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讲堂】高中语文 2.3《菩萨蛮》(其二)《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课件.ppt_第1页
【新课标讲堂】高中语文 2.3《菩萨蛮》(其二)《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课件.ppt_第2页
【新课标讲堂】高中语文 2.3《菩萨蛮》(其二)《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课件.ppt_第3页
【新课标讲堂】高中语文 2.3《菩萨蛮》(其二)《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课件.ppt_第4页
【新课标讲堂】高中语文 2.3《菩萨蛮》(其二)《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菩萨蛮 其二 韦庄 台城 韦庄江雨霏霏江草齐 六朝如梦鸟空啼 无情最是台城柳 依旧烟笼十里堤 赏析 这是一首凭吊六朝古迹的诗 台城 旧址在今南京市鸡鸣山南 本是三国时代吴国的后苑城 东晋成帝时改建 从东晋到南朝结束 这里一直是朝廷台省 中央政府 和皇宫所在地 既是政治中枢 又是帝王荒淫享乐的场所 霏霏江南的春雨 如烟笼雾罩 暮春三月 江南草长 碧绿如茵 而曾经在台城追欢逐乐的六朝统治者却早已成为历史上来去匆匆的过客 豪华壮丽的台城也成了供人凭吊的历史遗迹 只有鸟儿在空自鸣啼 而台城堤柳 却既不管人间兴亡 也不管面对它的诗人会引起多少今昔盛衰之感 依旧烟笼十里堤 无情 依旧 通贯全篇写景 兼包江雨 江草 啼鸟与堤柳 最是 二字 则突出强调了堤柳的 无情 和诗人的感伤怅惘 三 名句填空 1 人人尽说江南好 2 春水碧于天 3 皓腕凝霜雪 4 日出江花红胜火 5 山寺月中寻桂子 6 吴酒一杯春竹叶 自我校对 一 l h o nz 二 1 只应 2 装饰华美 专供游人乘坐的船 3 指酒家 垆 旧时酒店用土砌成酒瓮卖酒的地方 4 白 5 应该 应当三 1 游人只合江南老 2 画船听雨眠 3 垆边人似月 4 春来江水绿如蓝 5 郡亭枕上看潮头 6 吴娃双舞醉芙蓉 一 作家档案韦庄 836 910 字端己 京兆杜陵 今陕西西安 人 僖宗中和三年 883 在洛阳应举作 秦妇吟 一时传诵 人称 秦妇吟 秀才 屡试不第 流落江南达十年之久 昭宗乾宁元年 894 始登进士第 先后任校书郎 左补阙 光化三年 900 选杜甫 王维等一百五十人诗为 又玄集 次年 入蜀为王建掌书记 唐亡 劝王建称帝 国号蜀 以功拜相 官终吏部侍郎兼平章事 谥文靖 生前由其弟韦蔼将其作品编成 浣花集 世称 韦浣花 韦庄工于诗 今存三百余首 多怀古伤时 离乱感旧之作 诗风清丽飘逸 感慨顿挫 韦庄尤善词 与温庭筠齐名 世称 温韦 为 花间派 代表词人 存词五十多首 清简劲直而不浅露 笔直而情曲 辞达而感郁 二 背景回放对这一组词 前人多以为是词人居蜀思唐之作 参张惠言 词选 吴梅 词学通论 俞陛云的 唐五代两宋词选释 等 但一生落魄的韦庄入蜀后 