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5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传统的汽油机 包括化油器式和大部分进气道喷射汽油机 一般在空燃比A F 12 6 17范围内工作 其混合气是均质的 所谓稀薄燃烧汽油机是一个范围很广的概念 只要A F 17 就可以称为稀薄燃烧汽油机 2 稀燃汽油机分为两类 一类是非直喷式汽油机 包括化油器式和进气管喷射式汽油机 即使采取一些特殊技术措施 一般只能在A F 25的范围内工作 而另一类是缸内直喷式汽油机 可在A F 25 50范围内稳定工作 3 一 缸内直接喷射技术缸内直接喷射技术是指将喷油器植入气缸内 利用发动机电控系统经过计算分析精确控制喷射量 通过高压将汽油喷入燃烧室 使缸内燃油与空气接近理想的混合状态 并由火花塞点燃实现充分燃烧 从而提高发动机的动力性和燃油经济性 同时将有害气体排放降到最低水平 4 1 采用缸内直接喷射技术的优势 1 节省燃油现代发动机技术的趋势之一就是节约燃料 而缸内直喷技术可以大大提升燃油的雾化程度及其与空气混合的效率 采用缸内直喷技术的车型燃油消耗水平可下降20 以上 2 减少废气排放缸内直喷发动机的高压燃油泵能提供高达12MPa的压力 确保燃料充分燃烧 最大程度地减少废气中的有害污染物 保护环境 5 3 提升动力性能由于燃料的混合更充分 燃烧更彻底 使燃料转化为动能的效率提升 直接推动了发动机动力性能的提高 同排量下 最大功率可提高15 4 减少发动机振动由于缸内直喷技术燃烧稀混合气 缸内爆燃情况大大减少 高压缩比对降低发动机低速下的振动也有明显的效果 6 5 喷油量的准确度提升缸内直喷技术的关键就是电控系统的精确控制 由于电控系统会感知发动机缸内的实际工作情况 并在瞬间完成对喷油量 喷油时间和压力的微调 保证发动机始终处于精确的喷油状态 6 发动机更耐用新技术不但提升效率 减少排放 更对发动机寿命的延长起到积极的作用 燃油被直接喷射于气缸内并迅速转化为能量 大大降低了传统发动机燃油依附于进气歧管而带来的积炭等损害 7 2 缸内直接喷射与传统燃油喷射汽油机的区别传统的燃油喷射汽油发动机将汽油喷入进气歧管 雾化的汽油在进气歧管内开始与空气混合 然后再进入到气缸中燃烧 8 缸内直接喷射汽油发动机采用类似于柴油发动机的供油技术 通过一个高压燃油泵提供10MPa以上的压力 将汽油提供给位于气缸内的喷油器 然后通过电控单元控制喷油器将燃料在最恰当的时间直接喷入燃烧室 燃烧室内较强的涡流使空气和汽油充分混合 使火花塞周围区域能有较浓的混合气 周边区域有较稀的混合气 保证了顺利点火并能实现稀薄燃烧 9 3 缸内直接喷射技术的问题缸内直接喷射技术存在的一个主要问题是废气后续处理 在分层充气模式和均质稀薄充气模式中 传统的闭环三元催化转化器不能快速地将燃烧过程中产生的氮氧化物转换成氮气 开发了氮氧化物存储式催化转化器后 才使得排放废气符合欧 废气排放标准 在该系统中 氮氧化物被暂时地储存在转换器中 然后系统性地转换成氮气 另一个问题是汽油中的硫成分 由于硫酸的化学特性与氮氧化物的类似 所以硫也同样会被储存在氮氧化物存储式催化转化器内 并且占用了应当存储氮氧化物的空间 汽油中硫的含量越高 存储式催化转化器的再生就越频繁 因此就要消耗额外的汽油 10 二 缸内直接喷射技术的发展1 燃油供给系统缸内直接喷射汽油发动机燃油供给系统 采用了精度高 响应快的柔性电控手段 2 喷射系统采用内开式旋流喷油器 可通过涡流比的选择实现较好的喷雾形态和合适的贯穿度 且喷束方向便于调整 11 3 喷射模式分为单阶段喷射模式和多阶段喷射模式 单阶段喷射模式是指在中小负荷时 