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动物_第1页
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动物_第2页
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动物_第3页
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动物_第4页
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动物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4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6 1两栖类的外形和皮肤特点 两栖类是最先由水生过渡到陆生的脊椎动物 初步适应了陆地环境 水陆环境的差异 由于水陆环境在密度 湿度 含氧量 温度等方面存在巨大差异 动物登陆就面临一系列新的矛盾 主要有 在陆地上运动 在空气中呼吸 防止体内水分蒸发 在陆地上繁殖 维持体温以及适应陆生的神经系统和感官 两栖动物的特征一方面表现出对陆生生活的适应 另一方面表现出对陆生适应的不完善性 16 1 1外形 无足类 蚓螈型 有尾类 鲵螈型 无尾类 蛙蟾型 16 1 2裸露但有轻微角质化的皮肤 粘液腺 毒腺 角质层 生发层 血管 表皮色素细胞结缔组织真皮 神经血管皮肤裸露 富含腺体 表皮角质化程度低 真皮厚 含色素细胞 并有神经和血管分布 皮肤可进行呼吸 红亚马逊箭毒蛙 蛙的色素细胞 色素扩散使体色变深 色素集中使体色变浅 蛙的色素细胞 保护色 雨蛙 16 2两栖类的骨骼和肌肉系统 16 2 1骨骼系统 典型五趾型附肢的出现意义 多支点 多功能 中轴骨 附肢骨 头骨 脊柱 带骨 肩带 腰带 肢骨 五趾型附肢的骨骼构成 腕骨 跗骨 头骨 1 头骨扁而宽 脑颅为 平颅型 骨片减少 具一对枕髁 2 颌弓不脑颅为自接式连接 3 舌颌骨转化为耳柱骨鳃弓消失或转化 脊柱有了较大的分化 脊椎加固 分化 颈椎 1枚 称寰椎 躯干椎 若干枚 荐椎 1枚 横突特长 不腰带相关节 尾椎 胚胎期几个尾椎骨愈合而成 首次出现了胸骨 但无肋骨椎体前凹或后凹型 带骨和肢骨 蛙的肩带和胸骨 肩带 丌不头骨相连 肩带加固 由乌喙骨 肩胛骨 前乌喙骨 锁骨组成 腰带 由髂骨 坐骨 耻骨组成 不荐椎相关节 以支撑体重 形成髋臼 不股骨形成髋关节 蛙的腰带 肩带荐椎髂骨尾杆骨 16 2 2肌肉系统 分节变得丌明显 无肌膈 部分肌肉仍保留原始分节现象 轴肌的比例变化 轴上肌比例减少 腹部的肌肉即轴下肌分化为3层 即腹外斜肌 腹内斜肌 腹横肌 以在陆地上保护和支持内脏 由于出现五趾型四肢 附肢肌变得强大而复杂 腹直肌 两栖类的躯干肌 16 3两栖类的呼吸和循环系统 16 3 1呼吸系统 肺呼吸 咽式呼吸皮肤呼吸口腔呼吸鳃呼吸 肺呼吸 但丌完善皮肤呼吸占很大比例 肺 薄壁的囊 蜂窝状 树螈无肺 完全依靠皮肤和口咽腔呼吸 鼻孔舌口咽腔声囊孔 喉门 声囊 声囊 声囊 A 口底下降 鼻瓣开放 空气入口腔B 鼻瓣关闭 口底上举 喉门开 空气入肺C D 通过体壁和肺收缩 呼出肺内空气 口咽式呼吸 16 3 2循环系统 单循环 鱼 丌完全双循环 体循环和肺循环 背面观 腹面观 左动脉干 右肺静脉 左肺静脉 右动脉干右动脉干 前腔静脉 右心房 动脉圆锥 静脉窦 心室 后腔静脉 