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高考二轮复习专题课件8:古代的思想、文学艺术.ppt_第1页
高三历史高考二轮复习专题课件8:古代的思想、文学艺术.ppt_第2页
高三历史高考二轮复习专题课件8:古代的思想、文学艺术.ppt_第3页
高三历史高考二轮复习专题课件8:古代的思想、文学艺术.ppt_第4页
高三历史高考二轮复习专题课件8:古代的思想、文学艺术.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8讲古代的思想 文学艺术 本讲内容包括中国古代各个时期的思想 文学 艺术 史学等方面的辉煌成就 我国作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 以其光辉灿烂的文化对人类的文明和进步产生过重大影响 因此本专题内容在高考中占有重要地位 考查热点集中在思想方面 特别是先秦诸子思想是高考的 常青树 文化同政治 经济的关系是重点和难点 要学会运用一定时期的文化是一定时期社会政治经济的反映这一原理来分析 解决问题 百家争鸣思想 儒学的发展演变 哲学思想 宗教 古代思想 文学艺术 文学成就 史学成就 书法 绘画 知识点一中国古代儒家思想的演变1 春秋战国时期 1 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他思想体系的核心是 仁 即 仁者 爱人 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 主张以爱人之心调解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 孔子维护周朝的 礼 主张贵贱有 序 这是他政治思想中的保守部分 孔子在教育上主张 有教无类 打破了奴隶社会 学在官府 的局面 相传孔子晚年编订和整理了 诗经 尚书 礼 易 和 春秋 五部书 就是后来的儒家 五经 他的思想后来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2 孟子是战国时期儒家的代表 在政治上主张施行仁政 并提出 民贵君轻 的思想 他主张 政在得民 反对苛政和 虐民 暴民 孟子主张给农民一定的土地 不侵犯农民的劳动时间 宽刑薄税 3 荀子是战国时期儒家的另一位代表人物 他认为自然有自己的规律 星坠日食 刮风下雨 春生夏长 是自然的正常现象 具有唯物思想 他主张 制天命而用之 2 秦汉时期 1 秦始皇 焚书坑儒 独尊法术 加强思想控制 儒家思想受到排斥 2 西汉时 董仲舒对儒家学说加以发挥 认为天和人息息相关 要用儒家思想统治天下 其他学说都要禁止 应当建立太学等学校 用儒家经典作为教育内容 其思想核心是 天人感应 君权神授 儒家思想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 3 宋元时期宋代的哲学思想主要是理学 它是以儒家思想为基础 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形成的新儒学 南宋的朱熹是理学发展的集大成者 他认为 理 是宇宙万物的本源 气 只是构成宇宙万物的材料 他把 天理 和 人欲 对立起来 提出 存天理 灭人欲 实际上是为封建等级制度辩护 4 明清时期 1 明清时期 封建统治者的官方哲学 理学和心学相继占统治地位 2 民主启蒙思想家李贽指责儒家经典并非 万世之至论 反对 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 儒家思想在我国历代地位的演变儒家思想在我国历代地位的演变 知识点二其他思想家及其思想主张1 春秋战国时期 1 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的学说含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相传老子留下 道德经 一书 认为世界万物本源是 道 庄子发展了老子的唯心哲学 认为世界就是 我 的主观产物 2 墨家学派创始人墨翟主张 兼爱 非攻 和 尚贤 3 法家的集大成者韩非子认为历史是向前发展的 当代必然胜过古代 人们应该按照现实需要进行政治改革 不必遵循古代的传统 他主张 以法为本 来治国 法不阿贵 