燃油在压缩行程后期喷入 实现混合气分层稀燃 在大负荷和全负荷时 燃油在进气行程中喷入气缸 实现均质燃烧 多阶段喷射模式是指在进气行程中先喷入所需燃料的1 4 形成极稀的均质混合气 其余燃料在压缩行程后期再次喷入 形成分层混合气 可实现中小负荷到大负荷的平稳过渡 降低缸内的温度 抑制爆燃的产生 12 4 燃烧系统按照喷油器和火花塞的相对位置和混合气的组织形式有三种类型 1 壁面引导法喷油器和火花塞相隔较远 喷油器把燃油喷入活塞凹坑中 依靠进气气流的惯性将油气混合并送往火花塞 喷油器一般安装在进气门侧 活塞凹坑开口对向进气门侧 油气混合后直接流向火花塞 混合气形成时间较长 易于形成较大区域的可燃混合气 13 2 气流引导法特殊形状的进气道与喷油器呈一定的夹角 给混合气一定的回旋力 利用活塞表面的特殊形状形成缸内气流 使油气不直接喷向火花塞 而是在气缸内形成涡流围绕火花塞旋转 3 喷束引导法喷油器在燃烧室中央 火花塞在喷油器附近 依靠油束的贯穿深度来保证空气的利用率 14 5 缸内空气流动涡流旋转轴线平行于气缸中心线 滚流旋转轴线垂直于气缸中心线 挤流形成于压缩行程上止点时与缸盖间隙处的径向气体运动 15 三 缸内直接喷射技术的实际应用1 三菱缸内汽油直接喷射GDI三菱1 8L顶置双凸轮轴16气门4G93型GDI GasolineDirect Injection 发动机自1996年首次推出之后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迄今为止三菱汽车公司共生产了一百多万台GDI发动机 GDI发动机采用壁面引导燃烧方法和两次喷射 采用了立式吸气口 弯曲顶面活塞 高压旋转喷油器等三种技术手段 16 1 立式吸气口立式吸气口代替了传统的横向吸气口 通过来自上方的强大下降气流 形成与以往发动机相反的缸内空气流动 纵向涡流转流 2 弯曲顶面活塞GDI发动机活塞的顶部一半是球形 另一半是壁面 活塞顶面的凸起部分像屋顶 又称 弯曲顶面活塞 它缩小了燃烧室的容积 有助于形成强势涡流 缩小燃烧室容积必然提高了压缩比 因此GDI的压缩比可达到12 压缩比提高了 缸内温度必然也随之提高 有助于稀燃 压缩比高 输出功率增大 这样也就弥补了稀燃带来的功率损失 3 高压旋转喷油器通过高压旋转喷油器喷射出雾状汽油 在压缩行程后期的点火前夕 被气体的纵涡流融合成球状雾化体 形成一种以火花塞为中心 由浓到稀的层状混合气状态 17 GDI发动机的喷油过程共分两个阶段1 辅喷油阶段 在进气行程时 发动机进行一次喷油 是辅喷油 喷油的数量不大 喷油的主要目的也不是为了点火燃烧 这部分少量的汽油汽化挥发 吸收热量 能降低气缸内的温度 使气缸内可以容纳的气体密度增大 所以这次喷油的结果是给气缸降温的同时 还可以提高进气密度 让更多的空气进入到气缸 而且能确保汽油跟空气均匀的混合 18 2 喷油阶段 当活塞即将达到发动机压缩行程的上止点时 在火花塞点火之前 一定量的汽油再次被喷出 这次喷射被称为主喷油 此时 活塞的凹面会使混合气在火花塞周围形成一个浓度较高的区域 这种相对较浓的混合气能被火花塞顺利点燃 而周围混合气较稀的区域是无法被火花塞的火焰直接点燃的 它只能在中心区域成功燃烧以后 利用燃烧产生的能量同时点燃 19 由于采用了上述设计 GDI发动机能在40 1的超稀空燃比情况下正常运转 在这种稀薄燃烧的情况下 燃料可以更加充分地燃烧 榨取每一滴燃油的所能产生的动能 与此同时 由于燃烧充分 可以大幅度减少未燃烧的气体从发动机里排出 从而获得更低的排放 GDI的分两段喷油除了实现上述功能外 还能有效减小爆燃的产生 从而可以采用更高的压缩比 获得更强劲的动力输出 20 虽然GDI发动机可以降低整体的废气排放污染 