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基础知识培训课件_第1页
化学基础知识培训课件_第2页
化学基础知识培训课件_第3页
化学基础知识培训课件_第4页
化学基础知识培训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欢迎光临并提出保贵意见 化学基础知识 溶液元素周期律酸碱盐氧化物化验室常用物品容量分析和重量分析的基本操作有机化学基础 蒋富斌 化学分析概述 分析化学 研究 鉴定物质的化学组成及其含量和分析方法的一门学科 分为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两部分 定性分析 1 颜色的改变FeCl3 3NH4SCN Fe SCN 3 3NH4Cl2 沉淀的生成CaCl2 NH4 2C2O4 CaC2O4 2NH4Cl 3Li PO43 Li3PO43 气体Na2CO3 2HCl 2NaCl H2O CO2 定量分析 测定各组分的含量 分析方法 重量分析法化学分析法容量分析法光学性质 吸收光谱 比色等 仪器分析法电学性质 电位 电流 电导 第一部分化验室常用物品 一 化学试剂 1 化学试剂的等级按用途 一般试剂 基准试剂 无机离子分析用的有机试剂 色普试剂与制剂 指示剂与试纸等 按试剂允许杂质含量的多少及用途 国产试剂分四级见表4 1 等级代号标签颜色用途优级纯 一级品保证 G R绿色精密分析分析纯 二级品分析 A R红色重要分析化学纯 三级品化学 C P蓝色一般分析实验试剂 四级品实验 L R棕色或其它色一般实验此外光谱试剂 基准试剂 色谱试剂 335 用于化验分析的国产试剂一般分为四级 又称保证试剂 A 一级品B 二级品C 三级品D 四级品336 用于化验分析的国产试剂 又称分析纯 A 一级纯B 二级纯C 三级纯D 四级纯337 用于化验分析的国产三级品试剂是 A 保证试剂B 分析纯C 化学纯D 实验试剂 378 请写出优级纯 分析纯 化学纯试剂的代号和瓶签颜色 2 化学试剂的取用方法1 固体试剂 取用一定量时可放入称量瓶或表面皿 2 液体试剂 少量应使用滴瓶 准确移取应使用移液管或滴定管 有毒用橡皮球操作 3 使用化学试剂注意事项 1 化学试剂等级选用2 试剂标签应完好3 使用试剂必须注意安全 试剂不准沾在手上更不能误入口中 易挥发试剂 配制浓硫酸 易燃试剂 强酸强碱 鼻子鉴别 4 化学试剂的保管1 容器干净 贴上标签 注明试剂名称 分子式 纯度等级 如是液体试剂还应表明浓度 配制日期 配制人等 为防止标签脱落可涂上一层石蜡 2 根据试剂性质选用瓶塞 酸勿用橡皮塞 碱勿用玻璃塞 易挥发勿用橡皮塞 353 对易挥发的液体试剂必须密封 低温贮存 判断改错 354 受光易发生分解的试剂 应保存在玻璃瓶中 药品柜要避免阳光照射 379 倒取易挥发和易燃试剂时应注意什么 打开易挥发的试剂瓶盖时不可把瓶口对准本人和他人 取完试剂后 应立即盖紧瓶塞 倒取易燃的试剂应远离火源 380 易燃易爆试剂应如何保管 易燃易爆物品不可放在靠近火源或高温处 应放在通风阴凉处 存放温度最好在 4 4 不可超过30 并且要同其他可燃物和易产生火花的物品隔离放置 二 试纸与试剂1 PH试纸有的混合指示剂由几种指示剂混合配指 能在不同的PH值现示出不同的颜色 称为万用指示剂 如将滤纸浸在这种指示剂溶液中取出晾干就制成PH试纸 2 指示剂试纸和试剂 三 玻璃仪器玻璃的化学组成普通 Na2 CaO 6SiO2玻璃的种类普通玻璃特种玻璃 B2O3 ZnO BaO 石英玻璃 SiO2 1 常用玻璃仪器1 试管加热应使用试管夹 液体应向上倾斜 应使各部分受热均匀 先加热中部 再慢慢往下移动 然后不时地上下移动否则易造成局部沸腾而迸溅加热固体管口应向下倾斜 烧杯 滴定管 冷凝管 移液管 吸量管 比色管 2 玻璃仪器的洗涤1 用水 肥皂及合成洗涤剂等 适用范围 能溶于水的脏物 轻质油品 工具 试管刷 烧杯刷 滴定管刷等水 自来水 热水 蒸馏水 肥皂 液体皂 固体皂 合成洗涤剂 洗衣粉 洗洁精等 2 汽油 其它有机溶剂适用范围 润滑油 脂 氧化变质残留物 胶状物如胶质杯 烧瓶等 工具 专用毛刷 溶剂 汽油 酒精 丙酮 苯等 3 铬酸洗液适用范围 沾有焦油状物 碳化残杂 毛刷刷不到的玻璃器皿部位 使用方法 先用水冲 倒净 将洗液倒入器皿少许 浸润几分钟 残杂消失后洗液倒入原来的洗瓶中 然后用水冲洗数次 再用蒸馏水冲洗2 3次 铬酸洗液的配制 称取50g重铬酸钾溶于100mL水中 可加热溶解 然后慢慢加入浓硫酸900mL 混匀 4 碱性洗液适用范围 洗涤油脂和有机酸等有机物 