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安溪圆潭茶博园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目 录第一部分、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及附表:文字部分1、 前言1.1工程概况1.2岩土工程勘察等级1.3勘察工作依据1.4勘察目的和要求1.5勘察工作实施2、场地岩土工程条件2.1周边环境条件及地形地貌特征2.2岩土层特征及分布2.3地基土分析和选定3、场地水文地质条件3.1地下水类型及动态变化规律3.2地层渗透性及富水性3.3场地水的腐蚀性评价3.4场地土的腐蚀性评价4、岩土工程分析及评价4.1场地地震效应分析评价4.2 场地稳定性及适宜性评价4.3建筑地基基础方案分析评价5、地下室基坑开挖支护方案分析5.1 基坑概况及周边环境条件5.2 基坑开挖与支护方案5.3地下室抗浮设计5.3基坑降排水5.4渗透变形及基底隆起回弹6、设计施工及其注意事项7、结论与建议:附表部分附表 1 勘探点一览表1张附表 2 物理力学指标统计表2张附表 3 标准贯入试验成果表4张附表 4 重型动探试验成果表7张附表 5 超重型动力触探实验成果 7张附表6 饱和砂土液化判别1张附表 7 水质分析报告3张附表 8 易溶盐分析报告1张附表 9土工试验成果总表6张附表 10 e-P压缩曲线张附表 11 抽水试验综合成果图表1张 第二部分、工程地质平面图、剖面图与钻孔柱状图No.1勘探点平面位置图1张No.2-0工程地质剖面图图例1张No.2-1No.2-15 工程地质剖面图15张No.3-1No.3-30钻孔柱状图30张附件:一、安溪圆潭茶博园场地剪切波速测试及评定工作报告安溪圆潭茶博园岩土工程勘察报告1、前言1.1工程概况拟建的安溪圆潭茶博园地块项目由恒禾置地(安溪)发展有限公司投资建设,设计单位为上海建筑设计研究院。受业主委托,我司承担了该工程的详细勘察工作。根据建设单位提供的总平面图(详见勘探点平面位置图附图No.1),拟建场地位于泉州市安溪县城参内乡圆潭村,场地红线控制性角点坐标分别为:A(x=2773070.565、y= 621241.100)、B(x=2773039.345、y= 621457.354)、C(x=2772827.574、y= 621505.036)、D(x=2772724.661、y= 621389.237)。本次勘察为拟建项目为9栋23层低层建筑,建筑占地面积10477m2,建筑面积:5778 m2。场地内各拟建物的位置详见勘探点平面位置图(图号为N0.1),拟建建筑物的主要数据和特点见下表: 建筑物的主要数据特点 附表1楼号室内地坪标高(m)层数高度(m)地下室基础型式结构类型对沉降敏感程度变形允许值荷载设计值沉降差倾斜A1-14A1-18A1-2544.80231112m半层拟定桩基础框架敏感0.002l0.0047500kN/柱备注1、本报告内各处标高数值均为黄海高程。2、地下室内底板标高为41.80m.基础埋深3m3、承台厚度暂定1.0m.根据各拟建物的工程规模、拟建建筑物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乙级,桩基础设计等级为乙级。根据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本工程的抗震设防类别为丙类,地震作用和抗震措施均应符合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1.2岩土工程勘察等级 拟建建筑物工程重要性等级为三级;场地地形地貌简单、无不良地质作用、地质环境已遭到一般破坏、地下水埋深在基础埋深以上,为中等复杂场地,场地等级为二级;地基岩土层场地内分布填土和液化砂土,地基等级为二级(中等复杂地基),根据省标岩土工程勘察规范(DBJ13-84-2006)第3.2.2条及国标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第3.1.4条判定,本工程岩土工程勘察等级为乙级。1.3勘察工作依据工程勘察合同及勘探孔平面布置图要求;国家标准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2008年版);行业标准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行业标准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行业标准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99);福建省标准岩土工程勘察规范(DBJ13-84-2006);福建省标准建筑地基基础技术规范(DBJ13-07-2006);福建省建筑工程施工图文件设计深度及说明要求(建筑工程勘察部分);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1.4勘察目的和要求本次详细勘察的目的是通过现场钻探和测试工作,对场地工程地质条件作出评价,为拟建工程施工图设计提供岩土工程资料和依据。