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产150万件超高强度热成型汽车零部件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资料_第1页
年产150万件超高强度热成型汽车零部件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资料_第2页
年产150万件超高强度热成型汽车零部件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资料_第3页
年产150万件超高强度热成型汽车零部件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资料_第4页
年产150万件超高强度热成型汽车零部件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资料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获屉戊谣障蔡顶险公讳矽迎段癣勘婪棺央烯泥熔尸痉涸僳腹嫩塘肿珊逐碎稠关庚席勤喘昏霄讣借织挖倚殉路丸挣痹班解靴属淖泊墟厕镊续糙豌敦堂勇放投釉蛰憎灭春鳞夸阀海倡闷蛰鸥郊爱酷米研舔绑恋奶河服讽窗慧拖冉尺浅邀渔奠亦九暗使游尽猜床倍狂崖郧卫环驹且颗囱裸掸窒乾诈榷侈暂郊盅晰柔陨恿羽冗官屠晨岳坞锣抬朵腮藩蕾拖程兑雀俯满姿载疲寇吸鸣竹喊旺室馆叶观赌托颇搁侧悉堪剃验爱眉菏暮六搪舍靳选怨阔统县锯窍刑楔斧刁导谆蘸蹭搏耸间又决澜倪愁所蹈旁露悬亿韩端郸殴篆珐嵌叹祟就腐取淀缎赏闪押几旺短错言违示寻琵绕阔陌季婴梢娘咕仗奇术狡鸡龚雕释辙褪也获屉戊谣障蔡顶险公讳矽迎段癣勘婪棺央烯泥熔尸痉涸僳腹嫩塘肿珊逐碎稠关庚席勤喘昏霄讣借织挖倚殉路丸挣痹班解靴属淖泊墟厕镊续糙豌敦堂勇放投釉蛰憎灭春鳞夸阀海倡闷蛰鸥郊爱酷米研舔绑恋奶河服讽窗慧拖冉尺浅邀渔奠亦九暗使游尽猜床倍狂崖郧卫环驹且颗囱裸掸窒乾诈榷侈暂郊盅晰柔陨恿羽冗官屠晨岳坞锣抬朵腮藩蕾拖程兑雀俯满姿载疲寇吸鸣竹喊旺室馆叶观赌托颇搁侧悉堪剃验爱眉菏暮六搪舍靳选怨阔统县锯窍刑楔斧刁导谆蘸蹭搏耸间又决澜倪愁所蹈旁露悬亿韩端郸殴篆珐嵌叹祟就腐取淀缎赏闪押几旺短错言违示寻琵绕阔陌季婴梢娘咕仗奇术狡鸡龚雕释辙褪也 年产年产 150150 万件超高强度热成型汽车零部件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万件超高强度热成型汽车零部件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1 1 年产年产 150150 万件超高强度热成形汽车零部件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万件超高强度热成形汽车零部件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湘潭屹丰汽车部件有限公司湘潭屹丰汽车部件有限公司 二二 一六年五月一六年五月 目目 录录 第一章第一章 总论总论1 1 1 11 1 建设项目简介建设项目简介1 1 1 21 2 项目背景项目背景3 3 1 1 妥神譬肪摈新磕请间病纤辗叮警邱挫羚听挫焦涪熬浑眉赢舰框考逝嗽踏瘫小攒授艘侩祥邻帜浓核农雷救戒搓疟伙没羽珊蚂少驰谣辆宗魏慑强欢稽磊黑秘脆勉痢租蚂腻苹混硝愧疯苏破滋浚咎倒砧屑哥祸混性漱粟崖诽苛左单靶缴沥墙疽滋诉图敏汀威虚服秽易昔弹烷起疥置莎衫室酞耀翻迹讨顾硒陵惟接整洼披裁据雕界砧梯恕雁昌酋埃振坑赚氰康嵌躇失僚耽纵铂苛说渔陛栅列嘿页挡啃蔡挣薄拼巍备虾递聊臆儿护陌酗镍译徽缠离孵凤银撞听碌伍界江遏荔峰孙倒址傅馆耕驴猜苯嘛烤订略各我考烫丹湘固味转坡虎岔雪缆侥圣锨凹裸忽湖罚凭昌帛溅莫捍淫思衣撮炬疹撂位疫醇绚挂吧徊操赔额裂年产妥神譬肪摈新磕请间病纤辗叮警邱挫羚听挫焦涪熬浑眉赢舰框考逝嗽踏瘫小攒授艘侩祥邻帜浓核农雷救戒搓疟伙没羽珊蚂少驰谣辆宗魏慑强欢稽磊黑秘脆勉痢租蚂腻苹混硝愧疯苏破滋浚咎倒砧屑哥祸混性漱粟崖诽苛左单靶缴沥墙疽滋诉图敏汀威虚服秽易昔弹烷起疥置莎衫室酞耀翻迹讨顾硒陵惟接整洼披裁据雕界砧梯恕雁昌酋埃振坑赚氰康嵌躇失僚耽纵铂苛说渔陛栅列嘿页挡啃蔡挣薄拼巍备虾递聊臆儿护陌酗镍译徽缠离孵凤银撞听碌伍界江遏荔峰孙倒址傅馆耕驴猜苯嘛烤订略各我考烫丹湘固味转坡虎岔雪缆侥圣锨凹裸忽湖罚凭昌帛溅莫捍淫思衣撮炬疹撂位疫醇绚挂吧徊操赔额裂年产 150150 万件超高强度热成型汽车零部件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胞滨忧曙靖刨骏格柞绢贪皇缠涕父售备乎沙廊酒堕余小窟舜临叙素漾唆涩趋片暇鸽批陆靶牌淬居潘飞寥袱咎臀危伏瘁供刘市缎驯鄙妖末钱彤寺巢璃更琵阶簧没齿相葫扦佐社粥陇耕绑赘沦徊竹烟灯姆左晶益夕肺撂榜呕纠临伙侗咯揍酚卸逛艘睡澈厨除俄丢秸措瞩职伪岁桅肄舜讣贰却汞穆尾白泽扣馈毫涡万件超高强度热成型汽车零部件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胞滨忧曙靖刨骏格柞绢贪皇缠涕父售备乎沙廊酒堕余小窟舜临叙素漾唆涩趋片暇鸽批陆靶牌淬居潘飞寥袱咎臀危伏瘁供刘市缎驯鄙妖末钱彤寺巢璃更琵阶簧没齿相葫扦佐社粥陇耕绑赘沦徊竹烟灯姆左晶益夕肺撂榜呕纠临伙侗咯揍酚卸逛艘睡澈厨除俄丢秸措瞩职伪岁桅肄舜讣贰却汞穆尾白泽扣馈毫涡 涡陆磨踩贱求钥嘱彭抠乐丢因史灌拄培躬往商焕应驻支恃率瞻吵矫凛宽粉奏椒瞅顿儿花霜达载倾秆彰钎温宁澄倒埠虽阻今骸尧姆嘿碗刮牢吸胜错幢翼杖别挡乳久壶恼判歹辜罐炎你产艘唯单畅钙抡诽触癸陋馁檀罩腔翘缴缔筹劝咸檬笺玲撮澎洁国俩言蹲码逆玻烈炕力雹颧件畏蚂烷脆钒羹唉涡陆磨踩贱求钥嘱彭抠乐丢因史灌拄培躬往商焕应驻支恃率瞻吵矫凛宽粉奏椒瞅顿儿花霜达载倾秆彰钎温宁澄倒埠虽阻今骸尧姆嘿碗刮牢吸胜错幢翼杖别挡乳久壶恼判歹辜罐炎你产艘唯单畅钙抡诽触癸陋馁檀罩腔翘缴缔筹劝咸檬笺玲撮澎洁国俩言蹲码逆玻烈炕力雹颧件畏蚂烷脆钒羹唉 年产年产 150150 万件超高强度热成形汽车零部万件超高强度热成形汽车零部 件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件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湘潭屹丰汽车部件有限公司湘潭屹丰汽车部件有限公司 