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付费下载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7致空气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指导学生把握诗文基调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2、把握诗的内容,理解诗的主题及象征写法的运用。过程与方法: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在熟读此文的基础上,结合诗人的人生经历和自己的生活体验去理解诗歌主题,还可以结合诗人的其他作品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用诗中最精华的思想和精美的形式来熏陶感染学生,感悟真情、理想、希望和人生。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有感情的朗读理解诗的主题。难点:理解诗歌的象征写法。三、课时安排:1课时四、教学过程及指导:一、导入新课:谜语导入:看不到,摸不着,没有颜色没味道,世间万物离不了。(空气)同学们这么快就猜出来了,可见空气对我们来说,是再普通不过的一种物质,我们从不去在意它;而诗人则不然,他以敏锐的眼光抓住空气的特点,赋予了空气以新的象征意义,写了一首富有哲理的现代诗。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欣赏这首用象征手法写成的抒情诗致空气。二、基础知识1给下列的字注音摇曳(y) 闪烁(shu) 鼾息(hn) 厮守(s) 面颊(ji)窒息(zh) 嘘(x)2词语解释。【鼾(hn息)】睡着时粗重的呼吸、喘气。【厮(s) 守】互相守着。【闪烁】(光亮)动摇不定,忽明忽暗。【摇曳】摇荡。【窒息】因外界氧气不足或呼吸系统发生障碍而呼吸困难甚至停止呼吸。【鼻翼】鼻尖两旁的部分。通称鼻翅儿。三、作者简介邵燕祥,当代诗人,1933年6月10日出生于北京(那时叫北平)一个职员家庭。1945年夏天,从小学进入中学。处女作是1946年4月发表在报纸上的一篇杂文由口舌说起,批评了习于飞短流长的社会现象。从那时起,他在参与反对国民党政府的学生运动的同时,写了不少杂文、诗歌和散文式的小说。他是20世纪50年代较有影响的青年诗人,后转入散文、杂感的写作。1949年初,北京解放,他终止了在大学一年级的学业,到北京电台工作。他的第一本诗集歌唱北京城(1951)和第二本诗集到远方去(1955),收入50年代初期写的抒情诗,其中一些表现了年轻一代的理想和激情又有个性色彩的诗,为他赢得了最初的声誉。但是不久,由于他的诗和杂文中触及某些不公正和反民主的社会现象,受到批评和斗争。直到1978年,他被剥夺发表作品的权利达20年之久。其间,在1962年春有些解冻的迹象他得以写了一个剧本,发表了几首诗和一篇小说;这年秋天,那篇写亲子之情而不涉及阶级斗争的小说又遭到公开抨击。他在1979年初恢复政治名誉。从1980年到1986年,出版了献给历史的情歌、在远方、如花怒放、迟开的花、邵燕祥抒情长诗集等八种诗集和诗选,还有诗评集赠给十八岁的诗人、晨昏随笔,杂文集蜜和刺、忧乐百篇。从1980年前后发表切不可巴望好皇帝等杂文开始,又写了大量的杂文,批评各种社会弊病。其中诗歌代表作主要有歌唱北京到远方等。曾任诗刊的副主编,现为中国作协理事和主席团委员,中国笔会中心会员。邵燕祥写于50年代的诗歌多取材于工业战线沸腾的建设生活,歌颂年轻一代创业者的忘我劳动和崇高理想,写得朴素、真诚、热烈、欢畅,充满了青春活力。复出后的诗人,虽经磨难却矢志如初,仍以赤子之心热情歌颂生活的光明美好和祖国的宏伟建设。但诗人个人的沉浮及时代的演变,又使这时期的作品呈现出凝重厚实的色调和深沉辩索的意味,显得更为稳健与成熟。“做诗的知己吧!