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五年级语文下册 古诗四首 1教案 北京版.doc_第1页
2019-2020年五年级语文下册 古诗四首 1教案 北京版.doc_第2页
2019-2020年五年级语文下册 古诗四首 1教案 北京版.doc_第3页
2019-2020年五年级语文下册 古诗四首 1教案 北京版.doc_第4页
2019-2020年五年级语文下册 古诗四首 1教案 北京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9-2020年五年级语文下册 古诗四首 1教案 北京版【教学目标】1. 学会10个生字(其中1个多音字“单”)。2. 查字典、看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3. 想象每首诗描绘的情景,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4. 背诵并默写课文。【教学重点】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学情分析】学生一至五年级学习了几十首古诗,也掌握了学习古诗的基本步骤,有了一定的自学能力,而且这几首诗比较好懂,因此以学生的自学为主。学生理解古诗时最好了解创作背景,这样体会诗人的感情就比较到位,因此要引导学生搜集有关诗人的有关资料。【教学方法】1.加强自学,先让学生通过查字典词典,看书上的注释,试着理解诗句的意思,然后在小组内交流,最后老师再针对问题进行点拨。2.引导学生想象古诗的情景,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理念】1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应该以学生发展为本。设计本课书的教案时,依据新课标的要求,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沟通课本内外、课堂内外的联系。努力构建学生自主学习方式,加强小组合作学习,给学生创设更多的自主学习的平台。2语文课程具有审美性的特点。遵循这一特点,语文课堂教学应该努力在情感上下功夫。让学生在展开想象中入情、在体会感知中悟情、在诵读中升情。【教学准备】布置学生预习,查阅有关资料。【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学习少年行和马,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一、情景引入,激发兴趣1.培根说过这样的一句话:“读诗使人灵秀。”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小学古诗城堡 ,去感受古诗文魅力。2.我们学习古诗的方法是什么?谁来给大家说说(屏幕出示:学习古诗方法:知诗人、解诗题;诵诗句、析诗意;悟诗情、吟诗文)这每一步如何做到呢?二. 整体通读,把握诗境1.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17课的前两首古诗,你们是按照这几步预习的吗?请同学们拿出课文,读读这两首诗,再说说这两首诗的主要意思。一会儿要展示你们的预习成果了。(生读课文,教师板书两首古诗的诗题)2. 你喜欢哪首古诗,给大家读读。听听是否读得既正确又通顺。( 纠错 )三、分步解读,品悟诗情。(一)学习少年行1谁来把少年行读给大家听? 引导学生把下面的多音字读正确。骑j 重chn 单chn于2读后说说题目的意思。行是古诗的一种体裁。这首诗描写了一位力大无比、能骑善战、英勇杀敌的古代少年英雄。3哪位同学愿意把诗句的意思说给大家听。解读“一身能擘两雕弧,虏骑千重只似无。”一身是什么意思?指谁?这个人能干什么?(这个少年一个人能同时拉开两张弓,力气非常大。)板书:力气大他不仅力气大,从这句话中你还体会到了什么?(板书:胆量大)(因为外族入侵的骑兵一层层地围过来,他却只当没有这回事一样。)想象外族入侵的骑兵一层层地围过来,而这位少年若无其事、镇定自如的情景,把你体会到的读出来。 为什么他能做到这样镇定自如呢?再读读前两句话。板书:本领强 解读“偏坐金鞍调白羽,纷纷射杀五单于。” 你骑马时是怎样坐在马背上的呢?而这位少年是怎样坐在马背上的呢?你感受到了什么呢?这句话什么意思?(少年侧着身子坐在马鞍上,把弓箭调配好。敌方骑兵的许多首领被射杀而纷纷落马。)4整体诵读,品悟诗情。这位少年面对众多敌人心理会想什么呢?神态表情是怎样的?把想象到的读出来。把你对这位少年的敬佩之情读出来。(二)学习马1谁来把马读给大家听? 引导学生把下面的多音字读正确。燕读一声2读后说说题目的意思,谈谈你对作者的了解。3哪位同学愿意把诗句的意思说给大家听。解读“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1)谁来说说这句话是什么意思?