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标版中考化学模拟试卷(一)B卷.doc_第1页
课标版中考化学模拟试卷(一)B卷.doc_第2页
课标版中考化学模拟试卷(一)B卷.doc_第3页
课标版中考化学模拟试卷(一)B卷.doc_第4页
课标版中考化学模拟试卷(一)B卷.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标版中考化学模拟试卷(一)B卷一、 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20分) (共10题;共20分)1. (2分)我国古代技术应用中,其工作原理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 . 粮食酿酒B . 棉线织布C . 冶炼金属D . 烧制陶瓷2. (2分)南湾鱼是信阳菜的名片之一,鱼肉中富含的营养素为( ) A . 糖类B . 油脂C . 维生素D . 蛋白质3. (2分)2015年世界水日的主题是“节约水资源、保障水安全”,下列观点和认识错误的是( ) A . 将河水经过沉淀、过滤、吸附等措施处理后,所得的水仍然是混合物B . 正是因为化学的发展,导致了水污染C . 工业废水不能直接浇灌农作物D . 农业上应该大力推广先进的灌溉方式:喷灌和滴灌4. (2分)某化工企业生产钛的主要原料为钛酸亚铁(FeTiO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钛酸亚铁由两种金属和一种非金属组成B . 钛酸亚铁是有机化合物C . 钛酸亚铁由铁、钛、氧三种原子构成D . 钛酸亚铁中钛、氧元素质量比为 1:15. (2分)2008年1月我国南方普降大雪,为尽快恢复交通,使用了大量融雪剂。有一种融雪剂中含有硅酸钠(Na2SiO3),Na2SiO3中Si元素的化合价为( ) A . +2B . +3C . +4D . +66. (2分)硒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是使人长寿的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硒元素的某些信息如图所示,下列有关硒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原子序数为34B . 属于金属元素C . 原子核内中子数为34D . 相对原子质量是78.96g7. (2分)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 . 熄灭酒精 B . 检查装置气密性 C . 点燃酒精灯 D . 过滤 8. (2分)在下列变化中,既不属于化合反应,也不属于氧化反应的是( ) A . 硫在氧气中燃烧B . 石蜡在空气中燃烧C . 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制氧气D . 木炭在空气中燃烧9. (2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Fe、Fe2O3都能与稀盐酸反应,且都属于置换反应B . Na2CO3溶液、NaOH溶液都是碱溶液,都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C . 浓盐酸、浓硫酸都有挥发性,敞口放置浓度都会变小D . NH4NO3、NaOH、NaCl三种固体都能溶于水,能用水鉴别这三种固体10. (2分)如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t1时,100g水中加入40g甲,形成饱和溶液B . t2时乙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变为不饱和溶液C . t2时,甲、丙的溶解度相同,其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都是50%D . 三种物质的溶解度都随温度升高而增大二、 填空题 (共5题;共32分)11. (5分)金属材料在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 (1)铝制成铝箔是利用了铝的_性;灯泡的灯丝用钨制而不用锡制,是因为_。 (2)钢铁是使用最多的金属材料。生铁和钢的性能不同,主要是因为它们的_不同 (3)沙漠地区的铁制品锈蚀较慢的原因是_。工业上用稀盐酸除铁锈的化学方程式为_。 12. (5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京都议定书要求发达国家限制CO2等温室气体排放量,以控制日趋严重的温室效应 (1)绿色植物通过_作用吸收CO2 , 通过_作用将CO2释放到大气中 (2)科学家采取“组合转化”技术,将CO2和H2以一定比例混合,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和水请在括号中填写该化工原料的化学式:2CO2+6H2X+4H2O则X的化学式为_,判断的依据是_ (3)为了减慢大气中CO2含量的增加,以下建议可行的是(填序号)_ 开发太阳能、水能、风能、地热等清洁新能源;禁止使用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大量植树造林,禁止乱砍滥伐13. (9分)碳铵哪儿去了? 