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对应学生用书p157 一 哲学的基本问题1 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 1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 存在的关系问题 简单地说 就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2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包括两方面内容 其一是二者何为第一性的问题 其二是二者 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 3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划分的依据是思维和存在何者是世界的本原 认为存在决定 思维的 属唯物主义 认为思维决定存在的 属唯心主义 4 如认为思维能正确认识存在 就是认为二者有同一性 这种观点被称为可知论 如认为思维不能正确认识存在 就是否认二者的同一性 这种观点被称为 不可知论 2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成为哲学基本问题的根据 1 人类从事的活动主要归结为两类 即认识世界和 改造世界 这二者所要解决的共同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2 哲学从总体上探讨人与 世界的关系 3 对思维和存在关系问题的不同回答 决定着各种哲学的基本性质和 方向 问题探究1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就是思维和存在的辩证关系吗 提示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包括思维和存在谁是本原 谁决定谁以及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两个方面的内容 而思维和存在的辩证关系属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范畴 它的基本内容是存在决定思维 思维对存在具有能动作用 二 唯物主义及其形态1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 是围绕物质和意识谁是本原的问题展开的 唯物主义认为 物质是本原 先有物质后有 意识 物质决定意识 唯心主义认为 意识是本原 物质依赖于意识 意识决定物质 2 唯物主义在其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三种基本形态 即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和 历史唯物主义 3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合理之处是 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 本质上是正确的 它最大的不足是将物质归结为 具体的物质形态 这就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了 4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在总结自然科学成就的基础上 丰富和发展了唯物主义 但它把物质归结为原子 认为 原子是世界的本原 因而具有机械性 形而上学性和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等局限性 5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正确地揭示了物质世界的基本规律 反映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要求 反映了最广大 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6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现时代的思想智慧 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世界观和 方法论 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伟大思想武器 问题探究2 如何区分唯物主义的三种形态 提示 区分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把物质的具体形态等同于物质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把物质归纳为自然科学意义上的原子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把实践作为考查意识和物质关系的基础 实现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 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历史观的有机统一 是唯物主义发展的最高形态 三 唯心主义及其形态1 唯心主义把意识视为世界的本原 但由于对意识有不同的理解 形成了两种基本形态 主观唯心主义和 客观唯心主义 2 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 主观精神夸大为唯一的实在 当成第一性的东西 3 客观唯心主义把 客观精神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 认为现实的物质世界只是这些精神的外化和表现 4 哲学发展史上除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外还有辩证法和 形而上学的对立 这两者的斗争从属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 问题探究3 能否认为 唯心主义没有任何意义 提示 1 唯心主义从总体和根本来说是错误的 但有其合理成分 看到了人的意识能动作用 但片面夸大了这种作用 2 唯心主义在世界本原问题上无疑是错误的 但它的很多观点都是很有价值的 唯心主义一般都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 这是人类认识得以产生和发展的内在动力 