左心房左肺静脉 血液循环系统 心脏 心脏剖面 腹面 及血流特点 右体动脉 右肺皮动脉 入肺皮动脉 螺旋瓣 颈动脉 到左体动脉 前腔静脉 到左肺皮动脉 肺静脉 丌完全双循环 体循环 血液从心脏流到身体各部再回到心脏 肺循环 从肺皮动脉流入肺脏的血液再回到心脏 丌完全双循环 由于两栖类的心室没有分隔成两室 多氧血和缺氧血在心室中有混合现象 因此肺循环和体循环丌能完全分开 所以称之为丌完全双循环 循环途径 循环类型 丌完全的双循环变温动物 心室混合血 前后腔静脉 肺皮静脉 肺循环 颈总动脉体循环体动脉 左心房多氧血 肺 肺皮动脉缺氧血 静脉窦右心房心室动脉圆锥缺氧血多氧 血 变温动物 具休眠现象 16 4两栖类的消化 排泄和生殖 两栖类的消化系统与鱼类没有本质区别 包括消化道和消化腺 消化道包括口 口咽腔 食道 胃 小肠 大肠和泄殖腔 消化腺主要包括肝脏和胰脏 16 4 1消化系统 16 5 1消化系统 舌 咽 胆囊 肝大肠胃小肠 泄殖腔 食道口咽腔胰腺 蛙的内 部结构 图 消 化系统 内鼻孔舌 犁齿耳咽管孔 声囊孔 喉门 食道口 舌与摄食 胃 小肠 肝 胆囊胰腺直肠 16 4 2排泄系统 两栖动物的排泄系统主要由一对中肾和一对输尿管组成 泄殖腔的腹面形成膀胱 可储尿 雄性的输尿管兼具输精管功能 排泄系统 肾肾上腺输尿管泄殖腔膀胱 肾除了泌尿功能外 还具有调节体内水盐平衡 维持渗透压的作用 两栖类主要利用避免暴露于干燥和高温环境的行为使其免于失水 同时定期回到水中来补充 16 4 3生殖 输卵管口 输卵管 脂肪体 输尿管 子宫泄殖腔 储精囊 卵巢精巢 脂肪体 输精管 生殖系统一般结构示意图 体外受精 具 抱对 现象 达尔文蛙 青蛙的变态及其意义 16 5两栖类的神经和感官 16 5 1神经系统 脑的五部分分化丌高 仍处于同一平面上 大脑顶部开始出现原脑皮 神经物质 主管嗅觉 中脑仍是神经系统的最高中枢 背部为视叶 司视觉 小脑丌发达 延脑调节内脏活动 已具发育完备的植物性神经系统 蛙蟾类的脑 转自Ecker 蛙的脊神经和植物性神经系统 自Ecker 视觉 眼 已具有一系列不陆生生活相适应的特征角膜凸出晶体稍扁 平 晶体距角膜较远 适于远视 角膜 晶 体 具保护眼球 防止干燥的下眼睑 泪腺及瞬膜 听觉 耳 除内耳外 出现中耳 用于传导声波 中耳由中耳腔 鼓膜 和耳柱骨组成 鼓膜直接暴露于体表 耳咽管孔 听神经 口咽腔 鼓室 鼓膜 耳柱骨 椭圆囊 半规管 嗅觉 鼻腔 嗅囊一对 通过外鼻孔不外界相通 内鼻孔不口腔相通 因此鼻腔兼有嗅觉不呼吸之功 这也是陆生脊椎动物的特征 侧线 水栖种类及陆栖种类的幼体具有侧线器官 16 6两栖类的分类 16 6两栖纲的分类 现存两栖类约有5500种 我国有280多种 根据其四肢和尾部的特征 分为无足目 有尾目和无尾目 蝾螈 蛙 鱼螈 16 6 1无足目 Apoda 鱼螈 因营地下穴居而鲜为人知 又称蚓螈目或裸蛇目 是现存最原始而特化的两栖动物 身体细长 蠕虫状 无四肢 营穴居生活 感官退化 脊椎骨双凹型 无荐椎 无胸骨 房间隔不完全 版纳鱼螈 16 6 2有尾目 Urodela 适应水生的较低等两栖类 体似鱼形 终生具长尾 多数具有几乎等长的四肢 一般不具鼓室及鼓膜 不具眼睑或具不活动眼睑 蝾螈 大鲵 娃娃鱼 二类保护动物 蝾螈幼体具外鳃 16 6 3无尾目 Anura 两栖类中最高等 种类最多 分布最广 体短而宽 成体无尾 后肢发达 适于陆地跳跃运动 通常水陆两栖 水中产卵 受精 盘舌蟾科 蟾蜍科 雨蛙科 蛙科 树蛙科 沙漏树蛙产卵 姬蛙科 17 1爬行纲概述及羊膜卵 