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9-2020年苏教版语文一年级上册看菊花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复习巩固汉语拼音,学会读文中4个生字,学会一个偏旁。二、教学重点: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识写本课4个生字。3、指导朗读和背诵第二自然段。三、教学难点:1.“一朵朵、一丛丛、一片片”的指导朗读与理解。2.“放”的笔顺。四、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1.导入:同学们,老师今天为大家带来了一位新朋友,想不想认识它?(拿出一朵菊花)它是谁?你们喜欢菊花吗?喜欢它什么?3.今天我们就来看菊花。揭题,师在黑板上的田字格里书写课题 “8.看菊花”,小朋友们把小手伸出来跟老师一起写题目;想一想:怎样记住这个“看”字?师做手势帮助理解4.指导读题。(二)初读全文,整体感知。1.下面请小朋友们借助汉语拼音自己读一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不添字不漏字。2.生自由读文,师巡视,了解学生朗读情况。3.初学生字。(1)出示一组生字(都会读了吗?别着急,我们先来看看生字掌握得怎么样了)。(2)自由练读;指名读,相机指导;再指名读;齐读。(3)去音节读,出示一组词语:菊花 爸爸 妈妈 紫红的 开放 离去 许多 一点儿(4)开火车读;齐读。4.检查读书情况,指名分节读文,师相机正音。(三)学写生字,掌握写法。1.出示生字“公开放不”,指名认读,读后用生字口头组词。2.自学书后笔顺,指名说,出示笔顺,帮助记忆。3.师范写生字,讲清书写要求。4、在书上描红。5、练习写字。(四)细读课文,品味语言。第一自然段。1.谈话:星期天爸爸妈妈带你去公园玩,你的心情怎么样?瞧你说得多开心呀!能不能把这种愉快的心情带到第一自然段中呢?你来试试。2.指名读第一段;自由练读;再指名读。3说话练习:你能不能也像作者一样用谁?什么时候?在哪儿?干什么?说一句话。媒体出示填空。第二自然段。1.过渡:要到公园看菊花了,多高兴呀,让我们赶快出发吧!2.出示一大片菊花及文字_呀,公园里的菊花_。公园到了,看到菊花,你想说指名说。老师也想说了:公园里的菊花好看极了。画面出示:公园里的菊花好看极了。3.指导读,你也想这样说吗?指名读,说一说“好看极了”什么意思;再读读4.欣赏:黄、白、淡绿、紫红色的菊花。师:是呀,公园里的菊花好看极了,它们都穿着五彩的衣裳,有黄的,有白的,有淡绿的,有紫红的,真漂亮呀!谁愿意来试着读读看。5.扩展:你还看过其它颜色的菊花吗?6.指名读,齐读。7.导入下一句:它们穿得那么漂亮,在干什么呢?的菊花可真多呀,让我们来数一数吧。8.出现一组画面,板书“朵”,请学生上来用“朵”数最上面一幅;再数下面一幅,数不过来呀,怎么办呢?板书“丛”,别着急,老师送你一个词,再数;数第三幅,一丛丛也数不过来了,那我们只能用“片”了,板书“片”。是啊,菊花一朵朵,一丛丛,一片片,数都数不过来,让我们发挥集体的力量一起来数吧,齐读。9.谈话:咦,这儿怎么只有菊花?其它的花都到哪去了呀?原来它们都怕冷,有的谢了,有的只有菊花,正迎着深秋的寒风开放呢!指名读:它们正迎着深秋的寒风开放呢。10.看着这么美的,这么不怕严寒的菊花,人们怎么舍得离去呢?指名读:人们边走边看,边看边走,舍不得离去。11.出示第二自然段内容,齐读后数一数有几句话,每句话说了什么?。12.尝试背诵(师范背,你能学着老师这样吗?)。三、四自然段。1.人们边走边看,边看边走,他们会想些什么呢?指名说。2.出示第三自然段内容,我们来听听爸爸是怎么说的,放录音。3.指名读第三自然段。4.听了爸爸的话,你有什么感想?出示第四自然段内容5.指名读第四自然段,指导读好“更好看了”。