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56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古代漢語王力主編 主讲教师 梁光华适用专业 汉语言文学 緒論 一 什么是 古代漢語 1 古代漢語是與現代漢語相對而言的 是古代漢族人所使用的語言 因為口頭語言無法超時間 空間的限制 所以 我們現在所說的古代漢語 都是指被記錄下來的書面語 也就是古代文獻語言 古代漢語與現代漢語有源與流的關係 現代漢語是古代漢語發展變化而來的 因此 現代漢語在語音 辭彙 語法等諸方面 都與古代漢語有著密切的關聯 一般說來 現代漢語是指1919年 五 四 運動以後所形成的 漢民族通用的 口語與書面基本一致的語言 但是 並不是1919年以前的漢語都是我們要教學的古代漢語 緒論 2 古代汉语的分期从有文字记载到1919年到 五 四 運動 古代漢語可以分為四個歷史階段 1 远古期 殷 商时期 2 上古期 周 秦 兩漢時期 3 中古期 魏 晉 南北朝 隋 唐 宋時期 4 近古期 元明清時期到 五 四 運動 其中先秦兩漢時期的語言是我們學習的重點部分 緒論 二 古代漢語它包含兩個體繫 1 以先秦口語為基礎而形成的上古漢語書面語言 如 诗 书 春秋 等 以及后來歷代作家仿古的作品中的語言 如两汉诗赋 唐宋散文等 文言文 2 唐宋以來以北方話為基礎而形成的古白話 口語 古白話 六朝以后 特別是唐宋以后在北方话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书面语 如唐代的变文 敦煌通俗文学作品 宋人话本 金元戏曲 明清小说等都是古白话的代表 古白话虽说是白话文 但不同于我们今天所说的白话文 一般都是以口头语为基础而夹杂一些文言成分 即使是口语 由于区域性和时代性的差异 今天读起来也不那么容易 因此 我们称之为 古白话 学术界一般把从晚唐五代开始直至 五四 时期形成的古白话称作近代汉语 如 话说王婆拿银子出门 便向妇人满脸堆下笑来 说到 老身去那街边取瓶酒来 有劳娘子相待官人坐一坐 金瓶梅 第四回 緒論 三 古代汉语的课程性质1 是一门语言课 古代汉语的学习不像古代文学那样讨论的是它的主题思想 艺术特色 人物形象等问题 古代汉语课则不然 它是一门语言课程 是从词汇 文字 语法 语音 修辞等角度 即从语言特点和语言规律出发 把文言文当作古代的语言材料来加以分析研究的 并且通过这样的分析 研究和积累 使学习者逐步地增进阅读古书的能力 2 是一门基础课和工具课 古代汉语课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一门基础课和工具课 a 要求学生在系统地掌握古代汉语文字 词汇 语法 音韵等各项基础知识的前提下 具备读懂一般难度的文言文 如 史记 列传类的历史散文 的能力 并能运用这些知识来分析说明一般难易度的文言材料中的相关语言现象 b 运用古代汉语各项知识分析说明文言材料中的相关语言现象说明文言句型的特点 如宾语前置句 被动句式 判断句等 指出词类活用的现象并能对其类型加以分析 能在句子中辨认文言虚词的用法及其词性 能运用文字学知识解释古书中用字歧异的现象 如古今字 异体字 通假字等 緒論 四 學習古代漢語目的 1 為了閱讀和研究古代文獻 文學作品 並批評地繼承我國古代優秀的文化遺産 2 豐富 研究和掌握現代漢語 五 學習方法 大量閱讀 背誦名篇 使用辭書 掌握實詞詞義 虛詞用法 把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相结合 六 講授內容 文選 通論 常用詞三者並重 使它們貫通而為一體 第一单元 左传 1 作者 相傳是春秋晚期魯國史官左丘明 2 內容 左傳 是 春秋左氏傳 的簡稱 是傳 zhu n 春秋 的 到了晉代 杜預才把它分年附在 春秋 的后邊 是我國第一部敍事詳細的編年體歷史著作 所載歷史 起於魯隱公元年 公元前722年 止於魯哀公二十七年 公元前468年 實際記事到魯悼公十四年 公元前453年 它與 春秋 基本相同 與 春秋公羊傳 春秋穀梁傳 合稱 春秋 三傳 3 語言特色 簡約而不簡單地把紛繁的事物準確傳神地描寫出 有許多外交辭令 4 註本 通行的註本有晉 杜預 註 唐 孔潁達的 春秋左傳註疏 當代楊伯峻的 春秋左傳註 鄭伯克段于鄢 左傳 隱公元年 初 鄭武公娶于申 曰武姜 生莊公及共叔段 莊公寤生 驚姜氏 故名曰 寤生 遂惡之 愛共叔段 欲立之 亟請於武公 公弗許 及莊公即位 為之請制 公曰 制 巖邑也 虢叔死焉 佗邑唯命 請京 使居之 謂之京城大叔 1 题解 鄭伯克段于鄢 鄭伯 鄭屬伯爵 鄭國國君統稱鄭伯 這 指鄭莊公 段 共 ng 叔段 古代以伯 孟 仲 叔 季表示兄弟之間的排行 叔段與其兄長莊公爭奪君位 失敗後出奔共 今河南輝縣市 就以 共 為氏 克 戰勝 说文 克 肩也 甲骨文作 像下蹲以负物之形 徐锴曰 肩 任也 负荷之名也 与人肩膊之义通 能胜任此物谓之克 于 介詞 在 引进动作行为的处所 初 说文 始也 从刀衣 裁衣之始也 引申为开端 在古文献中是追述往事的习惯用语 鄭武公娶于申 于 介詞 從 曰武姜 武姜 武公的妻子姜氏 武 是其丈夫的諡號 姜 是其娘家的姓 按 武公 和下文的 莊公 共叔段 都是本人死後纔有的稱呼 這 是史學家用後來的稱呼來追稱歷史人物 生莊公及共g ng叔段 莊公寤生 驚姜氏 驚 吃驚 使動用法 故名曰 寤生 寤 通 啎 逆 倒着 遂惡之 愛共叔段 欲立之 亟請於武公 亟 多次 会意字 是 古極字 字的初文 