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一语文论语练习雍也篇第六一、阅读论语选段,回答问题: 64子华使于齐,冉子为其母请粟。子曰:“与之釜。”请益。曰:“与之庾。”冉子与之粟五秉。子曰:“赤之适齐也,乘肥马,衣轻裘。吾闻之也:君子周急不继富。” (1)下列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公西赤出使到齐国去,冉求替他的母亲向孔子请求给点小米。 B.孔子说:“给她六斗四升吧。”结果冉求却给了子华的母亲八十斛。 C.孔子说:“子华到齐国去,乘的是肥壮的牛马拉的车,穿的是轻暖的皮袍。我听说过:君子救济急切需要帮助的穷人,而不应该救济那些富人。” D.儒家一贯主张以“宽恕”之心待人。孔子提倡周济贫穷的人而非富人。 (2)结合以上选段,你认为选段与下面的文段所体现的孔子思想有什么相通之处。 65原思为之宰,与之粟九百,辞。子曰:“毋,以与尔邻里乡党乎!” 二、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6分) 68季康子问:“仲由可使从政也与?”子曰:“由也果,于从政乎何有?”曰:“赐也可使从政也与?”曰:“赐也达,于从政乎何有?”曰:“求也可使从政也与?”曰:“求也艺,于从政乎何有?” (1)对上面这个选段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孔子认为自己这三个学生各有所长,都已经具备了担任重要职务的能力。 B孔子虽然肯定三个学生都已经具备了担任重要职务的能力,但不大赞成他们从政。 C孔子所培养的人才,要能够辅佐君主或大臣从事政治活动。 D孔子能够“知人”,并且积极举荐贤才,体现了儒家积极入世的思想。 (2)结合上面选段,简要说说下面选段反映了孔子的什么思想。 812子曰:“三年学,不至于谷,不易得也。”(泰伯) 三、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6分) 6.22樊迟问知,子曰:“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问仁,曰:“仁者先难而后获,可谓仁矣。”(论语雍也) 【注释】知(zh):同“智”。务:从事,致力于。义:专用力于人道之所宜。 (1)对上面这个选段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本章提出了“智”、“仁”等重大问题,面对现实,以回答现实的社会问题、人生问题为中心,这是孔子思想的一个突出特点。 B孔子提出了“敬鬼神而远之”的主张,表明孔子还是肯定了宗法传统的神权观念,承认了鬼神的作用。 C.对于“鬼神”,心中要有一定的“敬畏”,但应远离它。在论语中,孔子也很少谈及怪异、暴力、变乱、鬼神等内容。 D对难做的事,做在人前面,有收获的结果,他得在人后面,这样可称得上“仁”了。 (2) 论语里有这样的记述:“祭如在,祭神如神在。子曰:吾不与祭,如不祭。”这与孔子的“敬鬼神而远之”的主张是否矛盾?请简要分析。(3分) 四、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创新设计) 6.30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论语雍也) 【注】何事于仁:作“何啻于仁”理解。能近取譬:能够就自身打比方,即推己及人的意思。 (1)下列对上面这个选段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孔子看来,“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是实行“仁”的重要原则,这是一种将心比心、推己及人的做法。 B面对子贡“能给老百姓很多好处又能周济大众的人能否算是仁人”的疑问,孔子肯定地说:“那不是仁人,只能算是圣人!” C孔子认为,就是尧、舜对百姓也很难做到广泛地施与,因为那是一种很高的境界。只要能做到推己及人,就是在做仁的事情了。 D孔子要求仁者做到:要把别人放在心里要想自己立足,也要帮助人家一同立足;要想自己过得好,也要帮助人家一同过得好。 (2)子曰:“当仁,不让于师”(论语卫灵公),孔子此处谈论的也是仁的问题,请结合上面选段,谈谈孔子这两处谈仁的文字给了你什么样的认识。 (3)下列对上面选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子贡想以博施于民、济助众人等事功去行仁道,孔于认为那是圣人的事功,只有尧舜那样的圣匠才能够做得到。 B“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就是孔于“推己及人”的 “恕”,从爱自己推及到爱父母子女,再推及到爱天下的老人幼儿。 C孔子认为求仁之道不必好高骛远,劝子贡从浅近易行的“恕”做起他人和我自己是一样的,所以以自身为喻,推及他人,即是行仁之道。 D“仁”是一种至高的境界,不易把握,孔子从寻常事理人手,用“推己及人”的方法来阐明关于“仁”的基本主张。 (4)孔子还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结合上面的选段,请简要说明你对孔于的“恕”的理解。 (5)下列对上面选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孔子提出,实行仁的重要原则就是“有仁德的人,应该自己想建树的也帮助别人建树,自己想要做到的也帮助别人做到”。 