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 14 孔孟两章精品课件 粤教版必修4 .ppt_第1页
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 14 孔孟两章精品课件 粤教版必修4 .ppt_第2页
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 14 孔孟两章精品课件 粤教版必修4 .ppt_第3页
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 14 孔孟两章精品课件 粤教版必修4 .ppt_第4页
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 14 孔孟两章精品课件 粤教版必修4 .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四单元 文言文 2 14孔孟两章 1 知人论世 1 孔子 前551 前479 名丘 字仲尼 鲁国人 春秋末期思想家 政治家 教育家 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学说成为两千余年封建文化的正统 影响极大 他被尊为圣人 55岁离开鲁国 开始 周游列国 历时14年而终不见用 68岁回到鲁国 言论被其门人及后人编辑整理成 论语 孔子主张仁义 反对残暴统治 反对武力征伐 修订 春秋 整理了 诗 书 礼 易 乐 他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教育家 首开我国教育私学之风 主张有教无类 提倡并着力实践大众教育 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传说弟子三千 最有影响的有七十二人 其中有名的有曾点 颜回 子贡 子路 冉有等 他的 学而不厌 诲人不倦 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等教育思想对后世影响深远 2 孟子 约前372 前289 名轲 字子舆 邹 今山东邹城 人 战国时期的思想家 政治家 教育家 儒家学派重要代表人物 孟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被编成 孟子 孟子被尊称为 亚圣 他在政治上提出以 民贵君轻 的 仁政 主张 反对兼并战争 反对暴虐统治 提出 性善论 他的学说是对孔子 仁 学的继承和发展 2 论语 简介 论语 论 念l n 编辑 摘要 的意思 语 是 言谈 的意思 是一部语录体散文集 儒家经典之一 是孔子门人及后学编辑整理孔子言行以及孔门弟子互相谈话的记录 内容很广泛 涉及哲学 政治 教育 时事等方面 全书共20篇 后人用每篇首句中的两个字作篇名 3 孟子 简介 孟子 是一部记录孟子及其弟子的言行文集 共七篇 孟子 的文章具有雄辩色彩 善于运用譬喻来说明道理 1 字音识记 2 通假字 zhu n y s d pi o c t xi n 1 无乃尔是过与 2 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3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颁 通 斑 斑白 头发花白 4 涂有饿殍而不知发 与 通 欤 句末语气词 无 通 毋 不要 涂 通 途 道路 3 一词多义 代词 这 动词 憎恨 动词 拜见 形容词 错误 介词 比 连词 来 4 词类活用 使动用法 来 使 来 安 使 安定 名词作动词 种植 栽种 名词作动词 归罪 5 古今异义 把 当作 年成 收成 黄河 有的人 6 特殊句式 1 宾语前置句 无乃尔是过与 以 是 提宾 何以伐为 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 宾语前置 未之有也 否定句中否定代词作宾语 宾语前置 2 判断句 是社稷之臣也 也 表判断 非我也 非 表否定判断 3 状语后置句 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于颛臾 有事 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 于刺人而杀之 何异 4 省略句 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 以 后省略宾语 之 可以无饥矣 以 后省略宾语 之 5 固定格式 季氏将伐颛臾 季氏将伐颛臾 以 的方式 叙述了孔子与两个弟子 