制备方法 10克氢氧化钠溶于100毫升水或乙醇中 使用方法 浸泡24小时 浸煮效果更好 但不宜时间太长 如是乙醇不能加热 5 盐酸洗液适用范围 无机污垢 碱性物质污垢 制备 酸水比1 1或1 4装入细口瓶 使用 先把微孔玻璃坩埚 瓷坩埚或铁坩埚 放入烧杯倒入盐酸浸泡一定时间 除去污物 用自来水 蒸馏水冲洗2 3次 3 玻璃仪器的干燥1 晾干 量筒 容量瓶 移液管 滴定管 吸滤瓶 冷凝管等 2 烘干 称量瓶 试剂瓶 三角瓶等洗净到净水后 口朝上自上而下放入105度的烘箱中约1小时 3 吹干 急需干燥的仪器可用电吹风或压缩空气吹干 干净带水的仪器可依次用乙醇 乙醚等有机溶剂洗一下再吹干 323 请写出实验室常用三种干燥剂 329 下列玻璃仪器哪一种不能放在烘箱内烘干 A 容量瓶B 细口瓶C 烧杯D 烧瓶330 比色皿等光学玻璃面严禁用 A 自来水冲洗B 合成洗涤剂洗涤C 去污粉擦D 三级水冲洗350 带磨口塞的玻璃仪器不要用去污粉擦洗磨口部位 351 玻璃仪器洗涤干净后 应在烘箱中烘干 但容量瓶不得放入烘箱中 359 容量瓶上标有 E20 250mL 字样 E指 容纳 意思 20 表示只能在20 时才能使用 250mL 表示容积为250mL 366 使用滴定管注入或放出溶液后 需等待1 2min后才能读数 367 移液管洗净的标志是内壁不挂水珠 368 使用有机溶剂苯时要注意其毒性及可燃性 369 对于急于干燥的仪器用少量乙醇刷洗后用电吹风机吹干 开始要用冷风吹1 2min 370 容量瓶长期不用时 应该洗净 把塞子塞上 371 移液管洗净后 用干净滤纸包住两端 372 比色皿不可放入烘箱烘干 可加热干燥 373 比色皿洗净凉干后可收于洁净的干燥器中 386 铬酸洗液应如何配制 381 使用干燥器时应注意哪些事项 盖和口之间涂凡士林密闭 高温物品应稍冷却后放入 并注意开盖放气 不能加热 四 测温仪器 1 液体玻璃温度计按照所用膨胀介质的不同 主要分为水银 酒精温度计两种 水银温度计 水银的膨胀系数虽然不大 易于提纯而不易氧化 与玻璃之间没有粘附现象 在标准大气压下能在很广的温度范围内 38 87 356 9 保持液态 当温度变化时膨胀系数变化很小 在200 以下水银的体膨胀和温度几乎成线性关系 因此水银温度计准确度高 水银温度计也有它的不足 其一 不能测低温 测温下限为 30 其二 水银是剧毒物质 在水银温度计的制造过程中及温度计损坏后都会对人体产生危害 因此 在温度计使用过程中 如果温度计损坏应及时将水银收集在装有硫磺粉的带塞瓶中 或在洒落处用硫磺粉进行处理 或者用碘加酒精点燃熏蒸的办法进行处理 酒精温度计 主要用于测量低温 70 75 因酒精体积膨胀系数大 因此比较灵敏 制造温度计时 在酒精中均加入红或蓝色染料 以便读数 酒精温度计的主要缺点是酒精挥发性强 对玻璃附着力大 易粘附于玻璃壁上 常因蒸发 凝结 震动而使酒精柱断线或产生气泡 因此测量的准确度低 2 液体玻璃温度计按其结构可分为三种 棒型温度计 内标型温度计 外标型温度计 棒型温度计 温度计为棒型 感温泡与棒内毛细孔相通 字 线 商标等刻 印 在外面 此温度计的优点是标尺和毛细管不会发生相对位移 因而准确度高 缺点是刻度的读数不易看清 读数不方便 内标型温度计 温度计为套管式 感温泡与套管和套管内的毛细管相互熔接在一起 字 线 商标等刻 印 在乳白色的标尺上 标尺与套管 毛细管固定在一起 内标型温度计的读数清楚 观测方便 但标尺与毛细管会产生相对位移 因此精度不如棒型温度计高 外标型温度计 是将连有玻璃泡的毛细管直接固定在外标尺上 此温度计精度最差 仅用于测量室温 3 液体玻璃温度计按检定和使用时温度计浸没的深度分为全浸温度计和分浸温度计 全浸温度计 在检定和使用时应使温度计的感温泡和所有液柱部分暴露于被测温度下 且浸入液柱高度与被测介质处于同一水平时 温度计显示温度才是所测介质的正确温度 如果无法全浸时 应对露出液柱进行修正 全浸温度计既考虑到水银球的膨胀 又考虑到水银柱的膨胀 不受室温等因素的影响 因而准确度高 温度计如果未注明是分浸或者在下部未划一条刻线 都应是全浸温度计 分浸温度计 在检定和使用时 无论液体的温度多高 温度计都按技术标准规定浸入某一固定深度 分浸温度计使用方便 和实际一致 但它主要考虑水银球的膨胀而基本未考虑水银柱的膨胀 受室温等因素的影响 因而准确度低 分浸温度计 如是内标型 在其标尺上应注明浸入深度 如开口杯闪点2号温度计浸入深度25毫米 如是棒型 则在其下部刻有一刻线 此即浸没线 检定和使用时就浸到这里 也有这样的温度计 检定时全浸 而使用时却是分浸 如馏程温度计 4 温度计使用注意事项1 不同项目的温度计不能混用 2 