B孔子认为“广泛地给人民以好处和救济的人不仅是仁人,还必定是个圣人”。 C孔子提倡“能由自己推及到别人身上”的实行“圣”的方法。 D孔子这些关于“仁”的基本主张,在今天仍具有重要价值。现在人们所说的“将心比心”,站在对方的角度看问题,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6)结合上面选段,你认为这两段论述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726子曰:“圣人吾不得而见之矣!得见君子者,斯可矣。”子曰:“善人吾不得而见之矣!得见有恒者,斯可矣。亡而为有,虚而为盈,约而为泰,难乎有恒矣。” 五、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阅读指要) 6.30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论语雍也) 415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论语里仁) (1)下列对上面这个选段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子贡想以博施于民、济助众人等事功去行仁道,孔子认为那是圣人的事功,恐怕连尧舜那样的圣王都不一定做得到。 B“仁”是爱的扩充,所以由自己想要立身和通达,而推及到别人立身和通达,这种推己及人的方法,就是行仁之道。 C尽管“仁”是一种至高的境界,不易把握,但孔子认为求仁不必舍近求远,他劝子贡从浅近易行的“忠恕”之道做起。 D孔子心目中最高的道是“仁”,而“仁”发之于外就是各种“德”,其中“忠恕”离道很近,所以曾子说“夫子之道,忠恕而已”。 (2)孔子还说过:“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结合选段内容,谈谈“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与“忠恕”的关系。 六、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 613子谓子夏曰:“女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论语第六篇雍也) 623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4);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论语第六篇雍也) 627子曰:“君子博学于文,约(1)之以礼,亦可以弗畔(2)矣夫(3)。”(论语第六篇雍也) 【注释】(1)约:一种释为约束;一种释为简要。(2)畔:同“叛”。(3)矣夫:语气词,表示较强烈的感叹。(4)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音,同“智”;乐,古音,喜爱的意思。 (1)下列各项中,对上面选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孔子提出了“君子儒”和“小人儒”的区别,要求子夏做君子儒,不要做小人儒。 B、“君子儒”是指地位高贵、通晓礼法,具有理想人格的人。 C、“小人儒”则指地位低贱,不通礼仪,品格平庸的人。 D、孔子所说的“智者”和“仁者”是指那些有修养的“君子”。他希望人们都能做到“智”和“仁”,由此去改变当时社会的现状。 (2)针对君子,孔子提出怎样的教育目的?请简要谈谈你的理解。述而篇第七一、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 711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子路曰:“子行三军,则谁与?”子曰:“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论语述而篇第七)【注释】舍之则藏:舍弃就藏匿,意即隐退。舍,舍弃,不用。 行三军:指挥军队。行,率领,指挥。三军,古代大国有三军,每军一万二千五百人,这里指全军。谁与:和谁一起。与,一起,共同,动词。暴虎冯(png)河:赤手空拳与老虎搏斗,不用船只徙步过河。冯,通“凭”。 (1)对上面这个选段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孔子认为,用就去做、不用就隐退只有颜渊能做到。这表明了孔子对颜渊的赞赏,也体现了孔子的谦逊。 B、子路假设孔子统帅三军,问孔子将和谁一起,其实是在向孔子暗示自己的才干与本领。 C、“暴虎冯河”是赤手空拳与老虎进行搏斗,徒步过河,这样缺少“谋”的“勇”不是孔子所欣赏的。 D、“勇”是孔子道德范畴中的一个德目,在这里,孔子用“与”和“不与”明确地表达了自己的态度。 (2)孔子还说过“勇而无礼则乱”,结合上面选段和这句话,请简要说明你对孔子“勇”的理解。(3分)二、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 731陈司败问:“昭公知礼乎?”孔子曰:“知礼。”孔子退,揖巫马期而进之曰:“吾闻君子不党,君子亦党乎?君取于吴,为同姓,谓之吴孟子。君而知礼,孰不知礼!”巫马期以告。子曰:“丘也幸,苟有过,人必知之。” 