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上岗人员医院感染知识培训 PPT课件_第1页
新上岗人员医院感染知识培训 PPT课件_第2页
新上岗人员医院感染知识培训 PPT课件_第3页
新上岗人员医院感染知识培训 PPT课件_第4页
新上岗人员医院感染知识培训 PPT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医院感染岗前培训XX人民医院院感办XXX 主要内容 医院感染知识概念多重耐药菌医院消毒 灭菌手卫生医疗废物管理职业危害与防护医院感染相关法律法规 一 医院感染 一 定义 指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 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 出院后发生的感染 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入院时已存在的感染 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获得的感染也属于医院感染 二 医院感染诊断标准 下列情况属于医院感染 1 无明显潜伏期的感染 规定入院48小时后发生的感染为医院感染 有明确潜伏期的感染 自入院起超过平均潜伏期后发生的感染为医院感染 2 本次感染直接与上次住院有关3 在原有基础上出现其他部位新的感染 除外脓毒血症迁徙灶 或在原感染已知病原体基础上又分离出新的病原体 排除污染和原来的混合感染 的感染4 新生儿在分娩过程中和产后获得的感染 5 由于诊疗措施激活的潜在性感染 如疱疹病毒 结核杆菌等的感染6 医务人员在医院工作期间获得的感染 下列情况不属于医院感染 1 皮肤粘膜开放性伤口只有细菌定植而无炎症表现 2 由于创伤或非生物性因子刺激而产生的炎症表现 3 新生儿经胎盘获得 出生后48小时内发病 的感染 如单纯疱疹 弓形体病 水痘等 4 患者原有的慢性感染在医院内急性发作 三 医院感染分类 内源性感染 自身感染 预防措施是合理使用抗菌素 外源性感染 交叉感染 可由下列因素所致 由于手 空气 器械 口鼻分泌物 伤口细菌 污染的敷料以及不当的操作所致 是可以预防的 预防措施是消毒灭菌 无菌操作 预防隔离 四 医院感染暴发是在医疗机构或其科室的患者中短时间内发生3例以上同种同源感染病例的现象 部分医院感染暴发事件回放 医院感染暴发 1991年11月 某医院发生新生儿鼠伤寒沙门氏菌暴发流行 55人发病 23名死亡 1992年9月 某医院发生志贺氏痢疾杆菌暴发 26人感染 10名死亡 1993年3月 某市医院14名新生儿柯萨奇B型病毒感染 10名死亡 1993年 某市妇儿医院44名新生儿柯萨奇B型病毒感染 15名死亡 1998年 某市妇儿医院发生166名产妇手术切口的结核分支杆菌感染 46人索赔两千多万结论 戊二醛浓度错配导致手术器械分支杆菌污染 从而引起切口感染 感染后千疮百孔的手术切口 2001上海手术室医院感染暴发流行事例 某医院儿科心脏术后18例肺炎克雷白杆菌血液感染某医院心脏手术后鲍曼不动杆菌血液感染暴发检测结果 15个无菌手术包有10个包检出致病菌大肠埃希菌 2003年引起恐慌的SARS SARS问题的本质是感染控制问题SARS的起因是社区感染但其疫情的发展 失控多数与医院感染密切相关而SARS的最后控制也是得力于良好的医院感染控制措施 2005年 宿州某医院10例接受白内障手术治疗的病人发生绿脓杆菌感染 其中9名患者的单眼眼球被摘除 手术室墙壁一角漏雨 纱窗破损 手术床下的地漏 手术器械锈迹斑斑 二零零八年九月 西安交大附属医院严重医院感染事件 9名新生儿感染 8名死亡 事件直接经济损失估算 3000万 2009 03 天津市蓟县妇幼保健院18日起发生的新生儿院内感染目前已导致5名新生儿死亡 死者家属分别获赔18万 2009年血透感染事件频发 山西省太原公交公司职工医院 山西煤炭中心医院血液透析感染事件 2所医院共20名患者血液透析感染丙肝2009年安徽省霍山县血透感染事件 在霍山县医院治疗的57名血透病人 19例病人被诊断为医院感染 结论 对医院感染工作重视不够 内部管理松懈 诊疗规范 感染控制等工作制度执行不力 医务人员责任心不强 思想麻痹 警示 我院也存在许多感染隐患如 消毒剂应用管理 种类 浓度 时间 有效性 手卫生问题 依从性明查与暗访差异 手术器械及物品清洗消毒灭菌问题 国内外研究显示 医院感染大大增加了医疗费用 美国每年发生200万起医院感染事件 其中有8万人死亡 每年造成超过45亿美元的医疗费用损失 五 医院感染病例上报 监测住院病人 调查表入院时填写 填写易感因素及侵袭性操作随时填写 