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KP001超限报告中的几点问题10设计依据之要点解析无论是写计算书,图纸说明,还是写超限报告,设计依据这一部分基本是不可或缺的。但因为这一部分比较简单,所以大家的重视度不够,很多时候,容易犯一些低级错误。这篇文章就来总结“设计依据”这一部分的要点。比较完整的设计依据一般包括四个部分:1)设计规范/标准;2)相关设计文件;3)主要设计准则;4)建筑分类等级。以下分别介绍。一、设计规范/规程(标准)相关的设计规范包括国家规范及地方规范。这些内容应该都是工程师所熟识的,如果参加过注册考试,对这些基本的规范应该都有所了解。在这一部分,有两点需要注意:1)参考规范一定是最新的现行规范基本上,此部分内容我们都是从其他项目Copy过来,这本身没有问题,但一定要核实是否为最新规范。这一点很重要,如果参考的是老规范,从逻辑上来说,后面的东西都不用再看了。目前,我们容易忽视的是如下这几本规范: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2015版)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2016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高层民用建筑钢结构技术规程JGJ99-2015组合结构设计规范JGJ138-2016如果是在图纸说明中引用图集,也一定是最新的图集,比如16G101系列。2)删掉本项目中并无使用到的规范我们曾经看到过一个钢结构项目,在设计依据里面引用了大量的混凝土规范;也看到过采用浅基础的项目,却引用了桩基规范。这样的例子看起来都很好笑,但却屡屡发生。再比如,图纸设计说明中保留了大量的本项目根本用不到的技术说明。这些问题的存在,会让业主对工程师的专业度产生严重的质疑,所以我们一定要慎之又慎,尤其是对初次合作的业主。二、相关设计/参考文件除规范以外,每个项目必然存在其他的技术文件,在这一部分,都应该详细列出来。比如:1)地勘报告(分初勘和详勘)2)风洞实验报告3)业主提供的地震波(如有)4)会议纪要达成的一些设计依据5)专家咨询会意见及答复现在一些比较大的项目,通常会有专家咨询会,会上的意见及答复通常也是后续工作的依据。6)参考的国外设计文件在国际咨询公司提供的报告中,时常有这一部分内容,常引用ASCE7-10Minimum Design Loads for buildings and other structures;AISCSpecification for structural steel building;CISCSteel Design Guide Series:Floor Vibration Due to Human Activity等。设计院写报告的时候,一般不会引用相关的论文,但咨询公司引用论文是比较常见的,对一些有争议的问题,可以用比较权威的论文作为证据。三、主要设计准则设计准则,就是后续计算指标是否合理的判据。事实上,我们的设计准则非常多,广义来说,所有的规范都是我们的设计准则。但就目前所看到的,这一部分内容一般仅包括如下几个方面:1)结构位移控制准则这一部分,规范都有明确规定,比如层间位移角限值。当然,合理的层间位移角限值,最近一直存在南北派之争。我们可以自己去辨析,但最终执行可能还是要按规范或总工意见。2)风振舒适度控制准则风振舒适度控制标准在规范中也有明确规定,比如高规3.7.6条,对住宅和公寓控制值为0.15m/s2,对办公和旅馆为0.25m/s2;高层钢结构建筑,高钢规另有规定,a)公寓建筑,顺风向或横风向最大顶点加速度限值为0.20m/s2,b)公共建筑为0.28m/s2;顺风向及横风向风振加速度的算法一般有两个版本,即高钢规及荷规算法。按照规范,我们可以计算出顺风向或者横风向的顶点加速度值,这两个值可以直接与规范限值比较,有些院还会补充一个两方向的组合加速度值(0.8倍的平方根),并与限值比较。风振加速度计算公式略显复杂,所以我们一般使用YJK或SATWE提供的计算值,但要注意,最大风振加速度仅算至主屋面,如果结构模型中还有出屋面的部分,软件给出的结果是偏大的,如果据此增加结构刚度,甚至增设阻尼器,都是不当的。我们一般的做法是,自编程序,计算主屋面处的加速度。3)楼面振动标准中国规范以楼板振动频率控制楼面振动舒适度的相关要求大致如下表所示。国际标准一般采用ATC的竖向振动峰值加速度要求,具体如下图所示。高规3.7.7条即参考了此标准。关于楼板振动的分析方法,影响因素,笔者曾写过一篇文章,考虑随机性人行激励的楼盖舒适度方法研究,如有兴趣,可以参阅。四、建筑分类等级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防火等级,环境类别,基础设计等级,抗震设防类别,结构安全等级。