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7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单元从宇宙看地球第一讲地球与地图 一 经纬线和经纬度 1 经线的特点 1 指示方向 连接南北极点 s n 指示 2 形状与长度 均为 的半圆形 长度约为2万千米 2 纬线的特点 1 指示方向 2 形状与长度 为大小不等的圆圈 长度由赤道向两极 南北方向 长度相等 东西方向 递减 3 经度和纬度 本初子午线 增大 减小 赤道 东半球 西半球 赤道 二 地图的关键要素1 比例尺 1 表现形式 文字 数字 线段 2 主要作用 反映图示范围大小 比例尺越大 图示范围 反之则越大 反映图示内容详略 比例尺越大 内容越 反之则越简略 越小 详细 2 方向 上北下南 左西右东 北方 三 等高线地形图与地形剖面图1 等高线地形图 读图判读地形部位 多条海拔不同的等高线 一般图中用 山顶 山谷 山脊 陡崖 重合 鞍部 2 地形剖面图可以直观反映出沿剖面线的 的变化状况和 的大小状况 地势高低 坡度 1 沿赤道自西向东 经度数值逐渐增大 分析 在地球仪上由本初子午线向东 向西各划分为180 因此在东经度范围内 自西向东 经度数值逐渐增大 而在西经度范围内 自西向东 经度数值逐渐减小 2 东西半球的划分界线是0 经线和180 经线 分析 在地球仪上 任何一个经线圈都可以平分地球 国际上习惯用20 w和160 e构成的经线圈作为划分东西半球的界线 因为这一经线圈基本在大洋上通过 避免了把非洲和欧洲的一些国家划分在两个半球上 3 地球表面关于球心的对称点的经度和为180 分析 同一经线圈上的两条经线 度数和为180 东西经相反 0 和180 经线除外 地球表面关于球心对称的两点位于同一经线圈上 纬度数值相等 但南北纬相反 赤道上的点除外 4 图幅一定时 绘制小范围地图常选用大比例尺 分析 1 实地范围相同的地图 比例尺越大 图幅面积越大 反映的地理事物越详细 比例尺越小 图幅面积越小 反映的地理事物越简略 2 相同图幅的地图 比例尺越大 反映的实地范围越小 反映的地理事物越详细 比例尺越小 反映的实地范围越大 反映的地理事物越简略 5 在等高线地形图中 河流的流向与等高线的弯曲方向相反 分析 在等高线地形图中 等高线向数值减小的方向弯曲的部位为山脊 向数值增大的方向弯曲的部位为山谷 等高线与山脊线或山谷线垂直相交 山脊线为流域的分水线 山谷线为河流的集水线 山谷处河流的流向与等高线凸向相反 6 在等高线地形图中 地形坡度的大小只与等高线的疏密有关 分析 一般地 在同一幅等高线地形图中 等高线分布的疏密反映了地形坡度的缓陡 但在不同图幅中比较地形坡度时 不仅要看等高线的疏密 而且还要考虑图幅大小 比例尺大小及等高距大小等因素 考点一经纬网图的判读与应用经纬网图是我们学习地理的基础用图 对其进行判读应用可抓住 三定 进行突破 1 定 方位 在经纬网图中 确定两点之间的方位可以执行以下定位流程 依据经线定南北 依据纬线定东西 综合定方位 具体分析如下 1 方格状经纬网图 依据纬线的排列确定b点在a点南方 依据经线的排列确定b点在a点东方 综合分析b点在a点东南方向 此类图中 经线和纬线一般表现为直线形式 两两相交构成方格状经纬网图 对a b两点的相对方位的判定可依据以下流程 2 弧线式经纬网图 以极点经纬网图为例 此类图中 纬线表现为圆弧线 经线表现为放射状直线 此类图中准确判定地球的自转方向是定位的关键 如图所示 对a b两点的相对方位的判定步骤如下 2 定 距离 1 根据纬度差确定经线长度 同一经线上纬度相差1度的经线弧长度约为111千米 因此若两地在同一条经线上 只要知道两地的纬度差 就可以计算出两地之间的距离 2 根据经度差确定纬线长度 在纬度为 的纬线上 每相差一个经度的纬线弧长度约是111 cos 千米 3 定 范围 1 纬度相同且跨经度数相同的两幅图 其所示地区的面积相等 2 跨经纬度数相同的地图 纬度越高 表示的实际范围越小 3 图幅相同的两幅图 中心点纬度数相同 则跨经纬度越广 所表示的实际范围越大 比例尺越小 师生互动1 在经纬网图的判读中准确地判断两点间的东西方向有何技巧 提示 