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章宋代文学概说一、宋代社会文化背景崇文抑武的国策;城市经济的繁荣;民族矛盾的激化;理学的兴盛;高度成熟的文化。1、崇文抑武的国策“杯酒释兵权”; 官僚大多出身于文人;文官待遇的优厚;军事力量的孱弱。2、城市经济的繁荣手工业和商业的繁荣;士大夫优裕的生活;词的兴盛与传播。3、高度成熟的文化天水一朝人智之活动与文化之多方面,前之汉唐,后之元明,皆所不逮也。王国维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陈寅恪二、 宋代文学成就宋代文学在中国文学发展史上处于转型时期,一方面传统的诗、 文和源于民间的词已经高度成熟、 定型,另一方面新兴的话本小说、戏剧等叙事文学开始登上文学殿堂,为后世元、明、清文学重心的转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二、宋代文学成就诗歌宋代非常种重视诗歌创作。诗人众多,著作大盛。 而且, 宋诗也表现出不同于唐诗的独特风貌。清吴之振宋诗钞说:“宋人之诗,变化于唐,而出其所自得,皮毛落尽,精深独存。与唐诗相比,宋诗呈现出以文字为诗、以议论为诗、以才学为诗的特点。唐诗以丰神情韵擅长,宋诗多以筋骨思理见胜。宋诗内敛温和,平淡瘦劲;唐诗外扬热烈、色泽丰美。各有千秋,各有所长。二、宋代文学成就散文宋代散文成就超过唐文,表现在:精品资料文体多样化。欧苏吸收骈文辞采、声调之长,以构筑古文的节奏韵律之美。融合古文的议论、 叙事和抒情三种功能, 使古文的实用价值和审美价值更好地结合起来。如欧苏之文。风格丰富多彩,整体上平易畅达,简洁明快,更切于实用,奠定了以古文为主,骈文为辅的文章局面。二、宋代文学成就词流派众多,名家辈出,佳作如林。完成了词体的建设,艺术手段成熟。词的声律、章法、句法都建立了严格的规范。在题材和风格上,开拓了广阔的领域。题材应有尽有。风格上婉约和豪放,清新与秾丽并存。三、宋词的繁盛和发展1、宋词的繁盛词是宋代最引人注目,最具代表意义的文学样式。宋代是词创作的鼎盛时期。据唐圭璋全宋词辑录宋词作者一千三百余人,词作两万余首。宋词名家辈出,佳作如林,流派纷呈,风格各异,影响深远。清人焦循把宋词与唐诗、元曲并提为“一代之胜”, 王国维把宋词作为“一代之文学”2、宋词繁盛的原因唐五代词的传承与影响宋代城市经济的高度发展宋代社会的阶级特点宋代文人的创作心态3、宋词的发展北宋前期词坛概况:北宋前期,词的创作出现兴盛的局面,柳永、晏殊、欧阳修等代表着这一时期词坛的最高成就。其中,晏殊、欧阳修、张先承袭了晚唐以来的婉约词风,词作多为小令,题材不外是花前樽下、 儿女情长,风格旖旎柔婉,但他们在继承中也有局部拓新, 主要是在抒情深度和表现手法上有所发展。 柳永则更多地继承了民间词的传统, 多写长调慢词, 题材以男女艳情、市民生活为主,为宋词的长足发展开辟了道路。北宋中后期词坛概况:北宋中后期是两宋词史上多种风格并存、名家辈出的繁荣期、创造期。 这期间最重要的词人是苏轼。 苏轼对词进行了根本的改造和全面的革新,打破了词体的题材内容的局限,拓新了词的意境;冲决了词为艳科的藩篱,在婉约词家之外另立豪放一派;提高了词的品位,使词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音律的束缚,成为独立的新诗体。秦观、黄庭坚、贺铸、周邦彦的词作各具特色, 自成一家。