本勘察阶段设计单位提出的技术要求如下: 1、 查明拟建建筑范围内各土层岩土的类别、结构、厚度、坡度、工程特性、计算和评价地基的稳定性和承载力;2 、查明不良地质现象的成因、类型、分布范围、发展趋势及危害程度,提出评价与整治所需的岩土技术参数和整治方案建议 ;3、了解场地土中是否有孤石存在,了解场地内是否有暗滨、塘、池、井等分布,了解构造发育情况,分析它们对工程的影响程度;4、提出场地地震设防烈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设计地震分组和设计特征周期;5、评价场地所处的有利、不利或危险地段;6、划分场地土类型和场地类别,分析预测地震效应,并对饱和砂土或粉土进行地震液化判别,提出合理的抗液化措施的建议;7、对与工程建设有关的环境条件,应进行调查,对周边环境不利影响的分析;8、查明地下水的类型及埋藏条件,判别土和水对检出材料的腐蚀性,提供抗浮设计水位;9、对可提供采用的地基基础设计方案进行论证分析,提出经济合理的设计方案建议;提供与设计要求相对应的地基承载力及变形计算参数,并对设计及施工应注意的问题提出建议; 10、施工过程中,因挖方、填方、堆载和卸载等对拟建场地稳定性的评价,对周边环境不利影响的分析; 11、提供中间资料,对钻孔完工后妥善回填。1.5勘察工作实施1.5.1勘探方法根据上述要求,确定本次勘察采用钻探、标准贯入试验、圆锥动力触探实验和现场取岩土、水试样作室内试验以及场地剪切波速测试相结合的方法,综合评价场地岩土工程条件。1.5.2勘察工作量及实施情况(1)勘探点布置:本次详细勘察由设计单位布置钻孔,根据设计院提供的钻孔平面布置图,编号zk1zk51。本工程各勘探点是沿拟建建筑物的角点及边线和中心布置,钻孔间距一般小于30米。各孔位置详见勘探点平面位置图(附图No.1)。在所布置的30个勘探孔中,选取15个勘探孔为控制性钻孔兼取土、原位测试技术孔(其中取土孔为12个占总孔数的1/3以上),其余15个勘探孔为一般孔。根据甲方及设计单位所提供的单柱承载力值,故将钻孔深度控制如下:控制孔进入桩端持力层不小于10米或进入强风化岩层不小于5米,一般性孔应进入桩端持力层不小于5米或进入强风化岩层不小于3米。孔深根据现场确定。 (2)勘探点放样:勘探点测放依据甲方提供的红线控制点A(x=2773070.565、y= 621241.100)、B(x=2773039.345、y= 621457.354)作为测量基准点。依工程勘探点平面布置图,利用计算机技术求解出各钻孔的坐标,现场采用全站仪施测。坐标系统为北京54坐标系,高程为1956年黄海高程。(由于控制点位于图幅以外,故勘探点平面图上为标注) (3)钻探工作:现场钻探采用2台XY-1A型液压岩芯钻机,地下水位以上采用干钻,水位以下采用泥浆护壁钻进。在砂粒状强风化花岗岩及以上地层中使用合金钻头,碎块状强风化岩及中风化花岗岩使用金刚石钻头回转钻进,全断面取芯。钻探施工原则上按建筑工程地质钻探技术标准(JGJ87-92)执行,岩土分类定名按省标岩土工程勘察规范(DBJ13-84-2006)行。(4)原位测试:本次勘察采用标准贯入实验及圆锥型动力触探实验;标准贯入实验试验方法采用自动脱钩自由落锤法,严格按标准贯入试验操作规程执行。本次勘察除杂填土、卵石、碎块状强风化及中风化基岩层中未要求做标贯试验,其它岩土层均要求进行标贯试验。圆锥型动力触探采用自动落锤装置,严格按圆锥型动力触探试验操作规程执行,本次勘察仅对卵石层进行实验。(5)试样采取:在素填土、粘性土及残积土中使用厚壁取土器重锤少击法采取原状土样,素填土及粘性土取土间距控制在2.0m以内,残积土取样间距控制在3.0m以内、;在砂层中采取标贯器内扰动样。地表水取2组简分析样,地下水取3组简分析样,地下水以上取2组土的易溶盐分析样。(6)室内试验:室内土工试验按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50123/1999)执行。原状土样试验项目为:含水量、重度、比重、液限、塑限、压缩、直剪;残积土、砂土增做颗粒分析试验;地下水试样做水质简分析,地下水位以上土做易溶盐分析。 (7)剪切波速测试:本次勘察在场地内选择3个钻孔进行波速测试,以评价场地类别。(8)抽水试验:为了解地层渗透性,选择场地内2个孔进行含水层稳定性抽水试验。(9)地下水观测:各孔均对初见水位、稳定水位进行观测。(10)完成实物工作量现场勘探野外施工测试于2010年9月5日至2010年9月22日进行。完成的各项实物工作量详见下表2。