温度计读数必须正面读数 并保持视线 刻度和液面 水银温度计按凸面最高点 酒精温度计按凹面最低点 在同一水平线上 3 用完擦净存于硬纸筒或盒子里 不能倒置 321 一般玻璃液体温度计按其所填充的液体可分为水银和酒精温度计两种 水银温度计的测温范围是 酒精温度计的测温范围是 温度计按结构可分为 式和 式 326 温度计存放时不能 A 垂直放置B 水平放置C 倒置D 水银球向下斜放327 拿取温度计正确的方法是 A 手拿干管刻度以下部位B 垂直取放 363 水银温度计按凸面最高点读数 364 酒精温度计按凸液面最高点读数 五 加热设备 1 加热浴1 常用浴及加热温度 2 电热恒温水浴用途 低温加热试验或易挥发易燃溶剂加热用 恒温范围 3 98 注意事项 1 水位不低于电热管 2 控制箱内部防潮防漏电 3 水应装入软化水 4 较长时间不用应把水放掉 2 电炉及电热板电热板构造与电炉相同 只是用金属板把电炉密封起来 加热面积大且平整 安全 3 高温炉1 高温炉膛中应铺石棉板以保持清洁 2 加热温度不能超过上限 一般不超过1000 3 升温不要太快 加温1000 不少于1小时 4 电热恒温干燥箱最常用的温度是100 200 烘干玻璃器皿温度为105 约1小时以上 注意事项 1 干燥恒重滤纸时不能同时防入潮湿物品 2 一般不用加热开关3和4 急需升温时应从2当扳向3挡 等5分钟再扳向4挡 六 气瓶 减压阀的作用是为降低压力并保持稳压 注意事项 1 储气瓶仓库通风良好 温度不超过35 防止接近热源或暴晒 距明火距离不小于10米 2 氧气瓶嘴及使用氧气的连接部分 不准涂有油脂 不准用沾有油渍的抹布擦拭 3 严禁敲击和碰撞 瓶阀冻结不得用火烤可用温水热溶方法 4 气瓶内气体不能用尽必须留有0 1 0 2MPa的压力 以防管内介质倒流于气瓶影响纯度或爆炸 325 高温炉加热 超过上限 一般使用温度不超过 329 下列玻璃仪器哪一种不能放在烘箱内烘干 A 容量瓶B 细口瓶C 烧杯D 烧瓶344 下列哪种油品不能在烘箱内加热 A 减压渣油B 汽油C 冷冻机油D 柴油机油358 测定石油产品酸值时 加热锥形瓶可用电炉 382 实验室中如需使用 50 的冷浴 可选用什么致冷剂 可选用 干冰 乙醇 作冷浴 浴温可达 72 以上 八 天平 1 原理 杠杆平衡 合力矩为零时 天平横梁处于静止平衡状态 的原理 2 天平应具有四大特性 稳定性 即天平的平衡状态扰动后 若干次摆动 仍能自动恢复其原来位置的性能 正确性 是指横梁两臂具有正确的比例关系 灵敏性 是指两盘的载重有微小差别时指针位移大小的性能 用天平的灵敏度或感量来表示 灵敏度单方称盘上增加1毫克所引起指针偏移的分度 示值不变性 是指天平对同一个物体连续重复称量时各次所得结果完全符合的性能 3 常用天平 1 台天平架盘天平规格 克 称量100200500100020005000分度值0 10 20 5125 2 台天平的称量方法调节零点称量 左右称盘 砝码大小位置 移动游码 零点停点 2 分析天平 1 安装天平的条件 要求相对湿度尽可能在50 65 天平室内温度应保持相对稳定 最好能恒温在20 阳光不能直接照射在天平上或天平附近 天平室内严禁热源 应采用日光灯照明 并均匀安置 天平附近不能有磁性物质或超强电磁波 天平底座要防震 天平要防止灰尘 擦地时不能用湿的拖把拖地 天平室要防止腐蚀性气体存在 2 天平的称量方法 直接称量法 先调零点后再称量 固定称量法 这种方法适用于试样本身不吸水并在空气中性质稳定的指定质量的称量 首先称量容器的质量 然后再称试样的质量 递减称量法 减量法 这种方法是 首先 称取装有试剂的称量瓶的质量 再称取倒出部分试样后称量瓶的质量 二者之差即试样的质量 它适合于称取多份易吸水 易氧化或易与CO2反应的物质 称量方法是把试样装入称量瓶中 用洁净的小纸条或塑料薄膜条套在称量瓶上 一点一点取样 3 用全自动加码天平应注意的事项 天平室应保持清洁 干燥 天平箱内要放入干燥剂 并注意及时更换 每次称量前都应检查天平的水平状态 检查并调整天平的零点 决不可使天平载重超过其最大负载 在同一次试验中 应使用同一台天平 不得用天平称量过热的和过冷的物品 被称物品的温度应与室温接近 被称物品应尽量放在天平盘的中央 不要将潮湿的或脏的物品放在天平盘上 样品或试剂应放在表面皿 称量瓶 坩埚内再放在天平盘上称量 吸湿性或能放出腐蚀性气体的物质只能放在密闭的容器内称量 转动天平的升降旋钮要缓慢 取放物品和加减砝码前 必须转动升降旋钮使天平梁和天平盘托起 以免损坏玛瑙刀口 称量时应将天平的门关好 称量结束后 应将天平梁及天平盘托起 将砝码指数盘回零 关好天平门 切断电源 罩上天平罩 324 