中间是一个站着的人 上面一横表示 极于顶 下面一横表示 极于踵 读j 时本义 极点 尽头 快速 迅速 含有急迫之意 亟其乘屋 诗 读q 时为 屡次 请 屡次请求 於 介詞 向 公弗許 及莊公卽位 為之請制 公曰 制 巖邑也 虢叔死焉 佗邑唯命 請京 使居之 謂之京城大叔 及 等到 到了 本义是赶上 甲骨文作 从又从人 像是后面的人赶上了前面的人 用手抓住了前面的人 说文 又部 及 逮也 卽 说文 皀部 卽食也 从皀卪聲一曰就也 徐曰 卽猶就也 就食也 许慎之说误 卽甲骨文作像一人下跪于簋前就食之形 当为会意字 焉 在那 于是 兼詞 兼代詞和語氣詞佗同 他 異體字 指示代詞 別的 其他的 唯命 唯命是聽 的省略 唯 是 是賓語前置的凝固格式 唯 是副詞 是 是結構助詞 賓語前置的標誌 京 甲骨文作 西周金文为 像高高的台观形 郭沫若云 在古朴素之世 非王者所居莫属 王者所居高大 故京有大义 有高义 更引申之丘之高者曰京 囷之大者曰京 大 t i 大 的本义指大人 引申为凡大小之大 由大小之大又引申指最大 最高 再引申为极大 太 是由 大 字中分化而来的 在甲骨文 西周金文 战国文字 乃至两汉简牍中 太牢 太室 太子 太保 太师 太公 太后 等 太 字皆写作 大 关于 谥 文化 1 谥号 谥号是对死去的帝王 大臣 贵族 包括其它地位很高的人 按其生平事进行评定后 给予或褒或贬或同情的称号 始于西周 周公旦和姜子牙有大功于周室 死后获谥 这是谥法之始 周礼 说 小丧赐谥 小丧 指死后一段时间 逸周书 谥法解 谥者 行之迹也 号者 表之功也 车服者 位之章也 是以大行受大名 细行受细名 行出于己 名生于人 2 谥法制度有两个要点 一是谥号要符合死者的为人 二是谥号在死后由别人评定并授予 君主的谥号由礼官确定 由即位皇帝宣布 大臣的谥号是朝廷赐予的 3 谥号来自于谥法 谥号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 谥法规定了若干个有固定涵义的字 大致分为三类 表扬的称美谥 上谥 有 文 武 景 烈 昭 穆等 批评的称恶谥 下谥 有 炀 历 灵等 同情的称中谥 有 哀 怀 愍 悼等 4 谥法标准 举例 文 经纬天地曰文 道德博闻曰文 慈惠爱民曰文 厉 杀戮无辜曰厉 暴虐无亲曰厉 愎狠无礼曰厉 扶邪违正曰厉 哀 早孤短折曰哀 恭仁短折曰哀 德之不建曰哀 鄭伯克段于鄢 祭仲曰 都城過百雉 國之害也 先王之制 大都不過參國之一 中五之一 小九之一 今京不度 非制也 君將不堪 公曰 姜氏欲之 焉辟害 對曰 姜氏何厭之有 不如早為之所 無使滋蔓 蔓難圗也 蔓草猶不可除 况君之寵弟乎 公曰 多行不義 必自斃 子姑待之 鄭伯克段于鄢 祭仲曰 都城過百雉 雉 通 纼 量詞 長三丈 高一丈 國之害也 先王之制 大都不過參國之一 國 國都 中五之一 小九之一 今京不度 非制也 制 先王的制度 君將不堪 堪 能忍受 公曰 姜氏欲之 焉辟害 焉 疑問代詞 那裏 怎么 作狀語 辟 今作 避 對曰 姜氏何厭之有 厭的本義是 壓 压 通 猒 滿足 賓語前置句 不如早為之所 為 安排 雙賓句 無使滋蔓 蔓難圗也 蔓草猶不可除 况君之寵弟乎 公曰 多行不義 必自斃 斃 倒下 子姑待之 鄭伯克段于鄢 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貳於已 公子吕曰 國不堪貳 君將若之何 欲與大叔 臣請事之 若弗與 則請除之 無生民心 公曰 無庸 將自及 鄭伯克段于鄢 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貳於已 既而 由副詞 既 和連詞 而 組成固定結構 常用來表示一件事情過去不久又發生另一件事 可譯為 不久 貳 兩屬 於 介詞 到 公子吕曰 國不堪貳 君將若之何 欲與大叔 臣請事之 若弗與 則請除之 無生民心 生 産生 使動用法 公曰 無庸 無庸 不用 指用不着除之 將自及 及 趕上 鄭伯克段于鄢 大叔又収貳以為已邑 至於廪延 子封曰 可矣 厚將得衆 公曰 不義不暱 厚將崩 鄭伯克段于鄢 大叔又収貳以為已邑 至於廪延 子封曰 可矣 厚將得衆 厚 土地擴大 公曰 不義不暱n 指對君不義對兄不親 暱同 昵 亲近 厚將崩 崩 山塌 這裏指崩潰 垮臺 鄭伯克段于鄢 大叔完聚 繕甲兵 具卒乘 將襲鄭 夫人將啓之 公聞其期 曰 可矣 命子封帥車二百乘以伐京 京叛大叔段 段入於鄢 公伐諸鄢 五月辛丑大叔出奔共 鄭伯克段于鄢 大叔完聚 完 修葺q 指修城墙 聚 聚集百姓 繕甲兵 具卒乘 將襲鄭 具 准备 夫人將啓之 啓 打開 城門 為動用法 公聞其期 曰 可矣 命子封帥車二百乘以伐京 帥通率 京叛大叔段 段入於鄢 於 介詞 到 公伐諸鄢 諸 兼詞 之於 的合音字 五月辛丑 大叔出奔共 鄭伯克段于鄢 遂寘姜氏于城潁 而誓之曰 不及黄泉 無相見也 旣而悔之 鄭伯克段于鄢 遂寘姜氏于城潁 寘 放置 安置 流放 于 介词 到 而誓之曰 不及黄泉 黄泉 地下泉水 這裏指墓穴 無相見也 這句話說不到死後不相見 旣而悔之 鄭伯克段于鄢 潁考叔為潁谷封人 聞之 有獻於公 公賜之食 食舎肉 公問之 對曰 小人有母 皆嘗小人之食矣 未嘗君之羮 請以遺之 公曰 爾有母遺 繄我獨無 潁考叔曰 敢問何謂也 公語之故 且告之悔 對曰 君何患焉 若闕地及泉 隧而相見 其誰曰不然 公從之 公入而賦 大隧之中 其樂也融融 姜出而賦 大隧之外 其樂也洩洩 遂為母子如初 鄭伯克段于鄢 潁考叔為潁谷封人 封人 管理疆界的官 聞之 有獻於公 於 介詞 給 公賜之食 食舎肉 舎 捨古今字 公問之 對曰 小人有母 皆嘗小人之食矣 未嘗君之羮 