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宽窄巷子景区照明暨灯型设计案例.doc_第1页
成都宽窄巷子景区照明暨灯型设计案例.doc_第2页
成都宽窄巷子景区照明暨灯型设计案例.doc_第3页
成都宽窄巷子景区照明暨灯型设计案例.doc_第4页
成都宽窄巷子景区照明暨灯型设计案例.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成都宽窄巷子景区整体照明暨灯型设计案例 李代雄2007年秋,我受宽窄巷子景区业主成都少城公司的委托,开始设计景区的夜景照明方案,至2008年6月结束,历时半年有余。这次设计成果,在整个产品的生产和安装过程中得到了较好执行,“静”和“慢”的理念得以准确地体现,所以,该景区的夜景照明效果一直不错,得到了来自当地居民、中外游客、业主以及同行的广泛认同和赞扬。现我将该案的设计过程中确立的一些原则和获得的一些感想整理出来,供业内同仁分享和斧正,并希望有益于新生的成长。1、 景区背景介绍宽窄巷子景区是成都著名的三大历史文化保护景区(文殊院、大慈寺和宽窄巷子)之一,前两个景区都是佛教寺院,而宽窄巷子是民居群落,它始建于清初并完整保留至今。1718年(康熙五十七年),准噶尔部窜扰西藏。清朝廷派三千官兵平息叛乱后,在成都设将军衙门,选留千余兵丁永留。在原少城基础上以将军衙门为中心修筑满城,让满蒙士兵集中居住。满城的核心就是现在的宽窄巷子景区。宽窄巷子景区由三条东西向并行的宽巷子、窄巷子和井巷子构成,在整个清朝,其居民都是满蒙军人及家眷,汉人不得杂居其间,持续时间长且管理制度严格,所以,其规模和风格得以长期保留;清末民初起,满蒙人日益没落,汉人中的一些比较富有的文人开始购买宽窄巷子(即少城)的地产并长期经营至新中国。所以,宽窄巷子一直是老成都范围内较具规模的民居群。宽窄巷子民居群的特点是:南北结合、中西结合。南北结合是指北方的四合院风格与川西民居的有机结合,中西结合是指中国建筑风格与西方建筑风格的有机结合。通过这种结合,在宽窄巷子的民居中既可以清晰感受到川西的优闲韵味,又能体悟至北方的官衙气势,还能嗅出希许西气渐来的新风。所以,就其建筑风格而言确有建筑博物馆的意味。由于其居民的特殊性,所以,宽窄巷子长期以来留给世人的印象就是“静”、“闲”、“慢”象征。上述背景决定了我确立以下照明设计原则。2、 照明设计原则的确立经过深入的研究和体悟,我在设计之初确立几个大原则:1、 由于景区的气氛特点是“静”“闲”“慢”,所以,整个照明体系要严禁:灯光跑动、色彩复杂并严格控制亮度。2、 景区中的院落紧密相连且街道并不宽广,能给生活其中人带来“温馨” 之感,所以,我决定在色温上选择低色温的暖调,因为暖调不仅可以有 效拉近人与人的距离,而且还能增加环境朦胧感。3、 景区内房屋并不高大且长期有人居住,所以,不能运用古建筑照明中的惯用手法,即不勾勒建筑轮廓、不照亮瓦楞、中式建筑立面使用投光灯。(配民居俯视图片) 4、 由于当时的居民不是官宦人家就是殷实书香门第,所以,对有特色的院落门头应该给予突出表现,使之成为故事结点,增强景区的叙事性。 5、 为了体现房屋的生活气息,务必在有瓦花的位置要作内透照明。 6、有一幢西式洋楼在景区中心,它的存在反映了成都与西方社会的交流,要慎重表现,否则在风格上会产生冲。7、 街道路灯应该是重点设计的对象。它的造型必须与时代背景协调、光源色温必须与大环境氛围协调、灯体表面颜色必须与建筑风格协调。 三、具体设计1、鸟笼灯鸟笼灯是我为宽窄巷子景区的主要入口设计的灯型。在设计该款灯型时,我的主要思路如下:该款灯要具有标志性且与环境相融合,即它必须从形式到内容反映宽窄巷子曾经有过的生活气息,并让今天的成都人感到熟悉和乐于接受。基于这种思路,在查阅了大量资料并不断体悟环境后,我确定了鸟笼这一主题。鸟笼灯的设计围绕着满蒙旗人的养鸟习惯和中国文化中的典型符号灯笼而展开。 满蒙旗人好养鸟。在历史上,清朝的满蒙旗人,曾经是社会的特殊阶层。其男丁自其出生之日起就享有政府提供的终生俸禄,成年后自然成为军人,战时为国作战。在成都生活的旗人,长期无战事,其日常生活除了参加一些形式化的军事训练外无所事事、非常悠闲。很多旗人用养鸟的方式打发日子。这种生活方式逐渐影响了成都的汉人。成都至今仍有不少的人喜欢养鸟、赏鸟和训鸟。这就构成了宽窄巷子内的旗人进而是老成都人和部分现代成都人的“慢”“闲”生活的主要内容和主要表现形式。