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第二章1节 文言文阅读课件 湘教版 .ppt_第1页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第二章1节 文言文阅读课件 湘教版 .ppt_第2页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第二章1节 文言文阅读课件 湘教版 .ppt_第3页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第二章1节 文言文阅读课件 湘教版 .ppt_第4页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第二章1节 文言文阅读课件 湘教版 .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一读 划出难字 疏通文意 2 二读 理解全文 了解全文写了什么人 写了多少件事 说明了什么性格 什么思想 什么精神 3 答实词 虚词题 注意联系课文已学的字词 注意词语的古今异义 古 单音解析 今 双音解析 并将选项的解析套入原文 检验解析是否正确 4 答分析综合题必须联系原文 逐句逐句翻译 对比分析 选出正确的答案 5 翻译题采用直译 逐字逐字解析的方法 保持原句的句式 做到信 达 雅 考生在拿到文言题时 可以先不看原文 可先看题干和题支 之所以采取这种方式 主要是因为题支中能够提供给我们有时候读原文读不懂的东西 也就是说它能够透露给我们一些信息 帮助我们理解原文 高考题中的文言文设题有下列6种 1 加点词解释做这类题 要让词回原句 句回原文 就是说 首先把解释好的词放回原句中 把整个句子翻译一下 一般情况下 译得通顺 就说明解释是正确的 反之就是错的 如果词回原句还不能断定解释的对错 那么我们还可以把整个句子放到原文中 结合上下句 根据语境来判断解释的对错 这样 我 们基本就能得出正确的判断了 当然 我们还可以通过语法关系来判断 比如 这个词处于动词位置 而题中译出来的是名词 那么这个解释就很可能是错误的 另外 复音词的解释与现代汉语的解释一样 一般情况下 这种解释就是错误的 如 今齐地方千里 如把 地方 解释为 与中央相对 或 部位 那就错了 因为在古汉语中 单音词居多 其实 地方 是两个词 地 是 土地 方 是 方圆 2 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的判断本题主要是考查公布的18个虚词 解题方法除了熟练掌握18个虚词中每个词的几个意义外 还要注意 有时两个词的意思相同 但语法功能各异 这样也不能认为是相同的 如 则 虽然在不同的句子中都能译成 就 但有的是副词 有的是连词 这样也不能判定是相同的 3 文中人物性格的判断本题应该注意设题中出现的问题 一般的解题方法是选择能直接表现人物性格的 而间接表现人物性格的不能算在内 另外 如六句中有四句能直接表现人物性格 而设题时 只设了三句 失掉一句 这样的答案也应算对 考生不必去追究没有被列入的本来正确的那一项 也就是说 不要求全 4 对选文的分析和判断本题是对文章的全方位把握 答对这道题的前提是要求考生具备大致译出全文的能力 然而 具备这一能力不一定能保证把分全部拿到 如果不能做到细心 还是会失去这宝贵的3分 那么怎样才能在译出全文的情况下不失分呢 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其一 考生要认真核对每个题支的前后两部分 因为命题人有时会利用考生的粗心 紧张 让考生先看前半部分 准确地说是重点看题支的前半部分 而后半部分只是一般地浏览 这时有些考生就会盲目下结论 判定对还是不对 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就是对每个题支的前后两部分做仔细的推敲 如果能做到这一点 就不会中招 其二 无中生有 文言文本来是比较难理解的 而且有些考生在考场上也只能把全文理解个大概 个别句子还不是十分清楚 因此 命题人就会利用这一点 在设题时 把本来文中没有的事件 强加于人物身上 而考生又因为在文言文方面不特别擅长 加上时间急迫和粗心 很容易对其忽略不计 选中错误的答案 其三 张冠李戴 试卷中的文言文叙述的事情相对比较复杂 人物还不止一个 这样 出题人在命题时很容易故意采取张冠李戴的方法 把甲做的事放到乙身上 把乙做的事又放到甲身上 考生在阅读时确实看到文中有这件事情 然而 他们没有仔细地看一下这些事情是不是这个人物做的 如有一篇文言短文中写某个官员爱民 