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综合检测含解析新人教版.doc_第1页
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综合检测含解析新人教版.doc_第2页
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综合检测含解析新人教版.doc_第3页
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综合检测含解析新人教版.doc_第4页
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综合检测含解析新人教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期末综合检测(120分钟120分)一、积累与运用(25分)1.选出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2分)()A.讪笑(shn)炽痛(zh)眈眈相向(dn)B.嗥鸣(ho)砭骨(f)浑身解数(ji)C.脚踝(hui)白皙(x)面面相觑(q) D.嗔视(zhn)叱咤(zh)锲而不舍(qi)【解析】选C。A项中“炽”应读ch;B项中“砭”应读bin,“解”应读xi;D项中“嗔”应读chn。2.下列各项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2分)()A.警报叠起斑斑驳驳尽态极艳略胜一筹B.人声顶沸秩序井然妄下断语孜孜不倦C.芸芸众生齐心协力变换多姿异口同声D.姗姗来迟精打细算悲欢离合回环曲折【解析】选D。A项中“警报叠起”应为“警报迭起”,“尽态极艳”应为“尽态极妍”;B项中“人声顶沸”应为“人声鼎沸”;C项中“变换多姿”应为“变幻多姿”。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2分)()A.我家的相册里,有几张罕见的照片,在它们的背后藏着一些妇孺皆知的故事。B.一个同学一下课就追问老师问题,同学们在一旁议论,有的说是勤学好问,有的说是不耻下问。C.他知识广博,思维敏捷,又有丰富的社会经验,因此在处理问题时常能进退维谷,游刃有余。D.看到电影可可西里中藏羚羊被盗猎分子枪杀而横尸荒野的惨状,我们无不感到义愤填膺。【解析】选D。A项中“妇孺皆知”意思是妇女、小孩全都知道。指众所周知。与“罕见的照片”相矛盾。B项中“不耻下问”意为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知识比自己少的人请教为可耻,此处为误用。C项中“进退维谷”的意思是无论是进还是退,都是处在困境之中,形容进退两难。用在此处不符合语境。4.(2015呼和浩特中考)在下面语段中,先找出有语病的句子,然后提出修改意见。(2分)为了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学校特意请了几个中学的优秀教师来我校上课。他们的课讲得非常好,使我校师生收获颇丰。答:_答案:第句有语病,修改意见:(1)把“几个”放到“中学的”后面。(2)“几个”改为“几所”(或“几位”)。5.(2015临沂中考)下列句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卢沟桥上的石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听水声,有的像注视行人,千态万状,惟妙惟肖。B.第一次的感觉真奇妙。细细回想:在你的生命中,有多少“第一次”值得你低回品味?有多少“第一次”给你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C.快乐固然兴奋,苦痛又何尝不美丽?我曾读到一个警句,是“愿你生命中有够多的云翳,来造成一个美丽的黄昏。”