勘察工作量汇总表 表2勘察项目工作量单位勘察项目工作量单位测放勘探点30个室内试验土工常规19组钻 探596.40/30m/孔颗粒分析42组原位测试标贯试验118次易溶盐分析2组重型动力触探37.00米超重型动力触探38.80米水质简分析5组取试样原状土19组扰动样42组取水样5组波速测试60/3米/孔地下水位观测30孔抽水试验1孔2 场地工程地质条件2.1场地周边环境及地形地貌特征本工程场地位于泉州市安溪县参内乡圆潭村,场地北侧为空地外围为新安路,东侧为拟建二期建设用地,西南侧靠近西溪护堤,距离西溪护堤约20m,西溪水位标高约在38m。拟建物场地内无任何建筑,地貌属冲洪积一级阶地地貌,场地地势较平坦、开阔,后回填整平成现在在的建设用地,现地面黄海高程在39.7944.74m,场地较为平坦。2.2 岩土层特征及分布根据本次钻探资料,在钻孔揭露深度范围内,场地地层分为第四系土层和下伏基岩两大类,各类岩土层分类依据省标岩土工程勘察规范(DBJ13-84-2006)。覆盖土层主要为第四系土层:人工填土杂填土-1、素填土-2.,全新统冲洪积泥质粉细砂-1,上更新统含卵石中粗砂-2、及卵石,第四系残积砂质粘性土;下伏基岩:场地基岩为燕山期花岗岩(52(3)),按其风化程度及力学强度,钻孔揭露深度内为全风化花岗岩、砂砾状强风化花岗岩-1、碎块状强风化花岗岩-2。上述各岩土层的分布和厚度变化情况详见工程地质剖面图(附图No.2-12-15)、钻孔柱状图(附图No.3-13-30)。现将各岩土层的岩性、分布规律概括描述如下:-1杂填土(Q4ml):褐黄色,稍湿,松散,填料主要以建筑垃圾及生活垃圾为主,局部夹有少量碎石及少量块石,回填时间较短,回填时未经碾压处理,该层为软弱土,厚度较大,工程力学性质差,未经处理不能作为拟建建筑物浅基础持力层。场地层场地内16孔有揭露,钻孔揭露厚度0.811.10m,层底黄海标高在33.3342.57m。-2素填土(Q4ml):褐黄色,稍湿,松散,填料主要为粘性土为主含有少量碎石,局部地段填料以花岗岩块石为主,回填时间较短,回填时未经碾压处理,该层为软弱土,厚度较大,工程力学性质差,未经处理不能作为拟建建筑物浅基础持力层。场地层场地内局部未揭露,层厚1.78.40m,层底黄海标高在34.9937.64m。-1泥质粉细砂(Q4al+pl):褐黄、褐灰色,松散,饱和,主要以石英质粉细砂为主成,含约2035%泥质,分选型较好,该层分布不甚均匀,大部分厚度变化不大,一般较薄,但局部厚度较大,为饱和液化砂土,工程力学性质较差,属中等偏低强度,未经处理也不宜做为拟建建筑物的浅基础持力层。场地大部份钻孔揭露到该层,层厚0.52.20,层顶黄海标高在34.99m。-2含卵石中粗砂(Q4al+pl):褐黄色,饱和,松散稍密,粗砂粒含量5060%,中、细砂含量在2030%,含约1020%卵石,卵石粒径约28cm。该层中等强度、中等压缩性地基土,工程性质较好,但层厚较薄,水平方向分布不稳定,也不宜做为拟建物基础天然地基基础持力层。场地大部分钻孔均揭露到该层,层厚0.43.9m,层顶黄海标高在33.2936.43m。卵石(Q3al+pl):灰黄色,饱和,稍中密,卵石含量5060%,卵石间充填3040%细砾和粗砂,泥质含量1015%,卵石母岩成分多为为花岗岩,粒径多60150mm,局部含有漂石,粒径大于200mm,磨圆较好,多呈次圆状,分选差,级配良好。该层属高强度、低压缩性土,工程性能好,厚度较大且分布稳定,可作为拟建建筑物持力层;但该层富水性好,且与西溪连通,基槽开挖时涌水量大,降水困难,止水成本较高。所有勘探孔均揭露到该层,层厚3.48.3m,层顶黄海标高在31.9136.34m。残积砂质粘性土(Qel):褐黄、灰黄色,硬塑,湿,主要由长石风化的次生粘土矿物和少量云母、石英颗粒组成,其中粒径大于2mm的石英颗粒含量515%,母岩为花岗岩,略具残余结构强度,浸水扰动极易软化崩解。该层仅控制性钻孔揭露,局部地段有缺失,层位稳定性一般,具中等强度、中等压缩性,属工程性能较好的土层。仅控制性钻孔揭露到该层,层厚2.15.3m,层顶黄海标高在28.1729.26m。全风化花岗岩:褐灰色、灰白色,岩石风化剧烈,组织结构基本破坏,主要矿物成份长石多已风化成次生粘土矿物,黑云母风化成绢云母,仅见部分石英颗粒,局部结构可辨,有残余结构强度,网状裂隙极发育,岩芯呈坚硬土状,遇水扰动易软化崩解,岩质极软、极破碎,岩石基本质量等级为V级,该层层位稳定,但局部地段缺失,工程地质性能较好,具有较高 强度,中低压缩性,无软弱夹层、空洞。 仅控制性钻孔揭露到该层,层厚1.404.20m,层顶黄海标高在23.2128.80m。-1砂砾状强风化花岗岩:褐灰色、灰黄色,岩石风化强烈,组织结构大部分破坏,但中粗粒花岗结构较清晰可辨认,主要成份为长石风化的次生粘土矿物和石英,少量云母,残留少量原岩硬核,岩芯呈砂砾状,岩质软、极破碎,岩石基本质量等级为V级。该层仅控制性钻孔揭露,层厚在2.78.4m,层顶黄海标高在20.3125.30m。-1碎块状强风化花岗岩:褐灰色、灰黄色,岩石风化较强烈,组织结构部分破坏,中粗粒花岗结构。.