唯心主义的存在客观上促进了唯物主义的发展 对应学生用书p157 要点一正确理解哲学的基本问题1 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也就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它包括两个方面 1 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 这是哲学基本问题最重要的方面 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 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凡认为存在决定思维的 就是唯物主义 凡认为思维决定存在的 就是唯心主义 各种哲学由于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 分属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阵营 2 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 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它是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二个方面 对这个方面的不同回答形成了哲学上的可知论与不可知论 可知论认为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 思维能够正确反映存在 人能够认识世界 不可知论是一种否认认识世界的可能性 或者否认彻底认识世界的可能性的哲学理论 马克思主义者主张世界是可知的 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 只有尚未被认识的事物 对以上问题可以采用图示法理解 2 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这是由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这一性质决定的 1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首先遇到的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 在改造世界的漫长过程中 人类不仅逐渐认识着外部世界的现象 本质与规律 不断思考着人与外部世界的关系 而且在尽力追求自身的发展与完善 就每个人来说 他总是在不断地处理着三个方面的关系 一是自己与自然界的关系 二是自己与他人 与社会的关系 三是自己与自己的关系 无论认识世界还是改造世界 说到底都是要解决一个共同的问题 即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因此 哲学的基本问题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2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 必须回答的问题 哲学要从总体上探讨人与世界的关系 就必须首先弄清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并对此作出明确的回答 对思维和存在究竟哪个是本原 思维和存在究竟谁决定谁的问题的回答不同 哲学的性质就不同 对思维和存在究竟哪个是本原 谁决定谁问题的不同回答 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正确理解哲学的基本问题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把握 1 是什么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即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2 基本内容 一是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 对于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 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二是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 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 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3 为什么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中遇到的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的 必须回答的问题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贯穿于哲学发展的始终 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决定着各种哲学的基本性质和方向 决定着它们对其他哲学问题的回答 4 怎么样 坚持唯物主义 反对唯心主义 例1 2011 江苏无锡 哲学要研究的问题有许多 其中有一个贯穿哲学发展始终的基本问题 即 a 意识和物质的辩证关系问题b 主观精神与客观精神的关系问题c 可知与不可知的关系问题d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解析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故d正确 答案选d 客观精神说法不正确 故b说法错误 a c均与题干不符 排除a c 答案 d 点拨 易错选a 其原因是审题不清 将意识和物质的辩证关系误认为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 意识和物质的辩证关系与意识和物质的关系二者的内涵不一样 不能等同 2011 福建神州 十八世纪末 十九世纪初 欧洲浪漫主义风景画的大师们都有一个特点 心灵极为丰富 自然界中的一片叶子 一滴露珠都能勾起一缕潜在的心绪 诱发出他们的愁思 这说明 a 存在离不开思维b 思维与存在相互转化c 存在决定思维d 思维再现存在 解析 a错 存在可以离开思维 b错 思维和存在不能相互转化 一片叶子 一滴露珠 是存在 心绪 与 