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六年级语文下册 寓言二则1教案 北师大版.doc_第1页
2019-2020年六年级语文下册 寓言二则1教案 北师大版.doc_第2页
2019-2020年六年级语文下册 寓言二则1教案 北师大版.doc_第3页
2019-2020年六年级语文下册 寓言二则1教案 北师大版.doc_第4页
2019-2020年六年级语文下册 寓言二则1教案 北师大版.doc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9-2020年六年级语文下册 寓言二则1教案 北师大版(一)学习目标 1. 基础知识目标 生字: 鬻 y 誉 y 鹬 y 蚌 b ng 啄 zhu 箝 qi n 喙 hu 正音字:舍:在本文中读 sh ,不读 sh 即:读 j ,不读 j 作家: 韩非:战国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法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著作有韩非子一书。 刘向:西汉末年的经学家,相传他校订、整理了战国策。 作品: 韩非子,作者韩非,现存 55 篇,宣传法家思想的著作。书中很多篇章都运用寓言故事来形象地说理,有很强的说服力。 战国策,相传西汉末年刘向编辑,是一部国别体史书。本书内容丰富,但虚构成分多,文学性很强。 2. 能力目标 能熟练朗读并背诵全文。掌握一定量的文言词语的含义。 3. 思想情感目标 理解两则寓言的寓意。 (二)重点、难点 重点:正确朗读并背诵全文。了解文章大意。 难点:对寓意的理解及运用。 (三)课文分析 先请同学们朗读、背诵一遍课文。 下面来讲第一则的一些字、词: 鬻 :卖。矛:古代的一种兵器,在长柄顶端装有枪头。盾:盾牌。古代作战时用来遮挡箭。 其:他,最后一个“其”应讲成“那”。陷:穿透。俄而:一会儿,表示时间的副词。利:锋利。应:接。之:他(指卖矛和 盾的 人)。 以 :用。子:你。何如:怎么样。 全文共四句话。两句话是卖者夸耀自己的矛和盾。 “物莫能陷也”与“无物不陷也”,这两句话的内容自相抵触,不能自圆其说。所以,自然引出了看热闹人的问话“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结果使卖矛和盾的人非常尴尬,无言以对。因此他夸耀矛和 盾的话 不攻自破,成为笑柄。 这则寓言故事告诫人们:说话办事要事实求是,不要言过其实,自相矛盾,这个寓意具有广泛的指导意义。 下面来讲第二则的一些字、词:蚌:一种软体动物。方:正。 曝 :晒。鹬:一种水鸟,羽毛呈茶褐色,嘴和脚很长。捕食鱼、虫类。 箝:是“钳”字的异体字,夹住。喙:鸟的嘴。雨:下雨(动词)。谓:对说。得:获得。并:一并。禽:捕捉。 这则寓言选自战国策燕策二赵且伐燕。全文也是四句话。第一句是叙述,交待故事内容:鹬啄住蚌的肉,蚌夹住鹬的嘴。二、三两句是对话:二者互不相让, 互找弱点 ,等待对方死亡。最后一句也是 叙述句 ,交待故事的结局:渔翁获利。 这则寓言告诫人们:凡事要权衡得失,不要只想到有利的一面,要互相谦让,否则两败俱伤,让别人钻空子。 这两则寓言故事都是以叙述、对话为主,没有任何评论,但寓意都很深刻,今天仍然有现实意义。板书设计;盾 物莫能陷 矛陷盾?弗能应矛 于物无不陷互不相让 渔翁得利附送:2019-2020年六年级语文下册 寓言二则矛与盾1教案 北师大版教学目标: 1.学会5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能借助注释理解课文,初步领悟课文所讲的道理。教学重点:1.引导学生抓住对话中的关键性的话语展开思考、讨论。2.弄懂寓言的寓意,并用自己的话表达出来。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一、成语导入,揭题设问 1分两组比赛说成语,要求必须来自寓言故事。 2说说寓言有什么特点。(假托有趣的故事告诉人们一个深刻的道理) 3揭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古代寓言两则中的其中一个寓言故事矛与盾。 4.说说读了课题,让你产生了哪些疑问?(矛与盾各是什么样的,分别用来干什么?这则寓言故事讲了件什么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二、自主学文,释疑懂理(一)解题引导学生了解矛与盾各自的作用。(二)读通1教师范读,提出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吐字清楚,注意断句停顿。2学生自己练习把语句读通顺,读流畅。3指名2-3名学生读课文,由学生纠正朗读中出现的问题。 (三)读懂1自读课文,结合课后注释,揣摩句子意思。如果有不好理解或说不通顺的语句,就在书上标出来。2将自学所得及疑问在四人小组中交流讨论。3全班交流,教师根据学生质疑相机出示重点句子。句子一: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A学生尝试说句意,教师引导学生用现代语言说明白,说通顺。板书“坚”B想一想,“誉之曰”的“之”指的是什么?C这个人是怎样夸赞的呢?你能读好这个句子吗?句子二: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A提示:于,对于。引导学生用同样的方法尝试说句意。板书“利”B你能读好这个句子吗?句子三: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A学生尝试说句意。引导将“穿透”换一种说法。板书“何如”B想一想,问话的人是出于什么目的问这句话的?应该怎样说好这句话?4.练习把整个寓言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指名讲。(四)明理1以四人小组为单位,练习把这个故事演出来。2选择两个小组上台表演,学生评议。3看了这样一个故事,你有问题吗?4进一步讨论:你觉得这个人可笑吗?可笑在哪里?5情景延伸:这个人被这么一问,自知失言,灰溜溜回到家里,他长吁短叹,非常懊丧,这时,他的一位好友来到他家中,了解了情况后,就热心地开导他。就请你扮演他的朋友来开导他,好吗?6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