齐读课文教学反思上完看菊花第一课时,综合各位老师对我课堂的宝贵建议,我特做教学反思如下:此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文章的一、二自然段;能够正确认读并书写四个生字:“公、开、放、不”,重点指导“公”和“放”,及初步感知菊花不畏寒冷于深秋傲然开放的勇敢精神。首先,我觉得自己在这节课的朗读处理上,指导不是很到位,具体表现在:一是虽然我一再很明确地用语言教育学生要有感情地朗读,可是我自己都没有带着感情读,面部表情很僵硬贫乏。想起有位老师曾说过:师不能光靠语言教育学生怎样怎样,而是要自己先怎样怎样,去打动感染学生。师要打动学生,首先要打动自己;二是课堂上的朗读虽形式多样,有范读,指名读,男女生分读,齐读,但有点流于形式,浮于表象。教学设计思路固然有可取之处,由字找句,字不离词,词不离句,但在实际教学中,将生字与句子、段落分得过开,记得从句子和段落中拎出字词,却没有很好的将其归回原位。此外,文章的第二自然段很长,尤以第三句“黄的、白的、淡绿的、紫红的他们正迎着深秋的寒风开放呢。”最长,理应组织引导学生把这一句连起来读一遍,让生自己在连读中不知不觉感悟菊花的美、多、勇敢。在第二自然段结束时,若也能让学生把整个第二自然段连读一遍,就显得更为连贯妥当,而非硬生生的将一篇完整的课文分成毫无联系的一盘散沙。其次,这节课设立的一个目标是重点指导两个生字的书写:公、放。但由于在前面朗读部分花费的时间过长,导致只指导了一个“公”字。当然,在指导书写时,由生上台在田字格板演,然后由师带领大家说出生字的结构,笔顺,再让大家描红,最后师在田字格上更改字这样的步骤还是可取的。只是时间把握不够,在学生练写时,作业的展示,评价就因仓促而显得不精当,写字指导有待加强。再者,虽然在这节课课标上没有设立讲解本课新笔画“横着提”的目标,但如果能在第一节课教授好新笔画,肯定又会让这节课得到进一步的充实。此上为我对这一节课的反思,本人定谨记在心。在教学实践中不断磨合,努力营造好的课堂。附送:2019-2020年苏教版语文一年级上册秋姑娘的信优秀教学设计教材背景:秋姑娘的信选自国标本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一册中的课文。秋姑娘的信是苏教版第一册第三单元的课文。本文以拟人的写法,将“秋”这个季节描绘成美丽飘逸的姑娘,继而展开课文情节,并介绍了一些常识。教学课题:秋姑娘的信教学目标:、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体会课文内容,认识秋去冬来时的一些特征。、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和背诵课文。、懂得朋友之间要相互关心的道理。教材分析:这是一篇图文并茂、充满童趣和蕴含自然常识的课文。课文讲的是秋姑娘给大雁、青蛙、松鼠和山村孩子写信,展现了一幅秋叶飘落、大雁南飞、青蛙冬眠、松鼠储食、小树穿“冬衣”的秋景图。从题意可知,作者将秋天人格化,称为“秋姑娘”,她所发送传递的信息自然与秋天有关了。同时也能使学生感到秋姑娘对大雁、青蛙、松鼠、小树的关怀和体贴,由此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友谊的情感。教学方法:1. 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和上下文,理解字词句及课文内容。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和背诵课文。3. 合作、交流,懂得朋友之间要相互关心的道理。课前准备:读读吧:神奇的大自然1、树木为什么会在秋天落叶?秋天到了,气温明显下降,雨水也很少,树木的根吸收水分的能力也降低了。为了保留水分、养料,维持树木的生命,树木只有落去许多树叶。树木在秋天落叶的另一个原因是叶子里的一些细胞形状变圆,互相分开了,使叶子和树枝相连的力量慢慢地减弱了,最后,经不住秋风一吹,树叶就落了下来。