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控制原理典型习题(含答案)_第1页
自动控制原理典型习题(含答案)_第2页
自动控制原理典型习题(含答案)_第3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自动控制原理习题;.一、 (20 分) 试用结构图等效化简求下图所示系统的传递函数c(s)。r(s)解:所以:c( s)r( s)1g1g2g1g 2g3g2g 3g1 g 2g3二( 10 分)已知系统特征方程为s43s36 s23s60 ,判断该系统的稳定性,若闭环系统不稳定,指出在s 平面右半部的极点个数。(要有劳斯计算表)解:劳斯计算表首列系数变号2 次, s 平面右半部有2 个闭环极点,系统不稳定。166330560.606s4 s3 s2 s1 s0三( 20 分)如图所示的单位反馈随动系统,k=16s -1 ,t=0.25s,试求:( 1)特征参数,n ; (2)计算 %和 ts;( 3)若要求 %=16% ,当 t 不变时 k 应当取何值? 解:( 1)求出系统的闭环传递函数为:(s)ts2ksk / tks21tsk / t因此有:nkt160.258( s 1),1/ t21kt0.25n2( 2)%-e1-2t4sn100%40.2544%82(s)(2%)( 3)为了使 %=16%,由式%-e1-2100%16%可得0.5 ,当 t 不变时,有:nkt1/ t2212 t2n420.2510.54(s10.254(s)1)四( 15 分)已知系统如下图所示,1画出系统根轨迹(关键点要标明)。2求使系统稳定的k 值范围,及临界状态下的振荡频率。x rs2+2s 2ksx c3解n3 ,p1,2,30 , m2, z1,21j , nm1渐进线 1 条入射角118013513513590360135135同理s2r2 135与虚轴交点,特方s3ks 22ks20 , sj代入2 k 220kk1, s2 j所以当 k1时系统稳定,临界状态下的震荡频率为2 。root locus2is1x aryna0i g aim-1-2-2.5-2-1.5-1-0.500.5real axis五( 20 分)某最小相角系统的开环对数幅频特性如下图所示。要求(1) 写出系统开环传递函数;(2) 利用相角裕度判断系统的稳定性;(3) 将其对数幅频特性向右平移十倍频程,试讨论对系统性能的影响。解( 1)由题图可以写出系统开环传递函数如下:g(s)ss(0.110s1)(1)20( 2)系统的开环相频特性为()90arctan0.1arctan20截止频率c相角裕度:故系统稳定。0.1180101(c )2.85( 3)将其对数幅频特性向右平移十倍频程后,可得系统新的开环传递函数g(s)100s( s1)(s1)200其截止频率而相角裕度c110c118010(c1 )2.85故系统稳定性不变。由时域指标估算公式可得oo0.160.4 (1sin1) =1 o otk 0k 0sc10c10.1 t s1所以,系统的超调量不变,调节时间缩短,动态响应加快。六( 15 分) 设有单位反馈的误差采样离散系统,连续部分传递函数g( s)1s2 ( s5)输入 r (t )1(t ),采样周期t1s。试求:( 1)输出 z 变换 c( z) ;( 2)采样瞬时的输出响应解:*c (t ) ;g (z)z12s ( s5)21z55z(1e)5( z1)5( z1)( ze)525(4e)z16ez(z)25( zg( z)1)(ze)552(4e) z255(16e)z5251g( z)25( z1)(ze)( 4e)z(16e) z25z3.9933z32246.1747 z0.9596 z26.2966z0.1684c( z)(z)r( z)( z)z z1232(0.1597 z0.03838)z4234z2.847 z2.899z1.0586z0.00673610.1597 z0.4585 z0.842z1.235 z( 2) c* (t )0.1597(tt )0.4585(t2t )0.842(t3t )1.235(t4t )一、简答题(每题5 分,共 10 分)1、什么叫开环控制?有何特点?2、系统的根轨迹是什么?其起点、终点是如何确定的?