D.每一朵盛开的花就像是一个小小的张满了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船舱鼓鼓的;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解析】选C。此项句末的句号应放在后引号外。6.根据阅读体验,回答问题。(2分)“你(阿廖沙)昨天怎么把牛奶瓶子打破了?你小点声说!”她说话好似在用心地唱歌,字字句句都像鲜花那样温柔、鲜艳和丰润,一下子就牢牢地打进我的记忆里。她微笑的时候,那黑得像黑樱桃的眼珠儿睁得圆圆的,闪出一种难以形容的愉快光芒,在笑容里,快活地露出坚固的雪白的牙齿,虽然黑黑的两颊有许多皱纹,但整个面孔仍然显得年轻、明朗。(选自高尔基童年)(1)这里的“她”是谁?答:_(2)小说中“她”对“我”的人生产生了怎样的影响?答:_答案:(1)阿廖沙的外婆(外婆)。(2)她的爱丰富了“我”的心灵,使“我”充满力量面对困苦的生活。7.名句默写。(7分)峨眉山月半轮秋,。(李白峨眉山月歌),野渡无人舟自横。(韦应物滁州西涧)江山代有才人出,。(赵翼论诗)江南逢李龟年一诗在字里行间藏着无限感慨的诗句是“ ,”。春夜洛城闻笛中以闻笛来表达浓浓思乡之情的句子是: ,。答案:影入平羌江水流春潮带雨晚来急各领风骚数百年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8.(2015阜阳一模)请你参与“节约水资源”综合性学习活动。(6分)材料一2015年1月14日,2015年南水北调工作会议在河南南阳召开。据介绍,南水北调中线自去年12月12日通水一个多月以来,全线水位平稳,工程运行正常,截至14日,已累计向河南、河北、北京、天津输水9 400万立方米;南水北调东线从2013年11月正式通水以来,累计抽江水47.93亿立方米,调水到山东2.57亿立方米,圆满完成了调水任务。南水北调实施以后,再严控地下水,北方地区每年能减少超采地下水50亿立方米左右。材料二自来水的来源,有的取自几百米深的地下,有的引自几十千米、几百千米外的江河或水库,还要经过水厂的净化、沉淀、杀菌等许多道工序,这里包含着许多工人的辛勤劳动。所以,自来水并非真正的“自来”,而是来之不易啊!(1)活动一:采新闻,拟题目。材料一是则新闻,请你帮助拟一个题目,字数在20字以内。(2分)答:_答案:2015年南水北调工作会议在河南南阳召开(意思对即可)(2)活动二:谈节水,写标语。请你根据材料一介绍的“南水北调”情况,运用所学语文知识写一句广告语,宣传一下南水北调这项伟大的工程。(2分)答:_答案:南水北调中国梦,万里生态山河秀。(3)活动三:劝节水,我能行。李虎同学经常在刷牙洗脸后,水龙头关闭不紧,他总认为“自来水”自然流淌,用之不完。请你根据材料二,劝说他要养成节约用水的习惯。(2分)答:_答案:李虎,你好。自来水并非“自来”,它要经过水厂的净化、沉淀、杀菌等许多道工序,这里包含着许多工人的辛勤劳动,况且我们国家现在缺水很严重,所以我们要节约每一滴水,这才能体现一个人的美好品德!二、阅读品悟(45分)(一)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5分)竹里馆王维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9.诗中“幽篁”“长啸”是什么意思?请选择其中一个回答。(2分)答:_答案:“幽篁”指的是幽深的竹林。“长啸”指的是长声呼啸。10.诗中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请结合诗句,做简要分析。(3分)答:_答案:此诗写诗人在竹林里独自弹琴、长啸、与明月相伴的情景。前两句写诗人“独坐”“弹琴”“长啸”等动作,后两句写夜静人寂,明月相伴。构成了全诗优美、高雅的意境,传达出诗人宁静、淡泊的心情。(二)阅读(甲)(乙)两文,回答问题。