爬行 纲 动物或称爬行类 是体被角质鳞或硬甲 在陆地上进行繁殖的变温羊膜动物 爬行类起源于古代的两栖动物 并已演化为真正的陆生脊椎动物 它们可保持体内水分 能在陆地上繁殖 并在其他许多方面比两栖类更适应陆栖 网纹蟒 湾鳄 雅加瓜蜥蜴 羊膜卵 概念 指具有羊膜结构的卵 是爬行类 鸟类 卵生哺乳动物所产的卵 羊膜卵动物的胚胎发育 羊膜卵的结构 羊膜 绒毛膜 尿囊 膜 卵黄囊 卵壳尿囊表面和绒毛膜内壁有毛细血管 胚胎可通过多孔的壳膜和卵壳 同外界进行气体交换 此外 尿囊还作为一个容器盛纳胚胎新陈代谢所产生的尿酸 羊膜卵出现的意义 羊膜卵使羊膜动物彻底摆脱了个体发育中对水环境的依赖 成为真正的陆生脊椎动物 是脊椎动物演化史上的一个飞跃 为动物登陆征服陆地向各种不同的栖居地纴深分布创造了条件 17 2爬行类的外形和皮肤系统 17 2 1外形 Externalform 体分头 颈 躯干 尾 四肢等部分 爬行类的体型有三种基本形态 龟鳖型 蛇型 蜥蜴型 蜥蜴 龟 眼镜蛇 17 2 2 皮肤系统 特点 1 具角质鳞片 为表皮衍生物 2 表皮高度角质化 干燥 缺乏腺体 失去呼吸功能 可防止水分蒸发 有蜕皮现象 3 具丰富的色素细胞 巨型陆龟 蛇的花纹 红尾蚺 蛇蜕皮 17 3爬行类的骨骼和肌肉系统 17 3 1 1头骨 1 高颅型tropibasictype 2 一个枕髁occipitalcondyle 3 次生硬腭secondarypalate 4 颞窝temporalfossa 17 3 1 骨骼系统 头骨 示枕髁 次生硬腭 出现次生腭 使口腔和鼻腔分隔 内鼻孔后移 使呼吸通畅 效率提高 在吞食大型食物时可正常呼吸 鳄类有完整的次生腭 鼻腔和口腔完全分隔 颞窝 头骨类型 上颞窝型 只见于化石双颞窝型 爬行类和鸟类 无颞窝型 龟鳖类合颞窝型 哺乳类 17 3 1 2脊柱 1 脊柱进一步分化 颈椎 多枚 寰椎 枢椎 其他 胸椎 腰椎 荐椎 2枚 尾椎 颈椎 数目加多 第一为寰椎 第二为枢椎 颈椎数目不定 枢椎前方具齿突 可插入到寰椎的椎孔中 荐椎 2块 加强承重 横突发达 通过腰带关节使后肢承受体重的机能加强 椎体 低等双凹型 其余后凹或前凹 形成胸廓 胸椎 肋骨 胸骨 由胸椎 背面 肋骨 侧面 胸骨 腹面 围成 保护内脏 增强了肺呼吸 蜥蜴断尾 17 3 1 3附肢骨骼 肩带 具间锁骨闭锁式骨盆 左右坐 耻骨在腹中线联合 四肢为典型的五趾型附肢 指端具爪 四肢骨与中轴骨呈横向直角关系 不能将身体抬离地面 运动时以爬行为主要方式 斑鬣蜥蜴的水上飞奔 肌肉分节现象基本消失 突出的特点是 1 皮肤肌发达 可控制角质鳞的活动 2 肋间肌发达 控制肋骨升降 改变胸腹腔大小 协助完成呼吸 3 皮肤肌和肋间肌为陆生脊椎动物特有 17 3 2肌肉系统 蛇的爬行 17 4爬行类的呼吸 循环和排泄系统 由于颈部延长 出现发达的气管和支气管 肺呈海绵状 分隔增多 加大了气体交换的面积 由于胸廓的出现 借助于胸廓的扩张和缩小完成呼吸运动 胸腹式呼吸 17 4 1呼吸系统 胸腹式呼吸 胸腹式呼吸 17 4 2循环系统 不完全双循环 心脏包括两心房 一心室和退化的静脉窦 心室出现不完全隔膜 使多氧血和缺氧血的分流比两栖类完善 血液循环仍为不完全双循环 多氧血 晒太阳 17 2 8具有羊膜动物式的排泄器官 后 肾 1 羊膜动物为后肾动物 2 后肾完全失去体腔联系 以血管收集废物 后肾管输尿 3 排泄产物为尿酸 可减少体内水分的损失 在干旱地区的种类膀胱具有吸收水分的功能 4 许多种类在鼻部或眼部附近具有盐腺 能排出浓度很高的盐溶液 盐腺 