子贡曰:“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论语子张篇第十九) 【注】陈司败:陈国的司寇(官名)。昭公:鲁国国君,姓姬。揖():拱手行礼,作揖。巫马期:孔子的弟子。党:偏袒,包庇,有偏私。取:同“娶”。吴孟子:鲁昭公夫人,也姓姬。按照周礼的规定,同姓不能通婚。为了掩人耳目,鲁昭公避讳,称她为“吴孟子”。食:同“蚀”。更:变更,更改。 (1)下列各项中,对上面选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鲁昭公与同姓的吴姬结婚,有违周礼。陈司败问孔子,鲁君这样做是否懂礼。孔子说鲁君懂礼,陈司败对此很不满。B、陈司败私底下对孔子的弟子巫马期说,孔子身为有道德、懂周礼的君子,却偏袒做出非礼行为的君主,太过偏心。 C、周礼提倡“为尊者讳”,孔子明知鲁昭公违礼却在公开场合为他遮羞。陈司败对孔子表里不一的做法予以严厉批评。D、子贡认为,君子随时被大家关注着,其一言一行都在众人眼里。君子难免会有过错,但过而能改,仍会备受世人称道。(2)从第一个选段中,你认为孔子真是“改过”了吗?从中可以看出孔子具备什么样的修养?请简要谈谈你的理解。(3)孔子在段中透露了对鲁昭公此事的真实评价,请找出相关句子并翻译它。三、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 66子谓仲弓,曰:“犁牛之子骍且角。虽欲勿用,山川其舍诸?”(论语雍也篇第六) 77 子曰:“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焉。”(论语述而篇第七) 729互乡难与言,童子见,门人惑。子曰:“与其进也,不与其退也,唯何甚?人洁己以进,与其洁也,不保其往也。”(论语述而篇第七) 【注】犁牛:杂色的耕牛。子:指小牛犊。骍:赤色牛。周代崇尚赤色,祭祀用的牛,要求是长着红毛和端正的长角的牛,不能用普通的耕牛来代替。这里用“犁牛之子”,比喻冉雍(仲弓)。据说冉雍的父亲是失去贵族身份的“贱人”,品行也不好,而冉雍德行才学都好。山川:指山川之神。这里比喻君主或贵族统治者。其:表示反问的语助词。怎么会,难道,哪能。舍:舍弃,不用。行:实行,做到。束脩():捆在一起的一束干肉,每束十条。古代人们常用来作为见面的薄礼。未尝:未曾,从来没有。互乡难与言:互乡这个地方的人很难交谈。与:赞许,赞成,肯定。保:守。引申为追究,纠缠。 (1)下列各项中,对上面选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冉雍出身寒微,其父又贱又恶,而冉雍本人师法孔子,力学修德,终成大儒。孔子认为像冉雍这样的人才堪为重用。 B、孔子把送来薄礼的人都收为门徒,认为他们懂礼有诚意;而对重金行贿的纨绔子弟,孔子却拒之门外,因为他们心术不正。 C、互乡的人很难交谈,并不代表他们无可救药,通过教育可以改变他们的气质。所以孔子不咎既往,收有心向善的互乡童子为徒。 D、面对弟子们对收互乡童子为徒的不解,孔子告诉他们“恕道”:对人不能心存偏见,只要诚心向善学好,都应该给予鼓励和支持。 (2)结合上面选段,联系实际,谈谈你对“有教无类”(论语卫灵公)这句话所表现的孔子教育思想的理解。四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78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述而)734子曰:“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抑(1)为之(2)不厌,诲人不倦,则可谓云尔(3)已矣。”公西华曰:“正唯弟子不能学也。” (述而)【注释】(1)抑:折的语气词,“只不过是”的意思。 (2)为之:指圣与仁。 (3)云尔:这样说。 如何理解孔子在上述选段中的矛盾之处?五、阅读下面的选段,回答问题。(6分)49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论语里仁)716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述而)(1)孔子为什么将富贵比作“浮云”?请简析。(3分)答:_ (2)常言道:“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这与孔子的观点是否一致?为什么?请结合以上语录加以阐述。(3分)答: 六、阅读下面选段,回答问题。(6分)611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63哀公问:“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雍也)711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述而)故士穷不失义,达不离道。穷不失义,故士得己焉;达不离道,故民不失望焉。古之人,得志,泽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见于世。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孟子尽心上)(1)填空题(2分)“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是儒家重要的处世原则,用孟子的话来表达,即“_,_。” (2)在孔子看来,颜回“舍之则藏”的表现有哪些?