二、看图回答问题(每小题10 分,共 20 分)1、已知系统开环幅相曲线如图1 所示,开环传递函数为:g ( s)s(t1sk 1)(t2 s,其中1)k ,t1 , t2 均大于零,试用奈奎斯特稳定判据判断图1 曲线对应闭环系统的稳定性,并简要说明理由。-1图 12、已知某系统单位阶跃响应曲线如图2 所示,试求其调节时间,超调量,若设其为典型二阶系统,试求其传递函数。图 2一、简答题(每小题5 分,共 10 分)1、开环控制方式是指控制装置和被控对象之间只有顺向作用而没有反向联系的控制过程。(分) 其特点是系统的输出量不会对系统的控制量产生影响。开环控制结构简单、成本较低、系统控制精度取决于系统元部件、抗干扰能力较差。(分)2、根轨迹简称为根迹,它是开环系统某一参数从零变到无穷时,闭环特征方程式的根在s平面上变化的轨迹。 (分)系统根轨迹起始于开环极点,终至于开环零点。(分)二、看图回答问题(每小题10 分,共 20 分)1、解:结论:稳定(分)理由:由题意知系统位于s 右半平面的开环极点数p0 ,且系统有一个积分环节,故补画半径为无穷大,圆心角为v21的圆弧, 则奈奎斯特曲线如图1 示,(22分)由图可知系统奈奎斯特曲线包围(-1,j0)点的圈数为nnn000 ,(分) 由奈奎斯特稳定判据,则系统位于s 右半平面的闭环极点数zp2n0 ,(分)故闭环系统稳定。判断正确2 分,理由正确6 分,曲线补画完整2 分。-1图 12、解:由图知t s2.02s,%16%e 12416%0.5,若t s2.02nn4rad / s其为典型二阶系统,则其开环传递函数为:g(s)2ns(s2n )闭环传递函数为:(s)2nns 2216sn224s16图中参数读取正确分,计算正确分,结论正确分课程名称 :自动控制理论(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 15 分)1、反馈控制又称偏差控制,其控制作用是通过给定值 与反馈量的差值进行的。2、复合控制有两种基本形式:即按输入的前馈复合控制和按扰动的前馈复合控制。3、两个传递函数分别为g1 (s)与 g2(s)的环节,以并联方式连接,其等效传递函数为 g(s) ,则 g(s)为g1(s)+g2(s)(用 g1(s)与 g2(s) 表示)。4、典型二阶系统极点分布如图1 所示, 则无阻尼自然频率n2,阻尼比20.7072该系统的特征方程为,s22s20,该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曲线为衰减振荡。5、若某系统的单位脉冲响应为g (t )10e 0.2 t5e 0.5t ,则该系统的传递函数g(s)为10s0.2ss50.5 s。6、根轨迹起始于开环极点,终止于开环零点7、设某最小相位系统的相频特性为()tg1 (。)900tg 1 (t) , 则该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k (ss(ts1)1)。8 、 pi控 制 器 的 输 入 输 出 关 系 的 时 域 表 达 式 是u(t)k e(t )p1te(t )dt,其相应的传递函数为k 1p1 ts,由于积分环节的引入,可以改善系统的稳态性能性能。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 20 分)1、采用负反馈形式连接后,则(d )a、一定能使闭环系统稳定;b、系统动态性能一定会提高; c、一定能使干扰引起的误差逐渐减小,最后完全消除;d、需要调整系统的结构参数,才能改善系统性能。2、下列哪种措施对提高系统的稳定性没有效果(a)。a、增加开环极点;b、在积分环节外加单位负反馈;c、增加开环零点;d、引入串联超前校正装置。3、系统特征方程为d (s)s32 s23s60 ,则系统(c)a、稳定;b、单位阶跃响应曲线为单调指数上升;c、临界稳定;d、右半平面闭环极点数z2 。4、系统在r (t )t 2 作用下的稳态误差ess,说明(a)a、 型别v2 ;b、系统不稳定;c、 输入幅值过大;d、闭环传递函数中有一个积分环节。5、对于以下情况应绘制0根轨迹的是 (d)a、主反馈口符号为“ - ” ; b 、除 kr 外的其他参数变化时;c、非单位反馈系统;d、根轨迹方程(标准形式)为 g(s)h (s)1。