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四老爷 祥林嫂 鲁迅.doc_第1页
鲁四老爷 祥林嫂 鲁迅.doc_第2页
鲁四老爷 祥林嫂 鲁迅.doc_第3页
鲁四老爷 祥林嫂 鲁迅.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鲁四老爷 祥林嫂 鲁迅 我是一名“80后”,与很多小孩不同的是从小喜欢沪剧。人家是在“奥特曼、圣斗士星矢”的打斗中长大,当然,这些我也看,但是在我的童年中更多的是 “雌老虎”与“毒夹剪”的声音。02年看了一场钱惠丽和单仰萍的大剧院红楼梦,从此便迷上了越剧!小时候奶奶辈们偶尔会提及“祥林嫂”这个名词,但是那时的我不明白!到了高中后我们读到了一篇课文祝福,重新认识了她!袁雪芬作为当时越剧的改革领军人,把此小说搬上了越剧舞台!在我们看来,她是成功的,是伟大的!而在当时的人看来,或许有批判,有反对!可惜的是袁雪芬没有把这种精神传给当今的越剧演员,当今的越剧界乃至戏曲界缺少的正是当年的袁雪芬!现在戏曲界多的是鲁四老爷和祥林嫂,没有鲁迅!我觉得这三者的关系,一个是施压者,一个是实行者,一个是觉悟者!老一辈的艺术家们经常会对青年演员说“希望你们有所创新” “希望你们能出现新的流派”,而青年演员说的最多的是“老师的作品永远是经典”,“我们要更好地继承和发展”。事实上,你们做到了继承,但没发展!在我的印象中,戏曲从90年代开始就不景气了,为什么?我个人认为社会在发展,而戏曲在原地踏步!无非就是徐玉兰退休了,来了个钱惠丽,将来钱惠丽退休了,顶上个杨婷娜。三代人重复一个作品红楼梦,而且,这部戏永远是上海越剧的代表,没有新的作品替代!而电影,从第一部彩色电影梁祝到今天的变形金刚3,可以说她的变化是翻天覆地的!不可否认,电影和戏曲是存在区别的,而且很大!但是不是说要戏曲去向电影发展,而是向她学习,学习她的营销方式,学习她的思路!许多戏曲人经常会抱怨,付出与收入不成正比,很重要的一点我觉得因为你在付出的同时还在犯一个错误,那就是一代一代人是在复制,只是在复制!所以你只能落后!我们是生活在当代的,可能很少有人会考虑这个问题。当今社会是一个快节奏的社会,也是一个多元化的社会!尤其是在上海!有一个问题我一直想不明白,为什么戚雅仙、吕瑞英、张云霞、金采风不称为“袁派花旦”呢?而方亚芬、陶琪、华怡青永远都是“袁派花旦”呢?是这代人真的不如上一代人吗?大部分的戏,除了词不同,曲千变一律,唱来唱去这几句腔,然后台下观众一片掌声!看上去很成功,很风光,但是你想过没,你就不能发展一下吗?这是在为你鼓掌还是在为你的老师鼓掌?你就一辈子愿意做别人的影子吗?有个问题应该考虑一下,你老师的老师是谁?他(她)是怎么创造自己的流派的?也是不断地复制吗?电影的前景是可观的,戏曲的未来是悲哀的,同为表演艺术,为什么会走到今天这个地步呢?值得反思!我觉得戏曲人最大的弊病就是“阳春白雪”,也就是说有点“闭关锁国”的味道,只认为自己的是好的,自己的才是艺术,可是有哪个艺术能离开生活呢?能离开时代呢?你在打造艺术的同时你有想过社会在发展吗?有想过时代在进步吗?同时,戏曲的票房没有一个正规的营销策略!除了京、昆享受政府补贴以外,大部分剧种的售票方式是“关系式”的,这也是戏曲和电影最大的区别之一。排练一台戏,就像生产一个产品,前期的市场调查很重要。市场有需求了,你再生产,而不是只是凭着演员的个人意愿来“生产”剧目。举个例子,上越排了韩非子和虞美人,其实在他们前面已经有赵氏孤儿了,光从服装上来讲已经有点审美疲劳了,再加上故事与唱腔没有新意,对戏迷来说不会流连,对“非戏迷”来说也无法吸引!7月25日,逸夫舞台上演了传统越剧碧玉簪。听到更多的就是“老戏让人回味无穷”。一直站在老戏那边的,我就认为他们是“鲁四老爷”,一旦你有新的举措,他们就会批判你、贬低你!他们守着的永远是那些老戏!但事实上,很多老戏用现在的审美观去审视她已经不那么经典了!就拿碧玉簪来说,本身这个故事当李秀英盘问王玉林的时候,这个误会就已经可以解开了,或许故事可以朝另一个方向展开了,用3小时来表达这样一个看起来很牵强的故事,节奏显得有些拖沓了,你怎么来吸引现代观众呢?包括王玉林的性格转变,我觉得前、后有点突兀,或许可以再有些铺垫,使这个人物更丰满一点!当然演员的表演是不错的!或许有人会批判我的这些看法,还有人说“电影是快餐,戏曲是大餐,科学证明许多快餐前面还要加垃圾两字!”,我也不知道这个科学证明是怎么科学,怎么证明的!电影的票房可以有几个亿,而一场戏曲演出能达到一万的票房已经算很不错了!一台戏从投资到收回成本,是需要多么漫长的一段时间!那么到底是“快餐”受欢迎呢还是“大餐”受欢迎?现代戏曲人大部分都是“祥林嫂”,不愿演通俗,不敢创新,为什么呢?一味地追求自己心里的“艺术”,还要有市场,这显然是鱼和熊掌。事实证明现代戏曲人也打造不出“鲁四老爷”心中的“艺术品”。市场和艺术是两个相背的端点,你要注重戏曲的艺术性的,那么你就没有大众的市场,你要有市场的,那么你不能阳春白雪!大众市场是你要去营销,营销必须要市场需求!而艺术一般都是喜欢她的人来追随她,就像古董和画一样。虽然是小众市场,但是从来不会做一些让别人去喜欢她的宣传,因为她是艺术!而戏曲,对人民说的最多的还是“希望更多的人能喜欢戏曲”!这个不是你希望了就能实现的,是要靠你的努力和能力的!戏曲一开始的形成就是给人娱乐的,表演也是艺术!通俗并不代表庸俗!其实我觉得越剧救风尘是一个很现代的戏,节奏快,故事性强,同时也富有教育意义!也是能吸引“非戏迷”的现代化越剧!但“鲁四老爷”对她有颇多的批判,也不知道为什么?其实很多时候我们真要理性地去了解和分析这个市场,除非你想做博物馆艺术!说了这么多,似乎有点凌乱,一个我觉得现代的戏曲人缺少把戏曲和时代相结合的举措!还有一个戏曲人太多地去重复老师们的作品,这个是原地踏步,也是退步!第三个,你是要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