他还主张建立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国家大权集中在君主一人手里 2 东汉前期 杰出唯物论思想家王充 对神学展开了深刻的批判 著有 论衡 他反对天人感应说 反对有鬼论 3 南朝思想家范缜 神灭论 中的反佛思想 是对我国古代朴素唯物思想的重大发展 4 明末清初思想家顾炎武 强调 经世致用 的实际学问 主张把学术研究与解决社会问题结合起来 力图扭转明末不切实际的学风 著 天下郡国利病书 他提倡 实学 的目的在于批判理学 反对君主专制政治 顾炎武的学风对清代学者影响很大 5 王夫之是一位杰出的唯物主义思想家 他认为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 是不依赖于人的主观意识而独立存在的 他重视实践对人的认识作用 王夫之的思想在我国古代哲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6 清初的黄宗羲在明亡后 隐居著述 对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进行激烈的批判 提倡 法治 反对 人治 反对只重农不重商的重农抑商政策 他的思想震动了当时的学术界 对晚清民主革命思潮的兴起也有一定的影响 7 中国古代的宗教 1 佛教 传入 西汉末年 佛教经中亚传入中国内地 东汉明帝派使臣到西域求佛法 并在洛阳建造了白马寺 盛行 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盛行 2 道教 兴起 东汉时在民间兴起道教 改造 东晋葛洪结合儒家思想改造道教 道教变成为封建统治服务的宗教 萧梁时 陶弘景吸收佛教教义和封建等级观念 建立起道教的神仙体系 对儒 道 法思想的综合认识 儒 道 法三家站在不同的阶级立场为封建统治者设计了各具特色的治国思想 儒家提倡德政 礼治和人治 强调道德感化 道家提倡顺乎自然 无为而治 法家提倡 一断于法 实行法治 强调暴力统治 三者有很大的互补性 经过秦 西汉初年的治国实践从正 反两个方面证明 三者之间表现出了互相融合的趋势 到了汉武帝时期 董仲舒以儒家路线为基础 以法家路线为辅助 兼采道家的合理思想 奠定了中国封建社会统治思想的基本格局 从此以后 以儒家的伦理道德为中心 以法家的严刑峻法为辅助 以道家的权术政治为手段的治国模式基本上符合中国古代的国情 成为历代统治者奉行不变的治国方针 知识点三中国古代的文学 史学和艺术1 文学的发展 1 春秋战国时期 诗经 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屈原 创作一种新的诗歌体裁 楚辞 代表作 离骚 先秦诸子散文 孟子 辩论见长 庄子 文字优美 想象丰富 代表作品 秋水 逍遥游 2 秦汉 汉赋 乐府诗 3 魏晋南北朝 建安文学 田园山水诗 民歌 4 唐诗 李白 杜甫和白居易 他们的作品分别反映了盛唐时期和唐朝衰落的状况 5 宋词 又称为长短句 词作者主要分为两派 即婉约派 以柳永 李清照为代表 和豪放派 以辛弃疾 苏轼为代表 宋词能反映出宋朝政治局势衰败 民族关系紧张的状况 6 元曲 杂剧和散曲 如关汉卿的 窦娥冤 等 7 明清小说 三国演义 水浒传 西游记 红楼梦 儒林外史 聊斋志异 及类书 丛书的编纂 2 古代的史学著作 1 春秋时期 春秋 相传由孔子编订 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 尚书 是夏商周三代一些历史文献和传说资料的汇编 相传也由孔子编订 2 两汉 司马迁的 史记 是中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记述从黄帝到汉武帝的历史 东汉班固的 汉书 是中国古代第一部断代史 记述西汉一朝的历史 3 北宋 司马光的 资治通鉴 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巨著 全书上起战国下至五代 记述了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 3 汉字与书法 1 中国古代汉字 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 中国原始文字是象形文字 象形文字后来逐渐符号化 脱离图画 形成汉字 到商朝 文字已成体系 汉字按甲骨文 金文 小篆 