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9-2020年粤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热胀冷缩教案与反思一、教学内容:粤教科技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热胀冷缩一课。二、教材分析:物体受热以后会发生各种变化,这是常常发生在我们身边的现象。本节内容就是要引导学生对身边的事物展开调查,看看物体在受热和遇冷以后会发生什么变化。本课从常见的水、空气和玻璃杯都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中引导学生去探究物体热胀冷缩现象的兴趣。三、知识经验和教法分析: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对物体受热和遇冷后会发生变化有了一定的了解和认识。虽然物体的热胀冷缩是人们生活、生产中经常出现的现象,但对学生来讲是比较陌生的,即使见过类似的现象,也不能从科学的角度解释这些现象。所以,本课采用“探究式”教学模式,并辅助于发现法、演示法、实验法等多种教学方式来组织教学,而学生主要采用观察实验法,指导学生通过眼、脑、手、口多种器官对实验现象进行有意识的认识、分析、探究,找到科学的解释。四、教学目标和能力要求:1、能力培养目标:(1)在学生研究水有热胀冷缩性质的基础上能作出判断:固体和气体有没有这种性质。(2)能够设计实验证明固体和气体也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2、知识与技能:(1)知道热胀冷缩现象,即物体一般在受热以后体积会膨胀,遇冷体积会缩小。(2)能够设计实验证明物体的热胀冷缩变化。(3)知道热胀冷缩现象在生活中的一些常见应用。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在科学学习中能注重事实,克服困难,尊重他人意见,敢于发表不同见解,乐于合作交流。(2)意识到生活中处处有科学,体会科学变化的丰富多彩。(3)意识到科学会给人们的生活带来许多好处,避免许多危害。五、教学准备:烧瓶、细管、铁圈、铁钉、玻璃杯(2个)、木板、水槽、酒精灯、烧杯、弯玻璃管、橡皮塞、滴管、气球、瘪乒乓球、热水、有色水、肥皂水、冰水。六、教学设计和思路:(一)、激趣质疑,探究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1、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见过美丽的彩色喷泉吗?(设计思路:伟大的科学巨匠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课堂教学刚开始,教师就设计彩色喷泉实验,充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形成强大的内驱力,可以很快使学生思维,分析现象,探求奥秘。)2、教师演示实验。实验步骤:(1)在烧瓶内装入有色水。(2)在瓶盖上穿入吊瓶插头和细管。(3)盖好瓶盖。(4)把烧瓶放入空水槽中。(5)在瓶上浇热水。(6)彩色喷泉喷出来了!(注:教师一边演示,一边要讲清楚实验的步骤和正确的操作方法,为学生下一步的动手操作做出示范。)3、请两个学生到讲台上动手实验。你们观察到什么现象?想想为什么会出现这些现象?(设计思路:新科学课程标准中提倡“探究式”教学模式,就是要通过学生动眼、动脑、动手、动口来参与科学探究过程,经历科学发现的过程。)(二)、探究固体的热胀冷缩性质。指导学生按照书本上的方法去动手实验,完成后汇报。(设计思路:本课开头学生研究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是以教师“扶着走”为主,而固体的热胀冷缩性质的研究便是“边扶边放”,学生从课本介绍的方法得到启发,从而会使用两种方法验证固体的热胀冷缩性质,扎扎实实地发展了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三)、探究气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实验一:瘪了的乒乓球会复原把一只瘪了的乒乓球放在热水里,几分钟后,瘪了部分鼓起来了;再把它放在冷水里,只见刚鼓起部分又瘪了,说明了空气受热膨胀,遇冷收缩,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实验二:气球胀大了把气球套在瓶子上,把瓶子放在热水里。哇!气球慢慢地胀大了,但几分钟后,水慢慢变凉了,气球也渐渐缩小了,也说明了空气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设计思路:教师充分放手,让学生尝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放开了学生的思维,体现了当代科学教育应“以人为本”的精神,其实质是突出培养学生的创新与实践能力,分析解决能力以及交流合作能力。从教学效果看,学生虽小,但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是不可估量的。)(四)、联系实际,应用知识。请学生联系实际谈谈物体热胀冷缩的性质有什么用途?在哪里见过?举一些例子。(设计思路:学习的目的在于应用,在于灵活地、创造性地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在学生通过实践掌握了新知识以后,让学生了解物体的热胀冷缩在生活与生产中的作用,能进一步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使他们运用所学知识去解释自然现象,解决实际问题。)七、教学反思1、教学活动是师生的双边活动。“教”这个外因应力求使“学”这个内因产生一种能力。因此,本课教学的着眼点放在了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上,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教学中,首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通过实验唤起学生的求知欲,通过学生动眼、动脑、动手、动口来参与科学探究过程,经历科学发现的过程。)2、让科学回归生活。