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微四上语文教案.doc_第1页
晓微四上语文教案.doc_第2页
晓微四上语文教案.doc_第3页
晓微四上语文教案.doc_第4页
晓微四上语文教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79 教师备课纸小学语文四上备课本泽雅镇第一小学 林晓微执教班级:四(1)班和四(2)班 2011 年9 月教 学 计 划学情分析这学期前期的教学常规重点是抓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比如倾听的习惯,发言的习惯等。其中大部分孩子都已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在课堂上积极思考,大胆发言。但也又不少孩子对于作业的态度不是很端正,经常忘记学习,因而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仍然是至关重要的。班内部分孩子爱好看书,有良好的表达能力,因此应充分发挥他们的长项,从而带动全班,营造书香班级。教材分析本册教材分组编排。全册共分8组。每组包括导语、课例、语文园地三大部分。教材继续按专题编组。专题内涵丰富,贴近儿童生活,既富有教育价值与时代感,又突出学习语文的特点。每组开头的导语点明本组的专题,并提示学习要求。课例由35篇课文组成。课文均围绕专题编选,分精读课文与略读课文两类。全册共有课文32篇,其中精读课文18篇,略读课文14篇。精读课文后有思考练习题。略读课文在课文前有一段连接语,将前后课文连接起来,并提示略读课文的学习要求。在部分课文后面,安排有“资料袋”或“阅读链接”,以帮助了解相关资料或丰富学生的阅读。教材后面还附有8篇选读课文。每个语文园地由5个栏目组成。其中4个是固定栏目,另有“宽带网”“趣味语文”“展示台”“成语故事”,分别在8个语文园地中各安排两次。本册要求认识200字,会写200字。要求认识的字,分散安排在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中,每组课文后有“词语盘点”,分“读读写写”与“读读记记”两栏。“读读写写”中列的是本组精读课文中出现的由会读会写的字组成的词语; “读读记记”中列的是由要求认识的字组成的词语,略读课文中出现的由会读会写的字组成的词语,也列在“读读记记”中。教材主要特点1、加强目标意识,全面、准确地落实语文教学目标2、加强整合,围绕专题组织教材3、加强导学功能,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地学习4、加强开放性,密切语文学习与生活实际的联系教学目标本册通过精美的选文,在语言学习过程的熏陶和感染中,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价值观。在识字写字、课文阅读教学、口语交际、作文、综合性学习等学习和活动中,达到中年级的上阶段教学目标。本册学习要达到的主要目标:1认字200个,会写200,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2会使用字典、词典,有独立识字的能力。能用钢笔熟练书写正楷字,用毛笔临摹字帖。3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4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5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能复述叙事性课文的大意。6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7在交谈中能认真倾听,养成向人请教、与人商讨的习惯。听人说话能把握主要内容,并能简要转述。能清楚明白地讲述见闻,并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8留心周围事物,勤于书面表达。能把内容写得比较清楚、比较具体。会写简短的书信便条。能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9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有目的地搜集资料,提出不懂的问题,开展讨论,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教学重重点1、重点学习18篇精读课文,掌握其中的生字词语,重视朗朗训练、默读训练。练习朗读和默读,理解内容;体会感情;领悟表达的方法;积累语言;向课外扩展延伸。 2、学会写书信。 3、积累语文园地和精读课文中的好词好句,作文能力也是一个难点。教学措施教学措施教学措施1、识字、写字教学四年级上册的识字都是随课文安排。无论是精读课文还是略读课文,都安排了要求认识的字。学生通过前三年的学习,已经具有一定的独立识字能力,而且课文中的生字都有注音,所以完成认字的任务主要靠学生自学自查,教师可在学生自学自查的基础上作适当检查,并对少数不容易读准或容易混淆的字作适当指导。所附选读课文中的生字均未注音,为的是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独立识字能力,在阅读中遇到不认识的字,自己查字典解决。