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总复习 专题131 百家争鸣和儒学的兴起课件 人民版.ppt_第1页
高考历史总复习 专题131 百家争鸣和儒学的兴起课件 人民版.ppt_第2页
高考历史总复习 专题131 百家争鸣和儒学的兴起课件 人民版.ppt_第3页
高考历史总复习 专题131 百家争鸣和儒学的兴起课件 人民版.ppt_第4页
高考历史总复习 专题131 百家争鸣和儒学的兴起课件 人民版.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对应学生用书p112 一 百家争鸣1 孔子和早期儒学 儒家 1 孔子的思想 提出了 仁 和 的学说 注重政治与人事 对鬼神持敬而远之的态度 教育上开创了中国古代私人讲学之风 主张 有教无类 注重人的全面发展 整编文献 诗 礼 乐 易 春秋 礼 书 2 孟子的思想 发挥了孔子的 思想 提倡 仁政 的学说 提出了 民为贵 社稷次之 的学说 3 荀子的思想 在天人关系上 一方面强调 天行有常 另一方面 又提出了 的思想 关于 礼 的思想 进行了深入的讨论 认为学习的最高目标是把握 礼 德治 君为轻 制天命而用之 2 老庄之学 道家 1 老子的思想 认为 道 是世界的根本 指出事物具有向相反的方面转化的规律 老子的理想社会是 的社会 他的思想通过 老子 一书流传下来 2 庄子的思想 宣传天道与 提出了 齐物 的观点 认为万物没有界限和差别 老庄崇尚自然 其主张超越功利去追求精神自由的倾向 对中国古代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 小国寡民 自然无为 3 法家思想 法家 1 法家出现的背景 春秋战国时期 社会经济 政治和文化都发生了剧烈变化 在这样的时代形势下 出现了一批杰出的法家政治家和思想家 2 李悝变法 推行 尽地力之教 创立 推行按军功授田宅的制度 3 商鞅变法 废除制度和井田制度 禁止父子兄弟同家共财 实行重农抑商政策 平籴法 世卿世禄 实行 以加强中央集权 燔诗书 明法令 以吏为师 4 韩非的思想主张 将 术 势 三者糅合为一 又吸收道家思想 将系统化 韩非主张加强君主集权 厉行赏罚 奖励耕战 他提出了 不期修古 不法常可 事异则备变 的主张 编户制 法家理论 法 4 墨家的主张 墨家 1 墨家的创始人是战国初期的 著有 墨子 一书 2 主旨和核心思想是 交相利 以此为核心 又提出非攻 尚贤 尚同 非乐 非命 节葬 节用等一系列主张 3 主张认识以客观实践为来源 提出了中国最早的逻辑学术语 建立起由个别到一般的的方法论基础 墨翟 兼相爱 归纳推理 二 儒学的兴起1 焚书坑儒 1 背景 随着秦朝政治体制的建立 文化也成为政治权力的附庸 一些儒生和游士引用 批评时政 反对郡县制 2 经过 李斯提出建议并被秦始皇采纳 秦始皇坑杀儒生于咸阳 以警告天下的文化人 专制主义 儒家经典 焚书 3 评价 焚书坑儒是对思想文化成就的粗暴否定 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场浩劫 使儒学的发展进入低潮 自汉代以来 焚书坑儒 受到了主流文化的批判 有人称之为 焚书坑儒对思想文化的传播造成了恶劣影响 2 罢黜百家 1 背景 汉武帝时 中国的 局面得到巩固 高度集中的专制主义政治体制大体定型 以汉民族为主体的文化共同体也基本形成 先秦 灭学之祸 大一统 汉武帝初年 起用儒学之士治理国家 董仲舒建议皇帝倡导 实践德政 推行教化 养士求贤 2 经过汉武帝采纳了董仲舒禁绝与儒学相异的学术的建议 完成了罢黜百家 的文化体制和文化政策的转变 3 影响 结束了各派学术思想的局面 扼制了学术思想的自由发展 确立了儒学的独尊地位 儒学 提升儒学地位 平等竞争 汉王朝加强了对思想 文化和的重视 这对民族历史文化的进步是有积极意义的 3 太学的出现 1 教育体制 汉武帝时期在中央创办 郡国皆立学校 初步建立了 2 太学的影响 使儒学教育和制度化 带动了民间积极向学的风气 并促进了 太学生的议政运动迫使黑暗的政治势力有所收敛 教育 太学 地方教育系统 官方化 文化传播 4 科举制的文化影响 1 确立 隋唐确立的选官制度 2 特点 以为标准选定官员 考试内容主要是儒学经典 3 影响 有益于政体的稳固 儒学因科举制而显荣 成为执政者的工具 有益于社会重学风气的形成 作为选官方式也体现了的原则 导致古代中国专心从事科学技术研究的人才力量相对薄弱 考试成绩 专制主义 奴化臣民 公平公正 对应学生用书p113 一 孔子的儒学思想及其历史地位孔子的儒学思想内涵丰富 因其既包含了有利于古代统治者治国安邦 缓和社会矛盾的政治思想 也包含了有利于人民的民本意识以及和谐人际关系的进步社会理念而备受古今中外的广泛关注 孔子的思想精华是 仁 是其社会理想和政治主张的出发点 孔子关于 仁 的思想可以从三个方面理解 第一是 爱人 爱人 是做人的基本原则 是 