万分之一全自动加码电光天平的感量是 375 天平内应置有干燥剂 通常用CaCl2 应经常更换 376 用分析天平称重时 应将玻璃窗关闭 以免气流干扰 377 用天平称重时 砝码不够用 可借用其他天平上的砝码 383 简述何为天平的灵敏度 实际应用中用什么来表示 天平的灵敏度是指天平称盘上增加1mg时 所引起指针偏斜的程度 指针偏斜程度愈大 则天平的灵敏度愈高 在实际应用中用 感量 来表示灵敏度 即感量 1 灵敏度单位为mg 格384 天平应具有那几种特性 385 用全自动加码天平应注意哪些事项 第二部分溶液 一 溶液 1 溶质 溶剂 和溶液的比较溶质 分散体系的分散质 量少 溶剂 分散体系的分散介质 量多 2 溶解的两种过程1 溶质溶解与溶剂发生的两种过程物理过程 化学过程 2 溶质溶解时热现象的解释溶解热 1摩尔的物质在18度1大气压下 在溶解时放出 吸收 的热量 3 溶液的全面定义4 溶解过程的体积变化增加减小 3 溶解度 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1 概念2 相互转化不饱和溶液饱和溶液 增加溶质 降温 蒸发 升温 增加溶剂 4 固体溶解度1 概念2 温度对溶解度的影响 1 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通常用 来表示 2 大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 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 极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 9 把20 的53 6g氯化钾饱和溶液蒸干 得到13 6g氯化钾 氯化钾在20 时的溶解度是 A 13 6gB 34C 34gD 25 4g27 1 20 时 36g氯化钠可溶解在100g水里 所以20 时氯化钠的溶解度是36g 二 溶液的浓度 1 溶液的百分浓度1 概念2 分类 质量分数和体积分数 质量百分浓度 溶质质量 溶液质量X100 体积百分浓度 溶质体积 溶液体积X100 30 在20 时 100g水溶解21g硫酸铜 这种硫酸铜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21 3 在一定温度下 a克氯化钠的饱和溶液里含b克氯化钠 此饱和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为 此温度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 14 相同质量的质量分数均为10 的两份碳酸钠溶液混合后 所得溶液的质量分数是 A 5B 10C 20D 30 2 质量 体积浓度3 比例浓度4 摩尔浓度 5 量浓度 指一升溶液所含溶质的摩尔数 需指明基本单元 C 溶质的摩尔数 溶液体积 L 例 56 配制500mL0 1mol LNaOH溶液 需要NaOH的质量是多少 解 500mL0 1mol LNaOH溶液中NaOH的物质的量为 0 1 0 5 0 05molNaOH的摩尔质量为40g mol0 05 40 2g答 需要NaOH的质量是2g 6 当量浓度 指一升溶液所含溶质的摩尔电子数 N 溶质的当量数 溶液体积 L 7 质量比浓度X 溶质质量 溶液质量X106 溶质体积 溶液体积X106 8 滴定度容量分析用标准溶液浓度的一种表示方法 定义为每毫升溶液相当于溶质的克数 1 每毫升标准溶液中所含标准物质的克数或毫克数 如THCl 0 01000克 毫升 2 以被测物质表示的滴定度 通常用TM2 M1表示 M1表示标准物质的分子式 M2表示被测物质的分子式 例 已知氢氧化钾乙醇标准溶液的当量浓度为0 05012N 求其滴定度 TKOH 0 05012X56 1 1000 0 002813克KOH 毫升TKOH 0 05012X56 1 2 813毫克KOH 毫升 9 溶液浓度的换算1 质量分数与物质量浓度的换算A 从质量分数求溶液中溶质质量X V M B 从物质的量浓度求溶液中溶质的质量X C m V 1000因此 V M C m V 1000 例 52 硫酸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c H2SO4 0 525mol L 密度为1 0317g mL 求该溶液的质量分数 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解 