他的妻子受他的影响 也把百姓放在心上 最后把自己从娘家带来的嫁妆都分给了百姓 在设题的时候 命题人把这一功劳记在了这个官员的头上 说是这个官员爱民 把妻子的嫁妆都分给了百姓 考生在阅读时确实看到文中有把嫁妆分给百姓一事 但没有注意到底是谁分的 甚至有的考生还会认为 丈夫妻子是一家 功劳记到谁的身上都行 这样草率地判断 当然不会选出正确的答案 其四 在某些题中 人物事件都能对上 人是这个人 而事情又是这个人做的事 按理说应该没有问题了吧 其实不然 命题人总是会给你制造点麻烦 设下陷阱 引诱你出错 他们会在时间和事件的衔接上让考生产生错觉 如有一道题的设置 有一位官员不断升迁 在升迁中 他在每个阶段都建立了功绩 设题人就利用这一点 把这个官员在做太守时的业绩 改为他任节度使时的业绩 表面看来没有差错 仔细推敲 才知大谬不然 总之 这类题只要考生认真去阅读思考 一般就不会中招了 5 译文试卷中文言题有三句是对选文的译释 有一定的难度 要想得满分也不容易 过去对译文的要求有三个字 信 准 达 通 雅 美 而在高考试卷中能做到前两个字就可以了 特别是 信 所谓的 信 我们称之为直译 所谓的 达 就是意译 考生拿到译文后 首先想到的是直译 就是使每个词对号入座 如果对号入座后译句实在不通 这时才可以采取一下意译 目的就是遵守约定的语言习惯 但无论如何 一个句子在翻译的时候一定要以直译为主 意译为辅 否则 考生就会失分 在这里有必要强调一下 评卷人在评卷时是按得分点给分的 如果被定为得分点的词译释错误 那么译文肯定会被扣分 所以 一个句子中 被列为得 分点的词一定要翻译正确 只有这样 才能保证不失分 那么什么词能被列为得分点呢 一般有两个条件 第一 这个词一定是一个比较难的词 也包括活用现象 第二 这个词在这个句子中能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也就是说 出题人认为如果考生能把这些词译准 那么译整个句子就不会有大问题 另外 得分点还有设在特殊句式上的 过去也曾考过 这些特殊句式都要译成符合现代人的说话习惯 否则也要被扣分 综观近几年高考文言文翻译试题 我们会发现以下几个方面特别值得大家关注 1 词类活用 主要包括名词的活用 形容词的活用 动词的活用等 一定要先判断出词类活用的类型 然后据此推断其意义 2 特殊句式 如 判断句 被动句 倒装句 等 必须能够译出其句式特征 3 一词多义 注意结合具体语境从众多的义项中选择出最恰当的一个进行翻译 复习备考中要对词语的不同义项加以区分辨别 4 成分省略 省略的成分通常是主语 宾语 介词宾语等 在翻译时一定要把省略的内容补出来 5 古今异义 复习熟悉古今异义词 千万不可以以今译古 6 单音节词 复习备考过程中要加强对单音节词翻译的训练 不要轻易地把古汉语的词汇当成现代汉语的双音节词去解释 7 固定句式 必须用固定句式的固定意思来翻译 不能擅自意译 8 修辞知识 文言文中有修辞方式的语句应根据修辞方式采用意译方式 6 断句最原始的文言文是没有标点的 我们看到的文言文所带的标点 都是后人给加上去的 因此 能否把不带标点的文言文断开 从某种角度上说也能判定一个考生的文言水平如何 现阶段的高考试卷 也有对考生这方面能力考查的题型 怎样才能做到正确断句呢 从以下三方面着手便可解决这个问题 1 注意专有名词 如人名 地名 官名 年号 器物名等 因为它们专有 所以不能随便分开 也就是说坚决不能断 2 借助虚词 特别是句尾虚词来断句 这是一种很简便快捷行之有效的方法 一般情况下 古人在句尾处习惯用一个虚词去结束句子 或者表示语气 或者表示其他用意 如 也 矣 哉 乎 焉 与 欤 耳 者 之 等 考场上 考生看到句子中有这些词 就应该想到这里是否应该断句 如果断开后能与前后句子的意思衔接上 就要毫不犹豫地下笔 当然 有时候 这些词还有出现在句子中间的 如 生乎吾前 遇到这样的情况就要谨慎行事 不能僵死地遵守这些规律 3 根据句子的内容断句 在以上两种方法都行不通时 考生也不要盲目处理 可以采取通观全句的办法 因为一个句子表达一个完整的 母意 而完整的 母意 是由几个 子意 所构成的 也就是说 当知道整个句子大体上说了一件什么事后 就要弄清楚它是由哪些小环节构成的 如果把这些小环节弄清楚了 句子也就好断了 第一节史传文阅读 考点限时训练 七 一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完成后面的题目 丞相公孙弘者 齐菑川国薛县人也 字季 家贫 年四十余 乃学 春秋 杂说 建元元年 是时弘年六十 征以贤良为博士 使匈奴 还报 不合上意 上怒 以为不能 弘乃病免归 元光五年 菑川国复推上公孙弘 拜为博士 