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08 师德规范中第三条,关爱学生中要求教师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良师益友。保护学生安全,关心学生健康,维护学生权益。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苏联教育家赞可夫说过:当教师必不可少的,甚至几乎是最主要的品质,就是热爱儿童。一位教师曾经说过:如果没有爱,教育在开始的时候,就已经结束了。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教育的灵魂。热爱学生是教师所特有的一种职业情感,是良好的师生关系得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搞好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因素,也是教师应具备的道德品质。一、师爱是学生成长的力量之源 关爱学生,是指教师能从高度的责任心和社会责任感出发,关心爱护学生,严格要求教育学生,为国家、为社会培养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1 、教师对学生的爱,是学生成长的力量之源,是激发学生向上的动力。 教师对学生的爱,与一般的人与人之间的爱有所不同,它并非来源于血缘关系,也并非来源于教师的某种单纯的个人需求,而来源于人民教师对教育事业的深刻理解和高度责任感,来源于教师对教育对象的正确认识、满腔热情和无限希望。教师对学生的爱,是学生成长的力量之源,是激发学生向上的动力。教师所面对的是渴望认同、渴望呵护与关爱的稚嫩的心灵,教师的一举手,一投足,一个信任的目光,一个爱抚的动作,都会给学生以情感上的滋润,行为上的激励,甚至会影响学生的一生。爱的情感犹如师生之间架起的一座桥梁,又如涓涓细流,进入学生的心田;它像一场春雨,能滋润干枯的荒漠,萌发一片绿洲。全国优秀教师曹苏芬,在浙江省磐安县新渥镇中心小学任教 17 年来,始终坚持一个信念:教育事业是一项爱的事业,爱教育事业首先体现在爱教育对象学生上。她接任的班级有名学生叫吕正强,母亲早逝,父亲久病在床,还有年迈的奶奶需要照料。看到别的孩子都得到父母的呵护,吃得好,玩得开心,吕正强常常伤心地偷偷抹泪。曹苏芬发现后,就注意给他特别的关心和爱护,并鼓励他:“要坚强,做生活的主人。有困难,老师会帮你,同学会帮你。” 曹苏芬利用寒假时间给他赶织了一件新毛衣,还特地绣上“公鸡迎太阳”的图案,并告诉他,只有热爱生活,自信向上,才能迎来明天的太阳。当曹苏芬亲手为他穿上新毛衣时,小正强的眼泪夺眶而出,一下子扑到了她的怀里。了解曹苏芬的人都说:在她身上,总能让人感受到一种母亲般的情怀,它就像一股涓涓细流,悠悠地注进每一位学生的心田,滋润他们健康、幸福地成长。曹苏芬用爱心为学生的心灵撑起一方天空,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向人们阐释了师德的真正含义。( 选自跨世纪教师风采,山东教育出版社, 1999 年出版 )2 、教师对学生的爱,不仅是是对心灵的呵护,更是一种激励、一种引导 ;教师对学生的爱,能影响学生的身心发展、人格形成,能影响学生的职业选择和人生道路的转变。教师对学生的爱和情,既是教师高尚品德的表现,又是一种教育手段,在塑造学生的灵魂和人格中是一种巨大的力量,对学生的影响之深远是教师自己都始料不及的。热爱学生,这是教师职业特殊性的必然要求。二、在尊重中走入学生的心灵 爱默生说过:教育成功的秘密在于尊重学生。尊重和理解首先要建立在平等的基础上,没有平等也就没有尊重和理解。相对于教师来说,学生的年龄一般都较小,知识水平、生活经历等也肯定不及教师。但作为一位教师,要懂得在人格上学生与自己是平等的。在现实的学校生活中,许多教师对待学生表现出不平等,不论学生感受如何,也不论对错,不高兴就劈头盖脸狠狠地训斥学生,而且讽刺、打击甚至体罚,结果使许多学生畏惧教师,对教师敬而远之,有心事,有苦恼,有秘密都讲给同学和伙伴,而从不敢向教师倾诉。这种现象很普遍,它使师生关系出现障碍,为教育活动增加了难度,削弱了教育效果和质量。教师在教育活动中一定要平等地对待学生。一方面,教师要把学生当做一个有思想,有感情,懂得善恶的人来看待,对他们以诚相见,以朋友相知,与他们建立真正的师生感情。另一方面,教师要平等地对待每一名学生,特别是在先进生与后进生之间要一视同仁,绝不能对学习好的高看一眼,对学习差的就不理不睬,漠不关心。这样会伤害一部分学生的自尊心,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和成长,也会使整个教育活动受到不利影响。