2、阅读教学四年级上册的阅读教材,除安排识字和写字任务外,还注重以下五个方面的引导: (1)练习朗读和默读。教材中许多课文提出了朗读的具体要求,进行阅读教学,一定要多读少讲,把比较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读书,让学生主要通过自主的、入境入情的朗读,读懂课文,有所感悟;并通过朗读的实践,逐步提高朗读的水平。默读的练习也是四年级上册阅读教学的重点。要通过反复实践,使学生逐步学会默读。(2)理解内容,体会感情。无论是理解内容,还是体会感情,都应注意学生的自主阅读。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进行讨论交流,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化体验,不能用一个所谓的标准答案去限制学生。(3)领悟表达的方法。对于表达方法的领悟,教材中都采用了启发式,有的是引导学生自己去比较发现,有的是先举一两个例子,再让学生找出类似的例子来读读,体会体会。教师教学时要注意这个特点,一定要让每个学生都经历这样的领悟过程。(4)积累语言。教材中引导积累语言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背诵,二是抄写。18篇精读课文中,有10篇提出了背诵的要求,其中有的是指定背诵的部分,有的则是由学生选择,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18篇精读课文中,有10篇提出了抄写的要求,一般是让学生找出写得好的语句,多读读,体会体会,再抄下来。(5)向课外扩展延伸。为了使学生逐步学会读书,也为了丰富和深化学习的内容与收获,教材在扩展延伸方面也作了适当引导。从具体课文的实际出发,有的引导课外阅读、搜集资料,有的引向课外进行观察,有的安排了读写结合的小练笔,还有的引导联系生活实际和思想实际进行思考。3、口语交际教学口语交际注重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沟通,要在听与说的双向互动中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四年级上册教材注意突出口语交际的这个特点,而且安排了多种形式的双向互动,有的以交流为主,如,交流自己了解的自然奇观,自己喜欢的动物,自己的奇思妙想;有的以讨论为主,如,讨论如何保护文物;有的要模拟生活情境练习交际,如,感谢和安慰;有的带有比赛游戏的性质,如,看图比眼力;还有的是讲故事、演短剧,如,第三组的讲童话、演童话,第七组的讲成长的故事、演成长的故事。4、习作教学四年级上册教材与三年级一样,对习作作了两条线的安排。一是在每组的“语文园地”中安排一次习作,全册安排8次。这8次习作,有4次与口语交际合并安排。二是结合课文的学习,安排了4次小练笔。要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主要方法是多写多练。每学期的八次习作,应切实抓好,使学生练得确有成效。但仅有这八次远远不够,必须以多种形式让学生经常练笔。结合课文的阅读进行练笔和写日记,都是有效的形式,教材中已经作了一些安排。但是,教材中的安排毕竟是有限的,需要老师们在用好教材的同时充分发挥创造性,为学生的多写多练提供更多的机会。5、综合性学习教学综合性学习的主要特点,是学生的主体性。根据教材的编排,教师对综合性学习的指导要着重抓好三个环节:一是通过布置,使学生明确任务,知道要做些什么,该怎么做;二是在学生自行开展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要时时关心,了解活动开展的情况,及时表扬好的做法,帮助解决遇到的困难;三是采用多种形式,充分展示交流。语文园地中的口语交际、习作、展示台,都是展示交流的形式。展示台中只是举出几个例子,学生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了,一定还会有更多的创造,例如,“成长的故事”单元的综合性学习,学生可能还会有采访的录音,拍摄的照片等。教师要提供舞台,让学生充分展示。培优辅差措施。这些同学学习习惯好,主动性强,学习成绩优秀,但举一反三的能力不强对于所学的知识不能灵活运用。这些同学学习习惯差,做作业需要督促,同时接受新知识的能力不强,对于基础知识掌握的不好,考试成绩差导致学习兴趣不高。 利用课余时间,对各种情况的同学进行辅导、提高,“因材施教、对症下药”,根据学生的素质采取相应的方法辅导。具体方法如下: 1课上潜能生板演,中等生订正,优等生解决难题。 2安排座位时坚持“好潜同桌”结为学习对子。即“兵教兵”。 3课堂练习分成三个层次:第一层“必做题”基础题,第二层:“选做题”中等题,第三层“思考题” -拓广题。