理裂隙极发育,岩芯破碎,呈碎块状,轻击易碎,岩石基本质量等级为V级该层埋深较大,不宜作为本工程的基础持力层。 仅个别控制性钻孔揭露,由于孔深限制,均未钻穿,揭露厚度为3.004.00m,层顶黄海标高在17.6722.00m2.3地基土参数分析和选定2.3.1岩土参数的统计各岩土层物理力学指标及标贯成果,重型、超重型圆锥型动力触探试验成果等均按国标(GB50021-2001)进行数理统计,统计结果详见报告书附表3、附表4、附表5。在钻孔柱状图中所标注标贯击数为实测击数,其余各处均为修正后击数。有关地基土物理力学性质及原位测试统计结果见表3。主要岩土参数建议根据上述统计结果,并结合地区经验,确定了场地各岩土层主要物理力学性质指标标准值、天然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k,及桩基设计参数qsia、qpa值(见表3、表4、表5)。现对各岩土参数取值依据说明如下:1、素填土、及残积土层天然含水量、液性指数、天然孔隙比、粘聚力、内摩擦角及各岩土层标贯击数均按统计标准值采用,填土层的动探击数按单孔击数平均值的统计标准值采用。2、素填土、残积土天然重度按统计平均值采用,其余各层天然重度参照地区经验确定。3、素填土、残积土层压缩性指标均按统计平均值采用;全、强风化岩的变形模量根据标贯试验、岩土特性、结合地区性工程勘察经验综和确定。4、岩土层地基承载力特征值的建议和使用条件场地岩土层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建议:杂填土根据土层密实度,结合地区经验确定;素填土根据室内土工试验参数、原位测试数据经统计分析后,再结合地区经验综合评价地基承载力特征值的建议值;砂土层根据标贯试验,结合地区经验确定;卵石层根据重力触探及结合地区经验确定;残积土和风化基岩(全、强风化基岩)是根据标贯测试数据,结合地区经验综合评价后确定地基承载力特征值。碎块状强风化岩是根据地区经验确定。岩土层主要物理力学指标统计表 表3 指标 项目岩土名称天然含水量天然重度液性指数天然孔隙比压缩系数压缩模量直接快剪标贯击数重型动力触探超重型动力触探ILea1-2Es1-2粘聚力内摩擦角NN63.5N120%kN/m3MPa-1MPac击击击杂填土-1 3.7素填土-233.817.610.671.0390.464.5118.4019.904.02.0泥质粉细砂-16.7含卵石中粗砂-25.1卵石8.18残积砂质粘性土24.4017.930.300.8060.306.0426.722.219.5全风化花岗岩33.2砂砾状强风化花岗岩-153.4碎块状强风化花岗岩-2备注1、e、I L、c、N为统计值标准值;、a0.10.2、E S0.10.2、为统计值平均值。2、 3、带*为经验值。岩土层设计参数建议值表 表4 指标 项目地层名称及代号天然重度承载力特征值压缩模量变形模量粘聚力内摩擦角土锚极限摩阻力标准值抗拔系数渗透系数fakEs0.10.2EocwqikkN/m3kPaMPaMPakPa度kPacm/s杂填土-118.03.55.015.020310-3素填土-217.64.510.020.025810-3泥质粉细砂-118.01206.08.05.020.0400.751.510-3含卵石中粗砂-219.514010.018.0030.0500.602.010-2卵石22.040030.045.0040.02000.55810-2残积砂质粘性土18.023010.022.026.022.0600.70410-5全风化花岗岩20.035015.028.025.028.0800.65810-5砂砾状强风化花岗岩-121.545025.035.028.030.01000.6110-4碎块状强风化花岗岩-222.580035.045.030.035.01200.55610-4桩基设计参数建议值表 表5 指标 项目岩土名称冲、钻孔灌注桩预应力管桩(锤击式)qsikqpkqsikqpkkPakPakPakPa杂填土-12025素填土-22530泥质粉细砂-13035含卵石中粗砂-24055卵石9050001007000残积砂质粘性土702000803500全风化花岗岩802700955000砂砾状强风化花岗岩-19035001007000碎块状强风化花岗岩-21106500130(备 注:1、qsik:桩侧阻力极限值; qpk:桩端阻力极限值;侧阻力及端阻力的特征值可取极限值的1/2。备注2、.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2008年版)表4.4.3条计算,泥质粉细砂液化折减系数按1/3进行折减;含卵石中粗砂dL10m,液化折减系数按2/3进行折减。) 