隶书 楷书 行书的脉络发展 总体趋势是由繁到简 2 书法 书法与汉字相伴而生 魏晋南北朝时期之前为自发阶段 之后书法成为艺术 历代书法名家有魏晋的钟繇 王羲之 唐朝的颜真卿 柳公权 张旭 怀素 宋代的苏轼等 4 中国古代的绘画艺术东晋顾恺之的代表作 洛神赋图 女史箴图 初唐阎立本的 步辇图 盛唐时期 吴道子的 天王送子图 宋代 随着文人阶层的壮大 理学的盛行 山水画兴起 并成为独立的画种 代表作如张择端的 清明上河图 等 5 古代音乐 舞蹈 1 战国 音乐艺术达到了很高的水平 湖北随州曾侯乙墓出土的全套编钟说明了当时音乐的发展 2 秦汉 汉代楚歌楚舞风行一时 汉武帝时西域的琵琶 笳等乐器传入中原 3 魏晋南北朝 由于少数民族音乐和外国音乐的传入 传统音乐得以革新 舞蹈带有明显的民族融合色彩 4 隋唐乐舞受西域与周边邻国影响 风格多样 有壮阔欢腾的盛世特色 6 古代雕塑艺术 1 夏商周 青铜铸造与雕塑艺术发达 商朝玉雕水平也相当高 2 春秋战国 青铜器的装饰从过去的图案花纹发展为完整画面 3 秦汉雕塑成就辉煌 秦始皇陵兵马俑是陶塑精品 东汉时成都的说唱俑与洛阳的杂技俑 造型生动活泼 秦汉时的砖瓦 瓦当也极具艺术价值 4 魏晋南北朝时期 石窟艺术发展 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 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都是闻名于世的艺术宝库 5 隋唐时的敦煌莫高窟是世界上最大的艺术宝库之一 文学艺术的发展与政治 经济的关系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的社会政治和经济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 文学艺术更能敏感地反映社会的政治 经济生活 1 汉赋笔法铺张 辞藻华丽 是汉代统治阶级优裕生活的反映 为当时的达官贵人所喜爱 2 魏晋南北朝时期 士族制度盛行 一方面产生了过分追求辞藻华丽的骈文 另一方面出现了不满现实 渴望田园生活的诗歌 敕勒歌 反映了民族融合 木兰辞 反映了战争频繁的现实 佛教的盛行 使宗教画和石窟艺术兴起 3 隋唐时期 国家统一 疆域辽阔 经济繁荣 促进了诗歌黄金时代的到来 同时受西域和周边国家的影响 出现了风格多样的隋唐乐舞 4 宋元时期 封建经济进一步发展 市民队伍壮大 空前尖锐的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 使宋词 元曲 风俗画大放光彩 5 明清时期 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发展 封建制度日趋衰落 市民文学蓬勃兴起 追求个性解放 反对封建专制的明传奇和明清小说成为文学的主流 主题 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示例1 明清之际是一个 天崩地坼 的时代 一些最敏锐的心灵 进行了一场痛定思痛的反思 期望为当时的社会找寻某种解决问题的方案 问题 1 一些最敏锐的心灵 主要是指哪些思想家 2 他们为什么要进行反思 3 他们思考了哪些重要问题 解题指导考查明末清初的三大进步思想家及其主张 第 1 3 问根据所学知识组织答案即可 第 2 问据 天崩地坼 可知明清时期处于社会大变革命时期 在此之际思想家反思明朝灭亡的原因 答案 1 顾炎武 黄宗羲 王夫之 2 明朝灭亡 清朝建立 受时势的刺激 检讨明朝灭亡的原因 3 顾炎武 提出亡国与亡天下的区别 或答天下兴亡 匹夫有责 黄宗羲 认为君主专制是 天下之大害 主张 明君贤相 或答 天下之法 代替 一家之法 王夫之 主张实学 让富民放手经营工商业 如将三者的主张概括回答也可 易错点 对孔子的思想认识错误 示例2 孔子的教育思想中与其 贵贱有序 的政治主张相矛盾的是 a 有教无类 b 因材施教 c 知之为知之 d 学而不思则罔 错因分析学生易错选b 学生做错的原因在于不能正确认识孔子教育思想的影响 有教无类 的思想打破了西周时期官府垄断教育的状况 与 贵贱有序 的政治主张相矛盾 b是教学方法 c d是学习态度 都与 贵贱有序 的政治主张无关 答案为a a 示例3 齐景公问政于孔子 孔子对曰 君君 臣臣 父父 子子 材料表明孔子在政治上主张 a 有教无类 b 贵贱有 序 c 仁者 爱人 d 