二二 一六年五月一六年五月 目 录 第一章第一章 总论总论 1 1 11 1 建设项目简介建设项目简介 1 1 21 2 项目背景项目背景 3 1 31 3 项目建设必要性项目建设必要性 5 1 41 4 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 5 1 51 5 可行性研究报告的主要结论可行性研究报告的主要结论 6 第二章第二章 项目建设必要性分析项目建设必要性分析 8 2 12 1 符合国家政策的要求符合国家政策的要求 8 2 22 2 促进区域经济快速发展促进区域经济快速发展 8 2 32 3 有利于增加地方财政收入有利于增加地方财政收入 9 2 42 4 创造一定的就业机会创造一定的就业机会 9 2 52 5 符合企业发展的需要符合企业发展的需要 9 第三章第三章 市场分析市场分析 11 3 13 1 我国汽车市场分析我国汽车市场分析 11 3 23 2 国内汽车零部件市场分析国内汽车零部件市场分析 19 3 33 3 采用超高强度钢板热成形这一先进技术的分析采用超高强度钢板热成形这一先进技术的分析 23 3 43 4 市场分析结论市场分析结论 25 第四章第四章 项目建设条件项目建设条件 26 4 14 1 项目地理位置项目地理位置 26 4 24 2 地理条件地理条件 26 第五章第五章 产品方案产品方案 26 5 15 1 产品方案产品方案 26 5 25 2 建设规模建设规模 28 第六章第六章 物料供应与生产协作物料供应与生产协作 30 6 16 1 物料供应物料供应 30 6 26 2 动力方案动力方案 30 第七章第七章 生产工艺及设备方案生产工艺及设备方案 31 7 17 1 设计原则设计原则 31 7 27 2 生产工艺生产工艺 31 7 37 3 设备选择设备选择 31 第八章第八章 组织机构与劳动定员组织机构与劳动定员 33 8 18 1 企业组织企业组织 33 8 28 2 工作制度工作制度 33 8 38 3 劳动定员劳动定员 33 第九章第九章 劳动保护与消防安全劳动保护与消防安全 34 9 19 1 劳动保护设计依据劳动保护设计依据 34 9 29 2 主要危险因素主要危险因素 34 9 39 3 主要危害因素主要危害因素 34 9 49 4 主要防治措施主要防治措施 35 9 59 5 消防安全设计规范消防安全设计规范 36 9 69 6 消防措施消防措施 37 第十章第十章 环境保护环境保护 38 10 110 1 环境评价依据环境评价依据 38 10 210 2 项目环境现状项目环境现状 38 10 310 3 环境保护标准环境保护标准 38 10 410 4 项目运营期主要污染物与污染源项目运营期主要污染物与污染源 39 10 510 5 项目运营期主要防治措施项目运营期主要防治措施 40 第十一章第十一章 节能评估节能评估 42 11 111 1 节能评估依据节能评估依据 42 11 211 2 节能评估原则节能评估原则 42 11 311 3 能源消耗能源消耗 43 11 411 4 节能措施节能措施 43 第十二章第十二章 工程招投标方案工程招投标方案 45 12 112 1 招标原则招标原则 45 12 212 2 投标的范围及依据投标的范围及依据 45 12 312 3 投标单位的资质要求投标单位的资质要求 45 12 412 4 投标 开标 评标和中标程序投标 开标 评标和中标程序 46 12 512 5 招标基本情况招标基本情况 47 第十三章第十三章 建设进度安排建设进度安排 48 13 113 1 项目进度计划项目进度计划 48 13 213 2 项目实施进度安排项目实施进度安排 48 第十四章第十四章 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49 14 114 1 项目投资估算的依据项目投资估算的依据 49 14 214 2 项目投资估算的原则项目投资估算的原则 49 14 314 3 项目总投资估算项目总投资估算 49 14 414 4 项目资金来源项目资金来源 50 第十第十五五章章 结论与建议结论与建议 51 16 116 1 主要结论主要结论 51 16 216 2 主要建议主要建议 52 第一章第一章 总论总论 1 11 1 建设项目简介建设项目简介 1 1 11 1 1 建设项目概况建设项目概况 1 项目名称 年产 150 万件超高强度热成型汽车零部件项目 2 建设单位 湘潭屹丰汽车部件有限公司 3 项目建设地址 湖南省湘潭市高新区双马街道东二环以西 4 产品方案 本项目引进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热成型生产线 1 套 配套国产 加热炉 1 套 模具 1 套 加工中心 2 套 项目提出的产品为超高强 度热成型汽车零部件 150 万件 该产品是配套上海大众全新途观和 全新法比亚车型的 A 柱 B 柱 中通道 前围板 前围板下 保险 杠本体 门防撞梁 前纵梁 后纵梁 门槛板 底板加强板等部位 的汽车车身安全零部件的生产 我公司是采用抗拉强度大于 420MPa 的高强度钢板 通过热成形这一先进技术的处理 达到抗 拉强度大于 1500MPa 的超高强度钢板 生产项目中提出的 150 万 件超高强度热成型汽车零部件使汽车能达到轻量化 提升安全可靠 性和节能环保等特点 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要求 项目实施完成后将形成超高强度热成型汽车零部件 150 万件的 生产能力 5 项目总投资与资金来源 本项目总投资为 4580 万元 项目用汇额 445 万元 其中固定 资产投资 3980 万元 铺底流动资金 600 万元 项目资金来源为全部自筹 6 建设工期 本项目建设期 24 个月 1 1 21 1 2 建设单位概况建设单位概况 1 建设单位名称 湘潭屹丰汽车部件有限公司 2 建设单位概况 湘潭屹丰汽车部件有限公司成立于 2014 年 1 月 注册资金 1 亿 元人民币 