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思考题 说一说 你知道哪些与科举有关的成语或故事 名落孙山 金榜题名 榜上有名 蟾宫折桂 独占鳌头 鳌头 宫殿门前台阶上的鳌鱼浮雕 科举进士发榜时状元站此迎榜 科举时代指点状元 比喻占首位或第一名 连中三元 三元 科举制度称乡试 会试 殿试的第一名为解元 会元 状元 合称 三元 接连在乡试 会试 殿试中考中了第一名 一举成名 原指一旦中了科举就扬名天下 后指一下子就出了名 沆瀣一气 范进中举 儒林外史 独占鳖头鳌 是神话中的海中的大龟 一说为淡水中的大鳖 传说上古时天塌地陷 女娲炼五色石补天 把天补好后 又砍下鳌的四条腿把天支撑起来 使天和地重新稳固 见 淮南子 览冥训 及 列子 汤问 列子 汤问 中还记载了一个神话 渤海中有条大海沟 深得没底 全世界的水都汇聚到这里 打着漩涡往下泄 渤海中的蓬莱 方丈等五座仙山 也都随着下泄的波浪上下颠簸 上帝派15只大鳌举起头来把大山顶住 这五座仙山从此才安然耸立 唐宋时期的宫殿建筑者们把上述神话巧妙地与建筑艺术结合起来 在皇宫前面的石阶的正中 铺上一大块雕刻着巨鳌的长方形巨石 象征皇帝的宫殿如同被巨鳌支撑着 永远巍然屹立 而且有如神仙世界 在科举考试最高级别的考试 殿试结束后宣布名次时 及第者都要站在皇宫前石阶下面的两侧恭候 名次宣布完毕后 主持仪式的官员引领着分别站在东西两边最前面的状元 殿试第一名 和榜眼 殿试第二名 向前走到雕有巨鳌的石阶的下面 而状元还要再向前跨 站在雕有巨鳌的石阶上 迎接殿试榜 因此 把中状元称为 独占鳌头 现在 该成语泛指名列第一或居于首位 第一讲 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 一 科举制以前的选官制度二 科举考试的程序与内容三 有关考官 考生与考场的各种规定四 科举考试的内容与考题五 科举考试中的作弊现象六 试帖诗 八股文举例七 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简评 人生四大喜 久旱逢甘雨 他乡遇故知 洞房花烛夜 金榜题名时 科举制度 科举制度是指历代朝廷允许普通士人和官员都可以自愿向官府报名 经过分科考试 依照成绩从中选取人才和授给官职的一种制度 由于采用分科取士的办法 所以叫做科举 科举制的基本特征是通过逐级的考试选拔人才 不必依据名士或中正对人物的评品 一 科举制以前的选官制度 1 原始氏族社会 民主选举和 禅让 2 封建世袭制度 宗族对国家的贡献 3 汉代实行察举制4 魏晋南北朝是九品中正制 看的是门第 一 原始氏族社会 民主选举和 禅让 1 民主选举原则 部落事务的管理者 2 王权的萌芽生产力的提高 剩余财富的支配部落首领继承人问题上的争权夺利 父死子继和暴力夺权 二 奴隶社会的 世卿世禄制 1 夏商王朝的权力世袭2 西周的选举特点 1 任用殷商旧臣 2 先亲亲后尊贤 立嫡以长不以贤 三年大比 3 地方选士 乡举里选 3 世袭制下的破格提拔伊尹 姜尚 三 封建社会初期选举制度的变化 1 任人唯贤 因功受禄 2 各家学派人才观 举贤才 尚贤 不以智治国 国之福 立君而尊贤 是贤与君争 3 战国军功爵制 见功而与赏 因能而授官 4 战国养士 秦国客卿制度 四 两汉时期的 察举 和 征辟 1 察举定义2 自然灾害 天人感应3 贤良方正 贤良文学 孝悌力田 茂材异等 直言极谏4 试任 策问5 东汉光武帝 四科取士 任子制度 据 汉官仪 所载 汉政府规定 吏二千石以上 视事满三岁 得任同产若子一人为郎 意思是 两千石以上官员 只要任满三年 即可任 同产若子 一人为郎官 赀选 卖官鬻爵 东汉的乡闾评议 五 魏晋南北朝 九品中正制 1 曹丕称帝后 制定了九品官人法 即九品中正制 通过品评 将人分为上上 上中 上下 中上 中下 下上 下中 下下九等 朝廷任命中正官到地方主持品评 被评为上等人才的将被推荐到各级政府做官 2 上品无寒门 下品无势族 3 九品中正制的流弊 科举制度在唐朝的确立 1 产生的社会条件隋末大起义摧垮魏晋以来的豪门世族势力物质条件 手工造纸和雕版印刷术 使的书籍能大量抄写和印行 2 考生的来源和考试科目生徒 乡贡3 科目白衣卿相4 考试过程省试 殿试5 社会效果和局限 行卷轶事 隋唐生活掠影 毕宝魁著 中的 唐代纪事 卷四十翻己载这样一件事 元和年间及第的李播到新州做官 有一个姓李的举子拿着一卷诗来向他行卷 李播打开一看 原来是自己当年用来行卷的诗 便说 这是我未及第时为行卷他的诗啊 李举子见状 也不敢隐瞒 便实话实说道 顷于京师书肆百钱得此 游江淮间二十余年矣 欲幸见惠 意思是说这些诗是我以前在京师书肆上花百钱买的 拿着在江淮一带行卷已经二十多年 请您就把它赐给我吧 李播见他可怜兮兮的 