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寒夜》的写作妙处.doc_第1页
试论《寒夜》的写作妙处.doc_第2页
试论《寒夜》的写作妙处.doc_第3页
试论《寒夜》的写作妙处.doc_第4页
试论《寒夜》的写作妙处.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试论寒夜的写作妙处文学院 094班 李婷 2090411444号内容提要 寒夜这部作品,具有非常高的艺术成就。这种成就体现在作品的方方面面:因为作者有一个明确的写作目标,所以他表达的思想情感非常真实和深刻;因为作者清楚自己要写什么内容,所以他笔下的人物心理被拿捏得十分准确和合理,细节也描写得相当的真实,人物的典型化和环境的典型化也处理得恰到好处;因为作者有着深厚的文字功底,所以语言上的运用就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作品中的这些妙处,让我产生了很多感悟。不仅让我看到了优秀的作品之所以优秀,是因为作者能很好地驾驭所有的写作要素。同时,在人生的路途上,也给了我一些忠告。关键字:社会制度 家庭 心理描写 真实性 典型化 氛围营造 修辞 思想情感一、为什么写寒夜:为了控诉那个不合理的社会制度为了控诉那个不合理的社会制度,那个一天天腐烂下去的使善良人受苦的制度,为了替生活在以蒋介石为代表的国民党统治下的“小人物”伸冤,一九四四年秋冬之际一个夜晚,巴金在重庆警报解除后一两个小时,开始写寒夜,直到一九四六年十二月三十一日才写完。二、寒夜写了什么:战乱的年代,不合理的制度下,一个艰苦的家庭如何走向破碎的过程小说围绕三个主要人物“书生汪文宣,其妻曾树生,其母”来展开写作。汪文宣,是在国民党统治下,比什么都不如的一个忠厚、善良的小知识分子,工作上,从不偷懒,可是薪水不高,地位很低,受人轻视;家庭中,夹在母亲和妻子中间,总是进退两难,加之经济上的窘困,他时常处于一种“忍耐、思虑、哭泣”的状态。在这种种无奈之中,他终究是害了当时看来是绝症的“肺痨”病,并在战争胜利之夜死去。至于他的“妻子”曾树生,在私立大川银行里当职员,其实就是所谓的“花瓶”,只要打扮得漂漂亮亮,能说会笑,让经理、主任们高兴就算是尽职了,收入不会太少,还有机会找人帮忙做点投机生意,她靠这些收入养活了半个家(另一半费用由她的丈夫担任),还负责供儿子上学,尽管这样,并没有得到汪文宣母亲的认可,因为他们没有媒人,也没有举行过正式的婚礼,加之树生的工作性质更是激怒了汪母。汪文宣的母亲,从前念过书,应当是云南昆明的才女。战前在上海过的也是安闲愉快的日子,抗战初期跟着儿子回到四川(儿子原籍四川),没有几年的功夫却变成了一个二等老妈子,她看不惯媳妇那种花瓶的生活,她不愿意靠媳妇的收入度日,却又不能不间接地花媳妇的钱。她爱她的儿子,她为他的处境感到不平。她越是爱儿子,就越是不满意媳妇,夸张点说,只要她们在同一个场合出现,就一定针锋相对。就是这样的一个家庭:两个善良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在战乱时期,不得不靠做“校对”和做“花瓶”勉强度日,不死不活的困苦生活增加意见不合的婆媳间的纠纷,夹在中间受气的又是丈夫又是儿子的小公务员默默地留着眼泪、吞着血。这便是国民党统治下善良的知识分子的悲剧,悲剧的形式虽然不止这样一种,但都不能避免家破人亡的结局。关于他们,作者巴金曾郑重声明过:生活是真实的,人物却是拼凑拢来的。想想这生活和环境竟然都是真实的,人物也散落在每一个阴暗的角落,就觉得那该死的制度确实理应死去了,难怪在大家看完小说后都绝望的时候,仍觉得这是一本充满希望的书。三、寒夜写得怎样:不管是思想情感的表达,还是艺术手法的运用都达到很高的境界(一)心理描写:精准、合理有人说:“车尔尼雪夫斯基曾称赞托尔斯泰能够掌握心灵的辩证法,其实这句话也同样适用于巴金的寒夜。”这种说法,我个人也是非常赞同的。巴金在小说中根据每个典型人物的独特个性,采用了心理分析的方法来揭示人物的内心矛盾,充分发掘和描写了人物内心情感的丰富性和深刻性,能非常精准得把握人物的矛盾心理,同时又很合理将这种矛盾的心理统一起来。例如,对汪文宣愿不愿意曾树生赴兰州的心理描写,作者就很精准地把握住了他那种矛盾心理的激烈挣扎,通过对人物内心两种心理因素反复碰撞的描写,把人物内心的痛苦表现得非常感人,惹人怜悯。同时,又让人觉得将这两种决然相反的心理统一到这一个人身上是非常合理的。(二)人物和细节描写:真实一部能如此真实反映现实生活的小说,是值得我们感动和纪念的。小说的真实性从环境到人物的神态无处不见:汪文宣一家人住的地方就是作者当时住的民国路那个三层破破烂烂大楼;汪文宣在一个半官半商的图书公司里当校对,作者说:“我不曾写出那个公司的招牌,我想告诉人们图书公司就是国民党的正中书局。”;作者的表哥也是得“肺痨”逝世的,听说他很痛苦,声音全哑了,和汪文宣病得一样,堂兄弟还对作者说,他去看过姑母。