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5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总论第一节绪论1.有效成分:与药效有关的成分;2.无效成分:与药效无关的成分。第二节中药有效成分的提取与分离(重点)一、中药有效成分的提取(一)提取概念:采用一种方法,使中药里面有效的成分与无效的成分分开。(二)提取方法:1.溶剂提取法:选择一个适当的溶剂将中药里面的有效成分提取出来。(1)常用提取溶剂:石油醚、正己烷、环己烷、苯、氯仿、乙酸乙酯、正丁醇、丙酮、乙醇、甲醇、水。(极性小极性大)(2)提取溶剂的特殊性质:石油醚:是混合型的物质;氯仿:比重大于水;乙醚:沸点很低;正丁醇:沸点大于水。亲脂型溶剂与亲水型溶剂:石油醚、正己烷、环己烷、苯、氯仿、乙酸乙酯、正丁醇与水混合之后会分层,称为亲脂型溶剂;丙酮、乙醇、甲醇与水混合之后不分层,称为亲水型溶剂。不同溶剂的符号。(3)选择溶剂:不同成分因为分子结构的差异,所表现出的极性不一样,在提取不同级性成分的时候,对溶剂的要求也不一样。1)物质极性大小原则:含C越多,极性越小;含O越多,极性越大。在含O的化合物中,极性的大小与含O的官能团有关:含O官能团所表现出的极性越大,此化合物的极性越大。与存在状态有关:游离型极性小;解离型(结合型)极性大。2)选择溶剂原则:相似相溶(4)提取方法:1)浸渍法:不用加热,适用于热不稳定化学成分,或含有大量淀粉、树胶、果胶、黏液质的成分提取。缺点:效率低、时间长。2)渗漉法:不用加热,缺点:溶剂消耗量大、时间长3)煎煮法:使用溶剂为水,适用于热稳定的药材的提取。缺点:不是用于含有挥发性或淀粉较多的成分的提取;不能使用有机溶剂提取。4)回流提取法与连续回流提取法:使用溶剂为有机溶剂。回流提取法有机溶剂消耗量大;连续回流提取法溶剂消耗量少,节省了溶剂,缺点:加热时间长,对热不稳定的成分在使用此法时要十分小心。5)超声波提取法:提取效率高;对有效成分结构破坏比较小。6)超临界流体萃取法:CO2萃取。特点:不残留有机溶剂,萃取速度快、收率高,工艺流程简单、操作方便。无传统溶剂法提取的易燃易爆危险;减少环境污染,无公害;产品是纯天然的。因萃取温度低,适用于对热不稳定物质的提取。萃取介质的溶解特性容易改变,在一定温度下只需改变其压力。可加入夹带剂,改变萃取介质的极性来提取极性物质。适于极性较大和分子量较大物质的萃取。萃取介质可以循环利用,成本低。可与其他色谱技术连用及IR、MS联用,高效快速的分析中药及其制剂中的有效成分。2.非溶剂提取法(1)水蒸气提取法:适用于具有挥发性的、能随水蒸气蒸馏而不被破坏,且难溶或不溶于水的成分的提取。(2)升华法:具有升华性质的成分提取。二、中药有效成分的分离与精制(一)根据物质溶解度差别进行分离1.结晶及重结晶法利用不同温度可引起物质溶解度改变的性质来分离物质。选择结晶溶剂的原则是:对要结晶的成分热时溶解度大,冷时溶解度小,对杂质冷热都不溶或冷热都易溶。另外要求结晶溶剂不与待结晶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沸点较低、易挥发;无毒或毒性很小。判断结晶纯度的方法。(1)晶型均一,色泽均匀。(2)有一定的熔点和较小的熔距,熔距应在2度以内。(3)TLC或PC分别用三种以上溶剂系统检识,同单一圆整斑点。(4)HPLC或GC检查呈现单峰。2.沉淀法(1)在溶液中回入另一种溶剂以改变混合的极性,使一部分物质沉淀析出。如:水提醇沉法(除去多糖或蛋白质);醇提水沉法(除去树脂或叶绿素);醇提乙醚沉淀或丙酮沉淀法(使皂苷沉淀析出)(2)pH法:对酸性、碱性或两性有机化合物来说,常可通过加入酸、碱以调节溶液的pH值,改变分子的存在状态(游离型或解离型),从而改变溶解度而实现分离。酸提碱沉法(使生物碱类成分沉淀)。碱提酸沉法(使黄酮、蒽醌等沉淀);等电点法(使蛋白质沉淀)(3)盐类沉淀法:通过加入某种沉淀试剂,使生成水不溶性的类沉淀。(二)根据物质在两相溶剂中的分配比不同进行分离1.分配系数KK=Cu/CLK:表示分配系数;Cu:表示溶质在上相溶剂中的浓度;CL:表示溶质在下相溶剂中的浓度。K越大越容易分离。2.分离因子分离因子可定义为A、B两种溶质在同一溶剂系统中分配系数的比值。=KA/KB越大越容易分离。100,仅作一次简单萃取就可实现基本分离;若10010,则须萃取1012次;2时,要想实现分离,须做100次以上萃取才能完成;1时,则KAKB,意味着两者极其相近,即使作任意次分配也无法实现分离。3.分配比与pH对酸性、碱性及两性有机化合物来说,都具有游离型和解离型,二者可互相转化,故在两相中的分配比不同。