2、树叶为什么在秋天会变红或变黄?树叶之所以是绿色是因为叶子中有叶绿素。可树叶中除了有绿色素外,还有红色素、黄色素等许多色素,只是数量很少而已。到了秋天,绿色素慢慢褪去,红色素、黄色素便露了出来,树林会变得金黄或火红,十分好看。二、秋天的颜色 课件出示水果、树叶和自然景色,学生贯彻,说说:1、叶子的颜色 2、果实的颜色 3、自然界的颜色 教学过程:一、欣赏歌曲,激发学习兴趣。1、欣赏歌曲秋风起来了2、激趣:当秋风飒飒吹过,秋姑娘也来到了我们身边,树叶们跟着翩翩起舞,它们像一只只蝴蝶随风飘飞。今天咱们就跟着秋姑娘,看看这会跳舞的小秋叶都到哪儿去了?课件出示课题秋姑娘的信【设计意图:为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我设计了通过学生欣赏小歌曲秋风起来了目的在于首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导入课题后我又让学生围绕课题提问,发散学生思维,使学生学会提问题,带着问题来学习课文,阅读课文,自己在课文中找答案,从而把学习和思考有机地联系在一起】二、自学质疑,尝试感知1、读了课题,小朋友们的小脑袋瓜里会有什么样的疑问?把部分学生的问题随机体现出来。2、小朋友提了那么多问题,现在就让我们带着问题来读课文吧! 注意:看准拼音,把课文读正确,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自由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的不连贯的地方多读几遍。指名读,进行自我评价与相互评价。刚才,小朋友读课文的时候可专心啦!老师想问问:你们解决了哪些问题呀?你们是如何解决的呀?【教学意图:初读课文时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书能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读后的讨论交流是学生自己交流学习收获的好机会。我们应充分引导学生以交流的形式来感悟课文,以“你读懂了什么”“你解决了哪些问题、又是如何解决的呢”来引导学生发表读文后的个性化见解,从而很好地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三、交流展示1、再自由读这段话,边读边想:你读懂了什么?2、反馈交流:“片片枫叶”中的“片片”说明秋姑娘写的信很( )。“好朋友们”这个词,告诉我们秋姑娘把信写给了哪些朋友? 3、指导朗读:读出语气的轻缓。指名读同桌互读,相互评价。四、互动探究、精讲点拨(一)教师范读第二至五自然段,学生想:秋姑娘给哪些好朋友写信呢?(随机出示课件:枫叶飘落的画面)1、秋姑娘摘下片片枫叶,给她的好朋友们写信啦!你最喜欢写给谁的信呀? 2、学生回答问题,师随机大播放大雁、松鼠、青蛙、山村孩子图(注意把话说完整)练说完整话:秋姑娘写信给 。 3、师:秋姑娘在信上写了什么呢?请小朋友打开书大声朗读, 你最喜欢的信可以多读几遍。(学生自由读课文)4、出示词语,检查学生读的情况。青蛙 被子 着凉 生病 大雁 小心 松鼠 食品 山村 裹 准备 充足 、小朋友读得很认真,你喜欢读秋姑娘写给哪位好朋友的信呢?(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教学第二至五自然段):(二)学习第二自然段:1、谁来告诉大家,你最喜欢写给谁的信呀?2、哦,秋姑娘给大雁写些什么呢?我们一起来看看。提供句式:秋天到了,大雁要( ),秋姑娘让它们( )。3、老师还有不懂的问题,想问问小朋友们,可以吗?秋姑娘为什么要写信给大雁?思维拓展:大雁在路上会遇到哪些危险?哪个同学再给大雁解决困难的办法?