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 2 余弦定理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认知目标:在创设的问题情境中,引导学生发现余弦定理的内容,推证余弦定理,并简单运用余弦定理解三角形;能力目标: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推导,比较,由特殊到一般归纳出余弦定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观察与逻辑思维能力,能体会用向量作为数形结合的工具,将几何问题转化为代数问题;情感目标:面向全体学生,创造平等的教学氛围,通过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合作和评价,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给学生成功的体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兴趣和热爱科学、勇于创新的精神。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探究和证明余弦定理的过程;理解掌握余弦定理的内容;初步对余弦定理进行应用。难点:利用向量法证明余弦定理的思路;对余弦定理的熟练应用。三、学情分析和教学内容分析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正弦定理的内容,初步掌握了正弦定理的证明及应用,并明确了用正弦定理可以来解哪些类型的三角形。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创设一个“已知三角形两边及夹角”来解三角形的实际例子,学生发现不能用上一节所学的知识来解决这一问题,从而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这一节的内容。在对余弦定理教学中时,考虑到它比正 弦定理形式上更加复杂,教师可以有目的的提供一些供研究的素材,并作必要的启发和引导, 让学生进行思考,通过类比、联想、质疑、探究等步骤,辅以小组合作学习,建立猜想,获 得命题,再想方设法去证明。在用两种不同的方法证明余弦定理时,学生可能会遇到证明思 路上的困难,教师可以适当的点拨。精品资料四、教学过程环节一【创设情境 】1、复习引入让学生回答正弦定理的内容和能用这个定理解决哪些类型的问题。2、情景引入如图 1,某隧道施工队为了开凿一条山地隧道,需要测算隧道通过这座山的长度。工程技术人员先在地面上选一适当的位置a ,量出a 到bc山脚 b、c 的距离, 再利用经纬仪测出a 对山脚bc(即线段bc )的张角, 最后通过计算求出山a图 1脚的长度bc 。学生不难将这个实际问题转化到数学问题:已知三角形的两边和一个夹角,去求三角形的另外一边。这个问题是不能使用正弦定理来求解的。学生急切的希望应用新知识来解决这个问题。环节二【导入新课 】问题:在 abc 中,当c=90 时,有 c 2=a 2+b 2 若 a,b 边的长短不变,变换 c 的大小时,c2 与 a 2+b 2 有什么大小关系呢?请同学们思考。教师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大胆发言,启发学生解决问题,学生回答,借助于多媒体动画演示结果。如图 2 ,若c 90 时,由于 ac 与 bc 的长度不变, 所以 ab 的长度变短, 即 c2 a2 +b 2bbbb精品资料aacc如图 3,若c 90 时,由于 ac 与 bc 的长度不变, 所以 ab 的长度变长, 即 c2 a2+b 2 经过议论学生已得到当c 90 时, c2 a 2+b 2 。环节三【新课探究 】探究 1、在上一个问题中,我们已经知道,当c 90 时, c2 a 2+b 2 。那么 c 2 与 a2+b 2 到底有什么等量关系呢?请同学们继续探究。教师引导学生分组合作学习,可让几个小组的学生研究当c 为锐角时的结论,另外的小组研究当 c 为钝角时的结论。最后交流探索,展示成果。如图 4,当c 为锐角时,作bd ac 于 d , bd 把abc 分成两个直角三角形:badc图 4在 rtabd 中, ab 2=ad 2+bd 2;在 rtbdc 中, bd=bc sinc=asinc , dc=bc cosc=acosc 精品资料所以, ab 2 =ad 2 +bd 2 化为c 2=(b acosc) 2+(asinc) 2 ,c 2=b 2 2abcosc+a 2cos 2c+a 2sin 2 c, c 2=a 2+b 2 2abcosc 可以看出 c 为锐角时, abc 的三边 a, b, c 具有 c 2=a 2+b 2 2abcosc的关系。如图 5,当c 为钝角时,作bd ac ,交 ac 的延长线于d 。badc图 5acb 是两个直角三角形之差。在 rt abd 中, ab 2=ad 2+bd 2在 rt bcd 中,bcd= cbd=bc sin( c) , cd=bc cos( c) 所以 ab 2 =ad 2+bd 2 化为c 2=(ac+cd) 2 +bd 2=b+acos( c) 2+asin( c) 2=b 2 +2abcos( c)+a 2 cos 2( c)+a 2 sin 2( c)=b 2 +2abcos( c)+a 2 因为 cos( c)= cosc ,所以也可以得到c 2=b 2+a 2 2abcosc 。