感染病例24小时内上报院感办 经核实后填写感染报告卡 感染率小于8 无菌切口感染率小于0 5 感染病例漏报率小于10 感染病例菌检率 50 二 多重耐药菌 定义 指一种微生物对三类或三类以上结构不同的抗生素同时耐药 而不是一类三种 常见耐药菌 MRSA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VRE 耐万古霉素的肠球菌 ESBLs 产超广谱 内酰胺酶 MDR AB 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 多重耐药菌防控措施 加强医务人员手卫生严格实施消毒隔离措施 1 必须进行接触隔离 医生开具医嘱 护士在床头牌和病历卡上张贴蓝色接触隔离标识 2 首选单间隔离 相同感染病原体者可同住一间 3 尽量减少与感染者相接触的医务人员数量 4 诊疗用品应专用 不能专用的每次用后消毒 5 医务人员在实施诊疗护理操作中都必须戴手套 必要时加穿隔离衣 当可能产生气溶胶的操作时 还应戴外科口罩和防护眼镜 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 解除隔离 感染者或携带者应隔离至连续2个标本 每次间隔 24小时 培养均阴性或创面已愈合 方可解除隔离 三 消毒 灭菌与隔离技术 消毒灭菌合格的关键是 方法剂量基本程序再污染 一 医院常用的消毒方法 物理消毒法 热力 干热 湿热 紫外线远红外线电离辐射化学消毒法 浸泡 擦拭喷洒 喷雾联合应用 二 消毒或灭菌方法选择原则 1 根据物品危险性 高 中 低 2 根据物品性质及污染度灭菌方法首选高压蒸汽灭菌进入人体无菌组织 器官 腔隙 或接触人体破损的皮肤 黏膜 组织的诊疗器械 器具和物品应进行灭菌 接触皮肤 黏膜的诊疗器械 器具和物品应进行消毒 三 我院常用灭菌方法 灭菌高压蒸汽灭菌低温等离子灭菌2 戊二醛浸泡 10小时 四 我院常用消毒方法 1 空气消毒方法 通风换气紫外线灯照射空气消毒机 2 物品或皮肤消毒方法 含氯消毒剂 500mg L 一般情况下 2000mg L 被血液 体液污染或感染性病原体污染 2 戊二醛碘伏 爱尔碘酒精过氧乙酸 双氧水红汞 五 隔离 隔离种类 空气 飞沫 接触 保护性隔离隔离标识 空气 黄色 飞沫 粉色 接触 蓝色 接触隔离关键措施 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实行单人病房或床边隔离 手卫生 隔离衣 仪器 设备专用 多重耐药菌采取接触隔离 六 无菌操作注意事项 无菌操作前应洗手皮肤消毒范围 消毒剂 消毒次数 2遍 无菌物品打开后注明开启时间无菌物品有效期内使用 无菌包灭菌后一周 打开后24小时 无菌持物钳打开后4小时 生理盐水24小时 污物处理 医疗废物放入黄色垃圾袋 针头 刀片放入利器盒 四 手卫生 医院感染中医务人员的手是最主要的传播媒介 一 定义 手卫生 为医务人员洗手 卫生手消毒和外科手消毒的总称 目的是去除暂居菌 减少常居菌 防止交叉感染 降低院内感染发生的机会 卫生手消毒 医务人员用速干手消毒剂揉搓双手 以减少手部暂居菌的过程 外科手消毒 外科手术前医务人员用皂液和流动水洗手 再使用外科手消毒剂清除或杀灭手部暂居菌和减少常居菌的过程 二 洗手应遵循的原则 当手部有血中其他体液等肉眼可见的污染时 应用肥皂和流动水洗手 当手部没有肉眼可见污染时 宜使用速干手消毒剂消毒双手代替洗手 三 洗手指征 接触患者前接触清洁物品 进行无菌操作前接触患者后接触患者血液 体液 分泌物及污染物品后接触患者周围环境后 四 洗手 手消毒指征 接触患者的血液 体液和分泌物以及被传染性致病微生物污染的物品后 直接为传染病患者进行检查 治疗 护理或处理传染患者污物之后 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 最简单 最有效 最方便 最经济的措施是 认真 规范的洗手但要能够经常和适时的洗手严格实施正确的洗手规则可减少医院感染20 30 规范合理的洗手设备 手卫生的重要性 接触病菌洗手 菌 无生命的环境是病原体的储存库 沾满各种病原菌的双手 指甲 指甲是手 工作平台 的一部分人造指甲被证明容易造成细菌定植并引发感染长指甲和人造指甲容易造成手套的破损 指甲油 戒指 戒指下的皮肤更容易发生严重的细菌定植一项研究发现戒指是携带GNB的危险因素 干手方式 干手纸烘干器 67 个人因素 集体因素 制度因素 设施因素 手卫生依从性差 五 医疗废物管理 一 医疗废物分五类感染性废物 棉签 敷料 一次性医疗用品病理性废物 组织 器官损伤性废物 针头 刀片等药物性废物 化疗 麻醉药化学性废物 消毒剂 暂存处标识 黄色医疗废物专用包装袋 感染性 病理性 药物性锐器盒 损伤性医疗废物 