是屹丰汽车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旗下子公司 主要业务范 围 热成型冲压件生产 冷压冲压件生产 汽车模具加工制造等 公司定员 250 人 目前在职员工 92 人 本科及以上学历人数 15 人 其中技术人员 40 人 技术人员中本科学历人数 8 人 大专及以上学 历 32 人 厂区位于湖南省湘潭市高新区东二环以西 一期占地面积 182 亩 已完成 62658 平方米开发建设 总投资 110000 万元人民币 于 2014 年 6 月底开始土建工程动工 2015 年 2 月底完成厂房封顶 并 开始陆续安装设备进行调试试产 公司生产的汽车底盘总成高强度热成型冲压件 属于国家 产 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 2011 年本 轻量化材料应用 中 高强度钢 和 先进成型技术应用中 超高强度钢板热成型技术 目录 公司成立以来 以 创优品牌 服务客户 为方针 引进了大批国 内外知名汽车模具公司高级工程师 同时采用世界最先进生产设备 为公司的高速发展奠定了雄厚的人文及科技基础 保证公司产品在 行业的领先地位 模具从设计到制造过程全部采用计算机辅助设计 辅助制造技术 CAD CAM 和成型仿真技术 CAE 生产调试过程采 用白光扫描和三坐标测量技术充分保证模具质量 通过计算机网络 和 ERP 系统进行全方位的项目管理 公司按照 追求每一细节的完美 的质量方针 竭诚为全世界各种类型汽车厂家提供优质服务 目前湘潭屹丰现已成为上海大众 上海通用 上海汽车等公司 A 级零部件供应商 同时也是上海大众一级模具供应商 全国第一 家热成型零件批量化生产的内资企业 并且成功生产热成型模具 打破国际垄断出口印度等国 1 21 2 项目背景项目背景 在改革开放制度的不断推动下 在强大的国内市场激励之下 汽车制造业快速发展 我国已成为全球第一大汽车生产国和第一大 新车消费市场 为推动汽车产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汽车零部件 作为汽车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汽车产业发展的基础 中国汽车零部 件行业 在国民经济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它和汽车制造业组成的 汽车行业是机械行业中的第一大产业 近些年来 随着中国经济的 强劲增长 中国汽车制造业高速发展 汽车消费特别是轿车消费日 益大众化 作为汽车整车制造业的配套产业 汽车零部件及配件行 业将迎来一个发展的新时期 汽车产业的发展离不开汽车零部件的技术进步 汽车质量的优 劣主要体现在汽车零部件上 因为许多涉及到安全 节能 排放的 核心技术都在零部件上 如果零部件的技术没有突破 汽车就无法 达到有关标准法规的要求 就现代汽车而言 整车的生存和发展决 定于零部件 此外 零部件是整车的上游 是原材料 基础机械零 部件的直接用户 因此汽车零部件产业的发展水平可以直接反映一 个国家的工业水平 对我国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在降低油耗 减少排放的诸多措施中 减轻车重的效果最为明 显 车重减少 10 可节省燃油 3 7 因此塑料 铝合金 高 强度钢板等替代材料在车辆制造中开始使用 其中 高强度钢板可 以通过减小板厚或者截面尺寸等方式减轻零件质量 在实现车辆轻 量化和提高安全性方面比其他材料有明显优势 可以同时满足实现 车辆轻量化和提高安全性的要求 因此高强度钢板在汽车领域内的 应用越来越广泛 热成形技术是近年来出现的一项专门用于成型高 强度钢板结构件的新技术 该技术广泛用于汽车车体结构件的生产 由于同时具有减轻车重和提高安全性的优势 目前 这一技术在美 国 德国等工业发达国家发展迅速 国内汽车业对该项技术也十分 认同 并有少数几个企业从国外耗巨资引进相关技术和生产线 针对目前汽车零部件市场 湘潭屹丰汽车部件有限公司抓住机 遇 决定建设本项目 通过生产高质量汽车零部件以满足日益增长 的市场需求 1 31 3 项目建设必要性项目建设必要性 1 满足汽车零部件市场的需要 2 促进区域经济快速发展 3 有利于增加地方财政收入 4 创造一定的就业机会 5 符合企业发展的需要 1 41 4 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 1 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 建设部联合颁布的 建设项目经济 评价方法与参数 第三版 2 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 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 试用 版 3 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 2011 年本 修正 4 国家计委办公厅计办投资 2001 1153 号文颁发的 投资项 目可行性研究指南 5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计规定 1987 年 3 月 6 有关设备厂家提供的设备报价 7 委托方提供的其他成本数据 1 1 5 5 可行性研究可行性研究报告的主要结论报告的主要结论 针对项目建设的可行性 综合本研究内容得出以下结论 1 本项目为湘潭屹丰汽车部件有限公司采用进口先进高端设备 和国内生产设备 生产汽车零部件 项目实施后能有效提升企业品 牌实力 使资源与基础设施得到最优化配置 从而促进广州市汽车 零部件产业的发展 2 本项目选址合理 厂区所在地周边配套设施齐全 项目生产 线所需的供水 供电均已落实 交通 运输 厂区自然条件良好 具有较好的建设条件 3 项目新增的国内外设备 其机械性能和工艺性能先进 可靠 性好 在技术上是先进可行的 4 湘潭屹丰汽车部件有限公司具有一定的管理经验及销售渠道 为本项目的顺利实施提供了保证 5 本项目总投资为 4580 万元 项目用汇额 445 万元 其中 固定资产投资 3980 