秦观词多写男女情爱的悲苦与失志文士的幽怨,情韵兼胜, 词境凄婉,一向被认为是婉约派的正宗。周邦彦被推崇为北宋婉约词的“集大成者”,其词作重法度,讲格律,进一步深化了词艺,是后来格律词派之先导。南宋前期词坛概况:南宋前期,主要词人有张元干、张孝祥、岳飞、朱敦儒、李清照等。张元干、张孝祥等人在神州陆沉、 国难当头之际, 继承苏轼的豪放词风,给词作注入了鲜明的时代性和强烈的 战斗性,在内容上多写亡国之痛、乡关之思以及恢复中原、抗敌御悔之情,词风一变而为慷慨悲壮,为中期爱国词的先声。此期词坛成就最高、卓然自立的是女词人李清照,其词由写闺情转向家国之恨。化俗为雅,清婉疏淡,语言功力深湛,号称“易安体”, 与秦观等一起被推为“当行本色”的婉约正宗。南宋中后期词坛概况:南宋中后期,主要词人有辛弃疾、陈亮、刘过、姜夔、吴文英、张炎等。辛弃疾横世杰出,奏响了爱国词的最强音,标志着宋词的创作又进入了一个高峰期,他以文为词,空前地解放了词体,增强了词的艺术表现力;辛词多抒写报国之志与失意之悲;词风以悲慨雄放、沉郁苍凉为主, 并形成了一个以辛弃疾为中心的辛派词人, 陆游、陈亮、刘过都属辛派词人, 风格之激越雄壮与辛词相近。南宋后期的刘克庄、刘辰翁、文天祥等为辛派后劲。姜夔是与辛弃疾双峰并峙的另一词坛领袖,姜夔上承周邦彦之精工,进一步深化词艺, 其词格律谨严、清空峭拔,虚灵疏淡,被奉为雅词之典范。姜夔的追随者吴文英、张炎、周密、王沂孙等,同属格律词派词人,重视格律技巧,其词凄凉哀怨、情调高雅脱俗、格调空灵低婉。他们作为两宋词史的终结者,写下了重要的最后一页。第二章(北宋前期词)一、富贵闲雅的晏殊词题材:题材较狭窄,以闲情、艳情为主,内容不外吟风弄月、伤离伤别。特色: 情中有思。他的词能从平常景物中见出生命之忧思,并与情爱失意相结合。写出了艳情的深意。风格:珠圆玉润。晏殊词写男女恋情时,不太描写女性的容貌色相,过滤五代“花间词” 的轻佻艳冶,着重表现抒情主体的情思。二、雅俗并存的欧阳修词主要内容: 男女艳情、 闲情逸趣。 欧词大都写燕酣之乐或离别之愁,题材范围比较狭窄。风格特征:清新明媚、深婉含蕴。深情婉约、格调清丽的一面,但有时写得较放肆,近于香艳,甚至近俗。词史地位:疏隽开子瞻,深婉开少游。欧阳修对词作的革新,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扩大了词的抒情功能,沿着李煜词所开辟的方向,进一步用词抒发自我的人生感受;二是改变了词的审美趣味,朝着通俗化的方向开拓,而与柳永词相互呼应。三、范仲淹、宋祁、张先的词1、范仲淹渔家傲写边塞风光,开边塞词的先声。词境慷慨悲壮,苍凉阔大。2、宋祁玉楼春 “红杏枝头春意闹”写尽春意盎然的情致和生命力,张先称之为“ 尚书”3、张先词以小令为主,内容主要写心中事、眼中泪、 意中人, 故称为“张三中”;又好用影字,如“云破月来花弄影”( 天仙子)“娇柔懒起,帘卷压花影”( 归朝欢)“柳径无人,堕飞絮无影”( 剪牡丹),故自称“张三影”。4、王国维对上面的“闹”、“影”字大为赞赏。四、以俗为美的柳永词:北宋词至柳永而一变。柳永是北宋第一个专力写词的作家,也是真正开启宋词天地的重要词人。他以一落魄文人,流连坊曲,采纳市井新声,为文人词作输入新鲜血液, 并自觉地以市民情调取代贵族情调,变“雅”为“,俗从”而改变了词的审美内涵和审美情趣,在词中开拓出另外一番境界。1、柳永词的内容:别离相思之苦与羁旅行役之思世俗女性大胆而泼辣的爱情意识繁华的都市生活和丰富的市井风情。2、以俗为美:柳永词的审美特征。