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时1国家财政 素养目标 1科学解释财政、国家预算、国家决算、财政收支平衡、财政赤字等概念,了解财政收入与支出的种类。2认同财政的作用,对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发挥财政集中力量办大事产生强烈的制度优越感和政治认同感。3能结合国家财政政策的相关材料,科学分析说明财政的作用。 要点晨背 1.国家财政的作用:国家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国家财政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国家财政具有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2我国的财政政策包括扩张性财政政策和紧缩性财政政策。3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很多,其中主要是经济发展水平和分配政策。4财政收入与支出的关系:财政收支平衡、财政盈余、财政赤字。【学新知】一、财政及其作用1财政的含义(1)国家的收入与支出就是财政,财政收入与支出是国家参与社会分配的两个方面。(2)国家的财政活动是通过国家预算和决算来运作的。2财政的作用国家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1)国家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2)国家财政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3)国家财政具有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 就其本质而言,财政是国家(政府)为实现其职能凭借公共权力直接参与社会分配的一种活动,即财政是以国家(或政府)为主体的分配关系。扩张性财政政策:增支减税,给经济“加热”;紧缩性财政政策;减支增税,给经济“降温”。 二、财政收入与支出1财政收入(1)含义:国家通过一定的形式和渠道筹集起来的资金。(2)来源:税收收入、利润收入、债务收入以及其他收入。(3)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经济发展水平对财政收入的影响是基础性的。分配政策。国家应当制定合理的分配政策,既保证国家财政收入稳步增长,又促进企业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2财政支出(1)含义:国家对筹集的财政资金进行分配和使用。(2)分类(按具体用途):经济建设支出。科学、教育、文化、卫生事业支出。行政管理和国防支出。社会保障支出。债务支出。3财政收支关系(1)财政收支平衡:当年的财政收入大于支出略有盈余,或支出大于收入略有赤字。(2)财政盈余:当年的财政收入大于财政支出的部分。(3)财政赤字:当年的财政支出大于财政收入的部分。 财政收入既不是越多越好,也不是越少越好。赤字是国家财政亏空部分,因为用“红色”标注所以称为赤字,赤字出现意味国家财政支出大于财政收入。利:刺激经济增长;弊:可能诱发通货膨胀。【练疑难】1连一连(1)经济建设支出A提高养老保险金(2)科教文卫支出 B支援农村生产(3)行政管理支出 C增加公务员工资(4)社会保障支出 D偿还到期国债(5)债务支出 E中职生享受免费教育提示:2判一判(1)财政本质上是一种分配关系。()(2)国家财政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3)适度的财政赤字可以增加社会总供给,扩大居民消费。()(4)为有效控制通货膨胀,政府应增加财政支出,刺激需求增长。()(5)人民生活的改善要完全依靠国家财政。()(6)财政收入的多寡取决于税收收入。()(7)财政赤字越少越好。()(8)当前我国实行的减税政策会导致严重的财政赤字。()提示:(1)(2)(3)(4)(5)(6)(7)(8)3想一想财政收入越多越好还是越少越好?提示:(1)国家财政收入越多,会直接减少企业和个人的收入,对企业生产的扩大和个人购买力的增加产生不利影响,最终将阻碍经济发展和财政收入的增加。(2)国家财政收入太少,会直接减少财政的经济建设支出,最终也不利于经济的健康发展和财政收入的增加。(3)可见,财政收入并非越多越好,也不是越少越好。议题一财政收支及其关系2019年12月财政收支情况(一)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情况。12月累计,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9 104亿元,同比增长7%。其中,中央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9 415亿元,同比增长6.6%;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本级收入19 689亿元,同比增长7.4%。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中的税收收入35 114亿元,同比增长6.6%;非税收入3 990亿元,同比增长10.8%。(二)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情况。12月累计,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33 314亿元,同比增长14.6%。其中,中央一般公共预算本级支出4 078亿元,同比增长15.4%;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9 236亿元,同比增长14.5%。 主要支出科目情况如下:1教育支出5052亿元,同比增长14.4%。 