弘为人恢奇多闻 常称以为人主病不广大 人臣病不俭节 弘为布被 食不重肉 每朝会议 开陈其端 令人主自择 不肯面折庭争 于是天子察其行敦厚 辩论有余 习文法吏事 而又缘饰以儒术 上大说之 二岁中 至左内史 尝与主爵都尉汲黯请间 汲黯先发之 弘推其后 天子常说 所言皆听 以此日益亲贵 尝与公卿约议 至上前 皆倍其约以顺上旨 汲黯庭诘弘曰 齐人多诈而无情实 始与臣等建此议 今皆倍之 不忠 上问弘 弘谢曰 夫知臣者以臣为忠 不知臣者以臣为不忠 上然弘言 左右幸臣每毁弘 上益厚遇之 汲黯曰 弘位在三公 奉禄甚多 然为布被 此诈也 上问弘 弘谢曰 有之 夫九卿与臣善者无过黯 然今日庭诘弘 诚中弘之病 且无汲黯忠 陛下安得闻此言 天子以为谦让 愈益厚之 卒以弘为丞相 封平津侯 弘为人意忌 外宽内深 诸尝与弘有卻者 虽佯与善 阴报其祸 杀主父偃 徙董仲舒于胶西 皆弘之力也 食一肉脱粟之饭 故人所善宾客 仰衣食 弘奉禄皆以给之 家无所余 士亦以此贤之 淮南 衡山谋反 治党与方急 弘病甚 自以为无功而封 位至丞相 宜佐明主填抚国家 使人由臣子之道 今诸侯有畔逆之计 此皆宰相奉职不称 恐窃病死 无以塞责 乃上书曰 故曰 力行近乎仁 好问近乎智 知耻近乎勇 知此三者 则知所以自治 知所以自治 然后知所以治人 天下未有不能自治而能治人者也 此百世不易之道也 今陛下躬行大孝 建周道 兼文武 厉贤予禄 量能授官 今臣弘罢驾之质 无汗马之劳 陛下过意擢臣弘卒伍之中 封为列侯 致位三公 臣恐先狗马填沟壑 终无以报德塞责 愿归侯印 乞骸骨 避贤者路 天子报曰 古者赏有功 褒有德 守成尚文 遭遇右武 未有易此者也 朕宿昔庶几获承尊位 惧不能宁 惟所与共为治者 君宜知之 君不幸罹霜露之病 何恙不已 乃上书归侯 乞骸骨 是章朕之不德也 因赐告牛酒杂帛 居数月 病有瘳 视事 元狩二年 弘病 竟以丞相终 史记 平津侯主父列传 1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 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人臣病不俭节病 毛病b 上然弘言然 认为对 同意c 守成尚文 遭遇右武右 左右的 身边的d 居数月 病有瘳 视事瘳 痊愈 参考答案 c 右 崇尚 2 下列各组句子中 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都相同的一项是 a 因赐告牛酒杂帛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b 上怒 以为不能 弘乃病免归设九宾于廷 臣乃敢上璧c 力行近乎仁浴乎沂 风乎舞雩 咏而归d 自以为无功而封假舆马者 非利足也 而致千里 参考答案 d d项都是连词 表转折 却 a 因 第一个是副词 于是 就 第二个是介词 经由 通过 b 乃 第一个是副词 于是 就 第二个是副词 才 c 乎 第一个是介词 到 引进对象 第二个是介词 在 引进处所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 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公孙弘小时候家里很穷 到中年才开始做学问 仕途多舛 曾因 不合上意 借口有病辞官归家 b 传中记叙了平津侯公孙弘的人生经历 肯定了他官高戒奢 躬行节俭 倡导儒学 同时也指斥了他的猜疑忌恨 c 公孙弘不肯在朝廷与皇上争辩 曾经因顺从皇上的意图而背弃与大臣们的约定而遭到汲黯的当庭指责 d 淮南王和衡山王谋反时 公孙弘认为自己没有尽到做宰相的职分而主动请求辞官 皇上答应了他的请求 并赐予他牛酒布帛 参考答案 d 公孙弘自认为没有尽到做宰相的职分而主动请求辞官 皇上拒绝了他的请求 4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每朝会议 开陈其端 令人主自择 不肯面折庭争 译文 2 诸尝与弘有卻者 虽佯与善 阴报其祸 译文 3 臣恐先狗马填沟壑 终无以报德塞责 译文 参考答案 1 他每次上朝同大家议论政事 总是先开头陈述种种事情 让皇上自己去选择决定 怎么做 不肯当面驳斥和在朝廷上争论 关键词 会议 陈其端 面折 2 那些曾经同公孙弘有仇怨 或嫌隙 的人 公孙弘虽然表面 假装 与他们相处很好 但暗中却加祸于人予以报复 关键词 有卻者 佯与善 阴报 3 我恐怕先于陛下的狗马而死去 最终无法报答陛下的恩德和尽到自己的责任 关键词 填沟壑 无以 塞责 5 皇上认为公孙弘上书交回侯印 辞官归家是彰显了皇上的无德 这是为什么 答 参考答案 皇上认为 有德之君 