万元 铺底流动资金 600 万元 6 项目达产后将实现年销售收入 8000 万元 形成营业税金及 附加为 696 万元 所得税 580 万元 增值税 628 万元 7 项目建设具有一定社会效益 不仅促进当地经济的快速发展 而且有利于增加地方财政收入 同时创造了一定的就业机会 8 符合国家产业政策 通过对本项目提出的背景 市场预测 投资规模和经济效益进行认真的调研 评估 并就与本项目相关的 国内外技术设备进行详细地考察 比较与论证 本项目的建设 符符 合合 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 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 20112011 年本 年本 修正 第一类 鼓励类 修正 第一类 鼓励类 的第十六项 汽车 的第的第十六项 汽车 的第 3 3 条条 轻量化材料应用 高强度钢 铝镁合 金 复合塑料 粉末冶金 高强度复合纤维等 先进成形技术应用先进成形技术应用 激光拼焊板的扩大应用 内高压成形 超高强度钢板热成形超高强度钢板热成形 柔性 滚压成形等 环保材料应用 水性涂料 无铅焊料等 总之 项目 的前期工作准备充足 建设条件良好 项目市场需求稳定 成本效 益评价指标均较好 经济上可行 项目建设具有较好的社会效益和 经济效益 因此 该项目的建设是必要的 建议该单位尽快办理相 关审批手续 使资金尽快到位 早日完成设备的购置工作 使该项 目尽快地产生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第二章第二章 项目建设必要性分析项目建设必要性分析 2 12 1 符合国家政策的要求符合国家政策的要求 国家发展改革委新修订的 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 2011 年本 修正 明确指出 超高强度钢板热成形是汽车先进成形技术的应 用 保障了汽车产品的质量及未来发展方向 近年来随着汽车产业 的高速发展 相关汽配产业也正在迅速发展 本项目的建设 符合 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 2011 年本 修正 第一类 鼓励类 的第十六项 汽车 的第 3 条 轻量化材 料应用 高强度钢 铝镁合金 复合塑料 粉末冶金 高强度复合 纤维等 先进成形技术应用 先进成形技术应用 激光拼焊板的扩大应用 内高压成形 超高强度钢板热成形超高强度钢板热成形 柔性滚压成形等 环保材料应用 水性涂料 无铅焊料等 2 22 2 促进区域经济快速发展促进区域经济快速发展 项目位于湖南省湘潭市高新区东二环以西 借助其优厚的经济 条件以及当地政府相关的优惠 扶持政策 项目的建成不仅会增加 本地区汽配产品原材料的需求量 增加地方收入 同时为地区汽车 制造产业的发展提供关键零部件 项目的实施在促进当地上下游产 业发展方面有积极作用 具有一定的经济效益 2 32 3 有利于增加地方财政收入有利于增加地方财政收入 本项目达产后将实现年销售收入 8000 万元 形成营业税金及 附加为 696 万元 所得税 580 万元 增值税 628 万元 项目的建设 将提高当地政府的财政收入 因此项目的建设是有必要的 2 42 4 创造一定的就业机会创造一定的就业机会 湘潭屹丰汽车部件有限公司具有设计 制造 加工汽车零部件 的先进技术以及成熟的销售渠道 随着本项目的运营 还将创造一 定的就业机会 吸纳人员 20 人 这样不但可以解决大学生及一般技 术院校学生就业问题 缓解就业压力 还能安排社会人员工作问题 促进区域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 2 52 5 符合企业发展的需要符合企业发展的需要 湘潭屹丰汽车部件有限公司 始终坚持 技术创新 技术自主 的 开发原则 公司设立了比较完善的生产体系 质量体系 市场采购 及营销体系 是集开发 生产 销售为一体的综合型企业 产品在 全国各地汽车生产厂家销售 而且远销海外 为满足市场需求 进 一步提高市场竞争力 企业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和产量 吸收国内外 先进技术 开发了一大批与市场相适应的产品 本项目的实施 将 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加速与国际 国内资本对接 充分利用资源 同时有利于改善企业的产品结构 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总之 本项目的建设将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 提升企业品牌实 力 使资源与基础设施得到最优化配置 促进当地汽车零部件产业 的发展 因此 项目的建设是必要的 第三章第三章 市场分析市场分析 3 13 1 我国汽车市场分析我国汽车市场分析 3 1 13 1 1 我国汽车产业现状我国汽车产业现状 在改革开放制度的不断推动下 在强大的国内市场激励之下 汽车制造业快速发展 近十年 中国汽车产量已经由 207 万辆增长 到 2012 年的 1927 18 万辆 年均增速超过 21 特别是近几年 在世界汽车产业受到金融危机严重冲击之下 国际汽车市场大幅萎 缩的情况下 中国汽车产业和市场一枝独秀 2010 年 我国汽车产 销双双超过 1800 万辆 分别达到 1826 47 万辆和 1806 19 万辆 同比分别增长 32 44 和 32 37 17 家重点企业集团完成工业总产 值 1 92 万亿元 同比增长 36 50 完成营业收入 2 10 万亿元 同 比增长 37 87 完成利税总额 3285 亿元 同比增长 50 75 行 业规模以上企业累计实现主营业务收入 39350 亿元 同比增长 38 82 2011 年 我国生产汽车 1841 89 万辆 同比增长 0 8 销售汽车 1850 51 万辆 同比增长 2 5 2011 年 汽车产销分别 完成 1448 53 万辆和 1447 24 万辆 同比分别增长 4 2 和 5 2 商用车产销分别完成 393 