姑母很气愤,她感到不公平。她一生吃够了苦,过了八十岁,还看见儿子这样悲惨地死去,她想不通,她还说:“仿佛听见了儿子断气前的无声哀叫:让我死吧,我受不了这种痛苦。”这种真实性让作品真正的活了起来,让我感觉,这里面的人物都是有血有肉的,他们的的确确在历史上留下过痕迹,这样才能让我们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感受他们的悲难和绝望,从而竭尽全力来抵抗对这些人的压迫,最终也就能实现作者的写作初衷:控诉那个不合理的社会制度,替生活中的“小人物”伸冤!(三)人物和环境的典型化而人物的典型化和环境的典型化,我认为在这部作品中也是表现得淋漓尽致的。作者将当时知识分子的一般特质及那种不公的悲惨的命运很好地融入到汪文宣的身上:胆小、忍耐、恐慌、过度思虑、被人轻视、穷苦潦倒、体弱多病作者也得过肺病,他曾经对法国朋友讲过:“我要不是在法国开始写了小说,我可能走上汪文宣的道路,会得到他那样的结局。我还活着,我没有患肺病死去,也没有冻死,这是我的幸运!”而典型化的环境,就是那个特定的战争环境,情节的构造和细节的描写无一不是在这样的环境中合理地发生。人们的日常话题总是在不断重复战况如何如何;各个部门随时准备搬迁工作;经济上,尽管作者没有怎样用大笔墨去描写商业的萧条和物资的紧缺,但从他们办一件小事动不动就说要用上几千几万块钱看,就知道已经出现了严重的通货膨胀情况。不知道是典型化的环境造就了这样典型化的人物,还是典型化的人物造就了这样典型化的环境,总之,作者就是这样将那幅“背井离乡,家破人亡”的图画捧到我们面前了,使我双眸不由自主得模糊起来,却又挣扎着想要看清这个世界。(四)氛围的营造:意料之外,情理之中氛围的营造方面,意料之外,情理之中。暂且不细谈这种种意象(如那窄小的破楼房中燃着的昏暗烛光、满地竞走的老鼠等),看看这样一个细节,为了营造一个极度困苦破落的家庭氛围,为了体现这样家庭中的孩子的老成和孤僻,作者竟让年仅十三岁的小宣,神色凝重地读起了曹禺的原野,这让我太意外了,这合理吗?细细想想,这不仅合理,还恰到好处呢!这样的家庭,难道孩子还能快乐地读着王子和公主的童话吗?再说,这样也符合曹禺个人及这部戏剧在当时的反响的情况,这样一来就算作者不去描写这个家庭如何没有活力,透过这个没有微笑、永远若有所思的孩子和他手上的书,你就能对这个家庭的情况把握得差不多了。用这样一个细节就能烘托出这么一个复杂的环境,实在是妙哉!(五)修辞运用:形象准确、新奇修辞上的运用,确实让我折服,被修辞过的事物,竟不留半点装饰的痕迹,感觉这就是事情的真相。在表达汪文宣收到曾树生表达分离决心的长信时,兴奋过后绝望的心情:“树生的信象投了一个石子在他的生活里,激起一阵水花,搅动了整个水面,然后又平静下去了。但是石子却沉在水底,永远留在那里,无法拿开。”抓住这种情感的变化不难,但能将这种变化如此精准地形象地比喻出来,实属奇才啊!另一处,描写汪文宣病态:“口里喘着气,脸色灰白,象一张涂满尘垢的糊窗的皮纸。”如果不是用心观察生活点点滴滴的人,恐怕难以找到这么好的喻体吧!像这样一种高明的修辞手法,文中还有很多,这让我不得不对作者的语言功底高声称赞。(六)思想情感:深刻反映当时社会的本质在思想情感表达上,虽然很含蓄,但丝毫不影响其深刻性,其中的巧妙需细心体会。当看到汪文宣死于喜庆的胜利之夜时,感觉很熟悉,祥林嫂也是死于喜庆之夜的呀!难得都是用了同一种反衬的手法来表达人物的悲剧性?没道理啊,当时在想,作者不可能用这么粗劣的借鉴手法,其中一定有我不明白的地方,果不其然,通过询问、查阅资料,才明白,其实作者除了要表达汪文宣的悲惨命运之外,还想告诉人们,那时候的胜利是不属于这种小人物的,让人们不要盲目地为这样的胜利欢呼,因为,尽管对外看似胜利了,但那种制度仍旧是那种制度,就算让汪文宣今夜活过来,过不了多久,他还是要惨死的。作者的高明就在这里,话不说破,却已经通透了,知己者自然明己意。四、结论一部优秀的作品,总是这样让人深思,通过对这部作品的阅读,我不仅仅意识到了要重视写作中的每一个细节并能随意驾驭,还从中得到了一些人生忠告。作品中的三个主要人物,确实很可怜很值得大家去怜悯,可是还有这么一句话“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因此,我认为这部作品不仅是在控诉那种不合理的社会制度,也在提醒人们如何负责地找准自己的位置,做好自己的事情。作为一个男人,一个有妻子、孩子、父母的男人,就应该顶天立地,遇到困难就应该想办法去解决,当事情无法挽回的时候,则应该豁达坦然接受,而不是整天哭哭啼啼,无条件得屈服于一切,还要死要活,既苦了自己又让别人难受,实在是不应该;作为一个女人,一个为人妻、为人母、为人媳妇的女人,就应该洁身自爱、全身心关爱丈夫、孩子和老人,而不是自私自利,将对家庭的责任看做是一种义务,在利诱面前摇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