通过奖赏能够使有才有德之人他在守业之时崇尚教化 辅助他治理好国家 在遭遇危难时能够崇尚武功 协助他安抚国家 而公孙弘在淮南王 衡山王谋反之际却提出辞官归家 说明没有凭自己的德行与才能留住公孙弘 所以他认为公孙弘要交回侯印 辞官归家彰显了他的无德 参考译文 丞相公孙弘是齐地菑川国薛县人 字季 他家里穷 直到四十多岁时 才学习 春秋 及各家解释 春秋 的著作 武帝建元元年 这时 公孙弘已经六十岁 以贤良的身份被征召入京 当了博士 他奉命出使匈奴 回来后向武帝报告情况 不合皇上的心意 皇上发怒 认为公孙弘无能 公孙弘就借有病为名 免官归家 武帝元光五年 菑川国又推荐公孙弘 重又封他为博士 公孙弘为人气度恢弘 不同凡响 见闻广博 经常说君主的毛病在于心胸不广大 臣子的毛病在于不节俭 公孙弘盖布被 吃饭时不吃两种以上的肉菜 他每次上朝同大家议论政事 总是先开头陈述种种事情 让皇上自己去选择决定 不肯当面驳斥和在朝廷上争论 于是皇上观察他 发现他品行忠厚 善于言谈 熟悉文书法令和官场事务 而且还能用儒学观点加以文饰 皇上非常喜欢他 在两年之内 他便官至左内史 他曾经和主爵都尉汲黯请求皇上避开众人 单独接见他们 汲黯先向皇上提出问题 公孙弘则随后把问题阐述得清清楚楚 皇上经常很高兴 他所说的事情都被采纳 从此 公孙弘一天比一天受到皇帝的亲近 地位显贵起来 他曾经与公卿们事先 约定好了要向皇帝谈论的问题 但到了皇上面前 他却违背约定 而顺从皇上的意旨 汲黯在朝廷上责备公孙弘说 齐地之人多半都欺诈而没有真情实意 他开始时同我们一起提出这个建议 现在全都违背了 不忠诚 皇上问公孙弘 公孙弘谢罪说 了解我的人认为我忠诚 不了解我的人认为我不忠诚 皇上赞同公孙弘的说法 皇上身边的受宠之臣时常诋毁公孙弘 但皇上却越发厚待公孙弘 汲黯说 公孙弘处于三公的地位 俸禄很多 但却盖布被 这是欺诈 皇上问公孙弘 公孙弘谢罪说 有这样的事 九卿中与我好的人没有超过汲黯的了 但他今天在朝廷上诘难我 确实说中了我的毛病 况且没有汲黯的忠诚 陛下怎能听到这些话呢 武帝认为公孙弘谦让有礼 越发厚待他 最终让公孙弘当了丞相 封为平津侯 公孙弘为人猜疑忌恨 外表宽宏大量 内心却阴狠刻毒 那些曾经同公孙弘有仇怨的人 公孙弘虽然表面与他们相处很好 但暗中却加祸于人予以报复 杀死主父偃 把董仲舒改派到胶西国当相的事 都是公孙弘的主意 他每顿饭只吃一个肉菜和脱壳的粗米饭 老朋友和他喜欢的门客 都靠他供给衣食 公孙弘的俸禄都用来供给他们 家中没有余财 士人都因为这个缘故认为他贤明 淮南王和衡山王谋反 正加紧追查其同党 公孙弘病得很厉害 他自己认为没有什么功劳而被封侯 官位升到丞相 应当辅助贤明的君王安抚国家 使人人都遵循当臣子的道理 如今诸侯有反叛朝廷的阴谋 这都是宰相工作不称职的结果 私下担心突然患病死去 无法搪塞自己的失职之罪 于是 他向皇帝上书说 过去说 努力实践接近于仁 喜欢询问接近于智 知道羞耻接近于勇 知道这三种情况 就知道怎样自我修养了 知道怎样自我修养 然后知道怎样治理别人 天下没有不能自我修养却能去治理别人的 这是百代不变的道理 现在陛下亲行大孝 建立起像周代那样的治国之道 兼备文王和武王的才德 鼓励贤才 给予俸禄 根据 才能授予官职 如今我的才质低劣 没有汗马之劳 陛下特意把我从行伍之间提拔起来 封为列侯 把我置于三公的地位 我恐怕先于陛下的狗马而死去 最终无法报答陛下的恩德和尽到自己的责任 我希望交回侯印 辞官归家 给贤者让路 武帝答复他说 古代奖赏有功的人 表彰有德的人 守住先人已成的事业要崇尚文德教化 遭遇祸患要崇尚武功 没有改变这个道理的 我从前幸运地得以继承皇位 害怕天下不能安宁 一心想同各位大臣共同治理天下 你应当知道我的想法 你不幸得了霜露风寒之病 何必忧虑不愈 竟然上书要交回侯印 辞官归家 这样做就是显扬我的无德呀 于是 武帝赐给他假期和牛酒布帛 过了几个月 公孙弘的病情大有好转 就上朝办理政事了 武帝元狩二年 公孙弘发病 最终在丞相的任上去世 二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完成后面的题目 张敞字子高 本河东平阳人也 敞本以乡有秩补太守卒史 察廉为甘泉仓长 稍迁太仆丞 杜延年甚奇之 会昌邑王征即位 动作不由法度 敞上书谏曰 国辅大臣未褒 而昌邑小辇先迁 此过之大者也 后十余日王贺废 敞以切谏显名 擢为豫州刺史 以数上事有忠言 宣帝征敞为太中大夫 以正违忤大将军霍光 而使主兵车出军省减用度 复出为函谷关都尉 宣帝初即位 废王贺在昌邑 上心惮之 徙敞为山阳太守 久之 勃海 胶东盗贼并起 敞上书自请治之 天子征敞 拜胶东相 赐黄金三十斤 敞辞之官 自请治剧郡非赏罚无以劝善惩恶 吏追捕有功效者 愿得一切比三辅尤异 天子许之 敞到胶东 