一般而言,pH3时,酸性物质多呈非解离状态(HA)、碱性物质呈解离状态(BH)存在,PH12时,则酸性物质呈解离状态(A-)、碱性物质呈非解离状态(B)存在。4.纸色谱纸色谱属于分配色谱,原理与液-液萃取法基本相同。5.分配柱色谱分离水溶性或极性较大的成分时,固定相多采用强极性溶剂,如水、缓冲溶液等,流动相一般选择极性相对较小的有机溶剂,称为正相分配色谱;反相分配色谱。(三)根据物质的吸附性差别进行分离1.物理吸附基本规律 相似者易于及附硅胶、氧化铝是极性吸附剂,遵循“相似者易于吸附”的经验规律。活性炭为是非极性吸附剂,与硅胶、氧化铝相反。为避免发生化学吸附,酸性物质宜用硅胶,碱性物质则宜用氧化铝进行分离。2.极性及其强弱判断化合物的极性由分子中所官能团决定3.吸附色谱法应用4.聚酰胺聚酰胺吸附属于氢键吸附,酰胺羰基与酚类、黄酮类化合物的酚羟基,或酰胺键上的游离氨基与醌类、脂肪羧酸上的羰基形成氢键缔合而产生吸附。吸附强弱则取决于各种化合物与之形成氢键缔合的能力。聚酰胺特别适合分离酚类、醌类、黄酮类化合物。(1)形成氢键的基团数目越多,吸附能力越强。(2)成键位置对吸附力也有影响。易形成分于内氢键者,其在聚酰胺上的吸附相对减弱。(3)分子中芳香化程度高者,则吸附性增强;反之则减弱。一般情况下,各种溶剂在聚酸胺术上的洗脱能力由弱至强,可大致排列成下列顺序:水甲醇氢氧化钠水溶液甲酰胺二甲基甲酰胺尿素水溶液5.大孔吸附树脂(1)吸附原理大孔吸附树脂是吸附性和分子筛性原理相结合的分子材料。吸附性是由于范德华引力或产生氢键的结果,分子筛性是由于其本身多孔性结构所决定的。(2)影响吸附的因素大孔吸附树脂本身的性质、溶剂的性质和化合物的性质是影响吸附的3个重要因素。(3)大孔吸附树脂的应用(4)洗脱液的选择洗脱液可使用甲醇、乙醇、丙醇、乙酸乙酯等。(四)根据物质分子大小差别进行分离物质分子大小不同的化合物可用透析法、凝胶过滤法、超滤法、超速离心法等分离。1.凝胶过滤法凝胶过滤法也叫凝胶渗透色谱、分子筛过滤、排阻色谱,系利用分子筛分离物质的一种方法。常用的有葡聚糖凝胶(Sepadex-G)以及羟丙基葡聚糖凝胶(Sephadex-LH-20)。Sephadex G只适于在水中应用。Sephadex LH-20既可在水中应用,又可在由极性与非极性溶剂组成的混合溶剂中应用。2.膜过滤法膜过滤法主要包括渗透、反渗透、超滤、电渗析、透析、液膜技术等。透析法多用于水溶性的大分子和小分子物质的分离,如蛋白质、酶、多糖分离过程中的脱盐。按照孔径大小,可将透析膜分为:微滤膜、超滤膜、反渗透膜、纳米膜。(五)根据物质解离程度不同进行分离1.离子交换法分离物质的原理离子交换法系以离子交换树脂作为固定相,以水或含水溶剂作为流动相进行分离的一种方法,其原理是离子交换。离子交换树脂的种类包括阳离子(强酸型和弱酸型)交换树脂和阴离子(强碱型和弱碱型)交换树脂。2.离子交换树脂的种类阳离子(强酸型和弱酸型)交换树脂和阴离子(强碱型和弱碱型)交换树脂。3.离子交换法应用:(1)用于不同电荷离子的分离,如中药水提物中酸性、碱性及两性化合物的分离。(2)用于相同电荷离子的分离。(六)根据物质的沸点进行分离分馏法是利用中药中各成分沸点的判别进行提取分离的方法,主要适用于液体混合物的分离,如挥发油和一些液体生物碱的提取分离。(一)根据物质溶解度差别进行分离(二)根据物质在两相溶剂中的分配比不同进行分离(三)根据物质的吸附性差别进行分离(四)根据物质分子大小差别进行分离(五)根据物质解离程度不同进行分离(六)根据物质的沸点进行分离练习题A型题:1.下列溶剂中极性最强的是A.乙醚B.乙酸乙脂C.氯仿D.正丁醇E.甲醇答疑编号111010301正确答案E2.下列溶剂中极性最强的是A.EtOHB.Et2OC.Me2COD.CHCL3E.H2O答疑编号111010302正确答案E B型题:A.浸渍法B.渗漉法C.煎煮法D.回流提取法E.连续回流提取法1.不加热而浸出效率较高的方法是答疑编号111010303正确答案B 2.以水为溶剂加热提取的方法是答疑编号111010304正确答案C 3.有机溶剂用量少而提取效率高的是答疑编号111010305正确答案E 4.自中药中提取含挥发性成分时不宜采用方法是答疑编号111010306正确答案C 5.提取受热易破坏的成分最简单的方法是答疑编号111010307正确答案A X型题:结晶法精制固体成分时,要求A.溶剂对欲纯化的成分应热时溶解度大,冷时溶解度小B.溶剂对欲纯化的成分应热时溶解度小,冷时溶解度大C.溶剂对杂质应冷热都不溶D.溶剂对杂质应冷热都易溶E.固体成分加溶剂加热溶解,趁热过滤后的母液要迅速降温答疑编号111010308正确答案ACD 第三节中药化学成分的结构研究方法第一章 一、化合物的纯度测定如检查有无均匀一致的晶形,有无明确、敏锐的熔点。