资料信息:A碳铵的化学名称是碳酸氢铵,纯净的碳铵是一种无味、易溶于水的白色固体。其特点是在低温、干燥的条件下,能稳定存在。但是当温度稍高(10以上)或湿度稍大,碳铵就易消失,碳铵不能使湿润的酚酞试纸变红色。B二氧化碳气体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碳铵也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C氨气能使湿润的酚酞试纸变红色,常用于检验氨气实验(1)知识和技能储备 将粉末状固体装入试管的方法是 _。(2)探究过程: 提出问题:碳铵加热会消失,此过程发生的是什么变化?做出假设:碳铵受热消失,是由于它变成了碳铵蒸汽,发生了_变化。碳铵受热消失,是由于它变成了别的物质,发生了_变化。(3)收集证据:(填写一下空的表格) 实验内容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和解释将干燥的碳铵在试管中加热管口有水珠有_生成将湿润的酚酞试纸放在试管口酚酞试纸变红酚酞试纸变红有_生成将碳铵与湿润的酚酞试纸接触酚酞试纸没有颜色变化碳铵不能使酚酞试纸变红(4)获得结论:_。 (5)交流评价: 只有经过这样的对照试验才能证明生成的不是碳氨蒸汽而是氨气仅仅通过碳铵加热时颜色、状态、气味的变化来验证碳铵所发生的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的方案是否严密?原因是什么? _若碳铵加热有二氧化碳生成,能不能根据“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这一现象判断碳铵加热属于什么变化?原因是什么? _碳铵是农业上常用的一种化肥,根据本次实验探究,你认为在使用和储存碳铵时应注意什么问题_。14. (6分)某学校八年级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蜡烛的燃烧进行了如下探究: (1)贝贝点燃蜡烛,观察到火焰分为外焰、内焰、焰心三层。如图把一根火柴梗放在火焰中,约1s后取出可以看到火柴梗的_(填“a”、“b”或“c”)处最先变黑。结论:蜡烛火焰的_温度最高。 (2)如图,芳芳在蜡烛火焰上方罩一个冷而干燥的烧杯,可观察到现象:烧杯内壁上出现水珠;将烧杯迅速倒置,向其中加入少量澄清石灰水,震荡,观察到现象:_。由上述两个现象推断蜡烛燃烧后生成的物质有_(填名称)。 (3)婷婷在探究蜡烛燃烧的过程中,发现罩在火焰上方的烧杯内壁被熏黑,你认为她的以下做法中不合适的是_(填字母序号)。A反复实验,并观察是否有相同现象B查找资料,了解石蜡的主要成分,探究生成的黑色固体是什么C认为与本次实验目的无关,不予理睬 D询问老师或同学,讨论生成黑色物质的原因(4)三位同学在探究过程中,将短玻璃导管插入焰心,发现另一端也可点燃。【提出问题】导管里一定有可燃性气体,气体成分可能会是什么呢?【猜想】贝贝认为:可能是蜡烛不完全燃烧时产生的一氧化碳;芳芳认为:可能是蜡烛受热后产生的石蜡蒸气;婷婷认为:可能以上两种情况都有。【实验方案】换一根较长的导管,并用冷的湿毛巾包住导管,然后在导管另一端做点火实验。【现象与结论】如果观察到导管口处能点燃,去掉毛巾,导管内壁看不到冷凝的固体,则贝贝的猜想正确;如果观察到_现象,则芳芳的猜想正确;如果观察到导管口火焰较小,去掉毛巾,导管内壁有冷凝的固体,则婷婷的猜想正确。15. (7分)下图是探究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实 验装置图。根据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实验甲:Mg、Zn、Fe、Cu分别与10%的盐酸反应 实验乙:金属与盐溶液的作用 (1)甲组实验中判断金属活动性强弱的依据是_,得出的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_。 (2)乙组实验中得出的金属活动性由弱到强的顺序为_。 (3)在甲乙两组实验中不发生反应的实验是_(填试管的序号)。 (4)反思与评价:若甲组实验中改用10%的稀硫酸,仍用10%的稀盐酸进行实验,_(填“能”或“不能”)保证得出同样准确的实验结论?乙组实验中只需选择其中的2个就可以得出正确的实验结论,其中必须进行的一个实验是_(填试管的序号),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 三、 计算题 (共1题;共10分)16. (10分)课外小组的同学研究的课题是测定贝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他们取25g贝壳粉碎后放入烧杯中,当向烧杯中加入稀盐酸至100g时发现不再产生气泡,并测得烧杯内固体和液体总质量为120.6g (杂质不与盐酸反应)。求: (1)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 (2)贝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要求写出必要的解题过程) 第 11 页 共 11 页参考答案一、 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20分) (共10题;共20分)1-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