在经纬网图中确定两点的东西方位时 读准每点经度是关键 1 若两点同在东经度 经度数值大者在东 2 若两点同在西经度 经度数值大者在西 3 若两点分属东经和西经 则要看两点的经度和 经度和小于180 时 东经度地点在东方 西经度地点在西方 经度和大于180 时 东经度地点在西方 西经度地点在东方 典例1 下图示意某日昼夜分布状况 阴影部分表示黑夜 读图回答 1 2 题 1 图中n b间的距离约为 a 5000千米b 10000千米c 15000千米d 20000千米 2 从c地出发 经过d e f地 最后回到c地 其走向是 a 先向正东走 再向正西走b 先向东北走 再向西南走c 先向东北走 再向东南走d 一直向东走 解析 1 选b 2 选c 第 1 题 考查地球上经纬度分布知识 从图形可以看出b位于赤道上 与北极点n的纬度差为90 按每1个纬度跨球面距离约111千米计算 两地的距离约10000千米 第 2 题 考查地球上的方向 图形外圈即球面大圆 运动路线与地球自转方向大体相同 即一路向东 在运动路线上 c纬度最偏南 e纬度最偏北 所以自c到e先向东北 而后自e向f是向东南 考点二等高线地形图中的相关计算与实践应用正确解读等高线地形图 充分利用等高线的数值及分布特点提取多种信息 可以有效地服务于人们的生产 生活实践 1 等高线地形图中的常见计算 1 计算两地间的相对高度 从等高线图上读出任意两点的海拔 就可以计算这两点的相对高度 h相 h高 h低 2 估算陡崖的相对高度 陡崖在等高线地形图中表现为多条等高线重合在一起 如图中甲处 假设n为陡崖处重合的等高线条数 d为等高距 h大为重合等高线数值中最大的 h小为重合等高线数值中最小的 则图中n 4 d 100米 h大 400米 h小 100米 利用这些信息我们可以进行以下计算 陡崖的相对高度 h 计算公式为 n 1 d h n 1 d 因此图中陡崖的相对高度的取值范围为300米 h 500米 陡崖的绝对高度 a 陡崖崖顶的绝对高度 h大 h顶 h大 d 图中崖顶的绝对高度的取值范围为400米 h顶 500米 b 陡崖崖底的绝对高度 h小 d h底 h小 图中崖底的绝对高度的取值范围为0 h底 100米 3 估算某地形区的相对高度 估算方法 一般说来 若在等高线地形图上 任意两点之间有n条数值不同的等高线 等高距为d米 则这两点的相对高度h可用下面公式求算 n 1 d米 h n 1 d米 公式计算法 如图所示 求a b两点间的相对高度 a b两点之间有3条等高线 等高距为100米 利用公式可得a b两点间的相对高度为200米 h 400米 直接计算法 根据图中各点的海拔计算相对高度 如图中a点海拔为300 400米 b点海拔为0 100米 则a b的相对高度为 300 100 米 h 400 0 米 2 等高线地形图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 1 选点 2 选线 公路 铁路线 a 选线要求 选择坡度平缓 线路平直 弯路较少 地质环境稳定的线路 b 注意事项 避免通过陡崖 沼泽 永久冻土区 地下溶洞区等 尽量少过河建桥 以降低施工难度和建设成本 并保证运行安全 引水线路 线路尽可能短 避免通过山脊等障碍 并尽量利用地势使水自流 输油 气管线 线路尽可能短 尽量避免通过山脉 大河等 3 选面 农业生产布局 工业区 居民区选址 一般选在靠近水源 交通便利 等高线间距较大的地形平坦开阔处 师生互动2 1 在等高线地形图中 我们如何计算两地间的温差 提示 已知某地的气温和两地间的相对高度h相 根据气温垂直递减率 0 6 100m 可计算两地间的气温差异 t差 0 6 h相 100m 2 在等高线地形图中 我们如何判断区域的河流位置及流向 提示 河流多发育在谷地中 因此在等高线地形图中可依据等高线的弯曲变化确定谷地位置 从而确定河流的位置 并可依据等高线数值的变化确定地势高低 从而确定河流流向 考查角度1考查等高线地形图中的高度计算 典例2 2012 新课标全国卷 下图示意某小区域地形 图中等高距为100米 瀑布的落差为72米 据此完成 1 2 题 1 q地的海拔可能为 a 90米b 230米c 340米d 420米 2 桥梁附近河岸与山峰的高差最接近 a 260米b 310米c 360米d 