如在TLC或PC上选择适当的展开剂。一般,只有当样品在三种展开系统中呈现单一斑点时方可确认其为单一化合物。GC和HPLC也是判断物质纯度的一种重要方法。二、结构研究的主要程序 初步推断化合物类型测定分子式,计算不饱和度确定分子中含有的官能团,或结构片断,或基本骨架推断并确定分子的平面结构推断并确定分子的立体结构(构型、构象)。三、结构研究中采用的主要方法(一)确定分子式并计算不饱和度分子式的测定可用元素定量分析配合分子量测定、同位素峰度比法和高分辩质谱(HIMS)法。(二)质谱(MS)可用于确定分子量及求算分子式和提供其他结构信息。(三)红外光谱(IR)特征官能团。(四)紫外-可见吸收光谱(UV-VIS)共轭体系。(五)核磁共振谱(NMR)1.氢核磁共振(1HNMR)化学位移、峰面积、信号的裂分及偶合常数(J)。2.碳核磁共振(13CNMR)第二章生物碱第一节基本内容 一、生物碱的定义生物碱是指一类来源于生物界(以植物为主)的含氮的有机化合物,多数生物碱分子具有较复杂的环状结构,且氮原子在环状结构内,大多呈碱性。一般具有生物活性。二、生物碱在动、植物界的分布和存在情况生物碱主要分布在植物界,其分布的一般规律是:绝大多数生物碱分布在高等植物中,如毛莨科、罂粟科、防已科、茄科、夹竹桃科、芸香科、豆科、小檗科等。极少数生物碱分布在低等植物中,如烟碱存在于蕨类植物。科属亲缘关系相近的植物,常含有相同结构类型的生物碱。生物碱在植物体内多数集中分布在某一部分或某些器官。三、生物碱的分类及结构特征生物碱的分类方法主要有3种,按植物来源、生源途径和基本母核的结构类型分类。(一)吡啶类生物碱此类生物碱结构简单,很多呈液态。代表物有:槟榔碱、槟榔次碱,烟碱、苦参碱等。(二)莨菪烷类生物碱(三)异喹啉类生物碱1.简单异喹啉类2.苄基喹啉类(1)1-苄基异喹啉类:代表物有罂粟碱、厚朴碱等。(2)双苄基异喹啉类:代表物有汉防已碱等。(3)原小檗碱类:代表物有小檗碱、延胡索乙素等。(4)吗啡烷类:代表物有吗啡、可待因等。(四)吲哚类生物碱代表物有吴茱萸碱、马钱子碱、士的宁、长春碱、长春新碱、利血平等。(五)有机胺类生物碱代表物有麻黄碱、秋水仙碱、益母草碱等。第二节理化性质一、性状形态多数生物碱呈结晶形固体,有些为晶形粉末状;少数生物碱为液体状态,这类生物碱分子中多无氧原子,或氧原子结合为酯键,如烟碱、槟榔碱等;个别具有挥发性(麻黄碱)、具有升华性(咖啡因、川芎嗪)。味道大多数生物碱具苦味,少数生物碱具有其他味道,如甜菜碱具有甜味。颜色绝大多数生物碱无色或白色,仅少数具有较长共轭体系结构的生物碱呈不同颜色。如小檗碱为黄色,药根碱为红色。二、旋光性生物碱的旋光性受溶剂、pH等因素的影响。生物碱的生理活性与其旋光性有关。三、溶解性(一)游离生物碱1.亲脂性生物碱绝大多数叔胺碱和仲胺碱属于亲脂性生物碱。2.亲水性生物碱(1)季铵型生物碱 (2)小分子生物碱 (3)生物碱N-氧化物 (4)酰胺类生物碱 3.具有特殊官能团生物碱(1)具酚羟基或羧基的生物碱这类生物碱称为两性生物碱,可溶于酸水和碱水。如吗啡、青藤碱等。具酚羟基者可溶于氢氧化钠等强碱性溶液,如吗啡;具羧基者可溶于碳酸氢钠溶液,如槟榔次碱。(2)具内酯或内酰胺结构的生物碱这类生物碱在正常情况下,其溶解性类似一般叔胺碱,但在强碱溶液中加热,可开环形成盐而溶于水。如喜树碱、苦参碱等。(二)生物碱盐一般易溶于水,可溶于醇类,难溶或不溶于亲脂性有机溶剂。生物碱盐溶解性因成盐的种类不同而有差异。个别生物碱盐的溶解性不符合一般规律。四、碱性生物碱分子中都含有氮原子,通常显碱性,能与酸结合成盐。碱性是生物碱的重要性质。1.生物碱碱性强弱的表示方法生物碱的碱性用其共轭酸的酸式离解指数pKa值表示。pKa值大,碱性强;pKa值小,碱性弱。一般认为,生物碱pKa2为极弱碱性,pKa27为弱碱性,pKa711为中强碱性,pKa11为强碱性。2.生物碱碱性强弱与分子结构的关系(1)氮原子的杂化方式氮原了的杂化方式与碱性强弱的关系表现为SP3氮SP2氮SP氮(2)电效应增大氮原子未共用电子云密度,则碱性增强,反之则碱性减弱。诱导效应:能使氮原子电子云密度增强,则碱性增强。常见的供电子基团为烷基。如果生物碱分子结构中氮原子附近存在吸电子基团或原子,其吸电子诱导效应使生物碱的碱性减弱。共轭效应:苯胺型:碱性降低,如毒扁豆碱。烯胺型:可使碱性减弱或增强,如蛇根碱,小檗碱具有强碱性。酰胺型:碱性极弱,强胡椒碱、秋水仙碱、咖啡碱等。(3)空间效应若生物碱的空间环境不利于氮原子接受质子,其碱性减弱。如甲基麻黄碱碱性麻黄碱,东莨菪碱碱性莨菪碱。