能使学生通过学习而受到教育。教育的核心就其本质来说,就在于让儿童始终体验到自己的尊严感。每名学生都有自己的人格和尊严,都渴望得到教师的尊重和信任。因为教师的尊重和信任,会使学生感到自己的品德、才华、能力得到承认,从而增强前进的信心,获得前进的动力,自觉地向着更高的目标发展。如果教师不注意尊重学生的人格和自尊心,对学生进行讽刺、挖苦,势必伤害学生的自尊心,使学生产生自我否定的消极情绪和意向,不仅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会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教育界有这样一句名言:没有尊重就没有教育,没有相互尊重,教育就会变成一场发生在师生之间的严酷的“战争”,一场永不休止的“战争”,一场疲惫不堪的“战争”,一场两败俱伤的“战争”。第二,平等、公正地对待每一名学生。马卡连柯说过:教师的心应该充满着对每一名他要与之打交道的具体的孩子的爱,尽管这个孩子的品质已非常败坏,尽管他可能给教师带来好多不愉快的事情。学生的地位是平等的,每名学生都希望得到教师平等、公正的对待。无论是好学生,还是差学生、顽皮生,教师都应一视同仁,用同一个标准对待他们。如果教师将学生分为三六九等,有亲有疏,以自己的喜、怒、哀、乐牵制于学生,使学生受到歧视和不公正的待遇,甚至讽刺、挖苦、歧视和体罚学生,则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可能对学生的精神世界造成恒长的伤害。第三,宽容和信任学生。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有时宽容引起的道德震动比惩罚更强烈。” 宽容和信任是在认识上理解学生,信任学生;在情感上尊重学生,关心学生;在行动上引导学生,激励学生。教师的宽容会使学生感受到一份关爱与抚慰,所收到的效果远远胜于惩罚。宽容和信任是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对犯了错误的学生给予宽容和信任,就是给学生以机会,给学生以期待,能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宽容和信任是一种无私的爱,可以缓解师生之间的对立情绪,转化学生的逆反心理,使教育收到最佳效果。教师职业道德第五条为人师表中要求教师:坚守高尚情操,知荣明耻,严于律己,以身作则。衣着得体,语言规范,举止文明。关心集体,团结协作,尊重同事,尊重家长。作风正派,廉洁奉公。自觉抵制有偿家教,不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 为人师表,是指教师用自己的言行做出榜样,成为学生学习和效法的楷模和表率,即做到“学为人师,行为是范”。为此,教师无论何时何地都必须在思想品德、学识才能、言语习惯、生活方式和举止风度等方面“以身立教”,成为学生的表率。作风正派,以身作则,注重身教,是为人师表的重要内容。 一位优秀教师为人师表,首先要做到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其次,要做到胸怀磊落,谦虚诚实,这是教师必须具备的美德。再次,教师还应当做到仪表端庄,服饰适当,举止得体,礼貌待人,语言文明,谈吐优雅。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语言文雅,亲切自然 教学过程是信息传递的过程,而信息传递的主要载体,是教师的语言。教师语言品质的优劣,口头语言表达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着教育教学的效果。这就要求每位教师必须加强语言修养,锤炼教学语言,提高语言表达艺术。 第一 ,语言要规范。教师的语言必须符合普通话的要求,教师专业授课必须尽量使用专业术语。 第二 ,语言要精练。教师的语言要简洁明了,做到言简意赅,提起兴趣,激起灵感,启迪智慧。 第三 ,语言要准确。教师使用语言时要确切清楚,不含混。教师要准确地表达概念、规则、原理等内容,清晰地传达思想感情、愿望等教育要求,不能含混不清,模棱两可,似是而非,互相矛盾。 第四 ,语言要生动。教师的语言除了做到规范、精练、准确之外,还必须进一步做到优美生动。要使语言有美感,做到音调抑扬顿挫,富有节奏感和鼓动性,音色甜润优美,话语流畅自然,速度快慢适中,增强学生的注意力,减少学生的疲劳感,使学生时刻处于最佳思维状态。