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下册22《新闻两篇》精品导学案苏教版.doc_第1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22《新闻两篇》精品导学案苏教版.doc_第2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22《新闻两篇》精品导学案苏教版.doc_第3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22《新闻两篇》精品导学案苏教版.doc_第4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22《新闻两篇》精品导学案苏教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付费下载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二十二 新闻两篇(第1课时)【学习重点】1了解新闻的有关特征。2能根据新闻的特征理清内容、结构和体会语言的真实准确。3感受人民解放军排山倒海、所向披靡的气势和一往无前、压倒敌人的大无畏精神。 【预习导学】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溃退( )要塞( )肃穆( )媒体( )2.根据意思写出词语。(1)形容来势凶猛,不可阻挡。( )(2)大海变成农田,农田变成大海。比喻世事变化巨大。( )(3)注视。( ) (4)按照期限。( )3.下列词语中有四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改正。繁荣昌盛 百年苍桑 经久不息 举世瞩目 永栽史册 庄严肃慕 锐不可挡 循序渐进 4.消息一般包括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部分,请比较两则消息,回答问题。(1)两个标题有什么异同? (2)导语在语言表述上有什么不同? (3)请简要说说两则消息主体部分叙述的内容。 【当堂检测】阅读下边的语段,完成58题。(新华社长江前线22日22时电)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1000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20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渡至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地区,24小时内即飞渡过30万人。21日下午五时起,我西路军开始渡江,地点在九江、安庆段。至发电时止,该路35万人民解放军已渡过23,余部23日可渡完。这一路现已占领贵池、殷家汇、东流、至德、彭泽之线的广大南岸阵地,正向南扩展中。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另一方面,这和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国民党的广大官兵一致希望和平,不想再打了,听见南京拒绝和平,都很泄气。战犯汤恩伯21日到芜湖督战,不起丝毫作用。汤恩伯认为南京江阴段防线是很巩固的,弱点只存在于南京九江一线。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我东路35万大军与西路同日同时发起渡江作战。所有预定计划,都已实现。至发电时止,我东路各军已大部渡过南岸,余部23日可以渡完。此处敌军抵抗较为顽强,然在21日下午至22日下午的整天激战中,我已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占领扬中、镇江、江阴诸县的广大地区,并控制江阴要塞,封锁长江。(17)我军前锋,业已切断镇江无锡段铁路线。5这则消息的“电头”是_ ,“导语”部分是第_句(只填序号),主体部分是第_句,导语中揭示我军所向披靡、战绩辉煌的词语是 _ 。主体部分中记录我军节节胜利的史实的一个四字成语是:_ 。6第句中“歼灭”与“击溃”,“占领”与“控制”这两组词在句中能换吗?为什么? _ 7“此种情况“指代什么?在文章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8“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其原因是什么?用自己的语言概述。(30字以内)_ 【拓展迁移】9.下列消息在转述中出现偏差,其画线句是病句,请依据病因提出修改意见。北京晚报2月24日消息 2月28日元宵节当天上午,北京、南京、广州、台北、香港、澳门“两岸四地”的青少年已通过正在天上运行的“希望一号”卫星首次实现业余无线电通联。届时,“希望一号”卫星经过祖国上空,参加活动的青少年和嘉宾在各会场用当地方言相互问候、祝福祖国,借助“希望一号”卫星完成“两岸四地”青少年间的天地对话。第句话语义矛盾,修改意见: 第句话主语不一致,修改意见: 二十二 新闻两篇(第2课时)【学习重点】1.了解香港的历史问题和香港回归的背景。2.通过朗读和对重点语句的品读,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预习导学】1.根据拼音写汉字。 。 2.选词填空。(1)所有国家和地区在香港的正当经济 (权利、利益)将受到法律保护。(2)江泽民说,历史将会记住提出“一国两制”创造性_(设想,构想,想像)的邓小平先生。3.请阅读课文,举例赏析本文结构清晰、详略得当的特点。 4. 请分析这篇新闻表达方式上的特点及其作用。 