鳄鱼的眼泪 17 5爬行类的神经系统和感官 雷克斯属霸王龙 沧龙 风神翼龙 17 5 1神经系统 具有颈弯曲 大脑开始出现新脑皮 脑神经12对 鱼类与爬行类脑的比较 示脑弯曲 鱼类 爬行类 17 5 2感觉器官 感觉器官更趋发达视觉 可调节晶体位置和曲度以调节视距 具眼睑 瞬膜 泪腺 顶眼等结构 听觉 具有内耳 中耳 蜥蜴听觉尤其发达 鼓膜内陷形成雏形的外耳道 嗅觉 出现鼻甲骨 犁鼻器其它感受器 红外线感受器 顶眼 蛇的听觉器官 耳柱骨方骨 关节骨 齿骨 在巨惭 鼻腔 耳孔 孔鼻 跑钮 sv忌的以2鼻 犁f 苦的阂 分叉的舌三 红外 线感受器 颊窝 17 6爬行类的消化和生殖系统 17 6 1消化道进一步复杂化 次生腭的出现使消化道和呼吸道分开 具有广泛着生 无咀嚼作用的牙齿 牙有端生齿 侧生齿 槽生齿 多为同型齿 口腔和咽明显分化 食道延长 消化道中出现了盲肠 泄殖腔孔是消化道通向体外的出口 端生齿 侧生齿 槽生齿 引自陈渊自然组FIAP绶带奖作品 鳄鱼的死亡翻滚 Thecrocodiledeathroll 蛇毒牙的类型 无毒类 后牙类 前牙类 管牙类 前沟牙类 后沟牙类 管牙 8 生殖 受精在母体内进行 卵生 羊膜卵 少数卵胎生 将卵产于温暖潮湿 阳光充足的地方 或有营巢习性 如多数毒蛇和一些蜥蜴类 雄性均有交配器 龟鳖类和鳄类具有真正的交配器 蛇的生殖系统 海龟产卵 蛇的卵胎生 18 1鸟类的进步性特征 鸟类是体表被覆羽毛 前肢特化为翼 身体温度恒定而且进行卵生繁殖的动物 适应陆生的特点 进化的特征 代谢水平高 恒温 完整的二心房 二心室 完全双循环 发达的神经系统和感官 有完善的繁殖方式和行为 恒温 恒温的基础 1 高而稳定的代谢水平 2 高而稳定的调节产热散热能力 恒温的意义 1 高而稳定的代谢水平 2 有利于动物的快速运动 3 减少对环境条件的依赖 鸟类及哺乳动物的崛起 夜间的猫头鹰 北极狐 18 2鸟类的外形和皮肤 18 2 1外形 身体流线型 颈长 具喙 尾短 前肢为翼 18 2 2皮肤 1 皮肤薄而松弛 2 干燥 缺乏腺体 仅有尾脂腺 3 被羽 为表皮衍生物 分为 正羽 绒羽 纤羽 尾脂腺 羽的结构 表皮角质化的产物 与爬行类角质鳞同源 鸟类的体表有裸区和羽区之分 鸟类羽毛类型 正羽 绒羽 纤羽 正羽由羽轴和羽片 羽枝和羽小枝及羽小钩 组成 羽轴 羽片 羽轴 羽枝 羽小枝 羽小钩 绒羽纤羽 绒羽无羽轴 羽根短 具有隔热保暖功能 纤羽羽轴毛发状 具有触觉功能 主要功能 1 保持和调节体温 2 是鸟类飞翔器官的一部分 3 减少了飞行时的阻力 4 羽能够保护皮肤不受损伤 还可以成为保护色 羽的颜色 换羽 18 3鸟类的骨骼和肌肉系统 18 3 1骨骼支持和运动系统 具有轻 细 然而坚固的骨骼 多为气质骨 18 3 1 1头骨 结构与爬行类相似 但是具有适应飞翔的特征 单枕髁 骨块间愈合成整体的大的颅腔和大的眼窝 上下颌骨成为喙 无齿 枕骨大孔移向腹面 颈部长且高度灵活 颈椎数目多 8 25块 椎体异凹型 鸟类特有 椎间关节活动性大 马鞍型椎体 猫头鹰 胸骨具发达的龙骨突 固着发达的胸肌 肋骨特点 全部为硬骨 具钩状突 肋骨 胸骨和肋骨 龙骨突 脊柱 颈椎 胸椎 腰椎 荐椎 尾椎 除颈椎外 大部分愈合 具有综荐骨 愈合荐椎 形成腰部坚固的支架 最后几枚尾椎愈合形成尾综骨 并着生尾羽更好完成尾作为舵的功能 综荐骨 尾综骨 肩带和前肢 肩带由肩胛骨 乌喙骨和锁骨构成 锁骨愈合成 V 型 称叉骨 有弹性 避免扇翅时左右肩带的碰撞 保护内脏 前肢变为翼 手骨减少和愈合 4 带骨和肢骨 锁骨 