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 错因分析学生易错选c 材料反映的是贵贱有 序 c与题意无关 a是孔子的教育思想 b是孔子的政治主张 d是孔子忠恕之道的要求 答案为b b 纠错心得从上述两道例题来看 学生做错的原因是不能从孔子思想中找出符合题意的选项 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 我们对其思想的评价要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 其 仁 的思想 对缓和阶级矛盾 调解人际关系 稳定社会秩序具有积极的作用 对现代社会提倡的人本理念具有借鉴作用 其 礼 的思想具有承认等级和阶级剥削的消极性 以后的历代统治者都把这一部分思想作为进行阶级压迫的工具 考向一从儒家思想发展的角度命题立意分析 儒家思想博大精深 是我国古代优秀的文化遗产 孔子是儒家思想的创立者 孟子是战国时期儒家学派的重要奠基人 荀子继承儒家思想 是战国时期百家思想的集大成者 归纳孔子 孟子和荀子的思想主张及其继承和发展的关系 是考查儒家思想的重要命题视角 1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孔子说 夫仁者 己欲立而立人 己欲达而达人 民之于仁也 甚于水火 水火 吾见蹈而死者矣 未见蹈仁而死者也 道之以政 齐之以刑 民免而无耻 道之以德 齐之以礼 有耻且格 材料二孟子曾对梁惠王说 地方百里而可以王 王如施仁政于民 省刑罚 薄税敛 深耕易缛 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 入以事其父兄 出以事其长上 可使制梃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 彼夺其民时 使不得耕耨以养其父母 父母冻饿 兄弟妻子离散 彼陷溺其民 王往而征之 夫谁与之敌 故曰仁者无敌 王请勿疑 材料三有乱君 无敌国 有治人 无治法 故法不能独立 类不得自行 得其人则存 失其人则亡 法者 治之端也 君之者 法之原也 故有君子 则法虽省 足以编矣 无君子 则法虽具 失先后之施 不能应事之变 足以乱矣 君者 民之原也 原清则流清 原浊则流浊 故有社稷而不能爱民 不能利民 而求民之亲己爱己 不可得也 荀子 君道 请回答 1 根据材料一 归纳孔子的主要政治主张 2 结合材料一 二 归纳孟子的主要政治主张 3 结合材料一 三 归纳荀子的政治主张 指出荀子与孔子 孟子思想的异同 解析本题选取了孔子 孟子 荀子三位思想家的相关材料 要求归纳概括各自的思想主张 应注意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进行归纳 荀子与孔子 孟子思想的异同 应指出荀子对孔子 孟子思想的发展 答案 1 仁 是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 孔子主张以德治民 遵循周 礼 2 孟子继承了孔子 仁 的思想 主张 政在德民 反对苛政 给农民一定土地 不夺农时 宽刑薄税 3 荀子主张以德治民 以法治国 法是维护社会秩序的重要依据 礼法并用才能维护国家的统治 礼义教化和刑罚奖惩二者缺一不可 荀子继承了孔子与孟子的 仁政 思想 把 礼 的内容作了新的发展 即在 礼 的基础上又赋予了 法 的内容 考向二从纪念屈原的角度命题立意分析 屈原是我国古代著名的爱国诗人 他忧国忧民 长期受到人民的纪念 从纪念屈原的角度命题 培养学生爱憎分明 热爱祖国 热爱家乡的精神和情操 2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离骚 诗句摘录与译文 岂余身之惮殃兮 恐皇舆之败绩 难道我还害怕什么灾祸吗 我担心的是祖国遭殃 长太息以掩涕兮 哀民生之多艰 长声叹息泪流满面 是为百姓的多灾多难而伤悲 亦余心之所善兮 虽九死其犹未悔 我心中总是牵挂着祖国的安危 即使是九死一生也不后悔 材料二1953年 世界和平理事会决定把屈原列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 在各国为他举行隆重的纪念活动 请回答 1 材料一所选诗句主要表达了屈原怎样的情怀 2 许多人喜欢用屈原 离骚 中的哪一诗句来激励自己 这又表达了屈原怎样的精神 3 我国有在端午节划龙舟 