但是它的氮氧化物的排放非常高 为此 需要采用有效的有针对性的三元催化装置才能保证尾气的排放达到环保部门的要求 但是在国内 油品中的含硫量非常高 汽油燃烧后很容易产生硫化物而使催化器中毒 从而导致催化反应失效 使氮氧化物无法得到还原处理 这也就是为何到目前为止 国内没有一款匹配三菱GDI发动机的车销售的原因了 21 2 奔驰缸内直接喷射CGI奔驰CLS350CGI stratified ChargedGasolineInjection 轿车搭载的M272DEV6缸内直喷汽油发动机 是由奔驰公司和博世公司合作开发的世界上第一台采用压电式喷油器的缸内直喷汽油机 其特点是采用喷束引导燃烧方法和三次喷射模式 22 1 燃油供给与喷射系统CGI发动机上使用的高压压电喷油器 采用几微米宽锥状环形喷孔 塑造一个稳定的 非常理想的从浓到稀的喷雾效果 在喷射时 还可以吸收周边紊乱的空气颗粒 进入燃油喷射的层与层之间 形成一个理想的点火前状态 CGI发动机还包括高压燃油泵以及后面的燃油导轨以及其中的燃油压力调节阀 它们为系统提供稳定的燃油 在燃油导轨中 峰值燃油压力可以达到20MPa 约是普通电喷汽油发动机的70倍 比一些其他缸内直喷发动机也高得多 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了分层喷射时有理想的喷雾效果 在高转速下有足够量的汽油供给 而且由于在喷射瞬间 导轨内的压力不可避免会出现瞬间下降 高压也会让这种瞬间压力变化减小 喷射也就更加精确无误 23 2 压电直喷技术目前的缸内直喷发动机都存在分段控制模式 低转速时使用分段多次喷射燃烧 高转速下不使用 主要原因是目前的喷油器都是螺旋线圈电磁控制式的 在高转速状态下 喷油时间要求极短 喷油器响应速度并不适合太高转速 因此 奔驰开发了压电触发的喷油器 利用活塞在压缩行程的压力 通过压力变形下的微弱电信号 经过放大电路放大后控制阀门开闭 压电喷油器百万分之一秒的反应时间 使喷油器基本的多点分层喷射成为可能 在每次压缩的短时间内 再分为多次喷射 特别是高转速下 也同样有分段喷射 从而得到更理想的稀薄燃烧 这对提高发动机燃烧效率是至关重要的 24 3 排放问题尽管奔驰CGI发动机在很多方面都有突破 但和其他缸内直喷发动机一样 也面临一个头痛的问题 那就是因高压缩比带来的高温副作用 产生了过多的氮氧化物的排放 奔驰使用了专门的氮氧化物净化器以及传感器 效果虽然更好 但价格却比三元催化转化器要贵得多 25 3 宝马高精准缸内直接喷射HPI目前 宝马的直四 直六 8和V12发动机上均配有高精准缸内直接喷射HPI HighPrecisionInjection 同样采用了喷束引导燃烧方法和二次喷射 HPI发动机能做到每分钟2000次独立燃油喷射 每次喷射的油量可低至2mg 通过阀门之间的中央部位的压电式喷油器使喷油得到异常精确的控制 26 压电式喷油器设置在气门的中心位置并安装在靠近火花塞附近的区域 HPI发动机使用的喷油器向外开启 HPI发动机的过量空气系数 在0 9 2 5的范围内 燃油消耗少 污染物排放水平低 27 第二节奥迪A6LFSI缸内直喷发动机技术 一 奥迪FSI缸内直喷发动机二 奥迪A6L2 0LTFSI缸内直喷系统的结构与工作原理 28 一 奥迪FSI缸内直喷发动机FSI FuelstratifiedInjection 指燃油分层喷射 是直喷式汽油发动机领域的一项革命性技术 2002年 大众在LupoFSI和GolfFSI发动机上首次使用了带BoschMotronicMED7发动机管理系统的汽油直接喷射系统 GolfFSI1 6L发动机采用气流引导和壁面引导结合的燃烧方法 可使燃油与空气达到理想的混合效果 2004年 