词情的浅近卑俗、发露无余人物的世俗化与市井化语言的俚俗化、口语化。3、柳永对宋词的革新:发展了词的长调体制:柳永大力创作慢词,从根本上改变了唐五代以来词坛上小令一统天下的格局, 使慢词与小令两种体式平分秋色, 齐头并进。 增加了词的表现容量,扩大了词的表现能力。丰富了词的表现手法:柳永把“敷陈其事而直言之:的赋法移植于词,创造了铺叙展衍、恣意渲染的艺术手法,写景状物备足无余,叙事抒情淋漓尽致;与铺叙相配合,他还长于白描,不加藻饰而又生动传神;此外,善于巧妙利用时空的转换来叙事、写景、言情,自创出独特的结构方式。革新了词的语言表达方式:柳词充分运用现实生活中的日常口语和俚语。诸如副词“恁”、“怎、”“争”等,代词“、我“”你、” “伊、”“自家、”“伊家、”“阿谁”等,动词“看承、“”都来、”“抵死、” “消得”等。用富有表现力的口语入词,不仅生动活泼,而且像是直接与人对话、诉说,使读者和听众既感 到亲切有味,又易于理解接受。4、柳永词的影响:柳永对后世影响极大。不管婉约一派,还是豪放一派,都在体式、表现手法等诸多方面受到柳永的影响。第三章(北宋中后期词)一、 苏轼词的革新成就:拓展词境;提高词品;改变词风;推进词律;丰富词的表现力1、拓展词境:苏轼的词进一步冲破了晚唐五代以来专写男女恋情、离愁别绪的旧框子, 扩大词的题材, 提高词的意境,举凡怀古、感旧、记游、说理、咏物等向来诗人所惯用的题材,他都可以用词来表达。2、提高词品:苏轼首先在理论上破除了诗尊词卑的观念。他认为诗词同源,本属一体,词“为诗之苗裔”, 从文体观念上将词提高到与诗同等的地位。苏轼提高词的品格和地位,把词堂堂正正地引入文学殿堂,使词从“小道”上升为一种与诗具有同等地位的抒情文体。3、改变词风:苏轼前人成就的基础上另辟蹊径,其词于婉约词之外, 另立一宗, 成为豪放词风的开创者。给宋词带来一股强劲的雄风、刚性的美感、风格。4、推进词律:苏轼以其豪放不羁的个性把词从音乐的附属中解脱出来,当所要表达的思想内容与声律之间产生冲突时,他选择对声律作调整,以适应内容的表达。不为音律、曲调所驱使。把词从音乐的附属品变为一种独立的抒情诗体。5、丰富词的表现力:苏轼“以诗为词”,将诗的表现手法移植到词中。吸收诗的语言词汇、句法,运用典故,化用前人诗句;用标题,和词序,为词的语言的表现力,争取更大的自由。二、情韵兼胜的秦少游词1、情胜:忧伤悲苦的情调是词的主旋律。感情的真挚投入;词境凄婉。身世之感:文士的悲苦离别之思:爱情的忧怨2、韵胜善于捕捉迷茫凄凉的景象加以渲染描写, 并注入感伤的主观感情,做到景中含情, 浑然一体 ,从而形成一种凄美的意境。善于使用语言,选用轻、细、微、软的字眼,同词中描写的情、愁、思、恋结合起来,给人一种情愁交织、婉柔感伤的美感。在表现词的阴柔美方面达到至高境界。三、富艳精工周邦彦词1、周邦彦词的艺术面貌和成就:章法细密、善于铺叙,发展了慢词的技巧;善于使事用典,开创富艳典丽的语言风格;格律精严,推进、开启了词的格律化。第四章(南宋前期词)一、李清照的词论2、李清照词论的主要内容:(1 )词的音律声韵有特殊的要求(2 )对苏轼等人的批评。 (3)“别是一家”说与苏轼“自是一家”说比较。二、 李清照的前期生活与创作:前期生活的安宁、平顺,词作内容以闺情相思为主。李清照前期词的主要风貌:题材上以吟唱爱情、人生为主, 意象多从室内外和日常起居中选择,风格清新明快。三、 李清照后期生活与创作:家破夫亡和中晚年的漂泊;深厚的故土之思和凄苦的身世之感。李清照后期词的主要风貌:李清照后期词作充满了怀旧、悼亡的意绪, 表现了国破家亡的不幸和痛苦,风格凄婉深沉。