请结合上述语段简要概括。(4分)答:七、阅读下面的论语选段,回答问题。(6分)子曰:“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从我者,其由与?”子路闻之喜。子曰:“由也好勇过我,无所取材。”(论语公冶长)611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63哀公问:“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雍也)711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论语述而)子路曰:“子行三军,则谁与?”子曰:“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 (论语述而)注桴(f):小木筏;由:即仲由,孔子学生,字子路;贰过:重犯同一过失;舍之则藏:不被任用就藏身自好;暴虎冯河:暴虎,空手搏虎;冯河,过河不借助工具,即徒步涉水过河。(1)子路最突出的性格特点是什么,请根据文本简要概括。(2分)答: (2)孔子为什么称赞颜渊“贤哉”,请简要分析。(4分)答:八、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 子贡:“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子贡:“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 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论语学而)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论语述而) (1)下列各项中,对选段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子贡受到老师的启发,认为就象诗经所说的,完善人格要象玉石器物的磨制一样,精雕细刻,精益求精。 B、孔子认为“贫而无谄,富而无骄”和“贫而乐,富而好礼”二者是有层次和境界上的区别。前者只是物质追求;而后者则是更高境界的精神追求。 C、孔子认为做人不仅要做到在贫穷的时候能够不去讨好人,富裕的时候不骄傲自大;还应该在精神上追求乐和礼,做到居贫乐道,处富好礼。 D、孔子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能够循循善诱,通过启发引导,使学生有所体会,达到认知。(2)“举一反三”是孔子的重要教学方法,请结合实际,谈谈你对孔子这一教学方法的理解。答: 泰伯第八一、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人之本与?” (学而2)子曰:“君子笃于亲,则民兴于仁。” (泰伯篇第八)综合上面的选段,请简要谈谈“孝弟”与“仁”的关系。二、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子曰:“笃信好学,死守善道。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论语泰伯第八) (1)下列各项是对上面选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是孔子向弟子们传授为官之道,也是孔子为官处世的一条重要原则。B孔子认为应当把个人的贫贱荣辱与国家的兴衰存亡联系在一起,这是为官的基点。C孔子提出的“危邦不人,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体现了儒家的中庸思想。D孔子“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的想法很值得今人学习。(2)结合上面的选段,请你对下面这句话作简要评价。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论语泰伯第八)三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83曾子有疾,孟敬子问之。曾子言曰:“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君子所贵乎道者三:动容貌,斯远暴慢矣;正颜色,斯近信矣;出辞气,斯远鄙倍矣。笾豆之事,则有司存。”(泰伯篇第八)【注】暴慢:粗暴、懈怠不敬。鄙倍:鄙,浅薄;“倍”同“背”,背理。笾豆:都是古代祭祀典礼中的用具。(1)下列各项中,对上面论语选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曾子告诉孟敬子“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是要劝他好好听自己的话。B曾子教导孟敬子执政者应当重视的是道,而非那些“笾豆”之类的细枝末节。C孟敬子去看望曾子,曾子叮嘱他说话要善意,让那些主管事务的官吏去管祭祀的事情。D曾子希望执政者严肃自己的容貌,端庄自己的脸色,恰当地用辞以及注意说话时的语气声调。(2)孔子曾讲过“君子有九思”,其中“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论语季氏),说的也是处世待人要注意的问题,结合上面的选段,请简要说明你对“动容貌”“正颜色”“出辞气”的理解。