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卷高考小论文撰写方法.doc_第1页
上海卷高考小论文撰写方法.doc_第2页
上海卷高考小论文撰写方法.doc_第3页
上海卷高考小论文撰写方法.doc_第4页
上海卷高考小论文撰写方法.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付费下载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上海卷高考小论文撰写方法撰写历史小论文可以反映出学生历史的基本素养和综合能力。今年小论文可能要缩减分值,恢复到以前的结构式,可能是几道简释题加上一段小论文。高考试卷中的历史小论文题,一般有两种类型,一是史论题,要求考生论证说明某一历史观点;二是史料题,要求考生从给出的史料中提炼出文章的主题,自拟题目,撰写论文。2003年上海卷高考的小论文题,就是典型的史料题。04年和05年都可以看作是史论题。从目前上海历史高考的要求来看,答好历史小论文题,可采用如下思路:第一步是阅读审题:可先看问题后读材料,再审题目中特别强调的要求。这样做即可克服阅读的盲目性,节约时间,还能保证论文不会游离主题。可是,在实际考试中偏离主题的论文大有人在。2003年高考卷中很多学生忘记了“以世界眼光观察与理解下列材料”。2004年很多学生未能兼顾文明在时间(纵向)和空间(横向)上的传承和交融。2005年忘记是反思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教训,要有自己的思考,写成流水帐。第二步是确立主题:对于史论题,由于题干题目已经提供,只要略加改造即可。改造的思路是,让观点明确即可。例如2004年我们可以用“文明在传承和交往中发展”、“人类文明是世界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2005年的主题可以是:“战争毁灭文明,不能让二战悲剧重演”、“牢记战争教训,避免世界大战”。有时主题可以宽泛活泼些,可以用副标题加以限制和说明。例如,2005年可以用“文明一定能战胜野蛮对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60周年的反思”。作为史料题,先要阅读史石料,阅读时必须注意材料(包括题干和引文)中能给我们思考提供的信息点(主要是我们已知的知识,如时间、人物和事件),文献材料可以找到中心句或关键词,图片题要联系时代背景和图片主题。例如2003年题的六幅图片,南京条约是中国“千年变局”的开始(外因促成内变的),总理衙门是洋务运动中的产物,洋务运动是第二次鸦片战争和镇压太平天国运动中产生的再通过归纳法,就可以概括出贯穿六幅图的主线:近代以来中国历史的变迁。如果范围要小或具体些,可以选择中国社会结构中某一领域的变化加以深化。如政治、经济、外交、思想等。当然主题的选择要扬长避短,最好是自己比较熟悉的,以便能保证自己下文有话可说。第三步是谋篇布局。(也就是拟定提纲或打腹稿)构想框架:论文总体结构为:总分总。具体工作就是围绕(论点),确立分论点,选择论据和预设的结论。例如以“文明在传承和交往中发展”为论点,分论点可以是:文明在传承中发展,文明在交往中丰富。结论:文明是全人类共同创造的。论据:传继概括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信息时代文明交替加以说明,交融:可以选择概括中原文明与草原文明,东方文明与西方文明(按照古代到近代现代)加以概括说明。草拟小标题:材料式的小标题(分论点)可以从材料中归纳提出,小标题不宜太多,否则变成罗列史实的帐单了。如2003年36题给的六则材料,围绕自己所确立的主题,确立出不同的小标题。若以外交史为选题,主题可以是“中国由被动开放走向主动开放的近代化历程”。小标题可分别是“天朝上国梦的破灭”,“对西方文明艰难的抉择”,“主动融入世界,迎接挑战的决策”等。若从抗争史的角度运用该材料,重点在于说明条约对于中国的危害;若从经济发展史的角度运用该材料,则主要论证外国侵略客观上对中国经济的瓦解作用。史论式的小标题可以采取结构分析法。剖析文明社会的结构:可以按照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展开,而各自文明又有本身的结构,例如物质文明农工商,政治文明各种制度,精神文明文史哲艺科。有时为了说明文明社会结构中的某一部分面貌及其特点,或综合描述某一文明结构的整体面貌及其特点,还就必须正确理解各个结构之间的辨证关系(实际就是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经济基础上层建筑意识形态。对于事件的分析,可以以背景(原因)经过影响纬线,可以根据事件的演变过程确立小标题,再结合内在逻辑进行论说。其中对于背景的分析,我们基本可以按照由大到小,由远到近,由世界到中国,由概括到具体的思路组织材料;经过应该概括;影响的剖析可以按照由小到大,由近到远,有本国到世界,由具体到概括的思路。有的观点也可以运用对照法(正论和驳论),来论证我们的观点。第四步是撰写成文:历史小论文结构(l)题目:要简洁、醒目,既能概括论文的中心内容,又能引人注意。为了更好地揭示论点,也常常用副题,作为对正题的补充。(2)绪论:主要导出论点。绪论必须写得简明扼要,在整篇文章中所占的比例要小。(3)本论:必须根据论点,或正面立论,或批驳不同的看法,要周详地论证文中的全部论点。这一部分内容多,为求眉目清楚,可以加上小标题或用不同的序码。其中小标题可以是并列式、递进式、正驳对照式。基本要求:符合题目要求,做到史论结合,层次分明,段、文中要兼顾逻辑性(主要包括知识逻辑历史学科的四大要素、思维逻辑),书写工整。本论部分是论文的核心,必须全力把它写好。(4)结论:这一部分要对绪论中提出的、本论中分析论证的问题加以综合概括,从中引出结论和思考,使读者能够明确了解作者独到见解之所在。正文结构需要具备四要素:论点、论据、论证、结论。a) 论点是论文阐述的具体观点,相当于文章的主题和小标题,要明确、简练、不能含糊费解。