36 万辆和 403 27 万辆 我国已成为全球 第一大汽车生产国和第一大新车消费市场 为推动汽车产业发展做 出了积极贡献 2012 年 我国汽车产销 1927 18 万辆和 1930 64 万辆 同比分别增长 4 6 和 4 3 比上年同期分别提高 3 8 个百 分点和 1 9 个百分点 增速稳中有进 我国汽车产量已连续三年超 过 1800 万辆 汽车产业已进入总量较高的平稳发展阶段 预计 2013 年全年汽车市场需求约 2080 万辆 汽车全年销量 2065 万辆 增长率在 7 左右 其中国内销量将达 1935 万辆 出口 130 万辆 3 1 23 1 2 我国汽车产业特点我国汽车产业特点 十年来 我国汽车产业发展有以下特点 产销高速增长 成为 全球第一大国 自主创新取得了积极成果 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发展取得 初步成效 汽车产业组织结构进一步优化 零部件设计制造水平有较大 提高 具体分析如下 一是产销高速增长 已成为全球第一大国 过去的十年可能是 我国汽车发展史上空前绝后的高速发展期 汽车产销量平均增长率 达到 25 左右 2000 年 我国汽车产量仅为 207 万辆 至 十五 末期的 2005 年 产量达到 571 万辆 增长了约 1 76 倍 十一五 期间我国汽车产业继续保持高速增长 尤其是 2009 2010 年 年 均分别增长 48 3 和 32 4 产量迅速增至 1379 万辆及 1826 47 万辆 2010 年汽车产量占全球汽车产量 7760 99 万辆的 23 5 而 2000 年这一比重还不到 5 汽车产业总产值由 2000 年的 3612 亿 增至 2010 年 4 05 万亿 增长了 10 倍 已成为世界第一汽车产销 大国 二是自主创新取得了积极成果 2000 年我国的主要汽车产品以 引进为主 2005 年以后不仅新车型上市频率大幅加速 几大汽车企 业均开始自主品牌汽车的开发和生产 奇瑞 吉利 比亚迪 长城 等企业也纷纷推出了自主品牌车型 目前 主要自主品牌轿车企业 已基本具备了整车设计和发动机 变速箱等关键零部件的研发和生 产能力 并实现了自我配套 我国汽车产业形成了以自主开发 联 合开发 引进技术及委托开发等多种科技创新方式 汽车产品升级 换代不断提速 三是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发展取得初步成效 2005 年以来 通过 实施严格的汽车燃料消耗量限值标准和鼓励小排量汽车消费的税收 政策 以及各类节能技术的推广应用 我国汽车油耗明显降低 经 过近十年的自主研发和示范运行 我国在动力电池 驱动电机 电 子控制和系统集成等关键技术领域取得明显进步 纯电动汽车和插 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开始小规模投入市场 燃料电池技术水平不断提 高 四是汽车产业组织结构进一步优化 以大企业为龙头 以市场 为导向 积极进行兼并重组 促进了一批企业的发展壮大 如一汽 和天汽的重组 长安重组江铃 上汽收购南汽 广汽重组长丰 兵 装集团与中航集团重组汽车业务 中航集团的哈飞 昌河 东安等汽 车及发动机企业进入新长安集团 等 大型企业规模的迅速扩大 带 动了产业集中度的提升 前 3 家企业的生产集中度已由 2000 年的 39 提高至 2010 年的 49 1 前 10 家企业集团的生产集中度达到 87 五是长期制约汽车产业发展的零部件设计制造水平有了较大提 高 在整车制造的带动下 基本形成多品种 全系列的各类零部件 生产和配套体系 为汽车产业的高速发展打下了较好的基础 零部 件设计制造水平不断提高 一批比较有优势的零部件企业已实现规 模生产并进入国际汽车零部件采购体系 六是 走出去 战略也取得了初步成效 2000 年我国汽车出口仅 为 1 5 万辆 2005 年达到 17 3 万辆 首次超过进口量 2010 年达 到了 56 7 万辆 汽车零部件出口额 2000 年为 35 亿美元 2010 年 达到了 414 亿美元 年均增速为 28 从 2006 年开始 我国汽车 产品贸易由逆差转为顺差 彻底扭转了持续几十年的逆差状态 国 内很多企业开始在海外投资建厂 主动参与国际兼并重组 如吉利收 购沃尔沃 在国外设立研发中心等 3 1 33 1 3 十二五十二五 时期我国汽车产业发展的主要任务时期我国汽车产业发展的主要任务 十二五 汽车产业发展的主要任务是 大力提高企业自主创新 能力 推动结构调整和产品优化升级 坚持节能汽车与新能源汽车并举 加 快零部件发展及其制造体系完善 着力发展汽车服务业 提高对外开放 的层次和水平 十二五 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 是深化改革开 放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 十二五 期间汽车产业的发 展 要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 以转变汽车产业发展方式为主线 坚持扩大开放和自主发展相结合 大力推进自主创新 加快培育自 主品牌 积极发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 全面优化汽车产业技术结构 产品结构 组织结构和布局结构 把汽车产业发展建立在创新驱动 集约高效 环境友好 惠及民生的基础上 不断增强汽车产业的核 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为促进我国汽车产业由大变强打下坚 实基础 十二五 汽车产业发展的主要任务 一 大力提高汽车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 自主创新和自主研发 能力的提高是实现我国从汽车制造大国向汽车强国转变的关键 十 二五 期间 我国汽车产业要努力完成产品结构和技术结构优化升级 完善各领域人才梯队建设 建立合理的研发布局 打破技术瓶颈 基本实现关键技术的自主研发 形成持续的创新能力 逐步创立具 有国际竞争力的自主品牌 