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铁十一局集团中南铁路通道路基试验段施工方案.doc_第1页
中铁十一局集团中南铁路通道路基试验段施工方案.doc_第2页
中铁十一局集团中南铁路通道路基试验段施工方案.doc_第3页
中铁十一局集团中南铁路通道路基试验段施工方案.doc_第4页
中铁十一局集团中南铁路通道路基试验段施工方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此文档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中铁十一局集团中南铁路通道ZNTJ-7标路基试验段施工方案编制: 审核: 路基试验段施工方案1.工程概况新建铁路山西中南部铁路通道自山西省吕梁市兴县瓦塘镇至河南汤阴东段土建工程ZNTJ-7标段从南吕梁山隧道出口段至洪洞北车站,起迄里程DK310+800DK359+834,正线全长48.8km。本标段含南吕梁山隧道出口至范家山隧道进口的所有铺架工程。主要工程数量为:区间及站场土石方4723825立方米,桥梁27座共18280延米,隧道3座共13720米,铺轨301.875铺轨公里、车站3座。一公司线路起止里程为DK322+860至DK348+292.59,长25.199km。位于临汾市尧都区和洪洞县境内,本线路穿越黄土高原的丘陵及低山区及临汾盆地。主要工程量为:车站1座、路基约240万断面方、特大桥58952延米、大桥92710延米、中桥152延米、涵洞55座。建设单位: 设计单位: 监理单位: 路基全线全长约*km,路基工程以填方为主,路基填筑量约*万方,级配碎石*万方,为给250km/h客运专线的施工提供施工数据,根据本标段路基施工的实际情况,结合本公司路基施工水平和客运专线路基施工的需要,选定本区段符合作为路基试验段的一段路基,先期开工,作为路基试验段。根据本标段实际情况,拟将路基试验段设在HDK343+810HDK343+940段130米长的路基上。HDK343+840HDK343+940段线路位于合武铁路WHZQ-3标斗山村附近,地势平坦,略有起伏,所经地段为旱地或低丘。海拔高度为2326m,路基形式为路堤。本试验段路堤高度为7 10m,基床表层顶面宽度为7.7 m,曲线地段路基面宽按0.3m进行加宽,曲线加宽在缓和曲线内渐变完成。路堤边坡坡度08m为11.5,8m以上为1:1.75。路基基床由表层和底层组成,总厚度2.5 m。基床表层厚度0.6 m, 采用级配碎石;底层厚度1.9 m,采用B组填料或改良土。基床以下采用B组填料或改良土。本路基试验段主要根据实际施工中的B组填料和改良土工程的各项施工参数的选定,为路基的全面开工提供依据,以指导全线路基工程的施工。2.试验目的为确保全线路基工程顺利进行,避免因盲目影响路基工程的施工质量,给工程带来不好影响,在施工前填筑路基试验段,以指导全线施工。具体试验目的如下:(1)确定合适的使用材料(2)确定材料的松铺厚度(3)确定标准施工方法a.确定整平及整型的合适机具和方法b.确定压实机械的组合,压实方法、速度和遍数c.确定路基压实各检测方法之间的数理统计关系(4)确定每次填筑的合适松铺厚度,一般情况下,以规范要求每层压实后压实层厚度不宜超过35cm,也不少于10cm的标准,为达到最佳施工效果,按照本公司以往路基施工经验,以40cm、35cm、30cm、25cm四种松铺厚度进行试验,以确定最佳松铺厚度、碾压遍数和碾压达到的压实指标。3.路基试验段施工方案拟定的总体施工顺序为:路基填筑按三阶段(准备、施工、检测),四区段(填、平、碾、检),八流程(测量放线、底层处理、分层填筑、摊平平整、碾压夯实、整修、检测)。