(13分)(甲)伤仲永(节选)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乙)孙权劝学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11.请用“/”给下面句子划分朗读节奏。(每句划一处)(2分)余 闻 之 也 久非 复 吴 下 阿 蒙答案:余闻之也/久非复/吴下阿蒙12.解释下面加点的词。(3分)不能称前时之闻()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即更刮目相待()答案:相当通“攀”,牵,引重新13.翻译。(5分)(1)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3分)译文:_(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2分)译文:_答案:(1)从此,指定物品让他作诗,(他)能立刻完成,诗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看(欣赏)的地方。(2)我哪里想让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博士啊!14.(乙)文的题目是编者加的。请根据文意,另选角度为(乙)文拟一个题目,并说明理由。(3分)答:_答案:示例一:吕蒙读书。(乙)文主要讲的是吕蒙在孙权的劝勉下发奋读书、长进才略的故事。示例二:鲁肃识人。(乙)文主要是从鲁肃的角度阐释了要用发展的眼光看人的道理。(三)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3分)阳光的真谛新春第一天,阳光灿灿的,搬了把椅子坐在老家门前的桂花树下,置身于温和的阳光中,心境格外舒坦平静。阳光从桂花树冠的叶子间漏下来,撒地成金,漏出一地秋光般的温馨想象来。在温暖之外,那是多么丰实的一种感受啊!二十多年前,父亲扛着锄头将山中的野桂花树移栽到了家门前,日月轮回间,它们的主干,从曾经的拇指大小长到如今碗口粗细了,二十多年的日月光华,二十多年的风霜雨雪,将它们造就得根深叶茂,妖娆动人。身在异乡,老家门前的桂花树成了我生命中的风景,一想到它们,我的心中就装满了父母亲情。这二十多年的每一个春节,为了能够陪伴在父母身边,我总是没什么理由可讲地回到了乡下,正因如此,我甚至不知道在自己所在的城市里过春节是个什么滋味。父亲站在门楣之下向远方眺望,他鬓如雪,发如霜,目光有些滞涩了。顺着他的目光看去,我看见了我熟稔已久的,那座属于我的家乡的最高山峰白羊山。若是有云缭雾绕,在家门前看到的白羊山只能是若隐若现、扑朔迷离的。而眼前,白羊山是那样澄澈清朗,白色的山石如羊群撒落在山岭之上,甚至历历可数,那种山野牧歌般的氛围让人充满了对人生的念想。我坐在阳光下,坐在充溢着乡野气息的故土情愫中,阳光的手指静静地在我的发间,在我沾染着日月风尘的脸上、手上摩挲,沟渠之水带着春天的激情,唱着阳光的歌谣,在身边潺潺流淌。我收起目光,一片桂花树叶飘落在手中摊开的书页间,白纸黑字间那一叶葱绿,在阳光下泛着油亮的光泽;低眼处,满地是鞭炮的碎屑,阳光下喜庆的红色,将新春的气氛衬托得格外有神采。父亲走进房间招呼母亲去了。去年,母亲因为一次意外,股骨骨折,不得不动换骨手术住院,母亲陷入了病痛的痛苦中。天各一方的儿女,偶尔回去探望一下,尽经济上的心力,呆一两天也就不错了。最终,呆在医院的,只有白发苍苍的父亲,他不分白天黑夜地守在病床边,悉心照看着病中的母亲。俗语说:少壮夫妻老来伴。这样的时候,父亲的行动是对这句话的最好诠释了。一会儿,父亲将拄着拐棍的母亲从屋内扶了出来,我搬来一张椅子放好,扶母亲坐下。父亲说,有阳光多好啊,你妈妈可以好好晒晒太阳,这样,对她的身体恢复有好处。我看了看父亲,父亲的目光虽然滞涩,但对亲情依然执着固守,散发着慈爱的光芒。他搬来一把椅子靠母亲坐下,阳光下,桂花树影间,流淌着父亲母亲一生一世的亲情,那份化不开的情感,有如秋天来临时,那满树浓郁的桂花甜香。阳光的真谛是什么呢?