2科学技术支出980亿元,同比增长22.3%。 3文化旅游体育与传媒支出427亿元,同比增长11.3%。 4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5970亿元,同比增长8.6%。 5卫生健康支出2213亿元,同比增长6.1%。 6债务付息支出855亿元,同比增长7.3%。探究1:由上述材料,你发现国家财政收入的最主要来源是什么?其他非税收入包括哪些?探究2:2019年12月我国财政收支状况如何?探究3:你认为2019年12月我国财政收入增长的主要原因有哪些?探究4:从上述材料中,你看出国家财政支出都有哪些用途?你还了解哪些财政支出?答案:探究1:最主要来源是税收。非税收入包括利润收入、债务收入及其他收入。探究2:从财政收支状况看,财政收入大于财政支出,财政盈余。探究3:国家经济的发展是财政收入增长的基础性因素;国家分配政策是影响财政收入增长的重要因素。探究4:有用于教育、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等方面的支出。还有经济建设支出、行政管理支出、国防事业支出、债务支出等。【名师点拨】1全面正确认识财政收支及其影响因素(1)财政的本质是一种分配关系。(2)国家财政是通过预算实现的,而不是通过决算实现的。 (3)财政收入代表国家可以支配的商品,是社会总供给的一部分;财政支出会形成社会购买力,是社会总需求的一部分。(4)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2财政收支的关系财政收入四个重要渠道:税收、利润、债务和其他收入财政支出五种用途:经济建设支出、科教文卫事业支出、行政管理和国防支出、社会保障支出、债务支出收支关系财政收支平衡:收支相等、略有盈余、略有赤字财政盈余:财政收入财政支出财政赤字:财政收入财政支出一般来说,出现赤字,意味着财政支出要靠借债来维持,可能引发通货膨胀。但在一定条件下,国家通过一定的财政赤字对平衡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实现经济增长,保持社会稳定等会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对点训练】【训练1】李克强总理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多次强调,对于财政资金要“盘活存量”“用好增量”“决不允许财政资金长年趴在账上呼呼大睡”!这是在强调()财政盈余并不是越多越好财政资金必须得到充分运用财政赤字不利于经济持续发展收支完全相等是财政的最佳状态A BC D解析:对于财政资金要“盘活存量”“用好增量”“决不允许财政资金长年趴在账上呼呼大睡”这是在强调财政盈余并不是越多越好,财政资金必须得到充分运用,符合题意;适度的财政赤字有利于经济持续发展,是错误的;收支完全相等是财政的最佳状态,说法正确但材料没有体现;故答案选C。答案:C议题二财政的作用2019年12月累计,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33 314亿元,同比增长14.6%。从主要支出科目来看,与基础设施建设相关的支出大幅增长,这可能缓解关于中国投资增速放缓的担忧。其中,城乡社区支出3 136亿元,同比增长23.1%; 农林水支出2 230亿元,同比增长4.7%;交通运输支出2 285亿元,同比增长55%。 此外,节能环保支出666亿元,同比增长45.3%。 从支出规模来看,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5 970亿元,同比增长8.6%;教育支出5 052亿元,同比增长14.4%。探究1:阅读材料分析,国家为什么增加在民生领域的财政支出?探究2:结合材料分析,国家财政为什么要加大在基础设施领域的投资?答案:探究1:国家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国家通过增加在教育、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等民生方面的财政支出,保障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探究2:国家财政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能源、交通运输、水利工程等基础设施行业建设周期长,风险大,需要国家加大财政支持力度,以促进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名师点拨】1正确理解财政的作用作用表现举例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教育公平、健全社会保障、民生工程、促进就业等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基本医疗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国家财政支持某些行业、某些地区的建设增加对西部的支持与投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大科研投入、行业投入等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财政支出的变化,税收政策的调整,国债的发行等扩张性财政政策、紧缩性财政政策 转移支付主要是指各级政府之间为解决财政失衡而通过一定的形式和途径转移财政资金的活动,是用以补充公共物品而提供的一种无偿支出,是政府财政资金的单方面的无偿转移,体现的是非市场性的分配关系。 2扩张性财政政策与紧缩性财政政策的比较扩张性财政政策紧缩性财政政策何时实施在经济增长滞缓、经济运行主要受需求不足制约时在经济过热、物价上涨、经济的正常运行主要受供给能力制约时措施增加经济建设支出、减少税收减少财政支出、增加税收目的刺激总需求增长,降低失业率,拉动经济增长抑制总需求,稳定物价,给经济“降温”3.