教育应源于生活,又融入到生活只去,科学学习内容应该是与孩子的生活世界密切联系的。本课选择了“热胀冷缩”作为探究学习的对象,让学生到生活中去寻找,利用课外书、网络等去认识,从而知道科学与生活是紧密联系的。3、好的情境引入是教学成功的一半。一个好的情境引入,不光具有课堂教学上的可操作性,而且要能够从最大限度上调动学生的思维细胞、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情境的引入产生了一个问题,而在探究完这个问题以后,又会产生一个新的问题,这样可以一环套着一环第一个问题的解决又成了第二个问题产生的情境。这样,整个教学过程就串在了一起,使学生在整个探究活动中都能兴趣盎然、动力十足。4、不足之处。首先、在教学活动中把大量的时间耗费在实验中,而实际上动脑思考问题的时间很少。其次,对新课程和新课标的理解还不够深入学习,学生的实验器材较简单。蔡铭芳附送:2019-2020年粤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大气压力教案附反思一、 教材简析:大气压力一课选自粤教科技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这节课包括:吸盘的秘密(引出问题),吸盘能挂多重的物体(实践活动),马德堡半球实验(历史资料),大气压力在生活中的应用(生活实例)。整节课以最初的生活图片引出问题,且以探究问题和问题延伸为一条线,引导学生认识大气压力,其中以探究活动最为引人注目,并提醒学生注意从生活中提问和学习。探究专题及观点:由于本节课探究活动所需材料对于某些学校可能有一定的困难,故本人现将课本的探究活动略为改动(实验探究活动会在教学过程中介绍到),在不影响教学目标的情况下,进一步增加可操作性和趣味性,丰富学生的探究活动,提高学生的认知兴趣。二、 学生分析:学生总体较好,活泼可爱,对事物有好奇感和探究性趣,思维灵敏,综合素质较强。三、 教学内容:粤教科技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第71至75页。另外,增加一个分组实验。四、 教学策略:首先通过提出问题设置悬念,进而通过全体学生亲自动手参与探究活动,再次联系生活实例,最后得到一般的规律和观念。五、 教学方法:学生亲自动手参与探究,教师演示实验展示,教师提问提示,学生自学交流讨论并回答问题。六、 教学目标:1、 发现、认识大气压力的存在。2、 培养学生通过科学有效的实验手段来探究事物规律的学习方法。3、 养成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态度。七、 教学过程:1、 设置疑问:(1) 教师:请大家翻开书看第71页的图片,为什么吸盘能吸在墙壁上呢?学生:因为吸盘能吸在墙壁上。教师:难道吸盘自己有吸引力吗?(2) 教师:水总是从高处往低处流,有没有不是这样的情况出现呢?学生:如果用东西盛住,或有东西阻挡,水才不会往下流。教师:如果用盛满水的杯子倒过来呢?2、 分组实验活动开始:分组:全班2人1组,共29组。材料准备:每组1个塑料桶,1个玻璃杯,5张纸片(大小足够盖住杯口),半桶水。操作过程:用杯在水桶里装满一杯水。 用纸片轻轻盖在杯口上。 用右手端平杯子,用左手掌透过纸片压紧杯口。慢慢调转杯子,使杯口垂直向下,轻轻移开压紧杯口的手,而水不流出,即实验成功。3、演示实验:吸盘的秘密。(每步操作要领要告知学生) 将吸盘轻放于玻璃板上,倒转玻璃板,吸盘掉下。(此操作步骤的目的是为了下面的操作步骤形成对比) 将吸盘轻放于玻璃板上,挤压吸盘内的气体,并提问:吸盘形状有什么变形?吸盘的空气怎样了?吸盘能不能吸在玻璃板上?之后放手展示吸盘吸在玻璃板上并加以证明。 在吸盘的钩上挂一定的重物,以示吸盘吸力之紧之大。 提问:吸盘吸在什么物体的表面上吸的最牢固?生答:光滑的物体上4、引出大气层和大气压力的概念。由于地球表面覆盖着一层厚厚的空气,人们通常把它叫做“大气层”。 大气中的物体都受到大气的压力。 倒转的水杯水不流下,吸盘能牢牢地吸在玻璃板上,就是因为受到大气压力的缘故。5、 学生看书自学历史资料:马德堡半球实验,课本第74页。教师提问:为什么要将实验中半球里边的气体抽出?学生回答:抽出半球中的气体,里边的空气减少,气压就降低,外边的气压相对变大,于是马匹就很难把半球分开。6、 学生举例说明大气压力在生活中的应用: 用软管吸饮料。用注射针筒吸药剂。鱼缸换水时用软管吸出脏水。治病时的拔火罐吸起皮肤。自来水笔吸墨水。玩具水枪吸水。八、 教学反思:1、本节课的实验活动,通过亲身操作试验,学生们认识到大气压力存在于我们的生活当中,只因人体适应了环境而平时并没有感觉到压力的存在。2、在活动中,学生们兴高采烈,人人参与,且互助合作,充份培养了团结协作的精神。有些小组一次做的并不成功,之后七嘴八舌,分析原因,很快就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6届四川省自贡市富顺第三中学化学九年级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
- 云南省昆明市祯祥中学2026届英语九上期末考试模拟试题含解析
- 山东省滨州市沾化县2026届英语九上期末学业水平测试试题含解析
- 天津市北辰区2026届九上化学期中联考模拟试题含解析
- 2024-2025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英语试题
- 水力学测试题(附答案)
- 2025工作票三种人资格工作许可人考试题库及参考答案
- 2026届江苏省姜堰区张甸初级中学九年级英语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
- 辽宁省盘锦市双台子区第一中学2026届九年级化学第一学期期中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
- 2026届四川省成都简阳市三星中学九年级化学第一学期期中统考试题含解析
- 儿童静脉输液治疗临床实践循证指南解读
- 《农村生活污水管网维护导则》
- 劳务合同结算单
- 现代信号处理课件
- 网络安全培训试题附有答案
- 聚焦任务的学习设计作业改革新视角
-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拆装(第2版)全套教学课件
- 富士康员工手册(第10版)
- 公路隧道病害产生机理及防治对策
- ct室防辐射施工方案
- 工务段-跨越施工配合协议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