明设购赏 开群盗令相捕斩除罪 吏追捕有功 上名尚书调补县令者数十人 由是盗贼解散 传相捕斩 吏民翕然 国中遂平 是时 颍川太守黄霸以治行第一入守京兆尹 霸视事数月 不称 罢归颍川 于是制诏御史 其以胶东相敞守京兆尹 自赵广汉诛后比更守尹如霸等数人皆不称职京师寖 废长安市偷盗尤多百贾苦之上以问敞敞以为可禁 敞既视事 求问长安父老 偷盗酋长数人 居皆温厚 出从童 骑 闾里以为长者 敞皆召见责问 因贳 其罪 把其宿负 令致诸偷以自赎 偷长曰 今一旦召诣府 恐诸偷惊骇 愿一切受署 敞皆以为吏 遣归休 置酒 小偷悉来贺 且饮醉 偷长以赭污其衣裾 吏坐里闾阅出者 污赭 辄收缚之 一日捕得数百人 穷治所犯 或一人百余发 尽行法罚 由是枹鼓稀鸣 市无偷盗 天子嘉之 敞为京兆 朝廷每有大议 引古今 处便宜 公卿皆服 天子数从之 然敞无威仪 时罢朝会 过走马章台街 使御吏驱 自以便面 拊马 又为妇画眉 长安中传张京兆眉怃 有司以奏敞 上问之 对曰 臣闻闺房之内 夫妇之私 有过于画眉者 上爱其能 弗备责也 然终不得大位 选自汉 班固 汉书 张敞传 注 翕x 然 形容安定 寖j n 渐渐 贳sh 宽免 赦免 赭 红褐色的颜料 便面 用来遮住面部的扇子 1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 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敞以切谏显名 擢为豫州刺史擢 提拔b 敞到胶东 明设购赏购 重金收买 悬赏以求c 天子征敞 拜胶东相征 召见d 其以胶东相敞守京兆尹守 据守 参考答案 d 守 暂时署理职务 代理 2 下列各组句子中 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 久之 勃海 胶东盗贼并起敞辞之官 自请治剧郡非赏罚无以劝善惩恶b 以正违忤大将军霍光使御吏驱 自以便面拊马c 吏民翕然 国中遂平然终不得大位d 察廉为甘泉仓长上心惮之 徙敞为山阳太守 参考答案 d 为 担任 做 a 之 前一个是衬音助词 无义 后一个是动词 到 b 以 前一个是介词 由于 后一个是介词 用 c 然 前一个是形容词词尾 的样子 后一个表转折 然而 但是 3 下列各句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张敞主动请缨任胶东相 对捕盗有功的官吏记功提拔 让盗贼互相捕杀来赎罪 结果盗贼瓦解 百姓安定 b 京城长安治安混乱 盗贼特别多 当时政绩第一的黄霸也不能很好治理 皇帝特地下令让张敞代理京兆尹职务 c 张敞以盗制盗 让几个盗贼头子在自己手下任职 并要他们在官府摆酒庆贺 小偷们都来饮酒 于是乘机将小偷们逮捕 d 张敞生性随便 有时散朝坐马车回家 在大街上用扇子赶马奔驰 在家里则为妻子画眉 但皇帝器重他 没有加以责备 参考答案 c 不是在官府摆酒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霸视事数月 不称 罢归颍川 译文 2 穷治所犯 或一人百余发 尽行法罚 译文 3 朝廷每有大议 引古今 处便宜 公卿皆服 译文 参考答案 1 黄霸上任几个月 因为不称职 被罢免京兆尹而回到颍川 视事 官吏到任 称 称职 罢 被罢免 2 追究他们所犯的罪责 有的一人作案百余起 全都进行处罚 穷治 追究根源 予以处理 或 有的 发 量词 3 朝廷每当议论大事 他能引经据典 处理适宜 大臣们都非常佩服他 引 援引 便宜 指利于治国 合乎时宜的办法或建议 服 服从 佩服 5 下列用 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 正确的一项是 a 自赵广汉诛后 比更守尹如霸等数人 皆不称职 京师寖废长安市 偷盗尤多 百贾苦之上 以问敞 敞以为可禁b 自赵广汉诛后 比更守尹 如霸等数人 皆不称职 京师寖废 长安市偷盗尤多 百贾苦之 上以问敞 敞以为可禁c 自赵广汉诛后 比更守尹如霸等 数人皆不称职 京师寖废长安市 偷盗尤多 百贾苦之 上以问敞 敞以为可禁d 自赵广汉诛后 比更守尹如霸等数人 皆不称职 京师寖废 长安市偷盗尤多百贾苦 之上以问敞 敞以为可禁 参考答案 b 参考译文 张敞 字子高 本是河东平阳人 张敞起初是个乡有秩 乡官 后补为太守卒史 由于为官清廉 补为甘泉仓长 后又升为太仆丞 当时的太仆杜延年非常器重他 恰逢昌邑王刘贺嗣立 行悖无道 滥用私人 张敞上书进谏 说 朝中国辅大臣得不到褒扬 而昌邑挽辇小臣纷纷升迁 这是很大的过错啊 谏后十多天 刘贺即被废黜 张敞便因直言极谏而名声显扬 被提拔为豫州刺史 后来因为他多次上书言事 进言忠诚 