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教 学 进 度 表周次日期教学内容课时备注18.299.61、观潮21多余课时为机动29.59.112、雅鲁藏布大峡谷3、鸟的天堂2139.129.184、火烧云 语文园地一5、古诗两首3249.199.256、爬山虎的脚7、蟋蟀的住宅8、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22159.2610.2语文园地二3610.310.9国庆放假一周710.1010.169、巨人的花园10、幸福是什么11、去年的树212810.1710.2312、小木偶的故事语文园地三13910.2410.3013、白鹅14、白公鹅15、猫2121010.3111.616、母鸡语文园地四131111.711.1317、长城18、颐和园221211.1411.2019、秦兵马俑语文园地五131311.2111.2720、古诗两首21、搭石221411.2812.422、跨越海峡的生命桥23、卡罗纳24、给予是快乐的2111512.512.11语文园地六25、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321612.1212.1826、那片绿绿的爬山虎27、乌塔28、尺有所短 寸有所长2111712.1912.25语文园地七29、呼风唤雨的世纪321812.261.130、电脑住宅31、飞向蓝天的恐龙32、飞船上的特殊乘客121191.21.8语文园地八3201.91.15期末复习211.161.22期末复习221.231.29期末学历检测总第1 课时课 题1、观 潮教材分析“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这是北宋大诗人苏东坡咏赞钱塘秋潮的千古名句。千百年来,钱塘江以其奇特卓绝的江潮,不知倾倒了多少游人看客。本文记叙的就是一次观潮的盛况,写的是作者耳闻目睹的潮来前、潮来时、潮头过后的景象,描写了大潮由远而近、奔腾西去的全过程,描绘出江潮由风平浪静到奔腾咆哮再到又恢复平静的动态变化,写出了大潮的奇特、雄伟、壮观。课文结构清楚,层次分明。在文中,作者不但运用比喻、形容、衬托等方法直接描绘了潮水汹涌澎湃、雷霆万钧的情状和声威,还从观潮的人数之多、热情之高间接地表现了大潮的奇特,使人读后不禁发出由衷的赞叹:钱塘江大潮真不愧为自古以来的“天下奇观”!课文的第3、4自然段是全文的重点部分,描写了潮来时的壮观景象。写声音,从“闷雷滚动”到“山崩地裂”;写景象,从“一条白线”到万马奔腾其生动优美、富有感染力的语言把钱塘江大潮描绘得有声有色、气势非凡,使我们眼前仿佛浮现出大潮的画面,感受到大潮的响声越来越大,大潮越来越近,潮头越来越高,声势越来越猛。读来使人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景,深受震撼。教材中配了两幅紧扣课文内容的图片。第一幅图片,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宽阔的钱塘江横卧在眼前”,海塘大堤上“人山人海”,水面上的那条白线正向我们移来;第二幅图片,则是另一番态势,我们看到的是“两丈多高的水墙”浩浩荡荡飞奔而来的壮观景象。这两幅图片为学生深入领会课文内容提供了凭借。教学目标1、认识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宽阔、笼罩、薄雾”等14个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3、4自然段,初步学会按“潮来前、潮来时、潮去后”的顺序给课文分段。3、边读书边想象画面,能联系上下文或结合生活实际体会词句的含义。4、感受大自然的壮观,受到自然美的熏陶,能把自己的阅读感受与他人交流。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中有关“潮来之时”的记叙。2、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提高学生观察事物的能力。3继续练习给课文分段教学难点理解描写潮来时的几个句子。总教学准备1、学生搜集反映钱塘江大潮的文章或图片。2、课件(图文并茂、声乐结合)课 题 1、观 潮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宽阔、笼罩、薄雾”等14个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学会按“潮来前、潮来时、潮去后”的顺序给课文分段。教学重难点1、认识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宽阔、笼罩、薄雾”等14个词语。2、给课文分段教学准备1、学生搜集反映钱塘江大潮的文章或图片。2、课件(图文并茂、声乐结合) 教 学 过 程 (第 1 课时)一、直奔主题,激发兴趣1、板书:观潮 读题,说说“观”的意思,观哪里的潮?2、钱塘江大潮闻名天下,很多文人墨客留下了美丽的诗句,出示苏东坡的诗句: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读诗句,说说自己的体会。课文中也一句概括钱塘江的句子,与上面的诗句有相同的意思,知道是哪句吗?看书快速找出来句子: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读句子,说说“观”的意思,读出气势。3、钱塘江大潮“奇”在何处?看录象,初步感知大潮的壮观。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 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2、 思考:钱塘江大潮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3、 检查:(1)出示新词,小老师带读,指名读,齐读。