(4)氢键效应基生物碱分子结构中氮原子附近存在羟基、羰基等取代基团,并且处在有利于同生物碱共轭酸分子的缾子形成分子内氢键缔合,此时,该生物碱的共轭酸较稳定,碱性增强。如伪麻黄碱的碱性强于麻黄碱。A型题:1.生物碱分子中氮原子杂化方式与其性碱性强弱的关系是A.SPSP2SP3B.SPSP3SP2C.SP3SP2SPD.SP3SPSP2E.SP2SP3Sp答疑编号111020201正确答案C2.东莨菪碱的碱性较莨菪碱弱的主要原因是A.p-共轭B.-共轭C.空间效应D.氢原子的杂化程度E.分子内氢键答疑编号111020202正确答案C 3.下组生物碱中碱性最弱者是A.苦参碱(叔胺碱)B.麻黄碱(仲胺碱)C.伪麻黄碱(仲胺碱)D.莨菪碱(叔胺碱)E.东莨菪碱(有立体障碍的叔胺碱)答疑编号111020203正确答案E 4.下列生物碱中碱性最强者是A.氯化黄连碱B.小檗碱C.苦参碱D.氧化苦参碱E.麻黄碱答疑编号111020204正确答案B 5.下列生物碱中碱性最强者是A.小檗碱B.麻黄碱C.番木鳖碱D.新番木碱E.秋水仙碱答疑编号111020205正确答案A X型题:1.使生物碱碱性减小的及电子基团是A.烷基B.羰基C.醚基D.酯基E.苯基答疑编号111020206正确答案BCDE 五、沉淀反应大多数生物碱在酸水或稀醇中能与某些试剂反应生成难溶于水的复盐或分子络合物,这些试剂称为生物碱沉淀试剂。1.生物碱沉淀反应的条件生物碱沉淀的反应一般在稀酸水溶液中进行。X型题:1.不能进行生物碱沉淀反应的条件是A.稀碱水溶液B.稀酸水溶液C.稀酸丙酮溶液D.醋酸水溶液E.稀酸乙醇溶液答疑编号111020207正确答案AC2.生物碱沉淀反应的条件是A.浓强酸水溶液B.碱性有机溶剂C.称酸水溶液D.酸性称醇溶液E.强碱性水溶液答疑编号111020208正确答案CD 2.常用的生物碱沉淀试剂碘化物复盐、重金属盐、大分子酸类等。常见的生物碱沉淀试剂有碘-碘化钾试剂、碘化铋钾试剂、碘化汞钾试剂等。3.生物碱沉淀反应阳性结果的判断(1)假阴性:少数生物碱不能与一般生物碱沉淀试剂产生沉淀反应。如麻黄碱、咖啡碱与多数生物碱沉淀试剂不能发生沉淀反应。(2)假阳性:中药中有些非生物碱类物质也能与生物碱沉淀试剂产生沉淀反应,如蛋白质、多肽、氨基酸、鞣质等。4.生物碱沉淀反应的应用六、显色反应某些生物碱能与一些特定试剂反应生成不同颜色的产物,称为生物碱的显色反应,所用试剂称为生物碱显色试剂。第三节提取与分离一、总生物碱的提取(一)脂溶性生物碱的提取1.水或酸水提取法常用0.1%1%的盐酸或硫酸,采用浸渍法或渗漉法提取。阳离子树脂交换法萃取法2.醇类溶剂提取法提取方法可采用浸渍法、渗漉法、回流提取法和连续回流提取法。3.亲脂性有机溶剂提取法用亲脂性有机溶剂提取之前,必须将中药用碱水(石灰乳、碳酸钠溶液或稀氨水)湿润,使生物碱游离,再用亲脂性有机溶剂萃取。提取方法多采用浸渍法、回流提取法或连续回流提取法。二、生物碱的分离(一)初步分离将总生物碱按碱性强弱、酚性有无及是否水溶性,初步分离为5个部分。A型题:含下列生物碱的中药酸水提取液,用氯仿萃取,可萃取出的生物碱是A.苦参碱B.氧化苦参碱C.秋水仙碱D.麻黄碱E.山莨菪碱答疑编号111020209正确答案C (二)生物碱单体的分离1.利用生物碱碱性的差异进行分离采用pH梯度萃取法分离。一种方法是将总碱溶于稀酸水中,逐步加碱液调节pH,使pH由低到高,每调节一次pH,用氯仿萃取数次,从而将碱性由弱到强的生物碱依次转溶于氯仿而得以分离。另一种方法是将总生物碱溶于氯仿中,用pH由高到低的酸性缓冲液依次萃取,使生物碱按碱性由强至弱的顺序自总碱中逐一转溶至酸性缓冲液中;然后分别将各部分酸性缓冲液碱化,用氯伤萃取得到不同碱性的生物碱。2.利用生物碱及其盐的溶解度差异进行分离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苦参碱的极性小于氧化苦参碱,前后能溶于乙醚,而后者难溶于乙醚汉防己甲素和汉防己乙素两者的基本结构相似,仅一个取代基团的差异,后者为酚羟基,前者为甲氧基,故后者的极性大于前者。汉防己乙素难溶于苯,而汉防己甲素可溶于冷苯。麻黄碱和伪麻黄碱两者为一对光学异构体,前者的草酸盐较后者的草酸盐在水中的溶解度小。将麻黄碱和伪麻黄碱溶于适量水中,加入一定量草酸,麻黄碱生成草酸盐即先从水溶液中析出。B型题:A.麻黄碱B.番林鳖碱C.奎宁D.奎尼丁E.金鸡尼丁1.可利用其硫酸盐在水中的溶解度小进行分离答疑编号111020301正确答案C 2.可利用其盐酸盐在水中的溶解度小进行分离答疑编号111020302正确答案B 3.可利用其酒石酸盐在水中的溶解度小进行分离答疑编号111020303正确答案E 4.可利用其氢碘酸盐在水中的溶解度小进行分离答疑编号111020304正确答案D 5.