也是季氏的家臣 就 展开辩论 孔子借此全面阐述了自己的治国为政的思想 文章中涉及的人物有三方 孔子 孔子的两个弟子 也是季氏的家臣 冉有和季路鲁国的权臣季康子 全文脉络如下 对话 季氏将伐颛臾是否应当 寡人之于国也 寡人之于国也 是 孟子 梁惠王上 中的一章 孟子抓住梁惠王关于 的困惑 论述了如何实行 以 统一天下的问题 孟子的治国目标非常具体 这种 保民而王 的主张 是孟子 思想的最好体现 全文脉络如下 如何治国 仁政 王道 只有实行仁政 才能得民心 得民心 才能得天下 民本 季氏将伐颛臾 要点一 梳理文章思路 整体把握文章内容要点 1 对于季氏将伐颛臾这件事 冉有 季路和孔子的态度如 何 孔子借此阐述了何种治国为政思想 点拨 两个弟子与孔子对 季氏将伐颛臾 的态度从前五段他们的对话中可看出 孔子的治国为政思想从最后一段可以看出 答案 1 弟子的态度 主张伐颛臾 理由有二 夫子欲 之 固而近于费 后世必为子孙忧 2 孔子的态度 强烈反对伐颛臾 理由有三 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 不可伐 在邦域内 不必伐 是社稷之臣 不当伐 3 治国为政思想 以礼 均 文德治国 在其位谋其 政 要具有服远人 安远人的能力 2 孔子采取何种方式批评弟子的行为 点拨 从孔子和两个弟子的对话可以看出 弟子每提出一条伐颛臾的理由 孔子便据此反驳 反驳时 有时直指其错 有时设喻说理 有时引用人言 并提出了自己的安邦原则 说理透辟 慷慨激昂 答案 孔子始终是抓住弟子的观点和行为进行有针对性的批评 得知季氏将伐颛臾的消息 直言不讳地指责这是冉有 季路的过错 冉有 季路以 夫子欲之 吾二臣者皆不欲也 为托词时 孔子引周任的话 并用两个比喻批评他们在其位不谋其政的错误行径 当冉有 季路终于说出他们主张伐颛臾的真正理由是担心它 固而近于费 恐为子孙忧 时 孔子便直言不讳地指责他们是强词夺理 找借口 进而生发开去 全面阐述了自己的治国为政理念 3 课文中孔子的话体现了他哪些思想 点拨 应逐句分析孔子的话 注意孔子是在什么情况下说这些话的 说这些话的目的如何 从中提炼孔子的思想 答案 反对攻打颛臾 说明孔子反对武力征伐 引周任的话和两个比喻 说明孔子提倡做事要忠于职守 批评冉有强词夺理 说明孔子提倡为人真诚 提出 远人不服 则修文德以来之 既来之 则安之 的治国主张 体现了靠文教德化治国的理念 要点二 品味文章的语言表达艺术分析文中冉有 孔子的语言特点 点拨 冉有作为弟子面对孔子的质问 想推卸责任因而言辞闪烁 孔子直指学生的错误 说话如当头棒喝 慷慨激昂 从孔子对学生的称呼和说话的语气中可见一斑 答案 冉有三句话闪烁其词 观点含糊 孔子三次直呼其名 求 次次各有特点 四次反问句式犹如急风暴雨 劈面打来 使得冉有理屈词穷 毫无招架之力 第4段义正词严地批评冉有态度不端正 批评冉有 季路违背了自己的治国之道 慷慨陈述自己的政治主张 寡人之于国也 要点一 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 理解文章内容孟子 仁政 主张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点拨 使民加多 的根本措施 即为孟子 仁政 思想的具体内容 孟子用几组排比句阐述了养民 教民的措施及产生的效果 从课文中找出相关句子 归纳即可 答案 孟子 仁政 的具体内容 不违农时 谷不可胜食也 数罟不入洿池 鱼鳖不可胜食也 斧斤以时入山林 材木不可胜用也 五亩之宅 树之以桑 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鸡豚狗彘之畜 勿失其时 七十者可以食肉矣 百亩之田 勿夺其时 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 谨庠序之教 申之以孝悌之义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总之 孟子以为解决 民不加多 的状况 就要除虐政 施仁政 行王道 使百姓住有房 耕有田 吃饱穿暖用足 接受教育 懂得礼义 要点二 品味文章的语言表达艺术 1 针对梁惠王尽心治国却还与邻国无差别的困惑 孟子采 用何种方法解释 点拨 孟子不直接回答 民不加多 的问题 而是用梁惠王熟悉的事例设喻 本题解答的重点在于理解 五十步笑百步 的喻义与魏国治国政策的联系 答案 孟子采用类比的方式 以 五十步笑百步 为喻 形象地说明魏国的政策和邻国的相差无几 本质上讲都是虐民暴政 所以不必希望民之多于邻国 2 本文在写作上体现出孟子散文的什么特点 点拨 本文在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