6、开环频域性能指标中的相角裕度对应时域性能指标 (a)。a、超调%b、稳态误差e ssc、调整时间 t sd、峰值时间 t p7、已知开环幅频特性如图2 所示, 则图中不稳定的系统是 ( b)。系统系统系统 图 2a、系统b、系统c、系统d、都不稳定8、若某最小相位系统的相角裕度0o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 )。a、不稳定;b、只有当幅值裕度 kg1 时才稳定;c、稳定;d、不能判用相角裕度判断系统的稳定性。9、若某串联校正装置的传递函数为10s100s1 ,则该校正装置属于 ( b)。1a、超前校正b、滞后校正c、滞后 -超前校正d、不能判断10、下列串联校正装置的传递函数中,能在bc1 处提供最大相位超前角的是:10s1a 、s110s1b、0.1s12 s1c、0.5s10.1s1d、10s1三、(8 分) 试建立如图 3 所示电路的动态微分方程,并求传递函数。解: 1、建立电路的动态微分方程根据kcl有(2 分)u i ( t)u 0 ( t)r1c du i ( t)dtu 0 ( t)u 0 (t ) r2即(2 分)2、求传递函数对微分方程进行拉氏变换得r1 r2cdu 0 ( t) dt( r1r2 )u0 ( t)r1r2 cdu i (t ) dtr2 u i( t)r1 r2csu 0 ( s)(r1r2 )u 0 (s)r1r2 csu i (s)r2 u i ( s)(2 分)得传递函数g(s)u 0 (s)u i ( s)r1 r2csr2 r1 r2 csr1r2(2 分)图 3四、(共 20 分)系统结构图如图4 所示:1、写出闭环传递函数(s)c( s)r(s)图 4表达式;( 4 分)2、要使系统满足条件:0.707 ,n2 , 试确定相应的参数k 和;(4 分)3、求此时系统的动态性能指标00 ,t s ;(4 分)4、r (t )2t 时,求系统由r (t) 产生的稳态误差ess ;( 4 分)5、确定 gn ( s) ,使干扰c(s)n(t ) 对系统输出k2c(t ) 无影响。( 4 分)2k解: 1、( 4 分)2、( 4 分)k(s)2ns2r(s)1kkss224k4nnns2ksks22s220k2n220.7073、( 4 分)0 0e14.32 0ts442.83n2ks2k1k k14、( 4 分)g( s)1kss( sk)s(s1)v1aess2k k1.4145、( 4 分) 令:n ( s)c (s)n (s)k11ss( s)gn (s)0得: gn (s)sk五、( 共 15 分) 已知某单位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g(s)k rs(s3)2 :1、绘制该系统以根轨迹增益kr 为变量的根轨迹(求出:渐近线、分离点、与虚轴的交点等);(8 分)2、确定使系统满足 01 的开环增益 k 的取值范围。( 7 分)1、绘制根轨迹( 8 分)(1) 系统有有3 个开环极点(起点) : 0、-3 、-3 ,无开环零点(有限终点);(1 分)(2) 实轴上的轨迹: (- , -3 )及( -3 , 0);( 1 分)(3) 3条渐近线:13a360 ,232180( 2 分)(4) 分离点:0得:d1( 2 分)(5) 与虚轴交点:dd3k rd( s)s3d6 s2d3429sk r0im d( j)3903( 2 分)re d( j)62k0k r54r绘制根轨迹如右图所示。2、(7 分) 开环增益k 与根轨迹增益kr 的关系: g( s)k rs(s3)2k r92ss31得 kk r9( 1 分)系统稳定时根轨迹增益kr 的取值范围:k r54 ,( 2 分)系统稳定且为欠阻尼状态时根轨迹增益k r 的取值范围:4k r54 ,( 3 分)系统稳定且为欠阻尼状态时开环增益k 的取值范围:49k6( 1 分)六、(共 22 分)某最小相位系统的开环对数幅频特性曲线l0 () 如图 5所示:1、写出该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g0 (s) ;( 8 分)2、写出该系统的开环频率特性、开环幅频特性及开环相频特性。(3 分)3、求系统的相角裕度。