原则上尽量避开雨季集中力量快速施工,施工时注意修整好横坡,确保施工中排水畅通。路基填筑工艺严格按“路基填筑压实工艺流程”进行路基试验段的施工。施工测量地基处理分层填土摊铺整平洒水晾晒碾压密实检验签证路基修整填土区段整平区段碾压区段检测区段准备阶段施工阶段整修验收阶段路基填筑压实工艺流程3.1施工准备3.1.1原材料试验:选定符合规范和合同要求的施工填料(斗山村取土场圆砾土,B组填料和中铁七局送到本填土区段的土样),具体试验结果见附表1。3.1.2施工用地准备:目前路基施工用地已确定,路基施工前要先找出永久用地边界线,并用白石灰标示清楚。3.1.3人员:路基施工主要人员一览表见表2。3.1.4机械:路基施工机械配置一览表见表3。3.1.5试验检测仪器:路基施工试验检测仪器一览表见表4。3.1.6施工便道:本段路基便道沿施工线路大里程方向的左侧设置,沿设计线路坡角与路基并行,施工便道基本成型,能够满足施工需要。3.1.7测量放线:施工准备工作完成之后,由项目部测量队按设计理论边坡坡率利用全站仪采用渐近法每10米放出一边桩点,边桩点的连线即为路基填筑边线。施工队对填土边线桩应进行加固保护,并作出醒目标示。确定填土边线时,路基每侧按设计宽度放宽50厘米,以确保路基施工边线能够满足路基压实度要求。3.1.8清表:在施工前要先清除路基及边坡范围内的地表植被,对该段路基的地形地貌地质情况进行详细的勘探,特别要针对不良地质段进行勘察,探明原始地质情况是否与设计相符,是否存在洞穴、软基等,并将现场调查的实际情况形成书面材料上报项目部工程部,以便对其采取措施,确保施工安全。对实际地质情况报请监理工程师检查,满足路基地基要求的,方能在清表后碾压密实,检查合格后,填筑第一层土;若经监理工程师现场检查发现与设计不符,需报请设计部门现场认可后,提出变更设计,并按变更设计要求进行地基处理,满足要求后再进行路基试验段填筑。3.2路基工程施工技术和工艺方案3.2.1基底处理在进行路基填筑前,先要对地表进行清理,要清除路基范围内原地面表层植被,挖除树根,清除原地面松、软表土及腐植土。原地面清理、平整后,应采用静力触探等方法对地基地质资料进行核查。路基基底应符合下表要求:路基基底技术条件地层有碴轨道路基地基条件基岩无碎、卵、砾石类无砂类土Ps5MPa或N63.510,且无地震液化可能黏性土Ps1.2MPa或150kPa在基底处理完毕,经自检合格后,报监理站检查签认后,方可进行路堤本体填筑。根据本段路基设计情况和现场实际情况进行对照,本段路基基底满足路基施工需要,在清表、原地碾压密实经检测合格后可直接进行路基填筑。3.2.2路基填筑路基填筑前,根据设定的松铺厚度和运输车辆的运量,计算方格网的面积,采用石灰撒线划定方格网,并严格按照方格网进行路基填料上土;路基推平时,在路基边线上立杆,按照事先社顶的松铺厚度在杆上画线,用线控制推土机的平整松铺厚度。从取土地点调运土石方,保持原状土天然含水量后开始上土,以小旗标出虚铺标高。用自卸汽车运土,派专人指挥,均匀倒土。每车填料的堆放间距可按公式估算分段层摊铺土的数量:Q=LBHd式中:Q-分段层干燥土的总数量L-分段长度B-分段宽度H-分层压毕厚度d-分层压毕预定干密度3.2.3摊铺整平每一水平层的全宽应用同一种填料填筑,每种填料压实累计总厚度不宜小于50cm。以40cm、35cm、30cm、25cm四种摊铺厚度进行压实试验。上下相接的填筑层使用不同种类及颗粒条件的填料时,其粒径应符合D154d85的要求,用土工试验筛分检查。填料摊铺平整使用推土机平整,任何靠压实设备无法压碎的大块硬质材料,应予以清除或破碎,破碎后的硬质材料最大尺寸不超过压实厚度的2/3,并均匀分布,以便达到要求的压实度。