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简媜散文的伤怀美.doc_第1页
浅谈简媜散文的伤怀美.doc_第2页
浅谈简媜散文的伤怀美.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剑南文学经典阅读 2012年11期浅谈简媜散文的伤怀美字数:3084来源:剑南文学经典阅读 2012年11期 字体:大 中 小打印当页正文摘 要:简媜是台湾文坛上的一朵奇葩,她的风格兼具女性的柔情缱绻,又呈现刚剑雄浑的阳刚之美。简媜的散文是她的创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她心灵的真情告白。细读她的散文,发现其中洋溢着一种伤怀之美,蕴含着她对自然人生的哲思。这种美主要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工业化文明的厌恶、天人合一的精神、寒冷与温暖的融合。关键词:简媜;散文;伤怀之美中图分类号:I20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6X(2012)11-0000-01简媜,媜(zhng)音,1961年生于台湾省宜兰县,台大中文系毕业,曾获吴鲁芹散文奖、时报文学奖等。是台湾文学经典最年轻的入选者,也是台湾最无争议的实力派女作家。著有水问、只缘身在此山中、私房书、下午茶、女儿红、胭脂盆地等十余种散文集。台湾新生代散文作家,其散文别具一格,可谓是女作家中的“异数”,洗尽铅华,独具慧眼,以卓越细笔,描绘人间生活情态,常有惕然惊心的刻画,令人如在盛夏平添一种寒意也。其虽为女性,但其文却有着男性作家所不及之大气。伤怀之美是简媜散文中一种独特的美学追求。它不是人生中的大起大落,没有大悲大喜,不会带给人撕心裂肺的痛,也不会让人有范进式的狂喜。它像晚霞中的一缕青烟,撩起人淡淡的哀愁。“伤怀”是对逝去往事的一种缅怀,对大自然的热爱,对古朴纯真的人性的追求。伤怀之美在简媜散文中具体体现在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工业化文明的厌恶;天人合一的精神;寒冷与温暖的融合。一、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工业文明的厌恶简媜的散文需要在这样的环境下阅读:一个快要落日的黄昏,一间雅致的房间,坐在窗前的书桌上,从窗口望去,可以看天空,看云彩,看归鸟,看暮霭的壮烈和沉静。只有这样才对得起作者所营造的气氛。早上太明朗,中午太热烈,晚上又太悲伤,只有黄昏时,我们才有从容的心态回忆往事,正视现实,追问未来。当改革开放把工业文明、高科技带入我们生活的同时,我们的生活在物质方面确实有很大的提高,但随之而来的还有精神的空虚和对自然的掠夺破坏,作者无比痛心的看着“松花江越来越消瘦了,枯水期延长了,局部的断流出现了,水质下降。短短几年的几年光景,它竟瘦成了一把骨头,即使是雨季,江面上也有裸露的沙洲。”(我们到哪里去散步)河水的枯竭意味着生命的衰竭,森林不再茂密,土壤不再肥沃,鱼群的数量急剧下降,仅剩的鱼也游向河的队岸俄罗斯。伤怀之美正是以此为契机生发出来,在面对花朵绽放的灿烂笑容时,我们竟没有感动;当看到鱼儿畅快地飞跃时,我们竟没有感到欢快。在工业文明充斥整个世界时,作者用伤怀之美来代表她的人生追求:天人合一。二、天人合一作者认为伤怀之美是不能用人的感觉器官所感觉到的,她强调摒弃感官感知,忘掉尘世羁绊,在神思飞扬时凝神体验伤怀之美。“不要说你看到了什么,而应该能说你敛声屏气凝神遐思的片刻感受到了什么。那是什么?伤怀之美像寒冷耀目的雪橇一样无声的向你滑来,它仿佛来自银河,因为它带来了一股天堂的气息,更确切的说,为人们带来了扼住咽喉的勇气。”