( 7 分)4、若系统的稳定裕度不够大,可以采用什么措施提高系统的稳定裕度?( 4分)解: 1、从开环波特图可知,原系统具有比例环节、一个积分环节、两个惯性环节。故其开环传函应有以下形式g(s)k(2 分)s(1 s1)(1 s1)12由图可知:1处的纵坐标为40db,则 l (1)20lg k40 , 得 k100(2 分)110和2=100( 2 分)故系统的开环传函为g (s)1000ss110s100( 2 分)12、写出该系统的开环频率特性、开环幅频特性及开环相频特性:开环频率特性g0 ( j)100( 1 分)jj101j1001开环幅频特性a0 ()10022( 1 分)1011001开环相频特性:0 ( s)90tg0.1o1tg10.01( 1 分)3、求系统的相角裕度:求幅值穿越频率,令a (1000)221得c31.6rad / s ( 3 分)1011001c0()90otg 1 0.1tg 1 0.0190otg 13.16tg 1 0.316180o( 2 分)cc0180o()180 o180o0( 2 分)co对最小相位系统0临界稳定4、( 4 分) 可以采用以下措施提高系统的稳定裕度:增加串联超前校正装置;增加串联滞后校正装置;增加串联滞后-超前校正装置;增加开环零点;增加pi 或 pd 或 pid 控制器;在积分环节外加单位负反馈。试题二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 15 分)1、在水箱水温控制系统中,受控对象为水箱,被控量为 水温。2、自动控制系统有两种基本控制方式,当控制装置与受控对象之间只有顺 向作用而无反向联系时,称为开环控制系统;当控制装置与受控对象之间不但有顺向作用而且还有反向联系时,称为闭环控制系统;含有测速发电机的电动机速度控制系统,属于;闭环控制系统。3、稳定是对控制系统最基本的要求,若一个控制系统的响应曲线为衰减振荡,则该系统稳定 。判断一个闭环线性控制系统是否稳定,在时域分析中采用劳斯判据 ;在频域分析中采用奈奎斯特判据。4、传递函数是指在零初始条件下、线性定常控制系统的输出拉氏变换与输入拉氏变换之比。5 、 设 系 统 的 开 环 传 递 函 数 为k (s1), 则 其 开 环 幅 频 特 性 为os2 (ts1)k2212t 221,相频特性为arctan180arctant。6、频域性能指标与时域性能指标有着对应关系,开环频域性能指标中的幅值穿越频率c 对应时域性能指标 调整时间 ts ,它们反映了系统动态过程的快速性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 20 分)1、关于传递函数,错误的说法是(b) a传递函数只适用于线性定常系统;b 传递函数不仅取决于系统的结构参数,给定输入和扰动对传递函数也有影响;c 传递函数一般是为复变量s 的真分式; d闭环传递函数的极点决定了系统的稳定性。2、下列哪种措施对改善系统的精度没有效果(c)。a、增加积分环节b、提高系统的开环增益k c、增加微分环节d、引入扰动补偿3、高阶系统的主导闭环极点越靠近虚轴,则系统的( d)。a、准确度越高b、准确度越低c、响应速度越快d、响应速度越慢4、已知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50,则该系统的开环增益为(c)。(2 s1)( s5)a、 50b、25c、10d、55、若某系统的根轨迹有两个起点位于原点,则说明该系统(b)。a、含两个理想微分环节b、含两个积分环节c、位置误差系数为0d、速度误差系数为06、开环频域性能指标中的相角裕度对应时域性能指标 ( a)。a、超调%b、稳态误差e ssc、调整时间 t sd、峰值时间 t p7、已知某些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如下,属于最小相位系统的是(b )a、k (2s)s(s1)b 、k (s1)s(s5)c 、ks(s2 s1)d、 k (1s)s(2s)8、若系统增加合适的开环零点,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b)。