1)防火等级虽然我们在报告中常写防火等级,但笔者翻看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简称防火规范),只有耐火等级的概念。防火规范将民用建筑分为三类,一类高层民用建筑,二类高层民用建筑以及单、多层民用建筑。民用建筑的耐火等级分为一、二、三、四级。不同的耐火等级,各建筑结构构件对应着不同的耐火极限。这相当于我们结构中所规定的不同的抗震等级,但对不同的构件,却对应着不同的调整系数。这些都视构件的重要性而定。根据防火规范5.1.3条的规定,超高层建筑(高度超过100m)耐火等级均为一级,对二类高层民用建筑,耐火等级可定为二级。对单、多层民用建筑,耐火等级可酌情划定为三级或四级。2)环境类别环境类别的划分在混凝土规范3.5.2条有明确规定。此处,环境类别划分为一、二a、二b、三a、三b、四、五。但规范对裂缝宽度、耐久性以及保护层厚度的规定,只涉及一、二a、二b、三a和三b。根据笔者的理解,如果环境类别认定为四类和五类,将属于极端特殊环境,需要专门研究论证。对海岸建筑,如果采用桩基础,桩将长期浸泡在地下水(可能是海水)中,我们经常碰到这种情况,个人认为,环境类别定为三b即可。3)基础设计等级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3.0.1条对基础设计等级进行了规定。对30层以上的高层建筑可直接划定为甲级。4)结构安全等级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1.0.8条按照建筑物类型(重要的房屋、一般的房屋、次要的房屋)以及破坏后果(很严重、严重、不严重)将建筑结构的安全等级划分为一级、二级、三级。结构安全等级在结构设计中如何体现呢?一般是反映在结构重要性系数中,结构重要性系数同时也与设计使用年限相关。安全等级为一级或设计使用年限为100年及以上的结构构件,结构重要性系数1.1;安全等级为二级或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的结构构件,结构重要性系数1.0;安全等级为三级或设计使用年限为5年的结构构件,结构重要性系数0.9;5)抗震设防类别抗震设防类别的划分会影响抗震措施的确定,比如,高规3.9.1条,对甲类、乙类建筑:应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提高一度的要求加强其抗震措施。因此,对抗震设防类别的划分要慎重。以下说一种比较有争议的情况。抗震设防分类标准规定,商业建筑中,人流密集的大型的多层商场抗震设防类别应划为重点设防类,而大型商场是指一个区段人流5000人,换算的建筑面积约为17000或营业面积7000以上的商业建筑。同时,抗震设防分类标准又通过小字注明,“区段是指由防震缝分开的结构单元、平面内使用功能不同的部分、或上下使用功能不同的部分”。由于大的商业裙房通常都会根据塔楼布置以若干条抗震缝划分,各区段的面积将小于大型商场的定义标准,抗震设防类别统统定位丙类?直观上感觉,此处是矛盾的,抗震设防类别是以震害发生时,人员伤亡程度等因素划分的,除非有更多的逃生疏散通道可以降低人员伤亡,否则没理由降低抗震设防类别。结构抗震缝与人员疏散有何干?再想想,防火分区与地震时人员疏散有何干?其实,都没有直接关系。在此,我引用一个我不喜欢的人的观点来结束这个问题的争议。“一个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中医内科胃痛试题及答案
- 2025年普焊焊工考试题及答案
- 妇产科护理(副高)考试题库(含答案)
- 医学免疫学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 预防接种培训试题及答案
- 寄递物流安全培训课件
- 2025年人资协会面试题及答案
- 2025年油井加热自控仪项目合作计划书
- 2025年唐代镜子文化题目及答案
- 核磁共振临床应用课件
- 血氧饱和度监测
- GB/T 23604-2024钛及钛合金产品力学性能试验取样方法
- 小学五年级家长会-主题班会
- 10kV线路施工应急预案
- 《植物细胞》教学课件
- 《PLC应用技术(西门子S7-1200)第二版》全套教学课件
- 医学教材 肠内营养相关性腹泻的预防处置课件
- 2024年成人高考成考(高起专)语文试题与参考答案
- 门诊部成本控制与费用优化
-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英语全册课件(2024年新版教材)
- 2024-2030年中国纳米烧结银市场深度调查与发展战略规划分析研究报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