并说说部分词语的意思。 (2)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集体正音。4、 根据“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指导学生分段。三、品读“潮来前”的奇观1、自由读第二自然段,你读懂了什么?2、交流反馈:天下奇观:江潮还没有来,海塘大堤上早已是人山人海。(从来观潮的人多可看出)大家昂首东望,等啊,盼啊。(从心情急切、激动也可以看出)江面美景:宽阔的钱塘江横卧在眼前。笼罩着一层蒙蒙的薄雾。在云雾中若隐若现。四、学写生字词1、出示生字:潮 称 盐 笼 罩 蒙 薄 雾 昂 沸 贯 旧 恢 指导书写,示范:薄 贯 学生练写2个。2、出示词语:若隐若现 昂首东望 闷雷滚动 风平浪静 风号浪吼读词语,书写1次。总第2 课时课 题1、观 潮(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边读书边想象画面,能联系上下文或结合生活实际体会词句的含义。2、感受大自然的壮观,受到自然美的熏陶,能把自己的阅读感受与他人交流。教学重难点1、理解课文中有关“潮来之时”的记叙。2、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提高学生观察事物的能力。教学准备课件 教 学 过 程 (第2 课时)一、 听写生字,想象导入1、听写词语: 水天相接 白浪翻滚 横贯江面 齐头并进 山崩地裂2、读词语想象:你的脑海里出现怎样的画面?二、 品读潮来之奇1、自己读读3、4自然段,那些描写潮水的语句,你觉得喜欢的,就多读几遍,努力把它读好,待会读给同学们听。2、学生自由朗读,师巡视指导。3、学生自由交流,教师相机指导。从远处传来闷雷滚动。那声音颤动起来。(课件演示,比较句子,潮远,声大而闷,潮近,声巨而烈。指导朗读)过了一会儿沸腾起来。(模拟“沸腾”。“人声鼎沸”。读出“沸腾”感觉)那条白线横贯江面。(课件演示理解“横贯”“横卧”。指导朗读)浪潮越来越近飞奔而来。(课件演示,比较句子ABC。老师A句,小组读B句,全班读C句。自由读、个别赛读、齐读)小组赛读。(小组选一精彩片段,自己安排,开展比赛)5、小结:这些语句写得多精彩啊!正如课文预习提示中所说,作者把钱塘江大潮写得雄伟(壮观),有声(有色),使人如临(其境)。(板书)6、理清写作顺序(1)自己读一读,看看作者是怎样把这些语句连起来。(2)课件演示:由远及近2师生分读。(是呀,作者由远及近地观察,随着位置的转变和时间的推移来描写潮声潮水的变化。我们一起读读,体会一下。)三、指导背诵2、看板书,练习背诵。(自己准备)3、会背的一起来。(看着屏幕上重点字词)4、小结:背得多有感情啊!我们仿佛站到钱塘江旁,和作者一起感受到潮水越来越近,声音(越来越响),浪头(越来越高),气势(越来越大)。钱塘江大潮真不愧被称为(天下奇观)!四、积累语言。1、咱们学习的这两个自然段中,词语非常丰富、生动,你们想不想把它们积累下来?2、开展比赛。(听老师说词语的意思,看谁反应快,很快站起来说哪个词语表达了这个意思)3、选用其中的二三个词造句(鼓励选用几个好词,说一段话)3、学生交流五、总结全文。今天,我们如临其境,观赏了被称为“天下奇观”的钱塘江大潮,通过有感情的朗读,理解了作者按顺序,抓特点的叙述方法,积累了好词佳句,学得不错。板书设计: 声 形潮来前 平静 闷雷滚动 一条白线 观潮潮来时 越来越响 横贯江面 山崩地裂 白色城墙潮过后 风号浪吼 漫天卷地 恢复平静 水涨船高总第3 课时课 题2、雅鲁藏布大峡谷教材分析这篇课文为我们描绘的是大自然留给我们的珍贵遗产雅鲁藏布大峡谷。课文首先介绍了雅鲁藏布大峡谷所处的地理位置在“世界屋脊”青藏高原上,与珠穆朗玛峰为邻。高耸入云的山峰与低陷的峡谷形成了近万米的地形反差,因而产生了这样壮丽的景观。接着,课文列举确切的数字,与世界上其他几个著名大峡谷进行比较,说明了雅鲁藏布大峡谷是世界第一大峡谷这一无可争辩的事实。然后,课文从大峡谷的雪山冰川、原始林海以及生物的多样性等方面描绘了峡谷的奇异景观。在这一部分,作者运用了“从到”的排比句式,气势非凡,让人感到雅鲁藏布大峡谷的自然景观真如神来之笔。读罢此文,犹如走进了神奇美丽的画卷之中,拥抱大自然的情感油然而生。教学目标1、认识7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边读边想象,体会课文描写的壮丽景象,并能用自己的话介绍课文内容。3、在阅读中感受大自然的神奇,进而产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教学重难点1、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2、用自己的话想别人介绍课文内容。教学准备教师搜集有关资料,并做幻灯片,以帮助学生解决视觉上的一些难题。 教 学 过 程 (第1课时)一、导入新课观潮一课向我们呈现了一种壮丽的美,今天,我们一起走进雅鲁布大峡谷,看看那里是怎样一道风景线。二、初读,感知全文。1、出示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图片,感受它的美、险、奇。2、初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不添字,不加字。