b) 论据服务于论点,一般用题目所给材料,相关历史事实或自己的拓展性思考来说明论点;c) 论证是用理论(文明史理论)做指导,选取典型的事例或运用严密的逻辑分析来阐述和证明论点。d) 结论是对全文进行扼要概括或总结。一篇好的应试小论文标准。主题明确符合要求,力争富有创意。论据充实,引用的材料恰倒好处。论证过程科学准确,逻辑严密,详略得当。结论正确,首尾呼应。能由感性知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能抓住本质,给人以深刻启示。语言要有史学之一般特点。要真实准确又颇具文采,要讲究理性又富感染力,切忌文学之朦胧浪漫和虚构夸张的散文化倾向。(2003年)以世界眼光观察与理解下列材料,自拟题目,写一篇历史小论文。(30分注意:(2004年)美国哈佛大学哈佛燕京图书馆内悬挂着一幅清末民初一位诗人写的对联: “文明新旧能相益,心理东西本自同” 对联赞叹了人类文明的时间和空间上的传承与交融,哲学家、社会学家、经济学家、科学家、文字家各有讨论。假如你是历史学家,对这幅对联作何评论?请自拟一个题目,写一篇历史小论文。(选题2分,观点12分,史实12分,文字4分) (2)观点:如体现以下基本观点 人类文明是全世界各民族共同创造的;(以其体现的明确程度给分) 人类文明是前后继承、创造、发展的;(以其体现的明确程度给分)人类文明是互相补充、交融、促进的。(以其体现的明确程度给分) 如从其他视角论述,体现人类发明发展的道路、方式是多样的、人类文明的发展有经验,也有教训、应按上述规则给分。(2005年)今年是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全世界都在深刻反思。请结合所学史实,以野蛮贱踏文明,文明战胜野蛮为主题,撰写一篇反思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历史小论文。(选题2分,观点10分,史实12分,结构2分,文字4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军事法庭将法西斯战犯起诉为:“破坏和平罪”(指策划、准备、发动或进行侵略战争);“战争罪”)指违反战争法规和惯例,包括虐待或杀害俘虏、人质、劳工,以及掠夺财产、破坏城镇等);“违反人道罪”(指战争发生前和战争期间,对任何平民的杀害、灭绝、奴役及其他不人道的行为)。()观点: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有史以来最大的战争和空前野蛮的暴力行为,它毁灭着人类的文明,践踏着人类的尊严,侵犯着包括生命权在内的人类各种基本权利。考生可从人权、人的尊严、人道与现代文明,人类文明的各种载体和象征,民族精神与人类和平、战争与法治文明,暴力与正义等视角来进行反思。善待自然,人类才能得到自然的呵护(题目就是论点,主题突出。)人类崇拜敬畏上帝,因为在人的观念中,上帝是造物主,是上帝赐给了人类所需要的一切。上帝在哪里?其实,上帝就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大自然。人和自然都是上帝的子民,人和自然应该和谐相处。(别具一格,提出主题,给人心灵震撼。)纵观文明史的长河,人作为自然中的一分子,是自然界中最具智慧的物种,而自然也就象母亲一样,呵护着我们,给我们提供衣食住行和工作娱乐的舞台。由于人类经验不足,科技和生产力水平落后,人们以自己的本能在适应自然,虽然生活的艰难,但是人类与自然基本能和睦相处,享受着自然的恩赐,生息繁衍至今。(能从历史的角度,来说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就能受到自然的呵护。)但是由于人们长期认识的错位,私欲的膨胀和科学精神的激励,人们对与自己朝夕相处的自然却缺少理性的认识,对自然赐给人类的福音却是熟视无睹。人们把自己的衣食父母当作奴隶,把自然看作肆意掠夺和索取对象。正当人类陶醉在自己伟大的科学发明和创造中的时候,正陶醉在自己的聪明才智和杰出的科学发明的时候,正在享受科学文明所带来的丰富的物质成果的时候人类也在不知不觉遭受到了自然的惩罚,生态灾难实际上也就是对人类的警示。美丽的草原原本是自然的恩赐,“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现牛羊”,这本是草原的天性。但是人们并没有尊重大自然的意愿,而是一味地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借助科学的工具向自然索取。为了吃饭而烧毁了草原用来耕地;为了羊毛羊肉而过分畜牧;为了一己私欲而灭了草原人图腾精神的寄托狼。人类确实得到了他们想要的,也自以为赢了自然。可是,向自然的过度的征服和索取,人们也开始不断地遭到了自然的报复,现在草原退化了,沙漠吞噬着草原,美丽的草原风光不在,沙尘爆开始威胁着人类生存的家园。自然与人类生存,难道一定要遵守两难的选择吗?其实,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错误往往都在人类的本身。人类在适应、改造自然的同时,人们也应该想到如何善待自然,抚慰自然。历史的实际是,当我们在反思自己做过的一些事情时,往往会发现,人类的失误往往是人类并未成熟的观念和偏激的行动所造成的。但是,由于自然的宽容大度,人类的一点一滴的错误,最终会汇成灾难性的破坏,终究还是会降临到人类身上,因为自然是人类的朋友。(从反面论证人与自然关系失衡的主要原因,史论结合,能说明主题,只是事例显得单薄,论说语言还可以凝练些。)人类是个群体动物,人类应该珍惜上帝恩赐给人类的朋友。人类也应该用一种宽容的心态和行动善待自然。其实,早在一百多年前,革命导师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就警告过人们说:“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于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