請以遺之 公曰 爾有母遺 繄我獨無 潁考叔曰 敢問何謂也 賓語前置句 公語之故 且告之悔 對曰 君何患焉 若闕地及泉 闕通掘 隧而相見 其誰曰不然 其 語氣詞 加強反問語氣 公從之 公入而賦 大隧之中 其樂也融融 融融 和睦快樂 姜出而賦 大隧之外 其樂也洩洩y 遂為母子如初 為 介詞 作為 入 出 構成互文修辭方法 鄭伯克段于鄢 君子曰 潁考叔 純孝也 愛其母 施y 及莊公 詩曰 孝子不匱ku 永錫爾類 其是之謂乎 鄭伯克段于鄢 君子曰 潁考叔 純孝也 純 篤厚 通 大 屯 愛其母 施y 及莊公 施 延續 擴展 擴大影響 詩曰 孝子不匱ku 匱 窮盡 永錫爾類 錫通賜 贈給 其是之謂乎 其 乎 大概 吧 賓語前置句 鄭伯克段于鄢 一 語法1 雙賓語 謂之京城大叔 不如早爲之所 永錫爾類2 複雜謂語 爾有母遺 連動 使居之 兼語 3 前置賓語 姜氏何厭之有 敢問何謂也 其是之謂乎4 判斷句 制 岩邑也5 使動用法 驚姜氏 無生民心6 兼詞 虢叔死焉 公伐諸鄢7 分數表示法 大都不過三國之一 中五之 小九之一 鄭伯克段于鄢 二 通假字 古今字1 莊公寤生 寤通啎 2 食舍肉 舍後作捨 3 闕地及泉 闕通掘 4 永錫爾類 錫通賜 齊桓公伐楚 左傳 僖公四年 四年春 齊侯以諸侯之師侵蔡 蔡潰 遂伐楚 楚子使與師言曰 君處北海 寡人處南海 唯是風馬牛不相及也 不虞君之渉吾地也 何故 管仲對曰 昔召康公命我先君大公曰 五侯九伯 女實征之 以夹輔周室 賜我先君履 東至于海 西至于河 南至于穆陵 北至于無棣 爾貢包茅不入 王祭不共 無以縮酒 寡人是徴 昭王南征而不復 寡人是問 對曰 貢之不入 寡君之罪也 敢不共給 昭王之不復 君其問諸水濱 齊桓公伐楚 四年春 齊侯 公 侯 伯 子 男 以諸侯之師侵蔡 蔡潰 遂伐楚 楚子使與 介詞 跟 師言曰 君處北海 寡人處南海 唯是風馬牛不相及也 不虞君之渉吾地也 何故 管仲對曰 昔召康公 文王之庶子 命我先君大公 姜太公 曰 五侯九伯 女實征之 以夹輔周室 賜我先君履 踐踏 名詞 踐踏的地方 權利範圍 東至于海 西至于河 南至于穆陵 北至于無棣 爾貢包茅不入 王祭不共 無以縮酒 滲酒 又縮通莤 禮祭 寡人是徴 賓語前置句 昭王南征而不復 寡人是問 對曰 貢之不入 寡君之罪也 敢不共給 昭王之不復 君其問諸水濱 齊桓公伐楚 師進 次于陘 夏 楚子使屈完如師 師退 次于召陵 齊侯陳諸侯之師 與屈完乘而觀之 齊侯曰 豈不榖是為 先君之好是繼 與不榖同好 如何 對曰 君恵徼y o福於敝邑之社稷 辱收寡君 寡君之願也 齊侯曰 以此衆戰 誰能禦之 以此攻城 何城不克 對曰 君若以徳綏su 諸侯 誰敢不服 君若以力 楚國方城以為城 漢水以為池 雖衆 無所用之 屈完及諸侯盟 齊桓公伐楚 師進 次于陘 次 軍隊臨時駐紥 夏 楚子使屈完如師 師退 次于召陵 齊侯陳諸侯之師 與屈完乘而觀之 齊侯曰 豈不榖是為 先君之好是繼 兩句皆賓語前置句 與不榖同好 如何 對曰 君恵徼福於敝邑之社稷 徼 求 於 介詞 向 辱收寡君 寡君之願也 齊侯曰 以此衆戰 誰能禦之 以此攻城 何城不克 對曰 君若以徳綏諸侯 誰敢不服 君若以力 楚國方城以為城 漢水以為池 雖衆 無所用之 屈完及諸侯盟 盟 用作動詞 結盟約 齊桓公伐楚 一 通假字 古今字1 無以縮酒 縮通莤 2 王祭不共 共後作供 二 語法1 複雜謂語 楚子使與師言曰 兼語式 2 賓語前置 寡人是征 寡人是問 豈不穀是爲 先君之好是繼3 語氣詞 五侯九伯 女實征之 君其問諸水濱4 判斷句 貢之不入 寡君之罪也 5 小句做賓語 不虞君之涉吾地也 宮之奇諫假道 左傳 僖公五年 晉侯復假道於虞以伐虢 宫之奇諫曰 虢 虞之表也 虢亡 虞必從之 晉不可啟 寇不可翫 一之爲甚 其可再乎 諺所謂 輔車相依 脣亡齒寒 者 其虞虢之謂也 宮之奇諫假道 左傳 僖公五年 晉侯 晉献公 復假道於虞以伐虢 說文 人部 假 非真也 說文 又部 叚 借也 後 叚借 之 叚 作 假 於 介詞 向 宫之奇諫曰 虢 虞之表也 虢亡 虞必從之 晉不可啟 啟 啟發 啓發晉的貪心 寇不可翫 說文 攴部 寇 暴也 從攴從完 金文作像持杖於房中拷打人形 正爲外來施暴者之形象 說文 習部 翫 習猒也 按此與玩字異 玩 義與 弄 相近 一之爲甚 其可再乎 諺所謂 輔車相依 輔 面頰 車 牙牀骨 脣亡齒寒 者 輔車相依 唇亡齒寒 當爲互文脩辭方法 即 輔 唇與車 齒相依 輔 唇亡則車 齒寒 其虞虢之謂也 宮之奇諫假道 左傳 僖公五年 公曰 晉 吾宗也 豈害我哉 對曰 大伯虞仲 大王之昭也 大伯不從 是以不嗣 虢仲虢叔 王季之穆也 為文王卿士 勲在王室 藏於盟府 将虢是滅 何愛於虞 且虞能親於桓荘乎 其愛之也 桓荘之族何罪 而以為戮 不唯偪乎 親以寵偪 猶尚害之 况以國乎 宮之奇諫假道 左傳 僖公五年 公曰 晉 吾宗也 宗 同姓 姬 同祖先 豈害我哉 對曰 大伯 虞仲 大王之昭 儿子 也 大伯不從 是以不嗣 是以 所以 虢仲虢叔 王季之穆 儿子 也 為文王卿士 勲在王室 藏於盟府 晉國 将虢是滅 何愛於虞 且虞能親於桓荘乎 其愛之也 晉爱虞国 倒裝句 於 介詞 比 其 指晉 之 指虞 桓荘之族何罪 而以為戮 以之作為戮的對象 不唯偪乎 唯 因為 偪通逼 逼近 這裏有威脇之義 親以 而 寵偪 猶尚害之 寵 在尊位 况以國 偪 乎 宮之奇諫假道 左傳 僖公五年 公曰 吾享祀豐絜 神必據我 對曰 臣聞之 鬼神非人實親 惟徳是依 故周書曰 皇天無親 惟德是輔 又曰 黍稷非馨 明德惟馨 又曰 民不易物 惟徳繄物 如是 則非德民不和 神不享矣 神所馮依 將在德矣 若晉取虞 而明德以薦馨香 神其吐之乎 宮之奇諫假道 左傳 僖公五年 公曰 吾享祀豐絜 