胫骨 腰带宽大而显著变形 形成开放式骨盆 产大型卵 后肢骨趋于简化和加长 具有跗间关节 具四趾 一般为三前一后 腰带和后肢 跗间关节 附肢骨骼 前肢 后肢 5 肌肉 胸肌发达 与飞翔有关 胸肌具胸大肌和胸小肌 拮抗肌 支配前后肢的肌肉集中于身体的中心部位 后肢肌肉发达 以长肌腱连到脚趾 支配脚趾运 动 胫部屈肌可使脚趾紧握树枝 鸣管肌在鸣禽 如雀形目 中特别发达 贯趾屈肌 18 4鸟类的呼吸和循环系统 18 4 1高效的双重呼吸系统 鸟类具有独特的肺和气囊而构成高效的呼吸器官 并具有独特的呼吸方式而满足鸟类飞翔时高的耗氧量和代谢水平 肺 由各级支气管形成的密网状管道系统 组成 中支气管 初级支气管 背腹支气管 次级支气管 平行支气管 三级支气管 微气管 气体交换场所 气囊 airsacs 鸟类具有4对半气囊 颈2 锁间1 前胸2 后胸2 腹2 由单层上皮细胞形成 辅助呼吸 但无气体交换功能 在飞行时 还具有减轻身体比重 散热 减小摩擦的作用 鸟类气囊分布模式图 高效的双重呼吸 定义 在鸟肺中 无论在吸气或呼气时均有新鲜空气通过微支气管并进行气体交换 发声器官 鸣管 吸气 呼气时均可发声 位于气管和支气管之间 18 4 2循环系统的完善 完全的双循环 具右体动脉弓 心脏分化为2心房 2心室 四腔心脏 静脉窦消失 心脏大 血压和血流速度提高 循环加速 心跳加快 供氧充分 保证高 的代谢率和体温的恒定 r111 占厂山ventricle Rightventricle ventricle Ventricle Righi A rla II Aorta M Rhta ch Gillcapillaries Vent alDo salaortaaortaConusarte iosusVentricleAtrium Sinusvenosu s Systemiccapillaries a B nyfishes lungandskincapillaries Systemiccapillaries Systemiccapilla ies b Amphibians c M streptiles lungcapillaries Systemiccapillaries d Croc dilians birds andmammals 鸟类与其它脊椎动物心脏及心跳的比较 18 5鸟类的消化和泄殖系统 18 5 1消化系统组成 1 消化道 口 咽 食道 嗉囊 腺胃 前胃 肌胃 砂囊 小肠 盲肠 大肠 泄殖腔 2 消化腺 唾液腺 肝脏 胰脏 气管 鸣管 心脏 前胃 砂囊 肌胃 胰腺 肠 气管 食道右肺输尿管嗉囊泄殖腔 直肠 输卵管 肾 卵巢 脊椎 脑 肝鸡的内脏 啄木鸟的舌 家鸽的消化系统 特点 消化能力强 消化速度快 直肠短 不储存粪便 食量大进食频繁而不耐饥 与高代谢水平和飞翔中消耗大量能量相适应 小肠 直肠 盲肠 泄殖腔 嗉囊 腺胃肝脏胰脏 肌胃 砂囊 燕窝 18 5 2体液的调节和排泄 肾脏体积大 排泄物为尿酸 某些鸟类具肾外排泄器官 盐腺 排泄器官重吸收水分的功能较强 尿中水分很少 无膀胱 排泄物随粪便随时排出 18 5 3生殖系统 ReproductionSystem 生殖腺大小有周期性改变 利于飞行 雌性仅左侧卵巢和输卵管发育 右侧退化 交配 但多数不具交配器 18 6鸟类的神经系统和感官 18 6 1神经系统 与飞翔活动有关的大脑 中脑和小脑特别发达 大脑皮层不发达 纹状体发达 间脑 是鸟类的体温调节中枢并控制植物性神经系统 中脑 是视觉的高级中枢 也是复杂行为的相关中枢 小脑 发达 协调飞翔动作 延脑 活命中枢 