H2SO4的摩尔质量为98g mol 1000mL硫酸溶液的质量为 1000 1 0317 1031 7g1000mL硫酸溶液中H2SO4的质量为 m H2SO4 98 0 525 51 45 g H2SO4 51 45 1031 7 100 5 0 答 该溶液的质量分数为5 0 2 物质的量浓度和滴定度的换算A 用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计算其滴定度TM1 C1 m1 1000B 从标准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可计算它对被测物质表示的滴定度 TM2 M1 C1 m2 10003 物质量浓度的稀释计算C1V1 C2V2 三 质量分数溶液的配制 1 用固体溶质配制质量分数溶液 例 如何配制质量分数为40 的氢氧化钾水溶液 溶质需要量 500 40 200 克 溶剂需要量 500 200 300 克 配制方法 2 较浓的溶液配制较稀溶液例44 把50g质量分数为98 的H2SO4稀释成质量分数为20 H2SO4溶液 需要水多少克 解 溶液稀释前后 溶质的质量不变 设稀释后溶液的质量为Xg50 98 X 20 x 245 g 245 50 195 g 答 需要水195g 45 配制500mL质量分数为20 H2SO4溶液需要质量分数为98 的H2SO4多少毫升 质量分数为20 H2SO4溶液的密度为1 14g cm3 质量分数为98 H2SO4的密度为1 84g cm3 解 设需质量分数为98 H2SO4为XmLx 1 84 98 500 1 14 20 X 63 2 mL 答 需要质量分数为98 的H2SO463 2mL 3 两种不同质量分数混合配制出所需浓度溶液 2 交叉法 浓溶液应取浓溶液的质量X1X3 X2X3新溶液浓度稀溶液应取稀溶液的质量X2X3 X1 题库练习 40 把50g20 时的硝酸钾饱和溶液蒸干 得到12g硝酸钾 求硝酸钾20 时的溶解度 解 设硝酸钾在20 时的溶解度为Xg50g硝酸钾饱和溶液里所含水的质量为 50 12 38 g X 100 12 38X 31 6 g 答 硝酸钾在20 时的溶解度为31 6g 41 20 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31 6g 要配制20 的硝酸钾饱和溶液 计算 A 20g硝酸钾应溶解在多少克水里 B 20g水里最多能溶解多少克硝酸钾 C 配制20g饱和溶液需硝酸钾和水各多少克 A 解 31 6 100 20 XX 63 3 g 答 20g硝酸钾应溶解在63 3g水里 B 解 100 31 6 20 xx 6 32g答 20g水里最多能溶解6 32g硝酸钾 C 解 设配制20g饱和溶液需硝酸钾Xg131 6 31 6 20 xX 4 80 g 20 4 80 15 2 g 答 配制20g饱和溶液需硝酸钾4 80g和水15 2g 42 从一瓶氯化钾溶液中取出20g溶液 蒸干后得到2 8g氯化钾固体 试确定这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解 这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2 8 20 100 14 答 这瓶溶液中氯化钾的质量分数为14 43 NaCl在20 时的溶解度是36g 计算20 时NaCl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解 饱和溶液的质量为100 36 136 g 氯化钠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36 136 100 26 5 答 20 时氯化钠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26 5 47 200mL质量分数为38 的盐酸与足量的石灰石反应 可生成二氧化碳多少升 质量分数为38 的盐酸的密度是1 19g cm3 二氧化碳的密度按1 977g L计算 解 2HCl CaCO3 H2O CO2 CaCl22 36 544200 1 19 0 38XX 200 1 19 0 38 44 36 5 2 198 g 198 1 977 100 L 答 可生成二氧化碳100L 48 60g铜全部跟氧气反应 问可得氧化铜 CuO 多少克 铜相对原子质量63 5 解 设可得氧化铜Xg2Cu O2 2CuO2 63 52 79 560XX 159 60 