絜通潔 神必據我 據 依附 保祐 對曰 臣聞之 鬼神非人實親 惟徳是依 故周書曰 皇天無親 惟德是輔 又曰 黍稷非馨 明德惟馨 又曰 民不易物 惟徳繄物 人們祭祀的東西並不改變 相同的 但是 只有有德的人的祭品纔是 真正 的祭品 如是 則非德民不和 神不享矣 神所馮依 馮通憑 說文 馬部 馮 馬行疾也 將在德矣 若晉取虞 取 攻取 滅掉 而明德以薦馨香 而 連詞 又 明德 使德明 薦 獻 向神獻 馨香 黍稷 神其吐之乎 之 代詞 祭祀之物 此句義 晉國也可如虞國一樣祭祀豐潔 故神靈會保祐晉國攻打勝利 所以虞國的祭祀豐潔不能確保虞國免于災難 宮之奇諫假道 左傳 僖公五年 弗聽 許晉使 宫之奇以其族行 曰 虞不臘矣 在此行也 晉不更舉矣 冬 十二月丙子朔 晉滅虢 虢公醜奔京師 師還 館于虞 遂襲虞 滅之 宮之奇諫假道 左傳 僖公五年 弗聽 許晉使 宫之奇以其族行 曰 虞 虞國的灭亡 不臘矣 臘 年終舉行的祭祀 用作動詞 舉行臘祭 在此行也 晉不更舉矣 更 再 舉 舉兵 冬 十二月丙子朔 晉滅虢 虢公醜奔京師 師還 館于虞 遂襲虞 滅之 本課語法知識囬顧 1 判斷句 虢 虞之表也 2 賓語前置 一之謂甚 其虞虢之謂也 將虢是滅 鬼神非人實親 惟德是依 惟德是輔 3 句中語氣詞 其可再乎 不唯偪乎 鬼神非人實親 明德惟馨 惟德翳物 4 詞類活用 虞不臘矣 燭之武退秦師 僖公三十年 晉侯秦伯圍鄭 以其無禮於晉 且貳於楚也 晉軍函陵 秦軍汜南 佚之狐言於鄭伯曰 國危矣 若使燭之武見秦君 師必退 公從之 辭曰 臣之壯也 猶不如人 今老矣 無能為也已 公曰 吾不能早用子 今急而求子 是寡人之過也 然鄭亡 子亦有不利焉 許之 燭之武退秦師 晉侯秦伯圍鄭 晉文公 秦穆公 以其無禮於晉 以 介詞 由于 因為 於 介詞 對 且貳於楚也 貳 兩屬 二心 同時交結 晉軍函陵 軍 動詞 駐軍 篆文字形象以車圍之形 古於野外臨時駐軍 必以戰車圍成一圈以爲臨時營壘 營門則以二車交搭其轅而成 故軍營門稱轅門 秦軍汜南 佚之狐言於鄭伯曰 國危矣 說文 危部 危 在高而懼也 字形從人踞崖上 而下有人形 爲墜落之人 故危有高義 又有懼義 引申爲危險 若使燭之武見秦君 師必退 公從之 辭曰 臣之壯也 猶不如人 今老矣 無能為也已 公曰 吾不能早用子 今急而求子 是寡人之過也 然鄭亡 子亦有不利焉 許之 燭之武退秦師 夜縋而出 見秦伯曰 秦晉圍鄭 鄭既知亡矣 若亡鄭而有益於君 敢以煩執事 越國以鄙逺 君知其難也 焉用亡鄭以陪鄰 鄰之厚 君之薄也 若舍鄭以為東道主 行李之往來 共其乏困 君亦無所害 且君嘗為晉君賜矣 許君焦 瑕 朝濟而夕設版焉 君之所知也 夫晉何厭之有 既東封鄭 又欲肆其西封 若不闕秦 將焉取之 闕秦以利晉 唯君圖之 燭之武退秦師 夜縋而出 縋又作硾 用绳子吊着东西 見秦伯曰 秦晉圍鄭 鄭既知亡矣 若亡鄭而有益於君 敢以煩執事 越國以鄙逺 鄙 用作動詞 用 邊邑的地方 亦可作使動 使 鄙逺 君知其難也 焉用亡鄭以陪鄰 說文 阜部 陪 重土也 爲土上加土 故有 增加 義 鄰之厚 君之薄也 若舍鄭以為東道主 行李之往來 共其乏困 行無資 居無食 君亦無所害 且君嘗為晉君賜矣 賜 恩惠 許君焦 瑕 朝濟而夕設版焉 君之所知也 夫晉何厭之有 既東封鄭 又欲肆其西封 肆 伸展 若不闕秦 闕通缺 將焉取之 闕秦以利晉 唯君圖之 燭之武退秦師 秦伯説 與鄭人盟 使杞子 逢孫 揚孫戍之 說文 戈部 戍 守邊也 爲人持戈形 乃還 子犯請擊之 公曰 不可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微 假如不是 因人之力而敝之 不仁 失其所與 所與 同盟者 與 聯合 不知 以亂易整 不武 吾其還也 亦去之 之 代詞 代鄭國 本課語法知識囬顧 一 古今字 通假字1 若舍鄭以爲東道主 舍後作捨 2 共其乏困 共後作供 3 若不闕秦 闕通缺 二 語法1 省略於的處所補語 晉軍函陵 秦軍氾陵 2 判斷句 是寡人之過也 3 使動用法 越國以鄙遠 4 賓語前置 夫晉何厭之有 5 雙賓語 且君嘗爲晉君賜矣 6 虛詞 微 表排除之否定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蹇叔哭師 僖公三十二年 冬 晉文公卒 庚辰 將殯于曲沃 出絳 柩有聲如牛 卜偃使大夫拜 曰 君命大事 將有西師過軼我 擊之 必大捷焉 蹇叔哭師 冬 晉文公卒 杜注 稱卒者 略外以別內也 因 春秋 爲魯史 故 春秋 左傳 記魯公死皆曰薨 記他國諸侯死皆曰卒 庚辰 將殯于曲沃 殯 停柩待葬 禮記 王制 天子七日而殯 七月而葬 諸侯五日而殯 五日而葬 大夫 士 庶人三日而殯 三月而葬 棺 柩 有別 虛者爲棺 實昔爲柩 晉文公之祖父武公因曲沃而兼有晉國 其祖廟皆在曲沃 故文公死 必殯於曲沃 有死後辭別祖廟之意 出絳 晉國都 今山西翼城縣東南 柩有聲如牛 卜偃使大夫拜 曰 君命大事 祭祀與戰爭 將有西師過軼我 軼 後車超過前車 過軼 越過 擊之 必大捷焉 蹇叔哭師 杞子自鄭使告于秦曰 鄭人使我掌其北門之管 若潛師以來 國可得也 穆公訪諸蹇叔 蹇叔曰 勞師以襲逺 非所聞也 師勞力竭 逺主備之 無乃不可乎 師之所為 鄭必知之 勤而無所 必有悖b i心 且行千里 其誰不知 公辭焉 召孟明 西乞 白乙 使出師于東門之外 蹇叔哭之 曰 孟子 吾見師之出 而不見其入也 公使謂之曰 爾何知 中壽 爾墓之木拱矣 蹇叔哭師 杞子自鄭使告于秦曰 自 介詞 從 使 使人 于 介詞 向 鄭人使我掌其北門之管 若潛師以來 潛 隱蔽地行動 潛師 秘密行軍 國可得也 穆公訪諸蹇叔 訪 咨詢 諸 兼詞 之於 的合音 蹇叔曰 勞師以襲逺 