3、抽读课文,检查预习情况。4、说一说,听了、读了课文对雅鲁藏布大峡谷的介绍,你觉得哪个词最能体现它的特点?再读读课文,看看有没有合适的字?梳理归纳出“壮丽”“奇异”5、默读全文,找一找课文哪个自然段的内容在写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壮丽。哪些段落在写它的奇异。壮丽( 第 2自然段 ) 奇异( 第3-4自然段 )三、再读,感悟全文。齐读2自然段,读一读,哪些句子最能说明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壮美。海拔:3000米 长5044米 平均深:2268 6009 从这些数字中,我们深切地感受到了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壮观。这种方法叫列数字。a、除了列数字外,作者还运用了做比较的方法,找一找在哪儿?“美国的科罗拉多大峡谷一争高下”(齐读)通过对比你发现了什么。你想说什么吗?b、 指导朗读,强调气势。c、齐读3-4自然段,找一找,你认为哪些现象最能体现出雅鲁藏布大 峡谷的奇异。奇异:山异 (热带雨林、冰川)水异(涓涓细流、滔滔江水)生物的多样性 a) 指导朗读:b) 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发现,是意味着什么呢?齐读5自然段。为什么说它 是上个世纪人类最重要的地理事件之一呢?大家交流资料,了解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历史意义。四、 有感情地朗读全文。五、 布置作业用自己的话想别人介绍雅鲁藏布大峡谷。板书设计 世界第一大峡谷 雅鲁藏布大峡谷 千姿百态的山、林水 壮丽景物奇观 生物的多样性总第4课时课 题3、鸟的天堂教材分析鸟的天堂是著名作家巴金先生的作品,选作课文时有改动。作者记叙了他和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的所见所闻,具体描写了傍晚静态的大榕树和第二天早晨群鸟活动的景象。宽阔清澈的河流,充满生机的大榕树,活泼可爱的小鸟,构成了一幅高雅清幽的风景画,展示了一派美丽动人的南国风光,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生命力的热爱和赞美。作者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是在一个“太阳落下了山坡,只留下一段灿烂的红霞在天边”的傍晚时分,这一次,他没有看到鸟,只见到高大茂盛、充满生机的大榕树。这部分重点刻画大榕树的美丽:先写远看榕树的情景,再写近看榕树时枝干和绿叶的情态,展示出大榕树的勃勃生机。在饱含情感的描写之后,作者发出由衷的赞叹:“这美丽的南国的树!”作者第二次来到“鸟的天堂”,是在阳光照耀下的早晨,他见到了鸟飞鸟鸣的热闹情景。文中写了鸟声、鸟影,让人应接不暇;写了鸟的形态大、小、花、黑;还写了鸟的各种姿态叫、飞、扑;最后,又专写了一只画眉鸟,采用点面结合的方法描写了鸟的可爱和它们在“天堂”里生活的情景。从作者的描写中,我们不仅知道了这里的鸟儿数量众多、种类繁多,而且分明感受到了它们生活的自由和快乐。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一是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想象画面,感受大自然的和谐美好;二是让学生在读中感悟作者细腻、生动的描写方法。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3个生字。能正确地读写下列词语:纠正、逼近、做巢、树梢、留恋、目不暇接。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3、理解课文内容,从不同角度感受文中描写的“鸟的天堂”中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命景观之美,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4、培养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充分发表自己见解的能力。教学重难点1、引导学生想象“鸟的天堂”的美丽景象,体会作者两次去“鸟的天堂”的不同感受。2、体会描写大榕树特点的语句。教学准备教师搜集有关资料,并做幻灯片,以帮助学生解决视觉上的一些难题。课题3、鸟的天堂(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3个生字。能正确地读写下列词语:纠正、逼近、做巢、树梢、留恋、目不暇接。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教学重难点学会本课3个生字。能正确地读写下列词语:纠正、逼近、做巢、树梢、留恋、目不暇接。 教 学 过 程 (第1 课时)一、课题导入,激发兴趣。1 齐读课题。看到这个题目,你有什么想法?(鸟栖息的地方,鸟的乐园、有很多鸟发挥学生想象。)2 这个鸟的天堂在哪儿?你知道吗?(一棵大榕树)3 介绍资料:这棵大榕树在哪儿?结合你课前查找的资料能给大家介绍一下吗?