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使用条件:场地岩土层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为地基土应力应变曲线线形变形段所对应一定的变形量的应力值,所对应的变形参数可用于设计变形计算使用;不适用地震作用下的荷载;土层处于天然状态下,未受施工扰动及地表水浸泡作用等因素影响;无软弱下卧层;各岩土层地基承载力特征值适用于基础埋深不大于0.50m 、宽度不大于3.0m,否则,需进行深宽修正。5、人工填土为新回填土,尚未完成自重固结,在沉桩过程中应考虑其因固结压缩而产生的负摩阻力,根据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5.4.4-1条,其负摩阻力系数n值取0.353、场地水文地质条件3.1、地下水类型及动态变化规律3.1.1地表水特征:本场地地表水主要为场地内东北侧养殖池塘、及南侧西溪。勘察期间测得西溪水面高程约39.6m,养殖池塘水面高程约40.00。丰水期西溪水位将上升0.81.20m,干旱期水位将下降0.40.9m。3.1.2场地地下水类型根据钻孔揭露的场地地层分布特征,场地内岩土层渗透性能有较大差异。场地地下水主要由两种类型的地下水组成:赋存和运移于填土层中的潜水和泥质粉细砂层及含卵石中粗砂,卵石层孔隙中的孔隙潜水;以及残积土、风化岩层的孔隙网状裂隙潜水承压水(风化带中局部渗透性突变部分为承压水)上述各含水层基本相互连通。由于西溪河内设有水坝,拟建场地位于西溪河水坝上游,场地内地下潜水受西溪河水位变化影响较大。因此在西溪河蓄水期,场地内地下水主要接受西溪河的侧向径流补给,其次是通过大气降水补给;在泄洪期,场地内孔隙潜水主要向西溪河侧向渗流排泄,其次通过大气蒸发排泄。3)实测地下水位及动态变化本次勘察实测地下水初见水位埋深2.704.60m,稳定水位埋深2.404.30m(黄海高程37.3940.44m)。地下水受季节变化影响较大,勘察期间正值雨水期,基本代表全年正常水位,实测稳定水位基本标高37.3940.44m。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干旱季节水位将下降约0.70m,丰水期水位将上升0.9m左右,年变化幅度在1.50m左右。3.2、地层的渗透性及富水性3.2.1、地层的渗透性依据钻孔揭露的地层资料,结合本地区的工程实践经验,场地内的杂填土-1、素填土-2、泥质粉细砂-1、含卵石中粗砂-2及卵石层属于透水强透水层,水量丰富,为主要含水段;残积砂质粘性土砂砾状强风化花岗岩-1层呈渐变关系,渗透性具有自上向下增强的趋势,但总体均属于弱透水层(-1层局部可能为透水层),水量不大;碎块状强风化-2层渗透性能受控于其裂隙性质及发育程度,从勘察接示情况看多属于闭合性裂隙,渗透性差,水量不大,但不排除局部张性裂隙、水量较丰富的可能性。3.2.2、抽水试验(计算及曲线图鉴附表)为进一步了解基础施工影响范围内的地层综合透水性能,以指导基础、基坑工程排水、防水设计。勘察时选择zk27孔位置对填土层、泥质粉细砂-1、含卵石中粗砂-2及卵石层进行稳定流量抽水试验,测得场地内主要透水层的渗透系数K在7.58.33md之间,平均值K=7.0md=8.110-3cms。3.3场地水的腐蚀性评价本次勘察取得场地地表水样及地下水样各3组作腐蚀性分析(详见附表5)。根据场地环境地质条件,该场地环境类别为类,地下水按地层渗透性类型属A型。按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表12.2.2-112.2.2-4标准进行判定。水的腐蚀性评价表见表6。 地下水的腐蚀性评价表 表6.1评价对象 样 点 与评 价 指标与条件各采样点分析结果(单位:mg/l)判定标准(mg/l)腐蚀性评价Zk7Zk9Zk21混凝土环境类型(类)SO42-6.157.306.92300微腐蚀性Mg2+1.561.851.752000微腐蚀性NH4+1.101.200.90500微腐蚀性总矿化度218.37237.05210.4420000微腐蚀性地层渗透性(A类)pH值7.056.717.446.5微腐蚀性侵蚀性CO218.308.807.4815-30微腐蚀性砼结构中钢筋CI-(干湿交替)2.05.04.0100微腐蚀性CI-(长期侵水)2.05.04.010000微腐蚀性根据表6.1中的3组地下水样分析成果进行腐蚀性评价表明: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有微腐蚀性,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在长期浸水条件下及在干湿交替部位均有微腐蚀性。根据省标岩土工程勘察规范(DBJ13-84-2006)第12.8.6条,SO42-CI-500,场地地下水对钢结构具有微弱腐蚀性。 