非所聞也 不讚成 的委婉語 師勞力竭 逺主備之 無乃不可乎 無乃 乎 大概 吧 師之所為 鄭必知之 勤而無所 無所 無收獲 必有悖b i心 悖心 逆心 且行千里 其誰不知 蹇叔哭師 公辭焉 辭 推辭 沒接受 不同意 焉 代詞 他的觀點 召孟明 西乞 白乙 使出師于東門之外 于 介詞 從 蹇叔哭之 之 代詞 代軍隊 曰 孟子 吾見師之出 之 介詞 介紹主謂結構 有的學者認為 結構助詞 連詞 而不見其入也 公使謂之曰 爾何知 中壽 爾墓之木拱矣 木 樹 拱 兩手合抱 蹇叔哭師 蹇叔之子與師 哭而送之曰 晉人禦師必於殽 殽有二陵焉 其南陵 夏后臯之墓也 其北陵 文王之所辟風雨也 必死是間 余收爾骨焉 秦師遂東 蹇叔哭師 蹇叔之子與師 與 參加 哭而送之曰 晉人禦師必於殽 殽有二陵焉 焉 兼詞 在那裏 其南陵 夏后臯之墓也 其北陵 文王之所辟風雨也 辟為避的古字必死是間 間 當中 余收爾骨焉 焉 兼詞 在那裏 秦師遂東 東 方位名詞作動詞 向東邊前進 本課語法知識囬顧 一 通假字 古今字 1 殽有二陵焉 殽通崤 2 其北陵 文王之所辟風雨也 辟後作避 二 語法1 複雜謂語 卜偃使大夫拜 將有西師過軼我 2 主謂詞組作主語 謂語 師之所爲 鄭必知之 3 主謂詞組作賓語 吾見師之出而不见其入也 4 判斷句 其南陵 夏后臯之墓也 5 兼詞 穆公訪諸蹇叔 殽有二陵焉 余收爾骨焉 6 焉 作代詞 公辭焉 晉靈公不君 宣公二年 晉靈公不君 厚斂以彫牆 從臺上彈人而觀其辟丸也 宰夫胹熊蹯不孰 殺之 寘諸畚 使婦人載以過朝 趙盾 士季見其手 問其故而患之 將諫 士季曰 諫而不入 則莫之繼也 會請先 不入 則子繼之 三進及溜 而後視之 曰 吾知所過矣 將改之 稽q 首而對曰 人誰無過 過而能改 善莫大焉 詩曰 靡不有初 鮮克有終 夫如是 則能補過者鮮矣 君能有終 則社稷之固也 豈唯羣臣賴之 又曰 衮職有闕 唯仲山甫補之 能補過也 君能補過 衮不廢矣 晉靈公不君 晉靈公不君 君 名詞用作動詞 行君道 厚斂以彫牆 厚 使動用法 使 重 多 加重 從臺上彈人而觀其辟丸也 宰夫胹熊蹯不孰 胹 燉 孰 熟古今字 殺之 寘諸畚 使婦人載以過朝 趙盾 士季見其手 問其故而患之 將諫 士季曰 諫而不入 則莫之繼也 之 代詞 代趙盾 您 會請先 會 是士季的字 不入 則子繼之 三進及溜 溜通霤 屋簷下 而後視之 靈公 曰 吾知所過矣 將改之 晉靈公不君 稽q 首而對曰 人誰無過 過而能改 善莫大焉 詩曰 靡不有初 鮮克有終 克 能夠 夫如是 則能補過者鮮矣 君能有終 則社稷之固也 豈唯羣臣賴之 君能有终 又曰 衮職 周宣王 有闕 唯仲山甫補之 能補過也 君能補過 衮不廢矣 晉靈公不君 猶不改 宣子驟諫 公患之 使鉏ch 麑n 賊之 晨往 寢門闢矣 盛服將朝 尚早 坐而假寐 麑退 歎而言曰 不忘恭敬 民之主也 賊民之主 不忠 棄君之命 不信 有一于此 不如死也 觸槐而死 晉靈公不君 猶不改 猶 还 仍 宣子驟諫 驟 說文 馬部 驟 馬疾步也 因為馬步密集纔能急速 故有 急 快 義 如 暴風驟雨 又引申 多 屢次 來源 聚 義 公患之 使鉏麑賊之 說文 戈部 賊 敗也 從戈 則聲 即毀壞義 於人則爲殺害 晨往 寢門闢矣 盛服將朝 尚早 坐而假寐 假寐 課文註釋為 不解衣冠而睡覺 不妥 睡 古義爲打盹 不指睡覺 假寐杜预注 不解衣冠而睡 睡 的本义是坐着打瞌睡 中古以后才有睡着 睡觉的意思 杜预是近晋代人使用本义 不能将 假寐 理解为假装睡觉 初中语文 狼 一文中有这样一句话 少时 一狼径去 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 目似瞑 意暇甚 方悟前狼假寐 课本没有对 假寐 这个词进行解释 参考书译为 假装睡觉 这种译法 或有所本 比如 汉语大词典 假字下引 诗 小雅 小弁 假寐永叹 维忧用老 时 假 释为 不真实 虚伪 事实上 这种解释是不确切的 总起来说 假寐 一词不仅可以用来指人 也可用来指动物 此时多有拟人化的意思 指人时 是不脱衣服睡觉 指动物时 泛指小睡 假 应当是借的意思 即借机 趁便的意思 麑退 歎而言曰 不忘恭敬 民之主也 賊民之主 不忠 棄君之命 不信 有一于此 不如死也 觸槐而死 恭敬严肃 有礼貌 复音词 同义联用 论语 子张 居处恭 执事敬 与人忠 集注 恭主容 敬主事 恭见于外 敬主乎中 按 恭 着重外貌方面 敬 着重在内心方面 晉靈公不君 秋九月 晉侯飲趙盾酒 伏甲將攻之 其右提彌明知之 趨登曰 臣侍君宴 過三爵 非禮也 遂扶以下 公嗾夫獒焉 明搏而殺之 盾曰 棄人用犬 雖猛何為 鬭且出 提彌明死之 晉靈公不君 秋九月 晉侯飲趙盾酒 伏甲將攻之 其右提彌明知之 趨登曰 臣侍君宴 過三爵 非禮也 遂扶以下 公嗾夫獒焉 明搏而殺之 盾曰 棄人用犬 雖猛何為 賓語前置句 鬭且出 提彌明死之 為動用法 晉靈公不君 初 宣子田於首山 舍於翳桑 見靈輒餓 問其病 曰 不食三日矣 食之 舍其半 問之 曰 宦三年矣 未知母之存否 今近焉 請以遺之 使盡之 而為之簞食與肉 寘諸橐以與之 既而與為公介 倒戟以禦公徒 而免之 問何故 對曰 翳桑之餓人也 問其名居 不告而退 遂自亡也 晉靈公不君 初 宣子田於首山 田畋古今字 舍於翳桑 舍 住一宿 又作 休息 義 見靈輒餓 餓 因挨餓而病倒 問其病 曰 不食三日矣 食之 舍其半 問之 曰 宦三年矣 宦 當貴族的奴隷 未知母之存否 今近焉 請以遺之 使盡之 而為之簞食與肉 寘諸橐以與之 既而與為公介 介 衛士 倒戟以禦公徒 而免之 使趙盾免于難 問何故 對曰 翳桑之餓人也 問其名居 不告而退 遂自亡也 饿 说文 饥也 饥 饿也 正字通 饿 饥甚 