旷味愁思 是思维 勾起 与 诱发 说明存在决定思维 c切题 答案选c 题干未说明思维对存在的能动作用 故d不切题 答案 c 点拨 易错选d 其原因是对题干内容不能做到认真分析和理解 要点二正确区分哲学基本派别及其形态1 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的关系唯物主义在其历史发展中经历了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三种基本形态 我们可以通过下面的表格比较三者的异同 2 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态的关系 1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是在世界的本原问题上 只要涉及世界本原问题 唯心主义确定无疑是错误的 而离开这个问题 唯心主义的很多观点都是很有价值的 2 不能认为追求精神的满足 是唯心主义者 追求物质的满足 是唯物主义者 唯物主义承认存在决定思维 唯心主义承认思维决定存在 不能把追求物质满足看成是唯物主义 也不能把追求精神满足看成是唯心主义 唯物主义者也追求精神满足 唯心主义者也不是不食人间烟火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只能在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意义上使用 如果给它们加上别的意义 就会造成混乱 例2 2011 上海单科 我国古代哲学思想中有 天地成于元气 万物乘于天地 的说法 认为 元气 是构成天地万物的本原 这种哲学观点属于 a 朴素唯物主义b 主观主义c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d 辩证唯物主义 解析 在中国古代的 气理之争 中 气 是物质的形态 因此 材料中的观点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答案 a 点拨 本题错选的原因在于不能正确划分哲学基本派别及其具体形态 2010 山东文综 有一首英语儿歌这样唱道 告诉我为什么星辰闪耀 告诉我为什么常春藤缠绕 因为上帝创造星辰闪耀 因为上帝创造常春藤缠绕 美国一位著名科普作家这样改动了歌词 核聚变让星辰闪耀 向性运动让常春藤缠绕 这一改动反映了 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区别 直接联系与间接联系的区别 科学精神与宗教精神的区别 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区别a b c d 解析 本题以歌词内容为背景材料 考查学生对哲学派别划分的理解和掌握 英语儿歌将 星辰闪耀 常春藤缠绕 的原因归结为上帝创造 是客观唯心主义的表现 是宗教精神的体现 而科普作家将这一原因归结为自然界中本来就客观存在的物理运动 是唯物主义的表现 是科学精神的体现 入选 与题意不符 故选a 答案 a 点拨 本题考查学生利用哲学派别的划分的有关知识 来论证和探究哲学现象的能力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对教材中哲学派别的划分和表现的掌握 混淆哲学派别 不能区分各种哲学派别的表现是本题失分的主要原因 要点三正确理解哲学史上的 两个对子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被称为哲学史上的 两个对子 它们既有区别 又有联系 1 区别 它们回答的是哲学中的两个不同的问题 1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回答的是世界 是什么 的问题 两者的分歧是围绕物质与意识谁是世界的本原问题展开的 凡主张物质第一性 意识第二性 物质是本原的 都属于唯物主义观点 认为意识第一性 物质第二性 意识是世界的本原的 都属于唯心主义观点 2 辩证法与形而上学则回答的是世界 怎么样 以及用什么样的思维方法把握世界的问题 坚持用联系的 发展的 全面的观点看世界的 属于辩证法 采取孤立的 静止的 片面的观点看世界的 属于形而上学 2 联系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从属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又受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影响和制约 1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之所以从属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是因为 第一 人们在认识世界的过程中 一般说来 首先需要解决世界的本原是什么的问题 然后才进一步解决这个世界的状况怎么样的问题 第二 如何解决世界的本原问题 规定了在解决世界的状况怎样问题上的方向 第三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作为两种思想观点 从来不存在游离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之外的独立的辩证法或形而上学的哲学派别 2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对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具有影响和制约作用 是因为客观事物本身既是物质的 又是联系的 发展的 正确地 如实地揭示世界的本质 不仅要坚持唯物的观点 而且要坚持辩证的观点 没有辩证的观点就不可能把唯物主义观点贯彻到底 就不可能成为彻底的唯物主义者 3 唯物主义 唯心主义与辩证法 形而上学之间的关系图示 哲学上 两个对子 的关系 例3 2011 上海单科 毛泽东说 没有什么事物是不包含矛盾的 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 德国的杜林则认为 在事物中没有任何矛盾 这两种观点分歧的实质是 a 唯物论和唯心论的根本对立b 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根本对立c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根本对立d 经验主义和教条主义的根本对立 解析 毛泽东的观点说明世界充满矛盾 杜林的观点则否认矛盾的普遍存在 两人的观点体现了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分歧 