地表水的腐蚀性评价表 表6.2评价对象 样 点 与评 价 指标与条件各采样点分析结果(单位:mg/l)判定标准(mg/l)腐蚀性评价西溪水池塘水混凝土环境类型(类)SO42-6.927.68300微腐蚀性Mg2+1.751.942000微腐蚀性NH4+0.801.00500微腐蚀性总矿化度10.1082.4220000微腐蚀性地层渗透性(A类)pH值6.836.306.5微腐蚀性侵蚀性CO26.167.0415-30微腐蚀性砼结构中钢筋CI-(干湿交替)3.07.0100微腐蚀性CI-(长期侵水)3.07.010000微腐蚀性根据表6.2中的2组地表水样分析结果进行腐蚀性评价表明:地表水对混凝土结构有微腐蚀性,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在长期浸水条件下及在干湿交替部位均有微腐蚀性。根据省标岩土工程勘察规范(DBJ13-84-2006)第12.8.6条判定,SO42-CI-500,场地地表水对钢结构具有微弱腐蚀性。2.3.3场地土的腐蚀性评价本场地范围地下水埋深相对较深,地下水水位以上主要分布杂填土-1、素填土-2,对地下水位以上土层取样进行土的易溶盐分析结果(详见附表7)和本报告表7,现按国标进行腐蚀性分析评判,场地土对混凝土结构具有微弱腐蚀性,对钢筋砼结构中的钢筋具微弱腐蚀性。另在场地钻孔zk10、zk14附近分别选择D1、D2两点进行视电阻率测试,测试结果见表8,从测试结果可以看出,地下水位以上的土壤视电阻率大于100.m,地下水位以下的土壤视电阻率小于100.m。依照规范判定:本范围场地土对混凝土结构有微腐蚀性,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有微腐蚀性,对钢结构有微腐蚀性。土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评价 表7取样点指标样品分析结果(单位:mg/l)判定标准(mg/l)综合评价Zk1Zk12对砼结构按环境类型SO42-12.5114.79500微腐蚀Mg2+4.755.215.5(B型)微腐蚀对砼结构中钢筋BCl-5.07.85.5微腐蚀 电阻率测试成果表 表8 极距点号电 阻 率(m)备注a1a2a3a4a5D11051091129889D211211511897844、岩土工程分析及评价4.1、场地地震效应分析评价4.1.1抗震设防烈度拟建场地位于泉州市安溪县参内乡圆潭村,根据闽建设200237号和闽建设200310号文件规定,其场地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0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二组。4.1.2建筑场地类别拟建工程在场地内选取zk1、zk21、zk29等3孔进行地震剪切波速实测,根据国标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2008年版)有关规定进行计算及判定,测试结果见附表9。场地内3个孔20深度范围等效剪切波速在197.53 m/s217.81 m/s之间,判定为中软土场地土类型。根据场地钻孔揭露,场内覆盖层厚度介于350范围内,判断场地类别为类。 拟建工程地震设计分组为第二组,场地类别为类,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 (2008年版)表5.1.4.2确定特征周期为0.40s;有关场地剪切波测试见成果及附件安溪圆潭茶博园场地剪切波速测试报告。建筑场地地震效应评价表 表9测试孔号计算深度等效剪切波速Ves覆盖层厚度场地土类型场地类别特征周期zk120m197.53m/s350m中软土0.40sZk2120m216.05m/s350m中软土Zk2920m217.81m/s350m中软土4.1.3砂土液化及软土震陷判别及处理场地内分布饱和砂土泥质粉细砂-1及含卵石中粗砂-2层,其地质年代为第四系全新世(Q4地层)依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 2008年版)4.3.2条要求需进行进一步液化判别。经采用标贯击数进行液化判别,判断结果在基本烈度为7度,加速度0.10g的地震作用下,该场地有11个孔为中等液化、7个孔为轻微液化、1个孔不液化,平均液化指数为5.64;综合评定液化等级为中等液化砂土。 4.1.4场地抗震地段划分拟建场地原始地貌为冲洪积一级阶地。场地表层人工填土属软弱土,工程地质性质差;下伏冲洪积泥质粉细砂及含卵石中粗砂属软弱土,工程地质性质较差;冲洪积卵石层、残积层、全风化及砂砾状强风化基岩层属中硬土,工程性能较好;碎块状强风属场地属坚硬土或岩石,工程性质好。拟建场地属中软土场地类型,但场地内存在轻微中等液化砂土,但人工填土层较厚。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第4.1.1条标准划分,本场地属对建筑抗震不利地段。4.1.5、砂土液化沉陷消除措施 拟建场地内存在饱和液化砂土层泥质粉细砂-1、含卵石中粗砂-2层,发生强列地震时可能产生液化沉陷,应采取措施消除液化砂土发生液化沉陷的影响。