18 6 2 感觉器官 1 视觉器官眼大 双重调节 晶体形状角膜间的距离 横纹肌调节 巩膜骨 晶体视网膜角膜栉膜虹膜 鸟眼的构造 鸟眼 听觉较发达 具耳孔 中耳和内耳 长耳鸮 嗅觉退化 仅少数发达 红头美洲鹫 鹫的鼻孔 18 7鸟类的行为 18 7 1繁殖 reproduction 1 占据巢区 2 营巢 3 求偶 4 孵卵和育雏 占区 筑巢 燕子巢 求偶 夜莺鸣叫 产卵 孵卵 早成雏 Precoial 晚成雏 育雏 18 7 2迁徙 migration 鸟类每年在繁殖区与越冬区之间的有规律 周期性的迁飞现象 叫做迁徙 鸟类迁徙原理 图片来自于 作者DavisMeltzer 18 8鸟纲的分类 鸟纲的分类 ClassificationofAves 古鸟亚纲 Archaeornithes 今鸟亚纲 Neornithes 平胸总目企鹅总目突胸总目 鸟纲分类的依据 化石种类主要依据骨骼 齿 爪 羽毛等能够在化石当中保留下来的特征 现存鸟类的分类主要采用形态分类方法 根据外部形态的差异进行归类 外形 喙型 趾型 蹼型 翅型 尾型和尾羽数量 跗跖上的鳞片形态 腭型 初雏成熟程度 始祖鸟 Archaeopteryxlithographica 18 8 1古鸟亚纲 18 3 2今鸟亚纲 美洲鸵鸟Rheaamericana 1 平胸总目Ratitae 走禽 非洲鸵鸟Struthiocamelus 几维鸟Apteryxowenii 鸸鹋Emu 澳洲鸵鸟 Dromaiusnovaehollandiae 2 企鹅总目Impennes 王企鹅Aptenodytespatagonicus 帝企鹅Aptenodytesforsteri 企鹅游泳和行走 3 突胸总目Carinatae 现存的绝大多数鸟类 计21目8500种以上 特点是 具龙骨突 有尾综骨 前肢为翼 善于飞行 鸟类的生态类群 游禽 企鹅总目 鷉形目 潜鸟目 鹱形目 鹈形目 雁形目 鸥形目涉禽 鹳形目 鹤形目 鸻形目陆禽 鸡形目 鸽形目攀禽 鹦形目 鹃形目 夜鹰目 佛法僧目 鴷形目 雨燕目猛禽 隼形目 鸮形目鸣禽 雀形目 翼发达 足具蹼 善飞又善游 常在水中生活 游禽类 绿头鸭 鸿雁 涉禽类足 喙长 翼发达 一般丌会游泳 但善飞又善走 常在浅水处涉行 取食 鹤形目丹顶鹤鹳形目白鹳 丹顶鹤Grusjaponensis 鹳形目 朱鹮Nipponianippon 陆禽类翼较短 后肢强壮 丌善飞而善于在地面行走鸽形目鸡形目红腹锦鸡 蓝孔雀 红腹锦鸡Chrysolophuspictus 蓝孔雀Pavecristatus 攀禽类 鹦形目 鹦鹉 蜂鸟目 蜂鸟 雨燕目 雨燕 鹃形目 杜鹃 鴷形目 绿啄木鸟 适于在树上站立或攀缘 多为益鸟 金刚鹦鹉Psittacidae 蜂鸟Trochilidae 蜂鸟吸食花蜜 鸮形目 隼形目 长耳鸮苍鹰秃鹫 猛禽类喙和足粗壮且钩曲锐利 适于猎食 翼较发达 常从空中俯冲猎食小动物 雪鸮Buboscandiaca 苍鹰Accipitergentilis 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秃鹫Aegypiusmonachus 鸣禽类 善鸣叫 鸣管发达 巧营巢 雀形目麻雀 喜鹊 云雀和画眉 灰喜鹊Cyanopicacyana 八哥Acridotherescristatellus 画眉Garrulaxcanorus 19 1胎生与哺乳 Viviparityandlactation 19 1 1胎生 高等脊椎动物繁衍后代主要有两种方式 卵生 oviparity 胎生 viviparity 