容量达3 4时必须及时扎紧或密封 暂存于专用周转箱内 封扎标识 垃圾种类 科室名称 日期 重量 包装袋污染或破损时 必须再加一层清洁的包装袋 容器 不包括利器盒 回收后必须及时清洗消毒 回收 暂存 登记专人回收 双方 科室和回收人员 登记签字 每天签名暂存时间不得超过48小时科室和回收人员的医疗废物分类收集登记本至少保存五年集中处置有资质的医疗废物处理中心 万山医疗废物处置中心 六 职业危害与防护 一 什么是职业暴露 职业暴露是指由于职业关系而暴露在危险因素中 从而具有被感染的可能性的情况 经血液传播疾病和化疗药物伤害是护士工作中主要面对的职业危害 经血液传播疾病特别是艾滋病 乙肝 丙肝感染是医护人员生物性职业危害的主要种类 二 护士最常见的职业危害 锐器伤 注射占护士工作量2 3护理人员如被刺伤有可能感染经血液传播的疾病 职业性接触病人的血液 接触到病人的血液可通过针刺 锐器割伤或者是病人的血液溅到眼睛 口腔或者皮肤 急 重症救护常在突发事件及紧急抢救 多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进行 更易发生针刺 锐器割伤事件 职业总暴露的危险性更大 三 接触到血液后被感染的危险有哪些 1 乙肝 HBV 没有经过乙肝疫苗注射者 若被有乙肝病毒的针头刺伤或锐器割伤一次 根据其乙肝病人e抗原 HbeAg的情况 其感染率是6 30 表面抗原和核心抗原阳性的病人表示血液中含乙肝病毒量多 因此传染的机会大 2 丙肝 HCV 基于有限研究 被含有丙肝病毒的针头刺伤或说器割伤的感染率是1 8 通过血溅而引起感染的感染情况目前还不清楚 3 艾滋病毒 HIV 被含有HIV的针头刺伤后 平均感染率0 3 被含有HIV的血液溅到眼睛 鼻腔平均感染率0 1 含有HIV的血接触到皮肤上的感染机率估计小于0 1 少量的血液接触到皮肤可能不会引起感染 四 易被刺伤的情况 1 被拔出的静脉穿刺针刺伤2 将静脉注射器与针头分离3 抢救 配合手术时传送器械 治疗 抢救 手术后器械清洗 五 如何预防针刺伤和割伤 小心弃置 用过的针头 不应用手套回针帽 不应有意用手将针折弯和毁形 不应将针头从一次性注射器上取下 不应摆弄针头 就近将用过的针头 刀片及其他锐器要丢弃在刺不破的容器里 医务人员避免意外事故方法 使用后 应立即丢入尖锐物收集箱 禁止双手重新盖帽 必要时单手回套 禁止用手移去注射器针头 禁止将针头放置在床边 小车顶部 六 标准预防认定病人的血液 体液 分泌物 排泄物均具有传染性 不论是否有明显的血迹污染或是否接触非完整的皮肤与黏膜 接触上述物质者 必须采取防护措施 基本特点 1 既要防止血源性疾病的传播 也要防止非血源性疾病的传播 2 强调双向防护 既防止疾病从病人传至医务人员 又防止疾病从医务人员传至病人 3 根据疾病的主要传播途径 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 包括接触隔离 空气隔离和飞沫隔离 标准预防措施 洗手戴口罩 戴手套 穿防护衣戴眼罩 正确处理利器安全注射 口罩 纱布口罩或普通口罩 常用于一般诊疗活动 外科口罩 能阻止血液 体液的飞溅物传播的 医务人员在有创操作过程中配戴的口罩 医用防护口罩 N95 能阻止经空气传播的直径 5um感染因子或近距离 1m 接触经飞沫传播疾病而发生感染的口罩 配戴之前应洗手 用后的放入黄色垃圾袋内 护目镜及防护面罩 护目镜 防止患者的血液 体液等感染性物体能溅入眼部的用品 防护面罩 防止患者的血液 体液等感染性物体能溅入面部的用品 摘取方法 不宜触碰污染地方 手套 七 应急事故紧急处理程序 职业暴露处理流程 1 首先挤压伤口 让伤口血液流出 禁止直接按压伤口 2 在流动水下彻底冲洗 冲洗时间不少于1分钟 3 再用爱尔碘或酒精消毒伤口 4 填写职业暴露表上报院感办备案 根据情况进行预防接种 随访 1 针刺伤 加药时 皮肤有损伤或针刺时 建议尽可能挤压伤口 然后用水冲洗 2 眼睛溅入液体 必须迅速用生理盐水冲洗 且避免揉擦眼睛 连续冲洗至少十分钟 防护 防护眼睛 面罩 洗眼器 3 衣物污染1 尽快脱掉隔离衣以防止感染物触及皮肤并防止进一步扩散 脱掉防护手套 洗手并更换隔离衣及手套 2 将已污染的隔离衣及手套放入专用容器 使用防护设施避免直接接触体液 根据可能接触血液或体液量的多少 决定采用适当防护设施 常用防护设施包括乳胶手套 口罩 防护眼镜 隔离衣等 法律 中华人民共各国传染病防治法 执业医师法 法规 医疗废物管理条例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 艾滋病防治条例 医疗机构管理条例 部门规章及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