坐在父亲母亲身边,沐浴在阳光的氛围中,我想着这样一个问题。我知道,任何时候,阳光都是无私的,也是无畏的,所到之处,它总在驱逐黑寂和迷障,将遥远的距离拉近,使迷离的事物清晰,它可以让生活中失落失意的人,在刹那之间将生命看得百般珍贵,产生不舍的感觉;也可以让一颗冰冷的心复苏,燃起焰火般的渴望,透过沉郁的现在看到美丽的将来。亲情之爱呢,有如温暖的阳光,它可以让花香浓郁,生活明丽,日子香醇。15.本文题目“阳光的真谛”的含义是什么?(3分)答:_【解析】本题考查标题含义。理解文章内容,把握标题表面含义,联系中心,思考回答。答案:阳光无私无畏,所到之处能驱散一切黑暗,带给人们光明和希望;“阳光的真谛”是指亲情之爱有如温暖的阳光,让花香浓郁,生活明丽,日子香醇。16.简要分析第段中景物描写的作用。(2分)答:_【解析】本题考查景物描写的作用。理解描写内容,联系景物描写的一般作用,结合语境,分析对人物的表达作用。答案:景物描写。交代是新春第一天,渲染了温和、温暖的气氛,烘托出“我”内心的舒坦、平静。17.请简要赏析第段中的画线句子。(3分)答:_答案: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将阳光、沟渠人格化,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阳光的慈爱和沟渠之水的激情和活力。表达了“我”对阳光、沟渠的喜爱之情。18.你从第段“这二十多年的每一个春节,为了能够陪伴在父母身边,我总是没什么理由可讲地回到了乡下,正因如此,我甚至不知道在自己所在的城市里过春节是个什么滋味”这句话中读出了什么?说说你的理解。(3分)答:_答案:(1)表明了作者对于温暖亲情的珍惜和自己不能随时陪伴父母的遗憾。作者认为春节才能回到家中陪伴父母、感受这份温暖是远远不够的,春节的时间是从一年的岁月中漏出来的。(2)表达了作者重视亲情的程度。没有理由的背后是经受和放弃了很多诱惑和利益。19.读了这篇文章,谈谈你有什么感悟。(2分)答:_【解析】本题是开放性题目,在理解中心的基础上,联系生活,谈自己获得的感悟。答案:朴实的、实实在在的生活也是很美好的。我们往往会忽视身边的美好的东西。而这些东西正是我们内心最深处的守候。(四)(2015乐山中考)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4分)老师!老师!阎连科我又见着我的老师了,如朝山进香的人见到他自幼就心存感念的一位应愿之神。在今年正月,我回家奔三叔的喜丧事。在这闲空间,张老师到了我家里,坐在我家堂屋的凳子上。乡间室内的空旷和凌乱,分隔着我与老师的距离。相向而坐,喝着白水,削了苹果,说了很多旧忆的伤感和喜悦,诸如三十几年前在初中读书时,我的学习,我的作业,我的逃课。我老师张梦庚的一生,清寂中夹缠暖意,暖意里裹藏着刺骨的寒凉。生于20世纪的20年代末,老是读书辍学,辍学读书,反反复复,走在田埂与人生的夹道中,经历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有了1949年的红旗飘扬,记忆中从来都是饥饿辛劳,土地制度改革时家里却忽然成了地主。好在,他终归识字,也有文化,祖国的乡村,也最为明白文化的斤两,虽然文化不一定就是尊严富贵,可让孩子们认字读书,能写自己的姓名和粗通算术计量,也是生活所必需。于是,老师就成了老师。从一个乡村完小到另一个乡村完小,从一个乡村中学到另一个乡村中学。直至改革开放后,他被调入县里的一所高中,做了教导主任,最后主持这个学校的工作。一晃就让他全部人生的金贵岁月,43个春秋的草木荣枯,都在布满土尘、青草蓬生的学校里荣枯衰落,青丝白染。不知道老师对他的人生有何感想,从他写的一本我这一生张梦庚自传的简朴小册子里,读下来却是让人心酸胃涩,想到世事的强大和个人的弱小,想到命运和生命多么像流水在干涸沙地上蜿蜒涓涓,奔袭挣脱,流着流着,可终归无法挣脱干涸的吞没。最后的结局是,我们毕业了,老师白发了;我们中年了,老师枯衰了。我们成家立业了,而老师却在寂静的人生中,望着他曾经管教训斥抚慰过的学生们,过着忆旧的生活,想着那些他依然记得、可他的学生们早已忘却的往事。