就答应了 顺便问他还准备到哪里去行卷 回答说 江陵谒卢尚书 李播一听 说道 公又错矣 卢是某表亲 那举子一听 满面绯红 拜谢而去 这个举子挺倒霉 拿着买来的文章行卷 结果碰到枪口上 行到文章作者的家 不过 他已经拿着这诗文在江淮一带招摇撞骗了二十多年 后来这个举子是否骗来进士文凭不得而知 十六岁时 白居易到京城参加科举考试 将自己的诗集投给当时的名士顾况 顾况很有才气 但脾气高傲 瞧不起后辈的文章 顾况一见白居易是个乳臭未干的年轻人 心里就已经不以为然了 等到接过诗集一看 上写着 太原白居易诗稿 心里认为这个年轻人毫不谦逊 便取笑他说 名居易 只恐长安米价太贵 居之不易 白居易听出话中的讥笑之意 但一言不发 顾况打开诗集 映入眼帘的首先是一首 赋得古原草送别 离离原上草 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 春风吹又生 刚读完前四句 顾况就不由得高声赞叹说 好诗 又想起刚才自己挖苦的话 就反过来赞许地对白居易说 能写出这样的句子 不要说是长安 就是整个天下 你也可以 居易 了 隋唐生活掠影 的故事 云溪友议 卷八记载了当世进京赶考的举于 可以向当地州郡太守申请一些物质补助 地方官员应当给与 当初 吴武陵便向本州刺史李吉甫请求帮助 李给几匹布帛 吴武陵嫌少 把东西退回去 还写丁一封信 口气有些不敬 李很生气 是其妻子劝说 才重新给米 吴武陵把这件事忘记了 而李吉甫记在心里 从此事来看 李吉甫心胸确实不够宽广 还不如他的妻子 他的儿子正是后来在政治舞台上大名鼎鼎的政治家李德裕 李德裕之才学得益于其父 其心胸之宽阔则得益于他的母亲 出于这件事 李吉甫始终车牢记着吴武陵 当入和二年吴武陵参加进士考试时李吉甫正是首席宰相 主考官拿着拟定录取的新进士名单到中书省去审批 第一个当然要给首席宰相李吉甫 李吉甫还没看到榜文使先问一声 吴武陵及第了吗 主考恐怕是宰相的老朋友 便连忙回答说及第了 正在这的 来个宦官向李吉甫宣布圣旨 李吉甫需要去接旨 便给主考赢来了宝贵的时间 于是他从容不迫地从怀中把榜文争出来 在最末尾填上 吴武陵 三个字 等李吉甫提出不同意见 主考因为名字已写上 也要考虑白己的面子 于是便坚持不能改动 李吉甫提不出更有力的理由反对 于是吴武陵便以最后一名登第 科举制度在宋朝的发展 1 三级考试制度州试 省试 殿试2 制科词科和三舍法3 政治改革及儒家理学对科举的影响 元朝科举中的民族歧视政策 左右榜 连中三元 明清科举的三级考试制度 明清的监生和贡生考场的营私舞弊清末对科举的改良和废除 明清科举小故事 两份名单上各有9个人名 第一份名单上的名字是 付以渐 王式丹 毕沅 林稃堂 干云锦 刘子壮 陈沅 刘福姚 刘春霖 第二份名单上的名字是 李渔 洪升 顾炎武 金圣叹 黄宗羲 吴敬梓 蒲松龄 洪秀全 袁世凯 据说 有人曾经把这样两份名单给10个人看 问他们对这些人是否熟悉 结果10人中 对第一份名单上的人一个都不知道的有七人 对第二份名单上的人则大多数都知道 我就是这样 这两份名单的耐人寻味之处在哪里呢 第一份名单上的9人 全都是清朝的科举状元 在当时靠科举取仕 用八股择人 一考定终身 一榜跃龙门的时代里 他们曾经是何等的辉煌和显赫 而第二份名单上的9人 全都是清朝的落第秀才 那种进仕无路 升迁无门的郁郁寡欢 那种百无聊赖 万念俱灰的锥心痛苦 可想而知 傅善祥 江宁 南京 人 出生年不详 或云卒于太平天国六年 1856 太平天国三年 1853 女试状元 仕至丞相 正史中关于傅善祥记载较少 传说她出生于南京城里的一户书香人家 父亲以开馆授学为业 在父亲影响下 傅善祥自幼便攻读诗文 堪称是如花似玉 才貌俱全 太平天国七年 洪宣娇建议其兄洪秀全开科取士 求取武功文治人才 并设立女子科举制 天王十分赞赏她的独特见地 令女官举女子应试 委命洪宣娇为女科主事 洪宣娇为了抨击男尊女卑 以经义题 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 考才女的胆识和学识 应试300多名女子中 唯金陵妙龄才女傅善祥才思敏捷 引古论今 列举历代巾帼英雄的丰功伟绩 有力的批驳了 女子难养 的谬论 这份卓有见识的试卷 博得洪氏兄妹的称赞 经评议 傅善祥成为太平天国 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女状元 金陵纪事杂咏 一书记载 女状元傅善祥天王赐以药冠锦被 骑高头骏马 跨街游行 鼓乐喧天 何等荣耀 天京官民争相观看 傅善祥博古通今 受召入府 先后在天王洪秀全 东王杨秀清府里掌管内外政事文书 出谋献策 运筹帷幄 成为天王 东王得力的女谋士 周进六十多岁还是个童生 依靠在村子里私塾中教书糊口 以后随姐夫经商记帐 在贡院参观时 周进看着号板 又是一头撞将去 这回不死了 放声大哭起来 