四、“易安体”的风格特色:1、抒情细腻深婉、形象鲜明2、语言清新雅丽、 率真自然3 、音律严谨谐婉, 富于音乐美。第五章(南宋中后期词)一、辛弃疾词:1、失路英雄的一生:辛弃疾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文人。他是一位爱国斗士、抗金英雄。一生 经历起义南归辗转任职罢职闲居三个时期。在政治舞台上始终未能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因而他是一个失路的英雄。2、爱国之词、英雄之词:辛弃疾是一个爱国斗士、失路英雄,他词是充溢着勇于承担济世责任与历史使命的英雄之词、爱国之词, 抒写爱国主义精神、展示英雄自我形象成为贯穿于全部词作的主旋律。并以此为中心,进行了多角度的抒写。抒发抗金北伐、收复中原的理想气节与爱国热情。(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表达英雄失路、壮志难酬的满腔悲愤和无限焦虑。(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批判南宋朝廷偏安误国政策与黑暗腐朽的现实社会。(摸鱼儿)描写农村闲居生活和农村景象。(清平乐村居)富有理趣的生活即兴之作。(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3、辛弃疾词的艺术成就:把词的表现功能进一步扩大,运用得心应手,创作极为丰富,其内容“横扫六合”, 其风格“包罗万象”, 或慷慨激昂、或苍凉悲壮,或说理,或嘲笑,或牢骚,皆可入词。a,善于创造生动的艺术形象和雄奇壮阔的意境。b. 善于运用比兴寄托手法。如青玉案元夕、摸鱼儿等。c. 大量运用典故,采用经史子集中的语句。如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等。d. “以文为词”,丰富了词的语言。e. 有多种艺术风格,豪放、婉约、清丽等等,无不具备,且成就很高。二、姜夔的词:1、生平经历及其伤痕心理:如鸿孤飞的生活经历身世伤痕深于情、伤于情的情感经历恋情伤痕国势日非,国运日淡时世伤痕2、白石词的内容:有因现实、国事而发的感伤、悲苦之情,清婉中带有刚健色彩。咏物词:咏物词往往别有寄托。 他常常将自我的人生失意和对国事的感慨与咏物融为一体, 写得空灵蕴藉,寄托遥深。通过山水的描摹来抒发个人情怀、表现高洁襟抱,如点绛唇丁未冬过吴松作恋情词:常将恋情失意的伤悲与人生命运的慨叹结合在一起。3、白石词的风格:姜夔词以“清空骚雅”著称,清空偏重外在写法,骚雅偏重内在蕴含。所谓清空就是用笔灵动。虚处落墨, 不着实处, 注重烘托配村。 所谓骚雅就是有比兴寄托,含蓄蕴藉。 余韵悠长。虚处落墨,不着实处,骚雅中含有清空之致,用笔灵动,余韵悠长。4、白石词的艺术成就:他的词在题材上并没有什么拓展,仍是沿着周邦彦的路子写恋情和咏物。他的贡献主要在于对传统婉约词的表现艺术上进行改造,建立起新的审美规范。精通音律, 不仅能够按律填词, 还能修正旧谱, 并且用各种方法创制新曲来填词(自度曲) ,格律严密, 音节谐婉, 声情并茂, 实现了词的音乐美和词人情感律动的高度和谐,如暗香疏影等。清空骚雅: 词中感情多属文人高洁清雅的意趣,表现手法多言外之意与空灵神韵,语言和意象偏向淡雅素净,意境疏朗开阔。艺术思维方式和表现手法别出心裁。善用联觉思维, 利用通感表现某种特定心理感受。