催化裂化的装置简介及工艺流程_第1页
催化裂化的装置简介及工艺流程_第2页
催化裂化的装置简介及工艺流程_第3页
催化裂化的装置简介及工艺流程_第4页
催化裂化的装置简介及工艺流程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2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催化裂化的装置简介及工艺流程概述催化裂化技术的发展密切依赖于催化剂的发展。 有了微球催化剂, 才出现了流化床催化裂化装置; 分子筛催化剂的出现, 才发展了提升管催化裂化。 选用适宜的催化剂对于催化裂化过程的产品产率、 产品质量以及经济效益具有重大影响。催化裂化装置通常由三大部分组成,即反应 /再生系统、分馏系统和吸收稳定系统。其中反应再生系统是全装置的核心,现以高低并列式提升管催化裂化为例,对几大系统分述如下:(一)反应再生系统新鲜原料 (减压馏分油 )经过一系列换热后与回炼油混合,进入加热炉预热到370 左右,由原料油喷嘴以雾化状态喷入提升管反应器下部,油浆不经加热直接进入提升管,与来自再生器的高温(约 650 700 )催化剂接触并立即汽化,油气与雾化蒸汽及预提升蒸汽一起携带着催化剂以 7 米/秒8 米/秒的高线速通过提升管, 经快速分离器分离后, 大部分催化剂被分出落入沉降器下部, 油气携带少量催化剂经两级旋风分离器分出夹带的催化剂后进入分馏系统。积有焦炭的待生催化剂由沉降器进入其下面的汽提段,用过热蒸气进行汽提以脱除吸附在催化剂表面上的少量油气。待生催化剂经待生斜管、 待生单动滑阀进入再生器,与来自再生器底部的空气(由主风机提供 )接触形成流化床层,进行再生反应,同时放出大量燃烧热,以维持再生器足够高的床层温度(密相段温度约 650 680 )。再生器维持 0.15mpa0.25mpa(表)的顶部压力, 床层线速约0.7 米/秒1.0 米/秒。再生后的催化剂经淹流管,再生斜管及再生单动滑阀返回提升管反应器循环使用。精品资料烧焦产生的再生烟气, 经再生器稀相段进入旋风分离器, 经两级旋风分离器分出携带的大部分催化剂, 烟气经集气室和双动滑阀排入烟囱。 再生烟气温度很高而且含有约 5%10%co ,为了利用其热量,不少装置设有 co 锅炉,利用再生烟气产生水蒸汽。 对于操作压力较高的装置, 常设有烟气能量回收系统, 利用再生烟气的热能和压力作功,驱动主风机以节约电能。(二)分馏系统分馏系统的作用是将反应/再生系统的产物进行分离,得到部分产品和半成品。由反应/再生系统来的高温油气进入催化分馏塔下部,经装有挡板的脱过热 段脱热后进入分馏段,经分馏后得到富气、粗汽油、轻柴油、重柴油、回炼油和 油浆。富气和粗汽油去吸收稳定系统; 轻、重柴油经汽提、换热或冷却后出装置,回炼油返回反应再生系统进行回炼。油浆的一部分送反应再生系统回炼,另一部分经换热后循环回分馏塔。 为了取走分馏塔的过剩热量以使塔内气、液相负荷分布均匀,在塔的不同位置分别设有4 个循环回流:顶循环回流,一中段回流、二中段回流和油浆循环回流。 催化裂化分馏塔底部的脱过热段装有约十块人字形挡板。由于进料是 460 以上的带有催化剂粉末的过热油气,因此必须先把油气冷却到饱和状态并洗下夹带的粉尘以便进行分馏和避免堵塞塔盘。因此由塔底抽出的油浆经冷却后返回人字形挡板的上方与由塔底上来的油气逆流接触,一方面使油气冷却至饱和状态,另一方面也洗下油气夹带的粉尘。(三)吸收 -稳定系统从分馏塔顶油气分离器出来的富气中带有汽油组分,而粗汽油中则溶解有c3 、c4 甚至 c2 组分。吸收稳定系统的作用就是利用吸收和精馏的方法将富气和粗汽油分离成干气 (c2) 、液化气 (c3 、c4) 和蒸汽压合格的稳定汽油。装置简介(一)装置发展及其类型1. 装置发展催化裂化工艺产生于20 世纪 40 年代,是炼油厂提高原油加工深度的一种重油轻质化的工艺。20 世纪 50 年代初由 esso 公司(美国)推出了型流出催化装置, 使用微球催化剂(平均粒径为 6070tan) ,从而使催化裂化工艺得到极大发展。1958 年我国第一套移动床催化裂化装置在兰州炼油厂投产。1965 年我国自己设计制造施工的型催化装置在抚顺石油二厂投产。经过近40 年的发展,催化裂化已成为炼油厂最重要的加工装置。