(茫茫的大沙漠好像白茫茫的雪地,那弯弯的新月像金钩一样,悬挂在燕山山岭的上空。)这句话用了什么写法?你觉得好在哪里?(2)把你感受到的广阔宁静的景象读出来。解读“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l 前两句写茫茫的大沙漠好像白茫茫的雪地,那弯弯的新月像金钩一样,悬挂在燕山山岭的上空,后两句是什么意思呢?与前两句有什么关系呢?(什么时候能够让我也披上漂亮的马鞍,在秋高气爽的疆场上尽情地奔驰呢?广阔而宁静的边疆战场是马尽情驰骋的地方,可是现在的马没有漂亮的马鞍,也没有机会尽情地驰骋,这个环境描写更突出了马的怀才不遇。)l 再读读这首诗,你还感受到了什么?(联系诗人的资料体会诗人的情感。) 4整体诵读,品悟诗情。四、回归整体,对比参读。1这两首诗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呢?(尽管第二首诗是写马的,但是也表达了诗人的情感,是借物抒情。第一首诗就是表达了对那位少年的赞美之情。)2男女生分读这两首诗。第二课时教学目标:学习望洞庭和游园不值,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一、复习导入:1.人们常说一幅精美的图画,就是一首清丽的小诗。看着这幅图画,你想起了哪首古诗?(绝句杜甫,独坐敬亭山李白,登鹳鹊楼孟浩然)。2.回忆一下我们学习古诗的方法是什么?(屏幕出示:学习古诗方法:知诗人、解诗题;读诗句、析诗意;想画面、入诗境;悟诗情、吟诗文)二、整体通读,把握诗境1.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17课的后两首古诗,你们是按照这几步预习的吗?请同学们拿出课文,读读这两首诗,两人一组互相说说这两首诗的主要意思。一会儿要展示你们的预习成果了。(生读课文,教师板书两首古诗的诗题)2. 同学们准备好了吗?下面展示自己的预习成果。你喜欢哪首古诗,给大家读读。其他同学听听是否读得既正确又通顺。( 纠错 指导“磨、屐齿、青螺”的声音,指导“屐齿”的字形和意思)三、分步解读,品悟诗情。(一)学习望洞庭1谁愿把望洞庭读给大家听,作者写了哪些景物?板书:湖水 秋月 山2这湖水 秋月 君山构成了怎样一幅画面呢?能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如果一个学生说不全就这样引导,谁还有补充 评价:某某同学给大家描述了一幅多美的画面呀! 或者说:你真会想象,描绘的多美呀!3我们走近洞庭湖,欣赏欣赏这里的美景吧。把你看到的画面读给大家听好吗?4刘禹锡的这首诗不但诗中有画,而且诗中有情,读着这首诗,你体会到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呢?若学生说:作者对洞庭湖的美景是无比的喜爱?插问:从哪知道的?(抓住比喻句来理解。)若学生说:无风的湖面像一面未曾打磨的大镜子,作者是非常的喜欢,师评,是呀,多美呀!读出来。总评:迷人的波光、柔和的月色、美丽的君山,多么让你、我和作者喜爱呀,来把你的喜爱之情表达出来。(二)学习游园不值1作者叶绍翁来到了朋友家遇到了什么样的事情?他想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2柴门不开,他为什么想到是园子的主人爱惜那绿色的苔藓,才不开门的呢?(联系下文来谈自己的理解)3根据园子门口的苔藓和出墙的红杏,你想象一下园中会是一幅怎样的春景图呢?4作者没有看到满园的春色,却想象到了五彩缤纷的春天,当作者想到这些的时候,心情会是怎样的?把你对作者的理解读出来。四、回归整体,对比参读1这两首诗在写法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都进行了大胆的想象,表达出对景物的赞美之情。2把这种感情读出来。附送:2019-2020年五年级语文下册 古诗四首 1教案 浙教版一、 教学分析1.春日展现了泗水边的大好春色,歌颂了春天的无限生命力;游园不值也赞美了满园的春色,形象地提示了春天生物旺盛的生命力;望湖楼醉书生动记了夏天西湖景色的变,表现了景物的动态美;出净慈寺则显示了夏天西湖荷花在早晨阳光映照下的美丽;四首诗从不同的侧面、不同的角度歌颂了祖国的山山水水,让我们在字里行间感觉到诗人(叶绍翁、苏轼、杨万里)文字的优美和描写景物的功力,体会我国宋代诗词的光辉灿烂。2四首古诗格律整齐,文字优美,诗句生动,读来琅琅上口,是适宜朗诵的好教材。二、 教学目标1 学会4个生字,理解8个词语的意思。2 理解诗句的意思,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来。3 会背四首诗,会根据游园不值所描绘的情景,结合自己想象,说一段话。4 感受四首诗所描绘的大自然景色。三、 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借助注解,通过自学,一字一句解释,理解诗意,学会背诵。