深受王建知遇之恩且史载王建称帝前会将佐议论 冯涓独献议请以蜀王称制 王建不从 终用韦庄之谋 建蜀国 即帝位 参 资治通鉴 卷二六六 可见 思唐 之说 不足凭信 韦庄曾多年流寓江南 其 浣花集 中叙及 江南 者 大多指江浙一带 韦庄的 菩萨蛮 共有五首 是其晚年回忆旧游之作 是前后呼应的组词 这里所选为第二首 也是其中最负盛名的一首 一 重点突破1 诗歌描绘了江南什么样的景象 作者借以抒发什么样的感情 参考思路 1 本词采用白描手法 抒写游子春日所见所思 宛如一幅春水图 开头两句直言江南美好 春水 二句承上 写江南水乡景色美 居民生活美 下片 垆边 二句进一层写垆边肌肤洁白娇嫩的美女 江南既有 春水碧于天 的美景 又有 画船听雨眠 的生活 还有双腕洁白如雪的美女 这组成了一幅江南美景图 2 词人因避乱入蜀 饱尝离乱之苦 时值中原鼎沸 欲归却不能 还乡须断肠 一句 巧妙地刻画出特定历史环境下词人思乡怀人的矛盾心态 可谓言有尽而意无穷 2 简要分析 春水碧于天 画船听雨眠 二句蕴涵的意境 参考思路 第一句从色彩角度写出了江南水乡的特点 富有诗意 且给人以开阔 明净的感觉 第二句有词人自身的心绪流露 悠闲之极 3 这首词是如何将写景和抒情结合在一起的 参考思路 这首 菩萨蛮 词 是写作者身在江南 回忆他47岁时春天从长安到洛阳 次年离开洛阳这段生活的 上片写回忆洛阳的春日美景 回忆起来 勾起令人迷惘的乡思 洛阳才子他乡老 流露了作者的无限伤感 下片写江南美景 佳人 抒发内心的感慨 全词写景妍秀 抒情自然 二者巧妙地结合 写景采用白描写法 通过具体事物来展现感情 颇能体现韦词的风格 二 疑难辨析1 分析这首词是如何表现 江南好 这一主题的 参考思路 1 写意的笔法 这首词写景只有两句 春水碧于天 画船听雨眠 但是却以写意的手法描绘出了江南水乡的最大特点 给读者极大的想象空间 2 侧面烘托 写江南的人美 只写垆边女子的皓腕 而 似月 的美貌 又给读者极大的想象空间 开头用 人人尽说 这一侧面描写的手法 令人信服 3 首尾呼应 一般游子 总会发出 思归 而不得的感慨 而这首词的结尾又巧妙地呼应开头 反传统而用之 说游人和客居者应老死于此 否则将遗憾无穷 极富新意 2 按常情 作客异乡的游子总以不得还故乡而愁绪满怀 但这首词却偏偏反过来说 还乡须断肠 这是为什么 这和诗人所要表达的主旨有什么关系 参考思路 因为江南景 人俱佳 更因为作者的家乡正处于战乱之中 无法回去 作者用 还乡须断肠 似直而纡地表达了思乡而不能回乡的主旨 一 文脉梳理 二 意旨探微这首词表面称赞 歌颂江南美景 实际是含蓄地表达思乡之情 反衬出游子有故乡而不能归返的苦衷 上片就春景落笔 情味悠然 令人不饮自醉 下片写由于景 人俱佳 让人留恋 发出 未老莫还乡 还乡须断肠 的感慨 似直而纡似达而郁读韦庄的 菩萨蛮 我们真切地体会到了韦庄词 似直而纡 似达而郁 的特点 1 表达似直而纡词开头 人人尽说 其间所隐藏的意思是自己未曾认为江南好 只是大家都说江南好而已 下面的 游人只合江南老 合 者 该也 词人是在中原一片战乱中去江南的 在这种情况下 江南人才敢这样径直地劝他留下来 这两句词 似直而纡 把怀念故乡欲归不得的感情委婉地蕴藏在表面看来非常直率的话中 2 情感似达而郁词中对江南好的描写 让我们看到江南确实是好的 