宣帝就提拔他为太中大夫 张敞由于守正不阿得罪了霍光 被派去主持节减军兴用度之事 后又将他调任函谷关都尉 宣帝刚即位 已废的昌邑王刘贺在昌邑 宣帝担心他有变动 特令张敞为山阳太守 过了很久 渤海 胶东一带盗贼猖獗 张敞自己上书请求治理渤海 胶东 皇帝召见张敞 任命他为胶东相 赐给他三十斤黄金 张敞告辞皇帝到了任上 向皇帝上书提出 要治理好治安混乱的郡国 没有鲜明的赏罚 就无法勉励好人 惩罚坏人 追捕盗贼有功的官吏 希望能够权宜变通 奖励比京畿三辅的更为优厚 皇帝答应了张敞的请求 张敞到了胶东 公开实行悬赏 给盗贼开生路 让他们互相捕杀来免除罪责 官吏追捕盗贼有功的 张敞开出名单报请尚书 调补任县令的有几十人 从此以后 盗贼瓦解 互相捕杀 官吏百姓生活安定 胶东于是太平 当时颍川太守黄霸凭治理业绩第一进京担任京兆尹 黄霸上任几个月 因为不称职 被罢免京兆尹而回到颍川 于是皇帝下诏给御史 还是任用胶东相张敞代理京兆尹 自从赵广汉被诛杀后 接连更换京兆尹 像黄霸等几个人都不称职 京城的治安也渐渐废弛 败坏 松弛 长安集市偷盗特别多 商家苦不堪言 皇帝就此事征询张敞的意见 张敞认为可以禁绝偷盗 张敞上任后 登门求教长安父老 了解到偷盗头目有几人 生活都十分富足 出门骑马 有小童侍从 乡里人以为他们是有道德的人 张敞全都叫来责问 于是宽免他们的罪责 但抓住他们过去所做的坏事的把柄 让他们去抓小偷来赎自己的罪 偷盗头目说 如今一旦叫他们到 京兆府 恐怕各个小偷都会害怕 愿一切交给我们来安排 张敞把偷盗头目都任命为役吏 送他们回去 他们摆了酒席 小偷们全都来祝贺 而且喝醉了酒 偷盗头目用红褐色颜料在他们的衣襟上做记号 官吏坐在巷口查看走出来的人 衣裾涂着红褐色颜料的就把他抓住捆绑 一天就逮捕了几百人 追究他们所犯的罪责 有的一人作案百余起 全都进行处罚 自此以后 击鼓打官司的很少 集市上没有偷盗 皇帝嘉奖了张敞 张敞担任京兆尹 朝廷每当议论大事 他能引经据典 处理适宜 大臣们都非常佩服他 皇帝多次听从张敞的意见 但是张敞没有做官的威仪 有时下朝 经过可以跑马的章台街时 让车夫赶马快跑 自己用折扇拍马 张敞还给妻子描画眉毛 长安城中传说张京兆画的眉毛很漂亮 有司拿这事参奏张敞 皇帝问张敞有没有此事 张敞回答 我听说闺房之内 夫妇之间亲昵的事 有比描画眉毛更过分的 皇帝爱惜他的才能 没有责备他 但是 张敞最终也没得到重用 考点限时训练 八 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完成后面的题目 李靖 本名药师 雍州三原人也 少有文武才略 每谓所亲曰 大丈夫若遇主逢时 必当立功立事 以取富贵 仕隋为马邑郡丞 会高祖 李渊 击突厥 靖察高祖 知有四方之志 因自锁上变 将诣江都 至长安 道塞不通而止 高祖克京城 执靖将斩之 靖大呼曰 公起义兵 本为天下除暴乱 不欲就大事 而以私怨斩壮士乎 高祖壮其言 太宗又固请 遂舍之 太宗寻召入幕府 萧铣据荆州 遣靖安辑之 其年八月 集兵于夔州 铣以时属秋潦 江水泛涨 三峡路险 必谓靖不能进 遂休兵不设备 九月 靖乃率师而进 将下峡 诸将皆请停兵以待水退 靖曰 兵贵神速 机不可失 若乘水涨之势 倏忽至城下 所谓疾雷不及掩耳 此兵家上策 纵彼知我 仓卒征兵 无以应敌 此必成禽也 进兵至夷陵铣将文士弘率精兵数万屯清江靖纵兵击破之至江陵屯营于城下铣甚惧始征兵于江南果不能至 靖又破其将杨君茂 郑文秀 铣遣使请降 靖即入据其城 号令严肃 军无私焉 或请籍铣将拒战死者赀以赏将士 靖曰 王者之师 义存吊伐 百姓既受驱逼 拒战岂其所愿 宜弘宽大 以慰远近之心 降而籍之 恐非救焚拯溺之义 但恐自此以南城镇各坚守不下 非计之善 于是遂止 江汉之域闻之 莫不争下 以功授上柱国 凡所怀辑九十六州 户六十余万 优诏劳勉 太宗嗣位 拜兵部尚书 突厥诸部离叛 朝廷将图进取 以靖为代州行军总管 率骁骑三千 自马邑出其不意 直趋恶阳岭以逼之 突利可汗不虞于靖 见官军奄至 于是大惧 相谓曰 唐兵若不倾国而来 靖岂敢孤军而至 一日数惊 靖候知之 潜令间谍离其心腹 其所亲康苏密来降 四年 靖进击定襄 破之 可汗仅以身遁 太宗尝谓曰 昔李陵提步卒五千 不免身降匈奴 尚得书名竹帛 卿以三千轻骑深入虏庭 克复定襄 威振北狄 古今所未有 足报往年渭水之役 选自 旧唐书 李靖传 有删改 1 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 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因自锁上变 将诣江都诣 到 往b 高祖克京城 执靖将斩之克 攻克 攻下c 无以应敌 此必成禽也禽 擒住 捉住d 昔李陵提步卒五千提 率领 携带 