4.2场地稳定性及适宜性评价4.2.1场地稳定性分析拟建场地范围内无断裂构造带穿过,场地内及周边附近不存在滑坡、崩塌、泥石流等重力侵蚀地质灾害;场地基岩由花岗岩构成,不存在岩溶;勘察期间场地周围无大面积开采地下水的活动,场地内未发现地面沉降、塌陷、地裂缝等地质灾害。本场内无任何建筑物,本次勘察期间在勘察深度范围内,除存在较厚的人工填土及泥质粉细砂及含卵石中粗砂饱和液化砂土外,未发现采暗藏的古河道、河滨、墓穴、防空洞、孤石等对工程不利埋藏物,整体场地稳定性较差。4.2.2地基地稳定性分析 拟建场地内土质分布不甚均匀,并存在较厚的人工填土软弱土层,及泥质粉细砂-1、含卵石中粗砂-2饱和液化砂土层,可视为不均匀地基,地基稳定性较差。4.2.3场地适宜性评价由于拟建场地稳定性较差,土质不均匀,地基稳定性差,故拟建场地工程适宜性差,拟建场地应进行地基基础工程处理后方可进行拟建工程的建设。4.3、建筑地基基础方案分析建议4.3.1浅基础方案拟建建筑物A1-14#、A1-18#A1-25#楼为23层低层建筑,结构类型为框架结构,有半层地下室,地下室内底板标高为41.80m。地下室基坑开挖后揭露的地层均为填土层,局部地段揭露为泥质粉细砂(局部地段为填方区,回填厚度约0.52.0m)其承载力较低,土质均匀性差,属高压缩性土层,未经处理不宜作为基础持力层。故不宜直接采用天然的浅基础方案。需考虑采用地基处理或桩基方案。4.3.2桩基础方案4.3.2.1桩基础方案分析1)桩基持力层的选择根据场地岩土层分布及其工程地质条件,拟建建筑物也可采用桩基础,桩端持力层根据拟建物荷重情况可选择卵石层做为持力层。2)桩型方案比选本场地人工挖孔桩施工孔深虽不超过15m,但场地内地下水较丰富,水量较大,且砂层及卵石层中的地下水相互贯通,并与西溪河存在水力联系,降水难度较大,故本场地不宜使用人工挖孔桩。根据本场地钻探所揭露的实际地质情况,桩基持力层为卵石层,在可行的情况下(如可以进入卵石层一定厚度)可采用的桩型可优先可考虑锤击预应力管桩,其次为冲(钻)孔灌注桩,现对(锤击)预应力管桩及冲(钻)孔灌注桩(锤击)预应力管桩进行详细分析。1)锤击预应力管桩优点:机械施工速度快,穿透力强,桩身质量有保证,单桩承载力稳定,较为经济。缺点:噪声污染较大,大面积施工存在明显“挤土效应”,对临近建筑物影响较大;抗水平力能力差。地下水的影响:采用该桩型,地下水对桩身材料的腐蚀评价见第“2.4.3节”。施工条件及成桩可行性分析:场地较为平垣,交通方便,表层承载力满足桩机的正常施工要求。场地内人工填土层局部夹碎石、块石、废弃混凝土等硬质杂物,因其分布范围较广,厚度较大,一般6-8m,预先清除部分填土条件下对沉桩影响不大;地基土中的砂层呈松散状,厚度一般较小,一般23m,局部地段砂层中含有卵石,其厚度在3.0m及以上时对沉桩有较大影响;其下部分布为中密状的卵石,卵石分选性差,粒径较大,一般约615cm,局部粒径大于20cm,对沉桩有一定的困难。对周边环境的影响:打桩过程中存在的“挤土效应”,场地四周均为空地,对周边产生影响小。但对已打的工程桩产生挤压,使之产生偏移、上浮等现象。存在的问题及相关建议:a、场地填土层存在块石及卵石层内存在较大粒径的卵石,在沉桩过程中可能遇到无法穿透情况。当贯入度剧变,桩身突然发生倾斜、位移或有严重回弹、桩顶或桩身出现严重裂缝、破碎等情况时,应暂停打桩,并分析原因,采取相应措施 ,必要时应引孔及对上部填土层进行清除。b、施工过程中应在桩群密集处,或与建(构)筑物距离较近处,设置消荷减压挤土孔,以消减部分超静孔隙水压力和减少挤土现象;c、控制沉桩速度和合理地安排打桩顺序,由中间向四周沉桩,桩群较密集处可实行跳打;d、设置沉降观测点,实施监测,若发现隆起或水平位移过大,应立即停止施工,并通知有关单位,及时提出处理措施;当沉桩过程中明显感觉桩身损坏,应补桩;e、本场地地下水对钢结构有微弱弱腐蚀性,对钢筋砼结构中的钢筋在长期浸水情况下有微腐蚀性,在干湿交潜条件下有微弱腐蚀性。当采用多节管桩时,应执行省标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基础技术规程(DBJ13-86-2007)第5.3.4条规定,管桩接头焊缝坡口根部至焊缝表面的最短距离不应小于12mm,端头板厚度不应小于16mm。锤击预应力管桩以卵石层作为桩端持力层,有效桩长在812m,桩径600mm的单桩极限承载力标准值在2500kN左右。2)冲(钻)孔灌注桩:优点:该桩型穿透能力强,为非挤土桩,能使桩较顺利进入持力层设计标高,同时桩径较大,可获得较高的单桩承载力。缺点:施工质量难控制,常常出现桩底沉渣过厚、桩身缩径、夹泥等问题,影响桩身承载力。其次是施工速度慢,造价较高。应选择施工经验丰富、管理先进的施工队伍施工。同时施工时会出现较多的泥浆排放问题。施工条件及成桩可行性分析:场地表层的地基承载力可满足设备施工。