可利用其草酸盐在水中的溶解度小进行分离答疑编号111020305正确答案A 3.利用生物碱特殊官能团进行分离常见的有酚羟基、羧基、内酯或内酰胺结构等官能团。可利用这些官能团进行分离。4.利用色谱法进行分离(1)吸附柱色谱:常用氧化铝和硅胶作吸附剂,以亲脂性有机溶剂为洗脱剂。(2)分配柱色谱:以硅胶为支持剂,酸性缓冲液为固定相。三、生物碱的色谱鉴别(一)薄层色谱1.吸附薄层色谱法(1)吸附剂:硅胶、氧化铝(2)展开剂(3)显色观察多数生物碱的簿层色谱需用政良碘化铋钾试剂喷洒,显示桔红色斑点。(4)应用范围硅胶和氧化铝薄层色谱适用于分离和检识脂性生物碱。2.分配薄层色谱法(1)支持剂:硅胶、纤维素。(2)固定相 对于脂溶生物碱的分离,多以甲酰胺为固定相;水溶性生物碱或生物碱盐则以水作固定相。(3)展开剂 分离脂溶性生物碱,应以亲脂性有机溶剂作展开剂。分离水溶性生物碱,则应以亲水性的溶剂作展开剂,如BAW系统正丁醇-乙酸-水(4:1:5),上层。(4)应用范围以甲酰胺为固定相的薄层色谱,适于分离弱极性或中等极性的生物碱,以水为固定相的薄层色谱,适于分离水溶性的生物碱。(二)纸色谱1.固定相: 水; 甲酰胺; 酸性缓冲液。2.展开剂:以水作固定相的纸色谱,宜用亲水性溶剂系统作展开剂,如BAW正丁醇-乙酸-水(4:1:5),上层;以甲酰胺和酸性缓冲液作固定相的纸色谱,多以亲脂性有机溶剂系统作展开剂。3.显色剂4.应用范围:纸色谱法多用于水溶性生物碱、生物碱盐和弱亲脂性生物碱的分离检识。(三)高效液相色谱(四)气相色谱气相色谱主要适用于挥发性化合物的分析,如麻黄生物碱、烟碱等。第四节含生物碱的中药实例一、苦参(一)化学结构苦参所含生物碱主要是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属于喹喏里西啶类衍生物。分子中均有2个氮原子,一个是叔胺氮,一个是酰胺氮。(二)理化性质1.碱性苦参碱中所含生物均有两个氮原子。叔胺氮(N-1),呈碱性;酰胺氮(N-16),几乎不显碱性,只相当于一元碱。2.溶解性苦参碱的溶解性能比较特殊,不同于一般的叔胺碱,它既可溶于水,又能溶于氯仿、乙醚、苯、二硫化碳亲脂性溶剂。氧化苦参是苦参碱的氮-氧化物,具半极性配位键,其亲水性比苦参碱更强,易溶于水,难溶于乙醚。(三)生物活性消肿利尿、抗肿瘤、抗病原体、抗心律失常、正性肌力、抗缺氧、扩张血管、降血脂、抗柯萨奇病毒、调节免疫等作用。二、麻黄(一)麻黄生物大及其化学结构麻黄碱、伪麻黄碱,甲基麻黄碱、甲基伪麻黄碱和去甲基麻黄碱、去甲基伪麻黄碱。麻黄生物碱分于中的氮原于均在侧链上。麻黄碱和伪麻黄碱属仲胺衍生物,且互为立体异构体,它们的结构区别在于C-l的构型不同。(二)麻黄生物碱的理化性质1.性状麻黄碱和伪麻黄碱的分子量较小,为无色结晶。两者皆具有挥发性。2.碱性麻黄碱和伪麻黄碱为仲胺生物碱,碱性较强。伪麻黄碱的碱性稍强于麻黄碱。3.溶解性游离的麻黄碱可溶于水,但伪麻黄碱在水中的溶解度较麻黄碱小。麻黄碱和伪麻黄碱形成盐以后的溶解性能不完全相同,如草酸麻黄碱难溶于水,而草酸伪麻黄碱易溶于水;盐酸麻黄碱不溶于氯仿,而盐酸伪麻黄碱可溶于氯仿。(三)麻黄生物碱的鉴别反应麻黄碱和伪麻黄碱不能与大数生物碱沉淀试剂发生反应。1.二硫化碳-硫酸铜反应属于仲胺的麻黄碱和伪麻黄碱产生棕色沉淀。2.铜络盐反应麻黄碱和伪麻黄的水溶液加硫酸铜、氢氧化钠,溶液呈蓝紫色。(四)麻黄碱和伪麻黄碱的提取分离1.溶剂法2.水蒸气蒸馏法3.离子交换树脂法利用强酸型阳离子交换树脂,麻黄碱的碱性较伪麻黄碱弱,先从树脂柱上洗脱。(五)生物活性麻黄碱有收缩血管、兴奋中枢神经的作用,能兴奋大脑、中脑、延脑和呼吸循环中枢,有类似肾上腺素样作用,能增加汗腺及唾液腺分泌,缓解平滑肌痉挛。伪麻黄碱有升压、利尿作用。三、黄连(一)黄国家中生物碱及其化学结构苄基异喹啉衍生物,属于原小檗碱型,主要有小檗碱(黄连素)、巴马丁、黄连碱、甲基黄连碱、药根碱等,均为季铵型生物碱。(二)小檗碱的理化性质1.性状自水或稀乙醇中析出的小檗碱为黄色针状结晶。2.溶解性游离小檗碱能缓缓溶解于水中,易溶于热水或热乙醇,在冷乙醇中溶解度不大,难溶于苯、氯仿、丙酮等有机溶剂。小檗碱的盐酸盐在水中的溶解度较小,较易溶于沸水,难溶于乙醇。小檗碱与大分子有机酸结合的盐在水中的溶解度都很小。小檗碱一般以季铵型生物碱的状态存在,可以离子化呈强碱性,能溶于水,溶液为红色。但在其水溶液中加入过量碱,抑制了季铵离子的解离,季铵型小檗碱则部分转变为醛式或醇式,其溶液也转变成棕色和黄色。醇式和醛式小檗碱为亲脂性成分,可溶于乙醚等亲脂性有机溶剂。(三)小檗碱的鉴别反应小檗碱除了能与一般生物碱沉淀试剂产生沉淀反应外,还具有两个特征性检识反应。1.