(这棵大榕树在广东省新会县的天马河上,已有五百多年的历史了,每年都长出许多气根,从树枝上倒挂下来,钻进土里,过些日子又长出新的枝干来。这样不断生长,它已长成了榕树林,占地达16亩。被当地人称为“神树”。“天堂中的乐园”。又因为上面栖息着许多鸟,被人们称为“鸟的天堂”。)4 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跟随巴金爷爷去看一看那棵独特的大榕树。二、自由读课文,掌握生字新词。1 指名读文,读准字音。2 小黑板出示练习:选择带点字的正确读音。3 自学生字,掌握字形。 4 画出不理解的词语。借助工具书解决。三、理清文章的脉络。1 默读课文,思考:巴金爷爷几次经过鸟的天堂?看到的景象有什么不同?2 汇报交流。学生甲:作者两次经过鸟的天堂,第一次看到的是大榕树,第二次看到了许多鸟。学生乙:课文59自然段写的是作者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时的情景,1013自然段写的是第二次经过时所见到的情景。3 理清课文的脉络。(1) 作者是按游览的顺序写的。可以分为几个部分?(2) 学生汇报:课文可以分为四个部分。(14)作者和朋友划船出去游玩。(59)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见到的景象。(1013)第二次经过鸟的天堂见到的景象。(14)作者对“鸟的天堂”的留恋和赞美。四、分小组合作读课文。五、布置作业1、抄写生字词。 2、朗读课文。板书: 18、鸟的天堂第一次 大榕树第二次 鸟的天堂总第5课时课 题3、鸟的天堂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2、理解课文内容,从不同角度感受文中描写的“鸟的天堂”中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命景观之美,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3、培养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充分发表自己见解的能力。教学重难点体会“鸟的天堂的美”鼓励学生在阅读中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并能用各种喜欢的方式表达感受。教学准备自制课件 教 学 过 程 (第2 课时)一、引入:这节课老师让大家把自己想象成快乐的鸟,我们继续一起来学习鸟的天堂(出示课件:群鸟图)这节课我们就从鸟的角度来感受“鸟的天堂”。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巴金先生去了几次鸟的天堂?第一次看到了什么?第二次看到了什么?(第一次看到了大榕树,第二次看到了真正的“鸟的天堂”)二、首先我们进入到真正的鸟的天堂,也就是你们的天堂去看一下:1、 出示课件(12-13自然段的内容)2、自由读这一部分,这一部分写出了“鸟的天堂”什么特点?(活泼可爱、鸟多)你是从哪些地方感悟到的?(自由发言)3、当学生读到“应接不暇”一词时,问:这个词是什么意思呢?出示课件“群鸟纷飞”图帮助理解。1、 这一段主要 应读出它的什么特点来呢?(热闹)对,这就是它的动态美,这一段主要写出了鸟的天堂的动态,让我们一起来读出它的动态美。5、(引导读“有的有的有的”和“一只画眉鸟那歌声真好听”读出鸟的可爱;引导读“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和“眼睛应接不暇”读出鸟的多。)6、学生读完后问:这一只小鸟在兴奋地叫着,它可能在说什么呢?(可能在说,我在这里真快活。)假如你就是这只小鸟,你为什么会喜欢这个地方呢?让我们将自己的视角往小鸟生活的环境大榕树身上聚集。三、出示课件,学习第一部分:(课文7-8自然段的内容)1、自由读这部分,找出小鸟会喜欢这个地方的理由。(在7-8自然段有关句子旁边写上批注)。在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2、小组讨论交流,小鸟为什么会喜欢这个地方。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3、班级交流。(树大、美)A、当学生讲到树大、美的特点时,出示课件帮助学生理解。B、当学生讲到“不可计数”和“卧”字时,出示课件帮助学生理解。C、你还有哪些不能理解的地方吗?说出来讨论讨论。D、假如你没有,那老师想提出一个问题,出示课件:“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我不明白“新的生命在颤动”指的是什么,作者为什么会有这种感受呢呢?1)、学生讨论;(联系上下文理解。原因可能是:树叶多,小鸟扑翅膀时动;“榕树正在茂盛的时期,好像把它的全部、生命力展示给我们看。”有风吹过。)2)、出示课件理解。E、这么美,这么大的树,我们怎么才能读出来呢?指名读7-8自然段。评价:读得怎么样?想不想听老师读。教师读,读得怎样?读第12-13自然段时我们要求读出鸟的天堂的动态美,这两个自然段应该怎样读呢?(读出它的静态美)齐读。四、同学们读得很好,假如你是一只小鸟,看到这么美的一棵大榕树,你有什么感受呢?你想不想把这种感受告诉给你的同伴呢?现在,老师想让你以小鸟的身份,给大榕树写一句或几句广告词,让你的同伴知道这里很美。学生写广告词。总第6课时课 题4、火烧云教材分析这是一篇非常优美的写景之作。