作者在审美关照上的观点继承了老庄的思想。“天人合一”是道的最高境界,老子认为达到“天人合一”的最佳方式是“涤除玄览”。玄览,河上公注云:“心居玄冥处,览知万物,故谓之玄览。”老子认为审美主体必须排除一切主客观因素的干扰,进入虚静状态,才能览知万物,体验最高的美。庄子提出“心斋”和“坐忘”是通向“虚静”的方法。“心斋”就是要废止人的感觉,知觉器官的作用,使自己无知无欲,绝思绝虑,进入空明寂静的心理状。“坐忘”就是要使人忘掉一切存在,也忘掉自己的存在,抛弃一切知识,达到与道合一。1作者的“心斋”、“坐忘”并不完全是无知无欲的,她时时刻刻都能感觉到大自然的生命,自然与她的生命融为一体,在自然的怀抱中,世俗的烦恼显得微不足道,作者在感受伤怀之美时,达到了天人合一的境界。可以说,没有天人合一,也没有伤怀之美。只有当人融入自然,与自然合为一体时,伤怀之美才在心底悠然而现。三、温暖与寒冷的交融如果要给伤怀之美设定一种色调的话,那必然是晶莹剔透的雪白,如果我们用肌肤触摸一下,那肯定是透骨的凉,但涌入心中的,那必然是汩汩暖流。这是一种奇妙的美,它只存在于人们的心中,你苦苦寻它不到,但在某个特定的契机下,它又悄然滑入你的心扉,让你感动不已。作者在十二月的寒风和天空接受温泉的沐浴,寒冷与温暖奇妙地融为一体,让作者在仰望天空的雪花时,身体与心灵却温暖如春。“天似亮非亮,那天就有些幽蓝,雪花朝我袭来。而温泉里却暖意融融。”在作者的笔下,寒冷与温暖往往是并置的,寒冷永远散发着温暖之光。寒冷也是一种温暖就表现了这一奇特的主题。“在北方,一年的开始和结束都是在寒冷时刻,但在这喷嚏与咳嗽声之间,还夹杂着夏雨滋润万物的淅沥之音和秋日田野上农人们收获的笑声。”作者似乎是不经意间道出了大自然的一个真相:寒冷孕育着温暖。作者写出了自己的亲身体验,在她眼里,香港四季如春的绿竟是单调的。“那不凋的绿看上去是那么的苍凉、陈旧!我想念雪花,想念寒冷了。”这似乎是一个悖论,绿色被认为是生命和生机的象征,雪因其寒冷而遮盖了有生命的东西,被认为是苍白的,而在作者那里,这些都颠倒了。其实,作者道出了被人们忽略的事实。“瑞雪兆丰年”、“小麦冬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雪和寒冷也象征着生机和生命!与绿的单调重复不同的是,雪和寒冷代替绿以另一种形式象征生命,这岂不是增加了生命的多姿多彩吗!冷和暖经常在作者笔下同时出现。“俄罗斯的文学,因为有了这样的泥土和河流的滋养,就像落在雪地上的星光一样,在凛冽中焕发着温暖的光泽,最具经典的品质。”“俄罗斯的作家,无不热爱着这片温热而寒冷的土地,”“不过,只要艾芜先生的作品存在,哪怕是它处于寒冷的一隅,也让人觉得亲切。这样的寒冷,又怎能不是一种温暖呢!”作者的生活经历,使寒冷与温暖截然不同的两种体验完满的结合在一起,有了这种体验才会感到寒冷也是一种温暖,伤怀和哀愁也是一种美。伤怀之美是简媜散文的一个重要特色。它有些像诗经的特点:哀而不伤,乐而不淫。它有些哀愁,但绝不歇斯底里;它有些喜悦,但绝不兴高采烈。它就像迟暮的美人,静静地回忆感伤的往事,在漫天飞舞的大雪中独自舞蹈。从简媜的散文中,我们读出了万般气象,也读出了她与众不同的美感与韵致,在那些变幻莫测的字里行间,我们或许感叹、或许惆怅,或许找到了心行走的方向,正如她所言,“人不能自外于山水,当我再次启程,我也是一株行走的草,替仍旧耽溺在红尘里的我,招魂。”参考文献:1 简媜:简媜散文:插图珍藏版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82 简媜,顾艳:简媜散文精品赏析上海:学林出版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