四、阅读论语中文字,然后回答问题。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请你谈谈对“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的理解。五、阅读论语中的两则文字,然后回答问题。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桀溺谓子路曰:“子为谁?”曰:“为仲由。”曰:“子孔丘之徒与?”曰:“然。”桀溺曰:“悠悠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且与其从辟人之士,岂若从辟世之士哉!”耰而不辍。子路以告孔子,夫子怃然曰:“鸟兽不可与同群。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1)曾子所说的“士”与桀溺所说的“辟人之士”的“士”在精神品格上是接近的,请问这样的“士”拥有怎样的志向?答:_ (2)桀溺对子路的规劝,你是如何看待的?请作简要评析。答:_ 六、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子曰:“笃信好学,守死善道。危邦不人,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8.13)(1)下面各项中,对选段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是孔子向弟子们传授为官之道,也是孔子为官处世的一条重要原则。B、孔子认为应当把个人的贫贱荣辱与国家的兴衰存亡联系在一起,体现了他的政治思想。C、孔子提出的“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体现了儒家的中庸思想。D、孔子“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的想法很值得今人学习。(2)结合上面的选段,请你对下面这句话做简要的评价。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8.14)子罕第九一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6分)93子曰:“麻冕,礼也;今也纯,俭,吾从众。拜下,礼也;今拜乎上,泰也。虽违众,吾从下。” (子罕3)【注释】麻冕:麻布制成的礼帽。 纯:丝绸,黑色的丝。 俭:俭省,麻冕费工,用丝则俭省。 拜下:大臣面见君主前,先在堂下跪拜,再到堂上跪拜。 泰:这里指骄纵、傲慢。(1)下列对选段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孔子重视周礼,但不人拘泥于周礼,所以,对待礼帽的质地,他赞同从俭,对面见君主的礼节,也认同可以从俭。B孔子赞同用比较俭省的黑丝帽代替用麻织的帖子这一做法,说明他并不是坚持周礼是不能变的,而是认为其是可以“损益”的。C孔子在礼节形式上从俭不从奢,跟他强调礼的本质,不苛求礼的形式的思想是一致的。D孔子主张根据实情,对周礼进行“损益”,体现了孔子处理问题时的灵活性和原则性。(2)结合上面选段,分析下面选段,孔子是如何看待“礼”的。林放问礼之本。子曰:“大哉问!礼,与其奢,宁俭;丧,与其易易:治理。这里指有关丧葬的礼节仪式办理得很周到。也,宁戚。” (八佾4)二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6分)96太宰问于子贡曰:“夫子圣者与?何其多能也?”子贡曰:“固天纵之将圣,又多能也。”子闻之,曰:“太宰知我乎?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君子多乎哉?不多也。” (子罕6)【注释】太宰:官名,掌握国君宫廷事务。这里的太宰,有人说是吴国的太宰伯,但不能确认。 纵:让,使,不加限量。 鄙事:卑贱的事情。(1)下列对选段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孔子认为君子不必多艺,也就是说多艺者就不是君子。B子贡认为自己的老师是天才,是上天赋予他多才多艺的。C孔子认为君子是可以多艺的,但君子更要重视的是道德修养。D孔子认为自己多艺,是因为自己少年贫贱,为谋生而多掌握了一些技艺。(2)分析上面选段和下面选段共同反映孔子的什么思想。134樊迟请学稼。子曰:“吾不如老农。”请学为圃。曰:“吾不如老圃。”樊迟出。子曰:“小人哉,樊须也!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夫如是,则四方之民襁负其子而至矣,焉用稼?”(子路4)【注释】圃:菜地,引申为种菜。 用情:情,情实。以真心实情来对待。 襁:音qing,背婴孩的背篓。三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6分)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虽欲从之,末由也已。好像有一个十分高大的东西立在我前面,虽然我想追上去,却没有前进的路径了” (子罕11)(1)下列各项中,对上面选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颜渊认为,对于老师的学问和道德,他只能抬头仰望。B颜渊认为,孔子用各种典籍、各种礼节来促使他不间断地努力学习。