截止1999 年底,我国催化裂化加工能力达 8809 。5104t a,占一次原油加工能力的335,是加工比例最高的一种装置,装置规模由 (34 60) 104t a 发展到国内最大300 104t a,国外为675 104t a。随着催化剂和催化裂化工艺的发展,其加工原料由重质化、 劣质化发展至目前全减压渣油催化裂化。 根据目的产品的不同, 有追求最大气体收率的催化裂解装置(dcc) ,有追求最大液化气收率的最大量高辛烷值汽油的mgg 工艺等,为了适应以上的发展, 相应推出了二段再生、 富氧再生等工艺, 从而使催化裂化装置向着工艺技术先进、经济效益更好的方向发展。2. 装置的主要类型催化裂化装置的核心部分为反应再生单元。反应部分有床层反应和提升管反应两种,随着催化剂的发展,目前提升管反应已取代了床层反应。再生部分可分为完全再生和不完全再生,一段再生和二段再生(完全再生即指再生烟气中co 含量为 10 6 级)。从反应与再生设备的平面布置来讲又可分为高低并列式和同轴式,典型的反应再生单元见图2 4、图 2 5、图 26、图 27,其特点见表 211。(二)装置单元组成与工艺流程1. 组成单元催化裂化装置的基本组成单元为:反应再生单元, 能量回收单元, 分馏单元,吸收稳定单元。作为扩充部分有:干气、液化气脱硫单元,汽油、液化气脱 硫醇单元等。各单元作用介绍如下。(1) 反应再生单元重质原料在提升管中与再生后的热催化剂接触反应后进入沉降器(反应器 ), 油气与催化剂经旋风分离器与催化剂分离,反应生成的气体、汽油、液化气、柴油等馏分与未反应的组分一起离开沉降器进入分馏单元。反应后的附有焦炭的待生催化剂进入再生器用空气烧焦,催化剂恢复活性后再进入提升管参加反应,形成循环,再生器顶部烟气进入能量回收单元。(2) 三机单元所谓三机系指主风机、 气压机和增压机。 如果将反一再单元作为装置的核心部分,那么主风机就是催化裂化装置的心脏,其作用是将空气送人再生器,使催化剂在再生器中烧焦, 将待生催化剂再生, 恢复活性以保证催化反应的继续进行。增压机是将主风机出口的空气提压后作为催化剂输送的动力风、流化风、提升风,以保持反再系统催化剂的正常循环。气压机的作用是将分馏单元的气体压缩升压后送人吸收稳定单元,同时通过调节气压机转数也可达到控制沉降器顶部压力的目的,这是保证反应再生系统压力平衡的一个手段。(3) 能量回收单元利用再生器出口烟气的热能和压力使余热锅炉产生蒸汽和烟气轮机作功、发电等,此举可大大降低装置能耗, 目前现有的重油催化裂化装置有无此回收系统, 其能耗可相差 1 3 左右。(4) 分馏单元沉降器出来的反应油气经换热后进入分馏塔,根据各物料的沸点差, 从上至下分离为富气 (至气压机 )、粗汽油、柴油、回炼油和油浆。该单元的操作对全装置的安全影响较大, 一头一尾的操作尤为重要, 即分馏塔顶压力、 塔底液面的平稳是装置安全生产的有力保证, 保证气压机人口放火炬和油浆出装置系统的通畅, 是安全生产的必备条件。(5) 吸收稳定单元经过气压机压缩升压后的气体和来自分馏单元的粗汽油,经过吸收稳定部分, 分割为干气、液化气和稳定汽油。此单元是本装置甲类危险物质最集中的地方。(6) 产品精制单元包括干气、液化气脱硫和汽油液化气脱硫醇单元该两部分,干气、液化气在胺液(乙醇胺、二乙醇胺、甲基二乙醇胺等)作用下、吸收干气、液化气中的h2s 气体以达到脱除h2s 的目的。汽油和液化气在碱液状态中在磺化酞氰钴或聚酞氰钻作用下将硫醇氧化为二硫化物,以达到脱除硫醇的目的。2. 工艺流程工艺原则流程见图2 8。原料油由罐区或其他装置(常减压、润滑油装置 )送来,进入原料油罐,由原料泵抽出, 换热至 200 300 c 左右,分馏塔来的回炼油和油浆一起进入提升管 的下部,与由再生器再生斜管来的650 700 c 再生催化剂接触反应, 然后经提升管上部进入分馏塔 (下部);反应完的待生催化剂进入沉降器下部汽提段。被汽提蒸汽除去油气的待生剂通过待生斜管进入再生器下部烧焦罐。由主风机来的空气送人烧焦罐烧焦, 并同待生剂一道进入再生器继续烧焦,烧焦再生后的再生催化剂由再生斜管进人提升管下部循环使用。