奥迪在FSI发动机中融入涡轮增压技术形成TFSI发动机发动机技术 采用气流引导的燃烧方法 大大降低了燃油消耗和有害气体的排放 理论上 奥迪FSI发动机有三种操作模式 分层充气模式 均质稀薄充气模式和均质充气模式 ECU根据转矩 功率 废气和安全要求选择相应的操作模式 29 1 分层充气模式从起动到中间负荷和转速的区域 发动机一直运行在分层充气模式中 在此模式中 发动机产生的转矩仅由喷入的燃油量确定 空气质量和点火提前角产生的影响很小 进入分层充气模式的前提条件是 发动机在相应的负荷和转速区域中 系统中没有与废气排放相关的故障 冷却液温度高于50 氮氧化物传感器准备就绪 氮氧化物存储式催化转化器的温度在250 500 30 1 进气在分层充气模式中为了尽可能地降低节气门的节流损失 节气门将尽可能地开大 进气歧管中安置一翻板 分层进气过程中翻板向上封住下进气歧管 让进气加速通过 与 形活塞顶配合 形成进气涡旋 31 2 喷油分层充气模式的喷油过程发生在压缩行程的后l 3 开始于约上止点前60 结束于约上止点前45 燃油被喷射在活塞顶的凹坑内 喷油器喷嘴的几何形状使得空气与燃油的混合物能根据需要进行分配 燃油通过燃油凹腔和向上的活塞运动被引导至火花塞 这一过程得到可转向空气流的帮助 它也将燃油引导至火花塞 燃油在被引导至火花塞的过程中与吸入的空气混合 32 3 混合混合气形成只能发生在曲轴转角40 50 此时 在燃烧室中心的火花塞的周围形成一层混合气气雾 这些混合气气雾被一层由新鲜空气和再循环废气完美组合的外层包围 整个燃烧室内的 一般在1 6 3之间 如果喷油和点火之间的时间间隔太短 则由于混合物还没有足够的准备时间 所以不能被点燃 如果时间间隔太长 则会导致在整个燃烧室内的进一步均质化 33 4 燃烧空气与燃油的混合物在火花塞周围区域准确定位后 点火周期就开始了 此时 仅雾化的混合物被点燃 因为有其他气体起着隔离层的作用 这样就减小了气缸壁的热损耗并且提高了发动机的热效率 由于空气过量程度较高 NOx的排放非常高 34 2 均质稀薄充气模式在分层充气模式和均质充气模式之间的过渡区域中 发动机运行在均质稀薄充气模式中 1 进气节气门将尽可能地开大并且进气歧管翻板被关闭 这样 首先会降低节气门上的节流损失 其次会在气缸中产生强烈的空气流 35 2 喷油燃油在上止点前约300 时被直接喷入气缸 ECU对喷油量进行调节使得过量空气系数 约为1 55 36 3 混合由于喷油点提前 给混合气的形成留出了更多的时间 从而导致燃烧室中形成均质混合气 37 4 燃烧点火时 燃烧发生在整个燃烧室内 均质稀燃的点火时间选择范围宽泛 有很好的燃油经济性 38 3 均质充气模式均质充气模式能充分发挥动态响应好 转矩和功率高的特点 在更高负荷和转速的区域中 发动机运行在均质充气模式中 1 进气均质充气模式的进气过程中 节气门位置由加速踏板决定 进气歧管中的翻板位置视不同情况而定 当发动机处于中等负荷和转速时 进气歧管翻板关闭 进气被导入气缸中 从而促进了混合气的形成 随着发动机负荷和转速的增加 仅仅依靠上部管道吸入的空气会使得空气量不能满足需要 这时 进气歧管翻板的下部管道被打开 2 喷油燃油在上止点前约300 时被直接喷入气缸 39 3 混合由于在进气行程中喷入燃油 对混合物的形成而言就有了更多的时间 这样 就在气缸中形成了均质混合气 此时燃烧室中的过量空气系数 1 4 燃烧在均质充气模式中 点火时刻是影响发动机的转矩 燃油消耗和排放行为的主要因素 40 二 奥迪A6L2 0TFSI缸内直喷系统的结构与工作原理1 进气系统1 ECU控制进气歧管翻板电动机V157工作 电动机通过一个连接杆来调节同轴的四个进气歧管翻板 41 分层的目的 改善冷机时的怠速 改善充气效果 提高发动机运行性能 