如扬州慢 中“清角吹寒”、“冷月无声”是通感。又善于侧向思维, 从侧面着笔, 虚处传神。 如 “废池乔木,犹厌言兵”、“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是虚写扬州残破。用字讲究,在运用想象力的同时,极注重对实词和虚词的锤炼,如点绛唇中“数峰清苦,商略黄昏雨”。三、吴文英词:1、生平:字君特,号梦窗。虽是江湖游士,但足迹未离江、浙;虽以布衣终老,却长期在权贵门下做事, 非官非隐; 虽在权贵之家, 却只为衣食生计, 而不为仕途投机钻营。著有梦窗词。2、梦窗词的艺术特点:与姜夔比较,姜词清空,吴词质实;姜词疏淡,吴词密丽。所以张炎词源说: “梦窗词如七宝楼台,眩人眼目,碎拆下来,不成片段。”思维方式反常化:化实景为虚幻, 又化虚幻为实景,创造梦幻般的词境。有意避免感情直露,隐藏抒情线索。具有模糊性和多义性的特点。(八声甘州陪庾幕诸公游灵岩)章法结构:注重作品的整体性表现效果,打破常态,把不同时空的情事、场景浓缩统摄于同一画面之中。 (莺啼序)追求语言的生新奇异,密丽深隐,且多用僻典。语言的搭配、字句的组合,往往打破正常的语序和逻辑惯例,完全凭主观心理感受随意组合。如“落絮无声春堕泪”。 语言又富有强烈的色彩感、装饰性和象征性,字面华丽,含意曲折。(风入松)第六章(宋代诗歌)一、宋诗概说:1、变化唐音成宋调宋诗的特点:宋代非常种重视诗歌创作。诗人众多,著作大盛。据统计,宋代诗人有6800 多人,为唐人的3 倍,存诗15 万首,也是唐诗的3 倍。而且,宋诗也表现出不同于唐诗的独特风貌。宋诗异于唐诗的特点反映出宋代诗人有意识地摆脱唐诗的樊篱,走出唐诗影响的阴影,另辟蹊径,开创诗歌创作新风;宋代诗人的惨淡经营使宋诗别开生面,于唐诗美学境界之外另辟新境。南宋严羽沧浪诗话诗辨:“夫诗有别材,非关书也;诗有别趣,非关理也。然非多读书, 多穷理, 则不能极其至。诗者, 吟咏情性也。近代诸公作奇特解会,遂以文字为诗, 以才学为诗,以议论为诗。夫岂不工,终非古人之诗也。”以文字为诗: 以文字为诗即诗的散文化,就是用散文的遣词造句、篇章结构之法做诗。唐杜甫已开端,到韩愈所发展,至苏轼大放厥词,成一代之大观。“以文为诗,自昌黎始 , 自东坡益大放厥词。 ”(清赵翼(殴北诗话 )以议论为诗:所谓“以议论为诗” ,就是在诗中直接发表议论,从而阐明某种道理。宋诗中的议论、 说理特征非常突出,许多诗作涉及社会问题,具体政事、 生活见解, 表达作者看法。宋诗尚议、尚理,具有理趣。以才学为诗:诗人逞才好学,喜欢掉书袋,资书以为诗。诗歌多使事用典,充满浓厚的书卷气。2、唐音宋调两相衡宋诗的评价:宋诗长期以来遭到鄙薄清代开始,宋诗才开始真正受到重视。现当代, 理性评价宋诗。唐诗和宋诗, 他们是两个不同时态的诗歌艺术品种。它们代表者不同的社会生活与时代风尚、审美情趣,它们各具风貌,各有短长。宋诗是颇具魅力而又颇有争议的一代诗歌。 宋诗的长处, 不在情韵而在思理, 宋诗没有唐诗的热烈奔放; 也没有唐诗的色泽丰美。 但它同样是古典诗歌美学的一大范式, 对后代诗歌影响深远 。3、从继承到创新宋诗的发展历程:宋初三体:白体、西昆体、晚唐体。白体以王禹偁为代表,诗法白居易。西昆体以杨亿、等为代表师法李商隐。晚唐体以林逋为代表,师法贾岛、姚合。北宋中期:梅尧臣、苏舜钦、欧阳修崛起,矫正西昆之弊端,开创宋诗新风。开一代宋诗之面目。始于梅尧臣、苏舜钦,欧阳修作为诗文革新领袖,开一代宋诗风气,王、苏也兴起于诗坛。北宋后期:宋诗的鼎盛阶段、宋诗风格的成熟期,宋诗向前推进一步。