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太湖的富营养化 2 氮 磷的去除 3 一 氮的去除 废水中的氮以有机氮 氨氮 亚硝酸氮和硝酸氮四种形式存在 1 化学法除氮 1 吹脱法 4 5 6 7 2 生物法脱氮 1 生物脱氮机理 生物脱氮是在微生物的作用下 将有机氮和氨态氮转化为N2和NxO气体的过程 其中包括硝化和反硝化两个反应过程 同化作用去除的氮依运行条件和水质而定 如果微生物细胞中氮含量以12 5 计算 同化氮去除占原污水BOD的2 5 氮去除率在8 20 8 2 生物脱氮 9 氨化反应 新鲜污水中 含氮化合物主要是以有机氮 如蛋白质 尿素 胺类化合物 硝基化合物以及氨基酸等形式存在的 此外也含有少数的氨态氮如NH3及NH4 等 微生物分解有机氮化合物产生氨的过程称为氨化作用 很多细菌 真菌和放线菌都能分解蛋白质及其含氮衍生物 其中分解能力强并释放出氨的微生物称为氨化微生物 在氨化微生物的作用下 有机氮化合物分解 转化为氨态氮 以氨基酸为例 10 硝化反应是在好氧条件下 将NH4 转化为NO2 和NO3 的过程 总反应式为 硝化细菌是化能自养菌 生长率低 对环境条件变化较为敏感 温度 溶解氧 污泥龄 pH 有机负荷等都会对它产生影响 硝化反应 11 硝化过程的影响因素 a 好氧环境条件 并保持一定的碱度 硝化菌为了获得足够的能量用于生长 必须氧化大量的NH3和NO2 氧是硝化反应的电子受体 反应器内溶解氧含量的高低 必将影响硝化反应的进程 在硝化反应的曝气池内 溶解氧含量不得低于1mg L 多数学者建议溶解氧应保持在1 2 2 0mg L 在硝化反应过程中 释放H 使pH下降 硝化菌对pH的变化十分敏感 为保持适宜的pH 应当在污水中保持足够的碱度 以调节pH的变化 lg氨态氮 以N计 完全硝化 需碱度 以CaCO3计 7 14g 对硝化菌的适宜的pH为8 0 8 4 12 硝化过程的影响因素 b 混合液中有机物含量不应过高 硝化菌是自养菌 有机基质浓度并不是它的增殖限制因素 若BOD值过高 将使增殖速度较快的异养型细菌迅速增殖 从而使硝化菌不能成为优势种属 c 硝化反应的适宜温度是20 30 15 以下时 硝化反应速度下降 5 时完全停止 13 硝化过程的影响因素 d 硝化菌在反应器内的停留时间 即生物固体平均停留时间 污泥龄 SRTn 必须大于其最小的世代时间 否则将使硝化菌从系统中流失殆尽 一般认为硝化菌最小世代时间在适宜的温度条件下为3d SRTn值与温度密切相关 温度低 SRTn取值应相应明显提高 e 除有毒有害物质及重金属外 对硝化反应产生抑制作用的物质还有高浓度的NH4 N 高浓度的NOx N 高浓度的有机基质 部分有机物以及络合阳离子等 14 反硝化反应是指在无氧的条件下 反硝化菌将硝酸盐氮 NO3 和亚硝酸盐氮 NO2 还原为氮气的过程 反硝化菌属异养兼性厌氧菌 在有氧存在时 它会以O2为电子进行呼吸 在无氧而有NO3 或NO2 存在时 则以NO3 或NO2 为电子受体 以有机碳为电子供体和营养源进行反硝化反应 总反应式为 反硝化反应 15 在反硝化菌代谢活动的同时 伴随着反硝化菌的生长繁殖 即菌体合成过程 反应如下 式中 C5H7O2N为反硝化微生物的化学组成 反硝化还原和微生物合成的总反应式为 从以上的过程可知 约96 的NO3 N经异化过程还原 4 经同化过程合成微生物 16 反硝化过程的影响因素 a 碳源 能为反硝化菌所利用的碳源较多 从污水生物脱氮考虑 可有下列三类 一是原污水中所含碳源 对于城市污水 当原污水BOD5 TKN 3 5时 即可认为碳源充足 二是外加碳源 多采用甲醇 CH3OH 因为甲醇被分解后的产物为CO2和H2O 不留任何难降解的中间产物 三是利用微生物组织进行内源反硝化 b pH 对反硝化反应 最适宜的pH是6 5 7 5 pH高于8或低于6 反硝化速率将大为下降 17 反硝化过程的影响因素 c 溶解氧浓度 反硝化菌属异养兼性厌氧菌 在无分子氧同时存在硝酸根离子和亚硝酸根离子的条件下 它们能够利用这些离子中的氧进行呼吸 使硝酸盐还原 另一方面 反硝化菌体内的某些酶系统组分 只有在有氧条件下 才能够合成 这样 反硝化反应宜于在缺氧 好氧条件交替的条件下进行 溶解氧应控制在0 5mg L以下 d 温度 反硝化反应的最适宜温度是20 40 低于15 反硝化反应速率最低 为了保持一定的反硝化速率 在冬季低温季节 