烟气经一、二、三级旋分器分离出催化剂后,其温度在650 700 c,压力 02-0 3mpa( 表),进人烟气轮机作功带动主风机,其后温度为500 550 c,压力为 001mpa( 表)左右, 再进入废热锅炉发生蒸汽, 发汽后的烟气 (温度大约为 200 左右 )通过烟囱排到大气。反应油气进入分馏塔后,首先脱过热,塔底油浆(油浆中含有2% 左右催化剂 )分两路,一路至反应器提升管, 另一路经换热器冷却后出装置。 脱过热后油气上升, 在分馏塔内自上而下分离出富气、粗汽油、轻柴油、回炼油。回炼油去提升管再反应,轻柴油经换热器冷却后出装置, 富气经气压机压缩后与粗汽油共进吸收塔, 吸收塔顶的贫气进入再吸收塔由轻柴油吸收其中的c4-c5 ,再吸收塔顶干气进入干气脱硫塔脱硫后作为产品出装置,吸收塔底富吸收油进入脱吸塔以脱除其中的 c2 。塔底脱乙烷汽油进入稳定塔,稳定塔底油经碱洗后进入脱硫醇单元脱硫醇后出装置,稳定塔顶液化气进入脱硫塔脱除h,s,再进入脱硫醇单元脱硫醇后出装置。 (脱硫脱硫醇未画出 )(三)化学反应过程1. 催化裂化反应的特点催化裂化反应是在催化剂表面上进行的,其反应过程的7 个步骤如下: 气态原料分子从主流扩散到催化剂表面; 原料分子沿催化剂外向内扩散; 原料分子被催化剂活性中心吸附; 原料分子发生化学反应; 产品分子从催化剂内表面脱附; 产品分子由催化剂外向外扩散; 产品分子扩散到主流中。重质原料反应生成目的产品可用下图表示:2. 催化裂化反应种类石油馏分是由十分复杂的烃类和非烃类组成,其反应过程十分复杂, 种类繁多,大致分为几个类型。(1) 裂化反应是主要的反应。即cc 键断裂,大分子变为小分子的反应。(2) 异构化反应是重要的反应。即化合物的相对分子量不变, 烃类分子结构和空间位置变化, 所以催化裂化产物中会有较多异构烃。(3) 氢转移反应是一个烃分子上的氢脱下来加到另一个烯烃分子上,使其烯烃饱和, 该反应是催化裂化特有的反应。 虽然氢转移反应会使产品安定性变好,但是大分子的烃类反应脱氢将生成焦炭。(4) 芳构化反应烷烃、烯烃环化生成环烷烃和环烯烃,然后进一步氢转移反应生成芳烃,由于芳构化反应使汽油、柴油中芳烃较多。除以上反应外,还有甲基转移反应、叠合反应和烷基化反应等。(四)主要操作条件及工艺技术特点1. 主要操作条件因不同的工艺操作条件不尽相同,表2 12列出一般一段再生催化裂化的主要操作条件。2. 工艺技术特点(1) 微球催化剂的气固流态化催化裂化确切一点应该叫作流化催化裂化。微球催化剂(60 701m 粒径) 在不同气相线速下呈现不同状态,可分为固定床 (即催化剂不动 )、流化床 (即催化剂只在一定的空间运动)和输送床 (即催化剂与气相介质一同运动而离开原来的 空间)三种。催化裂化的提升管反应是输送床, 而再生器中待生催化剂的烧焦过程是流化床,所以微球催化剂的气固流态化是催化裂化工艺得以发展的基础,从而使反应再生能在不同的条件下得以实现。(2) 催化裂化的化学反应最主要的反应是大分子烃类裂化为小分子烃类的化学反应,从而使原油中大于 300 馏分的烃类生成小分子烃类、气体、液化气、汽油、柴油等,极大地增加了炼油厂的轻质油收率,并能副产气体和液化气。(五)催化剂及助剂1. 催化剂烃类裂化反应, 应用热裂化工艺也能完成, 但是有了催化剂的参加, 其化学反应方式不同,所以导致二类工艺的产品性质和产品分布都不同。目前催化裂化所使用的催化剂都是分子筛微球催化剂,根据不同产品要求可制造出各种型号的催化剂。 但其使用性能要求是共同的,即高活性和选择性, 良好的水热稳定性, 抗硫、氮、重金属的中毒; 好的强度, 易再生,流化性能好等。目前常见的有重油催化裂化催化剂、生产高辛烷值汽油催化剂、 最大轻质油收率催化剂、增加液化气收率催化剂和催化裂解催化剂等。由于催化裂化原料的重质化,使重油催化剂发展十分迅速,目前国内全渣油型催化剂性能见表213。2. 催化裂化助剂为了补充催化剂的其他性能, 近年来发展了多种起辅助作用的助催化剂,这些助剂均以剂的方式, 加到裂化催化剂中起到除催化裂化过程外的其他作用。如促进再生烟气中co 转化为 c02 ,提高汽油辛烷值, 钝化原料中重金属对催化剂活性毒性,降低烟气中的sox 的含量等各类助剂,它们绝大多数也是制造成与裂化催化剂一样的微球分别加入再生器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