3.2.4洒水晾晒圆砾土碾压前应实测填料含水量,控制其含水量在最佳含水量的2%范围内(最佳含水量可在试验室中试验取得数据)。当填料含水量较低时,应及时采用洒水措施;当填料含水量过大,可采用晾晒的方法,将含水量控制在要求的范围内。3.2.5碾压方法根据填料的不同和路堤的不同部位,采用大吨位重型振动压路机进行压实,自重18T,激振力超过45T以上的振动压路机。碾压时应先静压四遍,后振动碾压四遍,再静压二遍。碾压遍数一般控制在1012遍,若超过14遍仍达不到要求,则必须挖开进行分析。分析是否填料不合格、是否含水量超标、是否超厚。压实顺序应按先两侧后中间、先慢后快、先静压后振动压的操作程序进行碾压。各区段交接处应互相重叠压实,纵向搭接长度不得小于2米,沿线路纵向行与行之间压实重叠应不小于0.4米。3.2.6检验签证试验人员在取样或测试前必须检查填料是否符合要求,碾压区段是否压实均匀,填筑层厚是否超过规定厚度。路基填土压实的质量检验应随分层填筑碾压分层检测,检测项目有压实系数、K30、空隙率等。开始碾压后按试验要求在规定的碾压遍数后进行数据采集,当发现大面积不满足压实标准后,立即停止检测,再进行碾压,碾压遍数超过10遍后,仍然无法满足压实度要求的,需进行填筑质量因素分析,或改变试验方法,减少松铺厚度再进行路基试验工作。路基每层填筑压实质量经按规定检验达到该层设计及验标规范要求后,方可进行下一层填筑施工。设立观测点。在线路中心线进行地面沉降和坡脚平均位移速率观测。当线路中心地面沉降速率大于每昼夜10mm、坡脚水平位移速率大于5mm时,应立即停止填筑。根据设计要求将路基工后沉降控制在15cm以内。3.2.7路基整修按设计图纸要求检查路基的中线位置、宽度、纵坡、横坡、边坡及相应的标高,根据结果编出整修计划。各种整修要用仪器控制并挂线操作,路基两侧超填部分应清除,如边坡缺土则必须挖台阶处理,分层填补夯实。3.3 不同填料的施工方法B组填料直接按照路基施工方法展开施工,本试验段施工的改良土施工方法,直接采取场拌法或路拌法施工。用石灰改良土时,土中硫酸盐含量应小于0.8%,有机质含量应小于10%。当采用场拌法施工时,在取土场根据计算得到土的数量,按照6%的掺灰量计算用灰量(依据路基工点设计图 图号:合武武枢施图(路)14-24、Y5),根据实际用灰量将生石灰消解后与土样进行充分拌和,拌和方法采用大型挖机拌和,直到拌和均匀,再对拌和料闷料24h,运到试验段填筑。当采用路拌法施工时,将填料按照方格网推平后,根据土量计算的用灰量在土样上均匀撒生石灰,利用路拌机均匀搅拌,一般搅拌2遍后,采用重型压路机碾压密实。 4.试验施工方法4.1第一层:填筑B组填料(圆砾土),松铺厚度为40cm,碾压机械为光轮压路机。静压4遍、振压2遍后开始检测压实度、孔隙率和地基系数(分别采用灌砂法、核子密度仪法与K30承载板法进行检测)。以后继续采用振压方式,每碾压一遍之后进行检测(每增加碾压一遍检测一次),如此循环,直到压实度K0.95、孔隙率n28%且地基系数K30150MPa/m。最后再静压2遍,进行表面的收光。4.2第二层:填筑B组填料(圆砾土),松铺厚度为35cm,碾压机械为光轮压路机。静压4遍、振压2遍后开始检测压实度、孔隙率和地基系数(分别采用灌砂法、核子密度仪法与K30承载板法进行检测)。以后继续采用振压方式,每碾压一遍之后进行检测(每增加碾压一遍检测一次),如此循环,直到压实度K0.95、孔隙率n28%且地基系数K30150MPa/m。最后再静压2遍,进行表面的收光。4.3第三层:填筑B组填料(圆砾土),松铺厚度为30cm,碾压机械为光轮压路机。静压4遍、振压2遍后开始检测压实度、孔隙率、地基系数和动态变形模量(分别采用灌砂法、核子密度仪法、K30承载板法与Evd进行检测)。