还要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深奥的道理形象化,使其比较鲜明生动,有助于学生理解课程内容。教师的语言不能呆板单调,枯燥乏味,使人听来昏昏欲睡,提不起兴趣。 第五 ,语言要纯洁。教师的育人职责要求教师的语言文明纯洁,切忌一切低级、庸俗、下流的污言秽语,保持语言的纯洁性。因此,教师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说话都要讲究文明礼貌,都要自爱自重,尊重别人,保持自己良好的风范形象。 要特别强调的是教师在教育学生时,不能用刻薄蛮横的话语对学生进行讽刺、挖苦、训斥、奚落。如果一位教师教育学生时粗话连篇,满嘴脏话,那么,他实际上是在强化学生的自卑心理和逆反心理,是在把学生推向不幸的深渊。如果教师帮助少数调皮学生,维持课堂纪律或处理一些鸡毛蒜皮的小问题时缺乏自制力,不加分辨地对全体学生进行歇斯底里的破口谩骂,那么,他这是存心使学生变坏。总之,如果教师在教育活动中不能使用文明健康的语言,保持语言的纯洁性,就不仅损害了教师的“形象”,还会给学生心灵带来污痕和创伤,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 1 、为人师表蕴含着真 教师的“真”就是表现为诚实守信、公平正直,言行一致,表里如一。正直诚实表现了一个人以科学、求实的精神处理个人与社会、事业的关系。正直诚实不只是教师的安身立命之本,更应看到,教师为人师表,能够以道德楷模置身于学生,影响学生。教师自己正直诚实的品质还关系新一代能否成为正直有为的接班人。因此,教师为人处事必须追求真理,尊重科学,公正无私,光明磊落,是非分明,伸张正义,忠实坦诚,正人正己。教师正直诚实还表现为言行一致,表里如一,不装腔作势,不弄虚作假,以自己正直诚实的品格来影响学生。就像陶行知所说的那样:“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2 、为人师表蕴含着善 教师的 “善” 就是把促进学生的健全发展当作自我职业人生的目的,并为之无私无悔的奉献,善待每一个学生,关爱每一个学生,帮助每一个学生,陶行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充分体现了教师职业善的内涵。新时代的教师应当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以天下为己任,乐于奉献,甘于清贫,耐住寂寞,不随物欲而横流,不为名利所支配,远离世俗之浮躁,廉洁从教,洁身自好,脚踏实地地勤奋工作,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教书育人,以高尚的师德风范感召学生。 3 、 为人师表蕴含着美 教师在职业劳动中除了要具有美的仪容服饰外,还要有美的举止。教师在教书育人和日常生活中要注意自己的行为举止,做到谦虚礼貌,不卑不亢,不能粗野无礼,蛮横放任,这是教师道德对教师行为的起码要求。教师是学生的教育者,自己的举止不仅要礼貌,而且要端庄,正派,适度,得体,优美,让自己的举止体现出良好的道德文化修养,让美德表现在外部行为上。教师在与学生的交往中要让学生体验到自己举止中那具有丰富内涵的美。 一个具有完美德性的人,应当胸怀宽广,目光长远,不为私立所诱惑;应该情感平和浑厚,仁慈善良,深刻而敏感,不为私情所惑;应该精神正大深沉,灵活而富有创造性,不为外物所困。通向这条完美德性的道路没有既定的终点,只要生命尚在,这条道路就不会终止。同时,对这条道路的探寻也是一个魅力无穷、享受生命的过程。教师要做到为人师表,使自己的人格完满,就要不断的加强自我修养。借鉴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中修养途径的经验,结合时代发展的要求,加强教师道德品质修养的途径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教师职业道德第五条为人师表中要求教师:坚守高尚情操,知荣明耻,严于律己,以身作则。衣着得体,语言规范,举止文明。关心集体,团结协作,尊重同事,尊重家长。作风正派,廉洁奉公。自觉抵制有偿家教,不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 为人师表,是指教师用自己的言行做出榜样,成为学生学习和效法的楷模和表率,即做到“学为人师,行为是范”。为此,教师无论何时何地都必须在思想品德、学识才能、言语习惯、生活方式和举止风度等方面“以身立教”,成为学生的表率。作风正派,以身作则,注重身教,是为人师表的重要内容。 一、以身示范,彰显为师的德性魅力 1、教师应该是道德卓越的优秀人物 马克思曾经指出:作为确定的人,现实的人,你就有规定,就有使命,就有任务。