教师点拨: 以上两种情况,我们可以考察向量ac 在向量 bc 方向上的正射影的数量:当c分别是锐角和钝角的时候,得到两个数量符号相反;当c 是直角的时候,其向量ac 在直角边上的正射影的数量为零。因此,无论是c 是锐角、直角还是钝角,都有adb sin c, dcb cosc, bdab cos c ,在 rt adb 中,运用勾股定理,得c2 =a 2+b 22abcosc ,我们轮换 a,b,c 的位置可以得到a 2=b 2+c 2 2bccosa b 2=c 2+a 2 2accosb 于是,我们得到三角形中边角关系的又一重要定理:(多媒体投影余弦定理的内容) 余弦定理三角形任何一边的平方等于其他两边的平方和减去这两边与它们夹角的余弦的积的两倍,即从以上的公式中解出c2=a2+b22abcosc a2=b2+c22bccosa b2=c2+a22accosbcos a, cos b,cosc ,则可以得到余弦定理的另外一种形式:222cos abcacosb cosc2bcc2a2b22caa2b2c2 2ab从以上分析过程,我们对c不是直角的情况有了清楚认识。我们不仅要认识到,c 为锐角和钝角时都有c2=a 2+b 2 2abcosc ,还要体会出怎样把一个斜三角形转化成两个直角三角形的。这种由未知向已知转化的思想在数学中经常用到。如图 6,在abc 中,设 abc,cab, bca ,bcacab,22bc2bc2bcac2ac2acb2ab2ab2ab2abac2 abaccosa图 6即:a2c22bccosa探究 2、你还能用向量的方法证明余弦定理吗?参看教材例1 左上方的思路提示。教师点拨学生的思路,可以让学生分组讨论、探究,最后教师用多媒体展示证明的思路及过程。教师点评:对于探究1 ,我们分 c 是锐角和钝角的情况对余弦定理的形式给出了证明,过程比较复杂;对于探究2 ,我们应用向量的数量积可以很简单的证明余弦定理,这就可以看出向量作为一种工具在证明一些数学问题中的作用,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们应该加强对所学知识的应用。探究 3、余弦定理在解三角形中的应用教师启发学生:根据余弦定理的两种形式,可以看出它能够解决解三角形的哪些类型?(学生并不难发现,余弦定理可以用来解决两种解三角形的类型:已知三角形的两边及其夹角,求第三边;已知三角形的三边,求三个内角。)下面,请同学们根据余弦定理的这两种应用,来解决以下三个例题。(用多媒体展示例题) 例 1、在abc 中,已知a=5,b=4, c=120 o, 求 c.例 2、在abc 中,已知 a=3,b=2,c=19 , 求此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大小及其面积(精确到0.1 ).例 3、abc 的定点为a(6,5),b(-2,8),和 c(4,1), 求a(精确到 0.1).双边活动:师生可以共同完成例题,进一步的加深学生对余弦定理的应用。环节四【练习与巩固 】1 、在abc 中, a=1,b=1, c=120 o,则 c=。22 、在abc 中,若三边a,b,c 满 足 ab 2c 2bc ,则 a=。3 、在abc中,已知sin a: sin b : sin c3 : 4 : 5,这个三角形是(填锐角、直角、钝角三角形) 。4 、在abc 中, bc=3,ac=2,ab上的中线长为2,求 ab 。双边活动:学生限时训练,让学生回答结果,对于出错题目加以讲解,可以用多媒体展示第4 题的解题过程。环节五【课堂反思总结】通过以上的研究过程,同学们主要学到了那些知识和方法?你对此有何体会?(先由学生回答总结,教师适时的补充完善)1、余弦定理的发现从直角入手,分别讨论了锐角和钝角的情况,体现了由特殊到一般的认识过程,运用了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2、用向量证明了余弦定理,体现了数学知识的应用以及数形结合数学思想的应用;3、余弦定理表述了三角形的边与对角的关系,勾股定理是它的一种特例。用这个定理可以解决已知三角形的两边及夹角求第三边和已知三角形的三边求内角的两类问题。(从实际问题出发,通过猜想、实验、归纳等思维方法,最后得到了推导出正弦定理。我们研究问题的突出特点是从特殊到一般,我们不仅收获着结论,而且整个探索过程我们也掌握了研究问题的一般方法。在强调研究性学习方法,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积极性, 使数学教学成为数学活动的教学。 )环节六【布置课后作业】1 、若三角形abc 的三条边长分别为a2 , b3 , c4 ,则 2bccos a2ca cosb2ab cosc。132 、在abc 中,若 a 7, b 8, cosc,则最大内角的余弦值为_。143 、已知 abc 中, acosb=bcos a,请判断三角形的形状(用两种不同的方法)。五、教学反思1、余弦定理是解三角形的重要依据,要给予足够重视。本节内容安排两节课适宜。第一节,余弦定理的引出、证明和简单应用;第二节复习定理内容,加强定理的应用。2、当已知两边及一边对角需要求第三边时,可利用方程的思想,引出含第三边为未知量的方程,间接利用余弦定理解决问题,此时应注意解的不唯一性。但是这个问题在本节课讲给学生,学生不易理解,可以放在第二课时处理。3、本节课的重点首先是定理的证明,其次才是定理的应用。我们传统的定理概念教学 往往采取的是“掐头去尾烧中断”的方法,忽视了定理、概念的形成过程,只是一味的教给学生定理概念的结论或公式,让学生通过大量的题目去套用这些结论或形式,大搞题海战术,加重了学生的负担,效果很差。学生根本没有掌握住这些定理、概念的形成过程,不能明白 知识的来龙去脉,怎么会灵活的应用呢?事实上已经证明,这种生搬硬套、死记硬背式的教 学方法和学习方法已经不能适应新课标教育的教学理念。