【当堂检测】5.根据课文内容填空。(1)关于香港政权交接仪式的这则新闻,主体部分突出地叙述了三个内容: ; ; 。(2)主体部分是按照 顺序安排的;主体部分的中心意思是 。阅读下边的语段,完成68题。23时56分,中英双方护旗手入场,象征中英两国政府香港政权交接的降旗、升旗仪式开始。出席仪式的中外来宾全体起立。全场的目光都集中到竖立在主席台主礼台前东西两侧的旗杆上。 23时59分,英国国旗和香港旗在英国国歌乐曲中缓缓降落。随着“米字旗”的降下,英国在香港一个半世纪的殖民统治宣告结束。 这时,距零点只差几秒,全场一片肃穆。 7月1日零点整,激动人心的神圣时刻到来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乐队奏起雄壮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中国国旗和香港特区区旗一起徐徐升起。 全场沸腾了,许多人眼睛里噙满激动的泪花,雷鸣般的掌声经久不息。照相机、摄像机的镜头不停地闪动,记录下这一庄严的历史时刻。6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段文字的内容。 7文中画横线的是对时间的表述语,说说这些写的作用。 8.体会下列加点词语的作用。(1)23时59分,英国国旗和香港旗在英国国歌乐曲中缓缓降落。 (2)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乐队奏起雄壮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中国国旗和香港特区区旗一起徐徐升起。 【拓展迁移】阅读下面这则消息,完成911题。江苏沙钢集团取消庆典捐资两千万建中学张家港电 10月8日,(a)江苏沙钢集团迎来了建厂23周年纪念日。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b)沙钢人取消厂庆活动,(c)出资2000万元,易地新建张家港市锦丰中学,(d)举行建校奠基仪式,为厂庆写下了辉煌的一页。23年来,沙钢从一个净资产仅34万元的作坊式小厂一跃发展成为固定资产超43亿的省级重点企业。沙钢人深深感受到,企业需要人才,经济发展离不开教育。于是他们千方百计挤出资金,支持教育事业,并把厂庆费用转到了学校建设上。9.这则消息的两个标题字号一样大,请根据内容判断哪一个是主标题?为什么? 10.导语中交代“事情的结果”这一要素的句子是( )。(从上文a、b、c、d中选)11. 第2自然段共有三句话,这三句话之间的关系是什么?它们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二十二 新闻两篇(第1课时)1. 2.(1)锐不可当 (2)沧海桑田(3)瞩目 (4)如期 3.苍(沧)慕(穆) 挡(当) 栽(载)4.(1)标题都是主谓结构,都十分概括地叙述了主要事件,都运用修饰语,表达自己的感情;相对来讲,第一则新闻的标题更简洁,第二则新闻的标题更严谨、更具体,不仅交代交接政权的双方,而且交代了地点,形容了气氛。(2)第一则新闻的导语,是一般的写法,以高度概括的语言报道渡江的情况,把主要事件叙述清楚;第二则新闻的导语,写法则不同一般,不仅篇幅较长,而且有较多议论。(3)第一则新闻主体部分详细叙述了三路大军在长达 1000余华里的战线上进行渡江战斗的经过;第二则新闻具体叙述交接仪式举行的全过程。5(新华社长江前线22日22时电) 冲破敌阵、横渡长江锐不可当6 句中的词语都不能互换。“歼灭”指“全部消灭”,“击溃”指“被打击而逃散”,“占领”指“彻底得到”,“控制”指“拥有主动权。”这两组词的后一个在程度上都不如前者深,当然不能互换。7.“此处情况”指代 “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 作用是承上启下8我军锐不可当(或英勇善战) 国民党拒签和平协定 敌军厌战。(此题意思对即可。)9.将“已”改为“将”;“希望一号卫星经过祖国上空”添加介词“当时”,让“参加活动的青少年和嘉宾”成为句子的主语。二十二 新闻两篇(第2课时)1.经历了百年沧桑的香港终于回到了祖国的怀抱。2.(1)利益(2)构想3.(不求面面俱到)除标题外,全文清楚地分为导语、主体、结语三个部分。主体部分根据事件发生的先后,按照时间顺序,有条理地叙述了交接仪式的进程。主体部分具体写交接仪式时突出了三个内容,三个内容之中又用浓墨写了降旗、升旗仪式,着重传达了江泽民主席的讲话,疏密有致,详略得当。关于香港政权交接的背景材料,本文没有单独叙述,而是有机地渗透在导语和主体里,这样写既内容深刻又笔墨经济。4. (不求面面俱到)这篇新闻通篇以叙述为主,在叙述中有时穿插评论,饱含感情。如第3段中的评论“这是中华民族长久期盼的一个瞬间,这是永载世界史册的一个瞬间”,深刻揭示了香港回归的重大意义。又如第12段中,“随着米字旗的降下,英国在香港一个半世纪的殖民统治宣告结束”,这样的评论,表明中国人民任人宰割、受人欺侮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抒发了作者抑制不住的民族自豪感。这些在叙述的基础上作出的点睛式的评论,感情强烈,鲜明地表达了作者的观点,从而增强了新闻的感染力。5.(1)查尔斯王子讲话;降旗、升旗仪式;江泽民主席的讲话 (2)时间顺序和交接仪式的先后 记叙了中英两国政府香港政权交接仪式隆重举行的全过程,表达了香港回归祖国的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并预示着香港美好的未来 6.这段特写了英国国旗和香港旗的降落以及中国国旗和香港特区区旗的升起,人们沸腾的盛况。7.体现报道的真实性、准确性,表现过程的扣人心弦,渲染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