a、可改善系统的快速性及平稳性;b、会增加系统的信噪比;c、会使系统的根轨迹向s 平面的左方弯曲或移动; d、可增加系统的稳定裕度。9、开环对数幅频特性的低频段决定了系统的(a)。a、稳态精度b、稳定裕度c、抗干扰性能d、快速性10、下列系统中属于不稳定的系统是(d )。a、闭环极点为s1,21j 2 的系统b、闭环特征方程为s22 s10 的系统c、阶跃响应为c(t )20(1e 0.4 t ) 的系统d 、脉冲响应为h(t )8e0.4t的系统三、(8 分) 写出下图所示系统的传递函数c ( s) (结构图化简,梅逊公式均r( s)可)。解:传递函数g(s):根据梅逊公式g( s)c(s)r( s)npiii 1( 1 分)4 条回路 : l1g2 (s)g3 (s)h (s) ,l2g4 ( s) h (s) ,l3g1 (s)g2 (s)g3 ( s),l 4g1 (s)g4 (s)无互不接触回路。 ( 2 分)特征式:41lii 11g2 ( s)g3 ( s) h (s)g4 (s)h ( s)g1( s)g2 ( s)g3 ( s)g1( s)g4 ( s)(2 分)2 条前向通道 :p1g1( s)g2 ( s)g3 (s),11;p2g1 (s)g4 (s),21(2 分)g (s)c( s)p11p22g1 (s)g2 (s)g3 (s)g1 (s)g4 (s)r( s)1g2 (s)g3 (s) h ( s)g4 ( s) h (s)g1 (s)g2 (s)g3 (s)g1 (s)g4 (s)(1 分)四、(共 20 分)设系统闭环传递函数(s)c(s)1,试求:r(s)t 2 s22ts11、0.2 ; t0.08s ;0.8; t0.08s 时单位阶跃响应的超调量%、调节时间ts 及峰值时间t p 。( 7 分)2、0.4 ; t0.04s 和0.4 ; t0.16 s 时单位阶跃响应的超调量%、调节时间ts 和峰值时间t p 。( 7 分)3、根据计算结果,讨论参数、t 对阶跃响应的影响。(6 分)解:系统的闭环传函的标准形式为:( s)t 2 s212 ts12ns22s2 ,其中nn1nt/ 120.2 / 1 0.22%ee52.7%0.21、当时,t44t40.081.6s( 4nt0.08sspt0.2t0.080.26snd121210.22分)%当t时,tse4/ 12e 0.8 / 1 0.821.5%0.80.08s4t4n0.080.80.4s(3 分)ttp2dn11210.080.820.42s2%2、当t时,tse4/ 1e 0.4 / 1 0.4225.4%0.40.04s4t4n0.040.40.4s( 4ttp2dn11210.040.420.14s分)%/12e 0.4/1 0.42当t0.40.16s时,t se425.4%4t40.160.41.6s( 3nttpdn121210.160.420.55s分)3、根据计算结果,讨论参数、 t 对阶跃响应的影响。 ( 6 分)(1) 系统超调% 只与阻尼系数有关,而与时间常数t 无关,增大,超调% 减小;(2) 当时间常数t 一定,阻尼系数增大,调整时间(2 分)ts 减小,即暂态过程缩短;峰值时间 tp 增加,即初始响应速度变慢;( 2 分)(3) 当阻尼系数一定,时间常数t 增大,调整时间ts 增加,即暂态过程变长;峰值时间 tp 增加,即初始响应速度也变慢。( 2 分)五 、 (共15分 )已 知 某 单 位 反 馈 系 统 的 开 环 传 递 函 数 为g(s)h ( s)kr (s1) ,试:s( s3)1、绘制该系统以根轨迹增益kr 为变量的根轨迹(求出:分离点、与虚轴的交点等);(8 分)2、求系统稳定且为欠阻尼状态时开环增益k 的取值范围。(7 分)(1) 系统有有2 个开环极点(起点) : 0、3, 1 个开环零点(终点)为:-1 ;(2 分)(2) 实轴上的轨迹: ( - , -1 )及( 0,3);( 2 分)(3) 求分离点坐标111,得d1,d3;( 2 分)12d1dd3分别对应的根轨迹增益为kr1,kr9(4) 求与虚轴的交点 系统的闭环特征方程为s(s3)k r ( s1)0 ,即 s2( kr3)sk r0r令s2( k3)skrs j0 ,得3,kr3(2 分)根轨迹如图1 所示。