教学难点:注意词义变迁,理解诗意。根据游园不值所描绘的情景,结合自己想象,说一段话。四、 教学准备:录音机、小黑板或投影仪等。五、 教学时间:3课时第1课时(一) 教学目标1 学会春日游园不值中的4个生字。2 借助注解说说春日游园不值的意思,并熟读背诵两首诗。3 感受这两首诗所描绘的自然美。(二) 教学过程1 揭题:21诗四首(板书、读题)上学期我们学习了古诗二首(山行 江雪,都是宋代诗人的作品。唐朝是诗歌鼎盛的朝代。宋代也是诗歌创作繁荣、优秀诗人辈出的朝代。这一课时,我们学习春日游园不值。2 出示诗题春日(板书、读题)我们先学习宋代诗人朱熹的春日。(1) 谁能说说诗人朱熹的情况?(学生可以看注解说说,也可以离开注解,根据自己知道的说。)(2) 轻声读读春日,要求自己学会生字,读通古诗。读后作自学检查: 泗(s)通过查字知道:泗水,是山东的一条河流。指名一,二位同学读诗,看看是否会读了,即读准音、不尜字、读得通畅。(3) 理解诗意,再读注解。指名一条条说说注解意思后,让学生接着说说1、2句的诗意。 集体评议、补充、纠错后,教师进行指点。(可出示小黑板或投影)这两句写了诗人春游时看到的景色:风和日丽的一天,我去泗水,寻长优美的景色,河边无边无涯的风光景物,一时间变得焕然一新。(要注意求同存异思维。如第1句注解,可把“寻芳”放在前面,可放在后面,可让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说说。) 按同样的方法,读读、说说第3、4句。评议纠正后,教师以小黑板或投影出示正确答案,这两句诗抒发了诗人的感受:春游中,我很容易地认识了春天的面貌,百花吐艳,万紫千红。告诉学生最后一句是传颂的佳句。(理解后再读读3、4句)。 熟读全诗,为以后背诵作准备。3 学习游园不值。(1) 读注解了解作者叶绍翁。同时审题。不值:没有要访问的人。全题意思:去游园,主人不在,没能到园内去。(2) 初读,游园不值,读通诗句,自学习题几个生字。(屐(j)苔(ti)扉(fi)意门)读后进行检查。(3) 理解诗意。 读诗,并揣摩注解 ,如果其他词语不懂也可提出讨论。(怜:怜惜 屐:鞋) 学习1、2句,自学后指名说意思,进行评议,补充、纠正。 本诗诗意较难理解,教师指点后通过投影出示1、2句出意:大概是园主人爱惜园内小径上的苍苔,怕别人的木鞋把它踩坏,所以把柴门关上了。(注意“应”理解为“大概”,1、2句之间还就补上“园门关上了”。)尽管诗人轻轻敲门好久,也没人来开门。 按同样的方法,读读、说说第3、4句。评议纠正的基础上教师出示3、4句意,并指点(可用投影):满园的春色是关不住的,一枝粉红杏,联想到满园春色,形象地反映春天的勃勃生机,蕴含深刻哲理,一切富于生机的东西是关闭、压不住的。)这个句子与“万紫千红总是春”一样,成为传颂的诗句。(4) 熟读全诗。4 作业:(1) 熟读这两首诗。(2) 做作业本第3、4(1)题。第2课时(一) 教学目标(1) 学习望湖楼醉书出净慈寺,借助注解诗意。(2) 熟读两首诗,感受诗所描绘的自然美。(二) 教学过程1.揭题。(板书望湖楼醉书)读题:这节课我们先学这首诗,用上节课同样的方法学习。(1) 看注解了解作者和诗题。苏轼(10371101),宋代最负名的诗人之一。曾在杭州任过太守。苏堤之名是为了纪念这位杰出诗人的。望湖楼在西湖之边。(2) 自学诗句,理解诗意。 读注解理解 翻墨 跳珠 有不懂的地方,提出来师生讨论解决 指名读诗句1、2句,理解词句,师生共同评议,补充、纠正。 出示两个句子的正确句意(用投影);乌云像打翻的墨汁一样还没来得及把山遮住,一场暴雨后的天空一样开阔、平静,西湖又恢复了它平时的姿态。 按同方法,指名学生说说3、4句的意思,评议纠正。 出示正确句意,教师进行3、4句意指点(投影显示):地面上乔起的大风忽然把云全部吹散了,从望湖楼上往下看,湖水像雨后的天空一样开阔、平静,西湖又恢复了它平时的姿态。(3) 指名学生读全诗(评议),齐读全诗。2学习出净慈寺,揭题、板书、读题、审题。作者杨戌里,南宋杰出诗人。原题是“出净慈寺送林子方”。题意是晨走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这首诗与前一首一样是写夏日西子湖美景的。(1) 读全诗,读通句子。(2) 理解诗意 读注解,再提出诗句中不懂的地方,师生讨论解决。 指名读诗句,理解1、2句句意,评议,纠正。 教师根据学生情况指导,投影出示两句句意:到底是六月中的西湖,风光与四时不相同。(这里的“六月”指农历六月。)指点后再读,并齐读1、2句。 指名读3、4句,再连起来说说3、4句句意。(评议、纠正) 教师用投影出示3、4句句意,进行指点:碧绿的荷花,红得特别鲜艳。指点后,再读读3、4句。 指名熟读全诗,齐读全诗。4 作业:作业本1、2题、第4题(2)(3)题。第3课时(一) 教学目标1 加深对四首诗的理解。2 根据游园不值所描绘的情景,结合自己想象,说一段话。3 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