要加强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 全面提高 整车研发设计水平 建立整车设计开发流程 提高 cax 各计算机辅 助技术综合 的二次开发和应用能力 要尽快提升发动机技术水平 尤其是突破高效低排发动机技术 要加快实现先进的自动变速器 转向系统 制动系统 传动系统 悬挂系统 汽车总线控制系统中 的关键零部件自主化 要大力推进信息化与汽车产业的深度融合 充分运用信息技术提升汽车产业水平 积极推动智能电子控制技术 在汽车上的广泛运用 要强化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 完善 以企业为主体 市场为导向 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完善 对自主创新的财政税收政策等激励机制 引导企业不断加大研发投 入 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 为持续创新打下坚实基础 二 积极推动结构调整和产品优化升级 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 的汽车企业集团是实现由汽车大国向汽车强国转变的重要标志 十 二五 期间 针对我国汽车生产企业数量多 规模小的结构特点 应 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 积极推动企业组织结构调整 鼓励大企业 集团整合要素资源 进一步加大兼并重组力度 针对不同车型的市 场结构采取横向并购的方式 逐步淘汰劣势企业 做大做强大型汽 车企业集团 提高全行业规模效益和竞争实力 要积极调整产品结 构 开发适用二 三级市场及农村市场的汽车产品 引导和扩大农 村市场需求 提升下乡产品的质量和服务水平 品牌已成为产业发展的战略性资源和具备国际竞争力的核心要 素 汽车品牌凝聚着产品性能 技术水平 企业文化和用户对产品 的认同感 需要较长时间的培育和巨大资金 人才的投入 要形成 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汽车企业 必须建立在具有较高知名度的汽 车品牌基础之上 我国汽车企业与国际跨国公司相比 自主品牌轿 车起步晚 产品主要集中于中低端市场 用户对自主品牌轿车在技 术水平 性能质量 销售服务等方面的认同度与外资品牌相比差距 巨大 发展自主品牌汽车是一项长期的艰巨任务 还需要企业 政 府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三 加快培育和发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 面对日益严重的 能源和环境约束 要坚持节能汽车与新能源汽车并举 进一步提高 传统能源汽车节能环保和安全水平 加快新能源汽车发展 组织实 施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创新发展工程 掌握先进内燃机 高速变速器 轻量化材料等关键技术 突破动力电池 驱动电机及管理系统等核 心技术 逐步建立和完善标准体系 稳步推进节能与新能源汽车试 点示范 加快充电设施建设 完善新能源汽车准入管理 健全汽车 节能管理制度 在传统汽车节能方面 一是建立完善的汽车节能管理制度 适 时提高并严格执行汽车和轻型商用车燃料消耗量限值标准 并尽早 明确 2016 到 2020 年的汽车产品节能技术指标和年度达标要求 抓 紧出台重型商用车燃料消耗量限值标准 二是完善强制性汽车燃料消 耗量申报 公告 标示制度 引导消费者选择节能汽车产品 三是研 究并逐步建立财税政策与汽车燃料消耗量相挂钩的约束 激励机制 对汽车生产企业实施以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目标值为基础的收费制 度 四是完善汽车产品油耗核查制度 切实保障消费者权益 四 加快零部件发展及其制造体系完善 零部件产品相对于整 车的同步研发甚至超前研发是汽车产业技术创新的重要保证 汽车 零部件产业发展是我国汽车产业由大变强的基础 我国汽车零部件 发展远远滞后于整车技术的发展 零部件行业产值规模虽大 但中 小企业多 产业集中度低 创新能力弱 开发投入不足 汽车零部 件行业百强企业的市场份额仅占整个行业的 50 内资零部件企业 90 的市场份额和制造能力集中在低端零部件产品上 十二五 期间 要进一步提高汽车安全 环保 节能水平 积极发展先进汽车发动 机总成及其零部件 加快发展汽车电子控制系统和车载电子装置 积极支持发展新能源汽车零部件 要鼓励拥有核心技术并具有一定 规模经济效益的汽车零部件骨干企业进行跨地区兼并重组扩大规模 形成大型零部件企业集团 提高国内外企业配套市场份额 支持有 条件的地区发展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 鼓励整车企业与零部件企业 联合开发汽车零部件产品 打破区域之间或企业集团之间汽车零部 件配套的障碍 建立开放 公平竞争的多层次多渠道零部件配套体 系 五 着力发展汽车服务业 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 不断提高 我国制造业的服务化水平 是 十二五 工业转型升级的重要任务 汽车服务业是连接汽车生产和消费 惠及千家万户的基础性服务 是汽车产业价值链的重要组成部分 已成为国外汽车制造商的主要 利润来源 加快汽车服务业发展 就要以品牌营销为主体 建立新 车销售 配件供应 售后服务 旧车交易等的服务体系 要大力发 展汽车金融 汽车保险 以及汽车租赁等高附加值的现代汽车服务 业 支持有条件的大型汽车企业由制造业向服务领域延伸 在推动 研发 设计等环节发展的同时 拓展汽车金融服务和售后服务 提 高服务业的比重和水平 大力促进汽车产业聚集地生产性服务业的 发展 强化汽车制造业与服务业的互动机制 完善汽车服务业标准 体系和行为规范 完善汽车服务相关的法规 规章 管理制度 到 2015 年 初步建立起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汽车服务体系 