但末尾 未老莫还乡 表面上写得很旷达 其中却饱含着欲归故乡而不得的盘旋郁结的感情 深婉而沉痛 无尽的思乡之情深藏在看似旷达的诗句中 3 景情融为一体上阕写洛阳的春日美景 回忆起来 勾起令人迷惘的乡思 游人只合江南老 又流露出作者的无限伤感 下阕写江南美景 佳人 抒发内心的感慨 全词写景妍秀 抒情自然 二者巧妙地结合 写景采用白描写法 通过具体事物来展现感情 颇能体现韦词的风格 4 语言清新自然这首词语言优美 清新自然 简洁明快 抒情性强 寥寥数语 就勾勒出一幅幅清晰鲜明的画面 景色 人物一一呈现在读者眼前 例如 词中第三 四 五 六句 一句就是一幅 江南好 的画 画中饱含作者对江南的依恋之情和有家难归的哀怨之感 练规范 练技能 练速度 花间词派五代时西蜀的文学流派 尊唐末词人温庭筠为鼻祖 主要成员有韦庄 薛昭蕴 毛文锡 牛希济等人 后蜀赵崇祚把这些人的作品辑录成集 名 花间集 故称 花间派 花间词派的作者适应当时宫廷生活的需要 多写闺阁闲情 描写女人姿色 浓艳华丽 构成 香而软 的风格 其中 韦庄成就较高 其词清丽疏淡 质朴自然 感情真挚 代表作品如 菩萨蛮 五首等 韦庄名句选粹1 洛阳城里春光好 洛阳才子他乡老 菩萨蛮 2 春水碧于天 画船听雨眠 垆边人似月 皓腕凝霜雪 菩萨蛮 3 当时年少春衫薄 骑马倚斜桥 满楼红袖招 菩萨蛮 4 一曲离歌两行泪 不知何地再逢君 江上别李秀才 板桥上的乡愁 刘鸿伏郑板桥这名字很有意味 正如徐青藤 倪云林一类 让人遐想 郑板桥一生爱竹 他不取一个与竹有关的字或号 却独独钟情于 板桥 这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 在他的意识深处 板桥 即是乡野或田园 板桥的田园情结与田园理想 包含了许多人生的意蕴和诗与哲学的意蕴 板桥做过官 官是小官 小官难做 何况板桥又是陶渊明一类人 见了官家的欺诈 也见了百姓的忧苦 在板桥的意识里就生出一种对现实的逆反与逃避 心中向往的是那种渔樵互答 衰柳斜阳的田园的宁静悠远 那里才是他栖憩灵魂的所在 板桥在他许多书信里就反复表达过对于田园生活的设想与神往 板桥 两个字 不知为什么总让人想起一种乡愁 板桥上的乡愁 郑板桥的田园情结是一种泛乡愁 而板桥上的乡愁却仿佛从很远的乡野或者一些怀乡的古书里悄然流来 有如月影箫声 让心轻轻战栗 即便乡愁的诗写得再好 分明不如一座板桥那么震撼心灵 旅途驻足时 蓦然望见板桥就那么静穆真切地横在逝波上 横在两岸纷纷飘落的野花或款款飞扬的雪花中 让人感动流泪 想起远处某片熟悉的田园 板桥永远和匆匆来去的人生的影像连在一起 和一些断断续续的记忆连在一起 和一些鸟声 月色连在一起 它那么沉静地横在流水上和无边际的岁月之中 恍如一个梦的影像 充满忧伤的诗意 一个恒久的人生的场景 一种阔大深远的文化遗存 如乡愁的象征物 流水上的板桥在炊烟中若隐若现 在古旧的书页里横斜又横斜 于是想起故乡的某处也有这么一座老旧的木板桥 在田垄和村舍之间它存在了许多年月 夏夜有人坐在上面乘凉 听桥下的水声 看头顶上的月亮 春天来了 油菜花遍地金黄 那板桥上停满蜜蜂和红色的蜻蜓 年轻的女人走过去 身上必落满了菜花和蜜蜂 板桥和女人就让心酥酥麻麻地感动 恨不得自己就是女人脚下的板桥 女人身上的蜜蜂了 冬天里的板桥最美 