127 75 1g答 可得氧化铜75 1g 49 配制c 1 6K2Cr2O7 0 0600mol L的标准溶液500mL 应取K2Cr2O7多少克 M 1 6K2Cr2O7 49 03 解 m c 1 6K2Cr2O7 V M 1 6K2Cr2O7 0 0600mol L 0 500L 49 03g mol 1 4710g答 需秤取K2Cr2O71 4710克 50 钨是电光源材料 用氢气还原氧化钨 WO3 来制取 问生产1 84kg钨 需要多少千克氢气 钨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84 解 设需要氢气XkgWO3 3H2 W 3H2O3 2184X1 84X 6 1 84 184 0 06 kg 答 生产1 84kg钨 需要氢气0 06kg 51 30 盐酸溶液 其密度为1 15g cm3 求该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 解 HCl的摩尔质量为36 5g mol1000mL盐酸溶液的质量为 1000 1 15 1150g1000mL盐酸溶液中HCl的质量为 m HCl 1150 30 345g则盐酸的物质的量为345 36 5 9 45 mol 答 该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9 45mol L 53 配制250mL1moL LHCl溶液 需要12mol LHCl溶液的体积是多少 解 溶液稀释前后 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是相等的 设配制250mL1moL LHCl溶液 需要12mol LHCl溶液的体积为X X 0 25 1 12 0 021L 21mL答 需要12mol LHCl溶液的体积是21mL 四 常用指示液与指示剂 1 指示剂的命名 化学名称 俗名 指示剂为液体 稀释时以体积百分数命名即 如指示剂为固体 配成溶液时以克每升表示 2 酸碱指示剂的基本原理1 通过颜色的变化指示滴定终点 指示剂都是有机弱酸或弱碱 在滴定中也参与质子转移伴随着结构的改变而变色 2 变色范围指示剂的颜色从一个极端变到另一个极端的PH范围 酸色 碱色 常用指示剂的变色范围甲基橙甲基红酚酞碱蓝6B石蕊3 1 4 44 4 6 28 109 6 145 0 8 0红 黄红 黄无 红紫 粉红红 兰 34 为什么指示剂变色范围越窄越好 指示剂的变色范围越窄 当pH值稍有改变时 指示剂由一种颜色变为另一种颜色敏锐 这样有利于提高测定结果的准确度 3 指示剂的选择根据等当点附近的PH突跃来选择指示剂 应使指示剂的变色范围处于或部分处于等当点附近的PH突跃范围内 指示剂的变色范围越窄 当PH值稍有改变时 指示剂由一种颜色变为另一种颜色越敏锐 有利于提高测定结果的准确性 4 指示剂的用量一般滴定25毫升加两滴 5 指示剂的配制例 碱蓝6B溶液的配制方法 称取碱蓝6B1克 称准至0 01克 然后将它加在50毫升煮沸的95 乙醇中 并在水浴中回流1小时 以便除去乙醇中的二氧化碳 冷却后过滤 取0 5毫升碱蓝6B乙醇溶液 加入50毫升乙醇 煮沸后 滴1 2滴0 05摩尔 升氢氧化钾乙醇溶液 应从兰色变为浅红色 冷却后又能恢复成浅兰色 25 甲基红指示剂的颜色变化由 A 黄 紫B 红 黄C 无 红D 无 蓝26 碱性兰的变色范围是pH为 A 9 3 10 5B 10 0 12C 11 13D 9 6 1431 判断对错 1 酸使甲基橙指示剂变黄 2 酸使酚酞指示剂变红 五 标准溶液的配制 标准溶液 确定了浓度的用于滴定分析的溶液 浓度应表示为物质的量浓度或质量浓度 1 直接法基准物具备的条件 纯度高 组成与化学式完全符合 储存时稳定 并在反应中不发生副反应 克当量值大 无色最好 2 间接法 在实际分析时 有许多物质不具备基准试剂的条件 需要在配制后经标定后才能得到具有准确浓度的标准滴定溶液 1 直接标定法2 间接比较法 3 配制标准溶液注意事项 1 试剂纯度要求 2 量浓度低于0 02moL L标准溶液临用前配制 3 标定标准溶液的浓度 重复标定不得少于3次 单次标定结果与平均值之差不得大于算术平均值的0 2 标准溶液的浓度取4位有效数字 最大值 最小值 平均值X100 0 2 4 配制标准溶液的浓度与欲配制浓度的相对误差不得大于5 4 标准溶液的有效期 37 请写出下列标准溶液在常温下的有效期 1 氢氧化钠 2 氢氧化钾 乙醇 异丙醇 3 硝酸银 4 草酸 5 高锰酸钾 6 硫代硫酸钠 7 EDT 8 盐酸 乙醇 9 硫酸答 1 两个月 