胎生 是哺乳动物特有的生殖方式 即胎儿借胎盘与母体联系并从母体获得营养和排出代谢废物 在母体内完成胚胎发育过程 妊娠 gestation 直到发育成幼儿时才产出的过程 胎盘 placenta 胎生的结构基础 胎儿部分 绒毛膜 chorion 尿囊 allantois 母体部分 子宫 内膜 绒毛膜 羊膜 脐带 胎盘 子宫肌层 子宫螺旋动脉 子宫静脉 细胞滋养层壳 基蜕膜 脐动脉 脐静脉 绒毛干 羊膜 平滑绒毛膜壁蜕膜 胎盘隔 脐带 绒毛间隙 胎盘结构与血液循环模式图 羊膜卵与胎盘结构上的联系与区别 联系 都具有羊膜 绒毛膜等结构 形态功能相似 区别 无卵壳 子宫中尿囊及卵黄囊退化 胚胎的营养和排泄功能通过胎盘完成 胎生的意义 为发育的胚胎提供了保护 营养及稳定的恒温发育条件 使外界环境对胚胎发育的不利影响减低到最小程度 为哺乳类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前景 19 1 2哺乳 lactation 哺乳 是哺乳动物的特有行为 即母兽以乳腺分泌的乳汁哺育分娩的幼儿 乳腺 鸭嘴兽 人类 有蹄类 乳腺是一种包含有多个复管泡状腺的腺体 一些哺乳动物的乳汁成分 除此以外乳汁中还含有有利于幼仔生长的微量元素 防治 抗病的抗体和免疫细胞等 哺乳的意义 哺乳是使后代在优越的营养条件下迅速地发育成长的有利适应 加上哺乳类对幼仔有各种完善的保护行为 所以哺乳动物具有远比其它脊椎动物类群高得多的成活率 胎生和哺乳在动物演化中的意义 胎生 哺乳为哺乳动物后代的发育和生长提供完善而有利的保障 从而使其成活率大为提高 这使得哺乳动物在生存竞争中具有较高的起点和较大的优势 所有的哺乳动物都是胎生 都为幼仔哺乳吗 绝大多数哺乳动物为胎生 所有哺乳动物都为幼仔哺乳 布鲁 属于哺乳动物后兽亚纲 无真正的胎盘 母体提供胎儿的营养有限 妊娠期短 胚胎主要发育阶段在母兽的育儿袋中进行 袋鼠 胎生 哺乳是生物体与环境长期斗争中的产物 现存种类是以不同方式 通过不同途径与生存条件作斗争 并在不同程度上取得进展而保存下来的后裔 19 2哺乳类的皮肤 哺乳类是全身被毛 运动快速 恒温 多数胎生 全部哺乳的脊椎动物 这个类群无论其躯体结构 还是生理功能都是动物界中最高的类群 蓝鲸和人的比例图鼩鼱 汗腺 真皮 表皮 皮脂腺 竖毛肌 毛囊 皮 下层 脂肪 表皮和真皮加厚 表皮角质层发达 有良好的抗透水性 19 2 1表皮和真皮 皮肤结构 19 2 2皮肤衍生物 皮肤衍生物 多种 功能多样 保护 调节体温 感受刺激 分泌 排泄 毛 趾端表皮衍生物 皮肤腺 头部表皮和真皮特化产物 1 毛 hair 哺乳类特有 表皮角质化形成 与角质鳞片及羽毛同源 包括毛干和毛根 毛根基部有竖毛肌 可使毛发直立 调节体温 怒发冲冠 竖毛肌 皮脂腺 毛干 毛根 毛囊 被毛 被毛 换毛 被剃掉毛发的猫狗 2 皮肤腺 表皮的衍生物 汗腺 一种多细胞的管状腺 调节体温 排泄的器官 乳腺 为哺乳动物所特有 高度特化的汗腺 皮脂腺 多细胞的泡状腺分泌油脂 保持毛和皮肤的润泽 气味腺 变化的汗腺 种间识别 吸引异性 防御 3 趾端表皮衍生物 哺乳类指趾端多具爪 为表皮角质鞘 功能 防御 抓捕 攀缘 挖掘等 灵长类爪 演变为指甲 有蹄类爪 演变为蹄 指甲 爪 蹄 角 实角 真皮骨质角 洞角 真皮的骨质心和表皮角质鞘组成 无分叉 终生不脱换 雌雄均有 如牛 羊等有蹄类角 表皮角 由表皮角蛋白纤维形成 犀牛角 19 3哺乳类的骨骼和肌肉系统 19 3 1骨骼系统 1 骨骼 高度简化灵活 引自 动物学 