仁 的根基 主张人与人之间要互相关爱 以此调整人际关系 稳定社会秩序 但孔子所谓的 爱人 是有阶级局限性的 主要是调整君臣 父子等的关系 第二是 克己复礼 孔子认为周公所制定的宗法等级制度和行为规范是最好的制度 他要求做人要克制自己 使自己的行为符合 礼 的要求 仁 是 礼 的心理基础 礼 是 仁 的外在约束 只有具备了 仁 的内在品德 才能自觉地遵守礼制 反之 只有礼制的规范 人们才能追求 仁 的境界 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关系 第三是指一切道德品质的汇总是包罗众德的最高观念 孔子是我国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 开创了儒家学派 其思想是全世界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 不仅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对世界文明的发展也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他列为世界十大名人之一 解析 选a 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是伟大的思想家 政治理论家 教育家 后世给孔子戴上 帝王冠 是对孔子的尊敬 二 董仲舒的新儒学想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汉武帝时 儒学能够成为正统思想的原因有哪些 从中你得出什么认识 1 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加强中央集权和君主专制 2 成为正统思想的原因 1 形势需要 汉武帝时期 西汉国力强盛 但也面临着一系列新的社会问题 如土地兼并 商贾势力膨胀 匈奴威胁 王国问题等危及西汉统治 汉初的 无为 思想已不再适应新形势的需要 统治政策急需从 无为 向 有为 转变 2 与时俱进 董仲舒适应时代的变化和形势的需要 对儒学进行了改造 其中的 大一统 思想有利于凝聚人心和国家统一 天人感应 和 君权神授 的主张给封建皇权披上了神秘的外衣 有利于加强君主专制 此外 董仲舒还发挥了儒家的 仁政 思想 并提出了相应的措施 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 必然会赢得统治者的赏识 3 根本原因 儒家思想的基本精神 适合于封建统治者巩固专制统治的需要 3 认识 任何一种思想能否被统治者采纳成为正统思想 关键在于其是否适应统治阶级巩固统治的需要 解析 选d 材料中董仲舒的主张概括起来就是 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而这一思想为汉武帝统一思想以巩固政治上统一的局面提供了理论支持 所以是迎合了汉武帝的意愿 对应学生用书p114 高考揭秘 材料认为施行仁政应该从 正经界 开始 确定土地的界限实际上是确定土地的归属 孟子认为解决土地问题是实施仁政的前提 材料没有关于赋税 均贫富和君民关系的信息 a b d三项错误 答案 c 1 特点 最佳选择题旨在考查对历史知识理解掌握的准确性 考查辩证思维能力 在各备选项中 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其他选项虽有一定道理 但因不够全面或不合题意而不能成为最佳选项 2 解题思路 先根据题干要求 确定好题目的逻辑思维关系 在正确理论的指导下 确定 最佳 标准进行判断 在此基础上 运用优选法 逐个比较 分析备选项 找出最佳答案 活学活用 1 奉法者强 则国强 奉法者弱 则国弱 持这一观点的人应是 a 墨翟b 孟轲c 荀况d 韩非解析 选d 本题考查学生再认再现史实的能力 墨家思想强调节俭朴素 反对战争 孟子主张仁政 荀子是唯物主义思想家 侧重于人与自然的关系 材料中体现了作者对法治的重视 在中国古代 法家的代表人物是韩非 其强调依法治国的思想 高考揭秘 西周实行分封制 虽然确立了诸侯国同周王的臣属关系 但中央对地方诸侯国控制是有限的 也未做到君主大权独揽 故排除a b两项 但是周王天下共主地位的确立却为秦汉的统一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因此c项为正确答案 答案 c 活学活用 2 儒家思想经过不断发展 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以下言论最能体现其适应加强中央集权需要的是 a 为政以德 譬如北辰 居其所而众星共 拱 之 b 以德兼人者王 以力兼人者弱 以富兼人者贫 c 诸不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