参考答案 c 禽 被擒住的人 俘虏 2 下列各组句子中 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大丈夫若遇主逢时 必当立功立事若使烛之武见秦君 师必退b 靖又破其将杨君茂 郑文秀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c 其年八月 集兵于夔州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d 号令严肃 军无私焉积土成山 风雨兴焉 参考答案 a a 若 均为连词 表假设 如果 假如 b 其 一作第三人称代词 他的 一作第一人称代词 我 自己 c 于 一作介词 在 一作介词 表被动 被 d 焉 一作句末语气词 一作兼词 于此 在此 3 下面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 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李靖从小就有文才武略和远大志向 他看出李渊有经营天下的志向 就给自己戴上枷锁 将到朝廷报告重大事变 李渊抓住他 要杀他 他用豪言壮语解救了自己 b 萧铣占据荆州称帝 高祖命李靖平定 李靖挥师打败萧铣将领文士弘带的几万精兵 后来占据了江陵城 军队纪律严明 没有四下掳掠的现象 c 平定萧铣之后 李靖又渡过南岭 由于他采取了正确的招抚策略 使岭南九十六州 六十余万户百姓归入唐朝版图 d 太宗准备对突厥用兵 任命李靖为代州行军总管 李靖率领骁骑三千 出敌不意 插到恶阳岭 使敌人十分惊慌 最后克复定襄 威震北狄 足与当年渭水之战相媲美 参考答案 d 足与当年渭水之战相媲美 错 应是 足够报当年在渭水被他们打败的仇恨 4 用 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 进兵至夷陵铣将文士弘率精兵数万屯清江靖纵兵击破之至江陵屯营于城下铣甚惧始征兵于江南果不能至 参考答案 进兵至夷陵 铣将文士弘率精兵数万屯清江 靖纵兵击破之 至江陵 屯营于城下 铣甚惧 始征兵于江南 果不能至 5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高祖壮其言 太宗又固请 遂舍之 译文 2 王者之师 义存吊伐 百姓既受驱逼 拒战岂其所愿 译文 3 突利可汗不虞于靖 见官军奄至 于是大惧 译文 参考答案 1 高祖认为他的话很有气魄 太宗又坚决请求 不要杀他 于是就释放了他 壮 认为 壮 固 坚决 舍 释放 2 仁义之师 作战的意义在于抚慰百姓 讨伐有罪之人 百姓受萧铣的驱遣逼迫 抵抗和作战难道是他们自己的意愿吗 吊 抚慰 伐 讨伐 岂 难道 3 突利可汗没有料到李靖会这样做 看到官军突然来到 于是很害怕 虞 料想 奄 突然 大 非常 参考译文 李靖 本名药师 是雍州三原县人 年轻时就有文才武略 常常对自己亲近的人说 大丈夫如果遇上英明的君主和大好时机 就一定要建立功劳成就事业 来博取富贵 在隋朝他担任马邑郡丞的官职 正碰上唐高祖李渊去攻打突厥 李靖观察李渊 知道他有夺取天下的意图 于是给自己戴上枷锁 将要前往江都向朝廷报告事变 路过长安 因为道路堵塞不通才作罢 高祖攻下京城 抓住李靖 将要杀他 李靖大喊道 您拉起正义的队伍 本应为天下除暴乱 为什么不想成就大事 却要因为个人的私怨杀掉壮士呢 高祖认为他的话很有气魄 太宗又坚决请求 不要杀他 于是就释放了他 太宗不久就把李靖召入幕府 萧铣占据荆州称帝 高祖派李靖去平定他 那年八月 李靖在夔州聚集军队 萧铣认为当时正是秋汛季节 江水上涨 三峡道路十分危险 坚信李靖不能进军 于是让士兵休息 不加防备 九月 李靖就带兵前进 将下三峡 将领们都请求停止进军来等待江水退了再说 李靖说 兵贵神速 机会不能丧失 如果趁江水上涨的形势 快速地到达荆州城下 就是人们常说的疾雷炸响 来不及掩住耳朵 这是军事家的上等策略 即使他们知道了我的行动 匆忙征调军队 也没有办法应对我们 这样他们一定会成为俘虏的 进军到了夷陵 萧铣的将领文士弘带几万精兵屯驻在清江 李靖挥师打败了他 来到江陵 扎营在城下 萧铣十分害怕 这时才从江南征调人马 果然调集不到 李靖又打败了他的勇将杨君茂 郑文秀 萧铣派人请求投降 李靖当即进入占据了江陵城 军队号令如山 纪律严明 没有四下掳掠百姓的现象 有人请求抄没萧铣将领中抵抗的人的家资来奖赏将士们 李靖说 我们是仁义之师 作战的意义在于抚慰百姓 讨伐有罪之人 百姓受萧铣的驱遣逼迫 抵抗和作战难道是他们自己的意愿吗 我们应当发扬宽大为怀的道义 来抚慰远近百姓的心 敌人投降了 反而抄没他们的家产 