至于你是否意识到这一点,那是无所谓的。这就意味着,从事一定职业活动的人,必须承担确定的责任。教师之所以要为人师表,是由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决定的。教师的任务在于育人,不仅用自己的学识教人,而且重要的是用自己的品格教人;不仅通过语言去传授知识,而且用自己的人格去感化、教育学生。乌申斯基所说:教师的个人范例,对青年人的心灵,是任何东西都不可能代替的最有用的阳光。 教师的职业是富于责任感的事业,要求每一位人民教师必须做一个有道德的人,高尚的人,真正成为一个为人师表的“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说:“教师应该是道德卓越的优秀人物。”法国教育家卢梭也说过:在敢于担当培养一个人的任务之前,自己就必须早就成一个人,自己就必须是一个值得崇拜的模范。为人师表是教师职业的内在要求。 俄国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曾经指出:“教育者的人格是全部教育的基础。”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自身的品德和行为是强有力的教育因素。教师从事教育劳动的重要工具和手段是自己的人格,教育功效的高低也反映了教师人格的健全程度。这都决定了教师应当为人师表,从各方面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素质,成为学生的表率。教师高尚的道德行为对学生是一种期望,一种召唤,一道无声的命令,更是引导和激励学生完善品德、积极向上的一种精神力量。英国教育家洛克在教育漫话中强调:“教师应当以身作则,使儿童去做他所希望做的事情。教师的行动千万不可违反自己的教训,除非存心使儿童变坏。” 2、教师职业道德的影响具有深远性 , 人们常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教师的榜样示范作用是教育学生的一种方法,或者说是培养学生成长的重要途径。实践证明,教师善于以身作则,用自己的好思想、好道德、好作风为学生树立学习的好榜样,能给学生以巨大的启迪和激励,乃至使学生终生难忘。苏联教育家加里宁有句名言:“如果一个教师很有威信,那么这个教师的影响就会在某些学生身上永远留下痕迹。” 第一,教师的仪容要整洁。仪容在社会交往中表现了一个人的文化档次和意识修养,它是在社交礼仪中最基本的起点。教师在教书育人过程中尤其应注重视觉形象塑造,比如不能蓬头垢面,不能浓妆艳抹,发式奇异,不能精神萎靡,愁眉苦脸;而要情绪饱满,朝气蓬勃,光彩焕发,成熟向上。如果一位教师不注意口腔卫生,带着满口的烟味、葱味、蒜味等异味走进课堂辅导学生,势必引起学生的反感,从而影响正常的教学交流。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曾经说过:“无论是对学生,或是对教育机关中的教师和其他工作人员,都必须要求衣服整洁,头发和胡须都要弄得像样,鞋袜洁净,修好指甲和经常备有手帕。”“从口袋里掏出揉皱了的脏手帕的教师,已经失去了当教师的资格。” 蔡元培先生十分注意自己的言表,他每次去学校给师生讲话和上课,必定要换上浆洗得十分清爽的衣服,把每一颗纽扣扣上以后,还要对着镜子整理一番。进入演讲厅或教室前,也习惯整一整衣冠。这种讲究整洁的好习惯对学生是一种无形的教育。 第二,教师的服饰要朴素美观。服饰包括着装和饰物。对教师来说,着装、首饰必须符合教师的道德要求。首先,做到衣着整齐清洁,饰物典雅大方。教师的整个穿着打扮要符合教师的职业特点、道德要求和审美标准,不要与教学、教育气氛相冲突。 其次,教师的衣着要朴素美观,不要奇特古怪,艳丽花哨。教师的衣着仪表要符合民族特点、年龄特点、个性特点和职业特点,不能搞什么标新立异,穿着奇装异服,有辱斯文,有失体统。 服装款式要美观大方,不要过于陈旧,显得落伍,也不宜太赶时髦,追求新奇;衣服颜色和装饰应尽量素静雅致,不要艳丽夺目,花哨惹人。因为在教育活动中,学生们几十双眼睛都集中在教师身上,如果教师的衣着打扮奇特古怪,华丽花哨,就会使学生把注意力分散到教师的服饰上,影响学生集中精力听课。因此,教师的衣着打扮一定要考虑自身的职业特点及环境要求,要和教师的职业身份相适应,考虑它们可能对学生产生的影响。 第三,教师的举止适度端庄。苏联教育家加里宁曾经语重心长地对教师说:“教师的世界观,他的品行,他的生活,他对每一现象的态度,都这样那样地影响着全体学生。所以,一位教师必须时刻检点自己,他应该感到他的一举一动都处在最严格的监督之下,世界上任何人也没有受到这样严格的监督。” 