论语 伯夷叔齐 饿于首阳之下 本篇 灵辄饿 孟子 民有饥色 野有饿莩 韩非子 家有常业 虽饥不饿 李绅 悯农诗 四海无闲田 农夫犹饿死 仓颉篇 饥 馁也 腹中空也 尔雅 释天 谷不熟为饥 蔬不熟为馑 管子 五辅 天时不祥 则有水旱 地道不宜 则有饥馑 人道不顺 则有祸乱 饥 一般的肚子饿 饿 严重的飢 没有饭吃面临死亡的威胁 晉靈公不君 乙丑 趙穿攻靈公於桃園 宣子未出山而復 太史書曰 趙盾弑其君 以示於朝 宣子曰 不然 對曰 子為正卿 亡不越竟 反不討賊 非子而誰 宣子曰 嗚呼 我之懐矣 自詒伊慼 其我之謂矣 孔子曰 董狐 古之良史也 書法不隠 趙宣子 古之良大夫也 為法受惡 惜也 越竟乃免 晉靈公不君 乙丑 趙穿攻靈公於桃園 攻 當為 殺 宣子未出山而復 太史書曰 趙盾弑其君 以示於朝 宣子曰 不然 對曰 子為正卿 亡不越竟 反不討賊 非子而誰 宣子曰 嗚呼 我之懐矣 自詒伊慼 詒通貽 其我之謂矣 賓語前置句 孔子曰 董狐 古之良史也 書法不隠 趙宣子 古之良大夫也 為法受惡 惜也 越竟乃免 本課知識囬顧 一 古今字 通假字1 厚斂以彫牆 按此爲本字 彫後多作雕 2 而觀其辟丸也 辟後作避 3 宰夫胹熊蹯不孰 孰後作熟 4 三進及溜 溜 古水名 通霤 5 袞職有闕 闕通缺 6 宣子田於首山 田後作畋 7 舍其半 舍後作捨 8 亡不越竟 竟後作境 9 自詒伊慼 詒通貽 二 語法 1 名詞活用爲動詞 晉靈公不君 2 兼詞 置諸畚 善莫大焉 3 前置賓語 則莫之繼也 4 使動用法 晉侯飲趙盾酒 5 爲動用法 提彌明死之 齊晉鞌之戰 成公二年 癸酉 師陳于鞌 邴夏御齊侯 逢丑父為右 晉解張御卻克 鄭丘緩為右 齊侯曰 余姑翦滅此而朝食 不介馬而馳之 卻克傷於矢 流血及屨 未絶鼓音 曰 余病矣 張侯曰 自始合 而矢貫余手及肘 余折以御 左輪朱殷 豈敢言病 吾子忍之 緩曰 自始合 苟有險 余必下推車 子豈識之 然子病矣 張侯曰 師之耳目 在吾旗鼓 進退從之 此車一人殿之 可以集事 若之何其以病敗君之大事也 擐甲執兵 固即死也 病未及死 吾子勉之 左并轡 右援枹而鼓 馬逸不能止 師從之 齊師敗績 逐之 三周華不注 齊晉鞌之戰 成公二年 癸酉 師陳于鞌 陳陣古今字 邴夏御齊侯 御又作 馭 逢丑父為右 晉解張御卻克 鄭丘緩為右 齊侯曰 余姑翦滅此而朝食 不介馬而馳之 卻克傷於矢 流血及屨j 未絶鼓音 曰 余病矣 張侯曰 自始合 交戰 而矢貫余手及肘 余折以御 左輪朱殷 豈敢言病 吾子忍之 緩曰 自始合 苟有險 余必下推車 子豈識之 然子 您 卻克 病矣 齊晉鞌之戰 張侯曰 師之耳目 在吾旗鼓 進退從之 從 聽從 依從 此車一人殿之 殿的構意是 從人身后敲打 鎮守 可以集事 若之何其以病敗君之大事也 若之何 怎么 其 語氣詞 以 因 擐甲執兵 固即死也 病未及死 吾子勉之 左并轡 右援枹而鼓 馬逸不能止 逸 狂奔 師從之 從 跟從 齊師敗績 蹟 逐之 三周華不注 齊晉鞌之戰 韓厥夢子輿謂已曰 旦辟左右 故中御而從齊侯 邴夏曰 射其御者 君子也 公曰 謂之君子而射之 非禮也 射其左 越于車下 射其右 斃于車中 綦q 母張喪車 從韓厥曰 請寓乗 從左右 皆肘之 使立於後 韓厥俛定其右 齊晉鞌之戰 晉國 韓厥夢子輿謂已曰 旦辟左右 故中御而從齊侯 從 追趕 邴夏曰 射其御者 君子也 公曰 謂之君子而射之 非禮也 射其左 越于車下 射其右 斃于車中 綦q 母張喪車 從韓厥曰 請寓乗 從左右 從 就 站在 皆肘之 使立於後 韓厥俛定其右 俛俯異體字 齊晉鞌之戰 逢丑父與公易位 將及華泉 驂絓於木而止 丑父寢於轏zh n中 蛇出于其下 以肱擊之 傷而匿之 故不能推車而及 韓厥執縶馬前 再拜稽首 奉觴加璧以進 曰 寡君使羣臣為魯衛請 曰無令輿師陷入君地 下臣不幸 屬當戎行 無所逃隠 且懼奔辟而忝兩君 臣辱戎士 敢告不敏 攝官承乏 丑父使公下 如華泉取飲 鄭周父御佐車 宛茷為右 載齊侯以免 韓厥獻丑父 卻獻子將戮之 呼曰 自今無有代其君任患者 有一於此 將為戮乎 卻子曰 人不難以死免其君 我戮之不祥 赦之 以勸事君者 乃免之 齊晉鞌之戰 逢丑父與公易位 公 齊侯 將及華泉 驂絓於木而止 丑父寢於轏zh n中 蛇出于其下 以肱擊之 傷而匿之 故不能推車而及 韓厥執縶馬前 再拜稽首 奉觴加璧以進 曰 寡君使羣臣為魯衛請 曰無令輿 衆多 師陷入君地 下臣不幸 屬當戎行 屬 恰巧 當 遇到 無所逃隠 且懼奔辟而忝兩君 臣辱戎士 敢告不敏 攝官承乏 丑父使公下 如華泉取飲 鄭周父御佐車 宛茷為右 載齊侯以免 韓厥獻丑父 卻獻子將戮之 呼曰 自今無有代其君任患者 有一於此 將為戮乎 卻子曰 人不難以死免其君 我戮之不祥 赦之 以勸事君者 乃免之 免 釋放 本課知識囬顧 一 異體字1 韓厥俛定其右 俯 二 語法1 被動句 郤克傷於矢 2 句中語氣詞 若之何其以病敗君之大事也 3 兼類詞 右援枹而鼓 4 方位名詞作狀語 故中御而從齊侯 5 意動 使動用法 人不難以死免其君 楚歸晉知zh 罃y ng 成公三年 晉人歸楚公子穀臣與連尹 襄老之尸 于楚以求知罃 於是荀首佐中軍矣 故楚人許之 楚歸晉知zh 罃y ng 晉人歸楚公子穀臣與連尹襄老之尸 穀臣 楚莊王的兒子 連尹 楚官名 于楚以求知罃 于 介詞 向 於是荀首佐中軍矣 於是 在這時候 佐中軍 當了副元帥 故楚人許之 楚歸晉知罃 王送知罃曰 子其怨我乎 對曰 二國治戎 臣不才 不勝其任 以為俘馘 執事不以釁鼓 使歸即戮 君之惠也 臣實不才 又誰敢怨 王曰 然則德我乎 對曰 二國圖其社稷 而求紓其民 各懲其忿以相宥也 兩釋纍囚以成其好 二國有好 臣不與及 其誰敢德 王曰 子歸 何以報我 對曰 臣不任受怨 君亦不任受德 無怨無德 