2014版李海云主编 头骨的特点 骨块减少 颅腔增大 具合颞窝 具2个枕骨髁 完整的次生腭和肌肉质的软腭 内鼻孔进一步后移至咽部 鼻腔和口腔完全分开 下颌由一对齿骨组成 右图 爬行类 哺乳类 哺乳动物的脸 哺乳类鼻腔的扩大使得它们出现明显的脸部 这也成为哺乳类的典型特征 脊柱 胸骨 肋骨 椎体双平型 椎体间有软骨椎间盘相隔 可吸收和缓冲运动时对脊柱的震动 增加脊柱的灵活性 颈椎7枚 前2枚为寰椎和枢椎胸椎10 13块 与肋骨 胸骨形成胸廓 腰椎4 7块 荐椎3 6块 成体多愈合为荐骨尾椎 寰椎枢椎 胸廓 附肢骨 肘关节膝关节四肢经历扭转 四肢下移至腹面 出现肘和膝 将躯体撑起 躯体抬离地面 适宜在陆上快速运动 哺乳类四肢的着生方式 低等陆栖脊椎动物 哺乳类 带骨 肩带 肩胛骨 喙状骨 锁骨 腰带 髂骨 坐骨 耻骨 为后肢承重的主要部位 髂骨与荐骨结合牢固 耻骨和坐骨形成封闭式骨盆 肩带 肩胛骨 锁骨 封闭式骨盆 跖行式 趾行式 蹄行式 2 肌肉 肌肉高度分化 主要表现为 四肢肌肉发达 以适应四肢的各种活动 具哺乳类特有的膈肌 分隔胸腔和腹腔的横膈 皮肤肌发达 抖动皮肤 蜷缩身体 灵长类面部皮肤肌发达 表情肌 人类尤为发达 咀嚼肌发达 人类面部表情肌 19 5哺乳类的呼吸和循环系统 19 5 1呼吸系统 鼻腔 咽 喉 气管 硬腭和软腭 鼻腔和口腔完全分开 喉部软骨 除环状软骨 勺状软骨外 还有甲状软骨和会厌软骨 哺乳类特有 鼻腔 鼻腔既是感觉器官 也是空气出入的通道 喉部软骨 喉部 肺 肺泡 膈肌 膈肌 19 5 2循环系统 CirculatorySystem 完全双循环 心脏二心室二心房 只有左体动脉弓 静脉系统主干趋于简化 肾门静脉和腹静脉均消失 红细胞无核 淋巴系统发达 全身的微淋巴管汇成淋巴管后汇入胸导管 注入前大静脉回心 左大动脉弓 心脏结构及循环途径 右心房 三尖瓣右心室 体静脉 肺动脉 肺静脉左心房二尖瓣左心室 哺乳类的血管系统与鸟类最大的区别在于保留左体动脉弓 右体动脉弓退化 它们静脉的主干血管趋于简化 肾门静脉完全退化 这些特点都使得循环效率提高 哺乳类血液中红细胞无核 呈双凹型 这也与鸟类不同 淋巴系统 淋巴系统是循环系统的辅助部分 具有重要的免疫作用 可分为淋巴管 淋巴器官和淋巴液 淋巴液通过淋巴管流回心脏 淋巴器官包括淋巴结 胸腺和脾脏 具有免疫功能 19 4哺乳类的消化系统 消化系统特点 发达的舌 异形槽生齿 唾液腺发达 含消化酶 肌肉质软腭 口腔鼻腔完全分开 消化道分化完全 面积扩大 消化道 复杂和长短与食性有关依食性分 食虫类 食肉类食草类 杂食类肌肉质软腭 消化道 口腔 咽 食道 胃 小肠 十二指肠 空肠 回肠 大肠 盲肠 结肠 直肠 肛门主要的消化腺有唾液腺 肝脏 胰脏人的消化系统 1 牙齿 门齿 犬齿 前臼齿 臼齿 齿式 着生上下颌齿槽中 一生仅脱换1次 与食性 取食行为 生活方式 体型 代谢水平等有关 齿式 表示哺乳动物一侧牙齿的种类 数目及排列的式子 上颌 门齿 犬齿 前臼齿 臼齿 下颌 门齿 犬齿 前臼齿 臼齿 人的齿式2 1 2 3 2 1 2 3 兔的齿式2 0 3 3 1 0 2 3 了解齿式的意义 哺乳类牙齿的特点 槽生齿 再出齿 有乳齿和恒齿之分 臼齿无乳齿 异形齿 哺乳类齿系 食虫类 食肉类 杂食类 食草类 2 消化管 食虫类和食肉类 胃为单室胃 消化道短 盲肠退化 食草类 盲肠发达 大量细菌和原生动物 具反刍现象 反刍 消化腺 消化腺包括唾液腺 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