以影响蟑螂的行为D 蟑螂可以感受一切信息刺激17下列信息的传递中,与其他3种不属于同一类型的是()A 小囊虫在发现榆、松寄生植物后,会发出聚积信息素,召唤同类来共同取食B 群居动物通过群体气味与其他群体相区别C 雄蚊能根据雌蚊飞行时所发出的低频声波而找到雌蚊D 榆树通过分泌一种化学物质,与栎树产生相互拮抗的现象18.萤火虫通过闪光来识别同伴;草原上的鸟在发现天敌后,雄鸟急速起飞,扇动翅膀为雌鸟发出信号;某种植物根系能分泌一种使休眠的真菌孢子发芽的化合物,如将这类物质在作物播种前施入土中,就可以使休眠的孢子提前发芽,使其找不到寄主而死亡。以上三个实例分别体现了哪一类信息的作用()A 物理信息;化学信息;行为信息B 物理信息;行为信息;化学信息C 行为信息;物理信息;化学信息D 化学信息;行为信息;物理信息19.蜜蜂是一种群聚的益虫,蜜蜂的筑巢、“语言”,以及采粉酿蜜都引起人们极大的兴趣。(1)蜜蜂的侦查蜂在发现蜜源后,回到蜂窝内通过特殊的语言传达给其他同伴,如果侦查蜂跳“圆形舞”,则表明蜜源的距离很近,在百米之内,这种信息是_。(2)蜜蜂可以从很多植物的花卉上采集花粉,同时也为这些植物传粉,这种关系在生态学上包含种间互助和_,从生态系统的功能看,信息传递可以_,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20.珊瑚礁区是地球上生物多样性极高的生态系统。珊瑚的色彩源于生活在珊瑚虫消化腔中的虫黄藻,珊瑚虫为虫黄藻提供无机物,虫黄藻进行光合作用为珊瑚虫提供大部分能量。珊瑚虫所需的其余能量来自捕食的浮游生物。请回答:(1)珊瑚虫和虫黄藻依次属于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的_和_。两者之间存在的种间关系属于_。(2)热带珊瑚礁中的某种小鱼取食大鱼身上的寄生虫。小鱼取食之前,常在大鱼面前舞蹈并分泌一种化学物质,大鱼才让小鱼取食。据此分析,小鱼和大鱼之间传递的信息类型有_。22阅读下面两段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雌蚕蛾能释放一种性引诱剂,可以把3 km以外的雄蚕蛾吸引过来。虽然每只雌蚕蛾所释放的性引诱剂的量不到0.01 mg,但雄蚕蛾却仍可对其作出反应。有趣的是雄蚕蛾对密封在玻璃瓶中的雌蚕蛾虽然看得见,但却无动于衷。材料二在防治害虫上,利用性引诱剂“迷向法”防治害虫效果显著。其具体做法是:在田间释放过量的人工合成的性引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