可采用如下措施 提高生物固体平均停留时间 降低负荷率 提高污水的水力停留时间 18 在反硝化反应中 最大的问题就是污水中可用于反硝化的有机碳的多少及其可生化程度 19 2 生物脱氮工艺 a 三段生物脱氮工艺 将有机物氧化 硝化以及反硝化段独立开来 每一部分都有其自己的沉淀池和各自独立的污泥回流系统 20 b Bardenpho生物脱氮工艺 设立两个缺氧段 第一段利用原水中的有机物为碳源和第一好氧池中回流的含有硝态氮的混合液进行反硝化反应 为进一步提高脱氮效率 废水进入第二段反硝化反应器 利用内源呼吸碳源进行反硝化 曝气池用于吹脱废水中的氮气 提高污泥的沉降性能 防止在二沉池发生污泥上浮现象 21 22 c 缺氧 好氧生物脱氮工艺 该工艺将反硝化段设置在系统的前面 又称前置式反硝化生物脱氮系统 反硝化反应以水中的有机物为碳源 曝气池中含有大量的硝酸盐的回流混合液 在缺氧池中进行反硝化脱氮 缺氧 好氧生物脱氮工艺 23 磷也是有机物中的一种主要元素 是仅次于氮的微生物生长的重要元素 磷主要来自 人体排泄物以及合成洗涤剂 牲畜饲养场及含磷工业废水 危害 促进藻类等浮游生物的繁殖 破坏水体耗氧和复氧平衡 使水质迅速恶化 危害水产资源 二 污水中磷的去除 24 一般城市污水水质与排放要求 常规活性污泥法的微生物同化和吸附 如何去除以达到排放标准 生物强化除磷 投加化学药剂除磷 25 常规活性污泥法的微生物同化和吸附 普通活性污泥法剩余污泥中磷含量约占微生物干重的1 5 2 0 通过同化作用可去除磷12 20 生物强化除磷工艺可以使得系统排除的剩余污泥中磷含量占到干重5 6 生物强化除磷工艺 如果还不能满足排放标准 就必须借助化学法除磷 26 生物强化除磷工艺 利用好氧微生物中聚磷菌在好氧条件下对污水中溶解性磷酸盐过量吸收作用 然后沉淀分离而除磷 污水中的有机物在厌氧发酵产酸菌的作用下转化为乙酸苷 而活性污泥中的聚磷菌在厌氧的不利状态下 将体内积聚的聚磷分解 分解产生的能量一部分供聚磷菌生存 另一部分能量供聚磷菌主动吸收乙酸苷转化为PHB 聚 羟基丁酸 的形态储藏于体内 聚磷分解形成的无机磷释放回污水中 这就是厌氧释磷 厌氧环境中 27 进入好氧状态后 聚磷菌将储存于体内的PHB进行好氧分解并释出大量能量供聚磷菌增殖等生理活动 部分供其主动吸收污水中的磷酸盐 以聚磷的形式积聚于体内 这就是好氧吸磷 剩余污泥中包含过量吸收磷的聚磷菌 也就是从污水中去除的含磷物质 普通活性污泥法通过同化作用除磷率可以达到12 20 而具生物除磷功能的处理系统排放的剩余污泥中含磷量可以占到干重5 6 去除率基本可满足排放要求 好氧环境中 28 1 A O法是由厌氧池和好氧池组成的同时去除污水中有机污染物及磷的处理系统 厌氧 好氧除磷工艺流程 三 生物除磷及生物脱氮除磷工艺 1 A O生物除磷工艺 29 2 Phostrip去除磷工艺流程 30 三 生物除磷及生物脱氮除磷工艺 2 A2 O工艺 A2 O工艺基本流程 31 沉淀池 厌氧池 缺氧池 好氧池 进气管 32 3 改进的Bardenpho工艺 33 4 UCT工艺 34 5 SBR工艺 SBR工艺是将除磷脱氮的各种反应 通过时间顺序上的控制 在同一反应器中完成 35 MSBR工艺 传统A2O工艺 MSBR脱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说课时间分配课件
- 语言文字培训基础知识课件
- 2025年上海市果蔬种植买卖合同示范文本
- 难忘的端午节赛龙舟作文(10篇)
- 合同审批及管理流程模板化指南
- 农业资源合理利用与生态保护合同
- 红楼梦第四十回课件
- 红楼梦第八回课件
- 农业智能灌溉系统使用与维护协议
- 农村农副产品生产加工协作合同书
- 丹毒的健康宣教
- 《柴油机的维护保养》课件
- 两个女儿断绝关系协议书范文
- 多囊卵巢综合征合并胰岛素抵抗诊治专家共识
- 竞选竞选大学心理委员参考课件
- 2024年数控车工技能竞赛理论考试题库500题(含答案)
- 牙体牙髓病学(山东联盟)智慧树知到答案2024年滨州医学院
- 《矿物岩石学》全套教学课件
- 全国职业院校宠物营养学知识竞赛备考试题库(含答案)
- JTG-D82-2009公路交通标志和标线设置规范
- 教学课件 《公共政策概论》谢明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