著名女作家萧红以热情酣畅的笔墨给我们勾画了一幅绚丽多姿的火烧云图景。课文写了火烧云上来和下去的全过程。重点写“上来”部分。先写火烧云上来时,大地笼罩在柔和明亮的霞光中,万物都改变了自己原有的颜色。第一自然段中,作者连用7个“了”的句子,不仅展示了栩栩如生的美景,同时渲染了人们欢乐的心境。一个“烧”字极其形象地写出了火烧云的特点,“红彤彤的,好像是天空着了火”,以“着火”作喻,言其鲜艳无比,光亮耀眼。作者以多个不同构词形式的词语描述了火烧云的颜色变化,渲染了红霞飞舞、瞬息万变、目不暇接的奇妙景观。在渲染了色彩之后,又描写了火烧云各种奇妙的形态,向我们勾勒出三幅动态的画面:跪着的马、凶猛的狗、威武的狮子,而且十分传神地写出瞬息之间由小到大、由清楚到模糊、最后不见的变幻过程。火烧云上来时色彩绚丽,形态多变,下去时则恍恍惚惚,给人留下无限的遐想。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唤起学生观察大自然的兴趣,激发热爱美好事物的思想感情。2、积累用不同构词方式描写颜色的词语,领悟描写事物动态变化的描写方式,并能仿写。教学重难点通过语言文字的学习,了解火烧云颜色和形态的变化,学习作者的观察和表达的方法。教学准备课件 教 学 过 程 (第1 课时)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谁知道,火烧云指的是怎样的云呢?老师带来了火烧云的图片,请大家看一看。谁来说说,火烧云是怎样的。书上有一句话描写的就是投影片上的情景,你能把它找出来吗?二、自读课文,理清顺序。请同学们自由轻声读课文,边读边找出描写投影片上情景的一句话。找得快的同学,再想想看: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火烧云的?(划出表示描写顺序的词语)小结:作者就是按照“上来了、变化着、下去了”这样的顺序来写火烧云的。三、学习第一部分课文。火烧云上来时是怎样的情景呢?课文的第一小节告诉了我们。请同学们试试看,能不能把这段课文读通顺,读流利呢?能把这段课文读通顺,读流利的同学再想想看,这段课文读的时候要读出什么。指名读。评价。小结:火烧云上来了,满天霞光,多新奇呀!多有趣呀!我们要读出新奇,读出有趣!学生练读。四、学习第二部分课文。1、快速阅读课文第26节。想一想,课文是从哪两方面来写火烧云的变化的?2、学习写颜色的这一部分课文。作者写火烧云的颜色,共写了哪些颜色?你还能说出其它颜色吗?这么多颜色,真是太美了,你能用一个成语来归纳吗?火烧云五彩缤纷,绚丽多彩。这些颜色是如何变化的呢?你能用一个词语把这些表示颜色的词语连起来吗?连起来读一读,你就知道火烧云的颜色是怎样变化的了。一般同学可以参照书上的办法连连看。特别聪明的同学动脑筋想想看,还可以怎样连。小组讨论,交流。3、学习描写形状变化的这部分课文。火烧云的颜色绚丽多彩,并且变化极快。那么它的形状又是怎样变化的呢?引读刚才老师和同学们一起朗读了描写火烧云形状变化的这一部分课文,通过朗读,我们知道了作者是按照“出现了什么?什么样儿的?怎样变化的?”顺序来写火烧云形状变化的。下面,老师就请同学们按照这个顺序把火烧云形状变化的过程分别说说看。联想丰富的同学,还可以加进自己的联想来说。小组讨论,交流。指名说。(挑你最感兴趣的说。)这时空中又出现了什么?什么样儿的?怎样变化的?指名说。谁能比他说得更好?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然后仿照课文中的写法,把观察到的写下来好吗?请几个同学上台交流。 火烧云形状的变化是这样多,这样快,你能用一个成语来概括吗?五、学习第三部分课文。火烧云下去时又是怎样的情景呢?齐读。找一个词语来说说看。理解:恍恍惚惚六、总结全文。火烧云这篇课文,按照“上来了、变化着、下去了”这样的时间顺序,着重写了颜色和形状的变化。火烧云上来时作者写霞光主要是抓住静态来写的,火烧云的变化,作者主要是抓住动态来写的。动静结合,写得多美丽,写得多生动啊,把我们带到了一个童话般的境界之中。我希望同学们能认真体会作者观察之细致,想象之丰富,写法之巧妙。七、布置作业,观察并描写晨雾。 板书设计 变化(多):红彤彤金灿灿 半紫半黄半灰半白百合色颜色 葡萄灰梨黄茄子紫火烧云 变化(快):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 变化(多):马狗狮子(又像这个,又像那个) 形状 变化(快):一会儿,过了两三秒钟,忽然,接着一转眼总第7课时课 题语文园地一教材分析本次口语交际和习作的内容没有分开安排,是整合在一起以自然景观为主题展开的。 口语交际的话题是交流各自了解的自然奇观。在这组教学的过程中,要结合课文教学,事先布置学生观察自然奇观或搜集有关自然奇观的资料。通过这次交际活动,使学生有意识地去发现、去体验身边的自然美,进一步感受大自然的魅力,丰富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并在相互交流的过程中,不断提高口语表达的能力。习作的要求是写一处自然景观,要写出自然景观的特点,按一定顺序写。这次“我的发现”抓住了这组课文的共同特点,引导学生交流:读书,就要进入文字所描绘的意境,边读边想象,在头脑中形成画面。教学时,可以先让学生读一读小林和小东的对话,启发学生发现:他们在对话中谈的是什么内容?接着,让学生像小林和小东那样举例说说自己读书时想象到的画面。教师还可以另外提供一两篇文章,让学生读读,说说读后头脑中浮现出了什么画面。