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与城市风貌.doc_第1页
建筑与城市风貌.doc_第2页
建筑与城市风貌.doc_第3页
建筑与城市风貌.doc_第4页
建筑与城市风貌.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程调研报告 调 研 类 别 中外建筑史 学 院 建筑工程学院 专 业 城市规划 班 级 城市规划112 姓名 、学号 高兆迪 、 1110530032 指 导 教 师 施德法教授 建筑与城市风貌调研以上海为例背景关于潮流,六十年代以前,以三四层楼房构成的群落形成了城市建筑的主体。许多三四十年代的建筑,典型的三层小洋楼、狭窄的门、木控拢拉门外套小掩门,构成一个街坊局部,每条街坊均显得小巧灵城,方便自然。七十年代,以高效、高速计比量化生产,推广了大量七层、九层以下的大板建筑住宅(预制楼板,墙板等),形成了一个统一的模式,使灵活的街坊转变成了有序的板块排列。八十年代初期,玻璃幕墙逐步出现,展现了新的建筑思潮。几何灵活多变的组合,多高层的不断出现,城市建筑有一种勃勃生机的景象。九十年代,新的建筑材料越来越多,城市建筑的色彩一改以往单调的格局,变得色彩缤纷。高层大厦越建越多,越建越高,昔日雄踞榜首的爱群大厦已被挤出三十名以外,各座建筑的立面构思丰富,真可谓争研斗艳,多彩多姿,使人眼花潦乱。在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潮流推动着城市风貌的演变,从一个高峰走向又一个高峰。推动潮流的内因,当然是那个时代,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那个时代的文化氛围。面对着昨天大潮的留痕,人们怀着一种留恋,啼嘘的复杂心态。而面对今天的潮流,人们在感到兴奋的同时,又深感阵阵的忧思。如何协调好建筑与城市风貌的关系已经成为现今急需解决的问题。而我这次十一期间通过对上海的调研对建筑与城市风貌又产生新的认识。正文绝大多数优秀的城市风貌表现为特色鲜明、多样统一、和而不同的品质特征。“城市风貌特色主要是指一座城市在其发展过程中由历史沉淀、自然条件、空间形态、文化活动和社区生活等共同构成的,在人的感知层面上区别于其它城市的形态特征。”传统的建筑造型艺术较少综合考虑到与城市风貌的关系,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有很多种,较多的建筑造型设计师更倾向于是将环境分割成很小的单位,如风向、朝向、地势、防火、交通流线以及单纯的装饰和使用功能,而对人类行为、心理、社会、民俗、自然状况、大小环境性质、发展规划等所知甚少,由此种割裂性设计出的建筑很难经受时间的考验,并很有可能改变城市风貌的自然整体性。由此可知,建筑造型与城市风貌是相辅成的。下面就以上海为例来进行更深一步的了解。上海是中国最著名的工商业城市和国际都会,是全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城市,亦为中国的经济、交通、科技、工业、金融、贸易、会展和航运中心。拥有深厚的近代城市文化底蕴和众多历史古迹,江南的吴越传统文化与各地移民带入的多样文化相融合,形成了特有的海派文化。因此拥有包括外滩历史文化风貌区、人民广场历史文化风貌区、虹桥路历史文化风貌区、南京西路历史文化风貌区等在内的12个历史文化风貌区。上海外滩历史文化风貌区上海汇丰银行这次最先去的上海外滩历史文化风貌区包括43个街坊,总用地面积为100.8公顷,多出繁华的市级商业中心。保护区西靠南京路市级商业街,南接豫园商城北邻四川北路市级商业街,区位优势得天独厚。