对周边环境的影响:采用此桩型,会产生一定的振动及噪音影响,以及泥浆排放污染环境等问题,考虑到场地附近为城市郊区,振动及噪音的影响不大,但对废浆的排放应采取设置泥浆池等措施进行处理。存在的问题及相关建议:桩身质量不易控制,桩长较大时孔底沉渣清理难度大,施工过程中的废浆排放量大,易污染环境且施工周期相对较长等问题,应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保证桩基质量,主要从以下几点着手:a、选择好施工队伍,正式施工前组织试钻确定合适的施工工艺与设备。b、加强施工管理,严格控制泥浆比重、粘度、钻速、冲程等参数,防止砂层等土层部位的塌孔增加清孔难度。c、本工程成孔深度一般在812m,建议选用反循环工艺进行清渣厚度,应采用多点测定仪或专用测渣仪器测量孔底沉渣,沉渣厚度应满足:端承桩50mm,摩擦桩100mm。d、施工过程中建议注意泥浆排放的处理,建议施工前作好规划,制定相应控制措施,避免随意排放,污染周边环境。e、为发挥和利用桩基承载力,可进行孔底高压注浆处理。冲(钻)孔灌注桩以卵石层作为桩端持力层,有效桩长在812m,桩径1000mm的灌注桩单桩极限承载力标准值在4500kN左右。5)、桩基的沉降变形分析、挤土的锤击预应力管桩以卵石层作为桩端持力层,本地区及桩身测试资料表明,其沉降量一般很小,不超过25mm,满足相关规范的要求。非挤土的冲(钻)孔灌注桩以卵石层作为桩端持力层,其沉降变形取决于桩底的沉渣的厚薄,孔底无沉渣时,其桩端持力层的沉降量很小,可忽略。6)、基础选型根据场地的岩土条件,建议建设单位按工期、造价和施工安全等因素进一步选定,推荐基础选型先后顺序如下:(1)锤击预应力管桩(可行情况下)、(2)冲(钻)孔灌注桩。5、地下室基坑开挖支护方案分析5.1 基坑概况及周边环境条件拟建场地四周空旷,拟建建筑物各设1个半层独立地下室,各地下室占地面积约481,地下室埋深约3m基坑南侧距离场地红线约5.0m,红线外侧约20m为西溪;西侧距离红线约5.0m,红线外侧约23为西溪;北侧及东侧红线外均为空旷场地。基坑侧壁土层多为人工填土,局部为泥质粉细砂,坑底为填土层,局部为泥质粉细砂。据地下室底板埋深及基础埋深,基坑开挖深度一般在2.0m3.0m,局部地段填方0.52.0m,拟建场地具备放坡开挖条件。按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99)第3.1.3条及省标建筑地基基础技术规范(DBJ13-07-2006)第10.1.1条规定,本基坑的侧壁安全等级为三级。5.2基坑开挖与支护方案拟建工程为半层地下室,基坑开挖深度低于现地面约2.03.0m,局部地段需填方0.52.0m,地下室基坑场地四周空旷,基坑开挖可采用放坡形式建议按1:1.01:1.25进行放坡。各侧地层主要为松软人工填土,因此建议在基坑开挖过程中,对该土质边坡坡面采用喷射混凝土护坡。地下室基坑各侧面的地质模型可按相应建筑边线剖面(11、33、44 、1414、15-15)所对应的地层结构确定。5.3地下室防水和抗浮设计根据场地水文地质特点结合本场地地形、地貌特点,地下水补给、排泄条件和水位变化幅度,及建筑室外地坪设计标高,地下室抗浮设计水位建议取历史最高水位取值(黄海高程40.80m)进行抗浮设计和验算。对场地内的地下室,主要是施工期间的临时抗浮稳定性问题,地下室施工中基坑排水工作应到上部结构自重大于地下水浮力时才可终止。并应进行抗浮验算,若浮力大于上部结构(按最不利荷载组合)荷载,需设置抗拔锚杆或抗拔桩,其设计参数采用表9所列参数。该地下室基本位于地下水位以上,地下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汉字绘画课件
- 汉字的艺术魅力课件
- 户口迁移单位介绍信
- 汉字字谜的多媒体课件
- 《英语语言与文化》2019秋冬知到智慧树答案
- 房产销售个人月工作总结
- 通信行业G技术应用前景展望
- 汉字书法课件模板慧字
- 2024年秋新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课件 我上学啦 我上学啦 2.认识新同学
- 2024年秋新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教学课件 第四单元 10以内数加与减 第1课时 猜数游戏
- GB/T 33130-2024高标准农田建设评价规范
- 养老院老人权益保护制度
- 高空作业车安全知识培训
- 航天科技集团招聘 笔试题
- 吉林大学《计算机网络(双语)》2021-2022学年期末试卷
- 《解除保护性止付申请书模板》
- 2024年云网安全应知应会考试题库
- 高层建筑火灾扑救
- 南京大学介绍
- DL-T-255-2012燃煤电厂能耗状况评价技术规范
- 【视频号运营】视频号运营108招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