410米 解析 1 选d 2 选c 第 1 题 分析思路如下 第 2 题 由等高线分布特点可知 桥梁海拔大于200米且小于300米 又因瀑布位于湖泊流出处 落差为72米 桥梁附近河岸海拔h为 200 h 300 72 即200 h 228 再根据山峰的海拔580米 可计算出桥梁附近河岸与山峰的高差h为 580 228 h 580 200 即352 h 380 最接近360米 考查角度2结合等高线地形图考查其在社会生产中的实际应用 典例3 下图为北半球某地等高线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 图中河流p m段的大致流向为 2 计算图中居民区与甲山峰之间的最大温差约为 取整数 3 人们计划在乙处兴建水库大坝 简述其工程建设的有利条件 解析 第 1 题 由图中等高线可知河流p m段流向应是由p流向m 结合图中指向标可知应为由西南流向东北 第 2 题 图中甲山峰的海拔介于1000 1100米 而居民区在100 200米 两地最大高差为1000米 则最大温差约6 第 3 题 山区兴建工程大坝 选址的基本原则是河谷狭窄地段 内部有较大的集水区域 工程量小 施工方便 答案 1 自西南向东北 2 6 3 河谷狭窄地带 工程量较小 有利于筑坝 上游河谷较宽 有较大的蓄水区域 考点三地形剖面图1 地形剖面图的绘制步骤 2 地形剖面图的应用 通视问题通视问题可用地形剖面图加以说明 在做这类题目的时候要特别注意观察两点之间是否有山脊 山峰的阻挡 如果两点分别位于山顶和山脚 还要注意凸凹坡的问题 在形态上 凹坡是下缓上陡 凸坡则下陡上缓 如下图所示 在地形剖面图上的差别如下图所示 在凹坡上的a点能观测到b点 但在凸坡上的a 点因视线被阻挡 所以不能观测到b 师生互动3 站在相对较高的山顶 是否能全部观察到四周地势较低的地区 提示 不一定 先看视线内有无山脊阻挡 然后看坡形 从山顶向四周 等高线先密后疏 为 凹形坡 可通视 等高线先疏后密 为 凸形坡 凸形坡 容易挡住人们的视线 考查角度1考查地形剖面图的绘制 典例4 读下图 完成下列问题 1 若甲 乙的图上距离为2厘米 比例尺为1 10000000 欲绘制甲乙连线剖面图 剖面基线定为5厘米 则其水平比例尺为 2 试绘制甲 乙两地之间的地形剖面图 解析 本题侧重考查地形剖面图的绘制 解答该题可分以下几步 第一步 确定水平比例尺 根据图幅确定水平比例尺 第二步 确定垂直比例尺 根据图中最高点和最低点的高差确定垂直比例尺 第三步 描点连线 绘制剖面图的控制点一般为剖面线与等高线的交点 用平滑曲线连接各点便得出剖面图 答案 1 1 4000000 2 考查角度2考查地形剖面图在社会生产实际中的应用 典例5 2012 山东文综改编 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 辽河地处我国东北半干旱半湿润地区 其干流水量主要来自东侧支流 泥沙则主要来自西侧支流 有 东水西沙 之说 流域内人口密集 工农业生产集中 水资源量远小于其北部的松花江流域 为此国家规划实施 引松济辽 调水工程 下图为辽河流域局部区域图 绘出ab两点之间的地形剖面示意图 解析 本题侧重考查地形剖面图的绘制 解答该题可分以下几步 第一步 确定水平比例尺 根据图幅确定水平比例尺 第二步 确定垂直比例尺 根据图中最高点和最低点的高差确定垂直比例尺 第三步 描点连线 绘制剖面图的控制点一般为剖面线与等高线的交点 用平滑曲线连接各点便得出剖面图 答案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1 读图分析本图为等高线地形图 等高线是地图上海拔相等的各点所连成的闭合曲线 等高线地形图中的等高线数值和形态可以提供多种的信息 帮助我们判读地表形态状况 2 信息提取 1 图中任意相邻的两条等高线相差高度为100米 说明该图等高距为100米 2 a为闭合的等高线区域 地势中间高四周低 为山顶 3 b处有多条等高线重叠 为陡崖 4 c d两处等高线发生弯曲 其中c处等高线向低值凸出 为山脊 d处等高线向高值凸出 为山谷 5 g h两处等高线疏密不同 g处等高线稀疏 说明坡度缓 h处等高线密集 说明坡度陡 6 e f两处为局部小范围闭合 