还记得,初一时,他是我的班主任,又主教语文。酷夏的一天,我家棉花地里蚜虫遍布,多得兵荒马乱,人心恐惧,我便邀了班里十几个相好的男同学,去帮我母亲捕捉蚜虫。自然,那一天教室里学生寥寥,老师无法授课而只能让大家捧书阅读。从棉花地里回校的来日上午,老师质问我为什么带着同学逃课,我竟振振有词地说,是带着同学去棉花地捉了半天蚜虫;竟又反问老师道,地里蚜虫遍布,我该不该去帮我母亲捕捉蚜虫?说蚜虫三天内不除掉去净,棉花就会一季无收,时间这样急迫,我家人手不够,我请同学们去帮半天忙,到底又做错了什么?事情的结果,似乎我带同学们逃课捉蚜虫正合校规事理,反让老师在讲台上一时有些哑言。回忆少时的无理取闹,强词夺理,也许正是自己今天在写作中敢于努力把不可能转化为可能的开始。可是,现在,面对耄耋(mo di,指年纪八九十岁)老人,给我一生养育呵护的父辈尊者,我心里三十几年不曾有的内疚,忽然如沙地泉水般汩汩地冒了出来。我们就那样坐着喝水聊天,说闲忆旧,直至夕阳西下,老师执意要走,不无快意地说他的子女们都在外工作,孝顺无比。真是天应人愿,让一生坎坷、教书认真的老师,年老时,子女有成,学生有成,仿佛曲折的枯藤根须,终于也繁漫出了一片森林。老师从我家离去时,是我扶他站起;离开院子时,是我扶他过的门槛;送至门口远去时,是我扶他过的一片不平不整的地面。我的父亲离开人世太早,扶着老师的时候,我就像扶着我年迈的父亲。望着村头远去的父亲般的老师,落日中他如在大地上移动的一棵年迈的树。直至他在村头缓缓消失,我还看见他在我心里走动的身影和慢慢起落的脚步,如同宁静里我在听我的心跳一样。说不出老师哪儿伟大,可就是觉得他伟大。也许这个世界,凡人才是真正的伟大,而伟大本身,其实正是一种被遮蔽的大庸大俗吧。(选自读者2015年10月,有删改)20.文章写与老师相见,说了很多旧事。请概括出“我”初中时做的那件事。(3分)答:_【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概括能力。阅读段,抓住“逃课”“捉蚜虫”“强词夺理”等词语,按照“谁在什么时间,什么地方做了什么事情,结果怎样”的格式概括。答案:“我”在酷暑的一天带同学逃课帮母亲捉蚜虫,还强词夺理顶撞张老师。21.请说说文章题目“老师!老师!”有什么特点,用这个标题有什么妙处。(4分)答:_【解析】本题考查题目的作用。回答此题,要从修辞手法和标点符号的运用两个方面思考。两个“老师”连用,属于反复的修辞手法,强调了“老师”这一身份,叹号的连用表达了一种强烈的感情。答案:文章题目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方法和感叹号(感叹句)。这样既强调了人物的身份,又表达了作者对老师崇敬和赞美的强烈感情,起到吸引、震撼读者的作用。22.结合文章,理解第段画线句子的含意。(2分)答:_【解析】本题考查对重点语句的理解。联系上下文来看,作者对老师怀着强烈的崇敬和赞美之情,所以,分析时要紧扣这一重点,结合“张老师的形象和精神”对“我”的影响思考。答案:虽然张老师的背影在眼前消失了,但是张老师的形象和精神还留在“我”心中,让“我”像听心跳一样时常清晰记起,这表达了“我”对张老师的无比敬爱和深情怀念。23.为什么说张梦庚老师的一生“清寂中夹缠暖意,暖意里裹藏着刺骨的寒凉”?(3分)答:_【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结合全文,抓住“清寂”“暖意”“寒凉”这几个词,从张老师的教书生活,家庭的幸福,命运的坎坷等方面回答。答案:张老师默默扎根教育,辗转多校,过着一种平凡清贫的教书生活,他的一生“清寂”。他事业有成,为教育做出了贡献;子女成才,家庭幸福。因此充满了“暖意”;但是,他一生清苦,命运坎坷,不被人重视,不被人记起,因此他的人生充满“寒凉”。24.作者说,就是觉得老师伟大。结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