图 12、求系统稳定且为欠阻尼状态时开环增益k 的取值范围系统稳定时根轨迹增益k r 的取值范围:k r3 ,(2 分)系统稳定且为欠阻尼状态时根轨迹增益k r 的取值范围:kr3 9 ,(3 分)开环增益k 与根轨迹增益k分)r 的关系:kk r( 13系统稳定且为欠阻尼状态时开环增益k 的取值范围:k1 3六、(共 22 分)已知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g(s)h(s)k,s( s1)试:1、用奈奎斯特判据判断系统的稳定性; ( 10 分)2、若给定输入 r(t) = 2t 2 时,要求系统的稳态误差为0.25,问开环增益 k应取何值。( 7 分)3、求系统满足上面要求的相角裕度。(5 分)解: 1、系统的开环频率特性为g( j)h ( j)kj(1j)( 2 分)幅频特性:a()k,相频特性:()90o 12arctan(2 分)起点:00 , a(0),(0 )90 ;( 1 分)终点:, a()0,()180o ;(1 分)oo0 :()90180 ,曲线位于第3 象限与实轴无交点。 ( 1 分)开环频率幅相特性图如图2 所示。判断稳定性:开环传函无右半平面的极点,则p0 ,极坐标图不包围(1, j0)点,则 n0图 2根据奈氏判据,zp 2n 0系统稳定。(3 分)2、若给定输入r(t) = 2t 2 时,要求系统的稳态误差为0.25,求开环增益k :系统为 1 型,位置误差系数k p = ,速度误差系数kv =k,( 2分)依题意:eaa20.25 ,( 3ssk vkk分)得k8( 2分)故满足稳态误差要求的开环传递函数为g(s)h (s)8s( s1)3、满足稳态误差要求系统的相角裕度:令幅频特性:o分)a()81 ,得c2.712,( 2c()90oarctanc90oarctan 2.7160,(1 分)相角裕度:180o()180o160 o20oc( 2 分)试题三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 20 分)1、对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要求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即:稳定性、快速性和准确性。2、控制系统的输出拉氏变换与输入拉氏变换在零初始条件下的比值称为传递函数。一阶系统传函标准形式是2g(s)1ts1,二阶系统传函标准形式是g(s)n。s22s2nn3、在经典控制理论中,可采用劳斯判据、根轨迹法或奈奎斯特判据等方法判断线性控制系统稳定性。4、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取决于系统结构和参数,与外作用及初始条件无关。5、线性系统的对数幅频特性,纵坐标取值为20lga(),横坐标为lg。6、奈奎斯特稳定判据中,z = p - r ,其中 p 是指开环传函中具有正实部的极点的个数, z 是指闭环传函中具有正实部的极点的个数,r 指奈氏曲线逆时针方向包围(-1, j0 ) 整圈数。7、在二阶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图中,t s 定义为系统响应到达并保持在终值5%或2% 误差内所需的最短时间。% 是响应的最大偏移量h(tp ) 与终值h()的差与h() 的比的百分数。8、pi 控制规律的时域表达式是m(t)k p e(t)k ptti0e(t)dt 。p i d 控制规律的传递函数表达式是g(s)k(11s)。cpti s9 、 设 系 统 的 开 环 传 递 函 数 为s(t1 sk 1)(t2 s, 则 其 开 环 幅 频 特 性 为1)a()k,相频特性为()900tg 1(t)tg 1 (t)。2212(t1)1(t2)1二、判断选择题 ( 每题 2 分,共 16分)1、关于线性系统稳态误差,正确的说法是:( c )a、一型系统在跟踪斜坡输入信号时无误差;s2 r(s)b、稳态误差计算的通用公式是esslim;s0 1g(s)h ( s)c、增大系统开环增益k 可以减小稳态误差;d、增加积分环节可以消除稳态误差,而且不会影响系统稳定性。2、适合应用传递函数描述的系统是(a)。a 、单输入,单输出的线性定常系统;b、单输入,单输出的线性时变系统; c、单输入,单输出的定常系统;d、非线性系统。