丙酮加成反应在盐酸小檗碱不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使呈强碱性,然后滴加丙酮,生成黄色结晶性小檗碱丙酮加成物。2.漂白粉显色反应在小檗碱的酸性水溶液中加入适量漂白粉(或通入氯气),小檗碱水溶液由黄色转变为樱红色。(四)生物活性小檗碱具有抗菌、抗病毒、抗炎作用。四、川乌(一)化学结构乌头和附子主要含二萜生物碱,属于四环或五环二萜类衍生物。双酯型生物碱乌头碱、次乌头碱和美沙乌头碱在C-14和C-8位有两个酯键。(二)川乌主要毒性生物碱在炮制过程中的变化乌头碱、次乌头碱和美沙乌头碱等双酯型生物碱,毒性极强,是乌头的主要毒性成分。若将双酯型碱经水解除去酯基,生成单酯型生物碱(乌头次碱)或醇胺型生物碱(乌头原碱),则毒性降低。五、洋金花(一)化学结构莨菪烷衍生物,主要包括莨菪碱(阿托品)、东莨菪碱、山莨菪碱、樟柳碱和N-去甲莨菪碱。其中阿托品是莨菪碱的外消旋体。(二)理化性质1.旋光性2.碱性东莨菪碱和樟柳碱碱性较弱;莨菪碱碱性较强;山莨菪碱碱性介于莨菪碱和东莨菪碱之间。3.溶解性(三)鉴别反应1.氯化汞沉淀反应莨菪碱(或阿托品)加热后沉淀变为红色。东莨菪碱则与氯化汞反应生成白色沉淀。2.Vitali反应莨菪碱(或阿托品)、东莨菪碱等莨菪烷类生物碱可发生Vitali反应,用发烟硝酸处理后,再与苛性碱醇溶液反应,显深紫色。樟柳碱为负反应。3.过碘酸氧化乙酰丙酮缩合反应樟柳碱可发生该反应显黄色,其余不反应。(四)生物活性东莨菪碱除具有莨菪碱的生理活性(解痉镇痛,解有机磷中毒和散瞳作用)外,还有镇静、麻醉的作用。六、马钱子(一)化学结构主要生物碱是士的宁(番木鳖碱)和马钱子碱,有强毒性,属于吲哚类衍生物。(二)鉴别方法硝酸反应:士的宁与硝酸作用呈淡黄色,蒸干后的残渣遇氨气即变为紫红色;马钱子碱与浓硝酸接触呈深红色,继加氯化亚锡,由红色转为紫色。浓硫酸-重铬酸钾反应A型题:1.vitali反应不能用于检识的是A.樟柳碱B.莨菪碱C.阿托品D.东莨菪碱E.山莨菪答疑编号111020401正确答案A 2.具有配位键结构的生物碱是A.苦参碱B.羟基苦参碱C.氧化苦参碱D.去氢苦参碱E.安那吉碱答疑编号111020402正确答案C 3.麻黄碱不具备的性质是A.与大多数生物碱沉淀试剂能产生沉淀反应B.可溶于水C.可溶于氯仿D.具有挥发性E.拟肾上腺素作用答疑编号111020403正确答案A 4.以溶剂分离麻黄碱和伪麻黄碱,是根据A.两者的碱性不同B.两者侧链的绝对构型不同C.两者的盐酸盐的水溶性不同D.两者的草酸盐的水深性不同E.两者的脂溶性不同答疑编号111020404正确答案D B型题:A.小檗碱B.麻黄碱C.伪麻黄碱D.东莨菪碱E.山莨菪碱1.其共轭酸的分子内氢键稳定的是答疑编号111020405正确答案C 2.其草酸盐不溶于水的是答疑编号111020406正确答案B 3.其分子结构中具有氧环的是答疑编号111020407正确答案D 4.其盐酸盐在冷水中溶解度小的是答疑编号111020408正确答案A 5.其盐酸盐加入氢氧化钠后,滴加丙酮,生成黄色结晶的是答疑编号111020409正确答案A X型题:1.小檗碱的特征性检识反应是A.与碘化铋钾的反应B.与雷氏铵盐的反应C.与丙酮的反应D.与苦味酸的反应E.与漂白粉的反应答疑编号111020410正确答案CE 2.有关苦参碱的论述,正确的是A.分子中具有酯键结构B.为水溶性生物碱,难溶于氯仿、乙醚中C.存在于具有抗肿瘤作用的苦参中D.属于喹喏里西啶的衍生物E.具有肌肉松弛作用答疑编号111020411正确答案CD第三章糖和苷第一节糖的分类单糖是多羟基醛或酮,是组成糖类及其衍生物的基本多元。习惯上将单糖Fischer投影式中距羰基最远的不对称碳原子的构型定为整个糖分子的绝对构型,其羟基向右的为D-型,向左的为L-型。根据成环的C原子多少,可分为五碳糖(呋喃糖)、六碳糖(吡喃糖)。单糖成环后新形成的一个不对称碳原子成为端基碳,生成的一对差向异构体有两种构型。常见的单糖有:五碳醛糖(如D-核糖、D-木糖、L-阿拉伯糖)、六碳醛糖(如D-葡萄糖、D-甘露糖、D-半乳糖)、甲基五碳醛糖(如D-鸡纳糖、L-鼠李糖、D-夫糖)、六碳酮糖(如D-果糖)、糖醛酸(D-葡萄糖醛酸、D-半乳糖醛酸)等。由29分子个单糖通过苷键结合而成的直链或支链聚糖称为低聚糖,或寡糖。常见的二糖有:龙胆二糖、麦芽糖、冬绿糖、蚕豆糖、昆布二糖、槐糖、芸香糖、新橙皮糖等。龙胆二糖、麦芽糖、芸香糖和新橙皮糖需要了解其结构。由10个以上单糖通过苷键连接而成的糖称为多聚糖,或多糖。分两类:一类是动植物的支持组织,该类成分不溶于水,分子呈直链型,如纤维素;一类是动植物的贮存养料,可溶于热水成胶体溶液,多数分子呈支链型,如淀粉。