2 15天 3 两个月 4 两个月 5 两个月 6 两个月 7 两个月 8 15天 9 两个月 5 标准溶液的配制 例1 欲配置0 05moL LHCl标准滴定溶液1L 如何计算密度为1 19g mL 质量分数为38 的盐酸溶液的用量 怎样配制 解 MHCl 36 46g mol需盐酸的量为 0 05X36 46 38 1 19 4 03 mL 配制方法 因盐酸中的HCl易挥发 所以用移液管量取稍大于计算量的盐酸4 5mL 注入1000mL容量瓶中 用水稀释到标线 摇匀后标定 例 欲配置0 05moL LKOH乙醇溶液1L 如何计算氢氧化钾的用量 氢氧化钾的纯度为88 怎样配制 解 MKOH 56 1g mol需KOH的量为 1X0 05X56 1 88 3 19 g 配制方法 因氢氧化钾极易吸水 风化 所以称量时 要稍大于计算量 取纯氢氧化钾3 2g 溶于100mL水中 再用900mL精制乙醇稀释 摇匀 保存在棕色橡皮塞玻璃瓶中 静置24小时后取上层清液标定 氢氧化钾 乙醇溶液配制 乙醇为什么需要精制 乙醇中常含有醛 若用含有醛的乙醇溶液配制氢氧化钾 乙醇溶液 醛在稀碱溶液影响下 会发生缩合反应 随着时间的延长 会使氢氧化钾 乙醇溶液变黄 产生沉淀 改变氢氧化钾的浓度 精制原理和方法 精制原理 2AgNO3 2KOH 2KNO3 Ag2O H2OCH3COH Ag2O CH3COOH 2AgCH3COOH KOH CH3COOK H2O方法 称取1 5g和3g分别用10ml水溶解 注入乙醇中 摇动静置10 15min 取上层清液滤入蒸馏瓶收集78 馏分储于棕色瓶待用 标准溶液的配制 1 计算KOH的量0 05X56 1 2 80 克 2 配制方法 因氢氧化钾极易吸水 风化 所以称量时 要稍大于计算量 取纯氢氧化钾3g 溶于100mL水中 再用900mL精制乙醇稀释 摇匀 保存在棕色橡皮塞玻璃瓶中 静置24小时后取上层清液标定 标准溶液的标定 1 基准物邻苯二甲酸氢钾 0 4g 加入50ml无二氧化碳水摇动 使固体溶解 加入二滴酚酞 10g L 用配制好的氢氧化钾乙醇溶液滴至溶液呈红色 同时做空白试验 2 计算CKOH m V1 V2 0 2042 缓冲溶液 凡能容纳少量酸碱或稀释剂而本身PH保持基本不变的溶液 弱酸和她的盐 弱碱和它的盐以及多元酸的酸式盐和其对应的次级盐的水溶液都具有缓冲酸碱能力 缓冲溶液的PH值计算公式 PH pka lgCa Cs 适用于酸型缓冲溶液 PH Pkw pkb lgCb Cs 适用于碱型缓冲溶液 Ca Cb Cs分别为弱酸 弱碱 盐的浓度 Ka kb kw为电离常数及水的离子积 第三部分容量分析和重量分析的基本操作 二 重量分析的基本操作 1 溶解样品2 沉淀3 过滤和冲洗过滤方法有滤纸过滤和微孔玻璃坩埚过滤 1 滤纸的选择滤纸分定性滤纸 定量滤纸两种 按直径分为11cm 9cm 7cm三种 按滤纸空隙大小分快 中 慢速三种 2 漏斗的选择3 滤纸的折叠4 倾泻法过滤和初步洗涤采用倾泻法把尽可能多的清液过去 把沉淀转移到漏斗上 清洗烧杯和洗涤漏斗上的沉淀 5 洗涤 4 沉淀的干燥和灼烧 1 坩埚的准备2 沉淀的干燥和灼烧 322 实验室常用滤纸按性质有 和 两种 按孔径大小可分为 和 按直径可分为 cm cm cm等 333 用玻璃漏斗过滤时 应将液体 流下 A 直接B 沿漏斗壁C 沿玻璃棒D 沿下端触到滤纸的玻璃棒334 恒重坩埚时 灼烧坩埚所用的温度 A 可以不控制B 应高于灼烧沉淀所用的温度C 应低于灼烧沉淀所用温度D 应与灼烧沉淀所用温度相同 第四部分元素周期律 一 分子与原子1 概念分子原子2 原子的构成质子数 核电荷数 核外电子数 原子序数 57 原子是由 和 构成的 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 质子带一个单位正电荷 中子呈电中性 电子带一个单位 原子不显电性 因此核电荷数 3 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1 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 一般核外电子运动的不同区域看成不同的电子层 用n 1 2 7表示 2 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A 第n层里的电子数最多可容纳2n2 B 最外层里最多可容纳8个电子 C 次外层最多可容纳18个电子 3 原子结构示意图画出下列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氟 