外滩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是中心城优秀近代建筑最集中、历史风貌特征最为显著、风貌价值最高的历史文化风貌区。保护区自然景观资源条件优越,绵远的黄浦江、蜿蜒的苏州河汇流于此,宽阔平静的水面为城市景观平添了生动灵秀的韵味。周边区域的城市景观各具风采,向东隔江眺望以东方明珠、金茂大厦、环球金融中心为代表的现代大都市风貌,南侧可浏览以豫园为核心的具有中国传统风貌的老城厢地区,西侧的南京路则可领略繁华热闹的商业气息。作为上海乃至中国历史最为悠久的金融贸易区,外滩建筑大都是在19世纪末至20世纪20-30年代建造的银行办公大楼,多以欧洲新古典主义建筑风格和折中主义风格相融合,建筑的造型、体量和轮廓线与建材的质感、色彩等呈现高度的和谐,代表了上海中西合璧的独特建筑文化背景,尤其是外滩沿线风格多样、鳞次栉比的各式建筑沿江林立,久享“万国建筑博览会”的美誉。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外滩12号大楼堪称外滩建筑群中的代表,为典型的新古典主义建筑风格。新古典主义建筑大都摒弃雕塑装饰的华丽,崇尚用简约的手法体现尊贵的建筑气质,力求一建筑的比例和线条来诠释建筑型体的特质。大楼由英姿上海汇丰银行于1921年5月5日投资1000万银元开工兴建,1923年6月23日建成。1874年在现址建营业用房,原建筑高三层,砖木结构,为仿巴洛克风格的文艺复兴式建筑。经重改建后大楼主体高五层,中央部分高七层,另有地下室一层半,大楼主体为钢框架结构,砖块填充,外贴花岗岩石材,平面接近正方形,占地面积9338平方米,建筑面积23415平方米,是远东最大的银行建筑,也是世界上第二大银行建筑,仅次于英国的苏格兰银行大楼人民广场历史文化风貌区接下来我们去的是人民广场被誉为“城市绿肺”的人民广场位于市中心,是一个金融行政、文化、交通、商业为一体的园林式广场。 广场北侧是上海市人民政府所在地,西北侧为上海大剧院,东北侧为上海城市规划展示馆,南侧为上海博物馆,人民大道穿越其中。广场两侧各设17米宽的绿化带,绿化总面积达8万平方米。市政大厦大门竖立着十根9米高的石柱,显得庄严方正,用宽大的花岗石为踏步,4层裙楼的外墙用花岗石贴面,象征政权的恒久与牢固;主楼用白色人造石贴面和蓝灰色垂直玻璃幕墙,既清新明快,又象征政权的清政廉明。细部处理上采用了上海市花白玉兰图案做浮雕装饰,加上精致的线条达到丰实的艺术效果。市政大厦既有上海的特色,又有时代的精神,是上海最具代表的标志性建筑之一。上海博物馆是一座方体基座与圆形出挑相结合的建筑.博物馆造型具有中国“天圆地方”的寓意。它既有中国传统建筑之基座、台阶的形意,有园林绿化的东方格调,体现了现代科技和时代精神。从远处眺望博物馆,圆形屋顶加上拱门的上部弧线,整座建筑犹如一尊中国古代青铜器;若从高处俯视博物馆,则屋顶平面犹如一面巨大的汉代规矩镜的图案。到了晚上,中间圆顶13米跨度的玻璃采光球,在泛光灯照用下,更似一颗熠熠生辉的夜明珠。博物馆有四座高耸的艺术雕刻拱门,记录文字和历史演变的进程;右面门前两侧8只狮子和天禄的艺术石雕,表达了中国文化的无比璀璨。上海大剧院大剧院结构为简洁流畅的几何形造型,皇冠般的白色弧形屋顶弯翘向天际。上面有古典的户外剧场和空中花园,形似聚宝盆,象征着上海吸纳世界文化艺术的博大胸怀。近年来上海外滩天幕的后方又被新建的许多摩天大楼改变了不少。陆家嘴金融贸易区陆家嘴金融贸易区是中国上海的主要金融中心区之一,位于浦东新区的黄浦江畔,面对外滩。整个金融贸易区总面积共有28平方公里,其中规划开发地区为6.8平方公里,已有约100座大厦落成。1990年,中国国务院宣布开发浦东,并在陆家嘴成立全中国首个国家级金融开发区。