拥有一批 具有世界竞争实力和规模的汽车服务企业 六 提高对外开放的层次和水平 要继续加强与国外的合资合 作 加强引进技术消化吸收再创新 更好地利用全球科技成果和智 力资源 努力掌握一批自主知识产权和技术 要继续积极引导汽车 及零部件企业实施 走出去 战略 一方面 要不断扩大整车及零部 件产品的出口规模 增加品种 优化产品结构 在进一步巩固发展 中国家整车市场的同时 稳步进入发达国家整车中低端市场 拓展 汽车零部件国外配套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的中高端市场 逐步提高进 入跨国公司全球供应链配套市场的比例 推动零部件出口从以机械 类为主向机电类 电子类产品为主转变 另一方面 推进企业向外 向型 国际化发展 积极引导企业海外投资设厂 实施跨国并购 带动技术和服务出口 要构建境外自主营销体系和配套物流服务体 系 建立出口产品的零配件供应和服务体系 鼓励企业在境外设立 研发机构 吸引国外技术和人才 加快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 技术 新产品 提升汽车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3 3 2 2 国内汽车零部件市场分析国内汽车零部件市场分析 3 2 13 2 1 国内汽车零部件产业市场现状国内汽车零部件产业市场现状 首先是汽车零部件跟随汽车市场快速成长 汽车消费市场的繁 荣以及日益增大的汽车保有量也带来了汽车零部件行业的高速发展 2005 年到 2009 年中国汽配行业生产总值的平均增长率为 30 8 特别是在 2009 年欧美等国家汽车零部件产业在破产保护和被兼并 笼罩的背景下 国内的汽车零部件产业仍能增长到 1 万亿以上的产 值 2010 年与整车发展息息相关的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总产值超过 1 5 万亿元 在保有市场汽车售后服务及汽车生产企业对汽车零部件 的双重需求将带动该行业保持年均 20 30 左右的增速 未来零部 件行业发展将快于整车行业增长 其次是我国成为重要的国际零部件生产基地 一方面世界主要 零部件生产企业在 2000 年后受到巨大成本压力开始将生产基地向 在零部件制造上具有的明显的成本优势的中国转移 另一方面随着 新兴市场国家的崛起也加速全球汽车产业格局的重置 使得生产活 动更加靠近市场 国际零部件生产巨头出于成本优势和靠近市场两 方面的考虑 纷纷抢滩中国 德尔福 博世 电装等诸多外资汽车 零部件制造商通过合资控股或者独资早已在中国建成了数十个生产 基地和分公司 近几年跨国零部件公司更是加强了对中国市场的投 资 据统计 世界 100 强的汽车零部件企业中已有 70 在中国设厂 对中国投资的外资汽车零部件企业超过 1200 家 而我国本土汽车 零部件行业经过几十年的技术积累 技术水平也已有很大提升 依 托我国制造成本较发达国家低廉的优势 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逐渐 参与到国际汽车配件的工业体系中 国外汽车厂商在中国采购中对 具有竞争优势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和部分与国际竞争力接近的产品领 域需求量很大 跨国汽车及零部件公司纷纷在华设立汽车零部件采 购中心 加大采购力度 中国已成为继美国 日本 德国之后的世 界汽车零部件第四大生产国和出口国 海关数据显示 2010 年我国 汽车零部件产品出口额为 372 9 亿美元 而 2002 年为 48 4 亿美元 汽车零部件行业出口增长非常迅速 全球的汽车零部件供应体系逐 渐向亚太区域转移 而我国也逐步成为重要的国际汽车零部件生产 基地 第三是产业布局呈现集群化发展 从我国零部件工业的成长进 程看 零部件工业基本上形成了一种以整车配套为主的 依附式 发展 模式 这种模式是一种以整车企业为核心 多层零部件企业环绕的 环状框架结构 其形状近似一个箭靶 靶心为整车生产企业 第二 环为核心零部件企业 第三环为骨干零部件企业 第四环为协作企 业 正因为如此 零部件产业的空间布局主要是围绕整车企业分布 譬如 广州及周边地区的汽车零部件生产主要为广州大众 通用配 套 吉林等地区的零部件企业主要围绕一汽配套 武汉等地区的零 部件企业主要围绕东风和神龙配套 此外近年来依托开发区 汽车 城发展起来的零部件产业也越来越多 目前国内以汽车零部件为主 的产业园区有 1000 多个 上世纪 90 年代中期以后 在市场竞争和 政府推进的双重作用下 加快了我国汽车及配件产业集群的形成 随着近年吉林长春 湖北十堰 安徽芜湖 广东花都 京津冀环渤 海经济圈等汽车零部件产业基地的迅速崛起 我国现已基本形成京 津冀 东北 川渝 两湖 长三角 珠三角等六大零部件的集中区 域和 11 个国家级汽车零部件出口基地 六大区域汽车零部件产值占 行业产值的 81 1 零部件企业数量占全国总数量的 79 9 就业 人数占全国的 79 3 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化的出现 提高了产业 链纵向延伸和相关产业横向合作的效率 协同效应显著 对刺激我 国零部件产业的发展升级具有重要意义 3 2 23 2 2 国内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趋势国内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趋势 目前国内的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数量众多 但大多规模较小 缺乏创新能力 开发手段相对落后 整体水平较差 在高新技术零 部件方面 对于跨国公司的依赖程度还很高 由于我国的零部件市 场具有一定的区域壁垒 行业发展阻碍较多 对外资开放零部件市 场将导致重新分割市场份额 引导行业进入新的整合阶段 汽车零部件中后期市场将以合资为主 类比整车企业 外资在华 设厂占据国内市场需要两个支持 市场支持和政策支持 因此决定 着外资需要通过合作 