以后继续采用振压方式,每碾压一遍之后进行检测(每增加碾压一遍检测一次),如此循环,直到压实度K0.95、孔隙率n28%、地基系数K30150MPa/m且Evd40MPa。最后再静压2遍,进行表面的收光。4.4第四层:填筑B组填料(圆砾土),松铺厚度为25cm,碾压机械为光轮压路机和羊足碾。用光轮压路机静压4遍、振压2遍后开始检测压实度、孔隙率地基系数和动态变形模量(分别采用灌砂法、核子密度仪法、K30承载板法与Evd进行检测)。以后采用羊足碾振压,每碾压一遍之后进行检测(每增加碾压一遍检测一次),如此循环,直到压实度K0.95、孔隙率n28%、地基系数K30150MPa/m且Evd40MPa。最后再用光轮压路机静压2遍,进行表面的收光。4.5第五层:填筑改良细粒土(6%石灰土),松铺厚度为40cm,碾压机械为光轮压路机。静压4遍、振压2遍后开始检测压实度、孔隙率、地基系数和动态变形模量(分别采用环刀法、灌砂法、核子密度仪法、K30承载板法与Evd进行检测)。以后采用振压方式,每碾压一遍之后进行检测(每增加碾压一遍检测一次),如此循环,直到压实度K0.95、地基系数K30110MPa/m且Evd40MPa。最后再静压2遍,进行表面的收光。4.6第六层: 填筑改良细粒土(6%石灰土),松铺厚度为35cm,碾压机械为光轮压路机。静压4遍、振压2遍后开始检测压实度、孔隙率、地基系数和动态变形模量(分别采用环刀法、灌砂法、核子密度仪法、K30承载板法与Evd进行检测)。以后采用振压方式,每碾压一遍之后进行检测(每增加碾压一遍检测一次),如此循环,直到压实度K0.95、地基系数K30110MPa/m且Evd40MPa。最后再静压2遍,进行表面的收光。4.7第七层: 填筑改良细粒土(6%石灰土),松铺厚度为30cm,碾压机械为光轮压路机。静压4遍、振压2遍后开始检测压实度、孔隙率、地基系数和动态变形模量(分别采用环刀法、灌砂法、核子密度仪法、K30承载板法与Evd进行检测)。以后采用振压方式,每碾压一遍之后进行检测(每增加碾压一遍检测一次),如此循环,直到压实度K0.95、地基系数K30110MPa/m且Evd40MPa。最后再静压2遍,进行表面的收光。4.8第八层: 填筑改良细粒土(6%石灰土),松铺厚度为25cm,碾压机械为光轮压路机。用光轮压路机静压4遍、振压2遍后开始检测压实度、孔隙率、地基系数和动态变形模量(分别采用环刀法、灌砂法、核子密度仪法、K30承载板法与Evd进行检测),直到压实度K0.95、地基系数K30110MPa/m且Evd40MPa。最后再用光轮压路机静压2遍,进行表面的收光。5整理试验成果及试验报告根据试验对取得的数据进行处理,并进行必要的经济比选后,以确定不同填料的合理松铺厚度、压实机械的最佳组合及各自的碾压遍数、施工控制含水量。总结出路堤填筑的一套完整方法。对试验数据进行回归分析,找出环刀法、灌砂法、核子密度仪法、K30承载板法与Evd之间的对应比例关系。将上述试验成果报监理及业主,经审核认可后即可用于指导工地施工。6施工安全保证措施6.1施工中如发现紧急情况危及施工安全时,应暂停施工,撤出人员和机具,并报上级处理。6.2回车时应轻车让重车。通过窄路、十字路口、交通繁忙地段及转弯时,应注意来往行人及车辆。重车运行,前后两车间距必须大于5m;下坡时,间距不小于10m,并严禁车上乘人。车道应有专人维修,陡峭处应设防护栏。6.3机械在危险地段作业时,必须设明显的安全警告标志,并应设专人站在操作人员能看清的地方指挥。操作人员只能接受指挥人员发出的规定信号。附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