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7课 记承天寺夜游》讲学稿(无答案) 语文版.doc_第1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7课 记承天寺夜游》讲学稿(无答案) 语文版.doc_第2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7课 记承天寺夜游》讲学稿(无答案) 语文版.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付费下载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27课 记承天寺夜游讲学稿 课型:新授课学习目标与要求:1、朗读揣摩,读准字音,重点词、句的理解与翻译。2、学习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2、学习古人写景抒情的方法,体会作者的情感态度。模块一:温故知新学习目标与要求:积累诗句。学法指导学习内容摘记请写出古诗文中涉及描写到月亮的诗句。模块二:自主学习(独立进行)知识链接: 1作者简介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的文学家,在诗词、散文方面都有杰出成就,与他的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合称“三苏”,均在“唐宋八大家”之列。苏轼有不少随笔式的散文,大都取材于日常生活的片段,或渲染出一种情调,或表现一片心境。2有关本文背景本文是苏轼于元丰三年(1080年)2月到达黄州贬所,名义是团练副使却有职无权,无事可做。写本文之时,他在黄州贬所已近四年,但苏轼的心胸却“很坦然”。累遭贬谪,仍然乐观,旷达。并不“悲伤憔悴”。另一方面,他有志用此,并不甘愿做“闲人”。因贬得“闲”,便“自放于山水之间”,虽在赏明月,观竹柏,自乐其乐,但并不得意,因此他的自适也包含了失意情怀的自我排遣。学法指导学习内容摘记1、小组长分配任务给组员,并负责指导和监督。2、利用工具书解决2-3题。3、学习小组互相对答案。1、反复朗读课文,解决生字词并体会本文的情感基调。(1)学生自由朗读。 (2)各小组抽一位同学来读。(3)请小组同学对刚才那位同学的朗读进行点评。 (4)教师朗读课文或者听录音。2、解释句中加点的词。念: 寝: 但: 相与: 闲人: 空明: 户: 3、把下列句中译成现代汉语。(1)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2)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3)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1、古文阅读三字经 :读一遍,找生字。读两遍,断句子。读三遍,看注解。读四遍,握文意。翻译文言文的方法(1)留:保留,如地名、人名、年份等(2)删:删除(3)补:增补(4)换:替换(5)调:调整语序模块三:交流研讨(小组合作、展示、精讲)学法指导研讨内容摘记组长组织小组讨论:小组长根据组员能力为他们分配任务。组内相互交流探讨,把仍不能解决的问题及时向老师提出。小组内派人把本组的答案写在小黑板上展示。教师适当点拨。作者游承天寺的原因是什么?2、欣赏“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这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本体和喻体分别是什么?写出了月光和竹柏倒影的什么特点?描绘出一个怎样美妙的境界?这一句的景物描写中,哪些是静态描写?哪些是动态描写?这样的景物描写方法有什么好处?3、文中描写作者心理感受的句子是哪一句?它传达了作者怎样的是心声?你是如何理解文中“闲人”的含义?抓住景物特征描写事物的写作方法。利用比喻手法使所描写的景物更加生动形象。借景抒情的抒情方式。模块四:精讲梳理学法指导训练内容精讲点拨唐宋时期八大散文作家的合称,即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苏轼、苏洵、苏辙 (苏轼,苏洵,苏辙父子三人称为三苏)、欧阳修、王安石、曾巩(曾经拜过欧阳修为师)学习诗人旷达的胸襟。模块五:当堂训练一、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词1月色入户( ) 2欣然起行( )3念无与乐者( ) 4相与步于中庭( )5水中藻荇交横( )6庭下如积水空明( )7. 盖竹柏影也( )8.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 )( )2、把下面的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翻译:_()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翻译:_3、默写出文中描写庭中月光澄澈的句子,并对其写景的妙处试作简要的分析。答:_4、对文章的分析,说得不正确的一项( )A、运用比喻描写月色,独具匠心,十分精妙,真可谓如诗如画,一个宁静淡雅的境界,真让人心醉神迷。B、这篇短文,真实地记录了作者当时生活的一个片段,透露出作者在遭贬谪中的那种凄凉、 孤寂的特殊心境。C、这篇随笔性的小品,叙事简洁,写景如绘,而抒情则寓于叙事、写景之中。叙事、写景、抒情又都集中于写人;写人又突出一点“闲”。 D、本文语言简洁、准确、形象,作者观察事物细致入微,抓住了佳境瞬间最敏感的特征,以 极其少的文字,包罗较多的内容,凝练含蓄。二、阅读下面几段文字,完成文后的练习。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1、本文选自_,作者_,字_,号_,_(朝代)_家、_家,与父_、弟_合称“三苏”,三人同为_之列。2、翻译划横线的句子。_3、“何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