雪花覆盖在桥面上 上面印着黑犬梅花形的脚痕或雀鸟的爪印 雀鸟的爪印如 个 字 斜斜地写出野趣 但板桥却是送别的所在 正如古诗里的长亭和短亭 板桥是一种很特别的从乡野生长出来的文化 是属于古典和田园的美好事物 想起温庭筠 鸡声茅店月 人迹板桥霜 的句子 体味到一种凄迷的离情与远游的萧索艰辛 苍凉的心绪仿佛深秋的风掠过胸臆 月和铺霜的板桥是两件伤情之物 旧时的读书人总是把它们认作乡愁的根源 发出最深切的人生感喟 今人为红尘所累 板桥或月光已失去了原有的意蕴 大抵无动于衷 就是我写这个题目 未免显得迂阔和陈腐 却不知正是失去了对于板桥与月色这类田园景观的意趣 失去了血脉里一份古典的文化情结 今人才显出心中的空落和人生的了无趣味 说读书 说诗酒 说月色里的板桥 仿佛都是离红尘很远的东西 离红尘很远的东西却往往让我们真切地感动 让心中充满温情 身居闹市 板桥离我们很遥远 遥远的事物便总让人怀念 板桥是一种意念 它离人生很远却离梦境很近 那是来自古老田园的诱惑和召唤 把都市和乡野联结起来 把古典和现代联结起来 把人生的失意和得意联结起来 甚至生老病死 爱怨悲欢 那是遥远的关于生命的梦痕 那是你偶尔的一声喟叹 流水上的板桥 雪里的板桥 横在我们看不见的远方 在独饮时 在惆怅落寞时 在读一本前人的笔记时 你会忽然想起它 在很远的地方它充满悠远而又迷人的情意 马致远的小令几乎凡读过书的都会背诵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许多人都说写得好 说好在以景抒情 尤其 小桥流水人家 六字 几乎便成为写江南田园景观的绝唱 根据我的经验 这首小令其实写尽了一种阔大苍茫的无望的乡愁 身在旅途 天色向晚 正欲驻足 蓦然见眼前板桥横溪上 桥边是陌生的不知姓名的某个人家 心中陡然生了不知身在何处的痛切伤感 想起故乡正隔万水千山 难免茫然惶惑 惆怅莫名 对了斜阳下孑然身影 伫立桥上 真要 双袖龙钟泪不干 了 马致远的小令是绝唱 是关于板桥上的乡愁的绝唱 乡愁是中国文化最深厚也是最动人的一部分 甚至可以说是中国文化的根 倘若没有乡愁 就构建不出中国的人文 至少是一种残缺的人文 而板桥作为文化人 尤其是旧式乡村才子 乡愁最典型的象征物 它的意义远远超过了这种象征意味的本身 它是乡愁 同样是一种久远的具有不衰魅力的文化 许多时候甚至是一种生命的召唤 文化的背景总是充满诱惑力的田园 城市或众生的背景也是田园 多少年来 我们置身喧嚣的都市 忙碌于生计烦忧与得失 城市仿佛美丽陷阱也仿佛一座冲不出去的心的围城 把我们的肉体和灵魂与田园文化分隔开来 我们的情感和血脉里流淌的已是与文化相去甚远的东西 我们一直失去了那种 泛乡愁 的意识 失去了根的意识 失去了对于文化的热衷 遗忘了那种滋补身心的宁静悠远 遗忘了不该遗忘的一切 我们遗忘了郑板桥 郑板桥是从名利场冲出去的智者 而我们只记住了他的 难得糊涂 我们进入不了郑板桥的境界 却很轻易地背叛了我们自己创造并曾钟情的文化 这是不是也算是一种悲哀 马致远 温庭筠 郑板桥 已在这个星球上消失了许多年 但他们却把板桥上的乡愁留在了我们的书本和血脉里 田园已遥遥不可及 板桥又在哪里呢 钢筋水泥的缝隙间产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