吃粽子纪念屈原的习俗 1953年世界和平理事会决定把屈原列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 你认为出现上述历史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解析解答本题应抓住屈原的诗所反映的爱国主义这一关键 正是这种爱国主义情怀和文学上的贡献 使屈原受到人们的纪念 答案 1 热爱祖国和人民 忠诚于祖国和人民 关注祖国的安危和人民生活的艰难 2 路曼曼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诗句表达了屈原在困境中不断探索 对理想执著追求的精神 3 屈原的爱国主义情怀和他在文学上的贡献 一 选择题1 2009 辽宁高考 右图是甲骨文的 年 字 该字由两部分组合而成 上部为 禾 卜辞中常见 有年 大有年 的记载 据此 有年 的意思应是 a 人寿年丰b 祈盼丰收c 庄稼收获d 祭祀谷神解析注意材料信息的 年 字上半部分为 禾 因此 有年 的含义应与 有禾 相关联 而 有禾 主要体现为庄稼收获 c 2 2009 广东高考 下列文献中 有较多反映西周时期平民社会生活内容的是 a 老子 b 甲骨卜辞 c 诗经 d 楚辞 解析 诗经 中的 国风 是西周时各诸侯国的民歌 风的内容丰富 有的揭露讽刺统治者剥削和压迫 有的颂扬劳动人民的反抗精神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真实而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 据上述知识可判断选项c正确 c 3 2009 上海模拟 玉石具有温润 坚硬的特点 我国古代形成了独特的玉文化 孔子提倡君子佩玉 主要是因为 a 玉非常贵重 是财富的标志b 玉石的特点与我国古代的道德规范相吻合c 玉石具有祛除疾病的功用d 玉饰工艺精湛 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孔子提倡君子佩玉 是因为玉石具有温润 坚硬的特点 这与儒家思想提倡的道德规范有吻合之处 故应选b b 4 2009 太原模拟 秦之时 羞文学 好武勇 贱仁义之士 贵治狱之吏 此乃秦之所以亡天下也 上文作者是站在哪一派思想学说的立场上 a 法家b 道家c 儒家d 墨家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提取材料信息分析问题的能力 材料作者认为秦朝灭亡的原因是 好武勇 贱仁义之士 贵治狱之吏 说明作者是站在儒家思想立场上 建议行仁政 故应选c c 5 四位同学讨论腐败问题 甲说 不用管腐败问题 生产水平提高了 腐败现象就自然没有了 乙说 一定要依法严惩严管腐败问题 抓一个腐败分子就杀一个 丙说 对腐败分子 要用 德 和 礼 来教育感化 丁说 要从平民百姓中挑选有能力的人去治理腐败 老师 你们四个人的说法刚好和先秦时期儒家 墨家 法家及道家的思想相吻合 你认为上述四人中 谁的说法与儒家思想相吻合 a 甲b 乙c 丙d 丁解析春秋战国时期 道家在政治上主张 无为 反对严刑峻法 墨家主张 尚贤 即推荐平民中有才能的人为官 法家主张 法治 即严格依照法令治理国家 儒家主张 仁 和 仁政 注重道德和礼仪的教化作用 因此四位同学的观点分别体现了道家 法家 儒家和墨家的主张 答案c 6 2009 宝鸡模拟 和谐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髓之一 下列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言论中 蕴含和谐思想的是 兼爱 非攻 人法地 地法天 天法道 道法自然 君子和而不同 小人同而不和 富而可求 虽执鞭之士 吾亦为之 不义而富且贵 于我如浮云 a b c d 解析 体现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和谐 体现的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d 7 下图文物出土于 编钟a 河南二里头b 河南安阳c 四川三星堆d 湖北随州解析战国时期的全套编钟出土于湖北随州 d 8 下列关于中国古代绘画和书法艺术的叙述 正确的是 a 秦统一后 书同文 以隶书作为统一字体b 