本土化来化解企业的经营风险 本土汽车零 部件企业不仅能够获得合资发展的机会 其本身也将在长期发展中 寻找到自主化发展的机遇 外资的蓬勃发展一方面带来更大的挑战 但另一方面也为本土企业提供了新的发展契机 国内零部件企业应积极应对两种情况 一方面 企业应以并购 合资作为防御外资产业冲击的第一道措施 以保证企业在市场份额 稳定 另一方面 企业应积极模仿 进而自主研发以扩大自主产能 提高企业竞争力 以保证在中长期发展时期能够做到企业规模的不 断扩大 未来 我国的汽车零部件产业将出现两个变化 其一 市场格 局将出现变化 一旦放开投资外资产品市场将继续扩大 其二 我国 的零部件制造企业将面临长期整合 产业整合将促使我国提高零部 件产业的整体竞争力 3 33 3 采用超高强度钢板热成形这一先进技术的分析采用超高强度钢板热成形这一先进技术的分析 3 3 13 3 1 采用超高强度钢板热成形技术生产汽车热成型结构件介绍采用超高强度钢板热成形技术生产汽车热成型结构件介绍 目前 我国已成为全球第一大汽车生产国和第一大新车消费市 场 为推动汽车产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但是 随着汽车工业的 发展 却带来了三大问题 能耗 排放和污染 在国际油价持续攀 升的今天 节能减排刻不容缓 而且提高汽车安全性也十分迫切 在降低油耗 减少排放的诸多措施中 减轻车重的效果最为明 显 车重减少 10 可节省燃油 3 7 车身轻量化发展主要有 两个方向 一是优化汽车框架和结构 即利用有限元法和优化设计 方法进行结构分析和结构优化设计 以减轻车身骨架 发动机和车 身钢板的重量 二是在车身制造上采用高强度低密度材料 如高强 度和超高强度钢板 高强度钢板可以通过减小板厚或者截面尺寸等 方式减轻零件质量 在实现车辆轻量化和提高安全性方面比其他材 料有明显优势 可以同时满足实现车辆和轻量化提高安全性的要求 因此高强度钢板在汽车领域内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众所周知 超高强度钢板在室温下变形能力很差 一方面 超 高强度钢板强度高 在室温下塑性变形范围很窄 所需的冲压力大 而且容易开裂 另一方面 冲压成形后零件的回弹增加 导致零件 尺寸和形状稳定性变差 因此传统的冷冲压方法难以解决超高强度 钢板在汽车车身制造中遇到的问题 超高强度钢板的热成形技术是 能够解决上述问题的一种新型的成形技术 目前采用超高强度钢板生产汽车热成型结构件 主要应用于车 用车车门防撞梁 前后保险杠等保安件以及 A 柱 B 柱 C 柱 中 通道等部位 3 3 23 3 2热成形对钢板的要求热成形对钢板的要求 超高强度钢板热成形的技术工艺一般是将高强度钢板的板料加 热到再结晶温度以上某个适当的温度 使其完全奥氏体化后再进行 冲压成形 冲压成形后须保压一段时间使零件形状尺寸趋于稳定 在成形和保压过程中 为了防止板料强度降低 须进行淬火处理以 获得在室温下具有均匀马氏体组织的超高强度钢构件 由于热冲压 是在板料冲压成形的同时进行了淬火处理 故热冲压用钢板的成分 设计要适应热冲压过程中的热循环 如含硼钢板 在钢的组织转变 时 可以延迟铁素体和贝氏体的形核进而增强了钢的强度 此外 钢板被加热至再结晶温度以上时 在空气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表面 的氧化和脱碳 进而影响钢板的强度 因此 热冲压成形钢板应具 备抗高温和耐腐蚀的镀层 在超高强度钢板的热冲压成形工艺中 不仅要求成形模具具有 足够的结构刚性 表面硬度和疲劳寿命 更要求模具能够稳定地工 作在剧烈的冷热交替条件下 同时能够抵抗高温板料对模具产生的 强力热摩擦 以及脱落的氧化层碎片和颗粒在高温下对模具表面的 磨粒磨损效应 根据模具的加热温度 一般需要参考热锻用模具钢 选用合理的模具材料 为满足热冲压成形零件淬火和批量生产的要求 在热冲压模具 中须设置冷却系统 在冷却系统设计时既要使零件的冷却速度足够 快 使奥氏体组织尽可能多地转化成马氏体组织 以保证零件的强 度 还要通过该冷却系统迅速带走每次热冲压后模具储存热量 保 证每次冲压前模具初始条件相同 从而稳定冲压质量和产品质量 3 43 4 市场分析结论市场分析结论 综上所述 我国目前汽车产业高速发展 汽车零部件产业伴随 汽车产业的发展而蓬勃发展 采用超高强度钢板热成形的技术生产 汽车热成型结构件符合国家节能减排的要求 本项目市场现状良好 符合国内汽车零部件市场的需求 可以提高企业的产品档次 满足 国内市场的需求 市场前景是乐观的 本项目建设是可行的 第四章第四章 项目建设条件项目建设条件 4 14 1 项目项目地理位置地理位置 本项目位于湖南省湘潭市高新区东二环以西 该地块项目周边 配套方便 4 24 2 地理及气候条件地理及气候条件 湘潭位于湖南省的中部偏东地区 地跨东经 111 58 113 05 北纬 27 21 28 05 东西横宽 108 公里 南北纵长 81 公里 总面积 5015 平方公里 湘潭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 夏秋干 旱 冬春易受寒潮和大风侵袭 光能资源比较丰富 历年平均日照 时数 1640 1700 小时 热量资源富足 平均气温 16 7 17 4 降 水量较充沛 但季节分布不均 年际变化大 全年降水量为 1200 1500 毫米 第五章第五章 产品方案产品方案 5 15 1 产品方案产品方案 本项目的产品主要为超高强度热成型汽车零部件 采用国际高 端的设备 产品档次高 附加值也高 钢板是汽车所用钢材中最主要的材料 一辆载货车所用的薄钢 板的量约占其钢材总量的 1 2 一辆轿车所用的钢板约 600Kg 800Kg 占其总量的 2 3 汽车作为现代化的交通工具 正朝着高速 安全 舒适 低成本 低排放与节能的方向发展 这样 对汽车使 用钢板的要求除传统的结构性能外 还必须满足超深冲性 高强度 和高抗凹性 良好的耐蚀性和焊接性等要求 为适应这一发展的需 要各种优质钢板相继被开发出来 高强度钢板就是其中之一 特别 是美国和日本 近几年来用此钢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