其中,淀粉由直链的糖淀粉和支链的胶淀粉组成。糖淀粉遇碘显蓝色,胶淀粉遇碘显紫红色。第二节苷的分类苷类又称配糖体,是糖或糖的衍生物如氨基糖、糖醛酸、去氧糖等与另一非汤武之通过糖的端基碳原子连接而成的化合物。其中糖部分称为苷元或配基,其连接的键叫苷键一、按苷元的化学结构分类可分为:氰苷、香豆素苷、木脂素苷、黄酮苷、蒽醌苷、吲哚苷等。二、按苷类在植物体内的存在状况分类存在于植物体内的苷称为原生苷,水解后失去一部分糖的称为次生苷。苦杏仁苷是原生苷,水解后失去一分子葡萄糖而成的野樱苷就是次生苷。三、按苷键原子分类1.O-苷 (最常见的一类苷)(1)醇苷:通过醇羟基与糖端基羟基脱水而成的苷,如具有致适应原作用的红景天苷,杀虫抗菌作用的毛莨苷,解痉止痛作用的獐芽菜苦苷等都属于醇苷。(2)酚苷:通过酚羟基而成的苷,如苯酚苷、萘酚苷、蒽醌苷、香豆素苷、黄酮苷、木脂素苷等。如天麻苷。(3)氰苷:主要是指-羟腈的苷。此类苷多数为水溶性,易水解,生成的苷元-羟腈很不稳定,立即分解为醛(酮)和氢氰酸。在碱性条件下苷元容易发生异构化。如苦杏仁苷。(4)酯苷:以其苷元的羧基和糖的端基碳相连接而成,酯苷的苷键既有缩醛性质又有脂的性质,易为稀酸和稀碱所水解。如山慈菇苷A。(5)吲哚苷2.S-苷萝卜苷和芥子苷。芥子苷经芥子酶水解,生成的芥子油含有异硫氰酸酯类、葡萄糖和硫酸盐,具有止痛和消炎作用。3.N-苷巴豆苷。4.C-苷是一类不通过O原子,而直接以C原子与苷元的C原子相连的苷类。牡荆素、芦荟苷。四、其他分类方法1.按苷的特殊性质分类,如皂苷;2.按生理作用分类,如强心苷;3.按糖的名称分类,如木糖苷、葡萄糖苷;4.按连接单糖基的数目分类,如单糖苷、双糖苷、叁糖苷;5.按连接的糖链数目分类,如单糖链苷、双糖链苷等。第三节化学性质一、糖的化学性质1.氧化反应单糖分子中有醛(酮)基、伯醇基、仲醇基和邻二醇基结构单元。(1)Fehling反应:在碱性试剂下,Ag及Cu2可将醛基氧化成羧基,分别生成金属银及砖红色的氧化亚铜。(2)溴水:氧化糖的醛基生成糖酸。溴水只氧化醛糖不氧化酮糖。(3)过碘酸氧化反应在糖苷类和多元醇的结构研究中,过碘酸氧化反应是一个常用的反应。该反应的特点是:不仅能氧化邻二醇,而且对于-氨基醇、-羟基醛(酮)、-羟基酸、邻二酮、酮酸和某些活性次甲基也也可氧化,只是对于-羟基醛(酮)反应慢,对酮酸反应非常慢。在中性和弱酸性条件下,对顺式邻二醇羟基的氧化速度比反式快得多,如对于-D-甘露醇吡喃糖甲苷的反应速度大大快于-D-葡萄吡喃糖甲苷;但在弱碱性条件下顺式和反式邻二醇羟基的反应速度相差不大。对固定在环的异边并无扭曲余地的邻二醇羟基不反应,如过碘酸不与1,6-D-葡萄呋喃糖酐反应。对开裂邻二醇羟基的反应几乎是定量进行的,生成的HIO3可以滴定,最终的降解产物(如甲醛、甲酸等)也比较稳定。反应在水溶液中进行。通过测定HIO3的消耗量以及最终的降解产物,可以推测出糖的种类、糖的氧环大小(吡喃糖或呋喃糖)、糖与糖的连接位置、分子中邻二醇羟基的数目以及碳的构型等。2.羟基反应(1)醚化反应:醚化最常用的糖及苷的醚化反应有甲醚化、三甲基硅醚化和三苯甲醚化等。常用的甲醚化方法有Haworth法、Purdic法、Kuhn法、Hakomorii法(箱守法)等等。(2)酰化反应:酰化反应最常用的糖及苷的酰化反应是乙酰化和甲苯磺酰化。如对甲苯磺酰化反应,乙酰化反应所用试剂多为醋酐。(3)缩醛和缩酮化反应:酮或醛在脱水剂作用下易与具有适当空间的1,3-二醇羟基或邻二醇羟基生成环状的缩醛或缩酮。(4)硼酸络合反应:许多具有邻二羟基的化合物可与硼酸、钼酸、铜氨、碱金属等试剂反应生成络合物,使它们的理化性质发生较大改变,据此可用于糖、苷等化合物的分离、鉴定以及构型的确定。与硼酸的络合反应对羟基位置的要求比较严格,只有处在同一平面上的羟基才能形成稳定的络合物。3.羰基反应除了发生上述氧化反应外,糖的羰基还可被催化氢化或金属氢化物还原,其产物叫糖醇。此外,具有醛或酮羰基的单糖可与苯肼反应,首先生成腙,表现出非常好的晶形和溶点点。4.苷类化合物的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苷类化合物和苷原是一对母子关系,一般来讲,苷元是一个亲脂性成分,当苷元和糖连接形成苷以后,会变成一个亲水性的成分。因此,在一般意义上,苷元具有亲脂性,有非常好的结晶状态,而苷类化合物具有亲水性,一般来讲,是一个无定形的粉末。但是苷的亲水性的大小,实际上变化是很大的,因为苷类化合物是由苷元和糖两部分连接起来的,假如在一个化合物的结构当中,苷元部分的极性很小,上面连的糖也很少,此时的苷所表现出来的极性,也不会很大;假如苷元本身极性就比较大,上面又连了很多的糖,最终所形成的苷的极性肯定也会非常大。