53、若某负反馈控制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s(s,则该系统的闭环特征方程为( b)。1)a 、 s( s1)0b、s( s1)50c、 s( s1)10d、与是否为单位反馈系统有关4、非单位负反馈系统,其前向通道传递函数为g(s),反馈通道传递函数为h(s),当输入信号为 r(s),则从输入端定义的误差e(s)为 (d)a 、e( s)r( s)g (s)b 、 e (s)r(s)g(s)h (s)c 、 e( s)r( s)g (s)h (s)d、 e(s)r(s)g( s)h ( s)5、已知下列负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应画零度根轨迹的是(a)。k * (2s)k *a 、b 、k *c 、2k * (1s)d 、s(s1)s(s1)(s5)s( s 3s1)s(2s)6、闭环系统的动态性能主要取决于开环对数幅频特性的:da 、低频段b 、开环增益c、高频段d、中频段7 、 已 知 单 位 反 馈 系 统 的 开 环 传 递 函 数 为g(s)10(2 s1)22, 当 输 入 信 号 是s (s6 s100)r (t )22tt 2 时,系统的稳态误差是(d )a、 0;b、;c、10;d、 208、关于系统零极点位置对系统性能的影响,下列观点中正确的是(a)a 、 如果闭环极点全部位于s 左半平面,则系统一定是稳定的。稳定性与闭环零点位置无关;b、如果闭环系统无零点,且闭环极点均为负实数极点,则时间响应一定是衰减振荡的;c 、 超调量仅取决于闭环复数主导极点的衰减率,与其它零极点位置无关;d 、如果系统有开环极点处于s 右半平面,则系统不稳定。三、(16 分) 已知系统的结构如图1 所示,其中g( s)k(0.5 s1),输入信号s(s1)(2 s1)为单位斜坡函数,求系统的稳态误差(8 分) 。分析能否通过调节增益k,使稳态误差小于0.2 (8分) 。r(s)c(s)g(s)一图 1解:型系统在跟踪单位斜坡输入信号时,稳态误差为1esskv( 2 分)而静态速度误差系数klims g(s)h(s)lim sk (0.5 s1)k( 2 分)vs0s0s( s1)(2 s1)稳态误差为ess11。( 4 分)要使 ess0.2k v必须kk15 ,即 k 要大于 5。(6 分)0.2但其上限要符合系统稳定性要求。可由劳斯判据决定其上限。系统的闭环特征方程是d (s)s( s1)(2 s1)0.5ksk2 s33s2(10.5k ) sk0( 1 分)构造劳斯表如下s3210.5 k2s3ks130.5k03s0k0为使首列大于0,必须0k6 。综合稳态误差和稳定性要求,当5k6 时能保证稳态误差小于0.2。( 1 分四、(16 分) 设负反馈系统如图2 ,前向通道传递函数为g(s)10s( s2),若采用测速负反馈 h ( s)1ks s,试画出以ks 为参变量的根轨迹(10分) ,并讨论 ks 大小对系统性能的影响 (6 分) 。r(s)c(s)g(s)一h (s)图 2解:系统的开环传函g(s)h (s)10s(s2)(1ks s) ,其闭环特征多项式为d (s)d( s)s22s10k ss100 ,(1 分)以不含k 的各项和除方程两边,得s10k ss2s2 s101,令10ksk*,得到等效开环传函为s2k *2 s101(2 分)参数根轨迹,起点:p1,21j3 ,终点:有限零点z10 ,无穷零点(2 分)实轴上根轨迹分布:, 0(2 分)实轴上根轨迹的分离点:令ddss22ss100 ,得s2100, s1,2103.16合理的分离点是s1103.16,( 2 分)该分离点对应的根轨迹增益为k*s22ss1014.33,对应的速度反馈时间常数kk*1ss10100.433(1 分)根轨迹有一根与负实轴重合的渐近线。由于开环传函两个极点p1,21j 3 ,一个有限零点 z10且零点不在两极点之间,故根轨迹为以零点z10 为圆心, 以该圆心到分离点距离为半径的圆周。根轨迹与虚轴无交点,均处于s左半平面。系统绝对稳定。根轨迹如图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