新课标课程倡导:强调过程,重视 学生探索新知识的经历和获得的新知的体会,不能再让教学脱离学生的内心感受,把“发现、探究知识”的权利还给学生。4、本节课的教学过程重视学生探究知识的过程,突出了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教师通过提供一些可供学生研究的素材,引导学生自己去研究问题,探究问题的结论。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该做到“收放有度”, 即:不能收的太紧,剥夺了学生独立思考、合作学习的意识,更不能采取“放羊式”的教学,对于学生在探究问题中出现的困惑置之不理。5、合理的应用多媒体教学,起到画龙点睛、提高效率、增强学生对问题感官认识的效果,不能让教师成为多媒体的奴隶。滥用多媒体教学的后果是将学生上课时的“眼到、手到、口到”变为机械的“眼到”, 学生看了一节课的“电影”, 没有充足的时间去思考、练习、巩固,课后会很快将所学的知识忘得一干二净。6 、在实际的教学中,发现学生对于所学的知识(例如向量)不能很好的应用,学生的数学思想(如分类讨论、数形结合)也不能灵活的应用,这在以后的教学中还应该加强。从授课的实际效果来看,能较好的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后一阶段的教学主要应该加强师生的课堂双边活动,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充分调动学生的课堂参与意识,鼓励学生积极大胆的发言,学生主动暴露自己的问题,教师及时的加以纠正,使教学更具针对1.1.2余弦定理(导学案)学习目标 1. 会用向量的数量积证明余弦定理的方法。,2. 熟记并掌握余弦定理3. 能运用余弦定理及其推论解三角形学习重点 余弦定理的理解及应用学习难点 由数量积证明余弦定理及应用学习过程 一、课前准备【知识清单】(预习教材p5 -8,找出疑惑之处) 1.余弦定理:2. 余弦定理的推论: cos acosb cosc3. 用余弦定理可以解决两类有关解三角形的问题已知三边,求a2 已知和它们的,求第三边和其他两个角。b2 【牛刀小试】c2 01已知 b3, c1, a60,求 a ;2已知 a4, b5, c6 ,求 cos a二、新课导学1. 【复习导入】1. 三角形的正弦定理内容:2.已知 a= 60 ,c= 45 , b【探究】在问题中探究余弦定理16 ,你能解这个解三角形?若把 2 的条件 c= 45 ,改成 c形的两边及其夹角解三角形)8,如何解三角形?(即已知三角问题:联系已经学过的知识和方法,可用什么途径来解决这个问题?分析:用正弦定理试求,发现因a、b 均未知,所以较难求边c;由于涉及边长问题,从而可以考虑用向量来研究这个问题。a精品资料设cba , cab , abc ,那么 cab ,则cb(小组合作完成)余弦定理:三角形中任何一边的平方等于其他两边的平方的和减去这两边与它们的夹角精品资料的余弦的积的两倍。即a2b 2c2 2bc o sab 2a2c 2 2a c o sb思考:这个式子中有几个量?从方程的角度看已知其中三个量,可以求出第四个量,能否由三边求出一角?从余弦定理,又可得到以下推论:理解定理余弦定理及其推论的基本作用为:已知三角形的任意两边及它们的夹角就可以求出第三边;已知三角形的三条边就可以求出其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4.1免疫系统的组成与功能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生物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 2024年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 理想信念 第1课《扬起理想的风帆》说课稿2 新疆教育版
- 农产品嫁接种苗技术服务合同7篇
- 2025年人防工程防护(化)设备供应及安装合同
- 转租合同安全协议书7篇
- 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三学习主题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第9课《开放的中国走向世界》说课稿 川教版
- 4.4 世界主要气候类型 第1课时(新说课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册地理(湘教版)
- 2024-2025学年八年级政治上册 第一单元 让爱驻我家 第一课 相亲相爱一家人 第1框《家 温馨的港湾》说课稿 鲁教版
- 四年级英语下册 Unit 4 Where is my car Part B第二课时说课稿1 人教PEP
- 全国人教版初中信息技术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12课《验证多个点共线》说课稿
- 产品品质及售后无忧服务承诺书3篇
- 2025年第11个全国近视防控宣传教育月活动课件
- 二年级防溺水教案
- 游泳社会指导员专项理论考试复习题库汇总(附答案)
- 我不是完美小孩
- GB/T 18091-2015玻璃幕墙光热性能
- 2023年高考全国1卷理科数学和答案详解(word版本)
- 大学英语精读第三版第三册课文翻译
- 患者跌倒的预防及管理课件
- 医疗设备验收单
- 竞选大学心理委员ppt模板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