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外阅读】荀子与儒家春秋的经典化 在儒学史上,汉代以前孟荀并称,唐宋以后黜荀申孟,荀子逐渐隐没于历史深处。因此恢复荀子本来的学术地位,把握荀子与时俱进的思想特征,是我们今天准确把握儒家思想精华,为当前文化发展提供富有生机与活力之因素的重要保证。本文以荀子与儒家春秋经典化为切入点,以个案研究的方式重新展示荀子在儒家思想发扬光大的过程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以期见微知著,为荀子思想研究的返本开新做一个新的尝试。 春秋经典地位的确认 荀子是孔门后学中第一个把春秋与易纳入儒家经典体系的思想家。荀子大略言:“礼者,本末相顺,终始相应易曰:复自道,何其咎?春秋贤穆公,以为能变也。”通过这条材料,我们可以发现荀子在论述自己观点的时候,把春秋与易同时当做经典引用。据现有的材料来看,诗、书、礼、乐作为儒家经典,在荀子之时已经基本成为共识;而把易与春秋同前四经并称,形成六经观念,当属荀子首倡。正是从荀子开始把春秋与易纳入儒家经典体系,完成了儒家六艺向六经的转变。因此,作为六经之一的春秋的经典地位,也就自然得到了确立。 荀子纳易与春秋入儒家经典体系中,确立了六经观念的同时,还对各经在六经体系中的独特作用作了明确的定位与分工。这样就使六经形成了一个互为条件的有机体系,春秋也在这一有机体系中得到了明确的经典定位。荀子劝学有言:“故学至乎礼而止矣,夫是之谓道德之极。礼之敬文也,乐之中和也,诗、书之博也,春秋之微也,在天地之间者毕矣。”荀子在这里以礼的精神与要求为最终归宿,从学习的角度论述了六经所各自担负的独特教育功能,以及通过接受六经的系统教育,学习者就会在“天地之间”达到“道德之极”。由此观之,六经中的每一经作为整个六经体系的组成部分,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每一经的经典地位都得到了凸显。在荀子儒效中,荀子对六经在儒家经典体系中的分工进行了再次的确认与论证:“诗言是其志也;书言是其事也;礼言是其行也;乐言是其和也;春秋言是其微也。” 这样,荀子一方面把春秋同其他各经并称,确认了春秋同其他四经一样的经典地位,也确立了儒家六经的观念;另一方面,也把春秋纳入了儒家经典教育的体系中,担负着不可或缺的重要职责,称之为“春秋之微”,强化了春秋作为儒家经典的身份。 春秋门派家法观念的超越 正如司马迁史记十二诸侯年表序所言:“荀卿、孟子、公孙固、韩非之徒,各往往捃摭春秋之文以著书,不可胜纪”,荀子结合时代需求,对“春秋之文”进行创造性的应用,提炼出适合时代要求的观点,从而使春秋完成了与时俱进的发展。这种发展一方面体现在荀子结合时代要求对传统命题进行了哲学化概括;另一方面体现在用时代主题观念超越了传统的门派家法观念。 荀子大略云:“春秋善胥命”就是荀子结合时代主题,对各家春秋思想加以哲学化概括的成果。这一命题是对春秋桓公三年所载“夏,齐侯、卫侯胥命于蒲”这个历史事件哲学化概括的结果,其含义是对齐、卫二国在外交活动中遵守诚信原则的肯定。荀子之所以要将这一历史记录加以理论概括,使之成为教导大家讲诚信的一个哲理性观点,是因为荀子所生活的战国末年,肇始于春秋初年的“礼崩乐坏”的社会失序状态已经持续了几百年,社会秩序的重建迫在眉睫,而在一个良性的社会秩序下,诚信观念无疑是一个重要的核心价值观。所以,荀子结合时代主题需要对这一历史事件进行理论提升。 荀子提炼“春秋善胥命”这一哲学命题的重要意义,是在解决时代问题的目标下,实现了对传统的春秋门派家法观念的超越。这一特点我们可以从荀子对“春秋善胥命”这一命题的具体提提炼过程中加以把握。对照春秋桓公三年的原文:“夏,齐侯、卫侯胥命于蒲”,我们可以发现荀子是以间接引用的方式,对原有的史料进行了理论概括。如果我们再结合公羊传、穀梁传的解释加以分析,就会发现,荀子的理论提炼实际上也是对公羊传、穀梁传的解释观点加以消化与吸收的结果。公羊传对这条史料的解释是:“胥命者何?相命也。何言乎相命?近正也。此其为近正奈何?古者不盟,结言而退。”公羊传的解释大体上是对齐、卫双方讲诚信的肯定。穀梁传也持类似的观点:“胥之为言犹相也,相命而信谕,谨言而退,以是为近古也。是必一人先。其以信言之,何也?不以齐侯命卫侯也。”