苏黄影响最大。王安石的“荆公体”、苏轼的“东坡体”、黄庭坚的“山谷体”, 江西诗派的创作各具特色。南宋前期以中兴四大家为代表,继北宋后期之后,出现第二个繁荣发展时期。南渡初的一些诗人。 陆游、杨万里、 范成大等人通过对苏黄诗风的反思和对江西诗派的批评, 走上自我创新之路,陆游的爱国主义的诗史、杨万里的“诚斋体” 、 范成大的田园诗等独具一格。南宋后期永嘉四灵, 以姚合、贾岛为宗, 主张自吐性情诗作多流连光景、山水田园、 羇旅情思, 缺乏时代风云与社会内容。江湖诗人戴复古、刘克庄等,浪迹江湖的失意文人,模拟之习,境界不高。 宋末的爱国诗人文天祥、汪元量等志士奔赴国难、慷慨悲歌。 诗作是时代的悲歌。二、苏轼诗歌:1、苏轼诗歌的创新成就:题材的扩展,内涵的加深反映民生疾苦, 揭露官吏横征暴敛等政治内容的诗。通过描绘日常生活和自然景物抒发人生情怀和生活哲理的诗。题画、论诗、 评书法之类表达自己艺术见解、审美情趣和人生体验的诗。2、诗歌艺术上的开拓:以文为诗。以议论为诗。寓抽象的哲理于具体的形象之中;融枯燥的哲理于动人的情感之中。艺术手法的运用;多种艺术风格的自由发展。出人意外的联想,新奇巧妙的比喻。三、黄庭坚与江西诗派:1、黄庭坚的诗学观念:温柔敦厚的诗学观念;黄庭坚的诗法2、江西诗派:北宋后期的诗歌流派,南宋初,吕本中作江西诗社宗派图 ,将 20 多个诗人集中在一起, 称作江西诗派。 以杜甫为祖, 以黄庭坚、 陈师道、 陈与义为宗。(元方回 瀛奎旅髓提出“一祖三宗”之说)主张自成一家,字字有来历,点铁成金、追求形式美。江西诗派在诗学观念与写作风格上大体一致,并产生了重大影响。四、杨万里的诗歌创作:1、杨万里的创作道路经历了三个阶段:初学江西诗派,再学晚唐体,最终融会各家,而主张师法自然,自成一体,即“诚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青岛版(六三制)数学四年级上册第六、七单元综合素质达标试卷(含解析)
- 2025年公需科考试试题(含答案)
- 2025年秋季新学期第一次班主任工作培训会校长讲话:凝心抓班级管理携手促育人实效
- 2025年高校大学生群体常见诈骗手法测试题(附答案)
- 2025年高考政治时政热点题及答案
- 长沙民政学院试题及答案
- 香港雅思考试题库及答案
- 宇宙英语试题及答案
- 宗教与教育领域-洞察及研究
- 中介合作机构管理办法
- 2025年军事模型行业研究报告及未来行业发展趋势预测
- 押题宝典期货从业资格之《期货法律法规》试题及参考答案详解(能力提升)
- 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课件-2025-2026学年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
- 无人机驾驶培训专业知识课件
- 2025年北师大版新教材数学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含进度表)
- 初中语文学科组质量分析
- 70岁老年人三力测试能力考试题库及答案
- 2025年职业指导师(中级)考试全真模拟试卷
- 2025年广东省中考语文试卷真题(含答案)
- 【新教材】苏科版(2024)七年级上册数学第1-6章全册教案设计
- 市政工程质量常见问题专项治理技术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