C孔子是善于一步一步地诱导学生,可惜好学颜渊也无力跟上。D本章表现力颜渊对孔子的崇敬和对孔子道德学问的无限神往。(2)颜渊用“仰之弥高,钻之弥坚”来形容孔子的什么? 四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6分)子曰:“衣敝缊袍,与衣狐貉者立而不耻者,其由也与?不忮不求,何用不臧?不嫉妒,不贪求,为什么说不好呢?”子路终身诵之。子曰:“是道也,何足以臧?” (子罕27)(1)下列各项中,对上面选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子路身穿缊袍,与穿着狐貉大衣的人并立,毫无羞惭自卑之态,显现出刚毅者的姿态。B子路受到老师这样的赞美,高兴之余经常念诵。然“不忮不求”并非修养的顶点,以此自足将画为牢。C孔子警告子路,“是道也,何足以臧”,希望子路不要满足于不贪求、不嫉妒,还要有更高远的志向。D“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读书不可意志薄弱,过于追求物质欲望的满足。(2)用一句名言来概括你以“不忮不求”这一要求的理解。五、阅读论语中文字,然后回答问题子畏于匡,曰:“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天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不得与于斯文也;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 子曰:“苟有用我者,期月而已可也,三年有成。”子曰:“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从所读文字看,孔子热衷仕途的原因是什么?请分点回答。六、阅读下面论语孟子选段,回答问题 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虽欲从之,末由也已!”(论语子罕) 孟子曰:“君子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之也。自得之,则居之安;居之安,则资之深;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其原,故君子欲其自得之也。” (孟子离娄下) (1)下列对选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孔子的学问与道德是高不可攀的,它使人欲罢不能。 B在老师的诱导下,我努力地学习,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C君子要按照正确的方法去深造,经过自己的探求获得知识。 D牢固掌握知识,有了深厚的积蓄,就能取之不尽、左右逢源。(2)请简要分析这两段选文中,孔孟所谈论的共同话题是什么,他们的观点又有什么不同。(3分)七、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子曰:“麻冕,礼也;今也纯,俭,吾从众。拜下,礼也;今拜乎上,泰也。虽违众,吾从下。”(9.3)(1)下面各项中,对选段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孔子重视周礼,但不拘泥于周礼,所以,对待礼帽的质地,他赞成从俭,对面见君主的礼节,也认同可以从俭。B、这是孔子对变革的态度,坚持周礼不是不能变,而是认为其是可以“损益”的。C、孔子在礼节仪式上从俭不从奢,跟他强调礼的本质、不苛求礼的形式的思想是一致的。D、孔子根据实情,对周礼进行“损益”,体现了孔子处理问题时的灵活性和原则性。(2)结合上面的选段,分析下面的选段,说说孔子是如何看待“礼”的。林放问礼之本。子曰:“大哉问!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也,宁戚。”(3.4) 八、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之,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虽欲从之。末由也矣。”(9.11)子疾病,子路使门人为臣。病间,曰:“久矣哉,由之行诈也!无臣而为有臣。吾谁欺?欺天乎!且予与其死于臣之手也,无宁死于二三子之手乎?且予纵不得大葬,予死于道路乎?”(9.12)(1)下面各项中,对选段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颜渊极力推崇自己的老师,认为孔子的学问与道德无人能及。B、颜渊在对孔子推崇之时还谈到孔子“循循善诱”的教育方法。C、孔子在病情减轻时责备子路干弄虚作假的事。D、孔子说:“我明明没有家臣,却偏偏要装作有家臣,我被谁欺骗了呢?我被天欺骗了吗?”(2)孔子对子路的做法(即派门徒去作孔子的家臣准备负责料理后事)同意了吗?为什么?乡党篇第十一、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 食不厌精,脍不厌细。食饐而餲,鱼馁而肉败,不食。色恶,不食。臭恶,不食。失饪,不食。不时,不食。割不正,不食。不得其酱,不食。肉虽多,不使胜食气。唯酒无量,不及乱。沽酒市脯,不食。不撤姜食,不多食。(论语乡党篇第十) 【注】不厌:不厌烦,不排斥,不以为不对。脍:细切的鱼肉。饐():食物长久存放,陈旧了,霉烂变质了。