在超速切断时防止发动机抖动 而在其他的转速范围时 吸入的空气通过打开进气歧管翻板被引入到燃烧室内 这种空气进气方式可实现均质充气模式 减小进气阻力 使功率得到提高 在功率较低且转速在1000 5000r min时 吸入的空气通过关闭的进气歧管翻板被引入到燃烧室内 这种空气进气方式用于分层充气模式 42 2 燃油系统 1 电动燃油泵电动燃油泵安装在燃油箱中 集成了油位传感器 2 燃油泵控制单元燃油泵控制单元安装在电动燃油泵上面 其功能是通过PWM 脉宽调制 信号来控制电动燃油泵 使低压燃油系统的燃油压力达到0 05 0 5MPa 在冷起动时使低压燃油系统的压力达到0 65MPa 燃油泵控制单元失效将造成PWM信号无法到达电动燃油泵 发动机将因供油问题不能运转 43 3 高压燃油泵高压燃油泵由凸轮轴以机械方式来驱动 压力缓冲器会吸收高压系统内的压力波动 44 4 燃油压力调节阀N276燃油压力调节阀N276调节燃油系统中高压部分的燃油压力 出于安全原因 燃油压力调节阀是一个在不通电时打开的电磁阀 45 5 高压燃油压力传感器G427高压燃油压力传感器的核心是一个钢膜 在钢膜上镀有应变电阻 要测的压力经压力接口作用到钢膜的一侧时 由于钢膜弯曲变形 就引起应变电阻的阻值发生变化 ECU给传感器供电 供电电压为5V 当压力升高时电阻降低 于是信号电压升高 46 6 低压燃油压力传感器G410低压燃油系统内的燃油压力由低压燃油压力传感器来监控并将压力信号发送给ECU 如果监控的压力偏离规定值 ECU将发送一个适当的PWM信号 频率20Hz 给燃油泵控制单元 燃油泵控制单元发送一个PWM信号给电动燃油泵 使低压燃油系统内的燃油压力返回到规定值 47 7 高压喷油阀N33 N33高压喷油阀是一个单孔喷嘴 它将燃油直接喷入燃烧室 并且可以在短时间内喷射出大量的燃油 48 ECU内集成有两个升压电容器 这两个电容器产生50 90v的起动电压 这个电压用于保证较短的喷油时间 与进气歧管喷射相比 失效模式 当一个失效的高压喷油阀被失火检测电路检测到时 该喷油阀停用 49 8 驱动方式1 冷起动时二次喷射二次喷射是一种特殊的工作模式 是为了在冷起动时迅速加热催化转化器 在进气行程中 在距点火上止点约300 时喷入部分燃油 这部分燃油由于时间较长可均匀混合 在压缩行程中 在距点火上止点约60 时进行第二次喷射 此时在火花塞附近形成了较浓的混合气 可使点火较晚 且可以保证发动机稳定运行 二次喷射也能达到最佳空燃比14 7 1 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法律处长培训课件 EPC合同4篇
- 新解读《GB-T 31093-2014蓝宝石晶锭应力测试方法》
- SEO外包合同范本
- 全款租房合同范本
- 锯片修磨合同范本
- 餐饮加盟占股合同范本
- 富力购房合同范本
- 志远课堂奥数题目及答案
- 金融科技创新趋势报告
- 文化艺术节目创意策划方案
- 大学摄影教学课件
- DB13T 5252-2020 HDPE内衬修复供水管道技术规程
- 2025年天津市中考物理试卷真题(含标准答案)
- 循环经济与绿色生产方式
- 大班喝水教学课件
- DB31/ 741-2020碳酸饮料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
- 开学第一课课件高中政治统编版
- 2025儋州市兰洋镇社区工作者考试真题
- 2025-2030木薯市场发展现状调查及供需格局分析预测研究报告
- 小儿推拿店员合同协议
- 医疗废物管理知识培训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