由此可见,荀子说“春秋善胥命”,正是对公羊传、穀梁传从春秋中共同阐发出的古人“言而有信”的微言大义进行了吸收,并做了进一步的理论概括。 因此,对于春秋桓公三年所载“夏,齐侯、卫侯胥命于蒲”这一条史料,春秋是从历史记录的角度,作了事实描述;公羊传、穀梁传则从阐发“微言大义”的角度,对这一历史事件加以铺陈,肯定齐、卫双方的诚信行为,作了价值判断;荀子接过公羊传、穀梁传的立场,综合各家思想后,进行了哲学化概括。这样,荀子用时代主题意识超越了门派家法观念,对儒家的春秋思想进行了与时俱进的发展,促进了儒家春秋的经典化。 春秋理论属性的丰富与发展 荀子在采摭与运用儒家春秋相关内容的过程中,对孔子所重视的“春秋之义”进行了丰富与发展,进一步概括为“春秋之微”。这样就在孔子春秋思想的基础上,进一步形成了春秋表达“微言大义”的基本特征。这就从理论上增强了春秋作为儒家经典的属性。 孟子离娄下说:“王者之迹熄而诗亡,诗亡然后春秋作。晋之乘,楚之梼杌,鲁之春秋,一也:其事则齐桓、晋文,其文则史。孔子曰:其义則丘窃取之矣。”在这里,以“齐桓、晋文之事”为例,孟子在继承孔子思想的基础上,从两个层次上对儒家春秋思想所达到的深度进行了阐发:其一,从一般事件角度进行历史记录,以备后世参考;其二,借孔子的名义进行褒贬,作价值判断。这是孟子所理解的儒家春秋思想达到的两个层次。荀子则是在此基础上作了进一步深入分析,把春秋纳入到儒家六经体系中参照、对比,提出了“春秋之微”的哲学命题。正如荀子儒效所谓:“诗言是其志也;书言是其事也;礼言是其行也;乐言是其和也;春秋言是其微也”。这是在以褒贬为特点的价值判断的基础上,赋予春秋以哲理意蕴的第三个层次。荀子用“春秋之微”把“春秋之义”提升到了哲理层面的高度,这无疑增强了春秋作为儒家经典的理论深度。 关于荀子所提出的“春秋之微”实际效果,我们可以从荀子一书对儒家春秋五霸观的处理上加以分析。荀子仲尼:“仲尼之门人,五尺之竖子言羞称乎五伯。是何也?曰:然。彼诚可羞称也。”这段议论表明,在荀子以前儒家学者只是委婉地以“羞称”的方式表达了对以齐桓公为代表的所谓“五霸”事业的否定。这是典型的孔子式的、点到为止的价值判断。然而,荀子则直言不讳地表明“彼诚可羞称也”。这样,荀子就把孔子赋予春秋五霸的“(暗含褒贬)的微言大义”以阐幽发微的方式明确揭示出来。这说明荀子的“春秋之微”在对孔子“春秋之义”进行理论提升的同时,也具有实践中的可操作性。 综上所述,荀子在“采摭春秋之文以著书”的过程中,按照孔子提倡的“春秋之义”对各家春秋学说加以取舍与应用,既避免了各家“众说异辞”的现象,用时代主题意识超越了狭隘的门派家法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光伏电站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纲要
- 幼儿健康领域教学课件
- 三江五湖促进夏九州经济发展任务一古代社会早期商业区域古今一
- 2025年嵌入式系统工程师面试题集与答案
- 2025年社区工作实务操作手册及模拟题解答指南
- 2025年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NCRE二级C语言模拟题集
- 2025年物资储备管理局招聘考试报名时间流程及注意事项提醒
- 2025年游戏开发工程师面试模拟题与游戏设计案例分析
- 眼外伤应急处理课件
- 2025年物联网技术中级工程师考试冲刺模拟题
- 《2025游戏账号交易合同书》
- 2026届广东省六校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试卷附答案解析
- 2025年事业单位会计岗考试题库
- 肺康复专题讲座
- 2025年医师定期考核业务水平测评理论考试(公共卫生)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详解(5套)
- 2025年秋季开学教师大会上教学副校长讲话:回到课堂的原点走向教学的深处
- 2025事业单位招聘考试时事政治考试题库及答案(考点梳理)
- 2025年发展对象培训考试试题(含答案)
- 亚马逊运营每周工作汇报
- 2025年少先队知识竞赛试题库附答案
- 2025年郑州人才公司面试题及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