陆家嘴林立的写字楼也许是每一个去过陆家嘴的人最深刻的印象,这里有高度中国第二的环球金融中心(492米)和第七的金茂大厦(420.5米)。尤其是这里的夜景,相比欧美高度发达国家的城市毫不逊色,电影007就有所体现。这里林立着新上海国际大厦、上海环球金融中心、汇亚大厦、中建大厦、金茂大厦、长泰国际金融大厦、陆家嘴软件园、上海招商局大厦等等,另外还有尚在建设中的上海中心(632米),更使陆家嘴的写字楼驰名中外,能在这里办公是企业实力和地位的象征。 对于外来的游客和生活在城市之中的人们而言,对城市的感知是通过与街区密不可分的生活体验,形成一个集体印象。而这个印象往往成为人们对一个城市环境的主要感知。因此具有连续性的建筑形体和具有形象特征的建筑即形体连续而限定明确的街道和区域建筑形象或是地标,是体现城市风貌的关键。例如城市宏观结构上与地形地貌的巧妙结合,使上海浦江两岸成为这方面的一个成功的范例。浦西的外滩金融建筑群构成伤害殖民地时期形成的城市标志性形象;而浦东新区陆家嘴CBD的现代建筑群体又成为上海未来发展的象征。以上是详尽的介绍了主要调研的上海的三个代表地区。通过以上我们可以了解到城市中的建筑对城市风貌的巨大影响力。保留好的历史文化遗产并有所创新是如今城市建设的主要思想。但我们再看到它发展的同时也应该看到目前存在的巨大问题:1、 建筑多元趋同在这个认为“现代化高楼大厦”的时代,对高度的竞争已经成为了城市的悲剧。如北京因为开阔舒缓的平面布局和辽阔无碍的天际轮廓线,正是这座古都的基本特征和文化性格的体现。80年代中期对高度的盲目追求,造成京广中心、京城大厦和国贸中心等玻璃幕墙的摩天大楼接踵而至,打破了北京城传统的天际线和城市景观。今天,无论在故宫、北海还是颐和园四望,背景无不是林立的高楼。但玻璃幕墙高楼仍然以不可阻挡之势在各地推进。在云南边城丽江,兴建起了类似希尔顿饭店那样的华丽大厦。西湖之滨则早已高楼林立,新建的杭州市政府大厦,被市民诟病为“削尖脑袋,挖空心思,两面三刀,歪门邪道”。 一座座失去记忆的城市被大量复制,一批批速成、单调的建筑迅速填充着城市的空间,粗暴地改变着人们的视觉。还有“国际化=欧式建筑”这种错误的观念导致仿欧洲古典建筑纷纷出笼,使历史传统文化的流失和建筑精英文化旁落。而像上海淮海路、衡山路,令人体味了街道的人间尺度和城市的人间情怀。充满人道的街道的特征之一,是马路两侧的绿树可以热烈地相互交接。接续了昔日茶馆、咖啡馆的传统,上海街头遍布的红茶馆再次成为老百姓的生活空间,在那里年轻人和工薪族可以放松地打牌、聊天。2、城市的“一城千面”与“千城一面”在全球化的冲击下,不单是城市建筑,各个地域的传统文化也在面临趋同危机。城市建设者忽视了城市历史文脉的延续和保护,盲目的追赶欧陆风,以及城市规划部门的功能不完备导致如今的千面一城。建筑文化的多元趋同,对于建筑文化中的类型、风格多样化问题似乎并无什么妨碍,从单体建筑的角度来看,我们的建筑文化不但保持了其多样性,而且在这种多远的碰撞中不断得到发展,变得更加丰富多彩。正是由于这种全球范围内的文化和技术的交流,使得过去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新形势、新技术在城市中全面开花,经受了几千年舒服的建筑和城市一下子得到了解放,开始极力战士自我的风格和个性,使得城市的建筑形式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从而出现了“一城千面”的现象。 “千城一面”正是“一城千面”在全国乃至世界内的表现。从城市的角度看,正是由于城市范围内单体建筑的多元趋同,造成了城市的日益相似,引起了城市特色的危机。当今城市的趋同,在城市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