教师讲课时要举止适度,动作文雅,表现出文明的气质,不要拍黑板,擂讲台,捶胸顿足,显得缺乏修养;和学生交往谈话,要热情而有分寸,亲切而讲究礼节,表现出庄重而随和的品质。一位教师只有举止适度,行为端庄,才有利于确立自己的完美形象,受到学生的爱戴和欢迎,为学生树立良好的身教形象,给学生以良好的精神感染为人师表蕴含着美 教师在职业劳动中除了要具有美的仪容服饰外,还要有美的举止。教师在教书育人和日常生活中要注意自己的行为举止,做到谦虚礼貌,不卑不亢,不能粗野无礼,蛮横放任,这是教师道德对教师行为的起码要求。教师是学生的教育者,自己的举止不仅要礼貌,而且要端庄,正派,适度,得体,优美,让自己的举止体现出良好的道德文化修养,让美德表现在外部行为上。教师在与学生的交往中要让学生体验到自己举止中那具有丰富内涵的美。 一个具有完美德性的人,应当胸怀宽广,目光长远,不为私立所诱惑;应该情感平和浑厚,仁慈善良,深刻而敏感,不为私情所惑;应该精神正大深沉,灵活而富有创造性,不为外物所困。通向这条完美德性的道路没有既定的终点,只要生命尚在,这条道路就不会终止。同时,对这条道路的探寻也是一个魅力无穷、享受生命的过程。教师要做到为人师表,使自己的人格完满,就要不断的加强自我修养。借鉴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中修养途径的经验,结合时代发展的要求,加强教师道德品质修养的途径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第一,重学。重学是实现自我修养的首要途径。“见贤思齐”是一种美德。我国古代的先贤们认为:重学,简单讲就是对学习的重视和自觉。一是知之,这是克服愚昧,求得知识的行为过程;二是好之,这是非智力因素积极参与的学习行为,其外在表现是安贫乐道,笃志好学,学而不厌,虚怀若谷,随地从师,躬行实践,迁善改过;三是乐之,这是学习境界的顶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是一种全身心投入的审美体验,是自身人格世界向“善”的升华,是在对“真”的发现与领悟中产生的愉悦。它是建立在全部心理活动基础之上的对学习的快乐与满足,能够使人进入一种自强不息、欲罢不能、学道相融、浑然而一的境界。重学就是要加强对这三种境界的理解而遵循,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奠定自己学识和修养的基础。 教师的重学首先表现为向先进教师学,向模范看齐,从中汲取榜样的力量。苏联教育家加里宁说过:“教师一方面要献出自己的东西,另一方面又要像海绵一样,从人民中、生活中和科学中吸收一切优良的东西,然后再把这些优良的东西献给学生。”其次,向教育对象学。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品质,诚心诚意地向学生学,“师不必贤于弟子,弟子不必不如师”,只有师生互相学习,才能完善师德素养。 第二,内省。内省是教师进行自我修养的最佳途径。内省是指从思想意识、情感态度、言论行动等各个方面去深刻认识自己,剖析自己。一位哲人说得好:每个人都有错,但只有愚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北京市东城区第五十中学2026届高一化学第一学期期末达标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
- 2026届陕西省延安一中化学高二上期末达标检测模拟试题含答案
- 岗位选择秘籍:矿山采煤面试题目深度解析与求职策略
- 铝电解基础知识培训
- 口腔医师面试实战模拟题库二
- 抢救药品分类与应用指南
- 农业服务业财务管理研究
- 钢管柱防火涂料施工质量评估指标体系
- 17年中考数学总复习正方形(重点讲解)
- 食品卫生安全与管理体系
- 妇女维权法律知识讲座
- 2025年内蒙古自治区中考语文真题含答案
- 2025版危险货物道路运输综合预案(电石)
- 2025年中医确有专长考试试题及答案
- DB32∕T 4553-2023 医疗机构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工作指南
- 2025年机关事业单位技能资格考试-政工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5套共100道单选合辑)
- 关于工勤人员管理办法
- 传统丧事流程安排方案
- 老中医讲辟谷课件
- 殡葬政策培训课件
- 原核生物(细菌、蓝藻等)的主要类群和特征测试题带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