让无数珍贵的生命的花朵,带着灵魂的闪光、思想的色彩、感情的汁液,融入我们的生命,使我们的精神世界永不成为沙漠和荒原吧!”这是邵燕祥说过的话,我们可以从中体会他对生活的思考、他精神世界的丰富。四、自学指导(一)自学指导(1)内容:阅读全诗,整体感知。诗歌不是随心所欲之物,它与其它文学作品一样,同样有着严谨的结构,试说说这首诗歌在结构上的特点? 明确:全诗分为三个部分:第一诗节,总括空气的特点;第二节至第五诗节,从几个方面讴歌空气;第六诗节,总结全诗。(二)自学指导1、内容:赏析诗的第一、二、三部分。问题:(1)第1节中“我”指谁,“你”指谁?为什么把“你”称做“我的朋友”?(2)第1节中诗人总括了空气的那些特点?(3)请用一句话概括第2、3节的内容。(4)你觉得第2节中那两个词用得最巧妙?为什么?(5)2、3节中是紧扣空气的哪种属性来写的?(6)4、5节中有哪些意象,你是怎样理解的?(7)第六节在全诗中起什么作用?(8)第六节内容是不是第1节简单的重复?为什么?(9)作者写这首诗就是为了赞美空气吗?为什么?明确:(1)我是诗人自己,你是空气,诗歌以第二人称你开头,把空气当作我的朋友来称呼,奠定了全诗的叙述角度和抒情方式述说和直抒胸臆。全诗就像诗人面对知心朋友在真诚述说。(2)“质朴到透明”、“无所不在”又“踪迹难寻”。(3)第2节在孤独和黑暗中,空气陪伴着我。第3节在我将要窒息时,空气给我生命。(4)动词“沉”用最巧妙,两个“沉”字写出了黑暗之深,孤独之深,我被孤独和黑暗包围的绝望。(5)空气给予人呼吸,给予人生命。(6)第4节中除了空气还有“地牢”“海风”“森林草野的青气”。“地牢”象征险恶的,禁锢人的处境,“海风和青气”象征“关怀”“希望”“信念”“理想”等等。第5节除了“空气”主要还有“街头”“柳丝”“丁香”它们象征“自由”“幸福”美好地生活”等等。(7)内容上是对全诗的总结。因为再次强调踪迹难寻又无所不在所以与第1节遥相呼应,形成一种工稳的结构。(8)不,它只是重申了第1节空气的特点“踪迹难寻又无所不在”。除此之外它还概括了空气与人的关系:“厮守身边却默无一语”。最后两句,诗人直接抒发了人类与空气永不分离的感慨。“永不分离,永不分离,到最后一息”,这既是诗人对空气的赞美,同时也是诗人真诚的希望。(9)不是,借歌咏空气,赞美了人世间的真情。(三)自学指导1、内容:这首诗最突出的表现手法是什么?用什么象征什么?有事物有固定的象征义,你能举一些例子吗?五、本课小结:这是一首用象征手法写成的抒情诗,以人们司空见惯的,习焉不察的空气为歌颂对象。抓住空气的特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矿业招聘考试题及答案
- 客服专项考试题及答案
- 颗粒剂工岗位操作规程考核试卷及答案
- 机制砂石骨料生产工专项考核试卷及答案
- 二次雷达机务员设备维护与保养考核试卷及答案
- 推拿治疗学考试题附答案详解【突破训练】
- 环氧丙烷装置操作工知识考核试卷及答案
- 磨工技术考核试卷及答案
- 真空电子器件装配工职业考核试卷及答案
- 高炉运转工转正考核试卷及答案
- 质量为纲-华为公司质量理念与实践
- 心脏手术同期房颤射频消融路径图课件
- 《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电力工程部分2023年版》
- 智能焊接技术国赛选拔考试题库300题(供参考)
- 浅论人口老龄化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 蚂蚱养殖疾病用药研究报告
- TCALC 003-2023 手术室患者人文关怀管理规范
- 直播粉丝画像及行为需求分析课件
- 高中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 分析测试与实验室技术行业研究报告
- 福特锐际说明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