恐怕不符合把他们从水深火热中救助出来的本意吧 只怕从这往南的各个城镇都会坚守不投降了 这不是一个好计策 于是没有那样做 江汉一带听到这个消息 没有不争着归降的 李靖凭借战功被授予上柱国的官职 总共招抚了九十六州 六十余万户 皇帝用热情的诏书对他加以慰劳鼓励 太宗继承皇位 任命李靖为兵部尚书 突厥各部叛变 朝廷计划进军攻打 任命李靖为代州行军总管 率领三千勇猛的骑兵出敌不意 从马邑直走恶阳岭来逼迫敌军 突利可汗没有料到李靖会这样做 看到官军突然来到 于是很害怕 议论纷纷 唐军如果不是全国军队都来了 李靖怎么敢孤军深入呢 一天之内多次自相惊扰 李靖侦察知道这种情况 暗中让间谍挑拨突利心腹之人 将领 使突利可汗所亲近的康苏密前来投降 贞观四年 李靖进攻定襄 打败了突厥 突利可汗仅仅一个人逃走了 唐太宗曾对他说 从前李陵带领步兵五千去攻打匈奴 最后不免自己投降了匈奴 但还得到史书留名 你带领三千轻骑兵深入到突厥内地 最后攻克了定襄 威名震慑了北边的胡人 这真是从古到今所没有的功绩 足够报当年在渭水被他们打败的仇恨了 四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完成后面的题目 画网巾先生传 清 戴名世先生者 其姓氏 邑里 爵位 皆不可得而知者也 携仆二人 皆仍明时衣冠 匿迹于邵武 光泽山寺中 事颇闻于外 而光泽守将吴镇使人掩捕之 逮送邵武守将池凤阳 凤阳皆去其网巾 留于军中 戒部卒谨守之 先生既失网巾 盥栉毕 谓二仆曰 衣冠者 历代各有定制 至网巾则我太祖高皇帝创为之也 今吾遭国破即死 讵可忘祖制乎 汝曹取笔墨来 为我画网巾额上 于是二仆为先生画网巾 画已 乃加冠 二仆亦互相画也 日以为常 军中皆哗笑之 而先生无姓名 人皆呼之曰 画网巾 云 岁庚寅夏 四营兵溃于邵武之禾坪 池凤阳诡称先生为阵俘 献之提督杨名高 名高军至泰宁 从槛车中出先生 谓之曰 若及今降我 犹可以免死 先生曰 吾旧识王之纲 当就彼决之 王之纲者 福建总兵 破四营有功者也 名高喜 使往之纲所 之纲曰 吾固不识若也 先生曰 吾亦不识若也 今特就若死耳 之纲穷诘其名 先生曰吾忠未能报国留姓名则辱国智未能保家留姓名则辱家危不即致身留姓名则辱身军中呼我为画网巾即以此为吾姓名可矣 之纲曰 天下事已大定 吾本明朝总兵 徒以识时变 知天命 至今日不失富贵 若一匹夫 倔强死 何益 且夫改制易服 自前世已然 因指其发而诟之曰 此种种者 不肯去 何也 先生曰 吾于网巾且不忍去 况发耶 之纲怒 命卒先斩其二仆 群卒前捽之 二仆瞋目叱曰 吾二人岂惜死者 顾死亦有礼 当一辞吾主人而死耳 于是向先生拜 且辞曰 奴等得事扫除泉下也 乃欣然受刃 之纲复谓先生曰 若岂有所负耶 义死虽亦佳 何执之坚也 先生曰 吾何负 负吾君耳 一筹莫效而束手就擒 与婢妾何异 又以此易节烈名 吾笑乎古今之循例而负义者 故耻不自述也 遂被戮于泰宁之杉津 泰宁诸生谢韩葬其骸于郊外杉窝山 题曰 画网巾先生之墓 而岁时上冢致祭不缀 1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 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讵可忘祖制乎讵 岂 难道b 四营兵溃于邵武之禾坪溃 逃散 溃败c 当就彼决之就 成 成功d 之纲穷诘其名诘 询问 追问 参考答案 c 就 前往 到 2 下列各组句子中 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都相同的一项是 a 名高喜 使往之纲所某所 而母立于兹b 且夫改制易服 自前世已然有怠而欲出者 曰 不出 火且尽 c 吾何负 负吾君耳齐人未尝赂秦 终继五国迁灭 何哉 d 四营兵溃于邵武之禾坪之二虫又何知 参考答案 a a项都是名词 处所 b 前一个是表递进关系 况且 再说 后一个是副词 将 将要 c 前一个是疑问代词 什么 后一个是疑问代词 为什么 什么原因 d 前一个是结构助词 的 后一个是指示代词 这 这个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 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画网巾先生 是一位明末清初的节义之士 其姓名籍贯都不为人所知 明亡后 匿迹于山寺中 b 画网巾先生 被邵武守将池凤阳捉住 除去了他的网巾 但先生又自己画上网巾 以示对明朝的忠诚 c 王之纲尽力劝导 画网巾先生 但 画网巾先生 誓死不从 后来死在王之纲手里 d 作者将 画网巾先生 的两个仆人视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