因此,苷的极性的大小,是由苷元的极性和苷中糖的极性两部分综合作用以后,所表现出来的一种性质。因此在分析苷的极性的大小的时候,一定要分析组成这个苷的苷元的极性如何,糖的极性如何。C-苷,在亲脂性或亲水性的溶剂当中,它的极性都不是特别的理想,这是它与其它苷类化合物一个显著的区别。苷类化合物因为在分子结构中都有糖,苷类化合物都会表现很强的旋光性,而苷元可能会表现旋光性,也可能没有旋光性,有没有旋光取决于分子结构当中,是不是存在手性碳原子,是不是存在对称的因素,因此需要具体的结构作具体的分析。二、苷键的裂解1.酸催化水解苷键具有缩醛结构,易为稀酸催化水解。反应一般在水或稀醇溶液中进行。常用的酸有盐酸、硫酸、乙酸、甲酸等等。其机制是苷原子先质子化,然后断键生成阳碳离子或半椅型中间体,在水中溶剂化而成糖。(1)按苷键原子不同,酸水解的易难顺序为:N-苷O-苷S-苷C-苷。(2)吡喃糖苷中吡喃环的C-5上取代基越大越难水解,因此五碳糖最易水解,其顺序为五碳糖甲基五碳糖六碳糖七碳糖。如果接有-COOH,则最难水解。(3)氨基糖较羟基糖难水解,羟基糖又较去氧糖难水解。(4)呋喃糖苷较吡喃糖苷易于水解,酮糖较醛糖易水解。2.碱催化水解仅酯苷、酚苷、烯醇苷和-吸电子基取代的苷等才能被水解。3.酶催化水解酶催化反应具有专属性高,条件温和的特点。常用的酶有转化糖酶、麦芽糖酶、杏仁苷酶和纤维素酶等。转化糖酶:-果糖苷水解;麦芽糖酶:-葡萄糖苷水解;杏仁苷酶:一种-葡萄糖苷水解酶,专属性较低,水解一般-葡萄糖苷和有关六碳醛糖苷;纤维素酶:-葡萄糖苷水解酶。pH条件对酶水解反应是十分重要的,例如:芥子苷酶水解芥子苷,在pH 7时酶解生成异硫氰酸酯,在pH 3-4时酶解则生成腈和硫黄。三、苷类的显色反应糖的显色反应中最重要的是Molish反应。苷元的结构多种多样,Molishh试剂由浓硫酸和和-萘酚组成。可检识糖和苷的存在。苷类化合物由苷元和糖两部分组成,故苷类化合物能发生相应的苷元和糖的各种显色反应。硫酸兼有水解苷键的作用,生成的单糖在浓硫酸的作用下,失去3分子水,生成具有呋喃环结构的醛类化合物。由五碳糖生成的是糠醛,甲基五碳糖生成的是5-甲糠醛,六碳糖生成的是5-羟甲糠醛。这些糠醛衍生物和许多芳胺、酚类可缩合成有色物质,借此来检识糖和苷类化合物的存在。A型题:用于检识化合物中是否含糖的结构单元的显色反应是()A.Keddle反应B.Legal反应 C.Molish反应D.Liebermann-Burchard反应E.Raymond反应答疑编号111030101正确答案CX型题:能与Molish试剂成阳性反应的化合物有()A.山萘酚B.芦丁C.芹菜素-7-O-葡萄糖D.木犀草素-7-O-葡萄糖E.橙皮苷答疑编号111030102正确答案BCDE B型题:A.三氯乙酸反应B. Mol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新版四年级上册科学科技创新教育计划
- 救援训练基地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5年医药销售代表面试宝典与模拟题解答
- 八年级综合实践多元评价实施计划
- 2025年书法爱好者初级水平测试模拟题集及解答
- 自动化生产线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2025年宫灯智能光控设计师认证考试模拟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年入门必-备心理咨询师资格认证考试模拟题集及答题技巧
- 2025年大数据分析行业面试宝典与模拟题解析
- 2025年初级律师法律文书写作模拟题及指导
- 加油、加气、充电综合站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5保密协议范本:物流行业货物信息保密
- 塔机拆卸合同范本
- 2024-2025学年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四年级(下)期末数学试卷
- 《煤矿安全规程(2025版)》知识培训
- 2025秋数学(新)人教五年级(上)第1课时 小数乘整数
- 半导体行业面试问题及答案解析
- 《数字技术应用基础模块》技工中职全套教学课件
- 房屋拆除专项施工方案(3篇)
- AutoCAD电气工程制图 课件 项目1 低压配电柜的绘制与识图
- 2025至2030年中国绿色船舶行业发展前景预测及投资方向研究报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