氯 铝 钾 二 元素周期律 元素的性质随着元素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周期性的变化 1 元素周期表中共有7个横行 周期 除第一和第七周期外每一周期的元素都是从碱金元素开始 稀有气体元素结束 2 元素周期表中共有7个主族8个副族 3 同一周期的主族元素 从左到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 失电子能力逐渐减弱 得电子能力增强 金属性逐渐减弱 非金属性逐渐增强 4 同一主族元素 从上到下原子半径逐渐增大 失电子能力逐渐增强 得电子能力减弱 金属性逐渐增强 非金属性逐渐减弱 5 金属性最强的元素在元素周期表的左下方 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在元素周期表的右上方 6 周期序数 电子层数主族序数 最外层电子数 元素的最高化合价数主族元素的负化合价 8 主族序数 三 原子量与分子量质量数 中子数 质子数 表示方法示例 元素的概念同位素的概念1 原子量碳 1 993X10 23克氧 2 657X10 23克国际上选用12C的质量12为基准 其它以此为基准测定计算出来 氧 1 993X10 23 2 657X10 23 12 XX 15 9994 2 分子量一个分子所有的原子质量3 摩尔结构微粒计数单位 1摩尔结构微粒数和12克碳含有的原子数相等 6 022X1023 4 原子摩尔质量5 分子摩尔质量6 摩尔体积7 阿佛加德罗定律 17 0 5mol的H2含有 A 0 5个氢分子B 6 02 1023个氢分子C 3 01 1023个氢分子D 6 02 1023个氢原子18 下列关于摩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摩尔是表示物质结构微粒的数量单位B 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单C 摩尔是以克为单位的质量单位D 摩尔任何物质的质量等于该物质的分子量20 质量是18 23g的氯化氢是 摩尔 A 1 0B 0 5C 0 025D 0 1 四 分子式1 单质与化合物1 单质2 化合物3 单质与元素的区别2 元素符号 3 原子团与离子1 原子团 在化合物里象原子一样作为整体参加化学反应 一般并不分开的集体 2 离子 带电的原子和原子团叫离子 带正电的离子叫阳离子 带负电的离子叫阴离子 4 分子式用元素符号表示单质或化合物分子的式子 1 单质分子式的写法 常温 常压为气态的非金属 惰性气体 金属和一些非金属单质2 化合物的写法 一般先读后写 后读先写 写好下角数字 5 元素化合价一定数目的一种元素的原子或离子和一定数目的其它元素的原子或离子相结合的性质叫 规律 金属一般为正价 非金属与氧化合时显正价 与氢或金属显负价 单质为零价 71 下列含氮物质 按氮的化合价由低至高排列的是 A N2 NO2 NO NH3B NO2 NO N2 NH3C NH3 N2 NO NO2D N2 NO NH3 NO2 五 化学方程式1 左为反应物右为生成物 反应物 生成物如为不同物质用加号连接 中间划一短横 2 根据反应前后原子总数不变配平 3 注明反应条件 六 化学反应类型1 化合反应点燃C O2 CO22 分解反应2FeSO4 Fe2O3 SO2 SO3 3 置换反应Zn CuSO4 Cu ZnSO4金属活动顺序 KCaNaMgAlZnFeSnPb H CuHgAgPtAuCl2 2KBr 2KCl Br2非金属活动顺序 F Cl Br O I 4 复分解反应反应进行到底条件 生成物里至少有一种物质从溶液里出来 沉淀 气体 水 NaCl H2SO4 HCl NaHSO4 5 氧化还原反应1 氧化 失去电子使元素化合价升高的过程 2 还原 得到电子使元素化合价降低的过程 3 氧化剂 含有得到电子的物质 4 还原剂 含有失电子的物质 例 配平下列氧化还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并指出氧化剂和还原剂 1 Cu HNO3 稀 Cu NO3 2 NO H2O 2 Na2S2O3 I2 Na2S4O6 NaI 3 C H2O CO H2 4 KI HNO3 O2 KNO3 H2O I2 5 HNO2 KI HNO3 NO I2 KNO3 H2O 6 HNO3 CuS CuSO4 NO H2O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