不知所報 楚歸晉知罃 王送知罃曰 子其怨我乎 對曰 二國治戎 臣不才 不勝其任 以為俘馘 以 連詞 因而 執事不以釁鼓 使歸即戮 即 动词 走向 君之惠也 臣實不才 又誰敢怨 王曰 然則德我乎 對曰 二國圖其社稷 而求紓 缓和 消除 其民 各懲其忿以相宥也 懲 惩戒 克服 兩釋纍囚以成其好 纍 捆绑 兩 两方 二國有好 臣不與及 其誰敢德 王曰 子歸 何以報我 對曰 臣不任受怨 任 擔當 君亦不任受德 無怨無德 不知所報 楚歸晉知罃 王曰 雖然 必告不穀 對曰 以君之靈 纍臣得歸骨於晉 寡君之以為戮 死且不朽 若從君之惠而免之 以賜君之外臣首 首其請於寡君而以戮於宗 亦死且不朽 若不獲命 次及於事 而帥偏師以脩封疆 雖遇執事 其弗敢違 其竭力致死 無有二心 以盡臣禮 所以報也 王曰 晉未可與爭 重為之禮 而歸之 楚歸晉知罃 王曰 雖然 必告不穀 對曰 以君之靈 以 介詞 凴借 靈 福氣 纍臣得歸骨於晉 寡君之以為戮 名词 死且不朽 若從君之惠而免之 以賜君之外臣首 荀首 首其請於寡君而以戮於宗 其 如果 課文註為 將 不妥 亦死且不朽 若不獲命 如果得不到命令 即晉君不同意我父親這樣做 次及於事 而帥偏師以脩封疆 保卫边疆 雖遇執事 其 将 弗敢違 其竭力致死 無有二心 以盡臣禮 所以報也 王曰 晉未可與爭 重為之禮 而歸之 本課知識囬顧 語法1 雖然 是詞組 於是荀首佐中軍矣 雖然 必告不穀 2 成分省略 此 君之惠也 3 前置賓語 又誰敢怒 其誰敢德 4 雙賓語 重爲之禮而歸之 祁奚薦賢 襄公三年 祁奚請老 晉侯問嗣焉 稱解狐 其讎也 將立之而卒 又問焉 對曰 午也可 於是羊舌職死矣 晉侯曰 孰可以代之 對曰 赤也可 於是使祁午為中軍尉 羊舌赤佐之 祁奚薦賢 襄公三年 祁奚請老 晉侯問嗣焉 稱解狐 其讎也 將立之而卒 又問焉 對曰 午也可 午 祁午 於是羊舌職死矣 於是 在這個時候 晉侯曰 孰可以代之 對曰 赤也可 於是使祁午為中軍尉 羊舌赤佐之 祁奚薦賢 君子謂祁奚於是能舉善矣 稱其讎 不為諂ch n 立其子 不為比b 舉其偏 不為黨 商書曰 無偏無黨 王道蕩蕩 其祁奚之謂矣 解狐得舉 祁午得位 伯華得官 建一官而三物成 能舉善也 夫唯善 故能舉其類 詩云 惟其有之 是以似之 祁奚有焉 祁奚薦賢 君子謂祁奚於是 在这件事上 能舉善矣 稱其讎 不為諂ch n 諂 諂媚 討好 立其子 不為比b 比 為私利無原則地结合 此指偏愛自己親人 舉其偏 偏 直屬的下級 不為黨 袒护自己的同类 商書曰 無偏無黨 王道蕩蕩 蕩蕩 平坦開闊 此指公平無私 其祁奚之謂矣 解狐得舉 祁午得位 伯華得官 建一官而三物成 能舉善也 夫唯善 故能舉其類 詩云 惟其有之 是以似之 祁奚有焉 之 代词 代德 本課知識回顾 語法1 兼詞 晉侯問嗣焉 2 詞組 於是 於是羊舌職死矣 君子謂祁奚於是能舉善矣 對比 於是使祁午爲中軍尉 3 成份省略 判斷句 其讎也 4 前置賓語 其祁奚之謂矣 5 焉相當於之 祁奚有焉 子産不毀鄉校 襄公三十一年 鄭人游於鄉校 以論執政 然明謂子産曰 毁鄉校如何 子産曰 何為 夫人朝夕退而游焉 以議執政之善否p 其所善者 吾則行之 其所惡者 吾則改之 是吾師也 若之何毁之 我聞忠善以損怨 不聞作威以防怨 豈不遽止 然猶防川 大決所犯 傷人必多 吾不克救也 不如小決使道 不如吾聞而藥之也 然明曰 蔑也今而後知吾子之信可事也 小人實不才 若果行此 其鄭國實頼之 豈唯二三臣 仲尼聞是語也 曰 以是觀之 人謂子産不仁 吾不信也 子産不毀鄉校 襄公三十一年 鄭人游於鄉校 以論執政 然明 人名 謂子産曰 毁鄉校如何 子産曰 何為 夫人朝夕退而游焉 退 工作完毕 以議執政之善否p 其所善者 吾則行之 其所惡者 吾則改之 是吾師也 若之何毁之 我聞忠善以損怨 忠善 行忠善 不聞作威以防怨 豈不遽止 然猶防川 大決所犯 傷人必多 吾不克救也 不如小決使道 不如吾聞而藥之也 然明曰 蔑也今而後知吾子之信可事也 信 确实 小人實不才 若果行此 其鄭國實頼之 豈唯二三臣 仲尼聞是語也 曰 以是觀之 人謂子産不仁 吾不信也 本課知识回顾 語法1 偏義複詞 兼詞 夫人朝夕退而遊焉 2 前置賓語 何爲 3 主謂結構作謂語 連詞 則 表對舉 其所善者 吾則行之 其所惡者 吾則改之 4 判斷句 是吾師也 5 意動用法 不如吾聞而藥之也 6 小句作賓語 蔑也今而後知吾子之信可事也 古漢語通論 怎樣查字典辭書 一 查檢字音和字義 首先暸解至今漢語字典辭書排列方法 其法如下 1 按音序排列 有的是按漢語拼音字母的排列 如b p m f等 有的按拉丁字母排列 如A B C D等 在古代有的按聲調排列 如 平 上 去 入 有的還按韻部排列的 如 廣韻 集韻 等書 2 部首和筆畫的排列 把同一部首的字歸在一起 部首的先後以筆畫的多少為序 同一部首內 筆畫少的列前 筆畫多的列後 如 口 部是三劃 排在 心 部之前 同在 口 部 吹 字四劃 部首筆畫不計 排在 味 字五劃前 筆畫相同時再按起筆的筆形排列 一般把筆畫分成點 橫 樹 撇 折 如同是口部的字排列先後為 咬 哂 咽 哈 怎樣查字典辭書 3 按號碼排列 通行的是四角號碼檢字法 漢字一般是方形 都有四個角 角的形式分為十種 用0至9十個號碼來代表 四角號碼的順序是 先左上角 次右上角 再次左下角 最后是右下角 每次得四碼 如 左上角右上角詩左下角右下角左上角的 頭 代碼是0 右上角的叉的代碼是4 左下角 方 的代碼是6 右下角 叉 的代碼是4 詩 的四角號碼是0464 二 常用語文工具書的類型 一 普通字典 詞典類1 字典 以字為單位 按一定順序排列起來 註上讀音 說明意義和用法的工具書 如 康熙字典 中華大字典 