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比较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内容不同有关财政收入和支出的政策,如税率调整、发行国债、保护价收购粮食等与银行有关的一系列政策,如存贷款利率、汇率及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制定者不同国家财政部门制定,必须经全国人大或其常委会通过中国人民银行直接制定,经国务院批准联系二者都是经济政策,都属于宏观调控的重要方式;在一般条件下,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是相互配合起作用的 财政对经济调控的过程财政、货币政策一般是逆风向调节,即财政、货币政策的运用应当与宏观经济形势相反。目前,我国实行的是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凡与财政、税收、债券有关的政策都属于财政政策,凡与银行、利率有关的政策就属于货币政策。【对点训练】【训练2】按照“十三五”规划,我国地铁建设投资额将达到2万亿元,2020年地铁建成总里程达到8 600公里。由此可以看出()A财政是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B财政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C财政能够促进国民经济的平稳运行D财政是巩固国家政权的物质保证解析:由材料可以看出财政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故B项入选。其他选项没有体现。答案:B积极财政政策,发展经济保障民生 【创新演练】1实现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要保持宏观政策连续性、稳定性,实施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下列措施中能够体现积极的财政政策的是()增加财政支出降低企业税负上调存款利率减少国债发行A BC D解析:财政政策对经济运行是“逆向”调节的,即财政政策的调控方向与宏观经济形势是相反的。在国民经济运行出现总需求不足时,可通过扩张性财政政策,增支减税,给经济“加热”,以扩大总需求,故属于积极的财政政策。属于货币政策。属于紧缩性的财政政策。选A。答案:A2有效调节资源配置,促进经济发展,是财政的一个重要作用,下列直接表明这一作用的是()提高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发行国债增加财政收入增加对西部地区农业的投入A BC D解析:财政具有有效调节资源配置,促进经济发展的作用,表述体现了财政的这个作用。错误,体现了财政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的作用。表述错误,排除。选D。答案:D1.财政收入是国家通过一定的形式和渠道筹集起来的资金,其中最普遍的财政收入形式是()A税收收入 B利润收入C债务收入 D其他收入解析:财政收入是国家通过一定形式和渠道筹集起来的资金。财政收入的来源(形式):税、利、债、其他收入(费)。税收是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是最普遍的财政收入形式,A符合题意。B、C、D也是财政收入的形式,但不是最普遍的形式,排除。答案:A2税收是一种“拔鹅毛”的艺术。“拔鹅毛”的时候水平较高,艺术上值得称道的境界叫作“既把鹅毛拔下来,又让鹅不叫唤,至少要让鹅少叫唤”。这启示我们()A经济发展水平是影响财政收入的重要因素B国家应当制定合理的分配政策C分配政策是影响财政收入的基础性因素D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解析:税收要“既把鹅毛拔下来,又让鹅不叫唤,至少要让鹅少叫唤”的做法,说明国家应当制定合理的分配政策,既保证国家财政收入稳步增长,又促进企业的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B说法符合题意。答案:B3近年来,各地财政部门把节能减排作为落实新发展理念、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抓手,不断加大资金投入,切实加强资金监管,积极探索融资机制,努力为顺利实现节能减排目标提供有力支撑和保障。财政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租赁经营的品质管理与质量控制考核试卷
- 矿石处理工艺的设备选型与改进与现场维护与培训考核试卷
- 社会人文的跨学科研究考核试卷
- 电子智能手环运动追踪考核试卷
- 橡胶产品应用领域考核试卷
- 社会中的健康产业与经济增长考核试卷
- 窗帘辅料的选择与应用技巧考核试卷
- 石棉防震设备的使用方法和性能考核试卷
- 生物质能发电的生物质能发电设备选型指导考核试卷
- 工厂车间安全教育体系
- 医院培训课件:《产前准备-为顺产做准备》
- 《管理学原理》(课件)
- 长城汽车2025人才测评答案
- 幼儿园法制教育讲座
- 河道的管理和防护课件
- 《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知识培训
- 技能人才评价命题技术规程
- 中职不等式的试题及答案
- 深信服aES产品技术白皮书-V1.5
- 浙江省金华义乌市稠州中学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下学期3月独立作业英语试卷(原卷版+解析版)
- Unit+2+Expressing+yourself+PartB(课件)【知识精研】人教PEP版(2024)英语三年级下册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