e处符合 大于大值 因此闭合区内海拔高于600米 低于700米 f处符合 小于小值 因此闭合区内海拔低于400米 高于300米 判读关键 根据等高线的数值大小 延伸方向 疏密程度 弯曲和闭合形态 分别判读地势高低 地形走向 坡度大小 山脊 山谷线和局部地形 3 迁移应用 1 考查地形类型 坡度陡缓 计算有关地点的海拔或相对高度 2 考查地表形态对地表径流的分散与汇集作用 分析河流的水文特征 水系特征 3 考查地形地势对水热条件的影响 进而分析气候 自然带等地理环境的差异 4 结合有关区位因素 合理布局水库大坝 交通线 工农业部门和城市功能区等 读图专练 2012 天津文综 读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 回答 1 2 题 1 依据因地制宜的原则 图中所示区域最适宜发展的产业部门是 a 水产品养殖b 棉花种植c 林产品加工d 水力发电 2 在图中所示的区域中 a b路段容易遭受自然灾害 主要是由于沿线 a 山体坡度大b 地表崎岖不平c 河水流速快d 泥沙淤积严重 解析 1 选c 2 选a 第 1 题 可逐项分析 如下所示 第 2 题 a b路段的西段所经过的地区 等高线较为密集 说明坡度较大 容易产生滑坡或泥石流等自然灾害 2013 潍坊模拟 读地球表面某区域的经纬网示意图 回答1 2题 1 若某人从m点出发 依次向正南 正东 正北和正西方向分别前进100千米 则其最终位置是 a 回到m点b 在m点正西方c 在m点正东方d 在m点东南方2 o和p两点的实地距离约是 a 4440千米b 3330千米c 2220千米d 1820千米 解析 1选c 2选c 第1题 由图中的经纬度分布特点看 图示区域位于南半球 从经纬网的特点看 同样经度范围的纬线长度是纬度越低 长度越长 故从m点出发 分别向正南 正东 正北和正西方向前进100千米 则其最终位置是在m点正东方 第2题 图示区域的经度范围为从东经20 到东经60 赤道地区的该段纬线的长度约为4440千米 而在纬度60 上长度约为赤道的一半 故op两点的实地距离约为2220千米 2013 南阳模拟 下图为某区域等高线分布状况图 等高距为200m 完成3 4题 3 图中a和b的数值可能是 a 100250b 100350c 500250d 5003504 图中箭头正确表示地表径流方向的是 a b c d 解析 3选c 4选a 河流流经地区的地形为山谷 根据等高线的弯曲规律可知 河流处等高线向地势高的方向凸出 结合图中指向标可知河流的流向应从西南流向东北 根据等高距为200m 可知a地应为500m等高线 再根据 小于小值 的特点 推知位于闭合的300m等高线内的b为100m 300m 山谷是地表径流的汇集区 地表径流应垂直于等高线向低处流 如图 图甲为某区域的等高线地形图 图乙为沿图甲中ab cd ef gh四条剖面线中的某一条所绘制的地形剖面图 读图回答5 6题 5 图乙所示的地形剖面图对应图甲中的剖面线是 a ab线b cd线c ef线d gh线6 图甲中沿ef线行进 所能到达的最高点的海拔可能为 a 450米b 550米c 650米d 700米 解析 5选a 6选c 第5题 从图乙中的剖面看 最高处超过了海拔600米 结合图甲中等高线的分布状况 可知只有沿ab和cd两条线做剖面符合条件 但从剖面看其最低处已经低于海拔200米 因此只有ab线符合 第6题 沿ef线行进 可看到与该线相交的最大等高线是600米等高线 说明所能到达的最高点的取值范围在600米到700米之间 方法技巧 地形剖面图中的关键点在阅读或绘制地形剖面图过程中 特别关注以下 关键点 起点和终点的海拔 最高点和最低点的海拔 海拔相同点之间的地形 河流经过点的等高线表达 2011 江苏地理 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到野外考察 下图为考察区域地形图 虚线所示为考察线路 读图回答1 2题 1 下列描述可能与实地情况相符的是 a 地附近的河流从西南流向东北b 地坡度最陡c 地分布有茶园d 地是观赏瀑布的最佳位置2 该考察线路的高差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