众人劝着不住 金有余道 你看 这不是疯了吗 好好到贡院来耍 你家又不是死了人 为甚么这号啕痛苦是的 周进也听不见 只管扶着号板哭个不住 一号哭过 又哭到二号 三号 满地打滚 哭了又哭 哭的众人心里都凄惨起来 金有余见不是事 同行主人一左一右架着他的脖子 他哪里肯起来 哭了一阵又是一阵 直哭到口里吐出鲜血来 后来商人们答应为他捐一个监生进场 他就破涕为笑 趴到地上磕头 表示要变驴变马来报答他们 中国古代科举制度衰亡的原因科举制度是我国古代以考试为主要方式的一种选拔官员的基本制度 是我国古代国家政治制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渊源于汉朝 创始于隋朝 确立于唐朝 完备于宋朝 兴盛于明 清两朝 废除于清朝末年 历经隋 唐 宋 元 明 清 科举制度从隋朝大业元年 605年 的进士科算起到光绪三十一年 1905年 正式废除 整整绵延存在了1300周年 科举制度从它诞生之初 就预示着它的必然衰亡 封建统治者采用科举制度 目的是为了笼络知识分子 维护自己的统治 狭隘的阶级利益 使这一制度从一开始就有消极因素 唐太宗李世民看到新进士在榜前列队走过时 就非常高兴地对侍臣说 天下英雄在吾彀矣 入彀就是入圈套 可见科举制度是封建统治者使英雄就范的手段 随着封建社会的没落 科举制度本身的弊病日益显露 特别是到了明清两朝 科举考试的内容严格限制在四书五经中 考试问文体必须用八股文 考八股文时 必须以四书五经来命题 这就从形式和内容上都禁锢了知识分子的思想 将他们的思想限制在程朱理学之内 他们只能 代圣贤之言 依照题意 揣摩古人语气去宣扬封建的伦理道德 阻碍了思维的独创性 更不能联系实际 而到了近代 随着国外先进思想的不断传入 西方的各种政治制度先后被介绍到中国 社会出现了新思潮 这种死板的选拔官吏的科举制度寿终正寝也就成了历史的必然结果 科举制度赖以存在的社会基础逐渐丧失 是其衰亡的又一个重要因素 隋朝以前 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主要包括 春秋战国时期的 世袭制 两汉时期的 察举制 征辟制 和魏晋南北朝时期的 九品中正制 上述无论哪一种选官制度 大多以门第为主要依据 一般人根本没有做官的希望 而科举制从其诞生之初 就一改以前选官重门第的做法 它将选拔官员和学校教育 考试制度相结合 一定程度上消除了选拔官员中的长官主观意志 为一般士人和平民提供了走上仕途的机会 确实使一些出身贫寒 但有真才实学的士人得到任用 因而科举制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 有着广泛的社会基础 特别是 它得到了普通读书人的欢迎 为他们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的舞台和走进上流阶层的桥梁 到了近代 外敌的入侵 领土的割让 赔款的支付 中国社会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未来工作场景中的AR与VR技术探索
- 基于教育心理学的医疗培训模式创新
- 全方位、多元化推进全民胃肠道疾病知识的科学普及实践和反思
- 教育科技融合启航盛典见证新高度
- 全球铀矿资源分布与核能产业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路径研究报告
- 公交优先战略2025年城市交通拥堵治理的公共交通与城市社区建设协同报告
- ChEMBL22003-生命科学试剂-MCE
- 浙江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核医学基础》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甘肃省武威五中学2025届化学九上期末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
- 广东信息工程职业学院《行为矫正学》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高校学科重塑路径研究
- DB12T 1444-2025 博物馆消防安全管理导则
- 硫化氢题库及答案
- 2025年房地产销售经理季度工作总结及年度计划
- 低压培训课件
- 教师团队协作与沟通能力
- 保安公司薪酬管理制度
- 井盖巡查管理制度
- GB/T 33490-2025展览展示工程服务基本要求
- 2024年国能榆林化工有限公司招聘真题
- 消防总队面试题目及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