故漢語常用字字典 漢語大字典 2 詞 辭 典 以詞為單位 按一定順序排列起辭來 註上讀音 加以解釋的工具書 如 辭源 辭海 辭通 中國人名大辭典 中國古今地名大詞典 漢語大詞典 等 二 常用語文工具書的類型 二 語言文字專著類 供語言文字的某個領域專門使用的工具書 如 說文解字 甲骨文字典 金文編 爾雅 廣韻 詩詞曲語辭滙釋 助字辨略 經傳釋詞 等 三 類書和專書索引1 類書 摘錄各種書上有關材料並依內容分門別類地編排起來以備查檢的書籍 如 佩文韻府 藝文類聚 2 索引 把書中的句子或詞摘錄下來 標明出處和頁碼 按一定的次序排列起來以供查檢的資料 又叫 引得 如 十三經索引 三 常用字典和辭書 一 康熙字典 收字四萬七千零三十五字 是清代以前收字最多的一部字典 为清代圣祖 玄烨 于康熙49年 公元1710 年命张玉书 陈廷敬等38人编纂的 按部首排列 共214部 按地支分成 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十二集 每集又分上中下 釋字的體例 先音後義 該書除引用古代韻書 字書外 還引用古註 便于查閱古音古義 該書存在很多不足 后來學者多有指正 三 常用字典和辭書 二 中華大字典 收字四萬八千多個 徐元浩 歐陽浦存主編 成書于1915年 時為中華民國4年 故名 中華大字典 它在 康熙字典 的基礎上編纂而成 校正 康熙字典 兩千多條錯誤 按214部首排列 其體例 每字下先列 集韻 反切 如 集韻 沒有就參 廣韻 或其他韻書 再列義項 每個義項下 先釋義 後列書證 書證中用 代替被釋字 一個義項用一個書證 其次是先本義 再引伸義 再假借義 三 常用字典和辭書 三 辭源 商務印書館編印 出版于1915年 1983年出版修訂本 新版 辭源 為古代漢語專門工具書 全書按214部首排列 在字頭下 先用漢語拼音字母和註音字母註音 標明反切 後列單字義項及書證 單字後列該字起頭的詞語 進行釋義並列書證 新版 辭源 四個分冊 每個分冊後都有四角號碼索引 全書後附有拼音索引 查檢比較方便 其缺點 有的詞失收 書證有的也不是最早的 有些引文有脫落 三 常用字典和辭書 四 辭海 中華書局編印 1936年出版 1979年 由上海辭書出版社修訂出版 1989 出版了經過再次修訂的三卷本 新版 辭海 是用簡體字排印 按250部首排列 是一部百科性質辭書 收列單字一萬六千五百三十四個 詞目十二萬餘條 古今漢語均可查閱 有筆畫查字 拼音索引 便于檢索 三 常用字典和辭書 五 漢語大字典 收單字五萬六千個左右 漢語大字典 編輯委員會編纂 徐中舒為主編 李格非 趙振鐸為常務副主編 共8冊 由四川辭書出版社 湖北辭書出版社出版 1986年 1990年出齐 該書按200部首排列 在字形方面 收列能反映字形源流縯變的甲骨文 金文 小篆和隷書形體 在字音方面 盡可能註出現代讀音 並列中古的反切 上古的韻部 在字義方面 不僅註意收列常用字的常用義 而且註意攷釋常用字的偏僻義和偏僻字的義項 對于多義詞 按本義 引伸義 假借義順序排列 三 常用字典和辭書 六 漢語大詞典 羅竹風主編 1986年 1993年出版 共12卷 收列詞目三十七萬五千餘條 本詞典除對單字本身的意義縯變加以總結外 更側重于收列一般詞語的意義 着重從詞語的歷史縯變過程加以全面的闡述 在字音方面 每個字頭標註現代音和古音 現代音用拼音字母 古音用反切 在釋義分面 所收條目較為完整 釋義較為確切 例句較為豐富 書后有筆畫索引和單字漢語拼音索引 檢索方便 本詞典有些引文有誤 三 常用字典和辭書 七 說文解字 說文解字 簡稱 說文 東漢許慎著 因為本書對獨體的 文 和合體的 字 加以說解 所以叫 說文解字 本書收篆文9353個 重文1163個 按540部首排列 書中在每一篆文下先釋義 再分析形體結構 最后說明讀若某 註音 它綜合分析了小篆 籀文和古文的形體結構 因形見義 據它 可以上求造字根源 下辨字體變化 也是研究甲骨文 金文的橋樑 是我國第一部繫統分析字形攷求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安全员B证考试试卷附答案详解(轻巧夺冠)
- 安全教育第一课课件图片
- 施工方入场安全培训课件
- 建筑电工焊工试题及答案
- 执业中药师考试冲刺密卷试题及答案
- 执业药师《药事管理与法规》真题及答案解析
- 执业药师资格考试药剂学历年真题试题及答案解析
- 接触网考试题及答案
- 教师招聘试题及答案
- 2025 年大学工程造价(工程成本管理)试题及答案
- 2025广东东莞市樟木头镇招聘编外聘用人员14人笔试考试参考题库及答案解析
- 2025湖北随州北星汇能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招聘延期笔试考试参考题库及答案解析
- 2025年及未来5年中国猴头菇深加工行业市场调研分析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
- 2025年某气调库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辽宁省鞍山市海城市2025-2026学年七年级上学期道德与法治11月期中
- 施工管理人员年度培训考核试卷及答案
- 水处理加药系统调试详细实施方案
- 七年级语文现代文阅读理解全套题
- 建筑工地安全管理检查清单
- 购买仓库地皮合同范本
- 2025中国人工智能医疗行业发展现状分析报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