本次“日积月累”安排的是有关自然景观的四副对联。 阅读对联能使学生感受到汉语的节奏美,体验句子的对称美。教学时,可以先让学生熟读,读后用自己的话简单说说每一副对联的大概意思,然后引导学生发现对联中上下联的对偶关系。如:单个字相对,雾天,锁连;两个字组成的词语对应,绿水青山,皱面白头;还有叠词的对应,处处时时。这些对偶的知识不要进行孤立讲解,而是从欣赏的角度,在朗读指导的过程中,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并在学生有所领悟的基础上熟读、背诵,以达到积累的目的。教学时,还可以引导学生发现第一、三副对联可以顺读也可以倒读的特点。如果有条件,也可以选几则对联,让学生试着填字。“趣味语文”安排了两项有趣的语文活动。 第一项活动是结合对联的内容,辨析“好”字的读法,将对联的意思表达正确。第二项趣味活动是读回文句。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关于观察,勇于交际的能力。2、 通过我的发现教学,培养学生边读边想象的习惯。3、 积累对联。4、通过趣味语文教学,培养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之情。教学重难点培养学生边读边想象的能力。教学准备课件课 题语文园地一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关于观察,勇于交际的能力。教学重难点培养学生边读边想象的能力。教学准备课件 教 学 过 程 (第 1课时)一、谈话导入。 师语:我们的祖国山水秀丽,美丽的自然风光无处不在。远在天边的天山草原,圣洁的雪山、湛蓝的天空、雪白的羊群、碧绿无垠的草原是那样的令人神往;而近在身边的皇城沙滩,海浪、阳光、礁石也同样让人留恋往返美就在我们的身边,需要我们有一双寻找美,善于观察的眼睛。这几天大家一直在搜寻美丽的自然景观,这节课就把你发现的寻找的展示给大家看。二、 指名一生上台交流。听众反馈:听了xx的介绍,你有什么不懂的?你感受到美丽了吗?从哪儿感受到的?教师总结:介绍一处美丽的自然景观,首先要有次序有步骤把一个个画面呈现出来,让大家随着你的视线去观察,还要用优美生动的语言去描述,让大家在你的语言中感受景观之美。 三、 自由准备,稍作调整 四、 再次指名交流。a、 听众要做到认真倾听,做个小记者,可以向同学介绍提问、建议也可以补充。b、 介绍者做到准备充分,随时答记者问。 五、四个小组交流,每组评出一名“美的使者”。 六、你经过了搜寻,听取了同学的介绍,你有什么感受? 七、联系“宽带网”。用你搜集的图片、文字资料(或自己撰写的资料),整理成图文并茂的“美景介绍书”。课后分组举办“祖国一日游”风景名胜展示会。 八、布置作业: 观察一处景物。总第8课时课 题语文园地一教学目标1、 通过我的发现教学,培养学生边读边想象的习惯。2、 积累对联。3、通过趣味语文教学,培养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之情。教学准备课件 教 学 过 程 (第 2 课时)一、学习“我的发现”(一)生读对话,反复读。思考:这段对话告诉我们什么?(二)生反馈(读文章,边读边想象,能在头脑中形成画面。)(三)师生共同再读观潮,边读边想象,争取在头脑中出现画面。(四)总结 边读边想象的好处:能和作者同历其境,能与作者同悟美好。二、学习“日积月累”(一)生自由读,思考:这些句子有什么特点吗?(二)生反复读,背自己最喜欢的。(三)生上台表演。(四)师生齐读,再背。三、学习“趣味语文”(一)出示对联好读书,不好读书。好读书,不好读书。1、 生试着读,看应该怎么读。2、 生读后,思考:这样读有什么意思?哪种读法更有道理。3、 师生小结。4、 再读。5、师小结:这副对联意在告诫儿孙后辈要珍惜时间,趁早好好读书。(二)出示回文句。1、 生自由读,分析每种读法的意思。可以清心也以清心也可清心也可以心也可以清也可以清心2、 师生再读。3、出示类似的语句进行练习。例:清心明目四、布置作业 自己找一些喜爱的对联、回文来读。总第9课时课 题语文园地一教学目标欣赏佳作,并进行讲评 教 学 过 程 (第 3 课时)1、挑选若干“典型”作文片段,用实物投影仪展示,请小作者朗读自己的文章。2、同学们认真倾听后交流。可以提意见、建议、欣赏、补充。着重留意: a、语句是否通顺恰当。b、语言是否准确精妙。3、听取后,再次修改完善作文。(可以自行修改,也可以四人小组交流修改)4、欣赏佳作。(实物投影仪出示本次作文的“擂主作文”)a、可以教师朗读,学生边听边随机点评。b、也可以学生自由朗读,你从中学到了什么?(教师引导学生用欣赏的眼光去发现优点)c、 还可以四人小组组成“评审团”,派代表发言。课 题5、古诗两首教材分析题西林壁这是苏轼在1084年游庐山时题在西林寺墙壁上的一首诗。庐山景色秀美,山中奇花异木险峰怪穴,流泉飞瀑山亭云阁,气象万千,不可胜数。这首诗不写那些名胜景致,却另辟蹊径,抓住庐山姿态谈游山感受。前两行诗写诗人在庐山漫游,觉得峰回路转,目不暇接。横着看,山峦起伏,连绵不断;从侧面看,奇峰陡峭;从远处看是隐天蔽日,从近处看则是危崖险岩;从高处俯瞰是深沟幽壑,从山下仰望则是重峦叠障;所见的形状、姿态各不相同。庐山究竟美在哪里?是雄奇,是壮丽,是险峻,还是幽秀?诗人说自己没有认清庐山的真正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