秦汉之际的钟繇开始把隶书转化为楷书c 曹不兴是佛像画的始祖 展子虔为隋朝画家d 宋代风俗画日益增多 游春图 是山水画的代表作解析秦统一后以小篆作为统一的标准字体 故a项错误 钟繇为魏晋时期曹魏人 故b项也错误 游春图 为隋朝展子虔的代表作 故d项也错误 只有c项正确 c 9 2009 新乡期末 下列文物图集中说明了 西汉彩绘乐舞杂技俑东汉说唱俑 长乐未央 瓦当a 两汉国力强盛b 两汉艺术丰富多彩c 两汉建筑技术先进d 两汉对外交流频繁解析图中的几件文物表现了两汉时期高超的雕塑艺术和丰富多彩的绘画艺术 b 10 黄宗羲认为 然则其 封建国家 所谓法者 一家之法而非天下之法也 即论者谓有治人无治法 吾以谓有治法而后有治人 黄宗羲思想的核心是 a 建立一家之法b 法律是由人来定的c 反对君主专制 实行法治d 建立君主立宪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提取和归纳材料信息的能力 材料表明黄宗羲主张以 法治 代替 人治 故应选c c 11 顾炎武在 日知录 中说 不习六艺之文 不考百王之典 不综当代之务 举夫子论学论政之大端一切不问 而曰一贯 曰无言 以明心见性之空言代修己治人之实学 股肱惰而万事荒 爪牙亡而四国乱 神州荡覆 宗社丘墟 他所抨击的是 a 先秦儒学b 汉代经学c 隋唐佛学d 宋明理学解析顾炎武是明末清初的思想家 结合题干的内容分析顾炎武所抨击的思想应该是宋明理学 d 12 下面这幅图片中的人物为中国古代一位著名史学家 而两则引言说明了他写史的目的与宗旨 据此可以判定 这部著作是 a 春秋时期出现的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 春秋 b 西汉时期司马迁所编写的纪传体通史巨著 史记 c 东汉时班固写的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 汉书 d 北宋司马光主持编写的编年体通史 资治通鉴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提取材料信息判断说明问题的能力 图片引言说明作者写史意在使君主借鉴其中的经验教训 故应选d 答案d 二 非选择题13 2009 福建高考 1600年 意大利著名哲学家 天文学家布鲁诺被教会烧死在罗马鲜花广场 1602年 明末思想家李贽在狱中自尽身亡 阅读下列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人之是非 初无定质 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 故未尝有是非耳 李贽 藏书 夫童心者 绝假纯真 最初一念之本心也 若失却童心 便失却真心 失却真心 便失去真人 故谓人有男女则可 谓见 见 见识 有男女 岂可乎 谓见有长短则可 谓男子之见尽长 女人之见尽短 又岂可乎 李贽 焚书 材料二李贽虽在麻城 但有无数来自各地的追随者 凡使麻城一境如狂 他的 异端 思想由此广泛传播 于此同时 麻城乃至京城的保守势力对李贽的迫害也逐渐升级 最终经神宗御批 以 敢倡乱道 惑世诬民 的罪名逮捕下狱 并焚毁其著作 不愿屈服的李贽在狱中赋诗 志士不忘在沟壑 勇士不怒丧其元 我今不死更何待 愿早一命归黄泉 随后自杀身亡 袁行霈等主编 中华文明史 材料三布鲁诺指出宇宙是无限的 地球仅仅是无限宇宙中的一个微尘 地球绕太阳转 而太阳也不是静止不动的 他认为宇宙是一个统一的物质世界 有它自己的客观规律 并不像教会所说的服从上帝的意志 这就彻底否定了教会的宇宙观 天主教会宣布他为 异教徒 开除教籍 布鲁诺被迫长期离开祖国 1592年 他一回到意大利 即陷入宗教裁判所的毒手 监禁达七年之久 但他始终不放弃自己的学说 当宣布要处死他时 他说 你们宣读判决书时 要比我听宣判更感到害怕 摘编自刘明翰主编 世界通史 中世纪卷 1 据材料一概括李贽的基本主张 指出这些主张产生的时代背景 2 根据材料指出鲁诺和李贽被视为 异端 的相同原因及他们临终表现的相似之处 3 有学者认为 李贽的著作尽管在当时影响很大 但并没能在历史上开拓出一条新路 结合明清之际中国社会的实际状况 从政治 经济和思想三方面予以说明 解析 1 问材料一本身就是三个层次的内容 对于孔子学说的态度 童心和女子地位问题 加以概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