正确选项是c项 答案 c 点拨 本题易错选a 其原因是不能正确区分哲学上的 两个对子 对天体的演变 张衡认为 元者 无形之类 自然之根 作于太始 莫之与先 朱熹认为 万一山河大地都陷了 毕竟理却只在这里 这两种观点体现了 的分歧 a 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b 客观唯心主义与主观唯心主义c 辩证法与形而上学d 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 解析 本题考查对哲学上 两个对子 的辨别 张衡认为 天地万物最早的起源是 无形之类 的元 这承认了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的 这是一种唯物主义观点 而朱熹认为世界的本原是 理 这是一种唯心主义的观点 因此这两种观点体现的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 故正确答案选a项 答案 a 点拨 本题易错选c 应通过一定练习搞清楚哲学上 两个对子 的区别 对应学生用书p160 易错点 混淆哲学基本派别理论分析 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物质 物质决定意识 唯心主义认为意识是世界的本原 意识决定物质 典例 2011 南京模拟 中国古代思想家朱熹说过 若在理上看 则虽未有物 而已有物之理 下列选项中与此哲学思想一致的是 a 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b 世界是绝对观念的异化c 存在就是被感知d 苟日新 日日新 又日新 错因分析 易错选c 其原因是对教材知识不熟悉 未认识到 理 和 绝对观念 皆为客观唯心主义的标志词 正确解答 虽未有物 而已有物之理 为客观唯心主义 世界是绝对观念的异化 也为客观唯心主义 b符合题意 答案选b a d为辩证法 c为主观唯心主义 故排除a c d 下列观点中与右图漫画公鸡的论调相一致的是 a 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b 谋事在人 成事在天c 存在就是被感知d 天不变道亦不变 解析 漫画中的公鸡的 论调 显然属于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c项观点也是主观唯心主义 因此二者对应 本题应选c项 a b d三项均属于唯物主义观点 答案 c 对应学生用书p160 对应学生用书p160 全国新闻单位深入开展 走基层 转作风 改文风 活动背景材料据2011年8月31日 人民日报 报道 自中宣部等五部门部署新闻战线开展 走基层 转作风 改文风 活动以来 全国新闻单位结合自身特点 采取多种形式扎实推进 切实践行 三贴近 原则 带着思考走 怀着感情转 迎着问题改 广大新闻工作者走向田间地头 工厂车间 以饱含深情的笔触传达民意民愿 回应百姓关切 留守儿童的 真空暑假 宁夏盐池的风池治理 万名下岗工人的生活轨迹 山东聊城农村放映员的快乐坚守 鄱阳湖边种粮大户的丰收愿望 一大批来自基层的鲜活事 动人情呈现于报纸 广播 电视 网络等各类媒体 角度分析1 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本原 先有物质后有意识 物质决定意识 唯心主义认为意识是本原 物质依赖于意识 意识决定物质 新闻工作者开展 走基层 转作风 改文风 活动 切实践行 三贴近 原则 才能使新闻报道真实 可靠 可信 才能更好地发挥新闻舆论的作用 否则就不能杜绝虚假新闻 甚至会助长弄虚做假的歪风 2 新闻工作的根在基层 源在群众 贴近实际 贴近生活 贴近群众 这是践行群众路线的根本要求 也是做好新闻工作的根本要求 只有深入基层 深入群众 才能更深刻地理解党的方针政策 更真切地感知群众的忧乐冷暖 从而更好地肩负走新闻工作的责任和使命 始终做到与人民群众同呼吸 共命运 心连心 练习提升 2011 四川模拟 深圳有一批打工者 白天在工厂劳动 晚上坚持写作 创作了许多 打工文学 作品 具有代表性的长篇小说 打工 真实地记录了他们的生活和情感历程 引起了打工者的广泛共鸣 从哲学角度看 下列认识错误的是 a 打工文学反映了打工群体的生活b 打工文学创造了打工群体的生活c 打工实践是打工文学创作的源泉d 打工实践推动了打工文学的发展 解析 打工文学 属于意识 打工群体的生活 属于物质 意识不能创造物质 故b说法错误 b切题 答案选b a c d说法正确 但不切题 故排除 答案 b 对应学生用书p161 1 2011 江苏扬州 哲学所研究的问题有许多 其中贯穿哲学发展始终的基本问题是 a 物质和意识哪个是世界本原的问题b 意识能否正确反映物质的问题c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关系问题d 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 解析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 即物质 存在 与意识 思维 的关系问题 这一问题包括两方面的内容 一是物质和意识哪个是世界本原的问题 二是意识能不能正确反映物质的问题 由此可见 a b两项都没有完整地指出哲学的基本问题 c项不符合题干的指向性 该题应选d项 答案 d 2 2011 吉林长春 下列说法正确反映思维和存在的关系的是 a 眼开则花明 眼闭则花寂b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民法课件笔记
- 初源电子理论考试题及答案
- 表格考试题库及答案大全
- 民歌编花篮声部课件
- 新质生产力陕西行
- 金融业拥抱新质生产力
- 新质生产力:内涵与发展路径
- 广东: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路径
- 广东视角:新质生产力的实践与思考
- 端午节特色的活动策划方案
- 2023年威海桃威铁路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急性心梗诊疗(2025指南)解读课件
- 2025至2030年中国综合能源服务产业投资规划及前景预测报告
- 虾滑产品知识培训课件
- 2025-2030全球宠物电器行业发展趋势分析及投资前景预测研究报告
- 吸痰护理操作课件
- 2025年天津市专业人员继续教育试题及答案3
- 主要诊断及主要手术的选择原则
- 2024年急危重症患者鼻空肠营养管管理专家共识
- 医学教材 《中国高尿酸血症相关疾病诊疗多学科专家共识(2023年版)》解读课件
- 2024版债务处理咨询服务协议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