餲():食物放久变了味,馊了。馁(n):鱼类不新鲜了,腐烂了。败:肉类不新鲜了,腐烂了。饪():烹调,煮熟。不时:不到该吃的时候。气:同“饩()”,粮食。不及乱:不到喝醉而神智昏乱的地步。脯:熟肉干,干肉。不多食:不多吃,不要吃得过饱而伤肠胃。 (1)下列各项中,对上面选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孔子在饮食方面十分讲究,他觉得吃的粮食必须要精,而且越精越好;吃的肉必须切得细,而且越细越好。 B、“不时,不食”,可理解为吃饭要定时,也可理解为不吃反季节蔬菜,还可理解为不吃不到成熟期的东西。 C、孔子讲究饮食卫生,他强调在特定的境况下不吃,实际上要阐明的是,吃的环境及吃的意义要大于吃的本身。 D、孔子寓教于生活,从孔子的日常饮食习惯中,弟子们可感受并学习他正确的生活态度和良好的精神风貌。 (2)在“席不正,不坐”选段中,“割不正”与饮食卫生无关,孔子为什么也将它列入“不食”行列?请简要谈谈你的理解。 二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6分)105执圭(1),鞠躬如也,如不胜。上如揖,下如授。勃如战色(2),足蹜蹜(3),如有循(4)。享礼(5),有容色。私觌(6),愉愉如也。【注释】(1)圭:一种上圆下方的玉器,举行典礼时,不同身份的人拿着不同的圭。出使邻国,大夫拿着圭作为代表君主的凭信。(2)战色:战战兢兢的样子。(3)蹜蹜:小步走路的样子。(4)如有循:循,沿着。好像沿着一条直线往前走一样。 (5)享礼:享,献上。指向对方贡献礼物的仪式。使者受到接见后,接着举行献礼仪式。(6)觌:音,会见。107齐(1),必有明衣(2),布。齐必变食(3),居必迁坐(4)。【注释】(1)齐:同斋。(2)明衣:斋前沐浴后穿的浴衣。(3)变食:改变平常的饮食。指不饮酒,不吃葱、蒜等有刺激味的东西。(4)居必迁坐:指从内室迁到外室居住,不和妻妾同房。1010 食不语,寝不言。1011虽疏食菜羹(1),瓜祭(2),必齐(3)如也。【注释】(1)菜羹:用菜做成的汤。(2)瓜祭:古人在吃饭前,把席上各种食品分出少许,放在食具之间祭祖。(3)齐:同斋。1013乡人饮酒(1),杖者(2)出,斯出矣。【注释】(1)乡人饮酒:指当时的乡饮酒礼。(2)杖者:拿拐杖的人,指老年人。1015问(1)人于他邦,再拜而送之(2)。【注释】(1)问:问候。古代人在问候时往往要致送礼物。(2)再拜而送之:在送别客人时,两次拜别。1024寝不尸,居不客。(1)下列对选段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孔子出使别国时的言行举止,不卑不亢,从容恭敬,这正是儒家中庸思想的体现。B不管是祭祀,还是日常待人接物,孔子都非常讲究“礼”。C拜送使者是表示对问候之人的敬重,说明孔子与人交往是很诚心诚意的。D从他日常家居的情况看,孔子也是不拘小节之人。(2)结合上面选段,分析下面选段,简述孔子是一个怎样的人。1025见齐衰(1)者,虽狎(2),必变。见冕者与瞽者(3),虽亵(4),必以貌。凶服(5)者式(6)之。式负版者(7)。有盛馔(8),必变色而作(9)。迅雷风烈必变。【注释】(1)齐衰: ,指丧服。(2)狎:音,亲近的意思。(3)瞽者:盲人,指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昆明市五华区某政府单位行政辅助岗位人员招聘(3人)笔试备考试题附答案详解(精练)
- 2023山东济南市章丘区融媒体中心招聘播音主持人员2人笔试备考题库及答案详解(历年真题)
- 2024安徽芜湖市繁昌区繁阳镇社区工作者招聘10人笔试备考题库含答案详解(考试直接用)
- 2025年押题宝典期货从业资格之《期货法律法规》题库及答案详解【历年真题】
- 临沧洁净工程方案(3篇)
- 警灯闪烁工程方案(3篇)
- 结构工程检测方案(3篇)
- 2025年甘肃西凉人力资源有限公司招聘80人笔试备考题库及答案详解(网校专用)
- 创立以传统工艺为特色的食用油品牌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自动驾驶外观适应性改造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2025年公证处聘用制书记员招聘考试要点及面试模拟题解析
- 2025江西吉安庐陵新区招聘社区工作者(专职网格员)招聘22人考试参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2026学年广美版(2024)小学美术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 2025年手电筒行业研究报告及未来行业发展趋势预测
- 设备使用与保养培训课件
- 酒店客户服务质量提升培训课件
- GB/T 9258.2-2025涂附磨具用磨料粒度组成的检测和标记第2部分:粗磨粒P12~P220
- 2025山西太原西山生态文旅投资建设有限公司及子公司招聘13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 年小升初吕梁市初一新生分班考试语文试卷(带答案解析)-(部编版)
- 2025秋全体教师大会上,德育副校长讲话:德为根,安为本,心为灯,家为桥-这场开学讲话,句句都是育人的方向
- 2025年政工师考试试题及参考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