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专项冲关测评:古诗词诵读B卷_第1页
2020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专项冲关测评:古诗词诵读B卷_第2页
2020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专项冲关测评:古诗词诵读B卷_第3页
2020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专项冲关测评:古诗词诵读B卷_第4页
2020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专项冲关测评:古诗词诵读B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0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专项冲关测评:古诗词诵读B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同学们,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你一定长进不少,让我们好好检验一下自己吧!一、选择题1 .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这两句诗是从( )这一角度来写春雨的。A嗅觉B听觉C视觉D触觉2 . 下列关于苏轼所作的浣溪沙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阕写暮春三月兰溪幽雅的风光和环境:山下小溪潺潺,岸边的兰草刚刚萌生娇嫩的幼芽。松林间的沙路,仿佛经过清泉冲刷,一尘不染,异常洁净。傍晚细雨潇潇,寺外传来杜鹃的啼声。B“潇潇暮雨子规啼”一句写黄昏时潇潇细雨中杜鹃的啼叫声,正所谓鸟鸣山更幽,突出了环境的静谧。C下阕抒怀,“门前流水尚能西”一句,写词人由西流的溪水,想到“人生无再少”,因此为时光流逝而叹息。D全词情景交融,恬淡优美的景色,富有情趣的语言,充满人生哲理的议论,表现了词人执着生活、呼唤青春的情怀。二、填空题3 . 填空(1)山中访友一文中“友”指的是_、_等,作者通过想象,使自己和树木融为一体,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手法把景物写得栩栩如生,表达了_。(2)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开头先写_,然后回忆了鲁迅先生生前的四件事,最后点明伯父是一个_的人,文章结构严谨,开头和结尾_。(3)伯牙绝弦讲述的是俞伯牙与钟子期之间的故事,这里的“绝”是_的意思,这个故事让你体会到_。4 . 读诗句。想想诗句描写的是什么季节。万条垂下绿丝绦(_)霜叶红于二月花(_)接天莲叶无穷碧(_)独钓寒江雪(_)三、语言表达5 . 按要求写句子。(1)爸爸买了电脑。(扩句)_(2)我们家房子很小。(改为夸张句)_(3)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写出诗句的意思)_(4)腊月和正月,正是最闲的农村。(改病句)_6 . 写出下列诗句的意思。(1)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_(2)天似穹庐,笼盖四野。_四、诗词曲鉴赏阅读短文,回答问题。春夜喜雨杜甫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7 . 解释下列词语。无声:_野径:_花重:_独明:_8 . 题目中的_字是全诗的字眼。9 . 首联中的“知”与尾联中的“重”有何妙处?_10 . 对本诗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头两句,诗人运用拟人手法,仿佛春雨知道时节,应时而来。B中间四句,诗人分别以听觉和视觉落笔,写出了“好雨”润物之功,诗人爱雨之情。C最后两句,诗人没有想到的雨后晨景:雨过天晴,成都城中处处落英缤纷。D全是不漏一个“喜”字,但从“潜、润、细、湿”等字却可体会出诗人的喜雨之情。朗读古诗江上渔者,完成练习。11 . 把诗句补充完整。江上_,_鲈鱼美。君看_,出没_。12 . 给下面的多音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填在括号里。mmi(1)君看一叶舟,出没(_)风波里。(2)小明今天没(_)有去上学,因为他生病了。s sh(3)春天来了,大丽花开了,把这朴素的院子点缀成花园似(_)的。(4)他似(_)乎有一点不高兴。dntn(5)一个弹(_)子从下面射来,它一翻身从树上跌了下去。(6)他弹(_)奏的乐曲非常好听。13 . 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1)渔者:_(2)但:_(3)出没:_14 . 填一填。江上渔者的作者是_代的_。反映了_,唤起人们对的注意。15 . 这首诗主要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_16 . 根据诗意写诗句。(1)看看那些可怜的打鱼人吧,正驾着小船在大风大浪里上下颠簸,飘摇不定。_(2)江上来来往往的人只喜爱鲈鱼的味道鲜美。_课外阅读。瀑布联句唐香严闲禅师、李忱千岩万壑不辞劳,远看方知出处高。溪涧岂能留得住,终归大海作波涛。17 . 诗以言志,说说这首诗表达了什么志向?采用了什么手法?_18 . 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首句抓住瀑布形成的曲折过程,赋予无生命之物以活生生的性格。“不辞劳”三个字有强烈的拟人色彩,充溢着赞美之情。B近看瀑布砯崖转石,跳珠倒溅;远观瀑布发现其有着高远的目标。此二句刻画了瀑布的突出特征,为后两句蓄势。C第三句照应第一句中的“千岩万壑”,是说山泉在岩壑中奔流会有重重阻挠,似乎劝它留步。然而小小的溪涧式的安乐并不能使它满足。D“岂能”与“终归”前后呼应,“作波涛”三字语极形象,令人如睹恣肆浩瀚、白浪如山的海涛景象。诗词阅读。 清平乐春归何处宋黄庭坚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19 . 根据这首词的内容,作者写的应是_时节,表现了强烈的_之情。20 . 阅读这首词,根据要求完成赏析。词的上片,一个“_”字直接道出了作者的设想:有人知道春的去处,唤回与自己同住。词的下片,通过黄鹂“_”,写出了春天已过,初夏已来。整首词表达了词人对春天的_之情。21 . 这首词运用的最明显的修辞手法是什么?试分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