鸟笼在成都是一种多数人都熟悉的生活符号,把这个符号恰当、准确地在照明灯具中表现出来一定能引起成都人的回忆和共鸣。鸟笼灯在外形上近似灯笼,灯笼是几千年来中国最典型的户外照明灯具,这种形式定能使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的所有人接受之。 该款灯型在环境中有新意但不夸张、不夺目,与宽窄巷子的环境水乳交融,其本身成为了环境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所以,不仅得到业主的高度认同,也得到了广大游客的接受和赞赏。鸟笼灯日景照片鸟笼灯夜景照片2、 瓦楞灯 这是在景区中多处使用的壁灯。由于巷子并不宽广,所以,它也起到了路灯的作用。由于该灯造型经典且富含中国文化元素,所以,它本身也成为了景区中吸引眼球的景观之一。该款灯型的设计灵感源于我收藏的吴有如画宝。吴有如画宝是清末画家吴有如将自己自1884起发行的、随申报赠送的新闻画报整理顾册并水印出版的个人画册集,该画册的大量内容以新闻配图的形式反映了十九世纪末以上海为主的中国城市真实生活状态,其中有多条新闻和图片都记录和反映了当时用于城市照明的灯具。 宽窄巷子景区在世人的印象也是十八、九世纪,与吴有如画宝反映的时代风貌接近。所以,我认为借用吴有如画宝中的灯型比较贴切。这款灯之所以经典,不仅在于抓住了灯具的时代特征,更在于灯具上方“瓦楞”部分的精心处理。因为宽窄巷子的建筑顶部是一色的传统青瓦,但离人视较远。我在设计该灯时刻意对“瓦楞”结构进行详细表现并要求生产方必须真实、正确体现,在安装时要求高度应在人视范围内,这样就把景区中人视不能看清楚的房屋顶部结构展现在了游人面前,拉近了游人与景区的距离。所以深受游人喜爱。很多游客特意在该灯下留影,说明他们的喜爱程度。3、 小洋楼和窗花庭院灯小洋楼是1938年法国人修建的慈善医院,属哥特式新古典建筑。它处在整个景区的中心结点位置,它的照明设计是否成功将直接影响整体设计的成功,所以我感到压力不小。它在历史上是一个教会医院,现在的业态是巧克力店:前后各有一个小广场,其中北面的广场中有一小水池,水池中有小型雕塑造型,两侧是传统民居。该楼的欧式建筑风格,迥异于整个景区的四合院风格。基于上述环境因素,我觉得对它要进行特殊处理。第一、要适当突破先前确立的不作泛光照明的约束。第二、灯具风格应与建筑风格协调,即应该有欧式风格。第三,应该对水池有所设计,使之具有公共广场意义。第四,照度要严格控制,使该区域在照度上与整个景区相融合。具体照明手段如下:第一、因为该楼的窗户和房沿部分造型特别,所以,我用小型投光灯在房柱位置自下向上照明,这既能用光影对比的方式清楚地表现建筑风格,又能避免对行人产生眩光干扰,而且照度也控制住了;第二、在水池中用低压水下灯从池底照向池中的白色雕塑小品。通过这两处的照明,基本把该区域的特有风格表现出来了。接下来就要设计广场中的庭院灯。该广场的庭院灯在风格上与鸟笼灯、瓦楞灯应该有明显的区别,前者从外形到内在都具有典型的中式风格,该款灯在外形上应该有典型的欧式风格才能与建筑风格相融合,否则就会形成明显冲突。我受十九世纪末上海租界内智利夜市中使用的庭院灯启发对它进行了改造,在玻璃罩的外围加了一层金属镂空切割的保护层,而镂空的图案则是中式窗花图案,这样,该灯的欧式外形,实现了与建筑风格的协调和统一,而中式窗花图案又实现了与景区大环境风格的协调和统一,终于实现了两全其美的诉求。 4、 东入口照壁东入口是宽窄巷子景区的主要人口,在此处业主建了一个富有创意的照壁群,每面壁上都有对该景区的不同内容的介绍。但是介绍的文字和配图都不大,白天阅读尚可,夜间没有专门的照明无法阅读。该照壁群四周没有建筑,突兀地立在地面。如果为了方面阅读在照壁周围安装任何有形灯具都会破坏它的白天美观,所以,对它我就使用了低压低功率的LED洗墙灯。效果不错(见实景图片)。由此可见,鉴别照明效果成功与否的关键是设计者对环境认识的准确程度以及所使用的表现手法和技术手段与之协调和融合的程度,而并非设计所费周折和标新立异。5、 门头照明设计在任何建筑照明设计中门头表现都是设计重点。虽然宽窄巷子景区内各院落的门头并不高大,但生活味很浓,所以,我在设计创意时,要求尽量用平淡但富于生活味的手法去表现之。6、内透点的选择与设计整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