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井仪器方法及原理》教学大纲.doc_第1页
《测井仪器方法及原理》教学大纲.doc_第2页
《测井仪器方法及原理》教学大纲.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付费下载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测井仪器方法及原理教学大纲总学时数:32学时课堂讲授时数:32学时适用专业:测控技术与仪器开课教研室:测控技术与仪器大纲执笔人:庞巨丰课程编号:050302一、 教学大纲内容绪论石油测井和测井技术发展概况第一章 双侧向测井 1-1 普通电阻率测井 1-2 聚焦式电阻率测井 1-3 双侧向测井1. 求商式双侧向测井仪2. 功率式双侧向测井仪第二章 微电阻率测井2-1 微侧向和邻近侧向测井2-2 微球形聚焦测井2-3 电阻率测井仪的设计第三章 感应测井3-1 感应测井原理及几何因子理论3-2 复合线圈系的特性及设计思想3-3 感应测井仪的电路原理3-4 阵列感应测井第四章 裸眼井声波测井4-1 裸眼井声波测井的物理基础4-2 声波时差测量原理(声速测井)4-3 声波测井仪第五章 固井声波测井5-1 声幅测井仪5-2 声波变密度测井仪第六章 测幅射强度的核测井技术6-1 自然伽玛测井6-2 补偿密度(散射伽玛)测井6-3 补偿中子测井第七章 核磁共振测井7-1 原子核的自旋和磁矩7-2 核磁共振7-3 核磁共振测井仪7-4 核磁共振测井纵向弛豫T1和横向弛豫T2及其测量方法7-5 核磁共振测井回波信号的处理方法与求T2分布7-6 核磁有效孔隙度、渗透率、可动流体体积百分比、束缚流体体积百分比二、教学大纲说明1. 本课程的目的与任务测井是一种井下油气勘探方法,用于发现油气藏,评估油气储量及其产量,它在油气田开发和钻井工程中也有广泛的用途。测井还是勘探煤、盐、硫、石膏、金属、地热、地下水、放射性等矿产资源的重要方法和有效手段,并扩展到工程地质、灾害地质、生态环境等领域应用。测井仪器的更新换代最能反映测井学科的发展和进步,现代测井是石油工业中高技术含量最多的技术之一,它采用了现代物理理论、传感器技术、微电子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硬件和软件技术。它在石油工业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石油学科中的十大学科之一。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的学生获得电磁测井、声波测井、测量辐射强度的核测井和核磁共振成像测井原理、方法与测井仪器的基本知识。能够将学得的知识用于井下油气勘探和其它矿物的勘探。2. 课程的基本要求 (1)掌握上述各种测井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掌握和比较各种测井技术的物理基础; (3)熟悉各种典型测井仪器的原理; (4)了解研制一台测量仪器需要高等物理、高等数学、传感器技术、电子技术、计算机硬件、软件和必要的机械设计等知识。3. 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关系在学习本课程之前,学生应具备电学、声学、电磁场理论和核地球物理基础知识,在本课程之后接测井解释课程。4. 思考题和习题本课程每章讲完后,布置一定量的思考题和习题,以巩固所学的知识。5. 学时分配建议课程内容讲 课电磁测井11声波测井8测强度核测井6核磁共振测井7合 计326. 采用教材及主要参考书教材:(1) 胡澍主编,地球物理测井仪器,石油工业出版社,1991;(2)冯启宁主编,测井仪器的原理(电法测井仪器)和测井仪器原理(非电法测井仪器),石油大学出版社,1991。主要参考书:(1)测井学编写组编,测井学,石油工业出版社,1998;(2)尚作源编,地球物理测井方法原理,石油工业出版社,1987;(3)张庚骥主编,电法测井(上、下册),石油工业出版社,1984、1986;(4)楚泽涵编蓍,声波测井原理,石油工业出版社,1987;(5)陆大卫、江国法等编,核磁共振测井理论与应用,石油工业出版社,1998;(6)石油测井情报协作组编,测井新技术应用,石油工业出版社,1998。3-1 谱岩性密度测井基本原理3-2 谱岩性密度测井仪器系统3-3 谱岩性密度测井数据处理3-4 谱岩性密度测井的应用第四章 碳氧比测井4-1 中子和中子原4-2 地层的中子特性4-3 碳氧比测井的地质依据和物理基础4-4 碳氧比测井的数据获取方法4-5 碳氧比测井数据处理4-6 碳氧比测井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