【教学意图:这一部分体现了学习的层次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真正体现了有层次地阅读,通过不同层次地读让学生由初步感知逐渐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并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4、是呀!秋天到了,大雁要到遥远的南方去过冬,一路上一定会遇到很多危险与困难,所以秋姑娘让它们多加小心。 5、你觉得秋姑娘怎么样? 6、小朋友想想:我们在上学之前妈妈会说些什么?那谁能学着妈妈的样子关心一下即将上路的大雁? 7、朗读:指导体会,读出关心、体贴的语气。(三)学习第三自然段1、还有小朋友喜欢其它的的信吧!读写给青蛙的信。2、小青蛙在冬眠呢,我们可要轻轻的,不要吵醒它。指名读,学生自我评价,相互评价读得怎么样。3、交流读懂的与不懂的地方。理解:冬眠(出示图)瞧,冬天到了,青蛙躺在洞里不吃也不喝,要睡上整整一个冬天呢!这就叫“冬眠”。还有哪些动物也和青蛙一样过冬的?(刺猬、蛇、癞蛤蟆)齐读:冬眠4、师:你能用这样的话说说吗?出示句式:秋天到了,青蛙要( ),秋姑娘让它( )。5、指导朗读:读出秋姑娘担心吵醒青蛙的语气。(小青蛙在冬眠呢,我们可要轻轻的,不要吵醒它。)指名读同桌互读男女生比赛读其余两封信分小小组学习、交流。【设计意图:此环节的设计旨在突破教学重难点,使学生更贴切地走进文本,让学生说自己想说的话,评价自己喜欢的角色,提倡多元化见解。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小主人,真正完成由教师主导到学生主体的过程。】五、矫正反馈反馈第四自然段1、指名读,用自己的话说说读懂了什么?2、秋姑娘会对贪玩的小松鼠说些什么?3、交流不懂的地方,小组间相互补充,教师适时点拨。板书:准备食品4、理解:充足小松鼠收到秋姑娘的信已经在忙着准备食品啦!想想小松鼠会准备哪些食品呢?(松子、松果、花生等坚果类)小松鼠准备了多少食品呢?(用书中的一个词语体现):整整一个冬天。齐读:充足5、指导朗读:把体会到的食品之多用朗读表现出来。指名读引读小组比赛读。反馈第五自然段1、读一读,交流:山里的孩子在干吗?(屏显插图) 板书:给小树裹上“冬衣” 2、出示课文插图,观察并想象:山村孩子为小树裹“冬衣”?质疑: 小树的冬衣是什么呢?(屏显插图)为什么?小树被裹上“冬衣”后会对孩子们说些什么? 3、比赛读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六、拓展说话,内化语言1、小朋友,秋天的枫叶不停地飘呀,落呀,咦?还有的枫叶飘到哪儿去了?(师四处张望)小朋友们找找看,秋姑娘还会给哪些好朋友写信呢,她又会说些什么呢?用“一封写给( 谁 ),( 怎么样 )。”的句式说一说。2、小组练说指名说,奖励“枫叶”。3、是呀,秋姑娘给那么多的好朋友写信,难怪树上的枫叶都不见了。七、齐读全文,升华情感这篇课文多有趣呀!让我们捧起书美美地读一读吧! 附板书:秋姑娘的信(图)大雁 南去(图)青蛙 冬眠(图)松鼠 准备食品(图)山村孩子 给小树裹“冬衣”一封写给(谁), (怎么样)。课后反思:秋姑娘的信是国标本苏教版一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课文以童话的形式向孩子们介绍了秋天的有关常识。从课题秋姑娘的信分析,本文的重点应该落在“信”上,“信”是谁写的?写给谁的?信上写了些什么?“信”又是什么?开始时,很多学生的注意力没法一下子集中,于是,我发挥多媒体的优势,利用课件来吸引学生。在开始上课时,让学生看着美丽的秋景图,看着秋姑娘手持红叶飞入的情景,不仅使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集中到课堂中来了,而且还使学生对秋天的特点有了直观认识激起了学生探究课文内容的兴趣,自然而然的导入新课的教学。在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